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想一个人怎么办想太多怎么办?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情不同…

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事例_百度知道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有些时候,以前很要好的朋友,他有可能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因为地理隔离,因为人生观的不同,小时候可能这些东西不明显,长大以后,发现人们之间差别越来越大。比如你在看书,他在游戏,你在拼搏,他在放纵,十年时间就会有很大差别,这时候我是否应该挽回这些朋友,还是自然而然的走远?这些朋友有感情基础,有的人说小时候交到才是真朋友,长大了很多时候就是社交朋友,可是差别越来越大,是否应该坚持呢?
2844 个回答
喝饱了鸡汤,容我说几句冷酷的。我发现很多人对友情有种误解,比方说当年跟哥们喝得脸红耳赤,或跟闺蜜聊得花枝乱颤时,便会觉得兄弟一定忠肝义胆,友谊必须地久天长——这样的友谊不是说没有,但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如果真想拥有一成不变的友谊,普天下最保险的方法只有一种:养条狗啊!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年的感情,说淡就淡了?为什么曾经无话不说的好友,见了面却只能相顾无言?题主的纠结和不解,在于高估了“感情基础”四个字——没错,那些青葱岁月我们一起经历,逃过课,卖过萌,耍过妹子打过架——但那只不过是人人都会做的事情,因为人是社交动物,会抱团取暖,会寻找慰籍,并对身边熟识的人和事产生感情。别说是人了,新华字典用了六年也舍不得扔,但这并非ta对你还有什么价值,而是情感上ta是你的记忆共同体:你舍不得ta,其实是舍不得自己。可是,所谓“感情基础”,常常不过是“刚好在一起”,友谊的本质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另外两个字:认同。更准确的说是:相互认同。只有互相认同,你们才会发现对方可取之处,才能英雄惜英雄,你逗哏来我捧哏,见面拱手抱拳互道一声“牛逼”,从而建立无话不谈的亲密关系——也就是,友谊。可那些年你年轻,别说对朋友的认识,甚至对自己也未认识透彻。但是高尔基老师说了,孤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当你逐渐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原则和看法,越坚持走自己的路,越坚持自己的选择,就会越来越孤独,跟以往的朋友之间的距离便不知不觉越来越远。这种“远”,与其说是物理距离的“远”,不如说是心理距离的“远”,而这正正因为:不认同。对逐渐不认同的朋友及其生活方式,人会产生排斥感,会有理性判断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段友谊已不值得投资、这段友谊已没有未来。人不会总活在过去,活在“感情基础”中;人需要在互相认可的价值中走下去,创造更多的“感情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友谊。相信我,足够“相互认可”的朋友,地理隔离是挡不住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你说他“在游戏”,说他“在放纵”,觉得他活得不像人样;但在他眼中,你未必就不是营营役役追名逐利,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在那纠结半天要不要坚持,说不定对方早已放弃——友谊的关隘不在“攻”,而在“受”。总而言之奉劝一句:相视傻逼,不如相忘于江湖。
放逐,听起来是很悲观的一个做法,却是最实际的做法。曾经我以为友情和爱情一样,友情比爱情甚至更坚贞,友情像手里摩挲的盘珠,硬,越盘越通透,越摸搓越亮,时间,就是友情至美至硬的法宝。以前,我以为好朋友放在真实生活里就应该像歌里传唱的,一定是一生一起走,一生情一杯酒,陈浩南狠狠地讲出兄弟是做一辈子的时候,我也不是没有过动容。这样的朋友有吗,我是信的,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人,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年纪和友谊一起疯长,到了后来,即使是不同的人生轨迹,平日也互不联系,再聚时码上几盏薄酒,三言两语之后,依然觉得陈酒香,旧识好。但有一种境况可能更接近像我这种平凡人的现实。那就是一路走下来,有朋友还是会散,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明明从尿裤裆时玩到大的朋友,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了,无论你怎么追昔当年,对方依旧毫无兴趣的样子。明明有过热血的校园回忆,毕业后也渐行渐远,再见也是偷看谁更鲜衣怒马,笑谁更膀大臀圆。还有些相随了很久的人,结了婚,出了国,鲜有联系,再想起她,颇有着檀香木珠盘玩着,盘玩着,却突然断掉的意味,珠子没法一颗颗重遗,脑门里空留一些檀香味儿旋走了,是可惜。残酷吗,不残酷,只是在我们身处这个社会时,变得越来越理解这个社会,也应当越来越明白友谊长青很难,关系背后依附着很多东西。在我看来,两个人相好时就是出于同一个波段,有着共同的频率,如果频率出现不一致,将导致俩人无法感知彼此,而影响震动频率的,就是成长过程里的各自的追求、人生观,还有波折和际遇。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高晓松写地这一曲,我觉得真实地写照了我们每一个人。其实读书,毕业,再往后,你会发现朋友总是出现在不同的节点上,好的朋友走散了,又有新人进来,社交圈大了又小,明了又暗,友情的频率一直在变,渐渐地我懒散了,渐渐地我无话可说,渐渐地你结婚了我不便打扰,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你我他都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前行。坚持和脱离了较远的朋友去联系去挽回,就好比我放着自己的车道不走,我侵占了下别人的车道,发现他朝着异处驶去了,而我原本也不是这个方向,别不别扭?有许多个横截面组成了我们的一辈子,少不经事的时候,蠢的时候,懂事的时候,明白人情世故的时候,你是分阶段在成长,朋友也会分阶段相交,对于每一个阶段性的朋友,放行是对那一阵阶段性陪伴的岁月予以最大的感谢。所以现在,友情还是当如手里摩挲的盘珠,硬,越盘越通透,越摸搓越亮,留到最后的人,我俩的关系,像盘珠一样至美又至硬,只是后来我还明白一点——哪天万一它断了,有几颗找不到了,我会想,算了,随它吧。-----PS:广告好硬。被出版社逼得。对不起。我的新书《吃了再爱,还是爱了再吃?》六大图书平台预售:1)当当:2)京东:3)亚马逊:4)天猫:5)文轩:6)博库: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大多数友谊都比较短暂。友谊的本质是两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的联结。人生变幻无常,友情也是如此。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正月的同学或朋友聚会上,你会见到一些人,你们努力地寒暄,尽力亲切地交换彼此的近况。突然你听到身旁有人冒出来一句:我记得你们俩当年可好啦。对啊,我们当年可好啦。你尴尬地笑。接着恍惚地想,然后呢?你们当年一起翻过学校的围墙,暗恋过同一个校草;你们当年一起晨读一起晚自习,听张信哲蔡依林。你们一起升学考试,分别之后彼此书信短信。然后,你们渐行渐远了。友谊的褪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是,同浪漫的恋爱关系或者纠结的家庭关系比起来,人们几乎不怎么重视友谊的褪色或者破灭。我们似乎并不会给予个体间的友谊过多的关注。因为大家都觉得,友情这种东西,顺其自然就好。神奇的是,据研究记录,在心理咨询室内,在众多的故事中,人们反复地在提及友谊、和朋友的关系。好的,坏的,深刻的,惆怅的。这些关于友谊的故事都是人们生命中最重要或者最痛苦的时刻。有一些是关于成长与陪伴,有一些是关于背叛与伤害。让我们一起来剥去那些戏剧化冲突的外衣,我们来看一看:友谊的进化、维持与衰退。为什么在年少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成为好朋友?回望我们的成长史,你会发现,两个人成为朋友,绝大多数时候源于“空间上的亲近性”。你们一定曾是邻居、同学,或者加入过同一个兴趣爱好班。心理学家甚至为此专门做了研究:他们跟踪监测了一幢两层楼房里的居民,发现尽管二层的居民常常需要从一楼的通道处出门,或者收取信件,但二层的居民仍然倾向于和二层的邻居结为朋友。的确,在同一个空间内,你们相识的可能性的大大增加。但,为什么你交的朋友不是那个空间内的其他人呢?明明舞蹈班有那么多其他的女孩子,明明篮球队里还有好多个其他的队员。但为什么,你只和特定的几人成了朋友?因为,在“空间的亲近性”之外,你们还有更多的“共同点”和“相似性”。可能是性格上的,也可能是爱好上的。你们不仅仅是满足彼此的社交需求,你们也可以开始互相嘲笑,可以一起结伴去吃饭溜达了。但是,此时你们还仅仅是一般朋友。社会学家Beverley Fehr认为,将一种相识的关系转化为真正的友谊关系,最重要的是持续增加彼此间“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这是一个渐进而互动的过程。友情关系中的两个人需要先迈出一步,开始冒着“风险”暴露自己的小秘密,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分享自己的生活。去问问你的朋友,还记得当初你们开始交心的时刻么?也许会有很多惊喜的记忆出现哦。心理学认为,自我暴露是一份真正友谊的开端,也是一个小小的探测,探测这份友谊中的另一方是否愿意有所反馈。而对方是否愿意回馈,并转而暴露自己,决定着这段关系能不能继续下去。换句话说,就是俩人要“知根知底”。从空间上的亲近,到性格爱好上的相似,再到最终的自我暴露与反馈互动。友谊的进化隐匿于细水长流中。看似毫无章法,其实有迹可循。我们的友谊如何得以维持?当友谊成形后,你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维持这段关系。关系只有通过维持才能生存。如何维持?当然是交流啦。奠定两人最初友谊关系的“自我暴露”就是交流中最重要的环节。无论你们是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还是深夜结伴去喝酒吃羊肉涮,持续的自我暴露与交流始终贯穿整份友谊。你们经常见面或通话,一起度过有趣的、乃至是无聊的纯粹打发时间的时光。当你们分隔在不同的城市甚至是国家时,你们会写邮件、通电话,路过彼此的城市时也会去拜访。维持友谊关系的另一个要素是:在付出与给予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同时,你需要在社会角色、喜好等方面接受并支持对方,同时保持忠诚。你可以不欣赏、不赞同他们的选择,但在某种程度上,在谏言之外,你需要予以尊重。社会心理学家 Carolyn Weisz 和 Lisa F. Wood 认为,在友谊中,比亲密性更重要的,是对好友的“社会角色”的支持。支持并尊重TA的宗教信仰、爱好、性取向等等。对对方而言,这种接受与支持也是相互的。任何一种不平衡都有可能造成双方关系的破灭。这每一天都在发生。友谊为何会褪色?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友谊的破灭源自于背叛与伤害。关于背叛与伤害,我们暂且按下不表,下次再说。更多的情况是:1. 个体的成长。每个人都在成长,在不断地改变。你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角色、身份认同都在不断地转换。你在遇到那些与你更相似、更接近的人,你们可以建立起更稳固的关系。你慢慢忽略掉你需要费力维持关系的老朋友。2. 空间与精力的限制。对于朋友而言,空间的障碍几乎成了友情的“头号杀手”,和恋爱关系十分相似。此外,我们都长大了,受制于事业、家庭和种种社会因素。当年的老朋友,我们实在没有精力去维持那段关系。更何况,知心好友一两个即可,没什么不妥的呀?3. 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忘记了共同努力去维持这份友情。仔细想想,你是否还有那样几个朋友,依旧能和你做到“平时偶尔联系,有事必能帮忙,见面必定亲密”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你们必定依然还保持着自我暴露、互相支持与帮助等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而那些不再是好友的,疏离和淡漠的人呢?你不曾努力过,对方也不曾努力过。面对逝去的友谊,我们该做什么?多矫情的题目啊,是不是?谁会在意朋友的去留啊!你可能会这样说。但有些人不是这么想的。因为那是朋友啊。是你孤独行走时伫立在你背后的明灯,是你整个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陪伴。然后,在无形中,它就这样消弭了。面对逝去的友谊,并没有绝对的挽回与放弃之说。首先,挽不挽回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正如它的逝去也不一定是你一个人的过错一样。如果双方不曾在这一段关系上做出努力,任其衰退。那么现在,也没必要一个人执着于挽回它。如果你们都想挽回?很简单呀,还记得当初你们是怎么维持那段关系的吗。努力地去再做一遍那些事情吧。那是你们的历史和青春,你们都保有着那些记忆与色彩,去重新触发它们吧。此外,如果友谊无可挽回,也不愿挽回。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大多数友谊都比较短暂。如果在你60岁的寿宴上与你觥筹交错的人并不是你16岁遇到的那些人,那并不代表着你的人生没有“友情”的存在。请记住,结束是一件常常发生的事情。当你认清友谊褪去的最终事实后,下面的三个小贴士也许对你有帮助哦。学会悲伤和哀悼。悲伤和哀悼是一种重要的告别仪式,而仪式感能帮助你更好的面对那些困难的情绪。对于一些人而言,友情的破裂与逝去带来的伤害极大。那么,不要将这些伤害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也不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急着出去找新的朋友。花一些时间回顾你和老朋友之间的记忆,在心里面感谢TA曾经陪伴你走过那段时光,花一些时间来憎恨和讨厌TA的离去,花一些时间来“悲伤”,花一些时间来从心底和TA告别。结束并不代表需要抹杀过去。和爱情一样,友情结束了,并不代表你需要将过去一笔勾销。在那段友情里学到的积极的经验与感悟,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所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些都会一直跟随着你,成为你的宝藏。不要随便抛弃它们。不要不留余地。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要打自己的脸啊。没人知道未来会如何。你以为的这个“旧友”很可能会在未来重新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以任何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方式。因此,不要对着这段关系或着这位旧友恶语相向,在背后捅刀子。给自己和TA之间留一段属于你们两个的未知空间。说不定,将来哪天就有新的故事出现呢。以上,致友谊。--原文发布于:简单心理,只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janelee1231)
我并没有什么朋友。应当说,在我所度过的漫长岁月,几乎就没有朋友,在我的人际往来中,「朋友」对我来说颇有些陌生而遥远。少时家庭贫寒,居住在奈良的乡下,所有孩子们都不愿意和我这个这个又脏又丑的穷孩子交朋友,他们少揍我一顿,我便已经感恩戴德了。常见文学家描绘童年生活,幸福而美好,在我而言,却如同另一个世界。因为我的童年所保留的记忆,唯有贫苦、饥饿,日复一日的被人欺凌,在彼时的乡人眼中,我大概不如一条野狗。其实少年时,也曾有过几个玩玩棒球的所谓「朋友」,因为他们并不打我、而偶尔愿意和我一起玩,我便极为高兴地将他们当作「朋友」,但我心里却明白,这样大家一起「贪玩」是不算朋友的。中国的陈眉公尝道,「一介之士,必有密友,然遇之有难,必葡匐来救。此乃真所谓知己者也,然而在这世上,这样的知己宛如水月镜花,可望而不可求的。」《后汉书》曾说,「浮屠不三宿桑下,因不欲久生恩爱。」东坡《别黄州》则说,「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此皆属参透世间之悟,盖因知己本是随缘,若著意苦求,便反乘其末。只因这世间人人生而苦闷,满腹心事不堪与人说,由是,众生皆苦。朋者,朋党也。友,互为嬉戏者也。这是《说文解字》对「朋友」的定义便罢,但大约是意识形态的缘故,公元四九年后在大陆出版毫不客气地删除了这解释。然则经由这解释,也可以推断出智慧无穷的中华先祖,对「朋友」是何态度:那便是——绝非善类。但在我的浅薄理解,朋友二字,著重在朋字。朋党虽然大半贬义,但却正应著志趣相投、性格相近之辈,互为犄角甚而结党为盟之意。比起只知一起捉迷藏嬉戏的稚童的「友」来,要牢靠得多。我倒并非打算僭越许慎老先的说文解字事业,只是忽发感慨,想要「抒发」一顿。然则经北京夜深的冷风一吹,便连这点感慨也消弭了。时至今日,朋友倒还有三两个,三两个而已,只不过恐怕很快又将所剩无几。假若真有这样的结果,几乎可以都算作我的错。我们生来世上,大多数时间,只不过是一颗桑树,也或者旁人以为是吧——而愿意三宿桑树下的,还真是没有几个。
今天看到一句话:“每个人都走在人群里,你走得离我远了,就会离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我有时在想,大概每个人都是有个属性的。刚刚毕业那会,几乎每晚下班都在见面各种各样的同学朋友,各种各样的聚会。那段日子,过得纸醉金迷,朋友圈每当发出吃饭的照片,都有一大堆人点赞,评论。过的理论上是很舒坦的。但每当没有约会的晚上,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一想到往后的日子都是这么上班下班约饭,就无奈的不得了,但一想到明晚又是谁过生日,就又把这个问题缓了缓。后来我参加了一次考试,很刻意地去卸载了微信,回到了我的本质属性。上班,下班,回家学习。思考了很多问题,有的没的,好的坏的。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悲伤地不得了的答案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社交能力,百分八十都是没有必要的。喝酒,撸串,认识新的人,根本没有用。一点用都没有。往大了说,和明知道价值观已经不尽相同的人在一起,大部分社交都是在逃避独处。除了插科打诨聊几个荤段子笑一笑,再无其他。要说感情,实际上在任何方面都并不优秀的我们,并不会拥有除了时间堆砌之外的感情。每天绑在一起,除了浪费时间还是浪费时间。那样的感情,并不会升华,看似美好,实际上脆弱得一塌糊涂。大家并不是被彼此吸引过来的,让过去的事下酒,已经并不很能让我放松了。我更加关心的是我的现在和将来。于是我开始为了以后忙碌起来。我把自己放进暗处,不再发朋友圈和微博,也慢慢地推掉打麻将,喝酒这一类聚会。具体的说,我也不知道是哪件事触动了我。还是一个人最终的状态就是回归本性,我的本性大概就是寡淡的。问我喜不喜欢现在的状态,大概是庆幸的吧。躲过了很多顿无聊的酒但也度过了许多与书本,夜跑为伴的寂寞夜晚。我相信一句话,时间越多的人,人缘越好。我也相信有这么一类人,并不孤僻,有舒服的性格,有交朋友的能力。只是有那么这一段时间我想安静的生活,想在某个方面提高自己,并且我要做的这件事,只有我一个人的状态下才能完成。说来无奈吧,可是人是自私的呀。大浪淘沙,的确很残忍。直到后来我们相对而坐,我聊我的前程,你聊你的分分合合。貌合神离。真残忍。真喜欢第一个答案里的话。天龙八部里阿珠说,“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悲伤。 "只是当我熬过当下,再次拥有一群策马奔腾红尘做伴的小伙伴时。心态大概也与年少时不再相同。我想,这才是人生最悲伤的滥觞。
1,「去吧。」是的,很简单的两个字,你回头也好,不回头也罢,去吧。记得爷爷生前的时候,他的一个湖南的老伙计来看他,当时他们都是奔七十岁去的人,老伙计呆了一天,临走了,忽然说:「老大哥啊,这可是咱哥俩这辈子最后一次见面了,湖南太远了,我腿不行了,再也来不了了。」爷爷没有说什么,只是乐呵呵的笑了下,然后挥挥手,说:「去吧。」事后我问爷爷,为什么临别时不多说几句话,爷爷笑了笑,说:「总要走的,那就去吧。」爷爷是读私塾长大的公子哥,但没用心读,一生浮华,到头来每日喂鸽为乐,常常一坐就是一天,盯着他的鸽子,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机会知道了。但是,他对老友说的那句「去吧」,却始终停留在我心间,挥之不去。2,小的时候,我喜欢看武侠,尤其是古龙,我喜欢并且狂热于那些传说中的友谊,像楚留香与胡铁花,像李寻欢与阿飞,像郭大路与王动与林太平,还有女神燕七……我不仅向往,而且追求,我珍惜每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付出每一寸真心,有人待我好,我就待他更好,有人待我坏,我也学香帅一样哈哈一笑,淡然看待。因为我知道,并非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你也没精力处那么多的朋友。有几个挚友就好了。然而现实就像一记闷棍,在你看不见的时候,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猝不及防地砸下来。我亲眼看到父亲那些曾经两肋插刀的一大帮朋友,在我家生意破产后,是怎样的冷眼旁观。当初那些一口酒赶上来,脑袋不借,媳妇不借,其它你随便选的兄弟,变成借个万把块,都囊中羞涩,拿不出来,编出的理由千奇百怪,让人眼界大开。我愤愤不平,尤其是那些父亲曾经倾力帮助过的人,怎么可以变成这个样子。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摸摸我的头,淡然地说:随他们去吧。那时候我想不明白,父亲说的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明白了。3,我眼睁睁地看着一波又一波的朋友远去,彼此风平浪静,像是从来都不曾产生过浪花和波澜。但我却是记得的,也曾为之伤感。那个偷悄悄告诉我,他爸爸是个坏人,因为他发现他爸爸晚上总是压在他妈妈身上,弄得他妈妈哭的小男孩,在很多年前,就失掉了联系。当初我们是那样好,好到一块糖分成两半咬。他是个好玩的小伙伴,他吃米饭的时候,会故意拔一些到桌子上,然后他家的小狗就会趴过来吃,一人一狗好和谐的样子。他会在喝水的时候,喂小狗半杯,然后就着杯子继续喝下去。在那时候,我在心底是给朋友排了座位的,最靠近我的那把交椅,留了给他。可惜,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搬家,就渐渐不再熟悉,后来上了初中,又到了一个学校,但已经变成了见面点个头的普通朋友。我难受,我记得清楚,我忘不掉当初我们那样好。我忘不掉我摔疼了脚,他背我回家累得气喘的样子。我忘不掉他买了《葫芦娃》,把拆塑封的机会留给我的兴奋。我忘不掉看了《水浒传》,偷了家里的酒,和他一人一口,说咱们今天就算拜了把子,来,咱得流点血。于是我拿出小刀,去划手指,划了几下没划破,疼,他就上来说,喝血酒是古代人的作风,咱们没必要搞迷信封建那一套,勾勾小指就行啦。于是我们就愉快地勾了小指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所有这些,有个人记得,而另外那个,忘掉了,你怎能不难受?可是,你会难受多久?也不过就是一阵子,你认识了有趣的人,你发现了好看的书,你心动于某个讲不出名字的大眼睛姑娘,然后,你就把小伙伴忘掉了。虽然还会见面,可是你不再难受,也不再伤感,只是会在夜深人静,或者看到了某块样子熟悉的橡皮泥的时候,你会想起那年那月那天,你们捏了个不像兔子的兔子。你们开心灿烂的笑了,那个瞬间,谁也剥夺不了,它永恒地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某个角落,密码只你们两个人知道。或许只有你一个人,或许你也不知道了,但那又怎样呢?因为它就在那里呀。4,往后渐渐长大,朋友一波一波来,一波一波去。换个班级,换个学校,换个城市,换个公司,朋友都会换一波。虽然时代发达,讯息便利,可是时间却是有限的,你不能像切豆腐一样,平均分成几十块,然后一人一块分配给大家,你必须有所选择。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朋友疏远你,你也在疏远朋友,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是故意的,也不必煞风景地说什么无奈,因为这就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就像天要下雨,你不必每次都说它是天使的眼泪,矫情。所以,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每当有朋友疏远我的时候,我都不会再难受,也不会试图去做些什么。一句问候,两句扯淡,就能把朋友拉住么?不能。就像是写故事,故事明明已经讲完,你还要拼了命的想多写几句,只能让故事变得不好看。朋友也是故事,你们的故事结束了,就把笔放下吧。让他去吧。但这也不代表说,你们就再也没有以后了,当你们再次有所交集,故事也便有了续集。但在此之前,不妨对那些渐渐远去的朋友,怀抱祝福,轻轻地在心底说一声:「去吧。」
不要忘记。就在昨天,我在看完贾樟柯一部电影之后,顺带点开了他的一个演讲视频。视频质量很糙,大概是现场一个手持设备拍摄的。恍恍惚惚中,贾樟柯像一个乖顺的小孩儿,礼貌地致谢,谦卑地鞠躬,但画面的确粗糙,谈不上美感。可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会因为画面粗糙而有所折损。他谈到他和他的表弟,说他们小时候非常亲密,每个寒暑假都在一起。后来,十八九岁的年纪,他到北京求学、拍电影、出名;而他表弟则留在家乡,进矿、挖煤、娶妻生娃,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往两个方向发展,逐渐疏远。多年以后,每一次相聚,他们彼此的话都非常非常少,感觉非常疏远,非常陌生,就那样看着,偶尔笑一笑。贾樟柯说他知道他表弟内心还是有那份情感,透过表弟的面孔,让他不愿意把摄影机从这样的面孔挪走。他说:“我们太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一个范围里面,就以为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其实我们走出去一步,或者就看到我们的亲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拍,不能就此忘记”。贾樟柯说到这时,一度哽咽落泪。而我在看到这一段时,也不禁眼泪打转。我想起了我儿时的表亲们,他们和我都差不多年纪,要么大三五岁,要么小两三岁。我们不常见面,但很多时候都会在彼此家中做客,互相住来住去,有时候在表哥家住几天,有时候去表姐家住几天,然后他们又来我家住几天。就在这样住来住去的时间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看电视,甚至一起打麻将。经常睡一个床铺,炎热的夏天里,赤着胳膊挤在一起抢着吹风扇;严寒冬季里,压着被子团在一起贴着后背取暖。谁要是尿床了,最先知道并哈哈大笑的,就是一个被窝里的表哥或表弟。谁要是挨训了,最先过来安慰的,就是流着鼻涕眨巴眼睛的妹妹们。我也想起了孩时的伙伴们,他们都是附近的邻居,年龄也都相仿,是比表亲们待在一起的时间还多的人。我们吃在各自家里,住在各自家里,却经常玩在一起。我们一起结伴上学放学,一起下河捉鱼游泳,一起上山摘橘子板栗,一起看电视看录像,一起玩儿地道战、捉迷藏、拍图片、滚铁圈,一起玩纸牌、打麻将,一起逗女同学,追着她们往厕所跑......大大小小的“坏事”、调皮事,都是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干,是真正的死党,亲如兄弟的朋友。随着渐渐长大,各自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渐渐走向各自不同的轨迹。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再从大学到参加工作,无论是表亲还是伙伴们,都像注定要分流的河流一样,各自流向不同的人生之海。我们彼此拥有着最亲密的记忆,彼此陪伴了难以忘怀的童年,但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得不因为学业、事业而渐渐奔向不同的方向。有的初中毕业就离乡背井,进入社会打拼,在沿海城市的诸多工厂里,拼搏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有的入伍当兵,在部队历练打磨,出来之后花了很长时间融入社会;有的留守家乡,操持着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娶妻生子,很早地开始过日子......他们是记忆里最早的“朋友”,却也是人生中最早各奔东西的人。而我在高中认识的同学、朋友,也在高考的洗礼之后,各奔东西,有的前往或好或次的大学继续学业,有的扎进社会打拼,渐渐疏远了联系。进入大学认识的同学,彼此度过成年后的大学时光,一起上课逃课,一起游戏运动,一起恋爱不一起做爱,毕业面试之后,一样的各奔东西,一样的渐渐疏远。高中和大学能够成为朋友的,少之又少,而参加工作之后,“朋友”一词,则多半成了逢场作戏的社交用词,仿佛哪里都有朋友,却又谁都不是朋友。那些一起加班的同事,那些一起奋斗的队友,那些一起笑着哭着喝酒吹牛的圈内人,也许就在一个午后,再也没了联系。头几年,大多数儿时玩伴还没有结婚成家的时候,我们还经常出去聚聚,尽管只是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还是有说有笑有得聊。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伙伴都有了老伴,再出来聚,要么娇妻伺候,要么拖家带口,即使再亲密,也会因此有些距离,不是因为感情生疏了,而是大家的生活,不一样了。有家有娃的人,但凡成熟的,多半将心思放在家庭,放在妻儿身上,不会眷恋外面的热闹,不会轻易离开家人的身旁。但终究是在各自的童年记忆里有过陪伴,即使成家之后的生活再不一样,那份朋友的情感还是硬硬的存在。或许也会没有多少话讲,他抱着孩子站着,逗孩子开心,你站在旁边看着,也逗他孩子开心,然后他看你一眼,彼此眼神相对,你会发现,那样的眼神,比外面遇到的各种人的眼神,更叫人放心,更觉得亲切。这就是朋友。是的,我们的表亲、伙伴们都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或过得很好,或过得稍微艰难,但无论怎样,各自的生活注定会不一样。也许,他们有的大半辈子的时间要与土地为伴,有的要与流水线为伍,有的要为一份工作辛苦,有的要为一份生意操劳,有的,还在为自己的一个理想而奋斗。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感受,各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唯一相同的,大概就是生活着。或许,他们有的人不再和你的话语体系接得上轨,有的人不再和你的思想挂得上钩,你在关心诗和远方时,他在关心粮食和蔬菜。你会觉得越来越没话讲,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陌生。我们该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拷问时,我最先想到的,便是自问:哪些是朋友?我来北京近三年,说实话,来得时候独自一人,无亲无故无朋友,面对这个“大”城市,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然后怀抱真诚,尽可能地去结交朋友。随着时间地推移,工作的推进,认识了一波又一波的同事,结识了有着共同趣好的人,也联系到了久违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追过女孩,见过大咖,看似有一堆“朋友”。但实际上,或许仅仅是我个人原因,我一直期盼地那种真正的朋友关系,却鲜有存在,至少,当我去审视自己所谓的朋友时,我发现,我们更多的,只是“朋友圈”——偶尔点赞,偶尔评论,偶尔发个微信简短聊几句,偶尔约在一起吃一顿饭,然后,继续在“朋友圈”里“亲密”的互动。尴尬的是,有时候,“朋友圈”的互动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疏远,然后彻底成为观望。也许是我不擅于经营人情关系,也许是我的魅力太过寡淡,也许是我投入的精力还不够,也许,这就是当下社交的真实状况:朋友不在朋友圈。所以我十分珍惜我那些真正的朋友:我的表亲尽管不能称朋道友,却因为有亲情在,血浓于水,平时不联系,有事在一起,不会有太多犹豫;我的儿时伙伴尽管不能称兄道弟,却因为彼此制造过最好的童年记忆,再久没见,也一见如故;我的大学朋友,参加工作后认识的朋友,或许难得一见,但内心里记得,会很懂得什么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曾经因为觉得身边经常玩的人并不把我当朋友而困惑,自省自己的原因,还一度找一些前辈交流,他们都告诉我,其实人的一生,真正的朋友不在多,有那么几个,就足够了。我深以为然,在这个社交愈加信息化,友谊愈加场面化的时代,我们苛求什么呢?因此,当我回到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来贾樟柯的那段演讲,想起来自己的那些表亲、伙伴、朋友等等,他们的确不乏逐渐变得疏远的人,这很正常。生活的本质,有时候就包含了这样的远近取舍。但我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愿意用“取舍”或者”随他去吧“这样的方式来对待,我更愿意用这四个字去应对:不要忘记。是啊,我们成长过程里,总是要认识很多的人,又陌生很多的人,人来人往中,我们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甚至多彩。当我们不得不面临有些朋友逐渐变得疏远这样的很实际的问题时,去对待那些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不要忘记。PS:前面提到的贾樟柯的视频,是以下这个,感兴趣的人不妨看看。 突然想起那首古老的歌曲《送别》,一下子就能领悟到朋友的意义。选择朴树演唱的版本贴在这里,希望大家也去感受一下。
之前写过一个关于发小的故事,是个女生,在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属于那种极其出彩姑娘,我觉得我身边的一众死党都是个顶个的大美女的奇怪法则,就是从她那个时候开始的。高一的时候,发小姑娘谈恋爱了,我理所当然成了她身边那个帮她来回递纸条跟信件给那个男生的小妹,那个年代里没有微信没有微博,上QQ还是在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时候偶尔用一下罢了,于是我这么一个传声筒的角色就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至今我也想不清楚,两个恋爱的人不直接进行对话,到底是因为学校禁止谈恋爱所以要躲避校规,还是这个你来我往的间隔传话本来就是一种朦胧的美好,直到现在,我觉得还是后者的成分大一些。你看现在的人害怕异地恋,因为Email电话短信都看不到表情,加上男人跟女人本来思维就不是一个星球上的物种,所以总会出现沟通上的错位,好比女生感冒了,男生就说一句「那你早点睡吧」,女生就会生气至极,因为她是希望你多说一些安慰的话,这个时候异地的恋人,没有拥抱没有牵手,任何一句话都显得冷冰冰。而那个时候的我们呢,即使在同一个教室里的前后座位,半个手臂的距离,就是这样,发小姑娘非要在课间把纸条跟买回来的零食交给座位很远处的我,然后让我交给就跟她近在咫尺的男生,哎,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真是矫情到华贵妃看见了非要赐上好几次一丈红才成。有一天,发小姑娘的男友照常给我送纸条,还嘱咐了一句,她身体不好,你要多关心她,要是能打饭就帮她打吧,别让她这么辛苦。而后几天,发小姑娘男友继续过来叮嘱我,我买了些水果,你记得拿回宿舍提醒她多吃一些,另外就是她最近不爱吃饭,你让她多买一点营养品。我一一点头。发小姑娘逐渐消瘦了,都说谈恋爱的女生会变得漂亮,这么一看她是不假,但是我总觉得有些过了头,后来我才发现原来发小姑娘每天都把自己打回来的午饭直接扔掉了,那正是我们高中学业最最重的时候,我问发小姑娘,你这样不吃饭,下午怎么有精神上课呢?发小姑娘拿出一大包袋装咖啡,告诉我她就喝这个,我问那晚上呢?她再拿出一排酸奶,喏,这个喝一杯就好了。你要知道,那时候正处于发育时期的我,那叫一个饿啊,食堂的饭菜一天三顿感觉怎么吃都吃不饱,而我的发小姑娘居然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懂得了减肥这件事情,这可是我在十多年后才敢的事情,她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发小姑娘逐渐消瘦了,有天傍晚上晚自习,发小姑娘的男友跑过来直接就破口大骂:你怎么这么残忍,她不吃饭你也不劝劝她,就让她这么病下去,这样下去她会垮了啊!我心里一惊,还没来得及反驳说「她不吃饭也不是我能控制得了」的这件事情,我就直接问,她哪里有病了?发小姑娘的男友这时候大吼一句,她有心脏病你不知道吗?她说自己三岁的时候就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了,你是她这么好的一个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照顾她一下帮帮她呢?这一刻我终于恍然,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发小姑娘要买一瓶瓶药罐放在书桌上但是从来不吃,我开始明白她为什么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不舒服要请假休息,而且都是在月考前一天,我开始明白她为什么要拼了命的减肥让自己看起来那么瘦弱。发小姑娘跟我一起长大,我们一起去游泳,玩过山车滑滑梯还有爬山另外参加运动会,她的身子简直比我还厉害,而如今,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要为自己的懒惰学习产生的槽糕成绩找一个借口,于是她声称自己有所谓的「先天性心脏病」,于是她就可以不会被老师数落,外加获得一种同学的关怀,以至于我每天尽心尽力为她打饭打水买水果,都成了一种仍然被指责为「照顾不到位」挫败。如果时光能飞速到现在,我有一千种方法可以去应付这个局面,可是当时的我,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我成了众矢之的,发小姑娘的男友联合班上一帮男生挤兑我,每一次课间我回到座位上,我的书桌永远都是杂乱不堪一片狼藉的,有时候来连上课期间老师转身在黑板写字的那一瞬间,都能有好几只纸飞机扔到我的后背或者头顶上。见缝插针,无孔不入,歇斯底里。就连班上那些善良的女生,也都不敢跟我说话了,罢了,我也害怕连累她们。是的,你们在《那些年》等一众青春电影里看到的那些个不出众的女生或者男生被欺负的局面,就真真发生在我的那个青春季节了,嗯,我成了没有朋友,没有伙伴的人。发小姑娘呢,当然不会站出来为我说话,局面已经这样了,一切因她而起,但是她不能站出来呀,因为她还要自己把自己「先天性心脏病」这个谎言撑三年,撑到高考为止。罢了,我已经记不起来后面的日子我是怎么熬过来的了,我一个人吃饭看书上厕所,一个人听音乐课间发呆,也是到了后面,发小姑娘男友带领的一种兄弟觉得无聊没什么意思了,于是不再有纸飞机,不再有粉笔堆,不再把我的文具盒往地上摔了。一年之后,开始分文理科,我跟发小姑娘一起选了文科,好在她跟我没有在一个班,我记得那个夜晚我打着手电筒在日记本里就写了一句话:谢天谢地。四个字,足够囊括高一这一年我很多个睡不着的夜晚,很多年我回忆起来,貌似我的失眠症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高中后面两年,我们跟很多高中生一样,平淡而努力着,倒是发小姑娘,因为觉得文科的东西太难记,于是转到理科班级去,然后觉得理科做化学实验太辛苦,又转回到文科班级来,几番来回,搬了好几次教室座位。偶尔我俩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遇上了,我也是淡淡一笑,她也是面无表情,也就这样过去了。十几年的发小友情,也没有一个爆发的关键点,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读书时光中莫名其妙地没了,连那种电视剧里信誓旦旦的所谓绝交的种种场景都没有出现。后来,听说发小姑娘跟男友吵架了,分手了,复合了,男友的妈妈来学校跟老师提出要处分发小姑娘,然后是发小姑娘一阵一阵的请假,然后的然后,我们模拟考,我们高考。高三毕业那个夏天,发小姑娘的妈妈去菜市场遇上我妈,我妈回来跟我说,你怎么这么久都不去梦梦(发小姑娘的小名)家里玩呀,她妈妈今天还跟我唠叨着你呢。我说这不是学习忙嘛。我妈说,那现在高考完了你可以放松了呀。我笑着回说,我还是窝在家看书吧。而后我上大学,然后毕业来深圳工作。今年过年回家,我妈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梦梦去年准备结婚的了,她妈妈在街上还叮嘱我传话给你去喝喜酒,结果后来听说男方家悔婚了。我问梦梦是谁?我妈瞪了我一眼,你发什么神经,就是你那个发小朋友呀!这一刻的我,终于想起了高中那个瘦弱的身影跟苍白的面孔了,我问,那这下她该怎么办呢?我妈边择菜边说,听说她得了心脏病,身体健康是个大问题,更别说能不能要小孩了,这样谁还敢娶她呢!那一刻,我本来以为自己会很震惊,结果我自己居然微微笑了一下,然后想起那一年的自己,每一节课都要把被别人推翻的书本跟文具盒重新整理一遍,想起那些在宿舍晚上不敢哭出声,只能在傍晚洗澡的时候趁着水流声,稍稍抽泣一下让自己可以喘一口气的很多个日日夜夜。年少的日子,总觉得那时候天都要塌下来了,每一个醒来的早晨,我都会觉得生活这个王八蛋又要来了,然后这一天我会不停地被恶作剧被捉弄,然后我不敢怒不敢言,另外还得自己调整心态千万不能影响学习。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忘了这个人了,然后在我这个已经开始成熟到熟烂了的年龄,她又突然跳出来在我的生活里,让我不知该是悲还是喜。我总告诉自己时间看得见,我更相信谎言总有尽头,这个时间可能很短,有可能很长,每次看电视剧里那些诅咒坏人的对白总是什么「人在做,天在看」还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总是觉得太过于夸张跟戾气太重,因为可能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无意中不小心伤害了别人,所以我也不希望自己会被别人这样诅咒,但是这种「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伤害,却不是能拿得出标准来评判的了。可笑的是,那个当年谎称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姑娘,在谎言戳穿之后被男友分手,而后患上了真的心脏病于是此生无法再有孩子,每每想起这一点的时候,我总觉得老天爷太狠太绝,生活太太无奈。可是,也正是这样,在这或悲或喜的生活恶作剧中,我们仍旧永远都有明天,都会有新的意外跟新的希望,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意义跟乐趣所在不是么?前段时间,我打开了万年有没有用过的校内,突然看到了一条留言,留言里说:高一那一年我给你扔了好几次纸飞机,还往你书桌抽屉里放了一堆垃圾,也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这些年以来,我每次想起这个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对了,我跟梦梦也很久没有联系了,你们两个发小现在还有见面吗?我脑海里倒退了很久很久的时光,回到高一那一年,那一群对我恶作剧的男生中,我已经不记得留言的这个到底是谁了。我于是回复了一句:哈哈,过了那么久了,谁还记得那些事啊,祝你工作顺利哈!几天后校内上他有回复了:我后来到青岛上大学了,现在在老家的事业单位上班,你要国庆放假回来的话,我们聚一聚呗。那个时候,我正刚从加完班的公司里出来,心血来潮于是买了《匆匆那年》的电影票,一个人坐在百老汇影院五号厅最后一排最左边的那个座位上,边看边哭边笑,一边脑海里想着这几段旁白的文案写得真好。这一刻我看着手机校内上这个男生的留言,我终于不再想回复。如果再见不能红着脸,至少还能红着眼。于这份我连他的人脸都不再回忆得起来的,所谓同学一场的这个男生友情而言,连聚一场,微笑见一面的红着眼,也都不再需要。时间不会给你答案,也不会证明一切,更不能证明你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时间只是给你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通过长久的努力,甚至拼命的坚持来让答案符合预期,让结果是你想要的,也使你的选择无后悔可言。但是,从来没有人会跟你保证,这一刻当下的你做出来选择就一定是对的,你只能一直往前,你回不了头。有人问,那这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前提是,你的心还活着。这就是生活的残忍之处,却也正是我最爱它的地方。说完了。
有一老友。高三学业重,住校。她是复读生,复读班没床铺了,半路杀进我们的宿舍。初见,纤瘦,白皙,看着很舒服。没想到,不爱洗头。吃完东西往那一扔,会收拾,不过会等到很久以后。躺床上能把腿掰成M型。嗯,跟我临床……每天晚上……跟我唠嗑……就跟写报告一样告诉我她今天都干了啥……虽然那个时候根本就不熟。。。每天早上……都要跟我商量今天午饭吃啥……我们又不一起吃饭。。。我们两共用一个桌子。刚开始,一半是我的世界,还算整洁。一半是她的领土,跟拆迁现场一样……于是我只好连带她的东西一起收拾。然后就习惯性的每天帮她收拾东西……我比她高一个头,她的柜子在最上层。刚开始,拿东西要踩板凳。然后,就直接对我说。L,帮我拿那个,L,帮我放这个。她喜欢吃坚果之内的,开心果啊,核桃啊,板栗啊什么的。好多都不会剥……又说直接买仁吃没感觉。某天看她剥个板栗抠里面的板栗皮半天抠不完。忍不了了……强行拿来给她剥好了。她一脸崇拜……从此,很自觉的让我剥东西,很自觉的张嘴,然后我也不知怎么抽了,剥完很自然的往她嘴里一塞。宿舍的床跟床之间是通的。她睡觉的时候,能把脚伸到我脸上……然后我就调个头,她就能把脚伸到我被窝里。。。挂在外面的衣服,我要是不收估计能挂到毕业她都想不起来。裤衩,洗完就这样往衣架上一搭。起风的时候,能飞多远飞多远……天知道我下楼去捡她那骚包的蕾丝蝴蝶结内裤的时候,别人看我的表情有多诡异。她说我是她这辈子见过最能容忍她的人,我说你是我这辈子见过差点就容忍不了的人。很自然的,我们除了上课,就形影不离。毕业,给她整理好所有的东西。我先走,她对我说,千万不能断了联系啊。大学,我往东,她南下。她让我去找她玩,包吃包住包路费。我说好,等有时间。结果一别很多年。刚开始,看她空间的动态,还会在下面调侃两句。后来,觉得怎么说都不妥。毕竟人会变。不在一起,不知道她每天都过什么样的生活。图片下面的评论,都在说你今天怎么样怎么样。根本,插不上话。就这样渐渐几乎断了,我们各自有生活圈,有各自的伙伴。每天都是不同的故事。我知道她毕业了。知道她也回来工作,知道她工作在哪。她偶尔也会发消息跟我说她很累。说她的交往了男朋友。却没有提过见个面。城市不大,也没有碰过。我有时想念。可是,不见,肯定有不能见的理由。然后又很长时间过去。长到我和又一个好友开始疏远。她说她捡了一只流浪狗,打了针绝了育,家里不让养,你能养么。我去拿狗,她抱着狗和很多东西,站在路边等我。恍然间,好像上一次见面,就是昨天。我们都变了很多,也空白了很多年。看到对方的时候,却很自然的,很随意的,往对方面前一站。她大叫着,快快快,我手酸,快接一下。我接过狗,她打开包拿出镜子整理妆容,叫嚣着快迟到了。我丢个白眼。谁让你不早起。她问我,口红花了么?没花。眼妆呢?还行。我走了,快来不及了。嗯,拜拜。虽然不知道,这一别又要多少年。===============更新
一下=====好多人想知道M腿……真的,不要逼我。嗯,就是……图片出自于网络M就酱吧……(默默的看向远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