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治疗唐尿病的最新方法有哪些病国家免费治疗,这病的...

治疗糖尿病新方法多
核心提示:专家们早就提出,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在各种慢性病中,糖尿病是最让患者痛苦的。
  据卫生部调查,我国目前至少有3400万糖尿病患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6%。
  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0.7%。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3亿名糖尿病患者,而中国很可能会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
  专家们早就提出,糖尿病是“百病之源”,在各种慢中,糖尿病是最让患者痛苦的。为了维持生命,患者每天都离不开和药物;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者身体无法利用胰岛素,患者往往不敢随便吃、随便动,时刻担心升高,危及生命;除此之外,糖尿病还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高血压、中风等疾病———可以说,得了糖尿病,人的生命就变得脆弱了。
  正因为糖尿病危害大,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攻克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生活得更轻松,一直是国际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征服糖尿病到底还要多久?带着这个问题,本报国内记者采访了糖尿病研究和治疗领域的几位专家,同时,本报驻丹麦记者与在糖尿病研究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取得联系,采访了该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麦兹·孔斯格·汤姆森博士。
  新药:控制血糖更“聪明”
  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诺和诺德公司总部,记者见到了汤姆森博士。他是一位思路敏捷、常常让人跟不上节奏的糖尿病专家。采访中,他向记者描述了在征服糖尿病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取得的最新进展。
  汤姆森博士告诉记者,糖尿病患者最大的一个烦恼就是摆脱不了对胰岛素的依赖,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次数,同时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他介绍说,最近,一种叫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天然激素得到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利用这种物质,就能研制出更加安全、方便的糖尿病药物。他告诉记者,人体内有一种叫胰高血糖素的物质,会刺激糖原分解,使血糖水平升高。人在进食时,肠道就会释放出胰高血糖素样肽—1。它一方面对大脑产生作用,减少食欲;一方面刺激身体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
  汤姆森博士指出,经过处理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在人体内24小时生效,只要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它就能发动起来,“压制”血糖。而且,和注射胰岛素相比,服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物能把血糖降到正常水平,然后药物就不再产生作用;而注射胰岛素时必须小心控制剂量,因为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血糖过低,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抑制食欲,还有利于减肥。据汤姆森博士介绍,如果顺利的话,胰高血糖素样肽—1药
  物将在今年冬天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另外,记者还了解到,有些新药将着眼点放到了帮助患者摆脱针头注射的痛苦上。印度专家研究出了一种口服药,将胰岛素装进胶囊,一直到肠道中才释放出来。另外,科学家还发明了一种胰岛素包,患者可以通过“吸”的方式摄入胰岛素。据悉,这种药将在今年上市。
  手术:细胞移植让患者摆脱胰岛素
  除了积极研发新的药物,在通过手术治疗糖尿病等方面,科学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底,英国有一位名叫莱恩的61岁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3次胰岛β细胞移植手术。现在,除了定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他已经不用再注射胰岛素了。他说:“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伦敦国王学院的医学专家认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据悉,日本、加拿大等国都进行了这种移植手术。其中,日本的一位女患者移植了母亲的胰岛β细胞,手术后22天就摆脱了胰岛素。
  汤姆森博士还提到,诺和诺德公司正在研究人造胰腺。人造胰腺是一个装在人体内的微型装置,能实时检测血糖水平,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释放胰岛素,对病人来说,既方便又及时。汤姆森博士乐观地表示,这些成果将极大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记者还了解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也在研究人造胰腺。
  早期诊断:新方法大大提高检出率
  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改进,同时,糖尿病的早期检测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记者从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的主治医师周健那里了解到,大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到了查出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病得很重了。他认为,这个数字充分说明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的贾伟平教授也告诉记者:“有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看起来挺正常,红光满面,活动自如,如果不去医院做,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得病了,自然也就不会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的糖尿病筛查主要是综合考察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然后做出诊断。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叫HgA1c的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方法,通过检测6周内人体的平均血糖水平来筛查糖尿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他们对1235名属于高危人群的受试者进行了检查,发现有4.5%的人患有糖尿病,最终检出率达75%,而利用传统的筛查方法,很多患者都显示“无病”。
  除了HgA1c检测法,南非医学科学理事研究会也发明了一种2型糖尿病检测法:测定血液中前胰岛素和胰岛素的比值。前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转化为胰岛素,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胰岛素却不会变成胰岛素。所以,通过检测两种物质的比值,就能发现糖尿病。
  征服糖尿病还要二三十年
  有了这么多的药物、手术和诊断方法,那么,要征服糖尿病,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汤姆森博士认为,根治这种病的希望在干细胞上。“干细胞能生长成任何细胞。”他告诉记者,干细胞转化为能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关键是找到转化的方法。他指出,要完成干细胞转化为胰岛β细胞的研究,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而进行临床测试又需要10年,也就是说,要根治糖尿病,还得等二三十年。他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2型糖尿病最有可能被首先根治。记者从中国糖尿病研究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项坤三院士那里了解到,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85%的人患的是2型糖尿病。因此,汤姆森博士的预测对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除了干细胞,基因治疗也是目前全球关注的重点。项院士告诉记者,中国约有5%的糖尿病患者得的是特殊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人体内某一个基因“坏了”造成的,也称为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现在,国际上纷纷将它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把单个基因出问题造成的糖尿病研究透了,多个基因造成的2型糖尿病也就有被征服的希望了。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国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糖尿病。最近,伦敦国王学院准备与布里斯托大学联合进行全球首个1型糖尿病疫苗人体试验。这种疫苗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产生保护细胞,阻挡破坏胰岛β细胞的白血球。如果成功,将把糖尿病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人比西方人容易得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但是汤姆森博士指出,中国人尤其要注意糖尿病的防治。他表示,由于东西方人的基因不同,中国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美国人到了30%的体重是脂肪时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而中国人可能有23%的体重是脂肪时,就已经患上2型糖尿病了。另外,他还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农村,有2%—3%的人患糖尿病,北京等地的患病率甚至接近10%,而且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2030年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可能增加一倍,达到7000万。贾伟平教授则指出,从中国的人群分布来看,有糖尿病家族史、较胖(尤其是肚子大、腿细)、45岁以上的人属于高危人群。脑力劳动者和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的人发病率相对较高。
  汤姆森博士对记者说,据调查,全球有58%的糖尿病和肥胖有关,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更是高达90%。现在,很多中国人盲目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食品、用汽车代步,结果肥胖者越来越多,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他不无忧虑地指出,在接受了糖尿病预防培训的人当中,只有1/4—1/3人会按照指导来改善生活,因此,教育工作还得进行下去。贾伟平教授则表示,只要糖尿病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还可以长寿。
(实习编辑:朱文斌)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39糖尿病人吃什么好专题全面解析正确饮食对糖尿病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糖尿病。并为你解答糖尿病人吃什么好、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糖尿病人能吃蜂蜜吗等糖尿病人关注的健康饮食问题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4月24日上午,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江门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晶介绍,多数市民都听说过……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切勿轻信偏方、神药,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接受正规治疗,服用安全可靠的药。另外,对于糖友来说,血糖不是降得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根据自己的病情,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维持血糖稳定才是最健康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
|0|0|文档简介
总评分0.0|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很多老年人在步入晚年以后,都会有三高的情况,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亮的生活习惯导致的,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广范了,糖尿病给患者们带来很大的影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求医网特邀专家为您详细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b class="ic ic-">热搜:||||
您的位置:>>
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都在这
添加日期: 阅读:179
糖尿病是个慢性病,除了针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有哪些?每次看着手上、肚皮上密集的针孔、想想控制体重和终身用药所需的毅力,大多数人都会犯怵。什么时候,得了糖尿病朋友才能够摆脱终身监测血糖、吃降糖药、打胰岛素的困扰?糖尿病有治愈的希望吗?
对于得了糖尿病的朋友们而言,监测血糖是每天的“必修课”,有些人每天需要监测5次,甚至7次血糖,一个指头扎满了就换个指头扎,每每看着自己针头遍布的手指,只能默默流泪。那么,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有哪些呢?
无创血糖监测设备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系列的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这些设备通过监测皮肤表面、体液成分中的葡萄糖含量、光电信号等改变来估算血糖。
比起传统的手指血糖监测,无创血糖监测不需要扎破手指,更加方便快捷,比如,有设计成隐形眼镜的类型,或者是手环、手表的类型,这些设备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数据。
目前,美国、欧洲已经批准了几款无创血糖监测设备上市销售,可这些设备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比如,通过隐形眼镜监测血糖的设备在佩戴者流泪时,可能读数不准;手环、手表类的血糖监测设备容易受到皮肤表面汗水、温度改变的干扰,导致血糖数据不准确。
因此,在这些设备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前,临床医师仍不建议糖友盲目使用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进行血糖监测。
对于血糖波动大、或需要频繁测血糖的糖尿病朋友,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这种仪器通过皮下植入的探头监测周围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间接计算血糖值。这个探头很细,可安全植入皮下数天,不会带来不适,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可以戴着它游泳。
动态血糖监测是成熟的技术,设备的准确性不亚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但是,它价格较高,要定期更换探头和校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吸入型胰岛素
对于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朋友们,每天扎破皮肤,忍受疼痛,注射胰岛素也常常需要经过一番心理建设。而吸入型胰岛素可以解决大家对针头的恐惧。吸入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如何做到的?
吸入型胰岛素将胰岛素干粉贮存在独立的包装内,还配有相应的吸入装置。
在使用时,胰岛素干粉在吸入装置里形成喷雾,干粉被吸入肺部后,立即溶解,释放的胰岛素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现在,美国已经批准了一种吸入胰岛素上市销售,但国内还没有吸入胰岛素上市。
吸入胰岛素虽然不需要注射打针,但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比如可能会引起咳嗽等呼吸系统的不适,所以,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
目前,吸入胰岛素只有4个单位、8个单位两种包装,增加剂量时需要反复吸入,剂量调整时并不方便。再加上吸入胰岛素的价格高昂,使用者对吸入胰岛素的接受度、满意度并没有超过注射胰岛素,所以,医生还是推荐糖友们选择传统的注射胰岛素。
减重手术的目的,是将原本的“大胃王”,手术改造成“小鸟胃”,人们食量减少后自然会有助于减肥。除此之外,对于肥胖且减重效果不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重手术是改善血糖的福音。减重手术如何治糖尿病?
在我国,对于年龄在18~60岁,身体情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BMI≥32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的基础上,降糖治疗依然很难控制血糖时,医生可能考虑进行减重手术治疗。对于BMI没有达到32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过医生判断,可以进行减重手术,也可能在慎重地评估病情后采用减重手术治疗。减重手术中最常见,也是首选的方式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
胰腺/胰岛移植
胰腺/胰岛移植主要针对血糖很难控制,极易发生低血糖的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可以重建血糖调节的正常机制、有效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胰腺移植属于器官移植的一种,如果胰腺移植术成功,患者甚至可以脱离胰岛素。目前,美国实施的胰腺移植术大约每年1000例,其中大多数为需要进行肾脏移植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进行胰腺移植术。
胰岛移植术是通过经皮肤的导管针,向接受移植的患者肝脏内注入纯化的胰岛细胞。相比而言,胰岛移植术创伤更小。胰岛移植术后可有效减少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外源胰岛素的使用量、改善血糖控制。
胰岛是胰腺上的细胞集团,能分泌胰岛素
但是,接受胰腺/胰岛移植术,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治疗一劳永逸。
胰腺/胰岛移植术后,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
另外,胰岛移植的远期效果不如胰腺移植,在移植后数年内,容易发生移植的胰岛细胞死亡的情况。此外,胰岛细胞的收集比较困难,在胰岛移植时,需要收集六位器官捐献者的胰腺,才能满足一位患者胰岛移植所需要的胰岛细胞。
在使用了连续血糖监测或胰岛素泵的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仍存在低血糖频繁发作时,或2型糖尿病人血糖仍然难以控制时,部分医生认为可以考虑行胰腺/胰岛移植。
但因为器官紧缺,胰腺移植创伤大,胰岛移植远期效果差等原因,胰腺/胰岛移植作为控制血糖的常规疗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在得了糖尿病的朋友应该做,也是人人能够做到的,是管住嘴、迈开腿、用好药,做好血糖监测,以平和的心态与糖尿病“和平共处”。
责任编辑:芳芳&&&&&&&& 14:27:13
分类新闻: -
最新招商公司
最新产品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尿路感染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