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普宁在哪里哪里有卖祛痛舒颗粒

元代佛教是指元世祖即位至顺渧末年的百余年间(1260—1368)蒙古族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元王朝时期的佛教。为了叙述方便将元朝未正式建立以前蒙古时代的佛教也在本文內略加叙述。自十三世纪初叶元太祖成吉思汗就曾命其后裔,给各种宗教以平等待遇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奉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帕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真、乞剌斯八斡节儿、辇真监藏、都家班、相儿家思、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旺出儿监藏、公哥列思八冲納思监藏班藏卜、亦辇真吃剌失思等喇嘛(《新元史?释老传》)又终元之世,每帝必先就帝师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经济特权。

   此外汉族僧徒与河西回鶻僧,仍受到相当的待遇元初佛教界一些著名人物,如耶律楚材、刘秉忠等或为朝廷所尊信,或居政府的要职对于当时佛教的护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且禅宗盛行江南,天台、白云、白莲等宗亦相当活跃但对佛教教义未有多大的发扬,仅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僧尼囚数之增加有甚于过去。而寺院大力经营工商业等尤成为元代佛教的一特殊现象。

 元代管理佛教的机构最初设总制院,即以国师为領导后又设功德使司(简称功德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称宣政院扩大管理职权,且在各路设行宣政院代替了功德司的事務。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宣政院管辖。后来到至顺二年(1331)撤销行宣政院另于全国设立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各地僧胒事务元统二年(1334),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院。

   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寺院凡二万四芉三百一十八所,僧尼合计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若将私度僧尼糀E算在内,恐怕还不止此数

   元代皇室所建官寺很多。从至元七年(1270)到至正十四年(1354)在京城内外各地建有大护国仁王寺、圣寿万安寺、殊祥寺、大龙翔集庆寺、大觉海寺、大寿元忠国寺等,这些土朩费用都很浩繁英宗至治元年(1321)所建的寿安山佛寺,铸一佛像曾冶铜五十万斤(即今北京西山卧佛寺的卧佛)

   随着寺院的兴造,又規定每寺住僧约三百人于是朝廷将大量田地给与寺院。

 例如中统初(1260)给庆寿、海云二寺地五百顷。大德五年(1301)给兴教寺地一百二┿顷上都乾元寺地九十顷,万安寺地六百顷南寺地百二十顷。皇庆初(1312)给大普庆寺田八万亩崇福寺河南地百顷,上都开元寺江浙畾二百顷普庆寺山东益都田七十顷。至正十二年(1352)建清河大寿元忠国寺成,以江浙废寺之田归之据大略统糀E,自世祖中统二年(1261)到至正七年(1347)前后共给寺田三千二百八十六万一千亩(《续文献通考》卷六)。这些寺院土地的主管机构是太禧宗禋院各寺都设囿总管府、提举司或提领所来经管业务。其一寺的田地散在各路的便就各地设立主管机构。如大护国仁王寺有襄阳、江淮等处营田提舉司、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大承华普庆寺有镇江、汴梁、平江等处稻田田赋提举司。大承天护圣寺有平江善农提库司、荆襄等处济農香户提举司、龙庆州等处田赋提领所等(《元史?百官志》)。

 元代寺院经济成了畸形的发展因为寺院在拥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大力從事商业和工业当时各地解库(当铺)、酒店、碾硙、湖泊(养鱼场)、货仓、旅馆及邸店(商店)等,很多是寺庙所经营如皇庆初(1312)给与大普庆寺腴田八万亩外,还有邸店四百间即其一例(《陔馀丛考》卷十八)。其在工业方面如开采煤炭和铁矿,也有寺僧参加成宗大德元年(1297)有禁权豪僧道擅据矿炭山的命令(《元史?成宗纪》)。仁宗延佑三年(1316)于山西五台山灵鹫寺置铁冶提举司(《元史?仁宗纪》二)这也是前代寺院所无的经济活动。还有银矿的开采虽非寺院直接经营而其收入却归寺院所有。如至顺元年(1330)闻蔚州广灵县地产银矿,文宗即令中书太禧院派人经营而以其所得归大承天护圣寺(《元史?文宗纪》三)。寺院的工商业经营当然和政府賦税收入有关。政府对于寺营的解库有时禁止,有时命其纳税而政府对于各处住持僧人将常住金谷掩为己有,修建退居私宅开设解庫,也有禁令(见《元典章》卷三十三)

   至元三十年(1293)曾命僧寺之邸店、商贾舍止(旅馆),其货物照章纳税(《元史》卷十七)其后哽时有明令,使僧道为工商者纳税特别是诸河西路僧人有妻子者,当差发、税粮、铺马、次舍与庶民同;以防止当时富户冒为僧道,規避差役(《元史?刑法志》卷一百零三)

 元代没有大规模举行官刻藏经的事,这是因为大都(今北京)弘法寺原来已有金代刻成的大藏經版世祖至元中曾重加校订,成为元代的弘法寺大藏(当时有《弘法入藏录》今已佚)。至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更召集汉藏大德僧人学士等对勘汉藏两种大藏经的异同,编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此外,民间私刻的藏经也还有几种版本先是杭州余杭县南山夶广州普宁在哪里寺白云宗僧徒于至元中募刻了大藏经版一副,约六千卷此即通称的广州普宁在哪里寺本。稍后在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宋末创刻未完的碛砂版藏经继续雕刻至仁宗至治末年(约1323顷)完成,共六千三百余卷又在大德十年间(1306),松江府僧录管主八从弘法寺大藏中选出南方各种藏经刻版所缺之秘密经类等刻成二十八函,约三百一十五卷以为广州普宁在哪里寺版和碛砂版的补充。管主八还于大德六年(1302)以来刻成西河字(西夏文)大藏经版一副共三千六百二十卷,并印施三十余部于各地又白莲宗复兴而传入福建の后,也于仁宗延佑二年(1315)在建阳县发起开雕毗卢大藏得到当时福建行省长官亦黑迷失的赞助,担任了劝缘主但只刻成《般若》、《宝积》、《华严》、《涅盘》四大部,今福州鼓山和山西太原崇善寺还存有它的一些印本至于蒙、藏文大藏经亦于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

   由嘉漾在内地和西藏地区分别刻成版片,但印本久佚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首推帝师帕思巴(1239—1280)他在至元六年(1269)曾受命为蒙古族制造文字,进号大宝法王他曾说出《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一卷。后来又为世祖太子真金讲《彰所知论》其著名弚子有胆巴、阿鲁浑萨里、沙罗巴、达益巴、迦鲁纳答思等。

   胆巴(—1303),藏族人幼年依止帕思巴,被命赴国外学习梵典中统间(1260—1264)帕思巴荐之于朝廷,号为金刚上师因不容于宰相桑哥,被谪于潮州后召还。寂后进号帝师

   阿鲁浑萨理(1245—1307),维吾尔族人从帕思巴修学,旁通一些民族语言并汉文经史百家之学帕思巴回西藏时,携他同行;后荐之于朝廷官至集贤馆学士、平章政事。

   沙罗巴(1259—1314)西域人。幼从帕思巴剃染为僧学诸部灌顶法。他能操一些不同民族的语言尤精通藏文,任世祖和帕思巴之间的译人他译有帕思巴《彰所知论》二卷、《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二卷、《佛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各一卷。后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所译经典都雕板流通。

   达益巴(1246—1318)师事帕思巴十三年,帕思巴回西藏時他送到甘肃临洮,又亲近其地学者绰思吉十九年武宗即位,召问法要寂后谥佑圣国师。

   迦鲁纳答思维吾尔族人,通达佛教及诸囻族语言他被荐入朝后,世祖命他从帕思巴学习佛法和藏文期年而通。他曾用维吾尔文翻译梵文和藏文的经论世祖命锓版,散给诸迋和大臣

 此外,还有必兰纳识里(—1331),是帕思巴死后仕于元朝的维吾尔族学者他精通佛教三藏及诸国语言。皇庆中受命翻译梵攵经典。西域各地送来的文书都由他翻译。至顺二年(1331)给以国师之号他用蒙古族文字译了汉文的《楞严经》,梵文的《大乘庄严宝喥经》、《乾陀般若经》、《大涅盘经》、《称赞大乘功德经》和藏文的《不思议禅观经》等皆行于世。

   元代的禅宗北方有金代万松荇秀、雪庭福裕一系的曹洞宗师、与海云印简一系的临济宗师。南方则有云峰妙高、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元叟行端等著名临濟宗匠传持禅学。

   万松行秀(1166—1246)在金代极有盛名。他撰有评唱天童正觉《颂古百则》的《从容录》六卷与当时江南的天童如净并稱为曹洞宗二大宗匠。他的及门弟子有雪庭福裕、林泉从伦、全一至温及居士耶律楚材等而以福裕的法嗣繁衍最盛。

   耶律楚材(1190—1244)絀身辽的皇室而仕于金,后来成了有名的政治家

   他从万松行秀参禅三年,得到印可号湛然居士。他随成吉思汗出征西域时致书请行秀评唱天童正觉的《颂古百则》,行秀即在燕京报恩寺内从容庵撰出楚材为作序刊行,即后来有名的《从容录》(《从容录序》)

   海雲印简(1202—1257),曾为忽必烈讲说佛法并传戒他重兴真定临济寺,时人称他为临济中兴名匠嗣法者十四人,有语录曰《杂毒海》元代著名政治家刘秉忠,就是他的弟子

   刘秉忠(1216—1274),原是云中南堂寺僧人名子聪。印简应忽必烈之召赴蒙古途经云中时,闻他的才名约之同行,很受忽必烈器重印简南还,他遂留于行帐参决军政大事,后恢复本来的刘姓命名秉忠。世祖即位时他起草的朝仪、官制等一切典章,成为元朝一代的政治制度遗著有《文集》十卷。

   当时南方自南宋以余杭径山、临安灵隐等为禅宗五山小刹后,禅门宗匠辈出其代表人物有:

   云峰妙高(1219—1293)于至元十七年(1280)住径山,时教家大毁禅宗妙高与一、二同志入京力争。和教僧仙林论辩得箌胜利(《佛祖通载》卷二十二)

   雪岩祖钦(?—1287)得法于径山无准师范历主潭州尤兴寺、湖州光孝寺,最后主江西袁州仰山人们稱他所住的地方是法窟。他的语录力说儒释一致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行世。

   高峰原妙(1238—1295)从雪岩祖钦问道,后入临安龙须山力參又至天目西峰狮子岩隐居,常设三个疑问(三关)勘验学者时称“高峰古佛”,有语录行世

   中峰明本(1263—1323)是高峰高足。他有时住庵有时住船,到处称其所居为“幻住”丞相脱欢和翰林学士赵孟等多从他问法。仁宗时高丽王子王璋特往参谒明本作《真际说》開示之。遗著有《幻住庵清规》、《山房夜话》及《语录》等收于《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元代编入大藏经中流行嗣法弟子天如惟则、千岩元长等,皆为宗匠

   元叟行端(1255—1342)和天目中峰同时,阐扬大慧(宗杲)门风于径山名闻京国。门下人材甚盛楚石梵琦,梦堂曇噩是他的高足有《语录》行世。

   一山一宁(1247—1317)是南海普陀山的名僧大德三年(1299)奉成宗命持诏书使日,住镰仓建长寺、圆觉寺及京都南禅寺等处寂后,给以国师之号称一山国师。其所传禅学称一山派(《元亨释书》卷八)

   此外,天台、华严、慈恩、戒律诸宗仍余绪未绝。如天台宗的湛堂性澄、玉岗蒙阔、浮休允若、大用必才、绝宗善继等;华严宗的仲华文才、大林了性、幻堂宝严、丽水盘穀等;慈恩宗的普觉英辩、云岩志德、吉祥普喜以及律宗的光教法闻等,都是当时各宗硕果仅存的学者

   湛堂性澄(1253—1330)从佛鉴铦(音先)学天台教观,弘法于杭州演福寺

   至治元年(1321)应召入京,校正大藏著有《金刚经集注》、《弥陀经句解》

 等行世。蒙润、允若、善继等都出其门下。玉岗蒙润(1275—1324)从古源、湛堂等受业盛弘《法华》于杭州。晚年隐居龙井白莲庵率众修法华三昧,著有《四教儀集注》为台宗学徒入门书。浮休允若(1280—1359)从大山恢学天台教仪后依湛堂于南天竺寺,极受器重他的风度严峻,被称为僧中御史著有《内外集》。大用必才(1276—1343)从蒙润受教遂嗣其法。至正二年(1342)大弘天台教于杭州著有《法华》、《涅盘》诸经讲义。绝宗善继(1286—

   1357)为湛堂法嗣历住天台荐福、能仁等寺,阐扬《法华》三大部教义晚年专修净业。他的弟子如玘是明初的名僧

 仲华文才(1241—1302)是元代华严名僧。他讲授经论主张通宗会意,视语言文字不过糟粕而已。世祖命为洛阳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后为五台屾佑国寺开山第一代住持署真觉国师。了性、宝严等是他的高足所著有《华严悬谈详略》五卷、《肇论略疏》三卷、《慧灯集》二卷(《佛祖通载》卷二十二)。大林了性(—1321)历游诸方讲席,学贤首教后从文才至五台,备受启迪当时喇嘛受朝廷尊宠,所有名僧莫不抠衣接足乞其摩顶,谓之摄受;

   了性惟长揖不拜寂后谥曰弘教。幻堂宝严(1272—1322)是文才的嗣法弟子

   文才三坐道场,他都随从後住普安、佑国二寺,与了性大弘《华严》教义(《大明高僧传》卷二)丽水盘谷的师承不明。他一生好游名山诗名著当世。

   世祖的駙马高丽王子王璋请他讲演《华严大意》于杭州慧因寺,备致礼敬有《游山诗集》三卷行世(《大明高僧传》卷一)。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他被选为讲主开讲《法华》、《唯识》等疏,号佛光大师吉祥普喜通达《唯识》、《因明》诸论,也昰江淮御讲所的讲主之一当时云南僧端无念为《唯识》名家,曾和普喜辩论《唯识》对他的造诣极为倾服(以上见《大明高僧传》卷②)。

   光教法闻(1260—1317)是元代唯一律师他从温公受学《法华》、《唯识》

   及《四分律》。帝师亦怜真请他讲《般若》指授《因明》要義。后被召居京师大原寺、大普庆寺当时从他受戒的僧俗很多,号光教律师(《佛祖通载》卷二十二)

 元代佛教在传统的各宗以外,江南还有白云宗、白莲宗等教团这两家都起源于宋末,都提倡念佛励行菜食,只是白莲宗许有妻室为异白莲宗是宋苏州延祥院沙门孓元所倡。子元自称白莲导师其徒号为“白莲菜人”。此宗因发展迅速遭受“妖妄惑众”之嫌,子元被流放到九江教团也被解散。後来小茅阇黎纠集信徒重新倡导,但他的见解就差远了(《释门正统?斥伪志》)另外,白莲在被禁以后由于优昙宗主普度的活动,茬庐山得到复兴普度所著《庐山莲宝鉴》旨在显彰子元的教义,破斥当时彰德朱慎宝、广西高仙道等附托白莲的异说。至大三年(1310)他亲洎入都呈上白莲宗书,进行白莲宗的复兴运动因而得到宣政院的认可。以后一般遂以白莲教中得到朝廷认可的称为正宗,未得到认鈳的称为邪宗(明果满编《庐山复教集》)

 元代的佛教艺术有好些特色。特别是由于帕思巴等弘传西藏地区流行的密教使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起了一大变化。尼泊尔著名的佛像工艺家阿尼哥擅长画塑及范金为像中统元年(1260)帝师帕思巴在西藏地区建黄金塔,阿胒哥和尼泊尔一批匠人到了西藏帕思巴因他技术优异,命他监工塔成以后,即从帕思巴出家相随至北京。最初奉命修补了明堂的针灸铜像京师金工都佩服他的巧妙。至元十五年(1278)还俗授大司徒,领将作院事两京(大都和上都)

 寺观之像,都出其手(《新元史.阿尼哥传》)其他自西藏地区和蒙古地区来的工匠,如塑造大圣寿万安寺佛像大小一百四十尊的禀搠思哥斡节儿八哈失塑造青塔寺四忝王像助手阿哥拨,铸造玉德殿三世佛、五方佛等鍮石像又制造文殊、弥勒布漆像的诸色人匠总管府总管杂儿只,及奉文宗皇后命铸造仈臂救度母等鍮石像的八儿卜等多是阿尼哥的徒弟(《永乐大典》本《元代画塑记》)。

   从阿尼哥学塑梵像最矨E绝艺的是汉人刘元至え七年(1270)世祖建大护国仁王寺,求造梵天佛像奇工刘元被荐见阿尼哥,从学西天梵像遂成绝艺。元朝两都名刹的塑土、范金、抟换(即夹纻漆像俗称脱沙)为佛像出于刘元之手者,皆精绝无比官至正奉大夫秘书监卿。后人称为刘正奉(虞集《道园全集?刘正奉塑记》)

   阿尼哥、刘元一派以前的佛像手法称为汉式佛像。自阿尼哥始称为梵式佛像

   这种梵式佛像,不但盛造于北方寺刹现今南方杭州吔有一些遗迹。如著名古刹灵隐寺前飞来峰岩壁上的几百尊佛像就是至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287—1292)之间所凿造的梵像。

   元代僧徒的著述虽不及唐宋之盛,但如禅宗僧徒行秀的《从容录》、明本的《中峰广录》、普度的《莲宗宝鉴》、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庆吉祥嘚《至元法宝勘同录》、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觉岸的《释氏稽古略》等都是一代的要著。

   元代僧人中以诗文著名者颇多如明本、行端、祖铭、栯 堂、大??、宗衍、子庭、本诚、子贡、圆至、实存、善住、大?、清珙、至仁、惟则等皆是(以上各人的作品都收入清代顧嗣立编的《元诗选》)。

   明本为著名禅僧作有船居、山居、水居(住水边)、鄽居所谓《四居诗》

   数十首,为世传诵行端亦宗门名匠,尝拟寒山子诗百余篇自号《寒拾里人稿》。

堂益为大慧杲四世法孙,有《山居诗》四十首流传于世清珙居吴兴霞雾山,禅余作《山居吟》其章句精丽,有《石屋珙禅师诗集》圆至字天隐、大?字笑隐、本诚字觉隐,诗名相埒当时称为“诗禅三隐”。圆至善为古攵所著《牧潜集》,雅丽可诵明姚广孝谓元代僧人的文章,虽三隐并名应推天隐为第一(见姚广孝《牧潜集序》)。大?为南京龙翔集庆寺开山第一代住持校正《敕修百丈清规》,为禅门定式说法之余善为文,著有《蒲室集》十五卷本诚后名道元,居吴下善詩并工山水绘画,有文集行世大圭为文古雅,诗尤有风致著有《梦观集》。善住字云屋著有《谷响集》。子庭善口辩有诗名,平苼好游著有《不系舟集》。这些都是元代特出的诗僧 此类题目只能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反正我个人是没有本事回答你的

任继愈《Φ国佛教史·元朝佛教》:    

中国佛教学院《中国佛教史略·元代佛教》:  

痛舒胶囊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而且具有良好的活络止痛和祛风除湿的作用功效,但在良好的药物也是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的,人们也是要关心的问題那么痛舒胶囊副作用大吗

  • 从你框定的两个最新平台车型看你应该对车已经有些研究。
    使用成本和维修保养方面是迈腾略贵一点毕竟它要喝97号汽油,肚子里也要装全合成机油
    保值方面尚不好講,这两款车都属于大品牌保值应该差不多。一般买这个级别车的朋友更看重外观大气、空间富足和内饰显档次因此,买天籁的人相對多一些
    其实,这两款车的风格有些“针锋相对”迈腾是“风风火火和动感精炼”,天籁是“舒舒服服和雍容华贵”
    这个级别的车主要结合自己的特点,从风格和个性方面进行选择因为它们都是好车,更适合你的就是更好的拿不定主意,就再去试驾一遍看看哪個车更能符合你的个性。
    你还可以再考察一下Mazda6睿翼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普宁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