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会惹来妒忌,是非的魔域邪恶根源是什么在哪里。

商天娥心冷不续约TVB 老公力撑:是非来自妒忌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商天娥被指拍剧时迟到犯众憎,黑面的她被称做“黑天鹅”。商天娥昨天承认迟到,但纯属误会,更获老公力撑她招人妒忌才惹是非。她不讳言考虑不再续约无线,不知是否因犯众憎而心淡呢?  商天娥现有与张兆辉拍摄处境剧《结.分@谎情式》,有指之前商天娥因迟到一小时入厂缺席排戏,令张兆辉不满,找来监制关永忠进厂调停。戏中饰演商天娥母亲的甘草演员雪妮,更希望监制改剧本令其死去,不用再跟商天娥合作。  拿台庆支票累事  商天娥昨天与张兆辉、汤盈盈到湾仔拍摄外景,两人应记者要求大方合照。商天娥解释之前迟到纯属误会,她当天吃饭时间到电视城餐厅拿台庆赢得的支票,之后便与编审聊剧本问题,后来助理编导致电给她,她已马上入厂。她称“下到厂我都不知什么事,我迟了半个小时,一来等咖啡,一来等支票,其实是一个好小的误会,监制到厂里问谁失踪,我就和他说是我,不好意思。”商天娥感慨每天拍24场戏没人赞扬,但就被一些小误会弄得满城风雨。  商天娥又称:“之前我每天早上都会开车送我老公上班,所以可能迟一点。但我和监制说了,我不会再开车送他了,以后一分都会迟,会准时入厂。(老公会不会生气?)我老公都叫我不要做了,问是不是演得好就惹人妒忌?是不是每套剧有点成绩,就要拿些那么不正面的事去说?”她不讳言之后不再续约无线,回复自由身。问是否心淡?她说:“我气!就跟老公会去旅个行,玩一下吧!”问会否一改其率直性格?她称:“不会,我是一个透明度高的人,有什么都不会放在心里,有什么都会坦诚相对。”  张兆辉注重守时  张兆辉被问是否与商天娥合作时不愉快?他称:“大家合作很好。(看不惯她那次迟到?)我哪有发脾气?我们做演员一向很注重准时开工,希望所有人都一样这么想,从九月开拍时我已经提出意见。但这种事不应该我管,是监制说了算,我只是来拍好那部剧。”(苗菲)
【】【】【】【】【】【一键分享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心理学论文-论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心理学论文-论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推荐】多位法师开示:嫉妒心的表现、严重危害和对治方法 - 『闻思修学』 -
拔众生苦放生网 -最专业的放生网站 -最全面的学佛平台 -佛友网上家园 -佛教人气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UID10805&帖子8178&主题7025&精华25&积分37676&经验37676 点&
【推荐】多位法师开示:嫉妒心的表现、严重危害和对治方法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这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因为他们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最明显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没有嫉妒心,当男人嫉妒的时候,其实也是相当得厉害的,只不过不大表现出来罢了。所以说,凡是众生都有嫉妒心,看不得别人好,不能让别人比自己更好。这是普通人普遍的心病。
  嫉妒往往和独占心理、自私自利的心理纠缠在一起:对名誉、地位、权势、钱财、美色都容易起贪求占有之心,因而嫉妒就会随之而来。它与“我慢”一样,皆源自“我见”及“我执”。喜欢跟别人比较,看到别人长得比自己漂亮、看到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方,心里就不满,就不舒服,甚至生起嗔恨而造出言语、行为上的过失,这些都是嫉妒心的特点。
  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中佛陀对嫉妒作了详细的定义:
  尔时天帝释白佛言: “世尊!我今有疑欲有所问:言嫉妒者,云何是耶?”复作是言:“世尊!若有众生,见他胜己,生如是念:‘云何今我,获彼所得’——如是之心,是嫉妒不?”
  佛言:“不也。此是贪心,非为嫉妒。天主,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是为嫉妒。”佛说嫉妒,就是自己想获得名利,而不愿意他人也拥有,对于已经拥有的人生愤恨心,称为嫉妒。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源,无非在于自私自利的心态,也就是我执。
  因此对一般人而言,只要减少对自我的执着,乃至对名利得失的计较,嫉妒心自然就会减弱。而身为佛弟子者,对于嫉妒的心理情绪,更要戒除,因为它包含着贪、嗔、痴,三者具足,无一不缺,其果报更是迅速明显,不能轻视。
  从古至今,有关嫉妒之害的故事,可说是多不胜数。
  话说有一个外出的商人托老乡把点心带回村子给自己的孩子吃。老乡问:“你的孩子怎么认出来啊?”商人回答说: “就是长得最漂亮的那个。”结果老乡回去就把点心交给自己女儿了,他确确实实认为自己的女儿最漂亮。
  如果听到有人夸赞谁比自己好,谁比自己更优胜,心里就难受,这就是嫉妒心作怪。许多时候,就是因为嫉妒心,酿成不少害人害己的悲剧。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应该尝试去欣赏对方的才能,从而充实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想,别人能够得到什么好处,都是他努力付出的成果。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在享受丰硕的成果时,可曾想过别人付出多少的代价与努力?所以不要妒嫉别人,与其妒嫉别人,不如起而力行,努力实践,最终定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作为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调好自己的心,要慎防嫉妒,要有平等心、包容心。平时待人处事,要力求圆融、和睦。古语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生起赞叹心、欢喜心,所谓好事皆赞叹,善缘皆随喜——这就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
索达吉堪布:嫉妒心乃堕落因
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前在读书时,有时候的行为,现在想起来也特别不好意思。那时自己的嗔恨心、嫉妒心比较重,尤其看到别人学得好,就很想害他打他,不仅仅是想,实际行动中也做过很多坏事。但后来依靠上师的加持,接受了一些大乘佛法的教育,虽然这种习气对凡夫来讲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断除,但自己的嫉妒、嗔恨等烦恼心态,应该说有所转变。
其实,如果没有嫉妒心,没有嗔恨心,由衷地随喜他人功德,对今生根本没有任何损害,自己也可以享受这种快乐。我们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别人怎么样对我都无所谓,反正我已供养给众生了,他们怎么做都理所当然。若没有这种正知正念,可能会经常处于痛苦与忧愁中。
反过来说,假如对他人的功德生起嗔心嫉妒,依此过患所致,即生中会极度苦恼、痛苦万分,来世更是苦不堪言。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修行境界比较好的人,气色各方面都不错,跟任何人交往都非常开心。而相续中有嗔嫉烦恼的人,由于无法调伏自心,在什么环境中都闷闷不乐,甚至会因嗔恨诽谤他人,不知不觉中造下恶业,来世也因这些恶业成熟而感受巨大痛苦。
汉地有教言说:“他家富贵因缘定,嫉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对于别人的福德,我们没必要生嫉妒之心,以前上师也讲过:“两个人若具有一些相同的功德,一人对另一人生嫉妒心、嗔恨心,不但对自己没有利益,反而是堕入恶趣之因。”
以前我在《格言宝藏论释》中也引用过《高僧传》的一个公案:
汉地有位道秀法师,年少出家,精进于佛学知识,座下学徒云集。当时,有位同修道友名慧懿,比他小几岁,但悟性过人,戒律清净,因辩才无碍而名震当地,深得众人景仰。见慧懿的名声、地位日益转高,道秀心怀嫉妒,遂起恶心欲以暴力加害。一日道秀与弟子出城,在一棵树下休息,突然旋风四起,顷刻间,其双足合而为一变成蛇尾,向上至胸、颈、头,最后整个身体变为长达二三丈许的蟒蛇。须臾间,草丛中出现数百条小蛇,竞相前来迎接,簇拥着它远去……。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可见产生恶念的果报不可思议,不仅即生中马上变为旁生,来世的果报肯定更为悲惨。
因此,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尽量发起一些善心,不要产生嗔恨和嫉妒,尤其这里主要讲了嫉妒心。现在有些人的嫉妒心非常复杂,凡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就可以给他挑出各种毛病。所以,某些人给我反映事情时,一面之词我根本不会采纳,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完全是以嫉妒心而导致眼睛不清净。这样的嫉妒心,如果没有发现、对治,那是非常可怕的。
有了嫉妒心的话,就不会看到别人的功德;有了傲慢心的话,自己的相续不会产生功德。这也是古大德的一种教言。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我们恒时要观察自己,看自己能不能随喜别人的功德,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也最好不要去毁谤,不要去摧毁别人的功德。
慧律法师:嫉妒猜忌蒙蔽心性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解自己。
在现今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常因狭隘的心态,引发利害冲突,产生种种烦恼,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处处为自己设想,产生分别与对立的心,更因个人的主观,漠视客观环境的存在,于是,障蔽了自己的心性,导致将心态陷于不平衡,进而造成人我之间的不和谐,导致无谓的纷争与忧扰。
像同事之间,虽共处同一办公室,却终日互相猜疑,于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要斤斤计较,动辄相互向老板告状,说是自己受尽委屈,要求这要求那,时而滋生事端,破坏办公室的气氛;事关自己的利益,争取也就算了,有时还要涉及无辜,令周遭的人也倍感压力;此种行为,其实是一颗心被嫉妒及猜疑蒙蔽了,以致做出丧失理性的事情,真是愚痴啊!
例如有一次颜渊在为孔子煮稀饭时,天花板突然掉落了一样脏东西,于是颜渊就用汤匙将它舀起,咬咬看它是什么,碰巧孔子在他身后,见状便不高兴地说:‘唉!这个颜渊怎么这么不懂敬师的礼节呢?’
孔子将此事告诉子路,子路脾气很坏、个性冲动,马上跑去找颜渊算帐;待颜渊讲明原由,子路才心平气和地向孔子说明。
孔子便集合弟子们说:‘我孔丘亲眼目睹颜渊偷吃稀饭尚不真确,更何况平常在大街小巷所听到的是是非非,又怎么会准确呢?’
人本来可以过著快乐的日子,但我们却会为了一点小事,把自己搞得烦烦扰扰,无法宽恕、原谅他人,只想改变别人,而又不反省自己的人,将会抱憾终身而随业力堕落。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恭喜你啊!真是了不起,身为你的朋友,我也觉得与有荣焉。」当好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嘴里这么说,但心中可能还是会觉得不是滋味,心里想着为什么发生好事的不是自己?虽然不舒服的感觉非常轻微,但此时嫉妒心已悄悄升起。
其实,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嫉妒心,只是很少觉察罢了。事实上除了圣人能够无时无刻保持心理平衡外,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淡淡的酸葡萄心理。
嫉妒别人的滋味委实难受,有的人虽然心里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得到对方的成果和美誉,但是嘴巴上却不饶人:「他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因为背景好、关系好,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全力栽培他。」自己得不到就放不下心,心里好象有一股酸酸的味道,这便是嫉妒心。
有些升官的人也会受到嫉妒,说他们的位子完全是靠拍马屁得来的。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即使真如你所认为的,那么也该深入想一想,为什么他拍马屁成功了,而你没有?为什么他有这么好的家庭背景,而你没有?为什么他受到这么多贵人的帮助,而你没有?
曾经有一位先生告诉我,他的老板有一次问他某位同事的人品如何。他猜想老板的用意可能是要提拔那位同事,虽然他心里很想回答:「这位同事很优秀,不但工作认真尽责,平常对人也非常热心。」但是念头一转,唯恐一旦这么说,老板心里可能就只有那位同事,而没有自己了,于是便改口说:「他表面上是不错,但是有些同事对他的印象不太好,至于我个人倒觉得他非常好。只是他有时候会嫉妒我,表示他可能在人格上有一点缺陷。」如此一来,老板心里就有数了,结果最后升官的反而是他的同事,并不是他。
老板只是要试探这位先生的心量大不大,因为这项职务相当重要,老板想要任用的,是一个心胸开阔,能够容纳且赞美别人的人。如果当时他赞美那位同事,升官的可能就是他了。可是这位先生的回答,恰好显示出他心胸狭小,不够资格担任这项职务,等于是把机会拱手让人。由此可见,妒嫉别人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到最后倒楣、受害的还是自己。
当察觉自己的嫉妒心出现时,要提高警觉,马上把念头转过来,用「感同身受」的方法化解嫉妒心,学习着当别人得到赞美,等于是自己得到赞美,心里就会感到欢喜。
赞叹人、成就人都是好事,就算帮别人抬轿子又何妨?俗话说:「送佛送到西天。」自己虽然没有成佛,可是送一尊佛到西天,让别人先成佛,自己的功德也很大,一样令人喜悦。就像虽然不是自己得奖,但是队友得奖,就是整个团队的光荣,自己当然也一起沾光。如果能以这种心态来待人处事,经常赞美别人的长处,并向对方学习,自己就能不断进步,而不会有嫉妒心了。
圣严法师:如何消除嫉妒心
& && &&&我们一般凡夫最严重的习气就是嫉妒、嗔恚,看到别人稍稍比自己有好的地方,嫉妒心就生起来,殊不知嫉妒、嗔恚是坠三恶道的业因。凡夫最大的业障是:嫉妒心重,不懂得随喜功德。你有傲慢、妒忌你就造业。佛教导给我们,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我们应当要学会随喜。
& && &&&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些赞美的话,但是内心却不服气,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也是嫉妒。嫉妒普遍存于人性之中,即使修行的人,还是会有嫉妒心理,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 && &&&嫉妒心会让人迷惑,丧失看清自己的机会,也会使得好事多磨,产生很多阻碍,例如,原本可以心情愉快地做事,却因为心理作祟,一想到自己所嫉妒的人,心里便浮现许多批判的字眼,使自己烦恼不已,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便会累积转化成怨气。
& && && &就佛法的观点来说,嫉妒是非常严重的烦恼心,它与瞋恨心有关系。佛法所说的三毒一般是指「贪、瞋、痴」,但也有一些经论说是「贪欲、嫉妒、邪见」,后者以嫉妒代替了瞋恨,可见,嫉妒心、瞋恨心属于同一层次、同一性质,同样都会害人害己。
& && && &人人都有嫉妒心,佛法认为它是根本烦恼之一,学习如何放下嫉妒心,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嫉妒有十二过:一、人不喜见。二、广结恶缘。三、伤及自家法身,秽自性。四、他人唾弃。五、人缘缩狭。六、鬼神不护。七、日日不安。八、诸事违逆。九、德行损折。十、命终堕落。十一、贤人远离。十二、菩提不生。
& && && &避免嫉妒是双向的,一方面不要嫉妒别人,另一方面也不要引起别人的嫉妒。方法可以效法〈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中的第五愿──随喜功德,也就是对于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所做的好事,要感同身受的随喜、赞叹;其次,也要将所有荣誉归诸于大众,而不是归功于自己一人。
达真堪布:慎防傲慢心与嫉妒心
& && & 华智仁波切说过:嫉妒心和傲慢心这两个很难认识。我们这些凡夫,每个人都有傲慢心,每个人都有嫉妒心,只不过是很难看出来。觉得自己好象没有,实际上都有。
  如果你没有傲慢心,你能不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一切众生,包括自己周围的人,自己的敌人、仇人在内,都放在最高处,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如果能,你才是真的没有傲慢心。有一次,一位居士说他没有傲慢心,我问他:那你到街上给每一个人都磕一个头,能行吗?他说他不干。你看,还是有傲慢心!如果在你的相续中彻底没有傲慢心了,那个时候你肯定能,那有什么可难的?你没有傲慢心的时候,一定能做到。在你的相续中有傲慢心,就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这是傲慢心的特点。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都好,觉得自己很有知识,见解很高,觉得自己很聪明、很能干……当你的相续中有这些想法和念头的时候,这其实都是傲慢,要注意啊!
  傲慢不是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不是傲慢。信心是一种正知正见,信心是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法喜充满。傲慢是一种无明愚痴、一种邪知邪见,完全是烦恼,这要分清。有傲慢就没有功德,这是佛说的。真正有功德的人不会贡高我慢,他什么时候都有谦虚的态度。
  嫉妒心谁都有,有的重、有的轻。别人修行上有进步了,学习上有进步了,生活各方面有好转了,你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了,这叫嫉妒!你为什么不舒服啊?我们已经发愿了要饶益众生,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还是没有发心!如果你真正发心了,让众生高兴是你的任务啊!你没有为他们做什么,他自己就能得到好处,你应该随喜,应该高兴。没有嫉妒心,发自内心地高兴、发自内心地生起欢喜心,这就是随喜。我们真正随喜了,我们也能得到这个功德,多好啊!不管众生通过什么手段得到好处了,高兴了,我们就应该高兴;他得到好处了,我们就应该随喜。要为他的高兴而高兴、为他的满意而随喜,这就是无伪的欢喜心,这就是没有嫉妒心。
  &智慧不起烦恼,慈悲没有敌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不会有傲慢心和嫉妒心。如果还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或者说你的智慧还不够圆满;如果还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或者说你的慈悲还没有到位。一定要好好地观察观察自己啊!
& && && && &达真堪布:如何观察和对治自己的嫉妒心&&
别人修行有进步了,生活、工作、身体有好转了,你心里就开始不舒服了,这就叫嫉妒!你为什么不舒服?我们已经发愿了,要饶益众生,众生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呢?还是没有发心。如果你真正发心了,让众生高兴是你的责任啊!你没有为他做什么,他自己就能得到好处,就能高兴,你应该随喜,也应该高兴,众生的好事就是我们的好事。
也有人说:“贪心、嗔恨心我有,但是嫉妒心我没有。”你肯定有嫉妒心。众生得到好处的时候,这个好处不管是从你这里得到的,还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你心里有没有无伪的欢喜心?你为他人得到快乐而高兴,为他人得到好处而随喜,这个心就是欢喜心。有的学佛人说,“那些大富大贵的人、那些当官的总是占别人的便宜,心那么坏。”于是就生不起欢喜心。如果不管他人通过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好处,你都没有一点点不高兴,没有一点点不舒服,都能够生起无比的欢喜心,这个时候才说明你彻底没有嫉妒心。其实谁都有嫉妒心,只是有的人重一些,有的人轻一些而已。
有的人为了暂时的利益而造业,我们应该先对他得到的利益生起欢喜心,然后,再悲悯他,替他忏悔,愿他以后不要再造这样的恶业,愿他以后不要感受这些果报。自己发心是清净的就可以了。“我恨他,因为他造业造得太狠了。”不能这样想,不应该生起嗔恨心。如果这样,你还是不会当菩萨。他造业造得越多,你就越应该可怜他,越应该替他消业,跟他结善缘。
净空法师:如何才能远离嫉妒?
嫉妒,这个烦恼如果不能够把它彻底改过来,在菩提道上决定产生障碍,不但道业没有成就,堕三途的机会就特别大。
怎么改法?《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好,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
在事上改,功夫较浅,勉强把自己嫉妒心压制住;这是石头压草,根没有断,这不是办法。想到嫉妒障碍的业因果报,这很可怕,才把嫉妒心稍稍压住。
从理上改,要懂得我跟人是一体,别人的长处就是我们的长处,别人的德能就是我们的德能,我们不但不能嫉妒人家,而且帮助人、成全人,成人之美。为什么?他的事业成就,我们社会大众得福,我们自己也得福报;这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障碍别人,实际上就是障碍自己,是障碍社会许许多多众生的福利,哪里是对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所做的,他的作为功德利益非常大,能影响社会、能影响历史,我们从嫉妒心把他破坏,把他障碍,这罪过多重!常常想到这个道理,我们嫉妒的心自然就淡化了。
从心上改,这是最高明的。佛教菩萨就是教所有一切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嫉妒是不善,怎么可以把这个放在心上?把你的良心破坏掉了,把你的善行破坏掉了。你这一生本来可以作佛、作菩萨,因为一念嫉妒心,你堕地狱了。
真的,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一个人要是没有嫉妒心,确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你有嫉妒障碍,诸佛菩萨、一切善神远离你。谁跟你接近?妖魔鬼怪跟你接近,这些道理不能不懂。
常常想到别人的善,就是我们自己真性里头的一分胜德,一定要成全别人,绝对不破坏别人,就是自己的冤家对头,他要做一桩好事,我们也要把恩怨放下,帮助他。为什么?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