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是爱一个人

查看: 16061|回复: 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欣赏《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设计理念】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 & 1、正确认读及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 & 2、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品评重点词句,感悟“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境界。
&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与推敲中读懂含义深刻的词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准备:
& & 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 && && &&&谈话导入,读题激趣:
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花)看到这个字,你会想起哪些带“花”的成语?(预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暖花开、花好月圆、繁花似锦……)
一提起“花”,我们总是把它和美丽芬芳联系在一起,而在季羡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跟随季老,一起走进这爱花的国度,这奇特的民族——&&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有诗意、有哲理地读题目)
二、初知文意,直入中心:
1、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先后几次踏上了德国?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 (1)学生自由读文,指名答。(这篇课文写了季爷爷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 & (2)虽然事隔四五十年,但是这两次德国之行让季爷爷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他是怎么评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呢?
&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导学生透过两个“奇”读出由衷的赞美)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读一读,画一画,可以批注自己的体会,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一会儿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三、感受景色之“奇丽”:
1、交流,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丽”?
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谁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看看这一段美在哪里?请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自己先把这些词自由地读一读。& && && && && && &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词语意思:“花团锦簇”的“簇”怎么讲?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花很多,很茂盛)教师双手做花绽开状,让学生上台来和老师摆出一簇花的样子,有高有低,有疏有密,从中体会到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的感觉。 “一簇”是这样,“一簇簇”呢? “花团锦簇”又是什么样子?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
2)、“姹紫嫣红”呢?(看课件出示的几幅图)花的颜色有哪些?花的品种呢?花的姿态呢?(体会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两个词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奇丽的景色”,谁能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练读,特别指导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预设二:应接不暇。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3、引读:这迎面而来的郁金香、蝴蝶兰、红玫瑰……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山阴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读句子;
这迎面而来的,粉的如霞红的似火的颜色,形容来的,形容不出的,山阴道似的大街上都有——读句子。
4、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来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并想象画面。(配乐朗读)
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生说画面。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吧。
5、创设情景: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
& && &假如你是一位留学在此的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刚走下手术台的医生,假如你是一位疲惫的游人……(把自己置身其中,学生畅谈高兴、愉悦、舒畅的感受)带上你此时的感受再读这一段。(齐读,再试着背诵)
四、感受民族之“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又从哪里体会到这个民族的奇特?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 && && && &&&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他们养花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是喜欢花的人在家养花,他们是——&&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再读句子: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家里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到花的——
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2、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
你好,你家里养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不觉得委屈吗?——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不是白费了吗?——生答
房东太太,你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尔一笑”,这“莞尔”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这样。房东太太眼中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季羡林爷爷又有怎样的感慨?就是——(齐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意味深长,值得人深思。)
2)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 &他们把花给别人看,心里想的都是别人,这是种多么美丽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3)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学生畅谈,指导联系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子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谈。)& && && && && && &
4)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这段文字课件。)齐读句子。
4、此时,作者已由先前的那份吃惊变成——赞叹。(板书)让我们一起赞叹着来读。
五、重寻乡梦,品味“美丽”:
1、出示:德国四五十年前后街头的图片,对比观察。
2.师:来,读读季爷爷说的这句话——“变化是有的,而美丽却没有改变。”这里面藏着他第二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
(1)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2)师 :这美丽指是什么?对,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再读这句话。
(3)此刻,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份怎样的情感?敬佩(板书)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变化,(指板书)由吃惊到赞叹,再到敬佩。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再读这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学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表达上还有一个特点,它不同于一般写风景风情类的文章,不是把作者游览过的各种新奇的景物罗列出来,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单单写出这多年不变的景色,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思考走出课堂)
板书设计:& && && && && &&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 && && && && && &多么奇丽的景色& & 吃惊
& && && && && && && && && && && && && & 赞叹
& && && && && && &多么奇特的民族& & 敬佩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沦落就沦落 让我一个人生活 》是什么歌_百度知道
《沦落就沦落 让我一个人生活 》是什么歌
提问者采纳
是范逸臣的《放生》!地点是城市某个角落 时间在午夜时刻 无聊的人常在这里出没 交换一种寂寞 我静静坐在你的身后 你似乎只想沉默 我猜我们的爱情已到尽头 无话可说 比争吵更折磨 不如就分手 放我一个人生活 请你双手不要再紧握 一个人我至少干净俐落 沦落就沦落 爱闯祸就闯祸 我也放你一个人生活 你知道就算继续结果还是没结果 又何苦还要继续迁就 就彼此放生留下活口 就彼此放生 彼此留下活口 爱的时候 说过的承诺 爱过以后 就不要强求 从此分手 不必再回头 各自生活 曾经孤单加上孤单是爱火 燃烧过你和我 如今沉默加上沉默更沉默 再没有什么舍不得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范逸臣《放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婚姻状态:
算命先生是怎么帮别人算命的?太长见识了
#算命先生是怎么帮别人算命的?太长见识了#
只能说太长见识了!算命也能讲得如此透彻科学!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真正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上识天文下知地理,前通五百年后晓五百载的人,是不会帮人算命的。 & 要知道像什么《周易》《素经》乃至《奇门遁甲》这些书,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帮人算命,它里面记载的都是通天彻地之谋,改朝换代之术,权谋,术数,机变,才是它的真谛,像兵法之流也不过是发挥余热的产物罢了,何况是帮人算命。 &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神机军师,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在街头巷尾摆个摊帮人算命么? & 因此我们一般人口中所谓的算命先生,其实无非都是——骗子。
& 当然了,这样说也许显得过于武断了一些,因此在这里还是要补充说明,那些真正藏匿于民间的高人,游戏风尘的隐侠们,都不在我所说的范围之列。 & 其实说到底,算命只是一种依附于玄学,利用广泛存在于人心目中的宿命论来进行盈利的商业活动,或者说得再简单一点,它其实就是一门生意,一项技能,一个行业。 & 相士们收钱占卦,耍的是嘴皮子,玩弄的是人的心理。 & 所以该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用最简洁的三个字来回答,“心理学”。 & 只不过对于心理学的运用,算命先生还是有别于科班出身的心理医生的——他们更多凭借的是口口相传的经验以及在江湖中多年摸爬滚打的阅历,而非书本上一板一眼的重点语句和词汇概念,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也都不会有专门的大学来授予某某某算命学学士乃至博士的学位。 & 嗯,没错,就是这样,对于一个打算行走江湖的以相面占卜问卦为职业的人来说,埋头苦读《易经》《紫微斗数》或是《六壬》是不管用的,因为这几本书如果你读通了,那就不必再动算命谋生的心思了,届时天地广阔,你自有英雄用武之地,而如果你没有读通,那么对不起,算命估计你也是干不下去的,如果硬要做的话也无妨,擎等着被人砸摊子吧。
& 上面已经说过,相士想要生存,靠的是口口相传的经验和识人无数的阅历,那么由此可见,相士是一个讲究师承,注重传授的这样一个职业,他们看中的是派系和规矩,有着看似松散,实则严密的行业划分,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黑社会。不过话又说回来,与外八行有关的这些谋生之法(算命属于千门),又有那个不是黑社会呢?只不过过去的人统称其为江湖罢了。 & 算命这个行业,江湖黑话叫“金点”,在“金点”里,这行又分哑金、嘴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虽然从外面看都是算命骗财,但实际上他们揽客挣钱手法却有很大区别,比如说“哑金”在算命时就从不开口说话,而“嘴子金”则全凭口舌之利糊口,至于“戗金”一路,那更是非常人所能为,需要相貌堂堂,口齿伶俐,品貌气质俱佳,并且天资聪颖才有可能混得下去,因为“戗金”通常来讲都是做大买卖的。 & 一般来讲,在过去,想靠算命挣钱,那就得先入行拜师,三五年之后如果师傅看你学徒期间表现尚可,还算是这块料,就会慢慢传授你一些识人相面的技巧,于是……赚钱的门路来了。 & 通常来讲,老师所教你的,分为五门功课,江湖黑话分别叫“前棚”、“后棚”“悬管”“炳点”和“托门”。 & “前棚”,说的明白一点就是你招揽客户的手段。你要能运用一些心理技巧来引起人的注意,进而让他相信你,最终心悦诚服地坐下来求你为他占上一挂,这可是门大学问,绝对不像是电视上所看的“这位施主,贫道看你印堂发黑,七日内必有血光之灾。”那么简单。算命先生只有先掌握了“前棚”的技术,才能够源源不绝地吸引客人,进而挣钱糊口。
& 江湖上又叫“前棚”为“拴马桩”,意思就是栓的住人,而想要使拴马桩,就得会灵活地运用水火簧。在过去,“金点十三簧”基本上应该是每个相士必须掌握的技能,没办法,全指着这个忽悠人呢。 & “前棚”的事儿完了以后,就是“后棚”。这门功课同样重要,“前棚”只能决定你能不能留住客人,而“后棚”则直接决定你又没有本事能挣的下钱,通常“后棚”开场的第一句话都是要钱,但这钱要的却让你挑不出礼,算命先生在这时候说的话大意都是既然你我又缘,我就破例为你占上一卦,但是这个卦不能白起,你得给“相礼”——就是钱,但是这个钱我不拿,你就放桌子上,先听听我说的对不对,如果对了,这钱归我,咱们继续往下说,如果不对,您拿钱走人,我分文不取。 & 不过但凡算命先生能走到这一步的,大抵都是有点本事的,而这放在桌上的钱,只要你的“后棚”功底扎实,能从这人的脸色上分析出来点门道,进而说出一些虚虚实实模棱两可的话来,基本上你这第一份钱,也就算是赚下了。 & “悬管”是后棚之后的事儿,一般“前棚”“后棚”算命先生只要拿捏好了,那么在挣下第一份钱的同时,也会让你越发的信任他,但是一般算命先生在一个人身上又绝不肯只挣一份钱,因此这时候就要使“悬管”,也就是通过一些事情旁敲侧击的来诈你,进而要钱。 & “后棚”挣下的钱,行话叫“头道杵”。这是第一份钱。“悬管”是“二道杵”,一般来讲,一个能充分把握人心的算命先生,在经历了“前棚”和“后棚”之后,基本上对你就是了如指掌了,那么在此基础上,再由他打着命理的旗号来诈你一把,无论如何你都会相信的。你会因此由最开始的信服变得急迫,从而再掏出一份钱求对方为你解卦,这个过程就是“悬管”。 & 再往后是“炳点”,理论上来讲,这个钱挣得最没难度,因为在这个时候,算命先生的客户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焦急和紧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说什么他都信,经历过“悬管”的一诈后,算命先生拿了“二道杵”的钱,会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看着你说要解救也不难,只是XXXXXXX,说到底,还是要钱。
& 你若这时候觉得不妥,他就会拿出先前你给他的卦前退给你,装作大义凛然的样子,如此一来你又不得不信,然后他就会语重心长的说,前两份钱是卦钱,这一次的钱,是打点各路神仙,消灾解难的钱。 & 通常来讲,这份钱就是“绝后杵”了,意思就是要完这个钱之后,这单生意就做完了,你按照他给你的破解之法走人。他喝口茶润润嗓子等下一单生意。 & 但是在此之前,还有一门功课不要忘记,那就是“托门”,这门功课基本上是一个善后工作,大意为叮嘱算命之人不要对旁人说起,如果违反了之后可能会不灵诸如此类的话,为的是把自己先择干净,以后即使不灵验了也有推托之词。因为毕竟自己还要在这儿长干下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失“XX”天师(半仙)的风范,那是“老周”和“哑金”才干的事儿。 & 总而言之,在充分学习了上述五门功课之后,你就能脱离师傅,自己开张挣钱了,不过在过去,很多老师也鬼的很,一般都在传授“后棚”学问的时候留几手,让你轻易不能自立门户,这也算是扫除竞争对手的一个办法吧。 & 最后,还是想通过简单几句描述来列举出一个实例,一方面这样做可以让人看得更明白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人知道“后棚”这门功课对于相士的重要性。 & 一个相士在街上摆摊,搬把椅子坐在中间,眼睛看着路上的行人,根据每一个人的面相嘴里变换着说出诸如“二虎争食”“五鬼进宅”“命犯桃花”之类模棱两可却又容易让人引起联想的词语(每一个人可能都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和人争夺什么,每一个人也可能都会遇到点什么事情),由此观察他们的表情,然后通过他们的表情猜反应,最后将其留下来。——这是“前棚” & 根据自己吸引对方的词语以及目标客户坐下之后的问题来判断他想是求什么的,进而深入猜测和了解——这是“后棚”,由此可见它最重要,也是最难。全看个人的阅历和老师的传授。一般来讲,只要“后棚”这个坎儿过了,后面的钱就水到渠成了。 & 知道他想求什么之后,就故意反着说,诈他一诈——这是“悬管” & 趁他惊慌之际摆摆架子,然后故作神秘地说出破解之法——这是“炳点” & 最后他掏钱,心悦诚服地站起来准备走人,你再多说上几句照应的话,增强这个人对你的信赖程度,并且洗刷干净自己可能因遇上意外而被对方戳破的可能——这是“托门” & 这五门功课你能顺利毕业,基本上就能帮人算命,同时也帮自己挣钱了。 & 注:除了上述所讲的这一行算命先生之外,在民国时期兴起的“江相派”也是很值得一提的,“江相派”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类似于帮派堂会的东西,他们以算命为手段,实际上从事的还是诈骗类的工作,只不过与那些行走江湖的个体户不同,他们属于团伙作案,而且做的往往都是大票,通常布置一个局都要一月左右,当然,由此带来的收益也是很客观的,而其中的诸多门道,以后有时间了,也可以再慢慢说…… & 补充说明——江相派 & 江相,江是江湖。相是宰相。因此从字面意思来讲,江相派就是一群自命为江湖上的宰相或相士的人物所组成的团伙,他们最开始奉刘伯温为始祖,每一代的首领称为大学士(即宰相),在江相派最火爆的清末民国时期,大概每个城市都有两三个这样的头领人物。 & “大学士”对外的称呼是“大师爸”,下面有状元、榜眼、探花、翰林、进士、举人等,其内部等级分明,基本都以读书人的功名称谓论资排辈。(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是读书人,也不代表他们既有的功名,切记切记。) & 江相派与洪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洪门五祖之一的方照舆同时也是江相派的开山祖师,而在江相派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两个派别的成员和领导们也常常互相合作做一些事情(江相派需要洪门里绿林好汉的武力援助,而洪门也需要有文化、有计谋的江相派人士的出谋划策,双方常常互相利用。)事成之后,大家坐地分赃,日子其乐融融。 & 根据洪门兴起的时间,现在人推算出江相派大约形成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晚清是其极盛时期,民国中后期开始衰落,解放以后则全部玩完。因为那时候大家宣扬的都是我朝的主题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因此封建迷信渐渐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再加上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的冲击,那时候别说是以骗钱为手段的算命先生了,就是真正对历史文化,周易术数感兴趣的人,也都会深深地把自己埋起来,不让人抓住一点把柄。 & 扯远了。再拉回来。 & 我之前已经说过,江相派基本上从事也都是以算命为主的骗钱工作,只不过由于人多势众的原因,因此他们做的局相对而言都要大一些,但手段却还是那两样——卜卦算命,装神弄鬼。并以此达到骗财的目的。 & 江相派内部关于他们所从事的诈骗活动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说哲学观念,总结成文字后就是现在大家都有所耳闻的《英耀篇》《扎飞篇》《阿宝篇》
(我看有朋友在答案中贴了一段英耀篇,但其中江湖黑话夹杂着半文半白,还是有点难懂的,而且敲、打、审、千、隆、卖这六字真言可以说是整个英耀篇的精华所在,乍一放出来可能还是有些难以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一起看才能领悟明白,因此在答案最后我将英耀篇的大致译文贴出来,不一定全对,诸位慢慢看) & 在以上所提到的三个篇章里,《英耀篇》可以算的上是门派的大致心法和口诀,《扎飞篇》则是具体装神弄鬼,起课占卦的依据,而《阿宝篇》则是讲骗人骗财的规矩。这三者相辅相成,环环相生,构成了江相派沿袭了上百年经典准则和体系,而但凡能将这三个篇章中所讲所说全都牢记于心并加以运用的,最终也会在江相派中成就大事,并最终当上一地的“大学士”。 & 值得一提的是,江相派虽然跑的是江湖路,骗的是不义财,但是单从他们的行事准则上来看,其实这些江湖相士还是很讲究“道义”这两个字的。比如说,首先江相派内部就将“拆白”和“拐子”排除在外,理由是前者骗财又骗色,后者离人骨肉。而这两点,这在他们看来是不道德的,是不符合江湖道义的——当然,个人认为除了江湖道义之外,可能更多地还是怕纠缠不清,怕动了感情。 & 但无论如何,江相派内部,骗色是绝对不允许的,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何立庭(张雪庵的嫡传弟子,也许你不知道张雪庵是谁,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他很牛逼就行了,那是光绪年间的大相士,绰号“玄机子”)死后,傅吉臣不能接任掌门的一个重要原因。(傅吉臣曾经骗过几个姨太太给自己做侍妾,因此一直被同门所鄙夷。) & 而除了骗色之外,江相派对骗财也有规定,那就是,骗财必须是骗不义之财。因为江湖人都是讲究义的,因此他们要为自己的工作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财有义与不义之分,不义之财,众人皆可取之”,这是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江相派认为,自己去骗取贪财人手中的不义之财,是替天行道,是非常高尚的。 & 当然,关于这点,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因为首先不义之财被骗了之后,本主一般都不敢声张,因此对江相派影响较小,二来江相派要骗的是大财,但在那个年月,但凡规规矩矩做事情的,基本都发不了财。 & 关于骗钱的规矩,《阿宝篇》里有明确的阐述,“贪者必贫,君子引为大戒,佛门亦为五戒之首,故“做阿宝”咎不在“相”(骗者),而在“一”(受骗者)。”) & “贪官者,民贼也;奸商者,民蠹也;豪强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欺愚,恃强凌弱,欺人孤寡,谋人财产,此皆不义之财也。不义之财,理无久享,不报在自身,亦报在儿孙。不义之财,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宝’者,非‘千’(骗)也,顺天之罚而已。” & 最后一句总结的就很清楚,做“阿宝”(骗子),不是骗,只是因为他们太贪,我们替天行道罢了。 & 但是,请注意,与不能骗色一样,江相派即使骗的是不义之财也应当注意取舍适度,不允许做得太过分,杀死目标客户是严重违犯本派规矩的,必须逐出师门和派内,被逐者不得再干这一行,否则轻者“捣毁档口”(把你场子踢了),重则要你性命! & 在我看来,这也是明智的选择,骗钱骗得差不多就行了,太狠太伤人的话,对方醒悟过来之后容易狗急跳墙,对自己也不好。对此阿宝篇里是这样说的,“故善为‘相’者,取之不竭其力,不伤其根,上顺天理,下快人心,并使之有所畏怯而不敢言。” & 骗钱骗的顺天理,随人心,还让人不好声张,能做到这份上,这个阿宝就算是成功了。 & 接下来是《扎飞篇》,所谓“扎飞”,就是相命先生通过装神弄鬼,借助鬼神的“魅力”来哄骗他人、骗取钱财的伎俩。但是在扎飞篇里记载的并非大家所想的一个个实例,而是“扎飞”的基本道理——说到底,还是人心。 & “君子敬鬼神而远之,小人畏鬼神而诏之,或求妻财子禄,或畏疾病灾祸,非有所惧,即有所求。” & 这是扎飞篇里最基本的一句话,结合上下文看的话,大致上讲的是这么个意思,无论是君子和小人,对鬼神都是存在敬畏的,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是人来算卦,我们都可以用鬼神来吓唬他,他们不管问的是什么,都是有所担心,有所恳求的,而我们用“扎飞”的手段,就可以刺激对方,正中其心中所想。 & 在江相派里,除了摆在明面上的一个个相士之外,其余的,其实大多都是帮忙“扎飞”的爪牙,换句话说,就是办事的,因为装神弄鬼,绝非一人可以做成的,“扎飞篇”里说:善为“相”者,莫不用“媒”。 & 故曰:“无‘媒’不响,不‘媒’不成”——没有暗中的助手搭档,就不会有推波逐澜的效果,没有这种人的配合,事情便不会成功。而一般这些打下手的人也都归江相派中某个堂的堂主所管,堂主是扎飞的头目,在江相派中,地位仅次于大师爸,“扎飞”之用,由此可见一斑。 & 最后是《英耀篇》,《英耀篇》全文仅七百多字,但却可以说是达到了中国“揣摩”术的巅峰,其中深意,即使是到今天看来,还是那么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要说《英耀篇》原本是江相派的最高机密,只传给大学士的真传弟子,其余本门的一般弟子一概不知。所幸在20世纪五十年代,江相派真传弟子于诚先生将其公布于世,我们才能看得到数百年前江湖前辈的智慧。 & 在这里我再多扯两句向各位说明它的重要性,《英耀篇》是由大学士直接挑选弟子进行传授的,江相派中规定,得到《英耀篇》才算得到师门的真传,而凡得真传的,出身就是翰林,以后有机会升到大学士。得不到真传的,出身是举人,以后最多只能升到进士。而在你做了大学士之后,门中还有规定你不能传给儿子、女儿及女婿等亲属,颇有点举贤不举亲的意思。 & 最后: & 英耀篇的原文就不贴了,文言加黑话,很难懂,现只将译文抄录如下,敬请参阅: & 顾客一进门,就要观察他怀着什么愿望和心事。你如果揣摸不透,就不要乱讲,只要一开口,就要用一套有组织有层次的发问来对付顾客,问话的语气要严肃而急促,切忌犹豫不决。一犹豫,顾客就不相信你了。 & 父亲来问儿子的事,必是期盼儿子富贵。儿子来问父母的事,肯定是父母遇上了倒霉的事。妻子来问丈夫的事,面带喜色者丈夫飞黄腾达,面露怨色者不是丈夫不争气,就是丈夫在外嫖赌或包养小老婆。丈夫来问妻子,不是妻子有病,就是妻子不能生育子女。读书人来问的必是前程,商人来问的必定是近期的生意不大好。 & 顾客多次问到某件事,必然是在这件事上有缺失;多次问某件事的原因,肯定是这件事上事出有因。 & 顾客若是面带真诚地说自己慕名前来求教,那他一定是真心来算卦的。顾客若是嬉皮笑脸地说看我贵贱如何,这人若不是有权有势的人,就是故意来捣蛋的人。有些富人会冒充穷光蛋、穷人会假充阔气来试你的本事,你得凭自己多年的经验看穿他们的小把戏。 & 和尚、道士纵然清高,内心却从来不忘利欲。在朝廷做官的人,即使心中非常贪恋禄位,却反而喜欢谈论归隐山林。刚刚发了家或做了官的人,想头很大,非常嚣张。长期困顿或郁郁不得志的人,一般说来是不会有多大志向的。 & 聪明的人,因高不成,低不就,或眼高手低而家庭贫寒。没什么本事的人,却因为专心做事不变迁,手中从来没有缺过零化钱。看上去非常精明的人,大多是白手起家的能人。看上去老老实实的人,只能一辈子给人家当伙计。 & 家道中落的人,虽衣服破旧,却仍然穿鞋踏袜。暴发户则喜欢穿金戴银,以炫耀自己的财富。神色暗淡、额头光亮的妇女,不是孤妇就是弃妇。妖姿媚笑的,不是妓女就是富人家的小老婆。 & 满口好好好,定是久做高官的人;连声是是是,出身一定非常贫寒。面带笑容而心神不定,家中肯定有了不幸;言辞闪烁而故作安详,必然是自己的罪行已然暴露。 & 怯懦无能的人,常受人欺负。志大才疏之辈,有志难伸。虽有才华横溢但性子倔的人,不遭大祸也必大穷。太平之时,国家看重文学之士;乱世之年,草莽英雄定然吃香。人在闹市居住,只能从事工商业糊口;人在农村生活,不得不靠田地养家。 & 算卦的方法很多,大致有敲、打、审、千、隆、卖等几种方法。 & 敲,是用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旁敲侧击,以探听顾客的虚实; &打,是突然向顾客发问,让其措手不及,仓促之间流露出真情; &审,一是通过观察顾客的着衣、神态、举止来推断一些事情,二是从顾客说出来的话中推断未知的事情; &千,是用刺激、责难、恐吓的方法,让顾客吐出实话; &隆,是用吹嘘、赞美、恭维、安慰、和鼓励的手段,让顾客高兴的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事说出来; &卖,则是在掌握顾客的基本情况后,用从容不迫的口气一一道来,让顾客误以为你是再世的刘伯温。 & 在算卦时,可以根据情况而灵活运用各种算卦方法。譬如说,打要急,急打往往凑效;敲要慢,漫不经心地敲才能多方位取得信息,最后达到目标。隆、敲、打、审几种方法并用,通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 顾客要算兄弟如何,可先敲问一些他父亲的事,从他的答话中审出他兄弟的情况,得一知三嘛。一敲之下就得到了回应,不妨趁势敲下去。再敲的时候顾客不愿说了,可改用别的方法。十千(吓)九响(成功),十隆(吹)十成。先千(吓)后隆(吹),无往不利;有千(吓)无隆(吹),帝寿(愚蠢)之材。所以说:无(千)不响(成功),无隆(吹)不成。 & 学者只要顺着这个道理,举一反三,就能很快掌握算卦诀窍。在实际算卦的时候,如能根据具体情况而随机应变,运用各种方法,掌握好分寸,就能纵横江湖无敌手,即使鬼神也赶不上。 & 只须仔细琢磨、领会本文的内容,肯定能让你四海扬名。切记,把秘决传给后人时,绝不能传给那些没有灵性不适合做算命先生的人,以免败坏本派的名声。 & 再分享个江相派内部的故事吧,也算是能彰显其道义的。 & 江相派讲究“江湖财,江湖散,不散有灾难”。仗义疏财是江相派众人的一个信条,因此通常来讲,大师爸家里不论什么时候去,都是食客满座的,而即使是一般的举人进士,有同门去求他,也绝不会拒绝,因此一般人只要能入了“行”,在那个年代就不愁没饭吃。 & 香港的大师爸何立庭生前非常豪爽仗义,在他们家常吃常住的就有20多人。但凡江相派人士,不管认不认识,遇到状况是时都可去那里躲避、食宿,骗到钱也都会自动给何立庭用。何立庭死于1928年,死时很穷,几乎家徒四壁,身无分文,连殓葬都是靠别人的捐款,但即便是这样,人走茶凉这个词却未发生在他身上,出殡那天,为其送殡的多达两、三百人。江湖道义,由此可见一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爱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