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那么好的中医医院现在衰败了 医院...

中医的衰落与振兴
中医的衰落与振兴(一)
一、中医衰落的必然性
&(一)西方文化的挑战
&(二)西医的强势挤压
&(三)西医疗效误区推风助澜
&(四)中医的自甘堕落
&(五)主管部门的冷脸
&(六)中药西药化——中医治疗学致命一击
&(七)中医认识西医化——中医全军大溃退
&(八)中医界对中医衰落的无知、无骨、无耻与无奈
&(九)医药主管部门攘内、媚外、自欺与自虐
&(十)对医学流派与总体医学属性关系认识模糊
&(十一)对医学流派属性与医疗方法性质关系认识模糊
&(十二)对医学流派概念与医疗方法性质关系认识模糊
&(十三)对疾病性质与医疗方法性质对应治疗关系认识模糊
&(十四)主、被动疗法应用错位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二、中医振兴的必然性
&(一)先天缺陷的西医治疗学
&(二)中医是总体医学发展不可短缺的基石
&(三)中西医结合是医疗方法学的结合
&(四)中医振兴势所趋然
三、如何发展中医(略写)
中医的衰落与振兴传统中医犹如患上综合征的久病患者,弱不可支。有人说给它换血植骨,再造新机制,必能恢复健康,走向振作。有人则无限失望,主张干脆扔进太平房。若有问中医所患何病?则答曰:“大概黑、大、粗。”二者对中医癯病病因一无所知,竟作出如此处置,中医能活得振兴,死得甘心吗?但要中医复活、振兴,唯一方法是理清癯病之因,消除全部病因。病因在哪里?“黑、大、粗”、“服用不方便”、“模糊概念”、“无科学根据”等等,绝非病因。此论只是不理解中医性质的强加之词。但中医病因又是复杂的,有历史的、文化的、科学的、医学自身的等等外在、内在多重因素影响。对此,笔者作出如下几方面例举,供讨论、反思。
&一、中医衰落的必然性
&中医衰落具有的必然性,有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所决定。
&(一)西方文化挑战
&西方文化的传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引起国人思想的裂变,形成两种思想的对叠,一是维护一切国粹和一切传统的保守派,一是反对一切传统、全盘西化的革命派。两种偏激思想斗争的结果是保守派失败,革命派胜利。革命派虽未能实现中国全盘西化,但传统的思想和一切传统存在形式已受到重撞,如白话文对古文的取代,悭涩难懂的《医古文》已少有人读(即便是医者),阴阳五行,更被时人视为老古董,视为无依据的“模糊概念”,视为说不具体、指不明确的“黑箱”。在一切讲科学、讲客观事实的时代新潮面前,最具宏观哲学思辩的中医学,竟象一个口吃、输理的盗名者,默默接受西医学的审判、诘问而一言不发。无言的倒在西医学科学研究实验室里任其解剖、分离、定义。而结论是:“无稽之谈”!因为阴阳、经络等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依据,在各种高科技检测仪检测中杳无形迹。在西方文化科学的挑战中,古老的传统中医一败涂地。中医,只是被重情的国人,以国粹的名誉保护起来,在同情、偏护目光下得以苟延生存。在这一状态下存留的中医,还有条件为地位和重用争辩吗?
&(二)西医的强势挤压
&自1929年氟莱明发明青霉素,其后多种高效抗生素、消炎药相继问世,西医学犹如拥有了消除一切感染微生物的核武器,在感染性疾病领域中所向披靡。其后出现的激素药、止痛剂所具有的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更使拥有抗生核武的西医学如虎添翼,使无数濒临死亡的感染病患者起死回生,无数患者因疼痛症状减轻恢复了生的希望。特别对败血症、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中医望而却步的急、危、重病者。在西医哪里不仅诊断明确,且能药到病除。西医以不可置疑的疗效优势迅速发展,席卷全球。中国传统中医在西医准确、迅速的疗效面前相形见绌。奉为中医骄傲,可以用以割除疝气的中医麻醉手术,较之咄咄逼人之势,不仅引流植皮、截肢换肢、割肝除肺、大有换心脏、换人头趋势的西医外科手术,更显得黯然失色。中医不战而降,自认“技不如人”而输得口服心服。中医以失败者的脆弱心理,低声下气,不仅默默地放下手术刀。连对西医永不能企及的慢性病,功能性疾病治疗优势,也因败军之师不可言勇而不敢展示,而是匆匆收拾残兵游勇,连同潜在的精锐力量一鼓脑投在西医麾下,接受西医的整编改造。在诊疗中与西医地位对等的中医学,因自降身份而从属西医,唯西医马首是瞻。至此,中医走向衰落已成定局。
&(三)西医疗效误区推风助澜
&西医以拥有抗生药、激素药、化学药物及高水平的外科手术、引领医学潮流走向。但并非每一种疾病均可通过手术、抗感染解决。特别是狡猾的感染微生物,他们以持久战方式测试西医各级别抗生药威力,结果证明,这类药并非威风八面。比如:无论大小感染性疾病,一旦形成慢性,医者针对感染菌株使用抗生药,即便加大剂量用药或联合用药,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根本治愈。如对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这样的小病已显得治疗乏术,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盆腔炎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更显得无可奈何。而对免疫性疾病的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哮喘、肾小球肾炎、皮肌炎、硬皮病,即便动用王牌的激素药,也无任何根治可能。更不用谈对癌、艾滋病的治疗了。事实证明:西医沿用的抗生素、激素、化学药物,只适于急性病的治疗,和对慢性病急性发病期缓解、减轻症状的治疗。具有根治意义的疾病是有范围的。西医治疗学存在的这些问题,似乎患者和部分医者均未认识清楚,以致无论何种因素所致疾病的患者,就诊时首先选择规模大、名气大、设备全的西医医院治疗。虽费用昂贵却心安理得。因患者的认识误区,使西医医疗领域无限扩大,中医治疗范围无限缩小,人们对西医疗效的认识误区,是促进中医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医的自甘堕落
&中医的自甘堕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堕落:可以在不同的城市或地区看到平级的中医、西医医院,在形象上存在共同的差异。即:西医医院占地宽敞,建设堂皇、整洁、卫生条件好,一派富强发展的形象。而中医医院占地少,房院窄小,晦暗零乱,卫生条件差,一片寒酸萎顿的形象。
&2、就诊率低落:在不同城市的同级中、西医院,可以看到,西医院就诊者排队如龙,而中医院上班两小时后即门可罗雀。
&3、治病范围萎缩:西医医院,除治疗适于西医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外科手术指症疾病外,对适于中医治疗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均来之不拒的全部收治。中医医院,不仅对感染性疾病,外科手术指症疾病全部推向西医(外院或本院西医科),对适于中医中药调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也为急功近利而配以西药,或输液治疗。大多数中医院西药收入占50%以上。这一现象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而西医院医生则很少开中药与中医结合。
&4、中医从业者潜在的自卑感:同级别中、西医院、同等职称的中、西医医生。中医医生自感自身价值低于西医医生。如单位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社会重视不够,学术上感到不现代、不自觉的产生自愧不如的自卑感。
&5、安于现状:在县市级中医院中,名符其实的名中医不到5%,切实努力钻研中医的不到10%。学习,为了考试、完成论文居多。靠吃3—5年学校学习老本的居多。(此为某市级中医院调查结果)。中医医者在学习、业务上自甘堕落,从骨子里依靠西医,中医界人才不济。中医医生的中医理论,治疗水平低,致医疗质量大滑坡,是中医衰落的直接原因之一。
&(五)主管部门的冷脸。
&诸多因素致中医院经济收入低,基本建设、修缮、置办设备诸方面缺少经费,甚而成为主管部门的负担。加之医疗水平停滞不前,发展无望,主管部门对中医常持能维持就是成绩的态度。更有甚的是药管部门对中医院院内制剂的限制,使中医药物研发出现萎缩。中医发展更举步维艰。虽然主管部门在坚持高喊发展中医时表现出诸多热情,但对中医无望的冷脸仍难掩饰。主管部门对中医发展持怀疑态度。影响对中医的支持,也是中医衰落的原因之一。
&(六)、中药西药化——中医治疗学致命一击。
&以中西医结合的名义,从单味中药中提取有效单体成份,做成新药用于临床,既显得科学又使用方便。如黄芪、青蒿、元胡等,对此,医界以中西医结合成果成功范例誉之。岂不知,从中药中提出某种有效单体成分,其性质如西医制药从其它物质中提取有效成分性质是一样的。中药单体成分单独使用时,其性质已同于西药。也符合“药物成份、结构决定药物疗效”的西药药效学原则。事实证明,以此方法提纯中药单体的制剂,临床应用较之原药功效、性质、适治范围均有较大区别,且毒副反应明显增加。其原因是:中医临床应用的是处方药,处方复方药有药性生克、君、臣、佐、使配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作用。使所用中药有毒无害、有热无燥、有湿无滞。更重要的是:中药中有效成份并非均能检出,有些成份在离体实验中无效,进入人体后,因能够激发人体某机制功能而产生重要治疗作用。有些成份须几种成份结合、配伍,才能产生调节人体阴阳、激发人体某系统生理机能作用。中医用药与人体密不可分,从未孤立的以药确定疗效。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源于此。而西医以西医药理学认识,将中药与人体关系分割,将药与药相互关系分割、将药所含诸成份之间关系分割,以所提单味药、单体成份论药效,定规则,一偏盖全,是十足的以管窥豹。而事实上,医界正是以对中药药性、药效,谬之千里的认识方式指导中医药研究,且在中药研制检测中作铁定标准把关,使以中医认识为指导研制的,临床确有良效的复方药,在药理、药效检测鉴定通关之路上纷纷落马。
&在中药研制方面,因有以西药标准为中药成份定性定量限制,研究者为获得通行证,不惜割舍中医最根本的君、臣、佑、使,药性生克辩证观念。将复方药减为单味药,或将处方药药味减至最少,适应病症减至最少。以符合通关要求。这样过关的中成药、临床效果已微乎其微。
&西药研制是从实验室到临床。其过程是发现——实验——临床。研制西药的人是理化研究高手,不一定是医生。中医研制过程是临床总结——实验佐证,再到临床。研制者必须精通医药,以不同于中医的西医医学研究认识、不同的医疗属性、不同的研制药物方法、不同的要求标准要求中医制药、用药。限制了中药的正常研发,降低了重要处方药质量。按西医药学标准所制中药药品,将使医者或患者用药时,无须考虑患者身体状况,直接按药物有效成份、适治范围服用即可,从而失去中医治疗用药最核心的阴阳五行辩证特色。中药西药化,只能是西医利用中药的一种形式,而不属于中医发展。中医以此为发展方向则是死胡同,中药西药化是对中医治疗学的致命一击。
&(七)中医认识西医化——中医全军大溃退。
&由于中医在治疗学中地位日趋下降,社会对中医不能与西医同等重视,而学习中医又需要较高的古文功底和哲学思辩水平,相当一部分身在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中医学习不够专注。对内涵丰富的中医《医古文》等中医学古文献不能真正理解。在职医者更少有在此方面深入研讨者。而西医生理、病理、解剖、诊断、则易学易懂,清楚明了。医者、学习者、教学者,常以西医认识诠释中医理论,以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认识,替代中医气、血、阴阳转化关系认识。使人与疾病、人与自然奥妙的“天人合一”思辩关系直观化、肤浅化。即使中医院校毕业学生、乃至教师,其对中医哲学思辩理论的深层理解,远不如对西医生理、病理的认识深透。由于对中医认识肤浅,而更为西医的客观性、科学性所折服。使众多中医医者、学习者、身在曹营心在汉。诊疗中以中医辩证论治少,以西医认识对症下药治疗多。在中西医结合的名誉下,西医并未接受中医观点、更未在诊疗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是西医指导中医,中医迎合、附会西医。中医认识西医化的结果,使中医队伍全军大溃退。
&(八)中医界对中医衰落的无知、无骨、无耻与无奈。
&1、无知:对中医衰落原因无知,对中医何去何从无知,对中医能否振兴无知。
&2、无骨:对中医衰落遭受冷遇,困窘、漠视、西医强势挤压顺从,无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重振中医的精神。
&3、无耻:心安理得从理论认识,诊疗依据,处方用药、全盘接受西医改造,诊断望、闻、问、切,改为望化验单,看线影像学片为准。阴阳辩证以西医病理变化为准,用药五行生克以药理学有效成份为准。舍本逐未,尾随西医自认为先进。在经济上依靠西药,西医检查费而沾沾自喜。
&4、无奈:中医界有识之士对中医药的研究,为经费所困扰,中药研发为药效实验,以西药药检标准为标准所困;为临床确有良效,只有进入人体后才能激发人体机能才能调节阴阳产生效果的药物,在实验室、试管中不能体现而在检验中被扼杀所困;申报新药,为昂贵的新药鉴定费,复杂的审批程序所困等,使中医药研究者望而却步。只能扼腕叹息、空喊无奈。
&(九)医、药主管部门攘内、媚外、自欺与自虐。
&医药主管部门,对内责备中医观念陈旧,不能突破中药“黑大粗”形象,治疗学不能突破“模糊概念”。对外,要求中医诊疗理论符合西医认识,药物研制、药物成分、药理、药效,符合西医药品相关标准,强调中医要与国际西药药品规定标准接轨,认为:只有全面依从西医规定标准,中医药才能走向世界、出口创汇。为此,不惜割舍中医用药最根本的生克、配伍、辩证特色,以符合西医制定的各项标准。此举正恰恰压抑、压缩了中医、中药的研制和发展。
&在保健领域,西医外因作用药物,只具替代、补充人体某方面功能的短暂作用,不具调节人体自身生理机制的根本保健功效。而中医中药,大多具有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如人参、黄茸、党参、冬虫草、当归、白芍、黄精、首乌、茯苓、枸杞子、补骨脂等等,数不胜数。中药集防、治、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功效特点,使中药在保健领域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医药卫生主管部门们却取消了保健品之“健”字号,改为“食”字号,并对中药在保健品中确实具有的一定的治疗作用不准提及。主管部门为中药药物及保健品研制之路摆设了重重路障,对中药独到的保健、防、治功效封杀。使之以“食品”面貌示人。主管部门将先发展还是先赚钱,这一概念认识倒置了。如果中医得到充分发展,中药在治疗、保健方面的独到功效得到充分体现,普遍事实证明中医中药具有的功效是西医哪里永远不可能得到的时候。无论西方人还是北方人,他们都会为生命延续而向中医献媚,会为生存、自动取消他们的种种规则而要求与中国的中医认识接轨。外汇,让他们送来,神奇的中医药,不可多得的,具有治疗与保健双重功效的中药保健品,要对他们限量销售!中医完全有这种能量!而中国人,医药主管部门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自信而走自欺自虐之路呢?火车司机认为自己驾驭的火车行驶速度最快,硬拉汽车驾驶员离开高速公路开上铁轨,其结果是怎样的?从同一客站出发,到同一目的地,火车、汽车应各行其道。
&(十)对医学流派与总体医学属性关系认识模糊
&无论中医、西医,他们只是一种医学流派,并非各自独立的能够治疗治愈所有的疾病。任何医学流派均归属医学范畴。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去认识这种关系,对这一关系认识模糊,是中医衰落的潜在原因。诊断和治疗是医学两大基本内容。如何诊断和治疗是医学研究发展的主线。疾病性质的明确在于诊断。诊断是治疗的依据。何种性质的疾病,采用何种性质的治疗方法均具对应性。如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菌痢、疮、痈等感染性疾病,需要采用杀灭致病微生物等消除外因的治疗方法治疗;属机体内部因素影响,如由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功能紊乱或低下所致的失眠、月经不调、过敏性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必然需要采用调节内因的治疗方治疗。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的对应性是医学的固有属性。这种属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民族、任何地域都不会改变,因此,医学不受时限、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具政治色彩、不附加人为意志。古今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正基于医学这种固有属性。但医学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分出了流派。即西医学和中医学。它们将总体医学统一的固有属性,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块。也必然的把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对应治疗的统一性分割开来,从而导致治疗学的混乱。医学界分流出东方医学(中医)和西方医学(西医),而同一种疾病并未因发生在东方或西方而改变性质,但中西医学对同种性质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却明显不同,这就形成了中、西医学以各自的单一的属性诊疗方式,替代总体医学的属性诊疗方式,使疾病性质与医疗方法性质失去对应性。正如当今医学诊疗时,考虑的只是引发疾病的直接病因和症状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如:发热——退热。疼痛——止痛,感染——抗感染,免疫性疫病——增强免疫或抑制免疫,咳嗽——止咳,哮喘——止喘等等。以这种认识治疗,不能说错误,但缺少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对应环节。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的对应性是医学的固有属性,违反这一属性,必然会出现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不对应的治疗情况。不对应治疗,是形成治疗学发展偏跛、治疗不当、和错误治疗的根源,也因此而为医疗学正常发展形成障碍,为疾病的治疗留下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亦是西医迅速发展,中医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一)对医学流派属性与医疗方法性质关系认识模糊
&医学流派属性及治疗方法特点形成,受所在地域传统经验、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条件,影响着医学流派对总体医学不同侧面、不同侧重的研究。这种不同侧面、不同侧重的研究和发展,形成医学流派各自认识疾病和医疗方法的特色及属性。属性决定着医疗方法。
&西医学因西方科学发达的优势,对人体组织结构、致病因素、病理变化有深入研究观察的条件,因此获得了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客观认识。临床治疗亦必然的依客观所见为依据,以改变客观所见异常指标为目标,治疗则以外因作用、直接消除治病因素的治疗方法为主。由于西医治疗学认识是客观的、局部的、微观的。治疗是依靠外因作用的治疗方法。人体自身抗病机能置于被动位置,故称这类方法为被动疗法。
&中医学发展是对自然与人关系体悟的发展,是宏观的天人合一观,诊疗侧重对疾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人体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关系的认识。临床以对各方面因素影响关系的辩析为依据,以改善、恢复、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以调理人体阴阳(内在生理机能)、消除致病因素的主动疗法为主。中医治疗对人与疾病的关系是辩证的整体认识,因治疗疾病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功能抗病,人体功能在消除病因过程中是主动的,故将这类疗法称为主动疗法。医学流派各自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形式、方法,决定其研究目标和诊疗形式。因之,注重外因的西医学临床治疗以被动疗法为主,注重内因祛病的中医学临床治疗以主动疗法为主。并成为各自的医学属性。但要明确的是:西医也有主动疗法,如用于防治的疫苗,用于治疗的脱敏疗法。中医治疗应用清热、解毒类药、导泻药、化瘀药等药物,组成的多为被动疗法处方。但这类处方药亦同时具有主动疗法功效。中西医学对各自的治疗方法属性不明确,疾病性质治疗不对应,导致治疗学混乱,也是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十二)对医学流派概念与医疗方法学概念混淆。
&中西医学以其从总体医学分割出来的部分属性,替代总体医学属性,以医学流派的概念,替代医学具有的全部医疗方法学概念。从而带来临床治疗方法应用的混乱。如患者治疗疾病时,无论所患是内因性疾病还是外因性疾病,寻求的不是相应的治疗方法,而是考虑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医生对求医者并不是注重与其疾病性质的对应治疗方法,而是从自己所属的医学流派中寻找对病或对症的治疗方法。因而对求医者来者不拒。例如反复发作的小病扁桃体炎,西医内科给予抗感染治疗,外科则主张手术切除,中医坚持辩证施治。使患者莫衷一是。以同样态度、方式对肾小球肾炎、失眠、功血等疾病治疗,中、西医治疗方法性质、治则完全不同,治疗结果大不相同。其中治疗方法的正误、优劣必然存在。但公婆均有理,以医学流派名词概念替代医疗法概念所致的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治疗不对应,结果是:根本治愈率低,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或恶化。同时也是毒副作用增多,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产生的主要根源。因不对应治疗,使中医发展失去方向和用武之地,医疗质量下降,加速了中医衰落的进程。
&(十三)疾病性质与医疗方法性质对应治疗关系认识的模糊
&病作用于人而成为病人,不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形成不同类型的疾病。病因和人是始终贯穿疾病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导致疾病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因致病和外因致病两大方面。
&内因致病,是中医认识的人体阴阳失调致病,是西医认识的人体生理机能紊乱,降低致病。因人体内在因素引发的疾病称内因性疾病。
&外因致病,是中医认识的由外邪侵袭所致的疾病。是西医认识的致病微生物等外因损害机体所致的疾病。这类疾病称外因性疾病。
&病因决定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性质决定治疗病种范围。内因性疾病治疗应以调节内在功能的主动疗法为主(属中医的扶正)。外因性疾病治疗,当以消除外在致病因素的被动疗法为主(属西医的抗感染、中医的祛邪)。内外双重因素致病,当以主、被动疗法结合治疗方法为主。这里要明确的是:内因疗法即可治疗内因性疾病,又可有效的治疗外因性疾病(属中医的扶正以祛邪)。而西医外因疗法如抗生素、消炎药等,则不具备治疗内因性疾病功效。替代内因作用的激素,免疫增强剂、抑制剂、丙球等不能从根本上调节、恢复人体机能,是以药物所具功效产生减轻疾病症状的效果,作用是短暂的、不巩固的。因之,如果治疗过程中医疗方法性质与疾病病因性质不对应,则必然疗效不佳,效果短暂,甚而适得其返,加大剂量,长久用药则出现诸多毒副反应。致一些本可在急性期极易彻底治愈的疾病,迁延成难以治愈的慢性病。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如上感—慢支炎—肺气肿(仅采用消炎方法)。风湿热—心脏辩膜缺损(仅采用抗风湿法),胃酸分泌失调—胃溃疡、胃炎(仅采用制酸止痛、解痉法)、急性肾炎—尿毒症(仅消水肿、消蛋白、抑制免疫),过敏性小儿哮喘—肺心病等(仅止喘、抗过敏),这类疾病的发展、恶化均是因治疗中医疗方法性质与疾病性质不对应所致的结果。
&医疗方法应用错位,导致医学治疗等发展偏跛。医学治疗学发展偏跛,不仅导致治疗中存在诸多疾病难以治愈的问题,更是导致中医衰落的重要原因。
&(十四)主、被动疗法应用错位对中医发展的影响
&由于被动疗法具有直接消除致病因素的功效,临床治疗收效迅速,效果立竿见影,使诸多本属主动疗法治疗范围的疾病为被动疗法所代疱。以被动疗法为主要医疗方法的西医学,因之发展迅速,而成为主流医学。尤其在克隆、基因方面研究所取得的震憾人心的成就,更使人们进一步误认为西医在临床治疗中无所不能,而以主动疗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中医,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倒退。其诊疗水平远低于民国以前,更无法与张仲景时代相比。这使得本应相辅相成的主、被动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偏跛。必须采用主动疗法治疗才可能治愈的免疫、内分泌、神经机能方面的疾病,却大多采用西医被动疗法治疗。中医面对适于本流派主动疗法治疗的病种,因医术无进展而治疗中无建树。为西医取而代之创造条件。导致中、西医发展不平衡的恶性循环形成。
&西医治疗本不适于本流派治疗的病种,中医对属于本流派治疗的病种无能为力,从而在主动疗法治疗区域留下空白地段,医学治疗学因中医的衰落成为偏跛的瘸子。
&二、中医振兴的必然性
&中医振兴不是仅凭一道政令,喊几通口号、树立信心就可实现的,而是因为中医振兴存在着必然性。
&(一)先天缺陷的西医治疗学
&由西医学属性决定,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被动疗法。所治疗的疾病主要是外因性疾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急症处理,各种手术指症的疾病。而对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的进入慢性期的疾病以及功能性病病,仅可缓解、改善症状而少有根本治愈效果,这类疾病在治疗学上是西医被动疗法的死角。是西医治疗的先天缺陷。而这一缺陷区正是适宜中医主动疗法的治疗区,是中医医疗的领地。西医治疗存在的先天缺陷,必须由中医主动疗法补充。中医在这一领域发展不仅不会受西医任何挤压,且与西医相辅相成。
&(二)中医是总体医学发展不可短缺的基石
&因中医和西医医疗方法性质不同,而各自拥有适合各自医疗方法治疗的疾病。即各自的医疗范围。在同一疾病、同一病人的治疗中,疾病性质会转化,如内因与外因的转化,器质性与功能性的转化,这均需要不同性质的医疗方法随之对应性转换治疗。如果一成不变的采用西医被动疗法、或中医主动疗法,治疗所有的病、一类病、一个人的病,均会出现医疗方法性质与疾病性质错位而效果不佳、不稳定的问题,更难以达到治疗目的。如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的治疗:感冒或化脓感染的引发期(外因性),需采用消除感染外因的被动疗法为主,或配合中医主动疗法治疗。当免疫反应性物质在肾脏积存,损伤了肾小球,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期,被动疗法治疗基本无意义。这期间须采用主动疗法,增强肾脏吸收、代谢、抗免疫损害功能,和促进肾脏损伤修复功能。采用主动疗法治疗,可避免急性肾炎治疗不彻底而转化为慢性。如果进入慢性肾炎期,则以主动疗法增强肾脏吸代谢功能和抗免疫损伤功能,慢性肾小球肾炎仍可获治愈。慢性期出现急性发病,则须采用被动疗法或主动疗法,迅速消除感染灶,如扁桃体炎等。浮肿严重,血压升高,则可采用被动疗法适当利尿、降压。慢性肾炎急性发病控制后,再用被动疗法则无明显临床意义,而须要采用主动疗法治疗。以主、被动疗法与疾病性质转化中对应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不会发展为慢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彻底痊愈。以这种形式治病,慢性疾病极易取得治疗学上的突破。如慢支炎、哮喘、胃溃疡等,均可因对应治疗而彻底痊愈。许多不能治愈的慢性病,并非不能治愈。许多疑难疾病并不疑难,之所以成为治疗难题,是医疗方法与疾病性质治疗不对应所致。中医不振兴。主动疗法无进展,无论西医被动疗法如何发展,即便用手术刀能换各个组织器官,却无法换植物神经治疗失眠;也无法治愈慢支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慢性荨麻疹、硬皮病等功能紊乱性疾病。缺少中医主动疗法、医学就是残缺的医学。就会存在一个领域内的疾病无法攻克。这是医学治疗学属性,决定了中医的必须振兴。
&(三)中西医结合是医疗方法学的结合
&医界之所以提出和致力推行中西医结合,是为了解决医学治疗学存在问题,但数十年至今无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当今中西医结合的实质是中西医相加,是对某种病的重叠治疗,这种结合形式也使很多医者和患者失去信心。常说:“中西医都治不了,不行。”其原因,是中西医结合方法的错误。我大约在1998年参加在深圳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到会发言者均是医界学术权威和医术上有一定成就者。但他们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却都是局部的,肤浅的,眼前的。如:有人说中西医如水油不溶,有人说从一病、一方做起,有人说中西医“取长补短”,何谓取长补短,更是莫衷一是。所提出的结合方案没有坚实的理由基础支持,也无必然性结果理由的论证。更没有可遵循的方略供参照实施。说明当今医界没有找到医学存在问题的根源,也因此找不到中西医结合契合点,想向中谈中西结合,必然距实质性结合差距遥远。我送交的论文是《中西医结合是医疗方法学的结合》并未引起重视,现将大致观点述下:
&论文阐述了总体医学、西医、中医的关系和各自固有属性。主、被动疗法的适治疾病范围。并阐明这些属性是恒定不变的,医学发展应顺应中西医学固有属性开拓、发展各自的专长医技。
&在医疗方法及药物研究方面:
&西医以被动疗法范围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研究为主,如高效抗生药、化学药物,包括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份等外因性药物深入研究,对部分免疫、内分泌、神经调节替代药进行研究,目的在用于急症处理控制症状。注重对各种高难手术的研究,特别是对基因、克隆技术的深入研究等。也可有针对性的对某种疾病进行主动疗法研究(如已有的脱敏疗法为例)。中医则应注重对激发、调节和利用人体潜隐的生理机能抗病的主动疗法和药物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对各种慢性病、功能失调、紊乱性疾病,包括免疫性疫病治疗的研究。乙肝、癌、爱滋病等顽症,最终攻克需要主动疗法与被动疗法的结合实现。中医在发展中无需对抗生药、高难手术、基因、克隆等方面课题深入研究,但要学习,掌握其理论和应用方法。这即谓发展其所长,而避其所短。
&在临床应用方面:医者消除中、西医医学流派名词概念,只考虑疾病性质,应采用何种性质的医疗方法,何种性质的药物进行对应性治疗。而不是考虑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避免治疗方法性质与疾病性质不对应。“不对应”必然不能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对应治疗则可充分利用中西医之长而避其所短。为中西医学各自的发展提供了互不干扰、相容相需的良好空间。从这一意义而言,中西医结合不是通常认为的“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中西医以各自之长,组成完善的总体医学,对总体医学发展而言,中西医缺一不可,即主被动疗法缺一不可。因之认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必由之路,中西医的结合是医疗方法的结合。
&(四)中医振兴——势所趋然
&中医衰落,有其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是人们对中西医学属性认识模糊产生的必然结果。人们误认为随着西医的发展,手术水平的提高,基因、克隆技术问世等,任何疾病都将迎刃而解,而实际决非如此。西医被动疗法属性,决定了它永远无法突破自身属性的被动治疗范围。而这种属性的先天缺陷,早期未被认识,使人们产生忽视、遗弃中医的念头。当西医在临床中必然的暴露自身缺陷,又无法弥补时。人们会自然的发现,这块西医无法占据的领地,本来是中医的立身之所。由于这一领域医疗病种正适于中医主动疗法治疗,一旦引起对中西医医者及主管政要的重视。给于适宜的发展条件,和正确的发展路线、方略,中医既会迅速体现其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神奇功效。更为重要的是:中医所拥有的主动疗法,不仅具有彻底治愈内因引起的各种功能失调性疾病的潜力,同时还能够治愈西医被动疗法无法治愈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慢支炎、慢性胸膜炎等,对急性感染性疾病也有超出常规医疗的效果。比如,本人研究的以主动疗法治疗的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可经一次治疗痊愈。疮、痈,即使出现硬结,通过治疗亦不会化脓。其功效超出任何抗生药。而对部分功能失调、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更显神奇。如:可轻松根治1—15岁儿童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举此例目的,在于证明主动疗研究上取得的奇特功效已是现实,而不是想当然的假说。如果医界沉下心来,虚下心来,总结多年来发展中的得失,正确把握医学发展内在脉络,不囿于“即定”,大胆走自己的路,挖掘人才,利用所有发展中医的潜在能量,把医学发展中的一部分研究力量放在中医主动疗法的研究上,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开人体自身的能量库,就会让你发现,你所需要的其中应有尽有。就会让你感到中医振兴,一旦重视,就是这么容易的取得进展。而从发展前景看,则可以发现西医发展范围是有限的。而中医主动疗法对人体自身能量的开挖利用则是无限的。当西医暴露的缺陷被认识,中医蕴藏的能量信息被获得时,不仅中国人会大力发展中医,西方人也会转而热衷于研究中医。中医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而中西医结合又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因之认为中医振兴是医学发展大趋所趋。
&三、如何发展中医(从略)
&发展振兴中医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课题,或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医虽然具有发展、振兴的必然性,但也可以置之不理,使其永久不振兴。若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则首先取决于医界、政界主管政要对医学发展的远见卓识,对中医未来与现实的认识,引领中医发展的能力、魅力、方略等方面因素的具备。
&中医发展、振兴不仅是一项可以直接研究实施的系统工程。策划、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过程,是改变医学研究、发展、应用观念的过程以及除旧布新、拨乱反正的过程。
&中医发展、振兴,不仅是除旧布新、拨乱反正的过程,还是纠正自身、完善自身的医学改革过程(包括中、西医相互认识,合理借助、吸纳等方面交融)。
&中医发展不仅是医学改革过程,中医的人才发现、培养、成才、成功是从教育、学习中来。医学改革过程,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过程。如:初中开中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科,高中定向培养中医人才,设中医临床、药物研究及中、西医学主、被动疗法结合学习科目(即现在的大学教材,加入主、被动疗法及药物基础研究)。大学设中医专科,细统、深入的学习中医理论、阴阳五行、易经、药物,并结合临床。由专科进中医本科、研究生,主要进行中医主动疗法和药物研究,及中、西医主、被动疗法结合的临床实践。中医研究生、博士不是在学校,而是教学医院,是学生也是医生。边临床、边总结、边研究。临床目的是研究主动疗法及药物,对各种慢性病、疑难病的攻克。注:主动疗法内因性药物、药理、药效在试管等体外试验均不能做出客观指标,而是出自临床观察。(教育改革包括不拘一格发现、培养、启用人才)。
&中医发展、振兴,必须解决诸多问题,排除一切困难、干扰完成这一系统工程。即便从眼下认真做起,系统工程的完成,到中医实质性振兴最快也需要20—30年。
&&&&&&&&&&&&&&
&&&&&&&&&&&&&&&&&&&&&&&&&&&&&&&&&&&&&&&&&&&
&&&&&&&&&&&&&&&&&&&&&&&&&&&&&&&&&&&&&&&&&&&
写于:二OO七年八月十六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