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汤的中药煮焦了水全没了 又到了水进去煮 这样…

清热解毒的中药煮焦了水全没了 又到了水进去煮 这样的中药还能喝吗 药效是不是变了_百度知道
清热解毒的中药煮焦了水全没了 又到了水进去煮 这样的中药还能喝吗 药效是不是变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不可以喝了,草药发生变质了,容易产生有毒物质,不能喝了,确定,我是中医大夫
只要中药没烧焦,再加水煎是一样有药效的,也能喝。
不能喝,药效已变…
其他类似问题
清热解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清热解毒。。中药。
凡功能清热邪、解热毒,适用于各种热毒病症的药物,就叫清热解毒药。热毒病症主要是指丹毒、斑疹、疮痈、喉痹、痢疾等,由于火热痈盛、郁结成毒的病症。
本节药物都能清热解毒,但由于各药性能不同,所以在应用上又各有特长,在应用于时必须作适当的选择与配伍。若热毒在血分,可与凉血药配合应用;火热炽盛,可与泻火药配合应用;挟湿者,可与燥湿药配合应用。此外,痢疾里急后重,宜配行气药;疮痈属虚者,宜配补益药等等。但发斑、疮疡、喉痹、痢疾等疾患,而属于阴症、寒症者,则不宜使用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忍冬藤、忍冬叶、银花子、金银花露)
【药用】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胃、心、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银花甘寒,既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且在清热之中又有轻微宣散之功,所以能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症未解、里热又盛的病症。应用时常配合连翘、牛蒡子、薄荷等同用。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对辨证上属于“阳症”的病症,较为适合,可合蒲公英、地丁草、连翘、丹皮、赤芍等煎汤内服,或单用新鲜者捣烂外敷。
3.用于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热毒结聚肠道,入于血分,则下痢便血。银花能凉血而解热毒,故可疗血痢便血,在临床上常以银花炒炭,合黄芩、黄连、白芍、马齿苋等同用。
【处方用名】金银花、双花、银花(生用,清热解毒)、银花炭(炒炭,治血痢便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忍冬藤:药用茎。功用与金银花相似,又能通络,可治风湿痛。一般用量五钱至一两,煎服。
2.忍冬叶:药用叶。功用与金银花相似。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3.银花子:药用果实。性凉。功能解毒止痢。治热毒肿疮、痢疾等。一般用量三钱至四钱,煎服。在麻疹恢复期,余热未清,可用银花子九钱,焙干,研细,拌白糖适量,每天三钱,分二次服,连服三钱。
4.金银花露:系将金银花加水蒸馏制成。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治疗小儿热疖、痱子等症,亦可作夏天饮料。忍冬的叶,也可蒸馏制成露,称金银花叶露,功用同上,唯稍逊于金银花露而价格低廉。
【按语】银花味甘性寒,气味芳香,既可清透疏表,又能解血分热毒,尤为治阳性疮疡的要药。配以连翘、牛蒡子、薄荷、荆芥,则疏表解热;配以鲜生地、玄参、连翘、竹叶卷心等,则清营泄热;配以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则解毒疗疮;配以黄耆、当归、甘草,则托毒消痈;配以黄芩、白芍、甘草等,则清热治痢。
【方剂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牛蒡子、竹叶、桔梗、甘草、芦根。治风温初起。
【药用】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心、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本品作用与银花相似,故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两药常配合应用。
2.用于热病有高热、烦燥、口渴或发斑疹等症。
连翘能清热解毒,无论气分热或血分热,都可应用。以上诸症,系热邪炽盛,入于营血所致,可用连翘配合黄连、赤芍、丹皮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毒、瘰历、丹毒、乳痈等症。
连翘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故可治疗疮疡肿毒、瘰历等症,常和银花、象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连翘、连翘壳、连乔(生用,清热解毒)、朱砂拌连翘(清心安神,治热病烦燥不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连翘性凉味苦,轻清上浮,可治上焦诸热,尤能解毒消痈而散结,故为疮家的要药。
2.本品配以银花、薄荷、荆芥、甘草,则散风清热;配以玄参、麦冬、青莲心、竹叶卷心等,则清心泄热;配以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等,则解毒消痈;配以玄参、夏枯草、贝母等,则散结消瘰。
3.银花与连翘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解疮毒,故在临床上两药经常同用。但银花尚能凉血止痢;连翘又能清心热,散结消瘰。
4.在过去用药习惯上本品分连翘壳与连翘心两种,连翘壳为果实,连翘心为种子,一般认为连翘心的清心功用较好。现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只有一种连翘,不再分为两药。
【方剂举例】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连翘、牡丹皮、牛膝、天花粉、木瓜、桃仁、金银花、薏苡仁、甘草、白僵蚕。治腋窝疮。
连翘汤《圣济总录》:连翘、玄参、木香、昆布、枳壳、犀角、柴胡、黄芩、甘草、升麻、沉香、当归、芍药、木通、生姜、大枣、柳枝。治瘰历结核在项腋下,项强背痛。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其它同属植物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乳痈肿痛,疔疮热毒,肺痈咳吐脓血痰。
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处方用名】蒲公英、黄花地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方剂举例】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金银花、紫背天葵。治疔肿毒疮。
阑尾清解汤《大陆经验常用方》;银花、蒲公英、冬瓜仁、大黄、丹皮、木香、川楝子、生甘草。治阑尾炎热毒期,腹痛拒按,甚至腹硬、发热、口渴、唇燥、呕恶不能食等。
紫花地丁(附药:犁头草)
【药用】本品为菫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疔疮热毒、痈肿发背等症。
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内服多配合银花、连翘、野菊花等同用;外用可取新鲜地丁草捣烂外敷疮痈局部。
【处方用名】紫花地丁、地丁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至一两;新鲜的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外敷适量。
【附药】犁头草:菫菜科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犁头草的全草。性味淡凉。功用与地丁草同,现习惯上常与地丁草混用。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如无,可用鲜紫花地丁)、鲜连钱草、鲜野菊叶各一大把,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取汁约150~200毫升,一次内服;余渣加少量冷开水,使它湿润,敷在伤处。如症重、体弱,可隔八小时再照上述剂量内服一次。服药后不可喝热水、吃热食。
【按语】1.紫花地丁功用清热凉血解毒,对血热壅滞、红肿焮痛的疮痈、丹毒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除用于疮痈热毒之外,又可用治毒舌咬伤。
2.紫花地丁与犁头草形态相似,功效相同,故习惯上两者常混用。
3.地丁有紫、黄两种;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黄花地丁即蒲公英。两种地丁草均能清热解毒而疗疮肿,故在治疗疮痈肿毒时,两药经常同用。但紫花地丁清解疮毒之力较强,宜治疔肿,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且应用范围亦较为广泛。
【方剂举例】紫花地丁散《证治准绳》:紫花地丁、当归、大黄、赤芍药、金银花、黄耆、甘草。治诸疮肿痛。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的假球茎。(山慈菇的来源较复杂,有兰科的杜鹃兰、独蒜兰、百合科的老鸭瓣,防己科的金果榄、青牛胆等。上海习用杜鹃蓝。)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实热性的疮疖肿毒,瘰历结核等症。
本品味辛气寒,善能泄热散结,对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内服、外敷,均可应用。
2.用于食道癌及淋巴肿瘤等
山慈菇用于食道癌,常与急性子、制半夏、地鳖虫、石见穿等配合应用;用于淋巴肿瘤,常与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贝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山慈菇、山茨菇(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玉枢丹《百一选方》:山慈菇、麝香、千金子霜、雄黄、红芽大戟、朱砂、五倍子。治感受外邪,食物中毒等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漏芦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临床应用】1.用治疮痈初起,以及乳汁不下、乳房肿痛等症。
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
2.用于各种肿瘤。
漏芦在临床上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漏芦(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四钱,煎服。
【方剂举例】漏芦汤《卫生宝鉴》:漏芦、升麻、大黄、黄芩、蓝叶、玄参。治脏腑积热发毒,头面红肿,咽喉阻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急疫疠。
【药用】本品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涩,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小便淋沥涩痛及痢疾、腹泻等病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上述诸种病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乌蔹莓、鸭拓草等同用。
2.用于热疖痈肿初起,下肢溃烂,汤火伤及外伤出血等症。四季青既能清热解毒,且可凉血止血。用治热疖痈肿初启,可用鲜叶适量,洗净,加食盐少许,同捣烂,外敷患处。治下肢溃烂及汤火伤,可用干叶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涂患处。外治创伤出血,可用鲜叶洗净,捣烂外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撒敷在伤口上,外加包扎。
【处方用名】四季青、野冬青(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感冒宁《上海中成药》:四季青、大青叶、防风、紫苏、荆芥。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
【药用】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酸,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痈,皮敷创伤,蛇虫咬伤等症。
乌蔹莓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咽喉肿痛、乳痈、热疖疮肿及皮肤创伤发炎红肿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蒲公英、鸭拓草等同用。对热疖疮痈初起及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也可用本品焙干研细,用麻油或凡士林适量,调匀,外敷患处。
2.用于尿血、尿道涩痛等症。
乌蔹莓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小便,故可用治小便不畅、尿中带血、尿道涩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车前草、马兰根或连钱草、萹蓄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乌蔹莓(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鲜者加倍,煎服。外用适量。
芙蓉花(附:芙蓉叶)
【药用】本品为锦葵科木芙蓉的花。
【性味与归经】微辛,平。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疔疮肿毒,乳痈及肺痈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对于一切疮痈肿毒、乳痈等症,初起外用,能消肿止痛;已成者内服,有排脓之功。有可治肺痈,单用鲜花一至二两(干花减半),水煎,加冰糖五钱冲服,也可配合鱼腥草同用。
2.用于血热崩漏。
芙蓉花还能凉血清热,可配莲蓬壳,用治血热崩漏。此外,亦可用治水火烫伤,研末,用蜂蜜或麻油调服。
【处方用名】芙蓉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芙蓉叶:本品即木芙蓉的叶。性味苦微辛平。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外治疔疮、肿毒。鲜叶可捣烂外敷干叶研末,称“玉露散”,用蜜水调涂于肿处。
【药用】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用于疮疡痈肿。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痈肿的功效,对于疮疡痈肿、红肿热痛之症,既可内服,亦可外敷。如发背初起或疮疡痈肿,以本品配赤小豆,共研细末,用鲜鸡蛋白调和外涂。此外,水火烫伤,亦可用白蔹末外敷。
【处方用名】白蔹根、白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内托白蔹散《沉氏尊生》:白蔹、赤芍、当归、连翘、黄芩、白芷、瓜蒌仁、川芎、天花粉、乳香、防风、桔梗、柴胡、白蒺藜、生甘草。治痈疽溃疡不收。
白蔹散《证治准绳》:白蔹、黄柏。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
【药用】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根及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
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常与桔梗、鲜芦根、瓜蒌皮、冬瓜子、生苡仁、桃仁、象贝等用同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等症;与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等药配伍,可用于百日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故可适用于热毒痈肿,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鱼腥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按语】1.鱼腥草原名蕺菜,因它的新鲜净叶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气,不耐久闻,故以气味而得名。一般人在未使用它的时候,往往顾名思义,以为此药气腥味劣,难以下咽。这是未经实践的原故。其实,此药阴干后,不但没有腥气,而且微有芳香,在加水煎汁时,则挥发出一种类似肉桂的香气;它煎出的汁如淡的红茶汁,仔细口尝,也有类似红茶的味道,芳香而稍有涩味,毫无苦味,且无腥臭,对胃也无刺激性。
2.鱼腥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故前人用以治肺痈(肺脓疡)的要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本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用于大叶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肠炎、腹泻等疾患,颇有疗效;本否又有利尿作用,故又可用于尿路感染、尿频涩痛。
【方剂举例】银苇合剂(本院曙光医院):银花、连翘、鱼腥草、麻黄、豆豉、桃仁、桔梗、生甘草、冬瓜仁、薏苡仁、杏仁、芦根。治急性支气管炎及较轻的大叶性肺炎。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野荞麦的根茎和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涩、微苦,凉。入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淤,祛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及肺痈、咯痰腥臭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临床用治咽喉肿痛,常配伍灯笼草、筋骨草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嗽,或肺痈,可单用本品一两,隔水炖汁服,也可配合鱼腥草等药同用。
2.用于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痛及痛经,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
本品兼有活血散瘀及祛风湿的作用,治疗手足关节不利,风湿筋骨酸痛等症,常配合桑枝、络石藤、苍朮等药同用;用治痛经及产后瘀血阻滞腹痛等症,可单用本品一两,加红糖煎服。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痢疾。
【处方用名】野荞麦根、开金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错隔水炖汁服。
【按语】1.野荞麦在上海地区中药店称为开金锁,系由形状而得名。此药过去在临床上应用不多,近年来发现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肺脓疡(肺痈),疗效很好,但必须隔水炖汁煎服;如加水煎汁服,则疗效不显。
2.经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隔水炖出的汁,味很涩,微苦,用治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也有疗效,可使痰液分泌检减少,咳嗽逐渐减轻。
【方剂举例】复方金荞片(上海中成药):开金锁、生干蟾、鱼腥草、百部、一见喜。治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
【药用】本品为虎耳草科值物虎耳草的新鲜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肺痈咳吐脓痰,以及耳中流脓水等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用治肺痈咳吐脓痰,可用鲜草一两,配合鲜忍冬叶二两,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治耳中流脓,可用鲜草洗净打汁,加冰片少许,滴耳。
2.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
本品又能清热凉血,用于风疹搔痒,皮肤湿疹,可配合苍耳草、葎草等药,既可煎汤内服,又可煎汤外洗。
【处方用名】鲜虎耳草(用新鲜者,随用随采)
【一般用量与用法】鲜草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的茎。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肠痈腹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红藤善于清热解毒散结,为治肠痈的要药,常与大黄、厚朴、蒲公英或金银花、连翘、丹皮、苡仁等同用;治乳痈肿痛,可与蒲公英、天花粉、贝母、银花、连翘、夏枯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祛风活血作用,可用于筋骨酸痛,跌扑伤痛等症。
【处方用名】红藤(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方剂举例】红藤煎《临床经验汇编》:红藤、紫花地丁、乳香、没药、连翘、大黄、延胡索、丹皮、银花、甘草。治肠痈。
【药用】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其同属植物黄花败酱、狭叶败酱及岩败酱,也可作同类品入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处方用名】败酱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
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治肠痈有脓。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痈,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蒲公英、筋骨草等配合应用。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与半边莲配合应用。治毒蛇咬伤,用鲜草二两,煎服;另取鲜叶一把,洗净,捣烂敷换处。
2.用于跌扑损伤、腰痛及脑震荡等症。
本品有活血散瘀作用,治损伤腰痛,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干草一两),加红枣、红糖、黄酒适量,炖汁服;用治脑震荡,可与活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等配合应用。
此外,本品又可用治脱力劳伤、体虚无力,可配合仙鹤草、红枣等同用。
【处方用名】鬼针草、盲肠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药用】为金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二两至三两煎服;另外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
2.用于肠痈腹痛,跌打损伤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消肿,用治肠痈腹痛,可配合白花蛇舌草、红藤等药同用;用治跌打损伤,除煎汤内服之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此外,目前临床上有用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转氨脢偏高。
【处方用名】地耳草、田基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肝三方(本院第五门诊部)田基黄、岗捻根、炙鳖甲、丹参。治肝炎,谷丙转氨脢正常,而其它项目不良者。
【药用】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酸,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肿,解蛇毒。
【临床应用】1.用于水火烫伤及痈肿创疮疡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于水火烫伤,可用鲜草洗净捣汁外涂;用于痈肿初起,除煎汤内服外,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还可消痈退肿。
2.用于毒蛇咬伤。
垂盆草善解蛇毒,为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药品,可单用鲜草半斤,用冷开水洗净,捣烂绞汁内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莲、野菊花、鬼针草、车前草、生大黄等药煎汤内服,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3.用于传染性肝炎。
近年来,临床上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无黄疸性肝炎,以及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动期),对降低血清转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减轻或消除。
此外,本品近又用于癌肿。
【处方用名】垂盆草(洗净,晒干,切碎用)、先垂盆草(鲜草,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鲜草一两至四两,大剂量可用半斤,煎服或洗净绞汁服。外用适量。
【按语】1.垂盆草原为民间治疗疮痈及毒蛇咬伤的常用草药,但因一般中药店不备,故过去在临床上殊少应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可用治传染性肝炎,对降低转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根据临床初步体会,有些病患在停药后又有转氨脢升高的现象,为了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2.本品叶小,形似鼠牙,故别名为鼠牙半枝莲,但称为半枝莲的尚有唇形科的开头草,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以用“垂盆草”的名称为妥。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疮毒、梅毒、筋骨拘挛疼痛及瘰历疮肿等症。
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为利湿解毒的药品。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朮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据报导。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土茯苓(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午前治二两,煎服。据文献记载,服药时不可饮茶。
【方剂举例】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苡仁、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藓皮、皂荚子。治梅毒筋骨挛痛。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马兰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皮下出血,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颇好,对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可配合仙鹤草、铁苋菜、菊叶三七、侧柏叶等止血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配合板蓝根、筋骨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及小便淋痛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能利尿,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合茵陈、山栀、大黄、平地木等药同用;治疗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淋沥刺痛,可配合凤尾草、萹蓄、瞿麦、海金沙、车前草等药同用。
此外,还可用于毒蛇咬伤,可将新鲜全草,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或配合野菊花、半枝莲等同用。
【处方用名】马兰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临床应用】1.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
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
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射干、嫩射干(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射干能降逆祛痰、破结泄热。本品目前临床上除用为消痰、利咽的药物之外,在鳖甲煎丸中还用以消症瘕、除疟母、通经闭。别名为乌扇。
2.本品配牛蒡子或黄芩,则清热利咽;如配麻黄,则消痰平喘。
【方剂举例】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麻黄、细辛、半夏、五味子、紫菀、款冬、生姜、大枣。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消毒饮《张氏医通》:射干、玄参、连翘、荆芥、牛蒡子、甘草。治咳嗽音瘖、咽喉肿痛。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
【临床应用】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山豆根功能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属于热毒者,常配合射干、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热咳嗽及黄疸等症。
【处方用名】山豆根(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山豆根苦降泄热,主要用于咽喉红肿热痛属于实火肺热者。
2.根据实践经验,本品用一般剂量,对胃无刺激性;如剂量过大,易致呕吐,如用至一两,能引起中毒而发生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3.山豆根的来源尚有多种:
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主销华北,东北各省;上海地区亦曾经用过。
豆科木蓝属的多种植物如多花木蓝,和?木蓝及宜昌木蓝等的根,在江苏、湖北、河南、山西等应用较多。
【方剂举例】山豆根汤《验方》:山豆根、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赤芍、归尾、山栀。治咽喉肿痛。
【药用】本品为马勃科马勃菌的子实体。
【性味与归经】辛,平。入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
【临床应用】用于热邪火毒郁滞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失音,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能清肺利咽,用治咳嗽失音、咽喉肿痛,常与银花、山栀、薄荷、牛蒡子、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轻马勃、净马勃(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须包煎。
【方剂举例】清咽消毒饮《疫喉浅论方》:马勃、银花、犀角、连翘、板蓝根、人中黄、黄连、山栀、牛蒡、元参、薄荷、绿豆衣。治疫喉腐烂。
橄榄(附:金果榄)
【药用】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橄榄树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热壅所致的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及癫痫等症。
本品有清肺利咽、化痰的功效,故可用于上述诸种病症。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于鱼骨鲠喉。
【处方用名】橄榄、青果(用新鲜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多者可用治二两,洗净,生食嚼烂咽汁,或煎服。
【附药】金果榄:为防己科植物金果榄的块根。形似橄榄,故名。性味苦寒。功能解毒、利咽。适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疮痈肿毒。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清音丸《上海中成药》:橄榄干、寒水石、桔梗、大青叶、甘草、飞月石、薄荷脑、冰片。治咽喉肿痛,瘖哑声嘶,口干舌燥,咽不下利。
白毛夏枯草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有发热者,单用本品一两,煎服,即有良好的功效;用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可与化痰止咳药如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配伍应用。
2.用于热疖肿痛等症。
本品性味苦寒,既能清热解毒,又可凉血消肿,用治热疖痈肿等症,除煎汤内服外,亦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对于外伤出血,可用干草研粉,撒布包扎;用治血瘀肿痛,以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筋骨草别名叫白毛夏枯草。简称白夏枯草,这是由于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上有这样一段话:「叶梗同夏枯草,惟叶上有白毛。」因此而得名。
2.白毛夏枯草一药,在过去中药店有售,因临床医生很少应用,故上海地区一般中药店即不再备货供应。现草药店有售。
3.筋骨草味甚苦,而清热解毒的作用很强,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体会,用本品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都有良好的疗效。
【药用】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风火赤眼,常与菊花、桑叶等配合应用;治跌扑损伤,可与当归、川芎、落得打等配合应用;治咽喉肿痛,可单位应用,也可与筋骨草、板蓝根、胖大海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点地梅(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点地梅别名叫喉咽草,在上海地区草药店又称白花珍珠草。本品味甚苦,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慢性咽喉肿痛,而以治疗慢性咽喉痛的效果较好。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苦,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除痛。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
本品苦凉泄热而辛散,可用于感冒发热;又善于清热解毒,对咽喉肿痛等症,也可应用。
2.用于毒蛇咬伤,疮疡肿毒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消肿除痛,对于毒蛇咬伤,疮痈肿毒等症,皆可应用,一面煎汤内服;一面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此外,对于鹅掌风、灰指甲、脚癣等病症,可煎汤浸洗患部。
【处方用名】一枝黄花(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咸,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咳嗽、咽痛,以及水肿等症。
小青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故可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可与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叶等同用。本品又有利尿退肿作用,可用于小儿肾炎水肿,可每天用鲜草一至二两,煎服,连续服用,肿退后,再根据辩证,服药调治。
2.用于疟疾等症
本品有截疟作用,治疗疟疾,可单用本品一两(或鲜草三两),煎服,于疟发前3~4小时服下。
3.用于疔疮痈肿,扭伤肿痛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有活血止痛功效,对于疔疮痈肿,或扭伤肿痛等症,既可煎汤内服,有可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爵床、小青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鲜草一两至三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人中黄、甘中黄(漂清,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方剂举例】人中黄丸《张氏医通》:人中黄、苍朮、桔梗、滑石、大黄、人参、黄芩、黄连、防风、香附。治温疫诸热毒。
人中白(附药:淡秋石)
【药用】本品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
【性味与归经】咸,寒。入肝、三焦、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牙疳口疮等症。
本品着重清热解毒,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要,研末外敷。
2.用于咯血、衄血等症。
本品又能祛瘀止血,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同用。现在临床上本品以外用为主,较少用于内服。
【处方用名】人中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附药】淡秋石:古代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现时用人中白浸去咸臭,晒干,研成粉,再加白芨将水拌和,制成方块。性味咸寒。功能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另有一种咸秋石,系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功用与淡秋石相似。
【方剂举例】人中白散《外科正宗》:人中白、孩郧茶、冰片、黄柏、硼砂、薄荷、青黛、黄连。治小儿走马牙疳,口疳,牙龈腐烂臭黑,脓耳。手“月廉”窗、腿上窗、痔疮。
【药用】本品为毛艮科植物白头翁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
白头翁为治痢要药,因它既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又能入于血分而凉血,故临床主要用于热毒痢、痢下赤白,或有高热的症候,常配合黄连、黄柏、秦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白头翁(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1.白头翁为治阿米巴痢疾的要药,单用较大剂量,即有效果。常用成方白头翁汤,即以本品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秦皮而成,既可用治阿米巴痢疾,也可用治菌痢。
2.毛艮科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又全国各地作为“白头翁”使用的有多种植物,如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翻白草等,也能用治痢疾,建议在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
【方剂举例】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治热痢下重。
【药用】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酸,寒。入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治痢。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或热毒引起的痢疾。
马齿苋为治痢疾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可用于热毒疮痈,单味煎汤内服,同时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马齿苋(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用一两至二两;新鲜者可用二两至四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以用新鲜者效果较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
【药用】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大肠经。
【功效】治痢,抗疟。
【临床应用】1.用于久痢、休息痢。
鸭胆子为治休息痢的要药,凡冷积久痢,乍轻乍重,或愈后复发,大便乍红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品单独服用。
2.用于疟疾。
鸭胆子单独应用,又能治疗疟疾,有抗疟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敷治赘疣、鸡眼。
【处方用名】鸭胆子、苦参子(去壳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适量,去壳打烂敷局部。
【按语】1.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级,也具有很好疗效。
2.本品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方剂举例】鸭胆丸《医编》:鸭胆仁、文蛤、枯矾、川连、朱砂为衣。治冷痢。
解毒生化丹《衷中参西录》:鸭胆子、三七、金银花、白芍、甘草。治痢疾失治,气血两亏,肠中腐烂,所下之物,色臭腐败。
【药用】本品为爵床科植物橄核莲的叶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痢疾、腹泻,咽喉肿痛及肺热咳嗽等症。
本品味甚苦,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急性扁桃体炎及急性支气管炎等病而见热性症候者,可单味应用;也可配合清热药如金银花、黄芩等同用。上海市售成药“抗炎宁”糖衣片,即是用本品制成的,每次吞服四至六片,每天三至四次。有些地区将本品制成注射用针剂,专供肌肉注射。
2.用于疮疖肿毒,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用于疮疖肿痛,蛇虫咬伤等症,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药,一面煎汤内服,一面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可解毒消肿而除痛。
此外,本品在临床上又可用于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等疾患。
【处方用名】一见洗、穿心莲、橄核莲(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本品味甚苦,胜过黄连,入煎剂,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如剂量过大,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故以研粉装入胶囊或扎成片剂吞服,较为方便,又可节约药物,每次吞服三分至六分,每天二次至三次。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小飞蓬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止泻。
【临床应用】用于痢疾,腹泻不止。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并有止泻作用,对于细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肠炎,可单用本品一两(鲜草用一两五钱),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马齿苋、辣蓼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小飞蓬(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黄疸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有利湿作用,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
2.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利湿止泻作用,对于腹泻、痢疾都可应用。临床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处方用名】鸡眼草、蚂蚊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
【药用】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微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止泻,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腹泻、痢疾。
本品有解毒止泻的功效,治疗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可单用本品一两,煎服;也可配合老鹳草一两同用。
2.用于风火赤眼及夜盲症。
本品清热平肝而明目,故可用于风火赤眼及夜盲症。在治疗夜盲症时,可用鲜草一两至二两,加鸭肝二、三个同炖汤,熟后,吃鸭肝及汤。
【处方用名】叶下珠(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绿豆(附:绿豆衣)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
【临床应用】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暑、除烦、解毒等功效,故可治上述诸症。民间在夏季常用绿豆煮汤冷饮,以解暑热。
此外,本品又可用以解附子、巴豆毒,可用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汁候冷,频频饮服。
【处方用名】绿豆(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四两,煎服。
【附药】绿豆衣:本品即绿豆的种皮。性味甘寒。功能解热毒,退目翳。它的清热消暑作用,比绿豆较好。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绿豆饮《证治准绳》:绿豆、黄连、干葛、甘草。治误服热毒之剂,烦躁闷乱,做吐狂渴者。
七叶一枝花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入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解痉。
【临床应用】1.用于热毒疮疡、恶疮、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毒蛇咬伤。
2.用于癌肿。
七叶一枝花用于癌肿,常与石见穿、半枝莲、夏枯草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
【处方用名】七叶一枝花(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七叶一枝花原名为蚤休,又名重楼,俗称草河车。但上海地区中药店所售的蚤休(草河车),原植物为蓼科的拳参,故为了避免品种混淆起见,只称本品为七叶一枝花。
2.本品清热解毒的功效颇好,用于小儿高热惊风抽搐,系取它苦寒降泄的作用,以达清热定惊的目的。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开头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热毒疮疡,毒蛇咬伤,以及肺痈等症。
半枝莲用治痈肿疮疡,有解毒、消肿作用;用治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单独应用,或配合清热解毒药同用,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用治肺痈,可配合鱼腥草、开金锁等同用。
2.用于肺癌、以及肠胃道癌症。
本品用于肺癌,常与蜀羊泉、寻骨风、鱼腥草等配合应用;用于胃肠道癌症,常与白花蛇舌草、石见穿、八月礼、半边莲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利尿、祛瘀止血,可用于腹水及损伤出血等症。
【处方用名】半枝莲(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半枝莲一药,原名开头草,别名为狭叶韩信草,一般在开花时采全草入药。因它的小花交互对生,集成偏侧总状花序,形如牙刷,故俗称牙刷草。
2.本品原用于毒蛇咬伤及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癌肿及吐血损伤出血等症。
【药用】本品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祛风湿。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等症。
白英味苦微寒,功能清热解毒,用治感冒发热、乳痈等,可配合蒲公英、银花、一见喜等药同用。
2.用于湿热黄疸、腹水等症。
白英有利尿作用,治疗湿热黄疸或腹水肿痛、小便不利者,可配合金钱草、茵陈等药同用,使水湿之邪从小便排泄。
3.用于风湿痹痛。
白英有祛风湿作用,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秦艽、枪活、独活等药同用。
近年来用本品配伍蛇莓、龙葵、白花蛇舌草等药,用于肺癌以及胃肠道癌肿等症。
【处方用名】白英、蜀洋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至二两,煎服。
【药用】本品为一年生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疔毒等症。
龙葵有清热解毒和散结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可配合土牛膝、筋骨草、大青叶等药同用。治疗外科痈肿疔毒,可用鲜草洗净,捣烂外敷;内服可配合地丁草、野菊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兼有利尿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配合泽泻、木通等药同用。
近年来在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癌肿,可配合蛇莓、白花蛇舌草、白英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龙葵、龙葵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量可用一两,煎服。
【按语】据古代文献记载,服食本品可解劳少睡。现在临床上试用本品作为避倦防睡药,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本品治昏昏欲睡似有一定疗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用于痈肿疔疮,瘰历结核,癌肿,蛇虫咬伤,水火烫伤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并能散结,用于痈肿疔毒、瘰历结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用于癌肿,可配合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药同用;用于水火烫伤,可配虎杖根同用。
【处方用名】蛇莓、蛇果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等症。
本品与红藤、败酱草等同用,可用治肠痈;与银花、连翘等同用,可治疗疮疖肿毒等症。
2.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与山栀、黄柏、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与白茅根、车前子、茯苓等同用,可治小便不利等症。
近年来,本品又用治各种癌症,疗效待进一步观察。此外,还可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击毒蛇咬伤等症。
【处方用名】白花蛇舌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煎服。
【药用】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痢疾、腹泻、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等症。
本品有清热利湿之功,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萹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尿血,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凉血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
3.用于胃肠道癌肿。
临床上有以本品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
此外,本品又可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处方用名】凤尾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尿路感染方《中医普及教材》:凤尾草、蒲公英、萹蓄、车前草。治尿频、尿急、尿道涩痛。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猪殃殃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疮疖肿毒,肠痈腹痛,癌肿,蛇虫咬伤等症。本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疮疖痈肿,可配合蒲公英、地丁草等药同用;用于肠痈腹痛,可配合红藤、大黄等药同用;近年来临床上又试用于癌肿或白血病,常配合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龙葵、马蹄金、忍冬藤、枸杞根、丹参、黄精、等药同用。又本品可治蛇虫咬伤,可用鲜草捣烂外敷并煎汁内服。
2.用于水肿、小便淋痛不利。
本品又能利尿消肿,用于水湿肿满或小便淋痛不畅等症,可配合杠板归、车前草、海金沙、金钱草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猪殃殃(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二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块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瘰历,乳痈,疮疡等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临床常与象贝、牡蛎、夏枯草、玄参等配伍治疗瘰历;与蒲公英、鹿角霜等配伍治疗乳痈;与银花、连翘、地丁草等配伍治疗疮痈等症。
2.用于肝癌、乳癌、淋巴肿瘤等症。
天葵子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因此,近年来用于肝癌、乳癌、淋巴肿瘤等疾病,临床常与七叶一枝花、八月礼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天葵子(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药用】本品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
【性味与归经】酸、涩,凉。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各种癌症。
本品有清热解毒作用,临床常与野葡萄藤、半枝莲、半边莲、白茅根等配伍,使用于各种癌症,尤其对于肠胃道方面的癌症应用更多。
2.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
藤梨根能祛风除湿、利尿,可配合寻骨风、络石藤、防己等用于风湿骨痛;配蒲公英、田基黄等治黄疸。
【处方用名】藤梨根、弥猴桃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药用】本品为猪的胆汁。
【性味与归经】苦,寒。入心、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用于目赤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湿热黄疸等症。
猪胆汁的清热解毒作用比较显著,为临床所常用。如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以及小儿百日咳,都可单用本品隔水蒸熟饮服;用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可配合白花蛇舌草、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据报导对黄疸传染性肝炎也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猪胆汁(用新鲜的胆汁或煎熬成膏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炖服,胆汁膏每服三分。
【按语】动物的胆汁供药用的颇多,如鸭胆汁治百日咳;羊胆汁用治肺结核;蛇胆汁用治目疾、风湿痛;熊胆汁用治肝热目赤、热摁抽搐等。但是,青鱼胆有毒,不宜服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热解毒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