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吸烟为什么有害健康”

16:01 | Tags 标签:, , ,
科学史学家Proctor写道:“众所周知英国和美国学者最先证明‘吸烟导致肺癌’。这样一种陈述,不论对二战获胜方的学者,还是对那些想赶紧忘记过去的德国人来说,都很方便。”
可惜也好,无奈也罢。历史决定淹没,让我们对烟草的认识从新来过......
美国那一段纠结史
世纪之初,更帅的纸卷香烟发明了,火柴使得人们免去了在人前引火烧身的尴尬,男人吸烟数量毋庸置疑地稳步上升,到1963年尖峰时,把美国不吸烟的,吸多吸少的全算上,人均年吸烟量4345支,其中主要是男士的贡献——十个男人七个吸。不妙的是这也一定程度说明了男人市场的饱和。这时,聪明的你一定能猜到,潜在金矿就在女人。
(没有美女图,读者读不过200字就换台了,上美女图先!)
请看,多么优雅的发型,多么得体的衣着,怎样的一个古典良家女子......且慢,那黑手套间夹着什么?没错,香烟!这幅肖像的主角,就是纵横欧美的著名舞蹈家和荡妇Lola Montez。生活在19世纪末的她,显然把香烟当作坏女人引以为豪的招牌,社会众人也心知肚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烟草行业如何扭转这根深蒂固的“偏见”呢?
时机来了。历史的时钟拨到1929年,又是陈词老调的复活节游行,但这一年却出现了前所未见的一幕。一位年轻时髦的女士风情万种地在繁华的纽约第五大道点燃一根Lucky Strike香烟,也一瞬间点燃了埋伏已久的小报记者们的神经冲动,他们一拥而上,话筒话筒......
“请问您的游行象征了什么?”
“女人要解放!前几天我和一位男士一起走,刚点起烟,他就趾高气扬地对我说,你别羞辱我了,快把烟熄了。我抗议这种不平等。”她真会挑时候,我们知道,此时,第一次女权运动正在英美轰轰烈烈地展开,女人开始穿裤子,剪头发,做体育运动,还出现了结伴在洗手间吸烟的小动作(嘘!此时还是秘密的哦)。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若干漂亮的女模特儿在万众瞩目中一致行动。事后的报纸和广播这样描述:她们漫步在第五大道,优雅地点起“自由女神的火炬”(torch of freedom),迷人地轻吐烟圈......在人们眼中,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美女正是象征了胆识与自由的尤物;人们却未曾料到,其动机根本不源于“自由”。美女+记者组合,实际上是烟草协会的Edward Bernays一手策划,此人来头不小,乃弗洛伊德的侄子,深得心理学真传,他用一系列彪悍和开创性的业绩为自己赢得了“公共关系之父”的美称(其成就包括上世纪20年代为了帮熏肉公司促销,以半骗局的手段和信心十足的口气,包装出了至今深入人心的美国经典早餐:Bacon and Eggs。回归女人话题......)。
话说女人们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主动,仅仅“解放”哪能满足?配合着短发短裙风,时尚界刮起瘦身狂潮。烟草公司瞅准时机紧紧跟进,即时推出了一系列广告招贴画。广告上的跳水美女身后竟立着肥胖臃肿的阴影:
“Is this you five years from now?(你五年后就这德行?)”
“Before it's too late, reach for a Lucky!(趁现在还来得及,快来根Lucky香烟!)”
不仅如此,财大气粗的烟草公司还涨势凌人,把小本买卖的糖果公司堂皇推为反面典型,“Reach for a Lucky instead of a sweet!”可怜那烟草公司再怎么委屈,吃糖明摆着让人发胖;吸烟有害——谁说的啊?
现代社会建立在怀疑之上。广告商告诉人们他们的皮肤和体形危在旦夕,人们就真的怀疑自己惨不忍睹。当你面前摆着唾手可得的减肥良药和增加个人魅力的妙方——不仅没痛苦,反而让你轻松愉悦(不幸的是,还能上瘾......),你能拒绝么?
减肥广告让Lucky Strike品牌一夜打开广大的女性市场,第一年销量就增加300%;年间,18-21岁的女性吸烟者数量一翻三倍。四十年之内,“女性吸烟”已成功完成三级跳,从开始的娼妓行为,经过“象征同男人平等”,最终晋升为媚人和性感的代名词。
,二战前和二战间,希特勒在德国轰轰烈烈开展禁烟研究,但命运终没给他足够的时间来把禁烟政策贯彻到底——他毕竟试过;可是征服了德国的英美,却不想将其科研结果纳为己有,战胜国信心十足地发展经济,电台、电视台等各大媒体都大把大把接受烟草广告赞助——可想而知,越到这种时候,慷慨的人就越有发言权。在这边的广袤土地上,烟草行业一路绿灯、蒸蒸日上,它被标榜为健康活力的标志,取得着空前的胜利。
说到这里,正义的你肯定非常起急:“这世上还有没有良知啊?!”对了,在这种环境下与烟草业斗的科学家,你就可以想象他们有多艰难,他们的个性得有多坚韧。比如下边这位。
证明吸烟有害健康的研究星星点点,散落在烟草广告大潮。其中,永远闪亮Cuyler Hammond的名字。
给他带来成功的特质从小可见一斑。此人1932年进入耶鲁大学物理系,大一被授予杰出学生表现奖;结果大二期中考就出了篓子——平均只有51分。教导主任惊唤H,H同学淡定地说:“这不难解释,你知道,课堂表现只占一半分,期中考占另一半,考卷一共100题,第一道偏巧就是‘描述欧姆定律‘。我做过好多试验论证这个定律成立和不成立的条件,于是我就分情况讨论,写啊写。总算写完了,还有99道,一看表,该交卷了。”“......”
——永载流行病学史册的伟人,并非玩世不恭的天才少年,竟是个死脑筋。
Hammond后来转去学生物,接着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的卫生和公共健康学院完成ScD,最后于1947年加入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专攻统计学相关项目。
那时候他面对的肺癌病人太多,ACS分给流行病学的钱却太少。Hammond敏锐地看上了ACS的志愿者,交给他们一项比挨家挨户讨零钱更有意义的工作。经过4年的培训,22000名志愿者正式上岗,每人在自己的周边盯梢10名50-69岁的普通居民,共计187766人。这些人的职业、生活方式和吸烟习惯都被记录下来;等谁死了就收其死亡证明。
如果大家记得上次希特勒旗下Müller(谢谢大家我会打ü了,或者Mueller~)的回顾性研究,立刻就会发现二者性质之不同。在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令死者家属回顾死者生前状况,家属很可能夸大其吸烟习惯,因为病情已知。前瞻性研究便没有这个问题,在志愿者觅人展开跟踪时,这些人多还处在该干什么干什么的阶段,对自己当前情况的描述相对客观。
初步结果显现:那些随军过程中染上烟瘾的老兵们更容易得肺癌。随着时间流逝,结论只得到更加的确证:死亡率和吸烟量呈正相关;每天吸烟40支以上的人,死亡机率是非吸烟者的2.23倍;除了肺癌,吸烟对身体其它器官也有影响......
1954年,Hammond在美国医学学会的大会上宣读了初步结果。这在全国成了头条新闻,《纽约时报》全文刊载了这篇文章。人均买烟量在这一年减少了6个百分点。
面对日益增加的不利证据,最积极的防御就是主动出击搅混水——烟草行业及时组建起烟草工业研究委员会(Tobacco industry research council,TIRC),其“就职演说”相当隆重。这封恶名昭著的《真诚公告》()同时刊登在美国258个城市448份著名报纸上,霸占整整一页,自称将探究和回答一切关于烟草安全性的疑虑。只是,恐怕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它的性质是:一则广告......
《真诚公告》翻译如下(删节):
“最近的‘焦油让小鼠皮长癌’实验让人们怀疑和恐慌,觉得是不是烟草确实是癌症增加的罪魁祸首。大家不要慌!不!要!慌!
研究是医生开展的没错,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敢说,研究结果板上钉钉,更别提套用到人身上。我们相信大家是有辨识力的,应该对这个结果视而不见。而我们——我们坚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郑重警告大家,这都什么年代了,不要死脑筋,德高望重的医生们都不信这些结果。德高望重的医生还说,1. 医学结果证明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癌症;2.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还没共识;3. 没有证据证明吸烟就是一个原因;4. 至于那一点点统计学结果啊,你把现代生活方式套用进去都适用(桔子评:这里他们将统计学家当作了白痴......人们早就知道设置对照,排除其它生活方式的影响);5. 而且统计学方法本身也广受质疑。
我们的产品我们自己心里有数,我们保证对健康无害。我们把人民健康作为首要目标,天地良心啊......
300年来,烟草一直安慰和放松着人类身心,给全人类带来愉悦;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各种居心叵测的指控,企图把吸烟和人类疾病联系在一起,你们有什么企图!不过烟草久经考验!它用实际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无辜(桔子评:他们马上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反例......)!让我们尽释前嫌,既往不咎,继往开来。
相信我们的来自医学、科学、教育界的货真价实的科学家团队吧(桔子评:公共关系团队?)!跟着我们,有肉吃有烟抽。
署名署名署名署名署名,A烟草公司B烟草公司C烟草公司D烟草公司。”
TIRC建立一始,就没干过正经的科学研究,公共关系却是到位,拨给大学、ACS和美国医学协会(AMA)数百万美元,只为了让他们坚持如下论调:“确凿的研究还需进行;因为,尽管得了肺癌的人都是吸烟者,但是并不是每个吸烟的人都得肺癌。”
权威的医学机构不仅收钱,我们且看是谁主持了这场游戏:美国癌症协会( ACS)的头儿包括Liggett & Myers烟草公司副总裁兼销售主任;芝加哥著名广告公司的创建者也位列其一;各大烟草公司参与会议。如此,证明吸烟有害健康的研究如何不会重重险阻、举步维艰?
Hammond的调查在经济威胁和势力压迫下仍在继续——“未发表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1957年一次烟雾缭绕ACS的大会一如既往地驳回了Hammond的提议,拒绝公开警告吸烟有害健康。这个天生坚持不懈的人几乎崩溃,他站起来,恳求说:“These lives are on my conscience.(这些生命质问着我的良心。)”
1959年,Hammond的调查扩大了规模:在志愿者发放的问卷里,不仅问及吸烟习惯,还有生活、身体其它状况,研究铺展到1000000人。由于调查之全面,从这次的前瞻性研究中,一共诞生出林林总总85篇paper。这次的结果,直接奠基了1964年那划时代的《美国公共卫生部部长报告》。
乌烟瘴气包不住真理。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1960年前,公众和民间组织已开始对美国公共健康服务部(USPHS)施加压力。1961年6月,志愿者健康组织——美国肺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议肯尼迪总统设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
“委员会”在万分小心谨慎中被建立起来。在其后的盛大会议上,尽充满了具有讽刺意义的场景:一帮重烟民学者西装革履大谈吸烟有害健康;开会现场,烟雾笼罩,会议桌上明摆着烟缸。
让我们抛却那艰巨的过程......1964年,基于对7000多份“吸烟和疾病关系”的文章的分析,公共健康问题上的分水岭——《美国公共卫生部部长报告》诞生了!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卫生部部长选了一个星期六来公布报告,以尽量减少对股市的影响,同时增大在星期日各大报纸的席位。而他本人,也在报告出台前几个星期刚刚把香烟转成了烟斗,他说:“我越来越相信香烟有害。坦率地说,我没有给美国人民树立一个好榜样。”
不管烟草公司如何不爽,不管它们将如何苟延残喘地叫嚣《报告》里措辞的定义,《报告》终究结束了“吸烟是否有害健康”的争论。现身第一月,第五大道烟斗脱销;三个月后,美国吸烟量减少了20%。
1969年,美国的广播和电视里,每有一条烟草广告,就必要附加一则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
1970年,飞机禁烟;
1984年,FDA批准戒烟药物;
1986年,美国卫生部声明二手烟也会致癌......
就在这一年,Hammond闭上了双眼。想必死前,他可以坦然回头看看自己所拯救的千万生命,良心终于可以获得平静了吧。
图注:请注意看1964年的杰出转折,图中还标明了Fairness Doctrine Messages on TV and Radio,以及Nonsmokers’ Rights Movement Begins(非吸烟者权益运动的开始)。
(到目前为止,“吸烟有害健康”还是没有写到烟盒上......请听下回分解。)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视频: 吸烟有害健康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吸烟有害健康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累死我了!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吸烟有害健康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8页免费21页免费7页免费16页免费2页免费 3页免费6页免费21页4下载券45页1下载券16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13页免费26页免费
吸烟有害健康PPT|吸&#8203;烟&#8203;有&#8203;害&#8203;健&#8203;康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65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吸烟有害健康的资料!!!急急急!!!_百度知道
吸烟有害健康的资料!!!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各器官的危害:口腔及喉部 烟的烟雾(特别是其中所含的焦油)是致癌物质————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因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的可能。 心脏与动脉 尼古丁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烟草的烟雾可能是由于含一氧化碳之故,似乎能够促使动脉粥样化累积,而这种情形是造成许多心脏疾病的一个原因,大量吸烟的人,心脏病发作时,其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者大很多。
食道 大多数吸烟者喜欢将一定量的烟教养吞下,因此消化道(特别是食道及咽部)就有患癌疾的危险。 肺 肺中排列于气道上的细毛,通常会氢外来物从肺组织上排除。这些绒毛会连续将肺中的微粒扫入痰或粘液中,将其排出来,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除了会致癌,还会逐渐破坏一些绒毛,使粘液分泌增加,于是肺部发生慢性疾病,容易感染支气管炎。明显地,“吸烟者咳嗽”是由于肺部清洁的机械效能受到了损害,于是痰量增加了。 膀胱 膀胱癌可能是由于吸入焦油中所含的致癌化学物质所造成,这些化学物质被血液所吸收,然后经由尿中样出来。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
提问者评价
吸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为人类“第五种威胁”(前四种是战争、饥荒、瘟疫、污染)。据报道,目前全国每天有2000余人死于吸烟,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8000人。在与吸烟有关的死亡病例中,慢性肺部疾患占 45% ,肺癌占 15% ,食道癌、胃癌、肝癌、中风、心脏病以及肺结核共占 40% 。如果现有的吸烟模式持续下去的话,目前的年轻人将有三分之一死于烟草,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目前全世界共有烟民11亿,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高达400万,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有关疾病。据估计吸烟使美国成年人的寿命平均减少14年。在因吸烟而死亡的成年人中39.8%的人死于癌症,34.7%的人死于血管性疾病,25.5%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吸烟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危害人类生存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缩短人类寿命的紧迫问题。为此联合国确定每年5月31日为全球戒烟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看成二十世纪的瘟疫。烟草燃烧后冒的严重含有20多种毒素,对生命危害最大的要算尼古丁了。
吸烟三大危害
由于吸入体内的烟对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恶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认为它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呼吸道感染甚至为口、唇、舌、食道、呼吸道费等癌症的诱发因素。
由此看来,吸烟对人体健康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要尽量戒除或少吸,不吸烟的人最好不要染上这个嗜好。
吸烟大大大的有害健康实例:
法国2000年抽烟比赛,一人连抽43支当场死亡在公共汽车站、医院、商厦等公共场合,我们常会看到如“吸烟有害健康”一类的醒目的字样。香烟,是大家最熟悉的,吸烟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从年迈的爷爷、奶奶,到十几岁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不迷恋它?可你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危害?吸烟就好像在喝“慢性”的毒药一样!据科学家证明,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它是很强的毒性物质,损害着人类的健康,还会引发可怕的肺癌、胃癌、食道癌和各种疾病!一滴尼古丁就能毒死一只肥猪,还能使人的寿命缩短五秒!三滴尼古丁就能毒死一头壮牛呢!可想而知,其危害有多大!
有一组实验,名叫:香烟的危害,首先,找来了三个一样大的瓶子,里面装着相同的清水,然后再找来本条同一品种,大小一样的小鱼,又拿来平时抽一根香烟。实验开始了!第一个瓶子不放烟丝,在第二个瓶子里放上一点儿烟丝,而在第三个瓶子里放很多的烟丝,然后用棍在这三个瓶子里搅拌。过了一会儿,第一个瓶子里的水还是很清,而第二个瓶子里的水变成了淡黄色;第三个瓶子里的水竟成了土黄色!接着,把小鱼分别放进了这三个瓶子里。过了一会儿,情况可大不一样!出现了可怕的变化,第一个瓶子里的小鱼仍安然无恙;第二个瓶子里的小鱼拼命地挣扎着;而第三个瓶子里的小鱼尾部僵直了,只有嘴还在有气无力的呼吸着。“嘀嗒,嘀嗒……”。小鱼们最痛苦的时刻来临了!凶恶的死神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去了这两个家伙的生命!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两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就一动不动了,变成了硬邦邦的小僵尸!只有在没有放烟丝的第一个瓶子里,小鱼还快活地游着。
从以上实验证明,烟丝能够毒死小鱼。人类吸了它,同样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现在,大家是否重新认识了香烟呢?我想是的,香烟实在太可怕了!抽烟者花高价把它买了回来,本以为它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没想到它却把自己那健康的身体摧残成那样,甚至连自己的后代也不放过!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与当初比起来,真是适得其反!不过,现在还来得及,快快行动吧!远离香烟!为保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从我做起,从青少年做起,广泛深入地开展“限烟”、“无烟”宣传:为大家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烟为什么有害健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