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苦杏仁 桔梗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 蜜麻黄...

鱼腥草五味子炒紫苏子炒苦杏仁清半夏陈皮瓜萎前胡桔梗...
鱼腥草五味子炒紫苏子炒苦杏仁清半夏陈皮瓜...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鱼腥草五味子炒紫苏子炒苦杏仁清半夏陈皮瓜萎前胡桔梗地龙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副方子请问治疗什么病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专长:荨麻疹、牛皮癣、白癜风
&&已帮助用户:220505
问题分析: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属于细菌感染如果不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就会形成慢性气管炎就较难根治了气管炎口服药物效果不好意见建议:建议尽早输液治疗药物用头孢他啶喘啶要注意多喝水不要吃上火得食物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着凉
专长:小儿脑瘫、水痘、小儿眼科
&&已帮助用户:222187
问题分析:肺炎主要是指肺实质的炎症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由微生物、理化刺激、过敏反应等所引起.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寒冬、早春季节日常所指的肺炎主要为肺炎双球菌肺炎以青壮年、室外工作者多发西医治疗;意见建议: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2-3次重症者可加大剂量静滴用药后2-3天体温降至正常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或先锋霉素V号消炎
问蜜麻黄前胡百部炒牛蒡子炒紫苏子炒苦杏仁浙贝母白茅根...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科,尤其擅长体寒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45615
问题分析:你好,咳嗽多由于呼吸道炎症引起,治疗以抗生素和止咳化痰的药为主。意见建议:平时多喝水,不要吃的太咸。可以口服罗红霉素、必嗽平治疗。另外同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问桑叶、玉竹、百部、车前草、前胡、芦根、瓜萎、天花粉...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比较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74
病情分析: 桃仁会影响月经,功效活血化瘀,意见建议:建议去掉它。
问佛耳草,前胡,桔梗,赤芍,制厚朴,炒僵蚕,燀苦杏仁...
职称:三级营养师
&&已帮助用户:4021
健康指导:你好,其中含有毒性成分,厚朴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在欧洲被禁用。苦杏仁含有大量的氰基配糖苦杏仁苷,吃下去后,被肠道细菌中的葡萄糖苷酶分解,产生有毒的氢氰酸。浙贝有肾毒性,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问炒紫苏子黄苓燀苦杏仁金银花蜜麻黄炒僵蚕浙贝母姜半夏...
职称:医师
专长:梅毒、淋病、尖锐湿疣
&&已帮助用户:55374
指导意见:您好,您说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的,考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问含有麻黄,石膏,前胡,苦杏仁,黄芩,紫苏子成分的小...
职称:护士
专长:真菌性外阴炎,宫颈糜烂,月经不调
&&已帮助用户:10944
问题分析:你好,小儿清肺化痰颗粒是治疗小儿肺热(风热)的咳嗽药。意见建议:返魂草就是肺宁(颗粒,片,胶囊)也是清肺热的,治疗肺热的咳嗽药的。
问你好.想请问一下
职称:医师
专长:针灸,按摩,太阳穴疼
&&已帮助用户:32141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药方是益气养血、止咳化痰的作用。
意见建议: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君大夫本人发表
女儿19个月感冒流涕四天后 开始咳嗽
状态:就诊前
咳嗽加重应该就诊,如逐渐减轻可以自愈或继服肺热咳嗽中服液。
状态:就诊前
谢谢大夫,宝贝儿已经好了。 谢谢!
状态:就诊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女儿21个月,前几天右小腿膝盖下方突然出现一个直径约5cm的硬红肿,很像被什么有毒昆虫咬过,当时认为是蚂蚁。因为宝宝穿长衣裤,不应该是蚊子。涂抹“虫怕怕”,三天后红肿消失,成为一个青紫色的(类似磕到了的那种)大印。我女儿以前被蚊子咬了也会留下黑色的印子,要经过几个月才会消失。没几天后,开始在这周围陆续出现两个小硬包,杏核大小,其中一个现在已经开始消退,伴转成青色皮肤。左小腿也有一个。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今天下午去医大二院,大夫说是结节性红斑,开出来验血单,包括血常规,免疫球蛋白,风湿三项,核抗体,等共5项。因为当时已经不接受采血,就先回家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宝宝得结节性红斑后果严重吗?好治吗?中医针对以上症状是如何诊断的?我是不是周一可带宝宝去您那里看看?
等到化验结果出来后再分析吧。
状态:就诊前
所患疾病: 支气管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女儿25个月 发烧4天 在盛京医院验血验尿,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增多,尿常规中细菌超标,扎了4天头孢+炎琥宁 两天后再次发烧 咳嗽
喘 验支原体1:80 衣原体阳性+ 打了6天红霉素 每天吃美普清早晚各半片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今天9月29日在您处就诊,您开了小中药,说可以停红霉素注射,另外用芥末和苞米面贴敷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我忘记了问苞米面贴在什么地方?是后背就可以还是有穴位的?
美普清还要不要吃了?
谢谢!
(就是今天一起来了两个孩子中那个小的宝宝)
医生,我女儿今天早上四点多 9月30日开始上吐下泻的,便便几乎是喷出来的,黑色的水状便,有粘液不多,吐也是喷射状的,刚开始吐的也是黑色的,慢慢的变成清的了,偶尔有黄色的黏液。暂时不发烧。
现在7点睡着了。
是吃药凉着了,还是有别的毛病了?吃了吐喝了吐,还吃药吗?
药方是,焯苦杏仁 桔梗 清半夏 牡丹皮 蜜麻黄 白芍 玄参 连翘
状态:就诊后
感谢信(含经验分享)
疗效:很满意 && 态度:很满意
找张君大夫看过两次了,上次是宝宝才8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发烧,那时候我看了很多网上的类似症状,弄的自己很紧张,到了张君教授,听我说完我的担心,她笑了,说,你还知道什么病?都说出来吧。没有那么严重,等等,总之三言两语就让我安心下来。开了几副药,都吃完了宝宝的病也好了,真的太厉害了。
我很信任这位大夫!
1、吐泻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与中药关系不大,但吐泻其间暂停此中药方,可服用思密达。2、外敷药贴于后背脊柱两旁。
疾病名称:咳嗽,感冒流清涕&&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男,0岁。咳嗽伴痰,感冒流涕一个月零十一天用什么药好,
疾病名称:感冒流鼻涕偶咳嗽有痰&&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男,1岁。感冒一周了,开始流清鼻涕,偶咳嗽,三天后流黄鼻涕,现在流黄鼻涕,咳嗽有痰不是咳嗽的很勤,
疾病名称:感冒&&咳嗽(有痰)&&鼻涕(清)&&
希望得到的帮助:药物给予得是否正确?是否增加其他?
病情描述:发烧3天,第一天(吃了美林),退烧,二天没有服药,第三天(吃了泰诺林),退烧后感冒咳嗽(有痰)流鼻涕(清)。
疾病名称:感冒咳嗽无痰流清鼻涕,咽喉肿痛,近一周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予治疗建议
病情描述:感冒咳嗽无痰流清鼻涕,咽喉肿痛,近一周了
疾病名称:感冒,有黄痰,咳嗽,流鼻涕&&
希望得到的帮助:吃什么药?可以治疗感冒、流鼻涕、咳嗽、有黄痰
病情描述:感冒,有黄痰,咳嗽,流鼻涕
疾病名称:感冒,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咳嗽无痰,流清鼻涕&&
希望得到的帮助:吃药建议
病情描述:感冒,发热,四肢酸痛无力,咳嗽无痰,流清鼻涕
疾病名称:感冒咳嗽,有清鼻涕,有痰&&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宝宝四个月,大概半月前晚安空调低吹感冒,第二天流清鼻涕,咳嗽有痰,隔天发烧一天,物理降温后退烧,没再烧起来过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疾病名称:感冒流清鼻涕咳嗽有痰&&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孩子吃点什么药,雾化用什么药
病情描述:吃了一盒头孢,没起色,用利巴韦林,氨臭索,布地奈德雾化,孩子还是咳嗽有痰,昨天做的血常规,严重不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君大夫的信息
儿童肾小球疾病,肾炎肾病,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呼吸系统疾病,肺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泄泻、厌食...
张君,女,主任医师,2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博导,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儿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儿童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一附院
江苏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儿童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第1章 内科病证(1) &&& 第1章内科病证(1)(1) &&& 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 &&& (组成)银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煎)15~30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主治)解表疏风,清热解毒。主治发热而恶寒不甚、脉浮数或浮滑、苔薄微黄之普通感冒与流行xing感冒的风热型。 &&& (方解)本方银柴胡清化退热,清豆卷解表退热,羌活、独活发散风寒,前胡宣散风热,甘露消毒丹清热解毒。 &&& (加减)临床可随症加减运用。 &&& (验案)张某,男,55岁,日初诊:发热已3天,体温38.9℃,畏寒头痛,四肢酸楚,口干欲饮,胸闷心烦,夜寐梦扰,二便调,脉浮兼滑,苔薄而腻。白细胞计数为13.8&109/L,中性86%,淋巴14%。证属风热外袭,表卫失和,治拟清化解表。银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18g,藿香梗9g,金银花、连翘各10g,清炙甘草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0g,焦山楂肉10g。水煎服,2剂。药后身热即退,头痛肢楚亦平,2天后再诊,体温37℃,白细胞计数5.3&109/L,脉症正常。 &&&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 流行xing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 &&& (组成)荆芥10g,紫苏15g,四季青30g,鸭跖草30g,大青叶30g。 &&& (用法)1剂煎2汁,先用冷水将药浸半小时,煮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每隔3~4小时服1汁。发热高者1日服药2剂,分4次服,服药后多饮水,一般服药得汗后发热即可渐退。 &&& (功效主治)解表清热。主治流行xing感冒,上呼吸道炎症。症见恶风发热,无汗,咽痛,舌苔薄黄或薄白,舌尖红,脉浮数。 &&& (加减)鼻塞流涕多者加辛夷6g,白芷6g;咳嗽者加前胡10g,桔梗6g,牛蒡子10g;咽痛甚者加射干10g,白花蛇舌草30g;泛恶呕吐者加陈皮10g,制半夏10g。 &&& (验案)高某,男性,15岁,学生。因恶寒发热1周而住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起恶寒发热,鼻塞,头胀,汗少,咽干,纳呆。曾用四环素、氨非加片、板蓝根、银黄针等治疗未见好转,并有恶心呕吐,乃住院治疗。体检:体温39.8℃,热性病容,神疲,血压13/9.5kPa。两侧颌下扪及黄豆大淋巴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粗糙,心率较快,胸部透视无异常。化验血象中白细胞4.0&109/L。住院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感敏等治疗3天,发热仍不退。第4天起改用中药治疗。中医辨证:恶寒发热1周,汗少,头胀鼻塞,口干引饮,纳呆,舌苔薄腻、尖红,脉数,dabian干,xiaobian短赤。证属外感风热之邪在表。治以辛凉解表。方用荆芥9g,紫苏9g,鸭跖草30g,大青叶30g,四季青30g。服药1剂,汗出多,热退。但腹中不适,dabian溏薄,日行3次,纳呆口干,舌苔薄黄,尖红,脉较数。前方中加枳壳10g,炒楂曲各15g,前胡9g。又服药1剂,下午未再发热,dabian减少,但舌苔仍较腻,胸闷纳呆,继进和中化湿之剂,调理5天病愈出院。 &&& (按语)外感发热是外邪入侵,正邪相搏,正气御邪的表现。外邪侵袭肌表,皮毛郁闭,营卫失调,除发热外还有恶寒无汗等症。邪在表首先应用解表发汗法。服本方后得汗而热退,效胜于感冒冲剂。 &&& (方源)《叶景华医技精选》 &&&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 &&& (组成)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0g,炒牛蒡子10g,桔梗15g,枳壳10g,黄芩10g,赤芍15g,射干10g,玄参20g,天花粉15g,川贝母或浙贝母5g,白芥子5g,灯心草1扎,甘草5g。 &&&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 &&& (功效主治)解表清里,疏散风热。用于外感发热。 &&& (方解)风热感冒、流行xing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多因外感时邪,里热过盛致病;亦可因肺胃二经蕴热,复感外邪而致病。通天达地汤方中荆芥、防风疏散表邪,桔梗、枳壳、浙贝母或川贝母宣肺止咳,黄芩、天花粉清泄肺胃之热,赤芍、白芥子清热除湿而止痛,玄参、射干、牛蒡子清热而利咽喉,连翘清热而透表,灯心草清利暑热,甘草清热而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具有解表清里、疏散风热之功效,与上述疾病的发生机制相合,故临床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加减)如流感属表寒里热、挟湿重者去灯心草加滑石,急性扁桃体炎去灯心草加板蓝根或岗梅根,流行性腮腺炎去灯心草加板蓝根,并予青黛外用。 &&& (验案)男,4岁,日下午初诊。发热。体温39.2℃,鼻流浊涕,咳嗽,咽痛(咽部充血),口渴,舌质红,薄黄,脉浮数。诊断为风热感冒之重症,治以疏风散邪、解表清里。给予连翘10g,防风6g,浙贝母2.5g,荆芥6g,玄参10g,桔梗6g,赤芍8g,天花粉10g,黄芩8g,枳壳5g,炒牛蒡子10g,射干7g,岗梅根15g,白芥子2g,甘草2g。水煎服。2剂后诸症大减,体温37.1℃,后予连翘、玄参、北沙参、桔梗、甘草之属而愈。 &&& (按语)治疗外感发热患者350例,男198例,女152例;年龄3~72岁。其中风热感冒、流行xing感冒(单纯型)、急性扁桃体炎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50例。风热感冒痊愈79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流行xing感冒痊愈72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急性扁桃体炎100例,痊愈68例,好转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9%;流行性腮腺炎50例,痊愈3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 &&& 中药煎剂治疗急性热病,必须用足够的剂量,同时要有足够的水量(煎取液)。通天达地汤最适宜每次煎取250m1,日服2~3次,疗效方为可靠。剂量不足,煎取液过少,服药次数太少,是治疗上述病症疗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 (方源)吴兆怀,卓爱琴,何吴贽,等.通天达地汤的临床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371 &&& 风热久咳——清肺定咳汤(朱良春方) &&& (组成)金荞麦20g,鱼腥草(后下)15g,白花蛇舌草20g,天浆壳12g,化橘红6g,苍耳子、枇杷叶(去毛包)各10g,生甘草5g。 &&& (功效主治)治疗风热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热者。有清肺、化痰、定咳退热之效。尤对风温(肺炎)咳嗽,痰多,发热,痰黏稠或黄脓痰,苔微黄,脉数,并口渴欲饮之证,颇有速效。 &&& (方解)清肺定咳汤乃朱师自拟之通治风热久咳方,吾辈历年仿用,治疗上述诸证,屡收速效,此方对痰热蕴肺之久咳、痰多或痰黏阻滞、咳唾不爽之证最为合拍。方中金荞麦又称天荞麦、野荞麦、开金锁,性味甘寒,微苦涩。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祛瘀功能。《分类草药性》谓其能补中气,养脾胃。治咽喉肿痛、肺脓疡、肝炎、筋骨酸痛、菌痢、白带等。有清化痰热之功。朱师治疗风热久咳,肺、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喜以本品和鱼腥草为对。考鱼腥草性味辛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分类草药性》谓能去食积,补虚弱,亦是治疗肺及呼吸道感染的良药。药理研究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通淋三大作用。二药相伍,其清化痰热和利湿之功相得益彰。盖无湿不生痰,无热不生痰,湿和热是酿痰之因,湿和热交混蕴结,则痰旋除旋生。 &&& 今二药相伍同为清热祛湿,湿热二邪分化则痰无再生,不是祛痰,胜似祛痰,痰消则久咳自止。先师祖章次公言及“祛痰古称宣肺,镇咳古称肃肺”,故分化湿热二邪,即是杜绝痰热再生的治本之法。《分类草药性》谓金荞麦能补中气,益脾胃;鱼腥草能去食积,补虚弱,确有其理,因甘可悦脾,甘寒能养阴补益肝肾,且鱼腥草微辛,金荞麦微苦涩,微辛能开,微苦能降,微涩能补。方中白花蛇舌草除助其分化湿热二邪和清化痰热之外,还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调节免疫功能。天浆壳亦名萝摩,性味咸平,能软坚、化痰、清肺、止咳、平喘。枇杷叶微苦辛,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咳者不咳矣。二药均镇咳平喘,用量不可过大。此方有宣肃同用之妙。方中借苍耳子有抑制流感病毒和抗过敏作用,又能祛湿升阳通督,朱师喜掺用流感方中意寓扶正。橘红调中化痰,甘草润肺止咳,共奏清肺定咳之功。 &&& (加减)高热咽喉肿痛,腮肿目赤加蝉蜕、僵蚕(借两者疏风热,利咽化痰,抗过敏之用);恶寒者加炙麻黄3g;高热便秘者加牛蒡子或生大黄;咳喘甚者加葶苈子、桑白皮。 &&& (验案)朱师曾治汤某,咳嗽缠绵1个月,服中西药多方未愈,咳呛胸痛,口干欲饮,纳食不香,痰多黏稠,夹黄脓痰,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朱师诊为痰热蕴肺,外感误治,投清肺定咳汤,服5剂,咳止痰净。诸症如失。 &&& (方源)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外感久咳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辽宁中医杂志,):8 &&& 风寒久咳——旋覆夏麻芍草汤(朱良春方) &&& (组成)旋覆花8g,生旱半夏6~10g,生麻黄1.5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g。 &&& (用法)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 &&& (功效主治)通治风寒久咳。 &&& (方解)朱师治咳用药主张简朴轻灵,简朴轻灵之品能开达上焦,肺位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风寒郁闭于肺,是外感久咳不愈之主要原因。临证中见风寒久咳者较多。究有外感风寒误投辛凉或甘寒之过,有早用镇咳肃肺之品至风寒郁闭于肺,更值一提的是时医(指西医和自我从属西医的中医),统以炎症为热证,不论寒热气管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统以消炎论治,均投类似寒凉中药类的抗生素和消炎药,或以清热解毒中药统治“炎症”,殊不知中医的辛温疏散、宣肺祛痰、发汗温阳等均有“消炎”之奇效。经云:“咳嗽之总病机为痰涎或水饮,聚于胃,关于肺。”上方辛开渗利,方中旋覆花、旱半夏,降逆和胃之中,而又加茯苓以涤饮除痰。在仲景伤寒金匮中咳者加半夏,痰多加茯苓,几为定律。盖旋覆花、半夏降逆,则气降咳自止。茯苓利水则水去痰自除。 &&& 观金匮痰饮咳嗽篇,半夏原治支饮,苓甘五味姜辛条下,“咳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此乃半夏既能治咳又能利水之明证也。故半夏治咳,何尝不利水;水为痰之源,茯苓渗利行水,何尝不治咳,更妙在轻用生麻黄意在通阳于外,少用茯苓则通阳于内。水气搏于外,则用麻黄;水气搏于内,则用茯苓,两端兼顾,寓化气止咳、利水除痰之妙。方中旋覆花咸温微辛,功能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本草正义》云“旋覆花,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又云“或谓旋覆花降气,寒邪在肺,不宜早用,则止知疏泄之力足以下降,而不知其飞扬之性本能上升”。伍半夏、生姜,又取三药之辛开,辛者能散能横行,故能携麻黄宣散肺气达于皮毛,降中有宣,宣中有降,肺之治节有权,取旋覆花之味咸,咸能入肾,故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俾胃中之痰涎或水饮下行,即无上逆犯肺之害。方中少用生白芍、甘草,以酸甘合化,既益肺津,又轻敛肺气,且二药为伍,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之功,故有止咳作用。临床反复体会生半夏、旋覆花、生姜、白芍、甘草五药在方中为举足轻重之品,不可代替。 &&& (加减)咽痛喉痒者加桔梗、前胡各5g,薄荷2g;恶风、食少乏力、手足不温者加徐长卿10g,荆芥6g;久咳痰少黏稠加浙贝母、桑叶各6g。 &第2章 内科病证 (2) &&& 第1章内科病证(1)(2) &&& (验案)笔者于1985年探亲,住某省会,一亲戚之友人独生子8岁,因外感风寒咳嗽,在省儿童医院诊为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3个月,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花费了数千元费用罔效,并亦用中药配合治疗,所谓中西医结合,杏苏散加减、止嗽散加减、桑菊、银翘加减、三拗汤加味、麻黄汤加味、小青龙汤等方杂投,了无寸效。邀笔者诊时见咳呛阵作,少有痰声,似燥咳而实非,咳声不爽,自述喉痒,咽痛,痰难咳出,舌淡苔白薄,脉沉细紧,dabian2日1次,此乃风寒郁闭之久咳,仿朱师旋覆夏麻芍草汤加味,药用:旋覆花6g,半夏3g,生麻黄1g,茯苓6g,生姜3片,生白芍、甘草各3g,桔梗5g,前胡3g,薄荷2g,嘱放陶瓷有盖口杯隔水炖15分钟温服,2剂服后。诸症十去八九。嘱再服2剂以善后,仅花药费2元余,病家大赞中医药疗效之神奇、中医药之简便廉验的特色。 &&& (按语)此方以其简朴轻灵而屡建奇功,通治风寒久咳。凡因中西医误治之外感风寒久咳不愈者,毋论新久虚实或寒热夹杂,甚至缠绵数月或半年未见化燥化火者,或遍用中西诸药未效者,投此方效验如神,3~10剂而愈,尤其对老弱虚人、小儿不耐抗生素或市售中西止咳药无效者,更为合拍。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以此方化裁治疗风寒久咳,屡有一两剂霍然而愈者,3~10剂治愈者多不胜举。 &&& 此方药简,剂小量轻,不取煎服,而取口杯加盖隔水炖服,亦是取效之关键。试以《伤寒论》太阳篇桂枝汤煎服法为例,煎前简单加工,火候、加水量、煎出量、服药量、服药温度、服后辅助措施、药效观察、重症服法、变证服法、饮食禁忌等,交代得详细备至。先圣医嘱之周全,足为吾人师法。读《伤寒论》除学习仲景辨证论治法则外,务必注意细微之处,《伤寒论》中的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均有妙意所在。更值一提的是仲师用半夏乃是今之生旱半夏,近年全国大多地区均用水半夏,二者功效甚殊。笔者早有专论,此乃医药分家和学者受◇◇禁用缪论的“三规五戒”之害也。仲景之“百年沉冤”急待洗雪。方本中病,而药是伪品,则效失过半。 &&& (方源)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外感久咳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辽宁中医杂志,):8 &&& 风寒咳嗽——温肺化饮汤(于文生方) &&& (组成)麻黄9g,桂枝9g,干姜6g,白芍15g,细辛3g,半夏12g,荆芥12g,五味子9g,茯苓12g,橘红9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主治)解表温肺,化饮祛痰。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为咳嗽,咳痰稀薄或痰带泡沫,量多易咳,恶寒重,发热轻,身痛,鼻流清涕,可因咳喘较重而不能平卧,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 (方解)风寒咳嗽由于感受风寒之邪,风寒袭肺而导致肺气不宣,气不布津。治应温肺化饮。以温肺化饮汤治疗。本方多用于感受风寒外袭的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以上症状者。是以小青龙汤合二陈汤加荆芥组成,有解表温肺、化饮祛痰之功效。 &&& (验案)孙某,男,54岁。日初诊。咳嗽吐痰5年,冬春加重。3天前外出感冒咳嗽加重,吐泡沫样稀痰,量多,易咳,夜间不能平卧,鼻流清涕,体温正常。给以温肺化饮汤6剂,诸症明显减轻。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肺热咳嗽——清肺化痰汤(于文生方) &&& (组成)炙麻黄9g,炒杏仁9g,石膏45g,黄芩12g,瓜蒌24g,前胡12g,蚤休30g,浙贝母12g,桔梗9g,炙桑白皮12g,紫菀12g,款冬花12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主要临床症状:咳嗽剧烈,咽干咽痛,咳吐黏稠痰或黄痰,鼻流浊涕,口渴欲饮,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 (方解)肺热咳嗽临chuang上比较常见,其病因大多因感受风热之邪,也有的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治以清热化痰,故用清热化痰汤。 &&& (验案)徐某,女,12岁。日来诊。咳嗽吐痰2~3年,每冬季及受凉加重。7天前又因感冒而咳嗽、吐黏痰而加重。胸闷胸痛,鼻流浊涕,体温37.8℃。查体:心率96/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腹软平,肝脾未及,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给予清热化痰汤水煎服。服药5剂,诸症明显减轻,只咳少量黏痰。又服3剂痊愈。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阴虚咳嗽——滋阴润肺汤(于文生方) &&& (组成)沙参30g,麦冬18g,金银花30g,连翘15g,桔梗9g,百合24g,浙贝母9g,炙◇◇壳12g,前胡12g,炙枇杷叶15g,炙紫菀15g,款冬花12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主治)滋阴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咳嗽。主要临床特点为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或痰少不易咳出,伴胸闷胸痛,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或细数。该型多见急性支气管炎。经用中西药治疗后,留有以上症状,再用止咳中西药效果不佳。 &&& (方解)肺阴虚咳嗽多因发热,咳嗽或用燥湿化痰药日久,导致肺阴亏虚,肺失滋润。用滋阴润肺汤。 &&& (验案)王某,女,14岁。日诊,咳嗽吐痰半个月。1个月前患者因感冒发热咳嗽吐痰,气喘,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给予青霉索、链霉素及止咳祛痰药常规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以睡前和晨起加重。查体:心肺(-),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以上主证及舌苔脉象变化,符合肺阴虚咳嗽,给予滋阴润肺汤6剂,干咳痊愈。本方养阴止咳为主,加用收敛止咳药炙米壳。对于久咳无痰有奇效。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肺肾阴虚咳喘——补肺固本汤(于文生方) &&& (组成)黄芪24g,防风9g,白术15g,熟地黄18g,紫菀12g,鹅管石18g,炒山药12g,五味子9g,党参24g,麦冬9g,紫石英18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或以上方5倍量做成水丸或蜜丸,1日服1~2粒。 &&& (功效主治)肺肾阴虚咳喘。尤其慢性咳嗽病人,每遇气候变化、劳累、活动则咳喘加重,吐痰量多,呼多吸少,食欲减退。 &&& (验案)王某,男,55岁。日来诊。咳嗽吐痰10余年,受凉劳累加重,伴胸闷憋气,活动气喘,不能坚持工作。每次发作需用抗生素、氨茶碱等药物。查体:慢性呼吸困难貌,语言低微,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心率90/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腹水征(-),下肢不肿。诊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给予补肺固本汤18剂,诸症明显减轻,感冒次数也较前减少。又按上方5倍量配成蜜丸,每丸9g,日服2次。随访2年,可坚持正常工作。 &&& (按语)祖国医学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根据以上理论,咳嗽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给予补肺固本汤。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咳嗽——关氏咳嗽方(关幼波方) &&& (组成)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炒知母、黄柏各10g,玄参10g,全瓜蒌20g,苦桔梗10g,麻黄2g,牡丹皮10g,赤芍10g。 &&& (功效主治)宣肺散邪,肃肺养阴,活血凉血。用于咳嗽。 &&& (加减)伴风寒表证加生姜3g,荆芥10g;伴风热表证加金银花20g,野菊花10g;热重加生石膏30g;高热不退加紫雪散;咳多稀痰者上方去生地黄、玄参,加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多黄痰者加生石膏30g,麦冬10g;痰稠黏者加海浮石10g;干咳无痰加浙贝母10g,麦冬10g,天花粉10g;痰中带血伴胁痛者加黛蛤散10g,仙鹤草10g,藕节10g;咳嗽伴咽痛者加金果榄10g,僵蚕10g或锦灯笼6g;久嗽不愈,伴有喘促者加紫苏子10g,莱菔子10g;外邪已除者加白果10g。 &&& (验案)女患,59岁,日初诊。患者咳嗽吐白黏痰20年余,1965年因患外感致咳嗽咳唾白沫,痰量多,曾服中西药效果甚微。今年初无明显诱因,病情加重,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咽痛,面部轻度浮肿,纳差便干,dabian3天一行,尿黄,苔薄白,脉沉滑。既往有糖尿病史。证属痰湿内停,肺失宣降,治以宣肺化痰、降气止咳之法,方用:草河车10g,杏仁10g,桑叶、桑白皮各10g,生地黄10g,玄参10g,前胡10g,赤芍10g,牡丹皮10g,苦桔梗10g,半夏10g,茯苓15g,橘红10g,炒莱菔子10g,紫苏子10g,白芥子10g,麻黄5g。二诊时痰涎减少,胸闷减轻,咳嗽略减。仍咽干,dabian干,脉沉滑,苔薄白。上方去生地黄、牡丹皮,加五味子10g,细辛2g,7剂。药后咳嗽大减,吐少量痰,夜间已能平卧,食欲转佳,dabian干,脉沉弦,苔薄白。上方去五味子、细辛、紫苏子,加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在主方基础上加减治疗2个半月病乃愈。 &&& (按语)关老证治咳嗽,常常贯穿下述原则。 &&& 1.宣肺散邪肺主皮毛,气通于表,凡时令之邪,均可犯表伤肺,故治宜宣散,最忌闭敛,故用药如麻黄(风热当配石膏)、杏仁、苦桔梗之属宜之,其中麻黄用量宜轻,盖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常用3~5g即可,宣肺最佳。否则,清肃之令不行,必成痼疾。 &&& 2.肃肺养阴肺为金脏,凡木火升腾,胃热蕴蒸,皆伤肺金,以致肺阴大伤。而风寒湿燥之邪皆能化火,故清热肃肺、养阴保津实为治咳之要道。故方中常用桑叶、桑白皮、知母、黄柏、草河车等。若热重则必用金银花、天花粉、生石膏之类。关老认为金银花、天花粉配伍有功同羚羊角之妙用。又肺恶燥喜润,故常宜用生地黄、玄参、瓜蒌、知母等甘润之品以滋燥金。 &&& 3.活血凉血关老认为,肺虽主气,然百脉朝肺,气病必及血络,因而颇重活血凉血,故方中常用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之属,既可清金保肺,兼寓“治风先治血”之妙意,可谓深得理肺三味,学者于此最宜深究。 &&& (方源)陈勇,吴春节.学习关幼波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03 &&& 咳嗽——截咳2方(姜春华方) &&& (组成)百部12g,南天竹子6g,天浆壳3只,马勃3g。 &&& (用法)8岁以下儿童减半。 &&& (功效主治)温肺肃肺,截治咳嗽。凡急慢性或持续性或阵发性咳嗽剧烈,无痰或痰少难咳者。 &&& (方解)百部温肺润肺、下气止咳,具有温润而不燥、开泄降气的特点,故不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新久诸般咳嗽均可以应用,尤以治久咳、顿咳和肺痨咳嗽为宜,故用作主药。南天竹子,苦涩微甘而平,有小毒,功专止咳。该药所含南天竹子碱有强烈的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故有较好的镇咳作用。cheng人用量一般不超过6g(二钱),过量易中毒。天浆壳味甘辛温。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姜老认为该药稍具强壮作用,与百部配合,民间治疗百日咳有良效,可以推广使用于诸般咳嗽,尤以阵发性咳嗽疗效较好。马勃辛平,清肺利咽,现代药理研究,百部与马勃对呼吸道及肺部多种病菌感染有抑菌作用,并能保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从中医传统理论看,4味药相辅相成,既能温肺润肺,又能肃肺清肺,邪去肺宁,其咳自止。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咳嗽——清金宁嗽汤(陈伯咸方) &&& (组成)糖瓜蒌15g,苦桔梗10g,杏仁泥10g,浙贝母10g,信前胡10g,鱼腥草10g,炙枇杷叶10g,金银花15g,青连翘10g,枯黄芩10g,旋覆花10g,焦远志10g。 &&&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宁嗽。主治邪热犯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而致的肺炎、支气管炎并感染。症见咳嗽痰多,胸闷憋气,咽痛喑哑,便干溲黄。舌苔黄或腻,脉数有力等。 &第3章 内科病证 (3) &&& 第1章内科病证(1)(3) &&& (方解)肺属清金,喜润而恶燥,主气,宜宣畅。邪热犯肺,痰热郁黏于肺内,失其清肃宣降则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方中瓜蒌宣胸快膈、清热化痰为其君药;桔梗、杏仁苦辛性平,辛升苦降,宣肺祛痰兼利咽导便为其臣药;枇杷叶、旋覆花化痰降逆,清肃肺胃,大贝母、鱼腥草清热化痰,4药为之佐使;金银花、连翘、条黄芩清热解毒,远志豁痰宁神,安镇咳嗽之枢,4药虽共职为辅,然可增加全方之药效;合而用之,使肺宣痰自化,痰除气畅则咳喘平。 &&& (加减)口干欲饮加芦根;咽红肿痛加牛蒡子、板蓝根;纳呆加六曲;有表证者加薄荷、菊花、桑叶。 &&&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 咳嗽——润肺止嗽汤(姚培发方) &&& (组成)南北沙参(各)10g,紫菀15g,蒸百部10g,光杏仁10g,款冬花10g,姜半夏10g,桑白皮12g,鱼腥草30g,陈皮4.5g,天竺子10g,甘草4.5g。 &&& (功效主治)润肺化痰,顺气止嗽。主治:新、老咳嗽,咳痰不爽,口干舌燥,顿咳连绵等症。 &&& (方解)本方从程钟龄之止嗽散化裁而来。以南北沙参清润肺气为君药;配合紫菀、杏仁、款冬花、百部、桑白皮宣肃肺气,再佐以鱼腥草、天竺子清热镇咳之品,使止咳而不伤正,痰热之邪有分泄之权;行补而不恋邪,肺之气阴有润补之衡。 &&& (加减)外感风寒加荆芥10g,防风10g;风热咳嗽加薄荷6g(分2次后下)。 &&& (验案)陈某,女,63岁。初诊日期:日。咳嗽反复迁延已3月余,痰少难咳,咽痒口干,舌质淡红,苔薄,脉濡细。处方:南北沙参各10g,麦冬10g,百部10g,桑白皮12g,川贝母粉6g(分吞),茯苓15g,白鲜皮10g,紫菀10g,甘草4.5g。二诊:咳嗽已减,又见心烦,眠差,原方加淮小麦30g,合欢皮10g。三诊:14剂后,咳止而愈。 &&& 按:咳嗽为老年人常见之证。老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容易外感、内伤而致痰阻肺失宣肃。此案患者邪气不重,津少阴亏,故治从养阴润肺,化痰止嗽。另嘱患者注意饮食忌口,慎食鱼腥虾蟹、辛辣盐腌等发物,则药投症除而收效。 &&& (方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 咳嗽——止咳方(王必舜方) &&& (组成)柴胡10g,前胡10g,杏仁泥10g,炙百部15g,款冬花15g,炙桑叶10g,炙桑白皮10g,桔梗6~10g,甘草6~10g。 &&& (用法)桔梗在痰少或仅用其引经入肺用6g,若咽痛、痰多则用10g。甘草一般用6g,咳嗽重时用10g。 &&& (功效主治)用于咳嗽。 &&& (方解)纵观全方,取止嗽散之百部、桔梗、甘草理肺止咳,加性偏温的润肺降气之款冬花,杏仁配伍性偏寒凉清热宣肺之柴胡、前胡、桑叶、桑白皮,各药均较平和,寒热并用,宣中有降,使气机调畅,宣清有权,咳嗽自止,故临床应用广泛。 &&& (加减)风寒重,去桑叶、桑白皮,加荆芥、麻黄;风热重,考虑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者,加金银花,鱼腥草、大青叶、黄芩;咽痛或痒者加牛蒡子、蝉蜕、山豆根、芦根、白茅根、射干;痰多色黄质黏稠或dabian干燥者加莱菔子、瓜蒌、天竺黄;痰色白清稀合二陈汤或加紫菀;气喘者白前易前胡,加紫苏子、五味子;兼喘有热者配麻杏石甘汤;高热加石膏、荆芥、薄荷;咯血或痰中带血加白及、仙鹤草、侧柏叶;低热加沙参、玄参、知母、黄芩、青蒿、麦冬、五味子;气虚加党参或太子参、黄芪、当归、百合;气阴两虚加沙参、麦冬、五味子;易反复感冒者加党参、黄芪;气虚、阳虚加桂枝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久咳或老年人需扶正,尚需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黄芪、桃仁、当归、丹参;扶正一般用四君子补气,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山药健脾益肾;久病及肾还需加补肾之品,偏阳虚加yin羊藿、肉桂、补骨脂;有喘用蛤蚧;偏阴虚加生熟地黄、黄精、何首乌;理肺气常用枳壳、紫苏梗。以上加减药物,处方时只选一二味即可。善后主要从金水相生入手,用百合固金、六味地黄之类以固本。 &&& (验案)刘某,女,4岁半,日初诊。患儿咳嗽1周,色黄质黏稠,无发热恶寒等症,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质红,脉数。证属热邪犯肺咳嗽,方用“止咳方”加减:柴胡10g,前胡10g,杏仁泥10g,炙百部15g,鱼腥草15g,款冬花15g,金银花20g,桔梗6g,甘草6g,取4剂,水煎早晚分服。日二诊。用药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已不咳,仅白天有轻微咳嗽,咳痰明显减少。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弱。病已3周,伤及气阴,上法参以扶正。生黄芪15g,当归6g,百合15g,炙枇杷叶15g,鱼腥草20g,桔梗6g,甘草6g。取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天后追访患儿病痊愈。 &&& 按:病已1周,热壅于肺,故无表证而现肺热失于清肃,肺气上逆之咳嗽,痰多色黄质黏说明肺系有热,舌脉之象亦为热象,故此为热邪犯肺之咳嗽无疑,方用止咳方化痰止咳,增鱼腥草、金银花清热解毒,因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故药到病除,疗效显著,但因该女体质较弱,常易外感,加之病已3周,热伤气阴,故以原方合扶正之生黄芪、当归、百合以增其抗病能力,卫气充实,祛邪之力增强自然易愈。 &&& (按语)王师自拟“止咳方”系止嗽散化裁而来,原为《医学心悟》治疗外感后兼有咳嗽而设,有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功,且以止咳化痰为主,解表为辅。尽管程氏认为“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但观察其组成,仍偏温燥。而从临床看,热性咳嗽多于寒性咳嗽,故尊师仿此方意,精心组方,扩大了应用范围,随证化裁,不仅可治外感之咳,而且又疗内伤之咳;既可用于寒咳,又可用于热咳,验之临床,每每皆能取得满意效果。 &&& (方源)易竞雄.王必舜教授自拟“止咳方”治疗咳嗽的经验.甘肃中医,):10 &&& 咳喘——截喘方(姜春华方) &&& (组成)旋覆花、五味子、防风各9g,鼠曲草、全瓜蒌、野荞麦根、合欢皮、老鹳草各15g。 &&& (用法)水煎服。 &&& (功效主治)截喘降逆。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 &&& (方解)姜老说:“旋覆花有平喘降逆作用。五味子是味强壮药,又有镇咳祛痰作用。鼠曲草止咳化痰。全瓜蒌与野荞麦根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为辅药。防风有抑菌抗过敏作用。合欢皮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草药老鹳草含槲皮素,能祛痰,扩张支气管。”按本方比例制成截喘冲剂,在中山医院用于数千病例,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咳喘——消痰制咳汤(张海峰方) &&& (组成)炙猪牙皂3~6g,法半夏6~10g,制南星6~10g,浙贝母6~10g,橘络6~12g,生姜3~6g。 &&& (功效主治)顽痰咳喘,风疹,痰多色白,质黏如丝,不易咳出,胸闷胸痛,舌淡苔白,脉紧者。 &&& (方解)本方源出古方。原由法半夏、制南星、皂角、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去甘草、大枣之甘缓,加浙贝母、橘络增强化痰通络之力,猪牙皂辛散走窜,能治顽痰胶固,喘急胀满;制南星苦温辛烈,开泄走窜,主治经络风痰顽疾;半夏辛开苦降,燥湿化痰,功专力宏,对于风痰顽痰痼疾,用之恰当,确有良效。 &&& (加减)若心烦口苦者可加礞石,咽痛者加射干,胸痛者加瓜蒌皮。 &&& (验案)李某,男,5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数年,每感风寒即发,咳嗽胸闷,痰白黏如银丝状,量多,不易咳出,畏寒,头痛,咳甚时遗溺,舌淡苔白腻,脉弦紧。证属风痰闭肺。投以消痰制咳汤,服3剂后诸症减,再进5剂。咳嗽止,以二陈汤加味善后。 &&& (按语)对痰热咳嗽者不宜用。 &&& (方源)《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 顿咳——顿咳百龙汤(马莲湘方) &&& (组成)百部、浙贝母、天冬、麦冬各9g,化橘红、姜竹茹、瓜蒌皮、粉沙参、炙紫菀、鹅不食草、地龙各6g。 &&& (功效主治)清肺养阴,化痰降热。主治:顿咳痉咳期,咳嗽阵作,日轻夜重,咳时连声不已,伴有鸡鸣声,眼睑浮肿,甚则面红目赤,或鼻衄,或痰中带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 (方解)顿咳,又名百日咳,病在痉咳期多已寒从热化,热灼肺津,伏痰与邪热互结,阻塞气道,肺气不利而致痉咳,不仅气机受阻,而且肺阴暗耗。肺为娇脏,喜清润而恶燥逆,顿咳百龙汤立足于清润肺金,化痰降逆。用百部、天麦冬、粉沙参养阴润肺化痰;地龙性寒味咸,清热解痉,镇咳化痰;瓜蒌皮、浙贝母清肺化痰;炙紫菀止咳化痰;鹅不食草宣扬肺窍,降逆化痰;姜竹茹和胃降逆,清热化痰,配橘红顺气消痰,气顺而痰消,正如庞安常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全方相伍,肺金清润,气道畅通,痰浊排出,痉咳可止。 &&& (验案)吴某,男,3岁。咳嗽迁延1月余,近1周来加剧,日夜阵咳7~8次,伴有鸡鸣样回声,面红口干,烦躁不安,眼睑浮肿,目睛出血,鼻衄,舌红苔黄,指纹色紫。此属百日咳痉咳期。治拟清热润肺,化痰降逆,顿咳百龙汤加减:百部、天麦冬、浙贝母、车前草、白茅根各9g,炙紫菀、鹅不食草、姜竹茹、化橘红、生山栀子、地龙各6g。7剂后痉咳次数减少,阵咳时间缩短,痰稠不易咳出,鼻衄已愈,烦躁已减,舌质红,苔薄黄。予前方去生山栀子,加南沙参、竹沥、半夏、生地黄各6g。继服7剂,痉咳缓解。 &&& (按语)本方适宜百日咳痉咳期使用。百日咳初咳期,表证未解,仍宜疏宣为主,使邪外达。1~2周后,表证虽解,咳嗽加剧,日轻夜重,出现痉咳为本方运用的主要指征,若加服鹭鸶涎丸1粒研吞,每天2次,疗效更佳。 &&& 痉咳期病程较长,严重者并发肺炎,故必须抓紧治疗。若咳嗽气逆较甚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各6g,泻肺涤痰;痰多黏稠者加竹沥半夏、天竺黄各6g,清化热痰;咳久目睛出血、鼻衄者,加生地黄、白茅根各9g,生山栀子6g,养阴凉血清肝;呕吐较剧加赭石9g,降逆和胃。 &&& 婴幼儿多无典型痉咳或鸡鸣声,故临床更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投用本方。否则常导致痰闭气逆,出现憋气窒息,口唇青紫,甚则痰动风生出现抽搐等危象,预后较差。 &&& (方源)《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 &&& 肝咳——泻白2散加味(张琪方) &&& (组成)桑白皮15g,地骨皮10g,郁金10g,柴胡15g,白芍15g,瓜蒌20g,黄芩10g,降香10g,麦冬15g,甘草10g。 &&& (功效主治)泻肝保肺,清热宁金。用于肝咳,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或感染等病。主症为气逆呛咳,干咳少痰带血,胁痛咳引加剧,目干赤,面色青,遇怒则加重,舌边赤苔燥,脉弦或弦数。 &&& (方解)肝咳即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证。治宜泻肝保肺,清热宁金,用泻白散加味主治。 &&& (加减)如咯血不止加三七5g,研末与汤药同时服之,如气上逆咯血加生赭石30g。 &&& (验案)1990年5月治一李姓妇女,37岁,患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发热咳嗽,咯血量甚多,在某医院住院,经用抗生素治疗发热退,咳嗽减轻,但咯血不止量甚多,该医院给予云南白药等止血药无效,延余会诊。咳痰稠黏,大量咯血不止,咳则引胁痛、气上逆,随之即咯血,色鲜红,脉弦数,舌尖红苔薄燥。此属肝气郁滞,邪热内蕴,迫血上溢。气不平则血难谧,用上方加生赭石30g(研末)、焦山栀子15g,汉三七粉10g。分2次冲服。服药3剂,咯血大减,胁痛气上逆减轻。但仍未平。继用上方不变服之,连服7剂,咳嗽大减,咯血止,胁痛气上逆诸症乎,继续调治而安。 &&& 本案除泻肝保肺、清热宁金外,妙在用赭石以镇肝气之上逆,余治咯血吐血症,皆喜用疏气之药相配伍,缘气与血相互依存,气不得调畅则血不归经而妄行,此案有胁痛气上冲等候,不难辨识,属肝气郁而不舒,亢逆上冲,因而血不能止,必须肝肺同治,尤以治肝为主,方能收效。方中之降香、郁金、柴胡、白芍皆疏肝利气之品,与清热保肺之品相伍,故能适合木火刑金之病机。 &&& (方源)《张琪临床经验辑要》 &第4章 内科病证(4) &&& 第2章内科病证(2)(1) &&& 胃酸反流性咳嗽——降逆止咳汤(赵棻方) &&& (组成)木蝴蝶12g,蜜枇杷叶9g,苦杏仁7g,百部12g,川厚朴9g,绿枳壳9g,旋覆花9g(布包),赭石15g,川郁金9g,麦芽、谷芽各30g,海螵蛸20g,粉甘草5g。 &&& (功效主治)平降肝胃气逆,兼予助肺肃降。用于胃酸反流性咳嗽。 &&& (方解)在消化性溃疡、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B型)等疾病中,常由于胃酸反流导致支气管受刺激而发生咳嗽,其表现并无表证,轻者见饭后嗳气、脘腹胀满,重者有上腹部或胸骨后灼热、嘈杂感,与此同时呕恶泛酸,咳嗽骤作但少痰,而以夜间易于发作。胃病与咳嗽交缠一起,治觉棘手。本病论治,当责之气逆。止咳为标,降逆为本,重在平降肝胃气逆,兼予助肺肃降。赵老自拟降逆止咳汤试用于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 (加减)方中川厚朴、枳壳下气通滞;旋覆花、赭石重镇降逆;川郁金、木蝴蝶疏肝利胆,三组药物配合,作用于肝、胃、肺,为疏肝降气之主药,用以治本。枇杷叶、苦杏仁、百部,虽为止咳,实则降气,三药配合为下气宁咳之主药,用以治标。另取海螵蛸、甘草制酸上泛,麦芽、谷芽赞育中土,升降气机,俾使药力运转而直达病所。综观本方,重在疏导通降,调其气机,即所谓降肝胃而寓宁肺。尚须指出,木蝴蝶一味,既能入肺理气,又可疏肝运脾,为治本病最得力之主将,虽轻亦当重用。本方在应用时,可酌情加减。 &&& (验案)林某,男,41岁,工人。日初诊。患者胃脘、胁肋闷胀不适,右上腹近胁沿有数处压痛点,反复发作10余年,伴呃逆、泛酸、夜寐欠佳。时而烧心嘈杂,咳嗽少痰,且日渐加重。纳食尚可,二便调,脉弦,舌淡红,苔薄白。经某医院胃镜检查提示有十二指肠球炎(A1)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报告:(窦小)慢性浅表性胃炎,(窦大)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期),伴淋巴组织增生。初诊以治溃疡和胃炎为主,服药10余剂,呃逆、脘胀有所缓解,但咳嗽阵作仍重。初以为感受外邪所致,细审之后,并无肺卫表证可征,又无火气上冲或肺虚等内伤因素可循,再详细观察,知有反酸和咳嗽并见并重的现象,且多在夜卧中发作,况见弦脉,乃悟肝胃气逆,酸泛于上,使肺失清肃所致。遂给予自拟降逆止咳汤加减。处方:川楝子12g,木蝴蝶12g,川郁金9g,蜜枇杷叶9g,苦杏仁7g,蒸百部12g,川厚朴9g,绿枳壳9g,旋覆花9g(布包),赭石15g,真降香6g,麦芽、谷芽各30g,海螵蛸20g,粉甘草5g。又嘱患者忌生冷和燥热刺激。前后化裁加减,约进20余剂,始见酸少咳止。但咳止后仍时见呃逆、胃胀,此乃慢性胃炎所致,应另图缓治。 &&& (方源)王怀芝,赵向华.赵棻教授治疗胃酸反流性咳嗽的经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756 &&& 慢性支气管炎——燥湿化痰汤(张忠国方) &&& (组成)陈皮15g,半夏15g,苍术10g,款冬花15g,紫菀15g,白前15g,紫苏子15g,炙百部15g,穿山龙15g,茯苓15g,黄芩15g,甘草15g。 &&&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痰湿型,以咳嗽痰多,咳痰白黏,晨起或食后尤甚,伴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滑等为主症者。 &&& (方解)方中用陈皮、半夏、苍术燥湿化痰,和中降逆为君。款冬花、紫菀、白前、紫苏子、炙百部、穿山龙止咳祛痰以平喘,共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助陈皮以化痰;黄芩苦燥寒凉清肺,以防温燥太过,痰湿化热之弊,合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祛痰为使药。总观全方,用陈、夏、苍燥湿化痰似嫌不足,遂增加祛痰止咳之药物。张老认为湿痰的形成,缘于肺失清肃,脾失健运。但每因痰湿壅遏肺气,会再度导致肺失宣降,影响肺的水津输布,湿困脾阳,聚湿为痰,从而加重痰湿的病证,故伍以相应的祛痰止咳药尤为重要。 &&& (方源)张莉,姜颖.张忠国治疗慢支系列验方概要.黑龙江中医药,1999(1):2 &&& 慢性支气管炎——清热化痰汤(张忠国方) &&& (组成)黄芩15g,知母15g,鱼腥草15g(后下),桔梗15g,紫菀15g,枇杷叶15g,浙贝母15g,杏仁10g,穿山龙15g,地龙15g,太子参15g,甘草15g。 &&&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痰热型,以咳嗽痰黄,量多而稠,咳吐不爽,气息粗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主症者。或兼见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冷饮等症。 &&& (方解)方中黄芩、知母、鱼腥草清泻肺热为君。桔梗、紫菀、枇杷叶、贝母、杏仁、穿山龙、地龙祛痰止咳平喘为臣。另伍太子参、甘草补脾益肺,调和药性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 (方源)张莉,姜颖.张忠国治疗慢支系列验方概要.黑龙江中医药,1999(1):2 &&& 慢性支气管炎——温化寒痰汤(张忠国方) &&& (组成)干姜12g,细辛5g,补骨脂15g,肉桂5g,陈皮15g,半夏15g,款冬花15g,紫菀15g,炙百部15g,五味子10g,甘草15g。 &&& (功效主治)温化寒痰、止咳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寒痰型,以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满喘逆,舌苔白滑,脉弦为主症者。或伴见形寒肢冷,嗜睡等症。 &&& (方解)张老在温化寒痰汤中首选干姜,一则温肺散寒以化痰,一则温运脾阳以祛痰湿;另取细辛温散肺寒,协同干姜以温肺化痰,二者共为君药。补骨脂、肉桂温肾纳气,补火运脾;陈皮、半夏温化痰湿,和胃降逆;款冬花、紫菀、炙百部止咳祛痰,以上共为臣药。再以五味子温敛肺气而止咳;甘草祛痰,和中调药,为佐使药。全方既温太阴脾肺,又暖下元肾阳,温散并行,开合相济,使阳气得复,寒邪得去,痰饮得消。 &&& (加减)若肺气虚者,方中应加人参以补气;肺气不宣而喘者,可酌加麻黄以宣肺平喘,但须小量慎用,恐其发越阳气。 &&& (方源)张莉,姜颖.张忠国治疗慢支系列验方概要.黑龙江中医药,1999(1):2 &&& 慢性支气管炎——清润肺燥汤(张忠国方) &&& (组成)南沙参15g,麦冬15g,天冬15g,知母15g,瓜蒌15g,桔梗15g,前胡15g,杏仁15g,枇杷叶15g,太子参15g,山药20g,甘草15g。 &&& (功效主治)滋润清肺,肃肺祛痰。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辨证属于燥痰型,以咳嗽痰少,痰稠胶黏,咳吐难出,如黏气道,或有咽喉干燥等为主症者。 &&& (方解)方中以南沙参、麦冬、天冬、知母养阴润肺,清肺止咳为君。瓜蒌甘寒清润,化痰止咳;桔梗、前胡、杏仁、枇杷叶宣肃肺气,祛痰止咳;共为臣药。太子参、山药、甘草补肺健脾,益气养阴,共为佐使。全方可使肺阴得润,燥痰可除,肺气清肃,咳逆自止。 &&& (按语)张老指教,燥痰证形成较为复杂,临床须结合病史、成因及舌脉,或兼证等全面分析,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予以增减药量或药味,以求认证无误,治疗正确有效。 &&& (方源)张莉,姜颖.张忠国治疗慢支系列验方概要.黑龙江中医药,1999(1):2 &&& 哮喘——哮喘验方(姜春华方) &&& (组成)合欢皮30g,老鹳草30g,碧桃干15g,地龙9g,半枝莲15g。 &&& (功效主治)止哮平喘。用于哮喘实证,无寒热证可辨,亦无脏腑虚证表现者。 &&& (方解)合欢皮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草药老鹳草含槲皮素,能祛痰,扩张支气管;碧桃干加速血循环,扩张微血管;地龙含琥珀酸,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过敏作用,另有香叶醇也有琥珀酸作用;半枝莲有消炎作用。此方对哮喘实证者效果尚可。 &&& 又一哮喘单方,主治同上。效果亦好。新鲜香橼1只煮烂。加麦芽糖500g收膏,每服1匙,每日3次。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哮喘——新加玉涎丹(姜春华方) &&& (组成)蛞蝓20条,淅贝母15g。 &&& (用法)将蛞蝓洗净,再将浙贝母研为粉末,适量拌匀,捣糊为丸,制成绿豆大。每次服1.5~3g,每日服2次,连服1~3个月。 &&&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定喘。用于胸闷喘促,咳嗽痰多,体质表现为热性。如舌红口干,面颊俱红,时有目赤等(支气管哮喘)。 &&& (方解)蛞蝓咸寒无毒。功擅清热祛风,消肿解毒,适用于热性喘息痰多之症;浙贝母苦寒,能除热泄降散结,疗痰嗽,止咳喘。两药合用,对支气管哮喘确有良效。玉涎丹是一张民间单方,方书仅见于黎阳王氏秘方,书中记载:“治哮喘方:蛞蝓十条(即无壳蜒蛐十条),象贝9克,共捣为丸,每服1.5克,早夜各1次。” &&& (按语)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华山医院)中医科以玉涎丹(贝母一度缺货,以百合代替贝母)治疗64例支气管性气喘患者,每天2次,每次吞服1.5~3g,连续服用玉涎丹1个月以上者,观察治疗前后哮喘发作频度和严重程度。结果:显著进步者21例,进步者24例,好转者7例,无变化者12例,总有效率为81.2%。以病程短者疗效较高。玉涎丹对支气管性气喘的即刻疗效并不显著。当哮喘急性发作时,主要并用定喘丸、定喘汤,经用定喘汤治疗后,再用玉涎丹控制发作。在非发作期发作时间较久而严重程度较轻时,主要并用河车大造丸、金匮肾气丸、二冬膏等药,可提高玉涎丹的疗效。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寒哮——青龙三石汤加减(吕同杰方) &&& (组成)桂枝9g,白芍18g,细辛3g,半夏15g,炮姜9g,五味子9g,麻黄9g,杏仁9g,紫苏子15g,葶苈子15g,甘草9g,胆南星9g,皂角炭3g,石韦30g,鹅管石15g,海浮石15g,赭石15g。日1剂,水煎服。 &&& (功效主治)温肺散寒,降气化痰。适用于风、寒、湿等阴邪袭肺,引动寒痰之实痰冷哮证。症见:素有寒痰内伏于肺,每遇风、寒、湿、阴冷寒凉之气,哮喘即作,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痰白如泡沫,胸闷憋气,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 (方解)方中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痰;并取桂枝倍芍药之意,益阴敛液,解肌和营;紫苏子、葶苈子泻肺降气;胆南星、皂角、海浮石化瘀开闭;鹅管石温阳纳气;赭石重镇降气。共奏散寒平喘、温肺化痰之功效。 &&& (加减)伴气阴双亏者,加太子参、山药、枸杞子;肾阳虚者,加yin羊藿、附子、紫石英。 &第5章 内科病证(5) &&& 第2章内科病证(2)(2) &&& (验案)马某,女,42岁,日初诊。10年前因感冒发热后出现呼吸憋喘,喉中痰鸣,诊以“支气管哮喘”,坚持服用抗过敏西药;开始有短期疗效,但每遇寒凉季节即又发作,西药渐不敏感。近8个月来发作日趋严重,晨起寒凉及阴雨天气即可发作,时呈持续状态。数日前发作至今不能缓解,伴咳白痰,心悸气短,动则加重,唇面晦暗,舌淡苔白,脉弦紧。双肺闻及哮鸣音。X线检查胸片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肺动脉段饱满。予以青龙三石汤加减:桂枝9g,白芍18g,细辛3g,半夏15g,炮姜9g,五味子9g,麻黄9g,杏仁9g,紫苏子15g,葶苈子15g,甘草9g,鹅管石15g,海浮石15g,赭石15g,胆南星9g,皂角炭3g,石韦30g。水煎。日1剂,2次分服。服6剂,胸闷憋喘大减。稍作调整继服12剂,症状缓解。继以拔夙散加减,服水丸1料,病情稳定。随访1年来犯。 &&& 附:拔夙散加减 &&& 瓜蒌、麦百部、皂角炭、黄芩、紫菀、川贝母、紫苏子、葶苈子、半夏、胆南星、麻黄、杏仁、甘草、鹅管石、黄连、明矾。据病情适量,共研细粉,水泛小丸,每服3~5g,日2次。遇风热而作者,酌加蝉蜕、薄荷;遇风寒而作者,加桂枝、杭白芍;遇暑湿而作者,加藿香、苍术。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热哮——养阴清肺汤加减(吕同杰方) &&& (组成)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18g,杭白芍15g,黄芩15g,桔梗9g,麻黄9g,杏仁9g,生石膏45g,桑白皮24g,川贝母9g,山豆根15g,枸杞子30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 (功效主治)润肺化痰,通宣泻热。适用于风、热、燥、暑等阳邪,引动肺中内伏之热痰,或阴邪入里化热之实痰热哮证。症见:哮喘每因感受阳热邪毒而发作,憋喘气促,喉中痰鸣,咳痰黄稠,口咽干燥,或有面赤发热,或有五心烦热,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 (方解)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杭白芍养阴润肺和营;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宣肺平喘;枸杞子、桑白皮益肾纳气;黄芩、山豆根、桔梗、川贝母清肺化痰。共奏清肺降逆、化痰平喘之效。 &&& (加减)伴寒热错杂,阴阳俱虚者,加鹅管石、干姜、肉桂。 &&& (验案)丁某,女,15岁。日初诊。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阵发性喘憋,多在午后及夜间加重,并伴有鼻流清涕,喷嚏,每以夏秋季节发作频繁。曾做过敏原测定,对真菌、兽毛、灰尘等8种物质过敏,但应用脱敏及各种西药疗效皆不理想。近月余天天发作,午后加重,晨起减轻。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双肺散在哮鸣音。拟以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15g,炙麻黄6g,杏仁9g,石膏30g,紫苏子15g,葶苈子9g,甘草6g,枸杞子15g,鹅管石15g,赭石15g,牛蒡子9g,蝉蜕15g,胆南星9g,生龙牡各15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服6剂,哮喘、流涕大减,发作减少,双肺偶有哮鸣音。以上方去鹅管石,加重枸杞子30g,加石韦30g,继服6剂,哮喘发作缓解。为巩固治疗,服拔夙散加减,每次9g,日2次,1料即病情稳定。随访1年余未犯。 &&& 附:拔夙散加减见上方。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虚哮——固摄纳气汤加减(吕同杰方) &&& (组成)熟地黄30g,枸杞子30g,附子15g,炮姜15g,鹅管石30g,玄参24g,麦冬18g,麻黄9g,杏仁9g,紫苏子15g,葶苈子15g,鹿角胶(烊)9g,阿胶(烊)9g,沉香粉(冲)3g,甘草6g。 &&& (用法)水煎服。日1剂。 &&& (功效主治)固摄定喘,扶正祛邪。适用于虚哮证日久不愈,肺虚不固,脾虚气弱,肾虚失纳,感冒则喘,遇劳则作之患者。症见:胸闷憋气,喘促痰鸣,呼多吸少,面色黧黑,口唇及皮肤发绀,咳痰不爽,体倦乏力,动则加重。伴肾阳虚者,畏寒肢冷或后背发凉,自汗,遇冷加剧。伴肾阴虚者,可有五心烦热、盗汗。舌质暗,苔白或厚腻,脉沉细弱。 &&& (方解)方中熟地黄、枸杞子、玄参、麦冬滋肾润肺;附子、炮姜、鹅管石、甘草温阳纳气;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紫苏子、葶苈子降气止逆;阿胶、鹿角胶滋肾固精,温补气血;沉香粉纳气归根。 &&& (加减)伴肺虚鼻渊者,加黄芪、知母;脾虚痰盛者,加桂枝、云茯苓;阳虚肢冷者,加细辛;阴虚盗汗者,加五味子;元气亏虚者,加人参。 &&& (验案)李某,男,30岁,日初诊。素体虚弱,患“肠炎,神经衰弱”10年余。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夜间憋喘,每因过劳时发作,并日趋严重,每应用激素等药可暂时缓解。近半年来,憋喘发作之后用西药已不敏感,呈持续状态,昼轻夜重,伴咳吐白黏痰,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夜寐不安,面色黧黑,口唇发绀,dabian溏稀,舌质暗,苔白厚腻,脉细弦。双肺闻及哮鸣音。拟方固摄纳气汤加减:熟地黄30g,玄参24g,麦冬30g,麻黄9g,杏仁9g,甘草6g,紫苏子15g,葶苈子15g,枸杞子30g,芡实30g,金樱子15g,五味子9g,鹅管石30g,鹿角胶(烊)6g,阿胶(烊)10g,沉香粉(冲)3g。水煎服,日1剂。服6剂憋喘大减,睡眠好转。继服14剂,憋喘缓解,余证除。继服正气化痰丸1料,病情稳定。随访1年半未犯。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支气管哮喘——哮喘方(戴西湖方) &&& (组成)蜜麻黄12g,杏仁12g,枇杷叶10g,莱菔子(杵)12g,桔梗12g,法半夏12g,旋覆花(包)6g,厚朴12g,全瓜蒌12g,蜜款冬花12g,橘皮6g,生甘草3g。 &&& (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 &&& (方解)戴主任认为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顽固难愈,乃用其宿痰伏肺,如胶似漆,胶黏难去所致。发作时,“伏痰”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故气喘痰鸣。因此其病理特点主要概括为:宿痰阻肺,气机阻肺,肺失宣降。治疗中理宜“治痰”“治气”为主。戴主任在遣药组方中,紧紧把握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点,首举麻黄、莱菔子,一宣一降。取麻黄宣散力强,经用蜜制,则消减其辛温发汗之功,增强宣肺定喘之效;虽性温,但无论寒邪、热邪均可使用;取莱菔子降气力强,消痰力猛,而不伤正之势。故方中二药,不可缺如。枇杷叶、桔梗以增强宣肺之力,旋覆花、法半夏、杏仁、厚朴下气降逆;蜜款冬花宣肺又降气,有邪可散,散而不泄;无邪可润,润而不寒。橘皮、法半夏、瓜蒌、杏仁理气燥温又化痰。诸药合用,宣降共同,气痰并治,寒温适宜。组方严谨,疗效迅速。 &&& (加减)寒痰蕴肺,加细辛、干姜、紫菀;热痰壅肺,去半夏、厚朴、加黄芩、鱼腥草、竹沥、胆南星等;肺气壅实,痰鸣喘息不得卧,加葶苈子、广地龙;内热壅盛,dabian秘结,加大黄、芒硝;喷嚏、鼻塞严重者,加僵蚕、蝉蜕、荆芥;呼多吸少,加胡桃肉、补骨脂、五味子;伴外感风热,加薄荷、桑叶等;伴外感风寒:加紫苏叶、荆芥、桂枝、生姜;伴伤津,痰黏而稠者,去法半夏,加知母、麦冬、海蛤粉;伴血瘀者,加丹参、郁金、桃仁;老年阳虚:加紫苏子、沉香、赭石、白果。 &&& 实验证明,蜜麻黄中主含生物碱,其药理作用似肾上腺素,但较温和,具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能减少支气管黏膜肿胀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达到宣肺平喘。杏仁生理活性成分主要有:苦杏仁苷、对聚伞花素等。其所含苦杏仁苷在体内缓慢分解成微量氢氰酸,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表现镇咳定喘作用;对聚伞花素有明显祛痰作用,起效快、副作用小。桔梗、枇杷叶既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又对革兰阴性、阳性等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莱菔子含微量挥发油、脂肪油等,具有抗微生物、消炎、解毒之作用,且长于顺气消胀,又能祛痰。 &&& 旋覆花中旋覆花酮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对抗、缓解和保护作用,所含槲素、异槲皮苷有良好祛痰作用,能促进痰液分泌和纤毛运动,同时槲皮苷可抑制肺组胺及SRSA作用。法半夏能轻度麻醉喉上神经、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款冬花具有显著镇咳、祛痰之用,且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具有较好解痉作用。橘皮有效成分为柠檬烯,可完全对组胺所致支气管痉挛性收缩及刺激性祛痰作用。瓜蒌、厚朴均能刺激呼吸道黏膜祛痰、减轻支气管痉挛及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抗过敏、解痉、抗菌消炎,抑制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药症相符,故疗效显著。 &&& (验案)徐某,女,38岁,以“反复咳嗽、气喘3年,加剧3个月”为主诉。患者长期依赖“舒喘灵”、激素、β-受体阻滞药等治疗,3个月病情加剧,症情不能控制。诊时:咳喘痰鸣,胸闷如窒,夜间倚息不能平卧,痰多质稀色白,伴口渴欲饮,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戴主任诊为“支气管哮喘”(痰湿壅肺型)。用药如下:蜜麻黄12g,苦杏仁12g,法半夏12g,厚朴12g,莱菔子(杵)12g,旋覆花(包)6g,款冬花10g,陈皮6g,地龙干12g,葶苈子12g,细辛4g,共服18剂,症状消失,继以六君子汤加莱菔子、桔梗6剂,巩固疗效。已随访3年,未见复发。 &&& (按语)治喘以宣为主哮喘是宿痰潜伏肺中,阻碍肺气宣通所致。治疗上戴主任认为,不宜过早收敛肺气,因敛肺之药用之过早,内邪未出,闭门留寇,欲速而不达。宣通肺气,驱邪外达,邪去则喘宁,故宣肺为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法则。 &&& 治痰应治气为先哮喘之宿痰,由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究其根本,不外气化失职,津液代谢失常。治痰仅治其标,治气乃治其本。故以治气为先,气顺则津液代谢正常,痰便无所从生。故方中以理气、降气药为主。 &&& 健脾益肾以善其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气之根”。戴主任遵循古训,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益肾以壮气之根。故缓解期以六君子汤、人参蛤蚧散加减,以善其后。 &&& (方源)邓平荟,余宗阳.戴西湖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浅谈.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5 &&& 咳嗽哮喘——咳喘方(叶漳深方) &&& (组成)甜葶苈子9g,炙麻黄6g,射干9g,杏仁9g,象贝母9g,前胡9g,甘草3g。 &&& (用法)煎2汁,分2次服,其中间隔3~4小时。另肺风药5g分2次用蜜糖调服。(肺风药由黑白丑(炒)、生大黄、党参等份研末组成。) &&& (功效主治)泻肺涤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哮喘,喉中痰鸣。 &第6章 内科病证(6) &&& 第2章内科病证(2)(3) &&& (方解)咳喘多数由于外邪犯肺,痰饮内停,致肺气失于宣肃,痰阻气道。本方用甜葶苈子、肺风药以泻肺涤痰为君,佐以三拗汤以宣肺平喘,配以射干、象贝母、前胡化痰止咳。 &&& (加减)若发热、痰黏稠、舌苔黄者,加黄芩9g,鱼腥草30g。痰稀薄色白、舌苔白腻者,加细辛3g,干姜2g。 &&& (验案)男,12岁,咳嗽、哮喘1周,经西医治疗旬日咳嗽较减,但哮喘喉中痰鸣,声如曳锯,舌苔中腻,舌尖红,脉滑数。证属痰浊壅肺,气道受阻,肺失肃降。治以泻肺涤痰平喘。用上方服2剂,咳出黏痰量多,并dabian2次溏薄,哮喘和喉中痰鸣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纳增。原方续进1剂,哮喘平,喉中痰鸣除,咳少。前方去肺风药,加炙紫菀9g,再服药3剂病愈。 &&&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 预防哮喘复发——蠲哮汤(洪广祥方) &&& (组成)葶苈子15~20g,牡荆子15g,青陈皮各15g,槟榔10g,鬼箭羽10g,生姜3片,生大黄10g(后下)。 &&& (功效主治)涤痰祛瘀,调畅气机,预防复发。用于预防哮喘复发。 &&& (方解)洪教授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因此,涤痰化瘀同治以断“夙根”,实乃是预防哮喘复发的关键。“夙根”未除,随时感邪而复发。因为哮喘缓解期气道中的顽痰、老痰并未彻底清除,这些“痰栓”在一定条件下仍阻塞气道,引起血瘀。且缓解期仍可见患者唇暗、舌下静脉延伸增|粗,舌质紫暗、苔黄腻,足以说明痰瘀仍存在。此时老师仍坚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继续用经验方“蠲哮汤”以清除痰瘀“夙根”,达到涤痰祛瘀、调畅气机、预防复发之目的。洪教授善用水蛭治哮喘,究其因,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水蛭主要成分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之作用,阻止血液凝固。同时还可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因而可以扩张毛细血管。故《本经》亦谓能“主逐恶血,或瘀血……”既治瘀阻,又能改善毛细血管供血,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机通畅,缓解哮喘的发作,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已研制出水蛭胶囊,每个胶囊装水蛭粉0.5g,每次服2~3个,日服2次。 &&& (加减)胶痰黏着难咳出者加磁石20g,海蛤壳20g,全瓜蒌20g;瘀证明显者加红花6~10g,桃仁10g,川芎10g,水蛭胶囊6个。 &&& (验案)侯某,男,56岁。慢性咳喘10余年。本次于1991年4月因咳喘吼鸣急性发作,胸闷气憋,不能平卧2个月入院治疗,经老师用涤痰行瘀、泄肺平喘及西药抗感染治疗,病情进入缓解期。但仍有胸闷气喘,痰黏黄、量多不易咳出,唇周及肢末发绀,舌下静脉增|粗延伸,dabian干结,脉弦滑数,舌质红暗边有瘀斑、苔黄腻。辨证为:痰瘀伏肺,郁而化热。治以涤痰祛瘀,清化痰热,选方用洪师经验方蠲哮汤合麻杏石甘汤。处方:葶苈子10g,牡荆子15g,青、陈皮各15g,槟榔10g,鬼箭羽10g,生大黄10g,生石膏30g,生麻黄10g,南杏仁10g,生甘草6g,水蛭胶囊6个。服用半月痰热渐清,后坚持用蠲哮汤加味3个月,哮喘缓解5个月余。 &&& 按:本例自始至终抓住祛除痰瘀,以清除“夙根”,辨证准确,坚持守方服药,疗效显著。 &&& (方源)蔡灿林,赵凤达.洪广祥预防哮喘复发的经验初探.江西中医药,):2 &&& 哮喘缓解期——温阳护卫汤(洪广祥方) &&& (组成)黄芪20~30g,制附片10g,路路通20g,防风15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鬼箭羽15g。 &&& (功效主治)温阳护卫。用于哮喘缓解期肺卫阳虚突出者。 &&& (方解)哮喘缓解期不少患者仍有怯寒背冷,极易感冒等阳气不足之证,洪师认为这与肺阳不足、腠理疏松、卫气不固、抗邪能力低下有关。故采取温阳护卫,以提高机体御邪能力,控制感冒,达到预防的目的。老师创制的“温阳护卫汤”,用于缓解期肺卫阳虚突出者。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附片温补肾阳,以卫阳根于肾阳之故。桂枝汤调和营卫,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既可发散风寒,又可顾护脾胃,扶正固本。路路通、防风、鬼箭羽,意在祛风脱敏和御风抗敏。该方共奏温阳护卫、调和营卫、增强机体抗御外邪之效,以期实表安内,扶正固本,控制复发。 &&& (验案)舒某,女,19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多因受寒加重,久治不愈。1991年2月就诊时正值发作期,痰鸣喘促,不能平卧,经洪师用温肺散寒、涤痰祛瘀治疗,哮喘进入缓解期。洪教授抓住缓解期肺卫阳虚的病机,应用温阳护卫汤加减:黄芪20g,熟附片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5枚,路路通20g,防风10g,水蛭胶囊6个。经坚持服用4个月,患者感冒基本控制,哮喘半年未发。 &&& 按:本例患者为素体肺卫阳虚,经温补肺卫之阳,肺阳渐复,肺阳充则抗御外邪有力,因之感冒控制,哮喘未发,实为扶正驱邪。自始至终坚持温阳护卫,方能取得卓效。 &&& (按语)经临床观察,凡患者坚持用药2个月后,大多数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发作程度显著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或可控制哮喘复发。说明本方确有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且服用时间越长可明显提高固本疗效。 &&& (方源)蔡灿林,赵凤达.洪广祥预防哮喘复发的经验初探.江西中医药,):2 &&& 哮喘缓解期——固本培元粉(朱锡祺方) &&& (组成)紫河车90g(如缺货,可用坎炁30条代),地龙120g,煅蛤壳120g,苍耳子30~60g,蝉蜕30g,甘草30g。 &&& (用法)共为细末,混匀,贮密器中备用。上药为1料。每服3g,日2次,开水调下。药量可随年龄大小酌情加减。本方1料药可服2个月左右,1年可服2~3料。哮喘发作期及有发热、胃肠不适时,需暂停服用。大热天一般也不服。 &&& (功效主治)固本培元,化痰脱敏平喘。主治哮喘缓解期。 &&& (方解)本方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拟订。方中紫河车大补真元,蛤壳、地龙化痰平喘,苍耳子、蝉蜕、甘草合用,有较好的脱敏作用。 &&& (加减)体质偏寒者,加鹿角粉30g,或yin羊藿30g;体质偏热者,加川贝母粉30g;鸡胸、龟背、体弱儿童,加生晒移山参30g。 &&& (验案)高某,男,13岁。患儿在8岁时,因急性支气管炎没有及时治愈,继发哮喘。此后哮喘发作频繁,咳嗽痰多,喉头痰鸣,呼吸急促。患儿形体消瘦,发育不良,伴有鸡胸,且不能坚持上学。经朱氏较长时期精心治疗,发作期辨证选服汤药,缓解期坚持服用固本培元粉(加有生晒移山参一味),结果获得了完全根治的满意疗效。 &&& (按语)本方对儿童患者疗效尤为满意,不少患儿因此获得了根治,改善了体质,促进了生长发育。 &&&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 哮喘缓解期—冬病夏治哮喘方(王秀英方) &&& (组成)白芥子150g,延胡索25g,细辛5g,甘遂5g,鱼腥草75g,丁香25g,洋jin花150g,肉桂25g,白矾15g,鹅不食草150g,川椒25g,半夏50g,海浮石75g,百合50g,徐长卿75g。 &&&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取药末适量,鲜姜汁调成糊状备用。常规消毒,将调好的药膏贴敷在膻中、肺俞、定喘、膏肓穴位上。每穴药膏2g左右。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贴敷4~24小时取下。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3年为1疗程。 &&& (功效主治)用于哮喘。 &&& (验案)耿某,男,58岁,干部。日初诊。咳嗽、吐痰20余年。多年来在本市各大医院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服中西药治疗虽有好转,但每逢冬季仍发病次数达5~6次。发病时不能平卧,咳嗽,吐痰,以晨间较重,饮食二便尚可。查体:一般情况好,胸廓饱满,两肺有哮鸣音,心脏听诊(-),肝脾未触及,脉象细滑,舌苔薄白,X线透视示轻度肺气肿。诊断:支气管哮喘。经用上法穴位贴敷治疗1年后,症状明显减轻,冬季复发次数也减少,又继续贴敷治疗3年,咳痰喘基本控制,停用所有用药,并能从事一般工作。随访3年,疗效巩固。 &&& (按语)哮喘是指呼吸急促、胸闷气喘、喉中痰鸣、倚息难卧反复发作的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风寒袭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痰湿蕴阻,肾虚失纳等因素所致。多在冬季发病,故属冬病。依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理论治则,在炎热三伏天进行药物穴位贴敷治疗,以提高人体正气,驱除内伏之邪,达到止咳平喘之目的,使自然界、药物穴位三者作用融合一体,起到了预防治疗效果。膻中穴,为心包经之“募穴”,气之会穴,为宗气之海,有调理肺气,疏通经脉气血,宽胸利气,止咳平喘化痰之功能;“脏病取俞”,肺俞穴属膀胱经穴,为肺气所输注之处,补则利益肺气,泻则宣调肺气;定喘穴为治喘经验穴;膏肓俞是保健穴之一。诸穴相配,有温通经脉,调气和血,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抗炎、抗过敏的作用。缓解了支气管痉挛,提高了自身免疫功能,达到了预防治疗目的。 &&&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 &&& (组成)野百合、蛤粉(包)、百部、麦冬、天冬各9g,白及15g。 &&& (功效主治)滋阴生津,润肺止血。用于久年咳嗽,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 &&& (方解)本方主要为养阴药与止血药配伍而成。滋阴、生津、润肺,是治其本;止血疗嗽,为治其标,本复标亦除。野百合、天冬、麦冬润肺阴,清肺热,且能治咳止血;百部润肺止咳,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可应用;白及为止血药,根据姜老临床经验,白及还可填补肺脏,促进组织新生,对肺结核空洞患者,极为适宜;蛤粉清肺热,化热痰,止喘咳。姜老说,百合汤之特点,就是一经支气管镜碘油造影确诊均可服用,发作时有治疗作用,平时可防止支气管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发展。早期肺结核兼见上述症状者,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 &&& (组成)鲜小蓟草60g(干品15~30g),白及、生蒲黄各15g,参三七、蛤蚧粉(包)、阿胶各9g。 &&& (功效主治)滋阴润肺,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痰内带血或咯血大量,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本方对于新病出血量多者最为合适。 &第7章 内科病证(7) &&& 第2章内科病证(2)(4) &&& (方解)方中鲜小蓟草凉血止血;白及为收敛性止血要药;参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兼有活血行瘀的功能,适用于各种出血;阿胶专长补血,善于止血,又能滋阴润肺,所以出血能止,血虚能补,肺燥能润,确为一味多向性调节的药物。小蓟汤的效能是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出血能止,热者能清,诸药协同,相得益彰。本方可按白及90g,生蒲黄60g,参三七60g,蛤蚧60g,阿胶120g,鲜小蓟草90g(取汁拌入)比例,取所需的药量,共研细末,加上适量的赋形剂,制成药片。每片0.3g重,每日3次,每次口服5片。 &&&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 &&& (组成)柴胡30克,黄芩30克,沥半夏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桔梗9克,紫菀9克,冬瓜子15克,枳壳9克,生甘草9克。 &&& (功效主治)和解枢机,清化痰热,宣肃肺气,应用于肺系疾病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上感高热、温病等。 &&& (方解)《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说明痰饮属性为寒。但先生说,在就诊患者中单纯寒证已不多见,往往感受风寒之邪久恋不去,风寒化热;或寒饮者复感风热等可出现“风热”“痰热”“寒热夹杂”等症状,甚则出现痰热壅肺,其表现为咳吐黏液浊痰或黄痰或脓痰为主,伴胸闷、胸痛,或伴发热、恶寒,口干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数或滑数。其病机为风热袭肺,痰热壅阻,枢机不利。先生云“病痰热者,当以凉药清之,和解清化为治”。此方乃由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而成。方中取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因痰热较甚,邪实为主,故去孩儿参、姜、枣,合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肺透邪;桔梗、甘草、冬瓜子清肺祛痰排脓;枳壳理气宽胸;紫菀化痰止咳。 &&& (加减)先生根据症状轻重,而调节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半夏的剂量。①若见体温38℃,或脉搏100/min,或白细胞10&109/L,中性白细胞<80%,柴胡用量一般为15~30g,黄芩为15~30g,金银花为15g,连翘为15g。②若体温&38℃,或脉搏>100/min,或白细胞>10&109/L,中性白细胞>85%,柴胡量可达30~90g,黄芩为30~45g,金银花30g,连翘30g,半夏为20~30g,也可在本方中再加银huang片4片,每日3次,穿心莲内酯片4片,每日3次。先生认为,对一般清热化痰或抗生素治疗后效不显者,选用重剂柴胡、黄芩、连翘,量在15~30g,甚者柴胡量可达每日120g,常可获效。在使用时配以半夏,既可化痰,又可监制其过凉之弊,此乃寒温并用之和法也。③对年龄大、体质差、精神差、脉率>120/min、气急明显者,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救治,应用有效抗生素。④胸闷胸痛明显,加杏仁、桃仁、郁金、生薏苡仁、鲜芦根活血消痈排脓。⑤dabian干结不畅,改枳实,加生大黄、厚朴以通腑清热。 &&& (验案)水某,男,45岁。反复咳痰史30余年,咯血史20年,近2个月来咳吐黄痰,伴腥臭味,曾在某院服中药治疗,效不显,近2周中用青霉素及林可霉素肌注后,黄痰稍减。刻诊:咳嗽,痰量每日50~100ml,色黄,黏稠不畅,气喘,胸闷较甚,纳欠佳,口干饮不多,dabian正常,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滑(96/min),曾作检查示“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肺痈(痰热壅肺),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辨证属痰热壅肺,清肃失司,治疗清化痰热,宣肃肺气。方拟和解清化汤加味。处方:柴胡30g,黄芩30g,竹沥、半夏各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冬瓜子15g,紫菀15g,枳壳9g,桔梗9g,生甘草9g,射干15g,炙麻黄3g,郁金10g,炙鸡内金10g,生谷芽、麦芽各15g。7剂。另:银huang片4片,每日3次,穿心莲内酯片3片,每日3次,停用抗生素。 &&& 二诊:服药5剂,咳痰减少,胸闷显减,咳痰10余日,色白黏,欠畅,气喘稍减,纳欠佳,口不干,dabian偏烂,日行1次,畏风。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84/min)。前法奏效,痰热渐化,继以清热化痰再进,因子病及母,故拟前法参入健脾化痰之品。处方:原方加孩儿参15g,白术15g,茯苓15g。7剂。中成药同上。 &&& 三诊:咳痰续减,咳痰4~5日,白黏,难咯,纳平,口微干,喜温饮,dabian质烂,日一行,苔薄黄腻,质暗红,边有齿印,脉细(84/min)。脾虚之体,余邪未清。今予健脾化痰佐以清化。方拟健脾化痰汤加减。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5g,云茯苓15g,甘草9g,陈皮10g,制半夏15g,紫菀15g,柴胡15g,黄芩15g,射干15g,炙麻黄3g,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5g,炮姜炭5g,焦山楂、神曲各15g。7剂。中成药同上。 &&& 按:30年来屡用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其效不显,因患者咳吐黄痰带有腥味,按痰热壅肺,投入大剂量清热化痰之剂,服和解清化汤加味,5日见效,1周胸闷显减,痰热渐化,2周获临床控制,转拟健脾为主调治。 &&& (方源)《授业传薪集:曙光名医临证经验荟萃》 &&& 肺脓肿——复方鱼桔汤(叶景华方) &&& (组成)鱼腥草30g,桔梗15g,黄芩10g,黄连5g,金银花30g,甘草5g,象贝母10g,生薏苡仁30g,冬瓜子30g,桃仁10g。 &&& (用法)每剂煎2汁,1日2剂,分4次服,每3小时服1次。连续服至发热退,咳脓痰基本消失。X线检查肺部炎性病变大部分消散,空洞内液平消失。改为每日1剂,分2次服,服至肺部病变完全消散。 &&&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排脓。主治肺脓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而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者。 &&& (方解)本方重用治肺痈的要药鱼腥草配以黄连、黄芩、金银花以清解蕴结于肺的热毒;重用桔梗,配以象贝母、桃仁、冬瓜子、生薏苡仁以祛痰化瘀排脓。 &&& (加减)高热不退者,另用黄连6g研末装胶囊,分4次吞服;dabian秘结者,加生大黄10g;胸痛甚者,加广郁金10g,丝瓜络10g;咯血者,加侧柏叶30g,白及10g,黛蛤散30g;病程较长,年老体弱者或汗多,气短,脉细正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合欢皮30g。 &&& (验案)陈某,女性46岁,农民。因发热、咳嗽、右侧胸痛半月而住院。入院前1个月起发热,近半月来发热增高,咳嗽胸痛,向左侧卧则咳痰量多,如泡沫样,咳甚则气促,汗多,纳呆,大xiaobian尚可。曾用青霉素、磺胺及中药治疗无效。住院后体温39.2℃,右肺呼吸音减低,叩诊较浊,其他无异常。胸透右下肺有密度增深阴影。血象中白细胞10.4&109/L,中性0.96,淋巴0.04。血沉130mm/h。经用2种抗生素治疗1周,发热已渐退,但咳嗽仍甚、咳出大量脓痰。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脓疡,有透明区及液平,痰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乃改用复方鱼桔汤治疗。发热1个月余,咳嗽,右侧胸痛,咳痰如脓样,有时带血少许,咳甚则汗出。纳可,大xiaobian无特殊,口不干。舌苔薄腻边尖红,脉数。按肺痈治疗,以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 用鱼腥草30g,桔梗15g,生薏苡仁30g,冬瓜子30g,黄连3g,黄芩10g,金银花30g,甘草5g,象贝母10g,北沙参10g,鲜芦根30g。连续服药10剂热退,咳嗽明显减少,脓痰消失。但咽燥口干,鼻衄,舌边尖光红,苔薄,脉细数。胸部透视右肺炎症较前吸收,透明区尚存在,有少量液平。血象中白细胞减至2.4&109/L,中性0.57,淋巴0.45,血沉31mm/h。以前方出入,用北沙参12g,地骨皮15g,合欢皮30g,鱼腥草30g,金银花30g,甘草5g,冬瓜子15g,生薏苡仁15g,知母10g,白及10g,桔梗9g,黄芩9g。又服药11天,咳嗽已基本消失,胸痛除,口干亦减,舌苔薄尖较红,脉缓和较细。胸部X线复查,肺部炎症进一步吸收,透明区尚在。血象中白细胞4.0&109/L,中性0.62,淋巴0.35。原方带回7剂,出院后10天来复查,胸部X线检查肺部病灶已消失。 &&& (方源)《叶景华医技精选》 &&& 肺痨——保肺散(李聪甫方) &&& (组成)北沙参12g,云茯苓9g,百合9g,肥玉竹9g,黑芝麻9g,炙紫菀9g,蒸百部9g,苦桔梗6g,广陈皮5g,粉甘草3g,薄荷叶2g。1剂量。 &&& (用法)将黑芝麻淘净炒香,其他药味烤燥,共研细末。每次服6g,每日服3次,米汁或白糖开水冲服。 &&& (功效主治)主治虚劳(肺结核)病,咳嗽吐血,或痰带血丝,头昏身倦,胸痛背胀,潮热自汗,喉燥咽干等症。 &&& (方解)本方的制定,是在“损其肺者益其气”和“劳者温之”的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方剂。方中沙参、玉竹、百合、胡麻、甘草、茯苓以甘平益脾滋肺为主;辅以紫菀、百部、橘皮、桔梗等苦辛微温,温养肺气,助肺化痰;用少量薄荷辛凉以清咽喉,相辅相成,有“补土生金”的作用。据临证观察,肺痨病多属阴虚,方中虽具滋阴润肺之品,对于阴虚患者,加入怀山药、麦冬、天冬,疗效尤著。 &&& (方源)《李聪甫医论》 &&& 肺结核——治痨方(章叔赓方) &&& (组成)桂枝30~60g,牡蛎30~60g,三棱、莪术各15~18g,桃仁、杏仁各12g,红花15g,红藤30~60g。 &&& (功效主治)通调营卫,流畅气血,软坚散结,祛瘀生新。主治肺结核病。 &&& (方解)“痨瘵”的治法,《医学正传》指出:“一则杀虫以绝其本,一则补虚以复其元。”故采用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自拟“治痨方”以活血通络,化瘀软坚为主,再辨证加味,同时配用抗结核的西药,以达到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目的。方中桂枝、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调气活血;牡蛎、夏枯草既能平肝滋阴,使桂枝不致温散太过,又能软坚散结,与上药共治肺结核病灶的气血凝滞;杏仁利气化痰,红藤清热解毒消肿,以治肺结核慢性炎症,协助诸药共同消散结核病灶。再加上调整机体脏腑阴阳的五味配伍药以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自然抗病力,达到攻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目的,使全身和局部凝滞的气血运行通畅,并利吸收杀菌的抗痨药物,促进病灶的吸收和空洞的愈合。本方的剂量较大,但安全无毒性,未见到不良的反应。 &&& (加减)肺气虚选黄芪、党参(或太子参、移山参)、山药、甘草、茯苓;肺阴虚选沙参、麦冬(或天冬)、玉竹、生地黄、阿胶;肺气阴虚选党参、五味子、麦冬、玉竹、甘草;肺脾两虚选党参、白术、山药、甘草、茯苓;肺虚肝旺选石决明、鳖甲、生地黄、白芍、山栀子;肺心两虚选龟甲、生地黄、酸枣仁(或远志)、麦冬、甘草;肺肾两虚选龟甲、熟地黄、何首乌、川续断、冬虫夏草;阴虚发热选银柴胡、白薇、地骨皮;吐血选茜草根、藕节、十灰丸;咳嗽重选川贝母、紫菀、款冬花;夹湿重者选二陈汤或平胃散等。 &&& (验案)某男,38岁。有慢性肺结核史6年,经过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不显。经过8个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后,病灶吸收2/3以上,肺活量比治疗前增大,表明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 &&& (按语)每一处方中,除了主方中9味药不变之外,随症选药都不超过5味,全方用药保持14味以内。 &&&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第8章 内科病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牡丹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