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长期服药的服药误区

高血压服药注意避开三个误区
核心提示:症状不明显是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患者一旦确诊了高血压,就要进行治疗坚持吃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是以控制血压为主的,降压药并没有所谓的抗药性,老年人一定要坚持服用降压药,不要随便自主停药。
  没有症状就不吃药,这是很多老年人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都会有的习惯。实际上,高血压即便没有症状也不代表对身体没有危害,症状不明显是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所以患者一旦确诊了高血压,就要进行治疗坚持吃药。降压药只有血压升高的时候才能吃,这也是个不好的习惯,虽然高血压是一种疾病,但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是以控制血压为主的,降压药并没有所谓的抗药性,老年人一定要坚持服用降压药,不要随便自主停药,并且服药的时候要注意避开三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天热了不用服降压药  正解:调整药物剂量  高血压在冬季容易发作,因为温度低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现在温度升高了,人的血管扩张,那么,流过里面的压力也不会高。所以,部分合并人的高血压比较容易控制,在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也可能血压正常。但陈次滨介绍,某些长效抗高血压药同时还具有抗的作用,你还需要继续服用。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人类健康的血管是富有弹性的,当血流量增加时,它能够自然扩张,保障正常的血压。可一旦动脉血管衰退了,出现了粥样硬化,表示它固定大小,不会扩张了。就好比原本是伸缩性强的气球,变成了无法变化的铁管,一旦血管里面的血容量增大,血压就会升高。所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常重要。  误区二:温度高,冠心病发病率不高  正解: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  冠心病的发病确实有一定的规律性,往往是冬季高发,但并不是说夏季不会发病。实际上由于夏季气温高,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加之休息不好,活动量减少,反而会诱发冠心病。  误区三:吃得少,可以停用降脂药  正解:抗,降脂药长期吃
  吃得少了,不用服药降脂了?不是这样。降脂药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大家都知道的降低血脂;二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  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降脂药(他汀类药物)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体积缩小。因此降脂药物(尤其是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是需要长期服用的。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最新消息称,今年底或明年初,网络售药新政将正式实施……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今年…… []
病因治疗和综合治疗都是我们大家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早前,一份关于“韩国10大零整容美女”的名单在引起…… []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血压升高属继发性高血压,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也难以控制,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则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更大。自治高血压 用药误区多
作者:王有国
  目前,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在家里自己服用降压药治疗。殊不知,不少人走进了用药误区:
  误把心血管药当成降压药
  一位老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他自己声称长期使用降压药,但血压不降。我问他都用了哪些降压药?他拿出药瓶让我看。我找了半天,都是些肠溶性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丹参片、冠心苏合丸、维生素E等非降压药,没找到一种具有降压作用的药。实际上这位老人,这么长时间,一直就没有用降压药。他也没弄清什么是降压药。
  降压药是指确能使升高的血压降低的药物,并不是笼统地用于心血管病的药都是降压药。也难怪,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进展相当快,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出现,种类繁多、药名林林总总,不仅病人搞不清,就连有些医务人员,也分不清降压药与非降压药。
  药不对症 有害无益
  一位老人患高血压,听另一位高血压病人说,用安替洛尔治疗效果很好,他就跟着服用这种药。结果呢,血压降下来了,可出现了乏力、头晕眼花,到医院一查,脉搏只有50次/分左右。原来,这位老人以往心率就慢,安替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有使心率减慢的作用,对他来说,就不适用。而另一位高血压病人说,他服了药不仅头痛得厉害,还心慌得要命。我一数他的脉搏,每分钟110多次,再看他用的药是硝苯地平,又是把药选错了。硝苯地平这类药在降压同时还有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强,加速心跳的作用。这位病人属于交感兴奋型,本来心率就在80~90次/分,再服这种药,岂不等于火上浇油,他怎么受得了?!我把他和前一位老人用的药,相互交换了一下,给他们用上,观察一段时间,他们都说,效果很好,也没有那些不舒服的感觉了。
  治疗高血压用药一定要因人而异,这就叫个体化治疗原则。实际上没有一种药普遍适用于所有的人,在别人身上疗效很好的,到你身上,就可能没效,甚至还可能出现问题。所以,绝不可搬用别人的经验,用别人的药方服药。原本心率缓慢,可用交感活性降压药;本来心率就快的高血压病人,选择β受体阻滞剂就对路了。
  恨病吃药 欲速不达
  人治病常犯“恨病吃药”的毛病。一位老人服用卡托普利12.5毫克,一日3次,感到效果不佳,便自作主张,改为25毫克,一日3次,结果很快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发热等不良反应,后来还出现了嗜酸细胞增高、蛋白尿、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这是典型的矫枉过正,引发的毒性反应。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传统讲“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也不例外,欲速则不达,服药量过大,导致身体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
  杯水车薪 难以奏效
  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人服药时过于谨慎也会疗效不佳。一位老大妈告诉我,她听说,心血管药吃多了,心脏就会不跳了,所以宁少勿多。她用尼群地平,每次10毫克,1天1次,血压一直降不下来。这是杯水车薪啊,药力不足。我让她改为1日2次,1周后,血压就降至正常。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必须达到足够剂量才能发挥作用,使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治疗糖尿病的人最有体会,一般尿糖每增加1个“+”号,就要多注射4个单位胰岛素,如果尿糖已经4个“+”号了,你还只注射4个单位胰岛素,血糖和尿糖怎么能得到控制?
  单调乏味 不会搭配
  降压药有时需要搭配。大约2/3的高血压病人用一种降压药可以使血压降到正常;1/5的病人需两种降压药合用,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而另有10%左右的高血压病人需3种降压药合用才有希望。如果属于后两种情况,你还服一种降压药,血压自然很难降至正常。一位老人一直用心痛定1片,每日2次,效果不好;但改为2片,又出现头痛、心率加快。看样子他单纯用这一种药是不行了,我让他加上氨酰心安,一次仅6.25毫克,1日2次,结果降压效果良好,也没有出现头痛和心率加快。
  两种以上降压药合用,如果药物配伍不恰当,就会出现麻烦。一次急诊室里接诊一位老人,面红耳赤,自诉头痛眩晕、心慌欲呕,查脉搏120次/分,血压90/60毫米汞柱。追问以往血压在170/100毫米汞柱左右,原来医生看他用硝苯啶降压有心率快的副作用,便给他改用尼群地平;可老人以为让他两种药一起用,结果出现了上面的低血压症状。这两种药同属于钙拮抗剂,是不应该合并使用的。
  随机自助 饥饱不均
  有人用降压药,真像吃自助餐一样,遇上就饱餐一顿,赶不上就挨饿几天。一位忙碌的经理,高血压症状明显了,就买回一堆药吃上几天:症状稍轻,药就被扔到一边。他还美其名曰这叫“游击战术――打打停停”。不料一天,他突然中风,医生一量血压200/120毫米汞柱。实际上他这种打打停停的战术,对高血压根本就不管用,达不到治疗目的。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根治原发性高血压。所以服用降压药必须长期坚持,有的需要终生维持。
  总之,选择、服用降压药,应该到正规医院去看医生,明确诊断后,由医生帮你制定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慢慢摸索出用药规律,坚持不懈地治疗下去,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编辑 樊 明)
藏书者:绝情谷&&2009年01月高血压治疗中的用药误区 忌擅自换药_新浪大连健康_新浪大连
高血压治疗中的用药误区 忌擅自换药
来源:新浪大连_原创日字号:|
高血压治疗中的用药误区 忌擅自换药
  由于现代人由于生活中越来越忙碌,所以很难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疾病缠身,其中高血压是常见的高发疾病。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很多患者都需要坚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而在高血压日常用药中,不少患者存在着不当的用药原则。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看看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哪些用药误区。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
  广告上推荐的“最新、最贵”的药并非最适合自己的药。事实上,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有不少病人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咳嗽、颜面部潮红等,就自作主张随意换药,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实,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要1~2周的时间,在此期间不应随意换药。如出现不良反应,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对用药进行调整,千万不可自作主张不断换药。
 [1]     
24小时排行
恋爱让人吃得更多,然后一起变胖…
锻炼却没有效果?悉数健身误区…您当前的位置: & 高血压防治的八个误区
  1.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按现代高血压控制标准,凡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目标血压水平应降得过低,应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但目前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措施达到目标水平,因而心脑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高血压的防治应是以非药物疗法,如调整生活方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运动锻炼等,作为防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或目标水平。但现实中许多患者过多依赖于药物而对非药物疗法不够重视,如边吸烟边降压者大有人在,既影响降压药疗效又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存在,所以,高血压患者必须重视非药物治疗。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和增强运动锻炼。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许多患者服药总是断断续续,使得血压反复波动,结果心脑血管事件有增无减。造成用药中断的因素很多,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因而形成一种误识,即血压一旦降了下来便以为可以停药了,担心用药时间长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误识极为有害,应当消除,要明确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后仍要坚持用药,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中断用药,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以保持血压的理想水平。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高血压病为慢性经过疾病,治疗强调规律性和个体化、且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应当是逐渐降至理想或目标水平。但许多患者由于治疗心切,总想在一两天内就把血压降下来,如果用药几天后血压未能降至正常水平就更换药物。结果是药物频繁更换,一种药尚未起效前就已换用了另一种药物,总是“劳而无功”。血压形成波动和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喜欢作用较快的短效降压药,而对长效降压药持怀疑态度,即便使用长效降压药,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压药,以求所谓的保险及“先将血压降下来再说。”这些都是误区。其实,多年的高血压无需立即降至正常,应该缓慢,平稳降压,并能在全日24小时平稳降压,对此,长效的缓释剂或控释剂降压药可达此目的,因而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尽量用每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这是近年来不少保健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表、降压帽、鞋垫等的广告中常用的一句话,事实并非如此。且不说这些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就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降压药治疗是最有效、有益的选择,不用药才是误区和不明智的。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这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识。目前新型降压药发展很快,品种很多,如何选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在于遵医嘱办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道听途说,盲目追求新药、贵药,以为新药、贵药就一定意味着是“好药”。在医生指导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服用方便、效果好、价廉的药物,使患者经济上承受得起,反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错误做法。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也是一种误区。这是因为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地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同时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指导患者用药。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也可用电子血压计进行监测,作好记录,定期与主治医师联系,以使降压达标率得到提高和用药实现“个体化”。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
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人也一样存在男女两性。加强对”两性“的了解...
儿童常用药 >>
男科常用药 >>
女性常用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长期服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