我滴苏州心理医生生呀,我可唔可没甘快死啊

说说我当心理医生这些年所经历的故事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说说我当心理医生这些年所经历的故事1
&&说说我当心理医生这些年所经历的故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李雪:心理学全面揭示“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心理医生全面揭示“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做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写下此文,希望妈妈们看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传的育儿法无谓自坑。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一、中国网络流传最广的帖子《美国妈妈带孩子的17个绝招》
真相:南加州著名的儿科医生JANE
GU,其实是个华人,在美国网络可以搜索到,且差评不断。
二、哭声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现在国内网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行为主义者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彻底程序化了、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大师本人的家庭被训练得如何。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
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
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
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三、哭声免疫法的真实案例
1,我的同行,一个从重度创伤童年走出,但不断自省并且带出健康快乐孩子的心理医生,她的姐姐则走向另一端,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坚信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既任凭婴儿在哭泣中入睡,妹妹极力劝阻无效。等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姐姐的孩子被确诊儿童精神分裂,入住精神病院。
2,我微博的网友评论;“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出生后单独睡房间,苦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从很小就被诊断为自闭症。”
3,网友私信告诉我曾使用哭声免疫法冷酷训练孩子,现在孩子被诊断自闭症。
4,一名爱护子女、坚持喂哺母乳的好妈妈,疑为尽快教懂3个月大儿子“一觉睡到天光”,昨凌晨纵听到爱儿哭喊亦忍心不予理会,岂料及后男婴俯趴在床窒息死亡。
以上个案,哭声免疫法的拥护者可能大呼冤枉,辩解哭声免疫法不是说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长反应时间。经常听到婴儿哭闹却不及时反应的妈妈,可见已丧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学理论”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时回应是对的。在这些可怕观念的毒害下,妈妈对婴儿越发冷漠,坚信婴儿在用哭泣威胁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时候,放任婴儿哭泣怎可避免?
即使严格按照第一次延迟5分钟,后面逐步加长的原则训练,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础也是摧毁性打击。
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解读亲密育儿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
――――――――――――――――――――――――――――――――――
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
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TMD的居然不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一些网友的微博回复:
“小时候常被可怕的梦魇缠绕,梦境怪诞没有内容,多是一些诸如不断旋转的无底洞或者象蛇一样盘旋的奇怪线条。我总在恐惧中哭着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床上,哭了半天却还是没有人理睬。父母从未真正意义上陪伴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长大后总感觉缺乏安全感以及与父母亲情连接断裂障碍的因素之一。“
“以前宝宝哭,我有时候,是偶尔,不是经常,会故意不理,听她哭我会觉得隐隐开心。后来我明白,原来是我小时候经常被漠视,曾经被放在村子的路上哭了一天没人理。懂了这个后,我再也不会漠视宝宝哭了,也不会觉得高兴了。”
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完全不像正常儿童,面对新鲜事物,可能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去探索。
我在新浪微博上批判了哭声免疫法之后,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是多么广。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其中一个让人特别吐血,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现在2岁多异常的“乖”,很少哭,而且大人一说他,就马上止哭,脚被划伤,拖了一地血脚印,却不哭不叫疼。2岁多,就已经像“僵尸”一样,这孩子未来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此外任何“无理取闹”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着,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人群中如同孤岛,这是好深好深的终极悲哀。
夜哭,因为孩子需要你
有些专家说孩子夜醒频繁会影响大脑发育,建议戒夜奶,训练完整睡眠。如果任凭婴儿哭,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打下基础。
――――――――――――――――――――――――――――――――――
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又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些说法的妈妈,如果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做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热点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
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猫就是这样,乒乓球如果滚进沙发底,小猫咪不会去找,大猫咪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存在,会去沙发底寻找。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的笑,因为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太神奇啦。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这个游戏就不再逗笑。
有时候妈妈仅仅去上了个厕所,婴儿也会大哭,因为真的以为妈妈消失了。婴儿需要经常透过妈妈的抚慰,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镜子一样,婴儿透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记不住自己和别人脸部的细节,因为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注视,即使看到妈妈,也常是空洞无物的眼神。
《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如同噩梦一般,很像婴儿的思维过程。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既有美好创意的一面,也有如《生化危机》一般的破碎和噩梦,佛洛依德称之为“初级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同时成为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
孩子莫名其妙的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感受不到母亲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生化危机》里的小女孩还有超级武器型妈妈,而我的梦里只有僵尸怪兽和死亡。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孩子“独立坚强”"完整睡眠”,就是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不知道那些为孩子脑神经发育着想的专家,这时候是要保护孩子发育什么呢,发育被迫害妄想的神经回路?
摘录一些网友的观察体验:
“还记得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平时从没看过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都跑来强行让我和儿子隔离,才7个多月的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似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记得那天下大雨,从外面赶回家的时候自己也哭成泪人!一进家门,儿子看到我时那个眼神我永远都忘不了”
“小月龄宝宝夜奶有着填饱肚子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大宝宝吃夜奶满足心理需求居多!快三岁的小小米同学依然会在生病,遭遇挫折等等之后要求频繁夜奶,之后明显心情修复的十分不错。“断夜奶”只有伤害!”
“说到我心坎里了,瓜哥是个夜奶频繁的孩子,我也经常被提醒或者教育说夜奶频繁对孩子发育不好。对比我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因为夜奶频繁长大成了傻子,我只听说过三岁定八十。我小时候就有对黑夜的恐惧,我想我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在他每一次夜醒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妈妈在。”
所以,孩子哭,很简单,依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当然,这也是心理医生有饭吃的基础。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将来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看心理医生,尽情的亲密育儿吧。无论他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地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他可以成为灵魂深处召唤他成为的人,世俗的价值体系可能会嘲笑他,最终,他的成就让世人惊为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其实,他只是一个最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
孩子夜哭夜奶频繁,确实会让母亲疲惫不堪。如果母婴之间心的链接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可以减少夜哭的次数。若和孩子之间的链接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你自己在婴儿时期,也没有经常被母亲深情地“看见”。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去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非常好的增加心与心的链接,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个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生活禅修”。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链接,借助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请珍惜这个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面向心灵去生活。
六、如何辨别真伪育儿经
网上育儿经众多,真伪难辨,如果父母拿孩子做了实验才知道对孩子影响如何,实在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养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别育儿经:让你看后愈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改正孩子的,那只是头脑的排泄物;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
********************************************************************
后记:亲子关系这个话题,真是几万字也写不完,因为太多活生生的个案,揭示童年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婚恋、事业人际关系等所有方面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父母从小训练婴幼儿独立,将来孩子并不会独立,反而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间退行成无能的婴儿,给家庭和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真正独立自主的人,一定是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得到足够满足的孩子。任何逆转人性自然规律的育儿法都会让人在成年后付出巨大代价,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要在童年训练孩子具有成年人的品质,这样等孩子成年后,才会成为一个正常健全的成年人。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人自勉: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尊重作者劳动,转载需完整注明以下信息,否则请勿转载-------
作者:李雪,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微博:@李雪爱与自由
微信:lixuexinlixue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热门话题】中国心理医生的现状和前景。
当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必须要有精神病学知识,能够识别来访者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否则就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治疗时间,甚至误人性命。比如一个抑郁症病人,有严重自杀倾向,咨询师没有看出来,给他咨询,经过一段时间后病人自杀了(可悲!),当然这只是一例子。目前市场上急需大批心理医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心里医生也应运而生,鱼龙混杂,不乏想发此大财者,也不乏比较优秀的心理医生,经过几年自然选择和国家政策的规范化,行业的职业化,我想会出现比较理想的心理医生成长环境的。摸索出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流派是可能的,不会时间太远。这一责任就在我辈的肩上。这一行业需要大量有识之士的参与,需要能耐的住清贫和寂寞,能潜心研究中国5000年文化积蕴,和先进研究技术的人。我相信这样的人就在我们当中。同意fariytales的说法。不过我觉得现在的短期培训什么的,是对目前我国对心理工作者巨大需求的一种变通,有水平低些的总比没有强吧?让他们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让一批工作者成熟起来挑大梁啊。dwxlzx wrote: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需要个人先天的性格和发展环境的,不知大家明白吗?这种说法有点感觉像天才那种感觉。我是没有受到任何专业的心理或医学的学习的,只有自己看书,自己实践,学这个对于有动力、有领悟、改变着我的生活和未来。做过的1000余例咨询中,我几乎没有多的失误和失败。事实可以来证明这一切!!!!!!!!!!!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心理咨询的失误与成功的。而且你的话本身也有问题,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你先天有的只有气质而已。合格的心理咨询员要能够清楚知道自己的缺点与长处,这样才能保证对来访者的真诚。听你的话,为你的来访者担忧。我是新来的,想考精神医学,但家里有反对意见,是不是社会对于这类学科有歧视呢?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一方面为了争取积分看文章,另一方面我自己现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疗”,对这个东西既好奇又有困惑,希望能跟大家讨论。因为我只是患者或者说“客户”,没有这方面任何的专业背景,说的仅为我最近的个人感受,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包涵!我是因为和家人积累的一些矛盾演化成成见或者说习惯性的暴躁,不能自己,非常痛苦而去寻求帮助。我不认为自己有到“精神病”的程度,所以通过一个同学找到了现在这个“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应该是一个权威机构,至少听起来非常权威正统,而且医生们全都是博士或者主治医生,但是他们似乎习惯于叫做“X老师”,而不是“X医生”。当然,收费也挺高,偶的第一感觉就是,穷人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上也问题不起啊!第一次去,先填了个问卷,和一套计算机的感觉象心理测验一样的DD,出来的曲线结果我好象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敌对”一项比较突出。然后是1个小时的谈话,大约前40分钟是我在叙述矛盾、表现、问题,然后医生开始分析我的问题,中间夹杂着不少对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目的的解释,虽然这些80%我都明白和理解,但是还是不好意思打断医生,因为我觉得他也需要一个连续的思维过程,正如他说的,我不能指望一下子他给我说出个偏方。1小时很快结束,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回忆不起来他跟我说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我的医生给我的感觉还是挺舒服的,既不面目可憎,又不过分殷勤。后来我努力回忆整理了一下,觉得他这次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对家人的暴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有一个根源,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掘这个根源。这只是开了个头。第二次治疗,我没有刻意准备,还是比较放松的。而且基本上跟他的谈话象朋友聊天一样,而且给他讲了另一个似乎跟我求助的问题不相关的事情,包括一些人生观、对人的看法和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医生的思维比较敏捷,而且很认真的倾听,气氛仍然不错,但是问题似乎拉的更开扯的更远了。当然,每个人都会烦恼的事情,而且我问医生他也承认他本人生活中也不可能没有问题。然而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心理医生应该是解决一些不正常的烦恼而不是能解决任何的烦恼吧?那么到底什么程度的烦恼属于正常、心理治疗到底能够为我解决多少问题呢?我有些糊涂了,也许心理医生需要全面的了解我,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谈呢?心理医生应该控制谈话的范围吗?还是觉得我所有的烦恼积聚成对家人的爆发?......同第一次一样,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也继续夹杂着对心理治疗的说明解释,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心理治疗,并不评判我做的对还是不对,而是解决我怎么看这个事情,会对我产生怎样的精神上的影响。换言之“如果你被骗了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不是觉得你被骗了”。我能理解这个比喻的意思,但是更深的想下去,推广到很多的事情,又很困惑,好象陷入一个死循环。其实,跟心理医生的谈话,我也很累,几乎是脑子飞快的思索。虽然气氛很好,但是我很明白医生并不是我的朋友可以聊到深夜,1小时的收费很贵的,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问题,想怎样能够更简练更准确的提供给医生有用的信息,但是,似乎疗程还是漫长的看不到头。我还是预约了下一次。坦白的说,我对心理治疗能达到的效果始终是有些疑虑的。到目前为止,我不能说这个医生对我没有帮助,虽然对家人暴躁的问题没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但是跟他的谈话还是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是最认真听我倾诉的人;而且毕竟比我能找到的其他人分析问题专业有条理;而且跟他倾诉我没有任何顾虑,不用考虑别人对我怎么看。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治疗实在是很昂贵,一方面我很同情医生需要在数个这么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我还是很需要知道我付的诊费到底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底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我才算康复呢?我甚至连这个标准也搞不清楚。请各位专业人士给一点意见,谢谢了!我甚至连这个标准也搞不清楚这个标准需要客户与医生协商,如果你愿意,而且医生有做长程治疗的实力,谈上100小时甚至更多也是可以的。一般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有限治疗,你的问题也许需要10次左右吧(仅供参考,不作为咨询依据)。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治疗实在是很昂贵,一方面我很同情医生需要在数个这么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我还是很需要知道我付的诊费到底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够,客户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操作过程缺乏了解。解决一个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前三个小时主要还是建立关系的时期。我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所以也不好妄自判断。下面引用一篇文章供参考:
心理咨询的误区
作者:济宁医学院杨东林教授
伴随现代文明社高速发展与进步,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大。无论是从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还是现实中心理问题的增多来看,心理咨询是正常缓解心理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办法,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咨询,但现实中还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有一些认识误区,现澄清如下:
1、“心理咨询就是聊天”:错误。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这完全不同于朋友聊天、亲友的劝解安慰、老师的教育、领导的思想***工作。
2、“谁都能当心理咨询师”:错误。如同谁都不能随便开汽车一样,心理咨询师应经过严格的训练与考核,取得管理部门的许可证才能上岗。按照发达国家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全资心理咨询师应基本具备心理学、医学博士学位,经过严格的实习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认证资格考试,在上级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独自开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目前尚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差距非常的大,只能降低标准启用一些热爱心理咨询并基本具备心理咨询素质(心理学、医学大学以上毕业,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人才,逐步培养心理咨询高级专业人才,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但决不是随便可以当心理医生的,不管你多么的热心和有社会经验,个人心理素质多么好。错误的心理咨询一样可以致人死地。一名打电话咨询的中学生说“我有时胡思乱想是什么病吗?”,一位热线电话咨询员了解了一些情况后错误回答“你患了精神分裂症”并介绍此病的一些知识,结果这位学生自杀了。其实这位中学生的并不是精神分裂症。
3、“我的心理素质好,不需心理咨询”:错误。心理咨询不仅仅是解决你的心理危机和一大宗的心理问题。无论你多么的坚强、聪明、正直、热情和博学多识,你都不可能十分的了解自己,你需要从其他人那里了解自己。你不可能每时每刻的反省自己,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审视自己。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可能得到错误的暗示。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的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的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越是高层次的人士越更需要心理咨询,心理医生也需要经常心理咨询,你那?
4、“心理咨询师能看透我的想法,知道我的过去和未来”:错误。有人犯把心理咨询简单化的错误,也有的犯把心理咨询过分复杂化和神秘化的错误。个别人把心理学等同于神秘学说,如同算命先生、占卜、特异功能等,现在市场上有利用电子计算机打着心理测验的幌子进行骗人,有的人故意让心理医生去猜测自己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衡量心理医生的水平高低等等。心理医生除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一般人不同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心理医生有经过训练的良好观察力,知道心理活动科学规律并有非常客观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判断某些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但这一切都必须来自真实、客观、全面的资料。心理医生自己不能、也不能借助高科技的仪器了解到具体的想法。最先进的测谎仪也无法测出具体的思维细节,人们对大脑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最最复杂电子计算机的认识,心理世界的复杂程度不是现代人所想象的。对待心理咨询必须有科学的思想。
5、“去做心理咨询丢人”:错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自己的心理世界还不太了解,许多人还分不清“神经”与“精神”、“精神”与“心理”以及“思想”区别。对心理咨询的惧怕与怀疑可能源于对“精神病”的无知,去心理咨询怕被当成“精神不正常”看待,心理问题当成“心理病态”、“思想问题”。有时可能轻微的心理问题不加以科学解决,造成最后发展成重型精神病。“捂”着、“瞒”着的让心理问题任其发展,实在悲哀。心理咨询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是预防心理障碍有效方法,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心理咨询的最基本原则里面包括“绝对保密”,你可以把内心世界坦诚给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会给予精心的维护保养。心理咨询将使你远离愚昧及封建迷信,接受现实、挑战自我。认为“看心理医生丢人”的人是软弱的人,是不敢接受自我与现实的人,其心理也不太健康。现代有进步思想的人已经毫无顾虑的走进心理咨询室,充满信心的走向成功的未来。
6、“心理咨询不应该收费或少收费”:错误。心理咨询是助人的事情,是为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的痛苦,是做善事,而且没有多大的成本,所以不少人认为应该是不收费的。现代人尽管理论上知道时间和知识是有价值的,但由于这些是无形的东西,加上内心深处传统思想影响,许多人需要心理咨询,但是却不愿付费。国外心理咨询是非常昂贵的消费,我国的收费却很低廉,以至许多心理医生不能以此为生,成为影响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有些心理咨询的免费(或低收费)是政府或单位的暗补维持,而且多为一次性、低层次的服务,有些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文件要求。心理咨询的成本很高:(1)、花费很高的人才培育费用;(2)、心理医生及辅助人员的工资及必要的保险费用;(3)、再教育培训、学术交流费;(4)、房租、水电费;(5)、办公、通讯、交通、宣传、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训练器材费等等。所以心理咨询不仅是心理医生付出非常辛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被回报,其他在这方面的支出也需要被帮助者支付,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事业得以生存并健康的发展。
7、“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错误。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够一次把自己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拨开心灵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重见真我的蓝天,还我轻松心情与振奋的斗志。然而心理医生不是什么神仙,更无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医生不可能包办解决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有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程序,一般不可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过去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现在由于理论和技术的改进大大缩短了疗程,但绝不可能都一次解决问题。
在我国心理咨询相对来讲还算刚起步,无论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还是广大需要心理咨询的民众都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认识与接受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咨询有广大的市场与美好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对个人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黛眉 wrote: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一方面为了争取积分看文章,另一方面我自己现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疗”,对这个东西既好奇又有困惑,希望能跟大家讨论。因为我只是患者或者说“客户”,没有这方面任何的专业背景,说的仅为我最近的个人感受,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包涵!我是因为和家人积累的一些矛盾演化成成见或者说习惯性的暴躁,不能自己,非常痛苦而去寻求帮助。我不认为自己有到“精神病”的程度,所以通过一个同学找到了现在这个“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应该是一个权威机构,至少听起来非常权威正统,而且医生们全都是博士或者主治医生,但是他们似乎习惯于叫做“X老师”,而不是“X医生”。当然,收费也挺高,偶的第一感觉就是,穷人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上也问题不起啊!第一次去,先填了个问卷,和一套计算机的感觉象心理测验一样的DD,出来的曲线结果我好象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敌对”一项比较突出。然后是1个小时的谈话,大约前40分钟是我在叙述矛盾、表现、问题,然后医生开始分析我的问题,中间夹杂着不少对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目的的解释,虽然这些80%我都明白和理解,但是还是不好意思打断医生,因为我觉得他也需要一个连续的思维过程,正如他说的,我不能指望一下子他给我说出个偏方。1小时很快结束,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回忆不起来他跟我说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我的医生给我的感觉还是挺舒服的,既不面目可憎,又不过分殷勤。后来我努力回忆整理了一下,觉得他这次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对家人的暴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有一个根源,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掘这个根源。这只是开了个头。第二次治疗,我没有刻意准备,还是比较放松的。而且基本上跟他的谈话象朋友聊天一样,而且给他讲了另一个似乎跟我求助的问题不相关的事情,包括一些人生观、对人的看法和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医生的思维比较敏捷,而且很认真的倾听,气氛仍然不错,但是问题似乎拉的更开扯的更远了。当然,每个人都会烦恼的事情,而且我问医生他也承认他本人生活中也不可能没有问题。然而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心理医生应该是解决一些不正常的烦恼而不是能解决任何的烦恼吧?那么到底什么程度的烦恼属于正常、心理治疗到底能够为我解决多少问题呢?我有些糊涂了,也许心理医生需要全面的了解我,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谈呢?心理医生应该控制谈话的范围吗?还是觉得我所有的烦恼积聚成对家人的爆发?......同第一次一样,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也继续夹杂着对心理治疗的说明解释,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心理治疗,并不评判我做的对还是不对,而是解决我怎么看这个事情,会对我产生怎样的精神上的影响。换言之“如果你被骗了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不是觉得你被骗了”。我能理解这个比喻的意思,但是更深的想下去,推广到很多的事情,又很困惑,好象陷入一个死循环。其实,跟心理医生的谈话,我也很累,几乎是脑子飞快的思索。虽然气氛很好,但是我很明白医生并不是我的朋友可以聊到深夜,1小时的收费很贵的,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问题,想怎样能够更简练更准确的提供给医生有用的信息,但是,似乎疗程还是漫长的看不到头。我还是预约了下一次。坦白的说,我对心理治疗能达到的效果始终是有些疑虑的。到目前为止,我不能说这个医生对我没有帮助,虽然对家人暴躁的问题没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但是跟他的谈话还是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是最认真听我倾诉的人;而且毕竟比我能找到的其他人分析问题专业有条理;而且跟他倾诉我没有任何顾虑,不用考虑别人对我怎么看。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治疗实在是很昂贵,一方面我很同情医生需要在数个这么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我还是很需要知道我付的诊费到底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底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我才算康复呢?我甚至连这个标准也搞不清楚。请各位专业人士给一点意见,谢谢了!我想我的境况跟你差不多,我不是专业人士,更象个患者,我曾一度想去心理治疗,但想到很多问题,终于没有,主要原因如同你说,费用,对心理医生的是否信任,和怀疑自己的表现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我现在很好,得益于我的朋友,亲友,甚至包括算命的,他们对与我来说,更能帮助我了解自己,还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调试,我不是想说你去看医生没有用,而是想告诉你,我认为我们都缺乏一点点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任,还有对问题一定能解决的信心.我想你能了解自己的问题,就离解决问题不远了,请你平静下来,有钱,觉得花在上面值,就去看医生,当然有帮助,没有钱,不去,也要用心体会别人和自己,你当然也会好的.多交些朋友,多读些书也很有帮助.当然,我认为,职业么,是社会化分工的产物,心理医生是个很了不起的职业,但作为个体,仍然要相信自己,不要过分依赖医生,祝你的一切都好!平一指1974 wrote:个人以为一个月最多谈100小时,超过100小时医生先耗竭了.我认为心理医生重在倾听与引导。100小时可以超越。300个小时也可以。平一指1974 wrote:个人以为一个月最多谈100小时,超过100小时医生先耗竭了.xiaoaowenxia : 我认为心理医生重在倾听与引导。100小时可以超越。300个小时也可以。 xiaoaowenxia : 你肯定接触心理医生时间很短, 倾听与引导,不是看电视那么简单 !!你知道作一个小时咨询治疗,有多么辛苦吗?!‘谈上100小时甚至更多也是可以的“晕啊~~看来找个心理医生男朋友,能划算一点(呵呵~~玩笑:))TO:杉杉 我觉得你说的有些道理,其实之前偶也问过一个在国外的精神科医生网友怎么看心理咨询,她觉得有点象脚底按摩,属于保健作用。我也不知道我会做到什么时候,看客观条件吧。谢谢xiaoaowenxia ,已经加了你:)平一指1974 wrote:个人以为一个月最多谈100小时,超过100小时医生先耗竭了.同意,我原来也觉得心理医生挣钱轻松,这次亲身体验,觉得一个心理医生要是真的认真有责任感的话,的确是很累的,而且需要水平很高。如果要养家糊口的话也真容易,看这个医生对自身的要求了。总之,唉~~这个职业要是做好难度太高了!谁说的每个月可以谈300小时?也就是10小时/天?谁说这话建议他自己先试验一个月,这也是在培养“共情”能力哟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收费有专业意义和经济意义,从经济上讲,心理医生是靠这个吃饭的,如果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赚钱,这个行业就不能存在,这时即使有人自称自己会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他的水准也必定是低劣的。如果社会确实需要这个行业而一般人又无法支付费用,那唯一可取的做法是建立某种公益机构或者慈善机构。从专业上讲,收费是一种设置,意义如下:收费,是一种设置。带来的好处是规范了病人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收费行为的意义是:1、病人不欠治疗师的。病人已经为在治疗师那里得到的专业指导和关爱支付了代价。2、治疗师允诺了承担责任。收费的治疗治疗师有更大的责任要尽心尽力帮助病人,否则他将面对自己良知的拷问。3、收费作为治疗的设置规范了治疗关系不可能成为一般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4、治疗费用应该是治疗师在治疗中得到的唯一利益,避免治疗师在治疗中寻求在日常生活中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如道德或智力上的优越感、控制欲等)。如果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不收费,就很难规范双方的行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唯一可取的办法就是用足够的治疗费用来规范双方的行为。我就见过有年轻的咨询师刚开始做好事,既而向病人倾诉自己的隐私,然后是同病人谈情说爱,最后同病人上床。恰好那个病人认为一切男人都是不负责任的,都喜欢一夜情,很恶心,所以总是处理不好自己同男人的关系。在这里即使是外行也可以看出心理医生跨越治疗界限的后果是什么。有些心理学业余爱好者做咨询确实不收费,但是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从病人那里获益,这是很不利于病人成长的,也是不符合职业道德的。除了有资金来源的公益机构和慈善机构提供的免费咨询外,我对其他一切形式的免费咨询都表示怀疑。如果有人真的愿意“免费咨询”,那么他的动机是什么?确实有些新手愿意“免费咨询”,但是他们中有的人私下把病人叫做“小白鼠”,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就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吗?究竟是谁该付费?黛眉 wrote:对不起我是新来的,一方面为了争取积分看文章,另一方面我自己现在正在接受“心理治疗”,对这个东西既好奇又有困惑,希望能跟大家讨论。因为我只是患者或者说“客户”,没有这方面任何的专业背景,说的仅为我最近的个人感受,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包涵!我是因为和家人积累的一些矛盾演化成成见或者说习惯性的暴躁,不能自己,非常痛苦而去寻求帮助。我不认为自己有到“精神病”的程度,所以通过一个同学找到了现在这个“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应该是一个权威机构,至少听起来非常权威正统,而且医生们全都是博士或者主治医生,但是他们似乎习惯于叫做“X老师”,而不是“X医生”。当然,收费也挺高,偶的第一感觉就是,穷人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上也问题不起啊!
――说明你对自己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以及很明显的求助动机。心理咨询不同于医学模式的治疗――医生对你的康复负大部分责任。心理咨询是需要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负责的,负费也有一个约束作用,希望能强化你的动机。第一次去,先填了个问卷,和一套计算机的感觉象心理测验一样的DD,出来的曲线结果我好象问题不是很大,就是“敌对”一项比较突出。然后是1个小时的谈话,大约前40分钟是我在叙述矛盾、表现、问题,然后医生开始分析我的问题,中间夹杂着不少对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目的的解释,虽然这些80%我都明白和理解,但是还是不好意思打断医生,(其实你可以将这些感受告诉心理医生,没问题的)因为我觉得他也需要一个连续的思维过程,正如他说的,我不能指望一下子他给我说出个偏方。1小时很快结束,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有点回忆不起来他跟我说的重点是什么,当然,我的医生给我的感觉还是挺舒服的,既不面目可憎,又不过分殷勤。后来我努力回忆整理了一下,觉得他这次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我对家人的暴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有一个根源,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掘这个根源。这只是开了个头。
――谢谢你从来访者角度提供这些信息,我认为第一次咨询做的还是很成功的,你和咨询师建立了初步的比较好的咨访关系,而且你感觉到有所启示。第二次治疗,我没有刻意准备,还是比较放松的。而且基本上跟他的谈话象朋友聊天一样,而且给他讲了另一个似乎跟我求助的问题不相关的事情,包括一些人生观、对人的看法和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认真倾听是每个咨询师必须做到的,然而在这里我想应该将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你来咨询室,负费咨询,那就不能像朋友那样聊天,而是一起找到目前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共同寻找问题根源和解决问题。我的感觉是医生的思维比较敏捷,而且很认真的倾听,气氛仍然不错,但是问题似乎拉的更开扯的更远了。当然,每个人都会烦恼的事情,而且我问医生他也承认他本人生活中也不可能没有问题。然而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心理医生应该是解决一些不正常的烦恼而不是能解决任何的烦恼吧?那么到底什么程度的烦恼属于正常、心理治疗到底能够为我解决多少问题呢?我有些糊涂了,也许心理医生需要全面的了解我,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谈呢?心理医生应该控制谈话的范围吗?还是觉得我所有的烦恼积聚成对家人的爆发?......
――也许不能用解决烦恼来说明心理医生的工作,心理医生要做的是让你明白烦恼有它的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烦恼也是必要的。同第一次一样,在分析的过程中他也继续夹杂着对心理治疗的说明解释,他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心理治疗,并不评判我做的对还是不对,而是解决我怎么看这个事情,会对我产生怎样的精神上的影响。换言之“如果你被骗了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不是觉得你被骗了”。我能理解这个比喻的意思,但是更深的想下去,推广到很多的事情,又很困惑,好象陷入一个死循环。
――这个医生大概是认知行为取向的。其实,跟心理医生的谈话,我也很累,几乎是脑子飞快的思索。――你也在努力思考,在动用你的资源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很好!虽然气氛很好,但是我很明白医生并不是我的朋友可以聊到深夜,1小时的收费很贵的,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问题,想怎样能够更简练更准确的提供给医生有用的信息,但是,似乎疗程还是漫长的看不到头。
――有时咨询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共舞”,你要做的不是去配合咨询师,而是扮演“来访者”这个角色――表达你的所有情绪和感情,特别是当下的,即使是对咨询师也不要有所保留。我还是预约了下一次。坦白的说,我对心理治疗能达到的效果始终是有些疑虑的。到目前为止,我不能说这个医生对我没有帮助,虽然对家人暴躁的问题没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但是跟他的谈话还是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是最认真听我倾诉的人;而且毕竟比我能找到的其他人分析问题专业有条理;而且跟他倾诉我没有任何顾虑,不用考虑别人对我怎么看。但是问题就是,这个治疗实在是很昂贵,一方面我很同情医生需要在数个这么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另一方面我还是很需要知道我付的诊费到底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到底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我才算康复呢?我甚至连这个标准也搞不清楚。请各位专业人士给一点意见,谢谢了!
感觉这两次咨询成功之处便是你和咨询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而我想作为咨询师他也许应该更明确下咨询的方向。另外你的担心也非常合理,只是有些观念需要澄清一下。
来访者通常都希望咨询师能很快了解他们并马上解决掉那些“烦恼”,然而正如你所说,有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已近“习惯化”的,要去除这些,自然不能期望能在一两次咨询中完成。如果希望咨询师能够很快了解你,那就请不要顾及,大胆说出你的任何真实想法,因为在咨询室的这一个小时里,你是绝对“安全”的。
什么时候才算康复呢?――如果没有病,又何来康复一说呢?咨询过程是你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通过回顾自己过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了解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并适当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来达到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当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习惯性暴躁,当你能够在出现暴躁情绪和行为之前意识到并有所控制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已不再需要继续负昂贵的咨询费了。
祝好运!谢谢楼上, 你的回复对我很有帮助。其实在决定找心理医生之前,我也是反复思考过的。既然找了医生,我肯定不会有所保留。下次治疗之后,我会继续把感受写出来跟探讨。我是心理学在读硕士生,今年毕业,有些惶惶然,但决心尽量在这个专业做下去.社会太需要称职的心理医生了,而我正好热爱且对这个专业很自信.中国现在的心理学培养是西医心理,中医心理学有发展前途吗?我是师范类学生,应用心理学。我主要学习的方向就是咨询方向!我个人觉得,心理医生的现状是比较差,虽然社会上慢慢都开始增加对心理学的正确认识,但这种普及还需要一个心理调试过程。虽然现状不是很好,但是前景还是很不错的!心理医生所针对的不仅仅是有神经症的患者,正常人的生活也应该加入心理医生。他们的加入可以让人们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从而,让人们都能够健全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心理医生似乎都是这样发展的:医学本科学历,至少硕士心理学学历才能够做心理医生。因为你在做临床时必须能够有处方权。而纯粹心理学本科,研究生。。。最多做到高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的咨询与治疗是纯粹的心理上的成长。这是矛盾的所在,也是中国目前心理学最大的实情。黛眉 wrote:谢谢楼上, 你的回复对我很有帮助。其实在决定找心理医生之前,我也是反复思考过的。既然找了医生,我肯定不会有所保留。下次治疗之后,我会继续把感受写出来跟探讨。强烈要求把这个求助者的帖子,单独转帖。可以让大家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心理治疗。这个妹妹,很有心理学头脑。而且医生也不错。现在还在蜜月期,以后还会有发展。个人感觉,治疗前景乐观。如果妹妹愿意,希望能继续让我们看到你的治疗过程。平一指同志说道一个月300个小时,我就联想慰安妇了。呵呵!花了一中午时间,看完了这个长帖子。其实大家在讨论心理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这些帖子就可以说明一切。有做过1000个案例,全部都成功的高人。有一个月要300个小时的吉尼斯保持者。还有很多想加入到心理治疗行业里的有志之士,当然无论什么有没有医学背景,还有这样的好求职者和这样的医生。我们应感到欣慰,高兴。乱咱们不怕,差咱们也不怕。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慢慢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远吗?本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康工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本人没有考心理咨询师证。那个证除了蒙人钱,其实没有太多的含金量。大家有了解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啊。谁要是一个月能干300个小时,我估计他自己可能就是精神分裂患者。估计是有妄想的。看了本版的讨论,也想说两句。对从事心理医生,心理咨询的人,心中充满了敬意,如果有时间或机会,愿意为这个事业奉献一份力量。没有做过医生,却认认真真做了回准患者。三十岁,正是工作、家庭都在慢慢走上正轨,基本确定方向而全力以赴的时候,突然面临疾病的侵袭。一时间失去了对家庭、工作,甚至是社会、自身能力的判断。体会到了对自己失去判断力而面临的恐惧是多么的可怕。找到他的医生,咨询病情以外,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担心、感受、对未来的想法和担心、对家庭的认识,甚至是从未对人启齿过的自认为已经用时间抹平了,而在那一段时间又大量涌出的事情,全都讲了出来。以至于医生问我:“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你也有父母姐妹,为什么告诉我?”我的回答是:“我们年龄相仿,我们处事的认真劲相仿,我以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的自信,相信您的能力。您原来不认识我,也不曾进入过我的生活圈子,对我所讲的事情没有偏见。没有别人能给我更专业、客观的答复,让我相信。”是的,除了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其他的判断我都需要重新确立。一直生活在校园里的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对心灵的呵护的真正含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例如,一位学生面临伴有失明危险的疾病而休学,学生的母亲多次通过长途电话与我商议时,不知不觉模仿了医生的某些做法(当时没有时间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还不知道医生的专业理念)。在明确表示对她的心情表示理解的同时,提出多种学生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生活设想,让她对儿子的未来重新建立起希望,坚定儿子以后还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的信心。同时,在她多次表达对儿子病情的结果没有信心时,我应用了医生的话:“有时会有思维粘滞的,总想一个问题”。她明显的停顿了一会儿,然后感觉心中轻快了许多,感觉我是真的了解她的境况。她的状况和当初的我是多么的相似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顿悟”。但以我的经历以及后来她的状况,我知道,这一瞬间之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客观思考事情的发展,直面现实了。之后,我们之间很自然地交换过许多次意见。虽然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见过面,但是已经有了很知近的朋友一样的默契。因为教育背景是工科,虽然一直从事教学,对心理学还仅仅停留在对中学读过的《教育诗》等作品的理解上,从没有系统学习过。现在在读博,也曾想过同时参加华夏心理网的业余培训,做一个业余的咨询员,积攒一些这方面的经验,获得处理这方面事情的资质。因为我深深体会过在关键时刻,有一位可信赖,有爱心的专业人士的帮助是多么的重要。“您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棵稻草,危机中的稻草,是我能够寻找判断地方。除了您这里,我只有网络了。”这是我对医生讲过的话。能够帮助人重建信心,重新快乐地扬起生命的风帆,这些足以令参与这一过程的人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当然,这一过程是建立在痛苦的现实基础上的。我对医生说过,“我来找您对您是十分不公平的,因为我要讲的事情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我的工作面对的是十分信任我,而又充满朝气的学生们,而您要面对的是巨大的挫折和创伤。您的工作比我的艰巨多了。”我想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作为志愿者参与到这一行业中,我愿意接受相应的培训能够让我在我的工作中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让我周围的人生活的更美好。很想对本版中的专业人士们说一句,我敬重你们的专业选择。也咨询一下,我如何能在继续我现有专业的同时,参与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呵呵,当年就是太理想主义才报考心理学专业的,不过说实在的,中南大学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是国家重点,只要你去看看他们的心理咨询室就知道了,在厕所的傍边,很让人寒心.理由很简单,不如其他科来钱,当然就不重视了.还是我师伯说的好,搞心理,先要吃饱饭,在目前来说,国内的心理学虽然炒的很热,但是市场还不成熟,学心理要有甘守清贫的准备,而且大多人很难认可你.听说是学精神卫生的就觉得怪怪的.收入也不能与其他医生相比.不过要过把瘾的话,不妨试一下,毕竟自己喜欢的,不做一辈子都觉得遗憾,是吗?也希望明天会更好.深刻有感中。你们哪里的情况和我们一模一样。我们科室就在厕所边,一次治疗80元。和强大的传统科室比起来当然逊色很多。没有住院部,就只有门诊。今年开春后病人量剧增,科室月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如果让其它科室听来绝对是笑话。但谁又能知道其中的滋味。不过前景还是有的,起码我们医院各科的医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经常转诊过来。而且病人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也越来越多了。绝望的人尚需努力我是新来的,喜欢这个咨询工作,最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是最大的快乐.我在做义务咨询,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别人介绍给我的这个网站,看了感觉很好。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帖子,对自己专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谢谢!!!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是不容易的
您的位置: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心理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