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信仰是什么临死的时候最美好的事是什么?

原标题: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见识与格局(经典好文)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最近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地错觉》,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琢磨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最后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

这个世界,就如麦基所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个演讲。演讲中,她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这不是唱高调,而是真心话。“怀疑一切往往就会失去一切。”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因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开始。

记得某年冬天的某个下午,我打车回家,坐上“渝B1T792”。 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这社会,太不公平了。”“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我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忘的话:“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小时候最容易相信,但很快会被教育轻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是一种单纯的、幼稚的、没有见识的行为。有了一点经历后,我发现,在越来越难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见识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你跟他们说奇闻逸事,荒诞观点,他们会觉得,嗯,有意思。

见识越多的人,因为时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与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无数多彩的人生,和绚丽的梦想。他们相信,这世上有人过着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不轻易下判断做定论,不把"怎么可能?"挂在嘴边。

我知道,现在的世界,要让人相信,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也是在走出原来的小世界后,遇到了那么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么多无功利心的人。人们只愿相信跟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虚伪。

人们只会看到自己能到达的地方,而把不可抵达的远方,想象得危险丛生。甚至,只愿相信一颗有用的心才是负责任的心,而把一切看似无用的情怀看作矫情。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无法拥有信仰。

从轻易相信到凡事质疑,里面包含着理性之光,然后,从凡事不信到再次愿意相信,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卡夫卡说,“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最近的东西和最远的东西。”我理解的最近的东西,就是你眼前真实的情感,最远的东西就是你的盼望。

那么,信与不信有那么重要吗,也许并没有。但是只有我们相信的东西,才有可能反过来选中我们。我不想轻易说不信,因为很有可能是自己见识太少。理性与智慧并不代表质疑一切,眼界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慈悲,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同时原谅人性中坏的一面。

人人命运不同,选择信是一种命运,不相信也是一种命运。人生路越走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不再相信。

所以,请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乌云笼罩,但身体里会拥有一把利剑,不需期盼乌云的散去,它们早晚会被你刺穿。看不到太阳,我们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我们就追着太阳。

很喜欢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原标题:你真的是聪明人吗?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第1部分:重新定义聪明A、B、C

当你看到本文时,你正在浪费时间--假如你不是聪明人,你永远不懂他们的世界。假如你是聪明人,又能怎么样呢?如海明威所说:“聪明人拥有幸福——这样的事我几乎从未遇到。”

所以,本文想定义的聪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一种,即经常出现在这样的句式里的:他(她)很聪明,但是......--就好像红颜后面一定要跟上薄命二字。

似乎上天赐予的礼物,并不能帮他们挣脱命运的漩涡。又或者是,这是上天赐福的必须代价。--我姑且称之聪明A。

本文要定义的聪明,也并非另外一种:即你在诸多文章里可以看到的“智慧”。这种聪明有时叫情商,有时叫处世哲学,有时叫厚黑学。其面貌丰富,面无表情,只计厉害,不问是非。

你在一个高规格的饭局上可以遇到一堆这样的智者,他们大腹便便,伺机而动,毫无破绽。--由于这种聪明经常可以装出来,所以就称之聪明B吧。

本文要定义的这种聪明,也并非与你无关。

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本质上取决于赛先生来不来。否则,我们的下一代仍将陷于种种玄学而不能自拔。

我尝试将本文所要探讨的“聪明C”,与传统意义上的“聪明A、聪明B”区隔开来。

聪明A,是大卫.罗伯森在《聪明未必是件好事 高智商也有不幸》里描述的聪明(高智商)。

他提及了1926年启动的“特曼神童”研究:选出15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小学生,其中80人的智商超过170,持续跟踪,对比分析。

1、智力和成就之间并没有完美的相关关系。

2、高智商也没能让他们过得比常人更幸福。在他们一生之中,离婚、酗酒和自杀水平和国家平均水平大致相当。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数学神童苏菲亚·尤瑟夫。她在12岁时被牛津大学录取,却中途退学,当了一名服务员。后来她成了一名应召女郎,边做爱边背诵数学公式来取悦客人。

这里的聪明,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所谓:红颜薄命,聪明易误。

对于这一类聪明人,大卫.罗伯森进一步研究:

1、卓越的智商并不等同于明智的决策。事实上,在有些情况下,高智商反而会让你的选择更加愚蠢。

2、他们还更容易陷入“赌徒谬误”中去。

3、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倾向于依赖直觉,而不是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很多智商140的人刷爆信用卡的几率是普通人两倍的原因。

另一类聪明,即智慧。格劳斯曼恩称之为:

能够做出正确的、没有偏见的决策的人。

格劳斯曼恩的定义挺好的。我有点儿情绪化地带有如此偏见:在一个无信仰、全民趋利的社会,太多世故的智慧,会造成某种生态不均衡。就像一间过于逼仄的房子,无趣,焦虑。

这类聪明人未必高智商,现实中如鱼得水,绝不吃亏,每每有所成就。

有太多这方面的“研究”。过去疲于生存的数百年,中国人也各种削尖脑袋钻营种种"智慧",却似乎并未化解悲催、带来民族的好运气。

所谓“聪明C”,具有以下三个属性:

1、天真而强烈的动机;

以此为标准,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并不多。例如:

孙悟空,范蠡,孙子,老子,苏格拉底,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格雷厄姆,巴菲特,盖茨,佩奇,扎克伯格,马斯克,等等。

聪明的未必有趣;既聪明又有趣的,胸无大志。

想想看,你身边的聪明A和聪明B应该不少,有多少个聪明C呢?

核心是“解决问题”,发动机是“动机”,“有趣”是意义。

第2部分:聪明C的三个属性

1998年,返回苹果的乔布斯将年度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打出“ThinkDifferent”(不同凡想)的概念。理查德·费曼演讲的照片被用于苹系列海报之一。

他挺符合我的聪明C定义。

作为20世纪最著名、最与众不同的的科学家之一,费曼是硅谷奇才们的共同偶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费曼的生动讲解使科学充满了趣味,而且绝无其他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喜欢费曼,认为费曼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影响很大,对他赞不绝口。Google的另一位创始人拉里·佩奇也推崇费曼的作品。

诺奖得主,硅谷天才们的偶像,最伟大的科学家,无嬉戏不欢的生活方式,费曼的大脑,也许是近100年最杰出之一。可事实上费曼的智商确实不高,只有120分,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儿。

听到欧米杂志把费曼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费曼的母亲回应道:“如果他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求上帝拯救这个世界吧!”

费曼看起来够聪明的吧,其实也是练出来的。

费曼高中时参加代数小组,总有一些同学拿着这样那样的数学习题以及难解的谜语来找费曼,而他“不把那些难题解出来,是不会罢手的”。因为来找他的同学越来越多,而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又常常是重复的,所以很多时候费曼面对的只是他已经有了答案的题目,当然一下就说出来了。

费曼说:“这样虽然我为一个人花了20分钟,却有5个人认为我是一个超级天才。”

实际上,费曼的数学直觉和解决问题的非凡洞察力,起初就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训练活动而培养出来的。

从小时候起,费曼就被人当作天才:小小年纪就会修各种收音机,能够轻松解答各种不同的谜题。费曼则说,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他只是比别人多一份好奇,多一点练习。

修理收音机,儿时的费曼是从解决最简单的问题开始的:换掉坏的电阻电容。随着接受的挑战越来越难,在不断的钻研和总结中,修收音机的技艺也越来越精湛。

动机-聪明-挑战-解决-更聪明-更多挑战,如滚雪球般形成正反馈循环。

聪明C的属性一:天真而强烈的动机

聪明C的驱动力和支点,是动机。

贝佐斯中学毕业典礼演讲,提及了《星际迷航》的片头语:“宇宙是最终的边界。”(Space, the final frontier.)他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在轨道空间站上创建永恒的人类居住地来拯救人类,同时把星球变成一个浩瀚无边的自然保护区的梦想。

贝佐斯寻找投资人时,遇到的股票经纪人狄龙说:“他让我深深折服,他非常自信,甚至认为他所干的事就是上帝的安排。”

贝佐斯最好的朋友说:“他的专注劲儿让人难以忍受,这还不是像科学家那种疯狂的专注劲儿。他实际上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超强,在某些事情上近乎疯狂。他自律性很强,这就是他能做成任何事的原因。”

费曼说:“我这人碰到难题,总是不解开绝不罢休。”

“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想办法修好它,这正是我感兴趣的,像解难题一样。”

正如费曼自己所讲:“我有解谜的嗜好。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要去开保险箱,去辨认玛雅人的古怪文字的原因。”

他从小就树立起这样的观念:人生的意义全在于努力解开自然之谜。晚年的费曼为他的两本被认作是回忆录式的“故事集”所取的副标题就是“一名好奇角色的历险记”,以此作为他回顾一生的评语。

他的一位学生希布斯在此书的序言中所写:“挑战和挫折,超人的才识和激情,以及从科学探求中获得的极大快乐,这正是他生活中幸福的源泉。”

聪明C的属性二、漂亮的解决问题

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

解决问题。(加“漂亮的”有点儿多余哈)

从本质来思考问题。减少对黑盒子(想当然、自欺欺人、捣糨糊)的依赖。

费曼何以成为硅谷人的偶像?答案在《火星救援》里:

喜欢开保险柜的费曼,大概是最早的黑客了。

美国开国元勋看起来也挺黑客。“反抗政府的精神,”杰弗逊写道,“在某些场合是如此珍贵,我希望它永远保持活跃”。

解决问题需要坚定的意志,果断的风格。

例如英特尔的格罗夫,难民的经历铸就了他直面现实而不沉湎感伤的坚定意志。

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和甲骨文的埃里森,都以强硬、果断著称。

Sherman在费曼办公室的黑板上写方程,费曼用脑子分析这个问题的速度几乎和他写的一样快。这时,电话铃响了,来电话的人问的是个高能物理方面的问题。Feynman立即转向这个复杂问题的讨论,谈了约摸十分钟就给解决了。他挂上电话,又回到超导问题上来,从刚才打断的地方开始,一直到电话铃再次响起来。另一个人又有一个问题,是涉及固体物理的。Feynman给解决后,接着又讨论超导。

动手解决问题,是硅谷继承的基因。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曾经和几位“Paypal黑帮”同伙聊起小时候,半数曾经动手做过火箭。

贝佐斯小时候在外公的农场,动手干了多少我们想都没想过的活儿。

即使是文艺青年乔布斯,少年时也是小小科学家,他曾经打电话向HP的创始人比尔·惠烈要过一些设计电子计数器的元件,惠烈给了他那些元件,还给了他一份惠普的暑期工作。

聪明C的属性三、有趣,好玩儿

费曼的秘密有三点,迄今仍然是硅谷英雄们的大法:

1、坚信每个问题都有答案;

2、独立思考,科学解决问题;

3、戏剧化地呈现出来,造福他人。

费曼24岁时加入曼哈顿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研究原子弹。因为计划高度保密,所有人都无法离开所在的住所,时间一长费曼就烦了,于是他开始尝试破解保险箱,后来还挺拿手的。

有一次,他破解了一个保险箱,拿走其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并留下一张纸条写着:“猜猜是谁?”他这么做只是想恶作剧,可是整个营地都以为潜入了间谍,后来还真在搜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苏联间谍。

有一天,几位科学家在一起聊收到的古怪电话和信件。费曼说,有次他收到一个女士打到他办公室的电话,向他阐述一个荒谬至极的电磁理论,他想了各种办法也不能说服那位女士挂断电话,郁闷极。

Gell-Mann说,哦,我想起那位女士了,她给我也打过电话,不过我没用半分钟就把她搞定了。“你是怎么做到的?”费曼问。“我跟她说,你最好去找费曼,他是我们这儿这个领域的专家!”

1969年,Robert Wilson, fermi lab的第一任老大,被要求向国会报告fermilab在增强国防中的作用 。Wilson说"我们的实验将给国家带来荣誉,但不可能对国防有任何的直接益处,不过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建造fermilab将使的这个国家更值得保卫" 。

实验物理学家也挺能忽悠的。

1922年玻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丹麦的媒体上出现的标题是这样的:“著名足球运动员尼尔斯.玻尔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玻尔踢球一向很不错,是丹麦国家队的著名门将,他有一个兄弟哈拉德.玻尔,是一名数学家,同时是丹麦国家队的中锋,曾经代表丹麦参加过奥运会。

柴恩194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柴恩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的奥运会帆船比赛,并且一举夺得金牌。

实验物理学家朱棣文受邀并见到自己的崇拜对象费曼时,费曼想借助了解朱棣文的研究方向的机会,趁机跟他比一下谁更聪明。朱棣文感叹很少有科学家在获得大奖后还能拥有费曼一样轻松和爱玩的生活态度。

第3部分:如何培养聪明C的下一代

“反政府”的费曼曾经破天荒地加入加州的课程委员会。可没多久,他就辞职了。

原因是:有些东西粗看很不错,事实上却令人发指。

费曼提及,有一本教材列了4张图:第1张是一个上满发条的玩具,第2张是一辆汽车,再来是一个小孩骑脚踏车等等。在每张图片下面,它问:是什么使它运作?

费曼想:我知道他们的用意了,他们想讨论机械、弹簧如何运作;讨论化学、介绍汽车机器的原理;以及生物学方面,肌肉如何作用。

费曼爸爸会如此和他讨论:是什么使得它动?

爸爸:“每样东西之所以会动,皆因为太阳在照射。

费曼:不,玩具动的原因是发条上紧了,少年费曼会说。

爸爸:发条为什么会上紧了?他爸爸又会问。

费曼:我把它转紧的。

爸爸:你为什么能动?

费曼:因为我吃东西。

爸爸:太阳在照射,食物才长出来。因此由于太阳照射,这些东西才会动。

如此这般,少年费曼就会明白,物体的运动只不过是太阳能量的转换而已。

然而,课本的答案是——关于上了发条的玩具——“能量使它动。至于在脚踏车上的小孩,能量使它动。每个图的答案都是能量使它动。

那根本毫无意义可言。随便说,用瓦卡力斯代替能量的位置。那么瓦卡力斯使它动就成了我们的新定律了,这句话没包含半点知识在内。学生什么也没学到,它只不过是个字而已!

他们应该做的是让学生看看玩具的内部,看看里头的发条,学学齿轮,不要管什么能量了。往后,当这小孩明白玩具到底如何运作,他们就可以讨论较为普遍的能量定律了。

事实上,甚至连能量使它动这句话也不对。因为如果它停下来,你也可以说能量使它停下来。书里说的其实是指浓缩状态的能量被转化为稀释状态,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呢。在这些例子中,能量不会增加或减少,它只会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当物件停止时,能量就转变为热,回归混沌之中。

费曼愤怒地写到:可是每本书都同一个样子,它们说的都是些毫无用处、错乱不堪、模棱两可、混淆不清、似是而非的东西。我无法想像有谁能从这些课本学到任何科学——因为它们教的根本不是科学!

而中国孩子从小学的,难道不比上面更糟糕?

1、 事物本身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样去发现它们;

2、 不要光知道事物的名称,要紧的是了解事物的实质。知道一件事物的名称同知道一件事物是两件不同的事。

3、 追根寻源的做法无论有多么复杂,主要之点全在于坚持进行下去。

费曼后来回忆道:这就是父亲教育我的方式。这种教育是通过举例和讨论进行的,它完全没有压力,而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和饶有趣味的讨论。这种精神在日后的一生中一直激励着我,并使我对所有科学都感兴趣。

费曼的中学也很幸运,这方面有点儿像爱因斯坦。

费曼从高中物理老师那里学到了质点力学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即质点在初始位置到终末位置之间,等于动能减势能的拉格朗日量对时间的积分,对于实际路径来说取最小值。

费曼对此感到强烈的兴趣,对这一原理的偏爱,一直支配着他日后的研究路线。

第4部分:聪明C之鼻祖的秘密

费曼的秘密之一:科学方法

费曼从不迷信权威,是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费曼非常讨厌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和纯哲学,因为这些学科容易蒙混过关,而且缺乏可证伪性和严密的逻辑依据,主观解释成分过多。

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谈到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时,他直接把心理学和巫术划为同一类事物。

费曼也反对“人文科学”的叫法,认为文科根本不是科学。

费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认可完全缺乏实验基础的弦理论,对研究弦论的同事约翰·施瓦茨也很不待见。

他在《费曼物理学讲义》里写道:

科学是一种方法,他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些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又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绝对了解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依据的法则是什么,如何思考并作出判断,如何区别真相和欺骗……

在对科学的学习中,你学会通过试验和误差来处理问题,养成一种独创精神和自由探索精神,这比科学本身的价值更大。

有一次,为了争论尿液是不是由于地心吸引力作用而排出身体外的,费曼一边倒立、一边小便给他们看。

还有一次,有人说如果阿司匹林跟可口可乐一起吞进去,会立刻昏倒;费曼说这真是废话连篇,便提议试给他们看。接着,他们却开始争论到底要先吞阿司匹林再喝可乐,或者先喝可乐再吞阿司匹林,还是把阿司匹林溶在可乐里喝。

于是费曼找来六颗药片和三瓶可乐:

第一次,吞了两颗阿司匹林,然后喝可乐;

第二次,把阿司匹林溶在可乐里头,喝掉;

第三次,他把第三瓶可乐喝下去,再吞阿司匹林。

费曼曾经引用他人的话说,“伟大的造物主看来是一位数学家”。他认为,有两种文化将人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数学有足够的理解经验,使得他们能够欣赏大自然之美,而另一部分则因为不懂数学而做不到。

他认为:如果你不能够欣赏数学,你就不能够从那些五花八门的事实中看出允许你从一件事实联系到另一件事实的逻辑。

数学是表达自然的一种深刻的方式,而想要把大自然用一些哲学原理来表达,或者用一些本能的机械式感觉来表达的任何尝试,都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费曼时常做这样的假设,最终物理学也许不需要一种数学陈述,最后会揭示出那根本的机制,结果得出的定律会是简单的,就像在一张棋盘上看起来很复杂的棋赛,遵从的是简单的规则一样。

盖茨和佩奇们,作为费曼某种意义上的继承者,他们走出校园,用“科学+商业”来改变世界。“佩奇希望创造出普遍连接的人工智能,并理解和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这样做的目的并不针对人类,对于世界而言,这是一个好消息。从内心来讲,佩奇是一个热情的乌托邦主义者,他坚信科技已经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将继续改善。”

“你所想象到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是可行的,”佩奇在2012年对谷歌投资者说,“你只需要想象,然后为此努力。”

费曼的秘密之二:、还原论

还原论或还原主义(英语:Reductionism,又译化约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

还原论的思想在自然科学中有很大影响,例如认为化学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生物学是以化学为基础,等等。

在社会科学中,围绕还原论的观点有很大争议,例如心理学是否能够归结于生物学,社会学是否能归结于心理学,政治学能否归结于社会学,等等。

“到底,这个世界的全景是什么? 假如,来了一次大洪水,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被摧毁了, 只有一个句子可以传给下一代生物,什么样的句子可以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我相信就是原子假说所讲的, 所有东西都是原子构成的----小小的粒子不断在动来动去, 分开一点点的时候会互相吸引, 可是硬挤到一块的时候, 又会互相排斥。

在这一个单句里, 只要运用一点想象力和思考, 你就可以看得出来, 里面蕴藏了这个世界里无穷得信息。”

费曼尽管反对哲学,但显然他是相信这个世界在还原论意义上的简洁性的。在他的眼里,原子假说不是把事情简化的结果,而是通向了解繁复现象的坦途。

费曼的秘密之三:、第一性原理

戴孙回忆说:“费曼是一位极有独创性的科学家。他不把任何人的话当真。这就意味着他得自己重新发现或发明几乎全部物理学。……

他说他不理解教科书中所讲的量子力学的正规解释,所以他必须从头开始。这实在是个壮举。

在TED演讲上,主持人问Musk:你是如何做到的?这些工程(上述那几家公司)是如此的天壤之别,规模上有都如此牛逼,那么一个人到底如何才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创新的呢?

主持人问:你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我在想存在一种好的思维框架(a goodframework for thinking),那是物理学的东西,你知道,有点儿像第一原理推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总体来讲,我认为存在...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并从那里开始向上理论,和类推推理刚好相反。”

“在我们的生命的主要阶段,我们一生都在进行类推推理,这基本意味着复制别人对待微小变化的方式,而你必须那样做,否则,从精神层面来讲,你就无法渡过这一天。”

“但是当你想要做一些新事情的时候,你必须应用物理学方法,物理学真的能够弄清楚如何发现违反直觉的新事物,就像量子力学。”

“同时关注负面反馈也是很重要的(不断听取外部意见,不断纠错)。”

费曼非常喜欢解决问题,他想让自己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来解每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确信他做对了,免得浪费宝贵的时间去深入其他人的思想,而最终也许只能发现这些思想开始就是错的。

关于第一性原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

根据原子核和电子互相作用的原理及其基本运动规律,运用量子力学原理,从具体要求出发,经过一些近似处理后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的算法,习惯上称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参数,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的基本性质的原理。

MUSK开发电动车案例中,有些人会说现在的电池组真的很贵,而且未来价格也不会低到哪去,因为它过去一直都是那么贵。这些人会说电池组每千瓦小时要烧掉600美元。而且未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有史以来,成百上千的权威人士都声称一个行业、设计图样、一个实体或者一个想法都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电池组再也没有改进的空间,或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来。这些人说的话都被汹涌扑来的创新证明是无稽之谈。或者,他们可以拍屁股想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改进。”

然而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我们问:电池的材料构成都是什么?这些材料的现货市场价值是怎样的?电池是由碳、镍、铝、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还有一个金属罐组成的。如果我们去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金属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分解一下,那么这些组成电池组的材料每种又值多少钱呢?

Musk在采访中说道,他将电池组分解成最基础的材料组成部分:碳、镍、铝、其他用于分离的聚合物还有一个盒子。这些都是电池组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是形成一块电池的最基本的事实。从那里,每个部分都可以优化、改进,最终的优化程度也取决于解决问题这些人的聪明才智。

于是,现在电池的价格就变成了每千瓦小时80美元。

与其根据参照物去推论,我们应该把问题分解成几个最基础的事实,然后检查每个事实部分。即使问题已经解决,我们还是要从问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入手,从新审视是否有更好的、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MUSK一直推崇的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而不是类比。

1999年,eBay、雅虎和谷歌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扩大服务器的方法已经相当普及。他们购买服务器,然后将其安装到第三方所有的庞大仓储中心。这些仓储空间提供商支付电费确保服务器运行,购置空调为服务器降温,而网站所有者则根据面积支付费用。

佩奇认为,既然谷歌要按每平方英尺的面积来付费,他就要在固定的空间里安装尽可能多的服务器。于是,他拆开服务器,寻找缩小服务器体积的方法。最先被佩奇砍掉的就是所有的关闭开关。

“你何必要关闭服务器?”他多次这样问。

将没有用的零件去掉之后,再装到软木板里,防止线缆缠绕在一起,于是谷歌开发出了全新的轻薄型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外观丑陋,但不久之后,谷歌就用早期竞争对手Inktomi支持50台服务器的价格,支持了1500台服务器。

因此,谷歌的搜索速度更快,而Inktomi与谷歌的其他搜索竞争对手一样,逐渐消失在尘埃里。

有多少人能看到这背后真刀真枪的本质呢?

费曼的秘密之四:不要欺骗自己

费曼法则:“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正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

他说:科学就是我们在世界之道上学会不欺骗自己。

他很讨厌参加一些会议。“有很多笨蛋——经过伪装的笨蛋——把我逼疯了。”

费曼认为:一般的笨蛋还好,你可以跟他们谈、解释,帮助他们走出迷惘。但经过伪装的笨蛋——明明是笨蛋却假装不是,拼命想叫别人佩服他们,希望别人觉得他们聪明、伟大——这,我受不了!

一般的笨蛋并不会骗人,诚实的笨蛋都很不错;但是,不诚实的笨蛋便糟糕透了!

苹果大学创建者斯科特认为,彻底的坦诚是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既参与竞争,又不至于丧失正常的人性。彻底的坦诚是直截了当,但避免招人反感的咄咄逼人;是善解人意,但不对别人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真正关心他人,而非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操纵他们。

彻底的坦诚给每个人都节省大量时间。

斯科特描述称,当一名同事因为一个想法对拉里?佩奇(Larry Page)大喊大叫时,这位Alphabet首席执行官只是在咧着嘴笑。“给此番对话贴上‘友善’或‘刻薄’、‘粗鲁’或‘礼貌’的标签没有什么意义。这番对话是富有成效的,是体现协作的,是畅所欲言的,有助于找到最佳答案。”

彻底的坦诚起作用的另一个例子是花时间去分辨个人的抱负。当管理者在普通员工中搜寻拥有“潜力”的人时,他们忽视了那些擅长本职工作且希望一直做下去的人。

彻底的坦诚这种方式所固有的张力就体现在乔布斯身上。他可以非常直截了当。

费曼非常有趣,极受大众喜欢,但他从不给人留面子。--不骗自己,也不骗他人。他认为:对所谓“专家”的结论偏听偏信是一种自欺行为。

2001 年7月的谷歌,佩奇当着所有同事的面,侮辱和解雇了多位项目经理。更不消说乔布斯。“佩奇曾经每天与布林进行激烈的争论,这也是他们关系发展的方式。他们的辩论并不是相互争吵,而是一方陈述观点,然后另一方陈述,很少有打断对方的情况发生。佩奇会说布林的想法很愚蠢,布林则会说佩奇的主意太幼稚。他们相互都会称对方为混蛋。”

《投资领域的费曼法则:不要欺骗自己》一文总结:

ü 在赛马场和其它场所进行的实验表明,相比没有押注的人,对某一结果押了注的人相信该结果会出现的程度可高出三倍之多。

cult)的思想,就像一些太平洋岛民那样,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还以为守在临时跑道旁边就可以等来满载物资的飞机。

ü 听起来玄乎其玄的定量术语也会对投资者产生类似的效果。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避免自我蒙蔽呢?5个对策:

1. 记住“最危险的时刻就是你正确的时刻”。

2. 你应当提前设定一个盈利底线──例如50%的涨幅,要求自己一旦触及这个底线就对手中的头寸进行全面评估。到时候,你必须考虑反方的意见,例如,你持有某只股票,那就应该仔细研究一下做空这只股票的人所持的观点。

3. 如果你在考虑采取某项行动,还应当先看一下其他已经采取了类似行动的投资者或机构的战绩如何。除非其他投资者取得了成功,否则你也不应当认为自己就会赢。例如,摩根大通本应该看一下其他美国大银行在衍生品杠杆投资方面的糟糕记录。

4. 时刻提防自己走向偏激。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嘲笑那些说你做错了的人,那么你也许真的做错了。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经警告世人,越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证据的人,越是会固执地坚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5. 试试被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称为“事前验尸”(pre-mortem)的方法吧。假设你刚做的投资在一年后惨败,召集一些你重视其观点的人,让他们设想一下从那个时候往回看你所做的投资,并列出他们认为的可能导致你投资失败的所有原因。这或许有助于你弄清楚该如何防范于未然。

费曼的秘密之五:好奇心,解决难题的冲动

费曼的好奇心极强,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文章说警犬的嗅觉特别敏锐,便想:警犬真厉害,不知道我们人类的嗅觉有多灵敏呢?他真的趴在地上像猎犬那样爬来爬去。

他的实验表明,猎犬固然在嗅觉上强于人类,但人类也不像他们自认的那样无能,事实上,问题只在于人们的鼻子常常离地面太高而已。

有一天,他在康奈尔大学的咖啡厅里看见一个学生抛起了一个餐盘。他给自己提出一个挑战,用公式来描述盘子的转动和摆动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能够证明,就像他观察到的一样,当摆动角度很小时,转动速度是摆动速度的两倍。

谷歌早期的人力资源主管希瑟·凯恩斯(Heather Cairns)还记得有一次遇到佩奇在下班后与谷歌清洁工专心致志地聊天。随后她问佩奇,他们如此严肃地都聊了些什么。

他回答说。“我想知道每个人工作的情况。”随后他详细回忆了这位清洁工的方法:把空垃圾袋放到垃圾桶底部,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更换。“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佩奇肯定地说,“他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我也从中学到了东西。”

当你一直有解决问题的好奇心与冲动,会形成某种有趣的局面。

费曼回忆自己上中学时,人能知道的每一个难题,都一定会弄到他这儿来。人所发明的每一个该死的、疯狂的难题,他都知道。

看来,天才也是有马太效应的,大脑也是可以熟能生巧的。

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一次在舞会上,一个高年级的学生和他的女朋友在那儿,她知道许多难题,他告诉她,我对这些东西拿手。因此在舞会上她过来对我说:"大家都说你是个聪明的家伙,那好,这里为你准备了个题目:'一个人要劈八堆木柴……'"

我说:"隔一堆,劈一堆,把每块木头劈作三块。"因为我早就听说过这个。

她就走了,可又带来另外一个,这个我也知道。

就这么折腾了好一阵子,最后.舞会也快结束了,她又来了,好像她这次可要真的难住我,她说:"母女两个到欧洲旅行……"

那是个很长的故事,但我听过,因此,当那个女孩儿开始说"母女两个到欧洲旅行"的时候,我知道我以前听过的—个故事就是这么开头的,于是我做了一个快速的猜测,而我也猜对了。

这就是大脑魔术师的秘密之一。

费曼的秘密之六:终极快速学习法

一个叫Scott H. Young的人,在 12 个月内自学完成 4 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 33 门课程。据称他采用了所谓超速学习理论和方法,即“费曼技巧”:

费曼曾经要求实验室里的人给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起码不超出费曼的现有的理解能力)介绍任何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多么复杂,只要这样下去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费曼说:如果你不能向一年级学生解释某种事物,那就没有真正懂得这一事物。

他的老师惠勒也曾说过: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让自己学会。

1. 选择一个概念选一个你想弄明白的概念,写在空白的笔记本或者纸的最上面。

2. 解释这个概念把解释这个概念的东西写成一句话,就像你在告诉一个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的菜鸟一样。这一步可以让你在阐释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让你明白你有没有搞懂这个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3. 解释不了?当你发现你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回到书上面去,或者找同学、找老师、找已经懂的人,把书上的概念再重新研究一遍,直到你能在纸上流畅地把这个概念解释出来。

4. 简化语言、学会类比如果出现一个很学术的或抽象的词语的时候,试着要么平实化词语,要么学会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

费曼的秘密之七:物理思维模型

费曼认为学习物理学有五个方面的理由。

1. 为了学会怎样动手做测量和计算,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2. 培养科学家,他们不仅致力于工业的发展,而且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

3. 认识自然界的美妙,感受世界的稳定性和实在性;

4. 学习怎样由未知到已知的、科学的求知方法;

5. 通过尝试和纠错,学会一种有普遍意义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

费曼看来,科学首先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学习科学不只是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创造的精神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

费曼认为:“科学家是探险者,而哲学家是观光客。”又说:“我是一名探险家,我喜欢发现。”

引力是简单的,能够简单地把其中的原理全部陈述出来,而不留下可以让任何人改变定律的观念的任何模糊之处。

它是简单的,因而它是美的。它的简单是在它的模式上。我不是说它的简单是在它的作用上——各个不同行星的运动以及一个行星对另一个的摄动,可以十分复杂以至于算不出来,而追踪在一个球状星团里的所有那些恒星在怎么样运动,则是远在我们能力之外的。

在它的作用方面它是复杂的,但支配着整个事情的基本模式或者理论体系则是简单的。这是我们的所有定律的共同之处:

它们原本都是简单的东西,尽管它们的实际作用却是复杂的。

费曼在实践中发现,一门已经确立了的物理学理论,也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甚至是被大家抛弃了的形式来重新表述。

他后来说过,一个理论如果可以有愈多不同形式的表述,就说明它愈具有基本的意义。

费曼的秘密之八: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费曼“鄙视”文科,尤其鄙视心理学,但他本人不仅很文艺青年,而且有强大的“原生心理优势”。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要有“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态度,我们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加以考虑,但如果我们觉得他们的看法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好顾前怕后的。

当时不同学派的量子论专家经常会针锋相对。费曼习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释事物,有自己的一套主见,而不会太在意别人是否习惯他的思考方式。

当费曼在1948年的一场会议上提到自己发展出的方法时,就曾遭到玻尔、爱德华·泰勒和狄拉克等人的严厉抨击。《物理评论》还曾一度排斥他发明的“费曼图”。

玻尔父子为原子弹出谋献策时,费曼在一堆大人物的后面,也忍不住发了言。会后,费曼出乎意料地接到小玻尔的电话,说他们父子俩要单独同他面谈。

在会见后的讨论当中,费曼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直言不讳地回答说:“不,那是不行的。那是没用的。”“这次听起来要好一点,但那里头有这样的一个该死的笨念头。”等等。

反复谈了两个钟头后,老玻尔才说,现在可以叫那些大人物来讨论了。

后来,小玻尔告诉费曼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在头一次大会之后,他的父亲对他说:“要记住坐在那边后面的那个小伙子的名字。他是惟一一个不怕我,并且会在我说出一个愚蠢的想法时敢于指出来的家伙。所以,下回当我们有想法要讨论时,我们根本不要去找那些对任何问题都只会说‘是,是,玻尔博士’的家伙。我们要先找到这个家伙同他谈谈。”

讨厌鬼费曼心底里并不是一个混球。

1965年,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与施温格与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后,费曼曾在CERN作过一次演讲。听众中就有斯蒂克尔堡在座。斯蒂克尔堡也曾发展出过与费曼相似的方法,但未得到同行的普遍重视。

Jagdish Mehra曾写道:“讲座完毕后,斯蒂克尔堡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了CERN剧场,而被崇拜者们围绕簇拥的费曼则作了如下一句评论:‘他(斯蒂克尔堡)做了这件工作而现在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向了夕阳!然而,我在这里,收获了所有的荣誉,但这本该属于他!’

费曼的秘密之九:人该如何过一生

费曼说:物理学与性爱有相似之处:是的,它可能会产生某些实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我们做它的初衷。

在熊彼特逝世前几天,德鲁克和他的父亲去拜访了了他,德鲁克说他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和熊彼特的那段对话,熊彼特说,“我现在已经到了知道‘靠著书立说事无法被世人记住’的年纪。除非在生活方面与众不同,否则一个人就不会与众不同。”

费曼充满人性光辉、极具趣味性的传奇一生,验证了这句话。

母亲露茜尔·菲利浦在费曼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了美好的种子,她认为“理解世界的最高境界是欢笑和广博的同情心”。

费曼有阵子经常和数学家冯诺曼一起散步。冯诺曼教会了费曼一个很有趣的想法:

你不需要为身处的世界负任何责任。

因此费曼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不负责任感”,从此成为一个快活逍遥的人。

费曼热衷科学、打鼓、画画和酒吧女郎,探索他认为值得去研究的有趣问题。

他发现,绘画老师不愿意逼迫你往特定的方向走,所以他们碰到的沟通问题是,怎么让学生慢慢领悟出绘画的技巧,而不是单靠传授;但物理教师却老在传授解物理习题的技巧,而不是从物理的精神层面来启发学生。

他保持了同样的专注(这可能远比智商更重要,或者就是无法测量的智商的一种)。他在酒吧请教别人各种泡妞技巧;曾陪着一个大佬赌博喝酒,后来发现自己腰疼;才意识到自己玩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了。

他学开保险柜成了“神偷”;玩邦戈小鼓使他的舞团得到美国第一、巴黎第二;研究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达到能鉴别古抄本的水平;休假时做的生物研究,据传几乎带来现代遗学的下一个突破。

他44岁时开始学画,而且一直勤画不辍并在美术馆展览,却又怕人家知道是他画的,而在画上签上另一个名字。

费曼沉醉于线条与结构,他觉得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物理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都是在表达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复杂。

费曼本人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想要学画,是因为想要表达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在他看来,世界中所有的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同,但是它们却惊人地有着相同的组织,遵守着通用的规律。

“物理是一种欣赏自然之美的数学,认识到原子之间复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是何等精彩壮观的感觉。这是一种敬畏之情——对于科学的敬畏。”费曼说,“我觉得通过绘画,人们也同样可以体会这种感受。我可以告诉别人:请在此刻,感受宇宙的美妙。”

当然,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费曼高中时认识了第一任妻子亚琳。他在MIT读大学时,俩人相爱,承诺大学毕业后结婚。后来亚琳被确证为淋巴腺结核只有七年的存活期后,费曼与她结婚,过了九年快乐时光。这段经历,被拍成传记电影《爱你一万年》。

费曼是个不可知论者,这是聪明人的特点。爱因斯坦和巴菲特等亦不例外。

但他相信,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会有答案,任何问题都会有解决方案。当一个聪明人不坚信这一点,他就称不上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这也算是一种坚定信仰吧。

我一直认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本质上取决于赛先生来不来。否则,我们的下一代仍将陷于种种玄学而不能自拔。

(注:本文大量引用了典故及文字,恕不一一列出出处。打赏需谨慎。)

延伸阅读:人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不努力?

延伸阅读:逆商越高的人,越能死扛

延伸阅读: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聪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延伸阅读:像混球那样思考和行动 延伸阅读: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讲道理

延伸阅读:人性很复杂,诺奖得主的行为经济学告诉你经济学中的反常现象

延伸阅读:你的省钱思维,或许正在毁掉你…

延伸阅读:明知会输钱,为什么还是忍不住去赌场?

延伸阅读:史上最著名的银行劫匪是如何设置止损的?

延伸阅读:罗素:如何避免愚蠢?

延伸阅读:从凡事质疑到再愿相信 , 背后是见识和格局 延伸阅读:春节同学聚会,亿万富翁与普通人的差距,全在这2件事 延伸阅读:两群羊的选择,此生必读! 延伸阅读:与其死磕解决方案,不如先学学如何界定问题

延伸阅读: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后来的我们都明白了,强扭的瓜真的不甜,而且还很苦。

我们又见面了,更像是多年的老友重聚,

几罐啤酒,彼此默默不语也不显得尴尬。

回家路上,我们慢悠悠的走,不小心碰到的手肘我竟然都有些小庆幸,

可是终究还是回不去了。

我和朋友说过,只要是你,什么样的日子我都敢陪你过,你说不要等我了。

其实我想,等不等不是一个问题,等多久也不是一个问题,等不等得到才是问题,你不会在机场等一艘船,对不对?

结果可能就是等不到了吧,我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结婚了,我是不是会从容地去参加你的婚礼。

我想一个人出去走一走,尽管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牵绊着,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家人。

但是,我既然选择要去散心了,我就决定要把你成功的散掉,把关系散的淡淡的,散到假以时日,我能淡定的,从容的去参加你的婚礼。

杭州有山有湖,下过雨后有蒙蒙的雾气,这里的人说话细声细语,生活过的慢慢的。

走到西湖边,默默地绕着西湖走上一圈,仿佛忧愁伴随着湖面的层层拍击,变得淡淡的。

不论是细雨绵绵,还是晨曦薄雾,邂逅一段温馨时光,在这段恬静的时光中,让你随着风吹过远处的山、天上的云、两岸的垂柳飘散。

傍晚时听南屏山悠扬的钟声,如画的西湖,耳边是钟声,谱成一段曲,拂过南屏山峦。

入夜后,另一个世界开始苏醒,找间livehouse感受酒味人情味,感受独立音乐人的吟唱。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

想一个人住进这个远离尘世喧嚣,可以静静的走一段路,看一路风景的村落。

清晨,当这片土地还在沉睡时,薄雾缠绕在头顶,整个苗寨云雾缭绕,仿若世外桃源。

推开窗,深深吸一口纯净的空气,仿佛整个人都变得轻飘飘,漫无目的的走在青石板路上,两旁是独具风格特色的吊脚楼,远处是层层梯田。

这可能就是旅行最美好的时刻吧,一个人看山看水,一切都变得淡然。

来漠河的理由有很多,可以是为了一片星空、可以是为了白茫茫的一片雪国,可以为了只是去感受一下祖国的最北端。

想在零下40°的漠河看着远处的极光,北极光在北面天空开始出现时,是一个由小至大、颜色变幻不定的光环,色彩在最灿烂艳丽时,光环慢慢移向东边,由大变小,逐渐消失。

漠河的冬天,白雪皑皑,仿佛可以期待着真的会迎来圣诞老人。

穿梭在白桦林间,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身后是踩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穿的厚厚的或许会让自己感觉很温暖吧。

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与大理的喧闹相比,喜洲多了一些宁静,适合一个人静静的走,走在青瓦白墙的小巷,感受历史的沧桑。

这里低调又优雅,精致的住宅,典雅的飞檐,精细的彩绘和石雕。

小桥流水,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端庄秀丽又不失自由洒脱。

额济纳是一个最适合说走就走的静谧之地了,这里的景色让人沉醉,如果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秋季的额济纳一片金黄,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湖水中倒映着胡杨林。

远处一片片的枯死的胡杨林反倒与湖边生机勃勃的胡杨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地狱与天堂只有一线之隔。

走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感受耳边呼啸的风,抽丝剥茧的将你的愁绪全部剥走。

丽江适合一个人静静的逛,这里的古城,仿佛是一个文艺的聚集地,拿起相机,漫步在青石板的小路上,留下一张张记忆。

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门前摆着各式样的花,生活在丽江应该很幸福吧!

走在街边略微斑驳的路面,找一家文艺的小店,喝喝茶,看看书,其实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放松和惬意。

细雨为古城蒙上一层朦胧的面纱,不过更加凸显了丽江的诗情画意,湿漉漉的石板路,让人流连忘返。

花鸟岛位于嵊泗列岛的最北面, 远远看去好似展翅欲飞的海鸥,岛上花草丛生,林壑秀美。

高达17余米的花鸟灯塔每当夜慕来临, 塔顶的氙气聚光灯便以每分钟一周的旋转速度向四周扫射。

小岛上山花烂漫,香气袭人,由于岛上终年云雾缭绕,身在其中,像是在仙境一般。

逃避虽然没有用,但是暂时会让人感觉舒服很多,短暂的逃离,躲进幽深的莫干山,过上几天山中隐居的日子。

住在林中小屋,看远处山峦连绵起伏,谷幽境绝,宛如世外桃源,莫干山能给你一个静谧的天地。

绿荫如海的修竹,清凉的山泉,四季风景美的各有特色。

每个走进后海的人,都有着一箩筐的故事,伴随着歌手沙哑的嗓音,淡淡的唱出每个人的心事。

在酒精和昏暗的灯光中,仿佛情绪被无限放大,向过往的人诉着衷肠,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

伴随着凉凉的晚风,围着后海散步,直到隐隐约约才能听到代表着心事的歌声,让所有不开心都留在脑后吧!

一辈子总要有一个理由去一趟拉萨吧,那个心中的圣地,有着最虔诚的信仰的纯净之地。

飘扬的经幡,望着远处的山川,虔诚的双手合十,就让一切都随风飘去。

风和日丽的时候,巍巍的雪山倒映在湖水中,仰望蓝天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或许还会有想要逃离的时候,

要记得,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的信仰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