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后2期肺腺癌淋巴转移,手术切除肿瘤后,周围淋巴都没有发现…

目录1 拼音fèi ái2 英文参考lung cancer3 概述肺癌于黏膜上皮,亦称支气管癌。肺癌是严重威胁的,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工业大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在我国,肺癌死亡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在上海、天津、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国内肺癌死亡率最高的城市是云南省个旧市,死亡率为70.62/10万。肺癌多发生于40岁以后,高峰发病年龄在70~79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在我国男、女例为2.13:1。据西方国家统计,肺癌约占所有男性癌症的30%,居首位,而近年来,由于在西方国家女性吸烟者明显增多,女性肺癌患者的比例相应上升。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多年吸纸烟每日40支以上者,肺鳞癌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10倍。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卫生工作。4 疾病名称肺癌5 英文名称lung cancer6 别名lung carcinoma;pulmonary carcinoma; 7 ICD号:C79.27.1 分类科 & 皮肤 & 皮肤癌8 ICD号:C348.1 分类胸 & 及肺疾病 & 气管及肺肿瘤
肿瘤科 & 胸部肿瘤 & 气管及肺部肿瘤9 流行病学WHO调查了28个工业国家,发现从年,肺癌致死率在女性中增加了76%,在男性中,增加了135%。在西方国家,肺癌在荷兰发病率最高,为117.4/10万人;瑞典的发病率最低,为35/10万人。在美国,肺癌是继(男性)和(女性)之后的最常见恶性肿瘤,占所有癌症的15%,且占所有癌症死亡率的30%。在我国:1998年报告死亡率为20.07/10万(校正死亡率为25.88/10万)。是全人群和城市人群的第1位死因、农村人群的第3位死因,城市人群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人群,1998年城市人群的报告死亡率是农村人群的2.14倍。自1991年以来,支气管肺癌的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大,8年间上升了38.7%,平均每年上升4.8%。从1996年开始,支气管肺癌已上升为中国人群肿瘤的第1位死因。
由肺癌(lung carcinoma)发生的皮肤转移癌占男肤转移癌的12%~24%,女性的2%~4%。转移性肺癌中占30%,鳞癌占30%,目前没有其他内容描述。10 病因肺癌的高危因素有:10.1 吸烟1922年,Hampeln发现持续吸烟和灰尘,可支气管上皮诱发癌症。1924年,Moller用焦油涂在兔背部,发现其肺癌的发生率略有增加。国的大量研究证明,吸烟,尤其是嗜吸卷烟是引起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高25倍,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日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的年龄越轻,患肺癌的危险越大。戒烟后患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基本高危因素,烟雾中含多种化学物质,如(居古丁)、多环碳氢、镍、砷等与癌的发生有关,而内的芳烃羟化酶(AHH)含量与吸烟者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肺癌患者芳烃羟化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苯并芘等多环芳烃碳氢化合物在芳烃羟化酶的下,转变为环,成为终致癌物,可与DNA共价结合,引起细胞的和恶性转化,可能有K-ras的突变。10.2 大气污染在大城市和工业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工业和生活中(煤、柴油、等)大量燃烧后的烟尘及产生的工业废气和生活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的空含有苯并芘、二乙基亚硝胺和胂等致癌物。许多国家的调查表明,工业城市中肺癌的死亡率与空气中苯并芘的浓度呈正相关。10.3 职业和环境接触肺癌的发生与某些职业有关。工人、镍业工人、工人、铀矿、、荧石矿的采矿工人以及接触含砷粉制剂者肺癌的发生率很高,这与长期接触某种和放射性物质有关。如云南锡矿中肺癌发病率特别高,井下矿工肺癌发生率达到435.44/10万,可能与矿井中氡、氡子体和砷等因素有关。估计有高达15%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有足够证据证实以下9种工业成分增加肺癌的发生率:铝制品的副、砷、石棉、bis-chloromethyl ether、铬化合物、焦炭炉、气、含镍的杂质、。长期接触铍、镉、硅、等物质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10.4 放射铀和氟石矿工接触氡气、衰变的铀副产品等,较其他人的肺癌发生率明显要高。大剂量辐射可引起肺癌已为许多事明。人群中电离辐射的来源为和医疗照射。铀矿和锡矿工人肺癌的危险是α射线造成的。日本弹幸存者中肺癌明显增多。而且辐射的和α射线引起肺癌的危险性比单独α射线要高。还有报告指出,接受放射线治疗的患者肺癌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10.5 肺部慢性感染如、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终致癌变,但这类情况较为少见。10.6 内在因素家族、和性因素以及降低,、失调等也可能是肺癌的高危因素。11 发病机制11.1 肺癌的组织发生绝大多数肺癌均起源于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源于支气管或上皮细胞者较少。因而肺癌实为支气管源性癌(bronchogenic carcinoma),包括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几种主要类型。肺鳞癌主要起源于段和亚段支气管粘膜上皮,后者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经鳞状化生、异型增生和等阶段再演进为浸润癌。肺腺癌来自支气管的腺体。肺泡细胞癌究系源于细支气管分泌粘液的上皮或富含的Clara细胞,还是来自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尚未最后定论。小细胞肺癌来源于位于支气管粘液腺和支气管粘膜内的Kultschitzky细胞(嗜银细胞)属APUD瘤。近年来有不少的报道,认为所有类型的肺癌均来自呼吸道粘膜的,它可向多方向分化,因而也可出现混合型癌。11.2 肺癌的扩散11.2.1 直接扩散
癌肿不断增长,可阻塞支气管管腔,同时还向支气管外的肺内扩展。中央型肺癌常直接侵及纵隔、及周围,或沿支气管向同侧甚至对侧肺组织蔓延。周围型肺癌可直接侵犯,长入胸壁。巨大的肿瘤可发生中心部分缺血性,形成癌性空洞。
11.2.2 血行转移
是肺癌的晚期表现,随肺到左心后,可转移到体内任何部位,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脑、肺、骨酷、、肾和胰。
11.2.3 支气管内播散
肺泡细胞癌病例,细支气管和肺泡壁上的癌细胞很容易脱落;癌细胞可以经支气管管道扩散到邻近的肺组织中,形成新的癌灶。
11.2.4 淋巴转移
肺的引流有一定的规律右肺上叶流向右肺门及右上纵隔。右肺中叶流向中、下叶汇总区淋巴结,隆突下及右上纵隔淋巴结。右肺下叶引至中、下叶汇总区,隆突下,下肺以及右上纵隔淋巴结。左肺上叶引至下(Bottallo)淋巴结、左前上纵隔淋巴结。左肺下叶淋巴流向上下叶汇总区,隆突下以及跨越纵隔到右上纵隔淋巴结。如采用成毛绍夫的淋巴结图例(图1)肺癌的淋巴结转移(N状态)则可以显示(表1)。
11.3 肺癌的病理变化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癌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癌瘤的类型、分化程度等特性有一定关系。肺癌的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性肺癌。
11.3.1 肉眼类型
肺癌的肉眼多种多样,根据其部位和形态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从尸检例看,中央型多于周围型,约为3:1。但从肺癌手术切除看,周围型则多于中央型,这是由于受手术指征限制的缘故。
11.3.2 中央型
癌块位于肺门部,右肺多于左肺,上叶比中、下叶多见。癌由段支气管以上至总支气管发生,浸润管壁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或闭塞;进一步发展时,癌瘤沿支气管纵深方向浸润扩展,除浸润管壁外还累及周围肺组织,并经淋巴道蔓延至支气管肺淋巴结,在肺门部融合成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图1),不规则或呈分叶状,与肺组织的界限不清,有时清晰。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有时癌块内也可见坏死空腔。
图1&右主支气管中央型肺癌
主支气管管壁增厚,埋没于巨叶状癌块中
11.3.3 周围型
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往往在近脏层胸膜的肺组织内形成直径2~8cm呈球形或结节状无包膜的癌块,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较清晰,而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图2)。本肺门淋巴结转移较中央型为迟,但可侵犯胸膜。Pancoast瘤是位于肺上叶顶部的肺癌,可由胸膜长入胸壁。
图2 右上叶周围型肺癌
肿块位于肺叶周边部,呈结节状,其境界较清晰,但与支气管的关系不明显
11.3.4 弥漫型
弥漫型罕见,癌组织沿肺泡管、肺泡弥漫性浸润生长,很快侵犯部分大叶或全肺叶,呈样外观,或呈大小不等的结节散布于多个肺叶内(图3)。此时须与肺转移癌和肺炎加以鉴别。
图3 弥漫型肺癌
肺内满布无数灰白色小癌结节
近年来,国内外对早期肺癌和隐性肺癌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因为这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人主张,早期肺癌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和管壁周围型三型,但无淋巴结转移。日本肺癌学会将癌块直径<2cm并局限于肺内的管内型和管壁浸润型列为早期肺癌。痰癌细胞阳性,而临床及X线检查阴性,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而无淋巴结转移者为隐性肺癌。11.4 组织学类型肺癌的多种多样,根据1976年所定,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4种基本类型。据统计,仅40%~50%病例呈一致性组织构型,其余则在肿瘤的不同部位表现不同分化状态的组织构型,其转移癌的组织学类型也可与原发癌不同。
主要的肺癌病理类型被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WHO组织是基于光镜指标并参考组化、、电镜等辅助检查结果。分类如表2所示:
11.4.1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70%,尸检统计占35%~45%。患者以老年男性占绝大多数,多有吸烟史。肿块生长较慢,转移较迟。因其多来自段以上或总支气管,故较易被发现,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最高,达88.25%。组织学上分为高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三型。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多有角化珠形成,低分化鳞癌癌巢中仅有少量或无角化现象(图4),未分化型癌细胞多弥漫排列,癌巢不明显,核分裂像较多。三型中以低分化型居多。
图4 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癌巢主由具有间桥的癌细胞构成,无角化珠
11.4.2 小细胞癌
小细胞癌发生率在肺癌中居第二位(临床统计在40%以上,尸检统计占15%~25%)。患者男多于女(20:1),发病年龄约在35~60岁。小细胞肺癌亦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迅速,转移较早,恶生度高,5年存活率仅1%~2%。小细胞癌的癌细胞很小,呈短梭形或样,有些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型,甚少,形似裸核。癌细胞常密集成群,由加工分隔(图5)。有时癌细胞围绕小血管排列成假菊形团或管状。小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和粘液腺内Kultschitzky细胞,是一种具有异源性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图5 小细胞肺癌 短梭形癌细胞平行排列,群集成团(细胞型)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小细胞肺癌分为3个亚型:
①燕麦细胞型:细胞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
②中间细胞型: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
③混合型:小细胞癌伴有少量不典型鳞癌和分化不良的腺癌结构。1985年Palagudu将起源于Kultschitzky细胞的肺癌称为K细胞癌,并按其分化程度分为3个亚型:Ⅰ型:典型类癌,约有5.6%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5%;Ⅱ型:不典型类型,约有70%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为65%;Ⅲ型:小细胞肺癌,是分化程度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一型,具有倍增时间(指肿瘤体积增大一倍所需的时间)短,浸润生长和广泛转移等特点,术后5年生存率<5%。各型肺肿瘤都具有表达肽类标志物的,表达的标志物可有蛙皮素、、、促胃泌素释放肽、相关肽、等肽类激素和、、乙等。此外,还含有烯醇化酶和脱羧酶等物质。不同类型的肿瘤表达标志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不同,但在同一种肿瘤中可有多种异源性肽类激素共存和肽类激素与神经递质共存的特点。鉴于肺神经内份泌肿瘤具有极其复杂的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的异质性,而且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发现,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向APUD细胞和上皮细胞双向分化现象,特别是在小细胞肺癌中混杂的鳞癌和腺癌也可呈现上述各种标志物表达。提示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可能有着共同的细胞起源。在同一肿瘤的细胞中出现形态和功能的异质性,可归因于体细胞异常转化的后代细胞所具有的多分化。
11.4.3 腺癌
腺癌发生率在肺癌中占第三位。临床统计占15%~20%,尸检统计占7%。患者女多于男(5:1),最常见于被动吸烟者。周围型肺癌中近60%为腺癌。肿块直径多在4cm以上,常累及胸膜,并常有肺门淋巴结转移。高分化腺癌癌巢呈腺管样结构(图6),可伴有粘液分泌;低分化腺癌的癌巢呈筛状或实体状;未分化腺癌的癌细胞呈高度异型性,可呈样结构。
图6 肺高分化腺癌
腺癌自叶支气管粘膜发生,突入管腔内,癌组织主由腺样癌巢构成
肺腺癌的特殊类型还有、粘液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等。瘢痕癌来自肺,其中40%为腺癌,发展缓慢。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肉眼上呈弥漫型或多结节型。镜下,可见肺泡管和肺泡异常扩张,内壁衬以单层或多层柱状癌细胞,形成腺样结构,并常见形成。而肺泡间隔大多完整。
11.4.4 大细胞癌
癌细胞形成实体性癌巢或较大团块,主由胞浆丰富的大细胞组成,癌细胞高度异型。有时也可出现数量不等的多核癌巨细胞或胞浆空亮的透明细胞。此型恶性程度颇高,生长快,容易侵入血管形成广泛转移。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lung)是指起源于APUD细胞,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能产生肽类激素的肺肿瘤,曾称为类癌。近20年来,随着和免疫技术的进展,虽然认识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更多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但也带来了对该肿瘤诊断标准和分型的意见分歧,目前尚无统一意见。12 肺癌的临床病理联系肺癌的症状及其与癌瘤的部位、大小和蔓延转移情况有关。肺癌一般发病隐匿,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视。患者可有、带血、气急或。有时,是最易引起而就医的症状。癌组织阻塞或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局限性或。癌组织侵及胸膜可引起癌性;侵蚀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侵犯纵隔内、气管旁淋巴结,压迫可引起,表现为面颈部及颈、胸部曲张。位于肺尖部的肺癌易侵犯链,引起病睑下垂,缩小和胸壁皮肤等交感神经();侵犯臂丛神经可出现上肢及手部。
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可有异位内分泌作用,可引起肺外症状。小细胞肺癌和腺癌可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而引起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哮鸣样支气管痉挛,,水样,皮肤潮红等。肺性(pulmonal osteoarthropathia)也是肺癌最常见的肺外症状,表现为伴有疼痛的骨、肥大和。此外,还可发生神经肌肉病变(肌无力综合征)、高血钙、和、Cushing综合征及男性症。这些肺外症状可在肿瘤切除后消失。所谓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就是指除肿瘤及其转移灶直接引起的症状之外,伴随发生的由肿瘤引起的一系列异位激素性和代谢性症状综合征。肺癌、APUD瘤、、肾透明细胞癌等都可引起副肿瘤综合征。
肺癌患者预后大多不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对于40岁以上的成人,特别有长期吸烟史并伴有咳嗽、痰中带血、气急、胸痛等症状者,或无痰及与有关的刺激性呛咳的患者,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进行X线、痰涂片细胞学(图7)和等检查,以及取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图7 痰涂片中的肺腺癌细胞
癌细胞圆形,核大、浓染,粗,大而明显,胞浆少13 肺癌的临床表现肺癌病人大多数是男性,男与女之比约为4~8:1,患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不产生任何症状,大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常产生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阵发性干咳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极易误认为。当癌肿继续长大影响支气管引流,继发时,可以有脓性痰液,痰量也较前增多。另一个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的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则很少见。有的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以在临床上呈现胸闷、哮鸣、、和轻度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压迫侵犯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下列症状: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麻痹,声哑。3.压迫上腔静脉,弓g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组织,上肢静脉压升高。4.侵犯胸膜,可引起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此外,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5.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6.上叶顶部肺,可侵入和压迫位于上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和上肢,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征候群。肺癌血行转移后,按侵入器官而产生不同症状。
此外,还有少数肺癌病例,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征候群(杵状指、骨关节痛、增生等)、柯兴氏征候群、、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这些症状在切除肺部癌肿后可能消失。14 实验室检查14.1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但阳性检出率不过50%~80%,且存在1%~2%的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普查,以及肺内孤立影或是原因不明咯血之确诊。14.2 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经皮肺穿学检查于外周型病变且由于种种原因不适于开胸病例,其他方法又未能确立组织学诊断。目前倾向与CT结合用细针,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阳性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则较低50%~74%。并发症有20%~35%(其中约1/4需处理),小量咯血3%,发热1.3%,0.5%,种植0.02%。胸外科因具备镜检、开胸探查等手段,应用较少。14.3 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怀疑或确诊为肺癌的病人,可能会有胸腔积液或胸膜播散转移,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的细胞可明确分期,对于某些病例,还可提供诊断依据。对于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癌来说,支气管肺腺癌有最高的检出率,其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达40%~75%。如果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细胞学分析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选择进一步的检查手段,如胸腔镜等。14.4 斜角肌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对于肺癌病人,常规活检不可扪及的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很少发现转移,可扪及锁骨上淋巴结的病人,诊断率近乎90%。活检术偶见气胸、大等并发症,即便很少有并发症,对于在斜角肌或锁骨上可触及淋巴结的病例,目前提倡应行FNAB(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而保留淋巴结的。常规组织学和适当的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细胞分型的诊断。14.5 血清肿瘤标志已发现很多种与肺癌有关的肿瘤标志(表3),这些标志物可能提示致癌因素增强,或“”某些致癌原的程度。肺癌血清可能成为肿瘤分期和预后分析的有价值的指标,并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结果必须其他检查结果,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癌症。
14.6 单克隆抗体扫描采用普查、诊断和分期是目前的一个试验领域,用放射物质标记的抗MoAb的免疫影像已有报告,目前一般采用的是111In或99Tc做标记,分别有73%的原发肿瘤和90%的继发肿瘤放射性标记的抗体,抗体的吸收还受肿瘤大小和部位的影像。15 辅助检查15.1 X线诊断X线为诊断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肺癌较早期的X线表现有:①孤立性球形阴影或不规则小片浸润;②透视下深吸气时单差,纵隔轻度移向患侧;③呼气相时出现局限性肺气肿;④时出现纵隔;⑤如肺癌进展堵塞段或叶支气管,则堵塞部远端气体逐渐吸收出现节段不张,这种不张部如并发感染则形成肺炎或。较晚期肺癌可见:肺野或肺门巨大肿物结节,无钙化,分叶状,密度一般均匀,边缘有、周边血管纹理扭曲,有时中心液化,出现厚壁、偏心、内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倍增时间短,当肿物堵塞叶或总支气管出现肺叶或全,胸膜受累时可见大量胸液,胸壁受侵时可见肋骨破坏(图2)。
15.2 CT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与分期方面,CT检查是最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手段。CT可发现肿瘤所在的部位和累积范围,也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以往认为钙化是良变的影像学特征,但在<3cm的影中,7%的恶性肿瘤也有钙化。CT还可以清晰显示肺门、纵隔、胸壁和胸膜浸润,用于肺癌的分期。腹部CT对于观察腹内诸脏器如肝、肾、肾上腺等有无转移非常有帮助。15.3 磁共振(MRI)MRI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优点在于可以在矢状和冠状平面显示纵隔的,无需造影清晰地显示中心型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的关系,从而肿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压迫包绕血管,如超过周径的1/2,切除有困难,如超过周径的3/4则不必手术检查。肿瘤外侵及软组织时MRI也能清晰显示,对肺上沟瘤的最有价值。在检查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方面,MRI与CT,可清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但较差。15.4 支气管镜检查阳性检出率达60%~80%,一般可观察到4~5级支气管的改变如肿物、狭窄、等,并进行涂刷细胞学,咬取活检,局部灌洗等。这种检查,一般比较安全,也有报告9%~29%活检后并发出血。遇见疑似类癌并血运丰富的肿瘤应谨慎从事,最好避免活检。15.5 ECT检查ECT骨显像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病变已达骨病灶部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二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率。15.6 纵隔镜检查当CT可见气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组淋巴结肿大时应全麻下行。在上凹部做横切口,钝性颈前软组织到达气管前间隙,钝性游离出气管前通道,置入观察镜缓慢通过无名之后方,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用特制活检钳解剖剥离取得活组织。临床资料显示总的阳性率39%,死亡率约占0.04%,1.2%发生并发症如气胸、喉返神经麻痹、出血、发热等。15.7 PET检查全身正发射体层像(PET)可以发现意料不到的胸外转移灶,能够使术前定期更为精确。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隔内肉芽肿或其他炎性淋巴结病变中PET检查有假阳性发现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证实。16 诊断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要对广泛宣传防癌知识。对40岁以上的成人宜定期每隔半年进行1次胸部X线普查。对已出现可疑症状如不愈、、肺部阴影者更应进行一系列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普查中发现的≤5mm的结节,应每3个月复查1次;6~10mm大小的结节,应经皮,如果不能活检,应每3个月复查CT;>1cm的结节,应活检。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临床上(6~12个月)出现迅速增长的肿瘤结节,分布在原发肿瘤手术区域附近或相应淋巴引流区域的皮肤,且其组织病理形态与原发肿瘤有相似性,特别是具有多发性或多灶性瘤灶特征时,更应考虑为皮肤转移性癌肿。
2.皮肤或皮下血管或内找到瘤栓,癌肿分布构型呈底宽上窄梯形式,一般不与相连,瘤细胞周围极少有炎性细胞浸润,无汗腺导管角质护膜分化等,常属转移性皮肤肿瘤的特征。
3.借助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区别。例如,原发于来源肿瘤GCDFP-15阳性,而及转移到皮肤的肿瘤分别为PSA及TG阳性。此外,在脐腹的转移性皮肤结节必须除外或种植性结节,还应与或脐尿管残留作区别。
肺癌目前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在1997年公布的TNM系统临床分期(表4~6),仅适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多采用两期系统即:局限型和广泛型。局限型定义为:病变局限在一侧胸腔,伴有或无同侧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仅占小细胞肺癌的26%。广泛型定义为:病变超过局限型所定义的范围。
对应1项或多项TNM指标,有四级肿瘤分期,Ⅰ期的预后最好,Ⅳ期最差(表7,8)。
17 鉴别诊断有些病例外观呈血管性应与类,或Kaposi肉瘤鉴别。
典型的肺癌容易识别,但在有些病例,肺癌易与以下疾病混淆:17.1 肺结核特别是肺结核瘤(球)有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40岁以下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变化少,有16%~28%病人痰中发现菌。胸片多呈圆形,见于上或后段,体积较小,一般不超过5cm直径,边界光滑,密度不匀可见钙化,16%~32%病例可见引流支气管影指向肺门,较少出现胸膜皱缩,增长慢,如中心液化出现空洞,多居中薄壁且内缘光滑。结核瘤(球)的周围常有散在的结核病灶称为卫星灶。周围型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痰带血较多见,痰中癌细胞阳性者达40%~50%。X线胸片肿瘤常呈分叶状,边缘不整齐,有小毛刺影及胸膜皱缩,生长较快。在一些慢性肺结核病例,可在肺结核基础上发生肺癌,因此在慢性肺结核的成年病人,如果肺部出现异常团块阴影,肺门阴影增多或经正规治疗后,病变不见吸收好转反而增大时,都应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必须进一步做痰液细胞学和,必要时施行。17.2 肺部炎症老年病人,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阻塞性肺炎常按支气管分支做扇形分布,而一般支气管肺炎则呈不规则片状阴影。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应高度怀疑有肿瘤堵塞所致,应取病人痰液做细胞学检查和进行光导文气管统检查,在有些病例,肺部部分吸收,剩余炎症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节或时,很难与周围型肺癌鉴别,在可例,应施行,以免延疗。17.3 肺部良性肿瘤及支气管腺瘤如结构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一般良性肿瘤病程较长,增长缓慢,临床上大多没有症状,X线上常呈圆形块影,边缘整齐,没有毛刺,也不呈分叶状。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常发生在年龄较轻的女性病人,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因此临床上常有支气管阻塞引致的肺部感染和咯血等症状,经纤维文气管镜检查常能作出诊断。17.4 纵隔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及霍奇金病)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X线片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如果有锁骨上或下淋巴结肿大,采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常能明确诊断。淋巴肉瘤对放射治疗特别敏感,对可疑病例,可试用小剂量放射治疗,达到5~7Gy时,常可使肿块明显缩小.这种试验性治疗也有助于淋巴肉瘤的诊断。18 肺癌的治疗肺癌的治疗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和免疫疗法。外科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要依据肺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根治性切除到目前为止是惟一有可能使肺癌病人获得从而恢复正常生活的治疗手段。术前必须评估病人是否耐受手术。这些检查通常包括:临床物理检查、、检查等。对于边缘病人,应采用肺扫描以更准确评估肺功能,或采用耐力试验和来评估功能。18.1 肺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治疗,术后是否宜给化疗意见尚未统一。但腺癌偏向于用化产职。
手术术后推荐用化疗,有条件者可考虑术疗。
①化疗后争取放疗或手术②放射治疗,争取手术+化疗。③符合扩大手术指征/或放疗、手术+放疗+化疗。
化、放疗为主
选择性化疗和一般内科治疗
小细胞肺癌
手术+化疗
化疗+手术+化疗
化疗放疗为主对疗效显著者可加用手术和术后化疗
化、放疗为主。
选择性化疗和一般内科治疗
18.2 外科治疗肺癌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导,依据不同期别、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的。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的指征,方案有待临床实践不断完善。
关于肺癌手术术后的生存期,国内有报道三年生存率为40%~60%;五年生存率为22.9%~44.3%,手术死亡率在3%以下。
18.2.1 病例选择
具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可作为外科治疗的选择对象。
1,无远处转移(M0)者,包括实质脏器,如肝、脑、肾上腺、、胸腔外淋巴结等。
2.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侵犯扩散者,如主动脉、上腔静脉、食管和癌性胸液等。
3.无喉返神经、膈神经麻痹。
4.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发作者。
5.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者。
具有以下条件者,一般应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年迈体衰,心、肺功能欠佳者。
(2)小细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疗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3)x线所见除原发灶外,纵隔亦有几处可疑转移者。
18.2.2 剖胸探查术指征
凡无手术禁忌征,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高度怀疑为肺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章第一节所定选择术式。若术中发现病变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围,但原发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发灶,这称为减量手术,但原则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术后辅助其他治疗。
18.2.3 肺癌手术切除的命名与含义
18.2.3.1 姑息性切除(P)
凡手术切除时,胸腔内仍有残存癌(病理组织学证实),或手术时认为切除彻底,如支气管残端肉眼观察正常,但下有残存癌细胞者,称为姑息性切除术。
凡胸腔内有可疑残存癌组织处,术中一律用标记,以便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18.2.3.2 根治性切除(R)
根治术是指将原发癌及其转移淋巴结完全切除干净。
肺癌根治术,不仅要求术者肉眼下达到根治,更重要的是淋巴结完全清除和支气管残端在显微镜下也无癌细胞残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特将肺癌根治术分为如下四个等级。
根1(R1):原发癌和1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2(R2):原发癌和1、2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3(R3):原发癌和l、2、3站淋巴结切除者。
根4(B4):原发癌和l、2、3、4站淋巴结切除者。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四个等级的根治是指手术清除淋巴结的范围,并不代表根治术后的效果。
18.2.4 肺癌术式的选择
根据1985年肺癌国际分期法,对0、Ⅰ、Ⅱ和Ⅲ期的肺癌病例,凡无手术禁忌征者,皆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宜慎重。
18.2.4.1 局部切除术
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等,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18.2.4.2 肺叶切除术
对于孤立性周围型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若癌瘤累及两叶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
18.2.4.3 袖状肺叶切除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术
袖状肺叶切除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术多应用于右肺上、中叶肺癌,如癌瘤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如未累及叶支气管开口,可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
18.2.4.4 全肺切除(一般尽量不作右全肺切除)
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时,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
18.2.4.5 隆突切除和重建术
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①可作隆突切除术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还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方法:一般以,为宜,若有出血及分泌物较多者,应行双腔管插管,以保证通畅。
18.2.5 再发或复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
18.2.5.1 多原发性肺癌的处理
凡诊断为多肺癌者,其处理原则按第二个原发灶处理。
18.2.5.2 复发性肺癌的处理
所谓复发性肺癌是指原手术疤痕范围内发生的癌灶或是与原发灶相关的胸内癌灶复发,称为复发性肺癌。其处理原则应根据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能否切除决定手术范围。18.3 放射治疗18.3.1 治疗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不规则野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要辅以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馒,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除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外,尚受肿瘤的大小、瘤程度、瘤体细胞群的构成比例、肿瘤床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制订放疗计划前应仔细分析,全面利弊,不能轻易下结论。
18.3.2 放疗的适应征
根据治疗的目的,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腔内放疗等。
18.3.2.1 根治治疗适用范围
(1)有手术禁忌或拒作手术的早期病例或病变范围局限在150cm2的皿a病例。
(2)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象大于3×109/1、大于100g/1者。
(3)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订计划,严格执行,不要轻易变动治疗计划,即使有放射反应,亦应以根治肿瘤为目标。
18.3.2.2 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的目的差异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疗的姑息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延命、提高生活质量;亦有仅为减轻晚期病人症状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减症治疗,如疼痛、、、气急及出血。姑息治疗的照射次数可自数次至数十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等而定,但必须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原则。治疗中遇有较大的放射反应或KS分值下降时可酌情修改治疗方案。减症治疗系照射产生症状的部位,通常可用大剂量少分割治疗。
18.3.2.3 手术前放疗
手术前放疗旨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造成肿瘤播散的危险。对估计手术切除无困难的病人,可术前大剂量少分割放疗;如肿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计手术切除有困难,可采用常规分隔放疗。放疗距手术时间一般以50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18.3.2.4 手术后放疗
手术后放疗用于术前估计不足,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的病例。应于局部残留灶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放疗时能准确定位。
18.3.2.5 腔内短距离放疗
腔内短距离放疗适用于局限在大支气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装技术,通过纤支镜将导管置于支气管病灶处,用铱(192Ir)作近距离放疗。与体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疗效果。18.4 化学治疗近二十多年来,肿瘤化疗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从目前国内外资料看,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数报告,对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疗效,但仅为姑息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业,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
表17-2& 单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有效率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18.4.1 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说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18.4.1.1 适应征
(1)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2)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
(3)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
(4)年龄≤70岁者。
18.4.1.2 禁忌症
(1)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功能不佳,在3×109/L以下,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
(4)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18.4.1.3 常用方案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采用单药治疗。国际上及全国协作组在临床上推荐的较有效的方案有:
(1)CAO(上海市胸科)。
环磷酰胺& 1000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阿霉素& 50-60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长春新碱& 1mg/m2&&&& 静脉注射,第一天
每三周为期,每2-3周为一疗程
(2)COMVP(全国化疗学会协作方案)
环鳞酰胺 500-700mg/m2 静脉注射第1、8天
长春新碱 1mg/m2 静脉注射第l、8天
氨甲喋呤 7-14mg/m2 静脉或肌肉注射,第3、5、10、12天
鬼臼乙叉甙 100mg/m2 静脉滴注,第3~7天
每三周重复一次,2~3为一疗程
(3)ECHO(M、D,Auderson医院及肿瘤研究所)
鬼臼乙叉甙 100mg, 静脉滴注(3小时),第3-5天
环鳞酰胺 1000g/m2静脉滴注(1小时)第l天
阿霉素 60mg/m2静脉滴注(15—30分)第l天
长春新碱 lmg/m2静脉滴注(15-30分)第1、8天
每3周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
(4)CMC(NCI/VA上海胸科医院)
环鳞酰胺 500mg/m2 静脉注射,每周一次x3或mg/m2 静脉注射,第二天CCNU 50~70mg/m2 空腹口服,第一夜
氨甲喋呤 10mg/m2 静脉推注每周2次x6或30mg/m2第2天
每三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5)CV(I、E Smith,1987)
碳铂(carboplatin)300mg/m2,静脉滴注,第l天
鬼臼乙叉甙1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每4周为一周期,4周期为一疗程
手术前、后化疗,对于能手术或经化疗肿块缩小后有手术条件的病人,应尽可能将原发灶切除,去除局部复发之可能性。术前化疗一般以2~3个疗程为宜,防止病变治疗不足和因疗程过长引起过度纤维化造成手术困难。术前化疗对凡已明确有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均需采用。对I期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是否需用术前化疗尚有待于探索。术后化疗对术后长期生存率影响较大,必须强调应用,一般赞成化疗4~6个以上周期。如化疗虽然有效,但估计手术不能切除干净和术中发现病变不能全部切净还应给予区域性放射治疗。
18.4.2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18.4.2.1 适应征
(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Ⅱ期病人。
(2)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3)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疗。
18.4.2.2 禁忌征
同小细胞癌
18.4.2.3 常用方案
单药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很低,故应采用联合化疗。(1)CAP:
环磷酰胺 400mg/m2 静脉注射,第l天
阿霉素 40~50mg/m2静脉注射,第l天
顺铂 40~80mg/m2静脉注射,第1天
每三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
注射顺铂前,给病人输5%液500ml十5%葡萄糖盐水500m1,再将顺铂在l~2小时内滴入,半小时后口服20mg,继续滴注林格氏液500mI和10%10m1。为防止和减轻,可同时滴注5~1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总量40~90mg)。
(2)MFP:
5—6mg/m2,静脉滴入,第1、15、29天
500mg 静脉滴注。第10、12、17、19、3l、33、38、40天
顺铂 30mg 静脉滴注,第3~5天,24~26天
每6周为一周期,每2~3周期为一疗程
环磷酰胺 500~700mg/m2,静脉注射,第l、8、15、22、29、36天
阿霉素 40mg/m2 静脉滴入,第l、22天
氨甲喋呤 7~14mg/m2 静脉滴注,第10、12、17、19、31、33、38、40天
10mg,肌肉注射,第3、5、ll、13、17、19、24、26、31、33、38、40天
每6周为一周期,2~3周期为——疗程。
鬼臼乙叉甙 100mg,静脉注射,第l-5天
顺铂(DDP)80mg/m2,静脉注射,水化第l天,每4周为一疗程。
尚有合用阿霉素50mg/m2,静脉注射,第2天
胸腔及心包腔内注射时,应尽可能抽尽积液而后注入药物。
但为防止纵隔摇摆,每次抽液以不超过1000m1为妥。通常每5~7天抽液一次,3次以上无效应改物。中等以上积液应作闭锁引流或插入细硅胶管用水封瓶引流,待液体排尽后注入药物,然后夹管,24~48小时后拔管。可选用的药物有:
(1):短小棒状(CP)7mg溶于40~60ml中。约80%的患者经一次注射后,即可有效。
(2)化疗药物:
①MBP:丝裂霉素5~6mg/m2,容于生理盐水20~40ml中。
平阳霉素:10~20mg,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
顺铂:50~80mg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
CTX 500mg/m2,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
DDP 50mg/m2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
以上药物可以联合或单药注入胸腔。用单药时,剂量可加大l/3,注入后应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并每5~10分钟变换体位以物,与胸膜充分接触。心包腔注射药物应适当减低l/3剂量,或选用局部反应较轻的药物,常用40~60mg/次或DDP50mg/次,不少病人于注药l~3次后胸腔积液可望控,对心包积液也可有一定疗效。
18.4.3 肺癌化疗注意事项
1.目前,肺癌的化疗一般不能达到根治,故在化疗的一定阶段,可能时应配合手术或放射治疗,以加强肿瘤局部或区域性。同时,化疗时应尽可能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给予较高剂量。对肺癌的化疗来说,一定程度的道反应和骨髓是难以避免的,疗程数也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和疗效适当加大,尽可能争取达到完全缓解。
2.疗程的间隔,由于现存药物毒性作用在停药后常可延续数周,每个周期间要间隔进行自开始化疗日算起每隔4~6周进行,但必须使药物消失后再用下一个疗程。
3.化疗过程中的停药或换药指征。
(1)治疗1~2疗程病变仍进展,或虽趋于但在休息期再度恶化。
(2)毒性反应达3~4级,对病人健康有一定威胁。
(3)有并发症发生,如发热>38度,或有出血倾向等。
(4)病人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出现恶病质。
18.4.4 肺癌并发征的化学治疗
18.4.4.1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化疗
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如能手术,应尽力争取手术,可行上腔静脉修补或。遗憾的是大部分病人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如果病人出现急性上腔静脉阻塞,应当立即给予作用迅速而有效的抗癌药,可行大剂量。如环磷酰胺、、阿霉素。可以单用,也可以联合化疗,相继进行放疗。要注意的是急性期不能先放疗而后化疗,因放疗可引起组织水肿,上腔静脉阻塞加重,症状加剧甚至造成。如果为慢性阻塞最好先用放疗,在急性期可适当配合应用,如给予100~200mg静脉滴入,或强地松5~10mg口服,与此同时给予。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缓解,但中数生存期仅2~5个月。
18.4.4.2 肺癌脑转移的化疗
移的最好治疗方法是进行局部放射治疗。但如果全身其他处确无转移,而颅内转移灶又为单个病灶,又可以开颅手术。并配合化疗及放疗。我院有一例肺癌术人发生脑转移,行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术后配合化疗、放疗,现已存活18年。
对于脑转移的全身用药也要根据细胞类型而定,但要看药物是否能透过,如双氯乙基亚硝脲、等脂溶性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有治疗效果。用皮质激素可缓解脑浮肿症状,但连续使用可能影响病人的。如果转移是单侧的,可作颈内动脉插管(经颈浅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滴注作用迅速的抗癌药物。
18.4.4.3 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的化疗
肺癌在诊断时有1%的患者合并有胸腔积液,己无外科手术指征。此时只有化疗药物可以收到暂时疗效。比较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氮芥:在下将胸腔内积液尽量抽尽(亦有安放细导管的),按0.4mg/kg,用生理盐水200m1稀释,一次注入胸腔,一次量最大不超过20mg。注入后立即让病人多方向地变换体位,持续15分钟左右,以保证药液均匀分布所有胸腔内表面。每周可进行一次。有效率为55%~87%,每周用药要注意骨髓功能及周身状况。
2.阿的平:其反应率约64%~88%,该药可使胸膜腔出现炎症粘连,间隙消失。开始可用50~100mg溶在lomI盐水入胸腔,如果病人反应不重,隔2~5日再注入100~200mg,直到液体减少为止。也可用600~800mg单次注入。主要反应为发烧、局部疼痛,尚有部分病人出现。
3.类:四环素是作为一种硬化剂用于癌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一般是在胸腔安放一个密闭导管,将500mg的四环素溶在3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胸腔,再用10m1生理盐水注入管道,钳闭导管6小时并同时不断的变换体位,然后将接负压吸引大约24小时左右,确定无液体后再拔出引流管。据报导病人对其他药物(氮芥等)无效时,用此法成功地控制了液体增长3~19个月。北村谕亦报道了用500mg,2周内胸腔内注射2~3次,液体可以完全消失。
4.其他:对腺癌引起的胸腔积液疗效较好,胸腔内一次量为6~12mg。此外,亦可用30~40mg/次,5-氟脲嘧啶750~1000mg/次。尚有金(198Au)胶体磷(32P)及,Ⅱ、Ⅲ型疫苗等。18.5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非小细胞癌(NSCLC)对化疗的反应不,因此手术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但除了局限的肿瘤以外,手术疗效较差。放疗对少数病例有效,且可姑息治疗多数病例,化疗对晚期病例可一般改善生存期,且能缓解症状。
(1)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为主,采用的切除方式依赖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肺叶切除是切除完整的肺叶,段切除是切除支气管肺段,楔形切除用于小的周边肿瘤,楔形切除肺组织,袖状切除用于累及主支气管的肿瘤。可采用开胸或胸腔镜(VAT)方式。临床试验并未证实化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疗可延长生存期和无瘤存活时间。
(2)Ⅱ期(N1)非小细胞肺癌:Ⅱ期肺癌占到了NSCLC的12%~19%,现在采用的是治疗性手术切除为主,但因有淋巴结转移,肺癌已属全身性疾病,常规采用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式,再辅助化疗或放疗以控制淋巴结微小残留病灶。中心型肺癌累及主支气管或主肺动脉干时,肺门转移淋巴结粘连或侵犯主支气管时,应做全肺或袖式切除。如果病人不能耐受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完整解剖的,也可采用更小范围的切除术式。纵隔淋巴结清扫不仅有益于术后病理分期,可能会延长ⅡA期术后存活时间。
(3)Ⅱ期(T3)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T3期胸壁侵犯时现在多采用整块切除术治疗,配合术前放疗可缩小原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种植转移的可能性。因瘤体大、局部切除困难、部分淋巴结转移者等局部切除不满意时,可选择术后放疗。T3期中心型肺癌即主支气管内肿瘤距隆突不足2cm,但未侵及隆突。多行全肺袖式切除术,但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4)ⅢA期肺癌的治疗:ⅢA期肺癌采用的治疗方案是化疗、放疗或两者结合,辅以有选择的手术切除术,有助于延长生存期。而不能手术的ⅢA期肺癌,只能选择放疗或化疗,其放疗的5年生存期为5%~10%。术后新辅助化疗方案为:、化疗方案,然后纵隔放疗,共照射28次,总剂量为50.4Gy。肺上沟瘤直接侵犯胸壁,采用手术切除。
(5)ⅢB期肺癌的治疗:最佳治疗是单独采用化疗和放疗或联合治疗,也有人对有选择的病人采用手术切除(主要针对T4),这要依赖肿瘤的部位和特性。联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罕有长期存活的病例。
(6)Ⅳ期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根据病情选用姑息性放疗、免疫治疗、皮质甾体类药物、和治疗,可延长生存期解症状。18.6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1)化疗:是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核心,适用于所有病例。
①局限期SCLC的治疗:仅1/3的病人在诊断时属局限期,化疗是治疗局限期SCLC的主要手段。现在多选择联合化疗和胸部放疗:A.EC:(乙叉苷) 顺铂 cGy的胸部放疗;B.ECV: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 顺铂 长春新碱+4500cGy胸部放疗。 完全缓解的病人也应给予预防性颅脑放疗(PCI)以防止CNS转移;有肺功能损害或疗效较差的病人,联合化疗(做或不做PCI);对高选择性的病例,在化疗或化疗加胸部放疗后,行外科切除(做或不做PCI)。
②弥漫期SCLC的治疗:弥漫期病人的化疗方案,类似于局限期病人所使用的方案。因此期病变已广泛转移,故一般很少采用胸部放疗。文献报道有较好疗效的联合化疗(做或不做PCI) 方案为:A.CAV:环磷酰胺 阿霉素 长春新碱;B.CAE:环磷酰胺 阿霉素 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C.EP或EC: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 顺铂或卡铂;D.ICE:异环磷酰胺 卡铂+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 化疗不能立即缓解的转移部位,特别是脑、硬膜外和骨转移需用放疗。二线治疗对于复发患者的生存期稍有益处。
(2)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手术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议。目前认为,化疗后的局限性小细胞肺癌,因有25%~50%的病人局部复发,而再次化疗几乎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对于这类病人,可采用姑息手术,甚至有可能完整切除,且病人长期存活。对于这类病人,避免采用一、二线化疗药。19 预后尽管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及新的抗癌药物的问世,但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14%,而30年前是11%。肺癌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是早期病人,多数在初诊时已为全身性疾病。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年龄、部位、分期、分型,而对肿瘤的手术和化疗效果则是人为控制的因素。中心型或侵犯脏胸膜的早期肺癌,预后较差。目前认为, 由于肺癌最常在术后2~3年复发,应在此期增加随诊次数,术后头两年内,平均应3~4次复查,并摄X线胸片,以后的2~3年内,复查2次,并摄X线胸片。通常血液CEA检查、支气管镜、CT和骨扫描检查仅在有临床指征时采用。20 肺癌的预防研究采用化学预防如使用环氧化酶(COX)抑制剂、脂肪加氧酶抑制剂等尝试致癌因素的发展。一些富含、类、视黄醛、硒等食品对肺癌也有预防作用。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肺癌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日 10:28:07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腺癌淋巴转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