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遗传会遗传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街头的老李最近郁闷了。
  因为刚刚被查出来2型糖尿病。
  不过在老李看来,其实这病倒没什么,反正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身体的零件该坏的总是会坏的,过不去也求不来。
  最让他郁闷的是隔壁老王,从小跟他光屁股一起长大,一起在厂里上班,下班一起去搓澡喝酒打太极,然后分别结婚生娃,可是人家老王生生地就没有这病!
  这可把老李给气坏了,“老王这家伙,比我还胖,吃得又多,猪一样。他为什么就没有糖尿病呢?”
  为什么呢?
  你去医院,医生就让你减肥,让你注意生活方式,让你多运动。
  可是偏偏就有人,吃的比你多,比你胖,比你还懒!人家也不一定就有糖尿病。
  就像很多女生为了减肥,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可是你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吃的比你多,运动比你少,重油重盐的,吃结果人家比你瘦不说,身体还比你好!
  这时候的心情你的大概是这样:
  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医生告诉你的都是导致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可是最重要的却是遗传因素。
  那到底什么是遗传因素?
  其实很简单,看图说话,对2型糖尿病来说:
  其实糖尿病到底有多大概率遗传,科学界也争论不休,但是结论是一致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遗传倾向,但不符合单基因遗传模式,具有多基因遗传特征。
  其实糖尿病的遗传性更多还要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
  ①对1型糖尿病来说,遗传性要小于2型: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5.9%。
  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2%。
  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1%。
  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25%。
  ②对2型糖尿病来说,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体重有关联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
  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40%左右。
  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就提高到50%。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一级亲属(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子女)的遗传概率为46.8% ,即在糖尿病的多病因中遗传因素约占50% ,因此,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和遗传倾向[2]。另外,该调查显示,患者一级亲属总的患病率为7.6%,呈现出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2]。
  美国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家族中已有一人患2型糖尿病那么其他人患病的危险性就会加倍。如果家族中有两人患糖尿病,那么其余人患病的危险性将是原来的四倍[3]。
  为什么会这样呢?
  糖尿病为什么会遗传呢?
  这就要说到基因了,在生活方式上大同小异的老王和老李,在糖尿病这方面差异如此之大,肯定有基因上的差别。
  什么是基因?
  我们都知道,DNA是我们的遗传物质,我们每个细胞中都有从父母那儿继承而来的23对DNA分子,而基因其实就是DNA分子链上的一小片段。
  学过高中生物的童鞋都知道,DNA双螺旋长这样:
  然后这就是基因:
  DNA的中文翻译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那么什么是核酸呢?从结构上来看,核酸是核苷酸单体的聚合长链。
  打个比方,DNA核酸就像一串手链一样,而核苷酸就是上面一颗一颗的珠子,这些珠子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胞嘧啶(缩写作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DNA专有)和尿嘧啶(U,RNA专有)等。
  然后这样一串序列,也就是基因碱基序列,就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密码。
  那这些序列密码怎么就构造了人体呢?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简单来说,人体就像一座宏伟的建筑物,而基因就是建造图纸,细胞们拿着这张图纸,按照既定的尺寸和规格打造了我们的身体。
  这就是我们的基因
  那基因跟糖尿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人与人之间,同一个基因里的核苷酸珠子序列并不完全一样,这就是基因突变。这些突变会造成有些人对同样的环境产生不同的适应性。比如糖尿病,同样的大吃大喝,从不运动,老王的身体依然健康,而老李则不幸躺枪_(:з」∠)_。
  所以在基因面前,你不得不低下你高贵的头颅。而低头的瞬间,有可能王冠还掉了(?_?):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大多数疾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些在平时看起来好好的基因,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能够就编码遗传性疾病或获得疾病易感性的基因,和对健康不利的遗传体质所对应的一些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型,我们就叫做疾病的易感基因。
  简单说,比如我有糖尿病易感基因(标志着我和健康人的基因不同),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得糖尿病;一旦我大吃大喝,不运动,在这个环境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迅速发展成为糖尿病,我的基因就是糖尿病易感基因。
  这就是糖尿病易感基因
  那糖尿病的易感基因都有哪些呢?
  现在非常流行基因检测,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渴求早日发现自己身体内的疾病易感基因,然后针对性地预防该种疾病。
  科学家早就盯上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的推出,明显加速了探索速度,目前已约有40余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位点被鉴定出来。
  研究结果,基因-基因、基因-环境联合效应分析显示,携带12个及以上危险等位基因数的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携带0~5个危险等位基因数的个体的3.68倍;若加上环境因素(超重/肥胖),携带1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携带0~7个危险因素的个体的8.32倍[1]。
  看到了吧,这就是易感基因的威力!
  所以基因-基因、基因-环境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联合作用,而现在糖尿病易感基因加入遗传信息,可提高对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预测能力。
  一只学术猫的吐槽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喵。
  ----参考文献----
  [1]钱云.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
  [2]俞鸣,焦振山,巨韩芳,王宝亭,贾真琳,张宏.2型糖尿病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4.
  [3]丁学屏.肥胖与型糖尿病[J].上海曙光医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不标题,不胡夸,很靠谱的糖尿病内容。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不是 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先前无糖尿病,但口服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有28%和27%报告其双亲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若用寿命表计算2型糖尿病累积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岁,其一级亲属将38%发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仅11%;若双亲均患糖尿病,则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达50%,可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发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防范措施:
一些研究表明,一直给宝宝母乳喂养并且在他6个月以后才添加可以略微降低1型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为了预防I型糖尿病的发生,家长应为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儿童多吃新鲜和,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的侵袭和化学毒性物质的刺激。患了及各类炎症时,要积极科学地进行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有关联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之间;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就提高到二分之一。事实上,对于这些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来说,只有当他也超重的时候才说明危险临近了。可如今,孩子肥胖的现象日益广泛,所以,患有2型糖尿病的孩子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存在引发、肾病、神经问题和视力衰退的危险。
防范措施: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以免堆积,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丰富,多吃水果、蔬菜、全麦食品,多给孩子吃蔬菜油(等)。这些合理的预防措施将会达到更大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最好限制孩子食用细加工的淀粉类食品,比如土豆和精白面。如果孩子超重,并且有糖尿病家族史,最好在孩子10岁以后通过来断定他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
相关知识点
相关专家解答
备孕期,可以还是补充叶酸,但是剂量要比一般的不患糖尿病的孕妇高。 每日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 I型糖尿病的父遗传的概率大。 II型糖尿病的母遗传概率大。 线粒体基因突变型糖尿病的双亲只可能传给女儿。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811
联系编辑:吴佳子
联系邮箱: .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8糖尿病会遗传吗?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糖尿病会遗传吗?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我​是​一​名型​糖​尿​病​患​者​,​也​是​一​位​母​亲​。​今​年​我​的​孩​子岁​,​丈​夫​和​我​一​直​担​心​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于​是​在​孩​子​熟​睡​的​时​候​我​们​会​偷​偷​给​他​测​血​糖​,​结​果​都​正​常​,​但​我​们​还​是​害​怕​糖​尿​病​会​遗​传​给​孩​子​。​请​问​专​家​。​糖​尿​病​究​竟​会​遗​传​吗​?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糖尿病是否会遗传?几率多大?
糖尿病是否会遗传?几率多大?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糖尿病是否是否会遗传?几率多大?
02年患糖尿病,一直服用药物控制血糖。请问糖尿病是否可以生孩子,是否会影响精子的质量?是否会遗传?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专业妇科疾病治疗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州天河社区医院&&&全科
建议:你好,糖尿病遗传几率很小,只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可以性生活。血糖长期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一些慢性并发症,应及时控制血糖的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服用西药降糖、或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传统中药对糖尿病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茱萸、玉竹、生地、知母、荔枝核、青果、石斛、肉苁蓉、玄参、益智仁、沙菀子、补骨脂、鹿茸、海南陈、人参、枸杞子、蜂胶、金精粉、乌术粉、茯苓、怀山药、桑葚、苦瓜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这些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无需节食,无需忌口,无需服用其它降糖药物,单独服用即可,可以有效保卫胰岛,降低血糖,提高免疫。这些药物适合血糖长期高居不下,各种治疗方法仍无法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这些药物克服了传统产品治疗上严格忌口的弊端,使病人的营养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了综合治疗,标本兼治;这些药物打破了常规的降糖疗法,药物中独有的活性成分经人体转化能彻底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清除糖尿病致病根源―糖毒素,打破胰岛素β细胞与胰岛素受体周围的生物屏障,恢复人体正常糖代谢功能,快速达到平稳血糖的目的。绝对安全可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适合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人体阴阳虚实,改善气血失调失养的状态,迅速消除胰岛受体面的有害酸肽,激活血液中的胰岛素受体,使体内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恢复正常,从而加强细胞分泌调节,修复因长期使用降糖西药导致的细胞分泌紊乱,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既治病又强身的目的;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修复胰腺功能,调节自身代谢平衡,消除、缓解各种并发症,具有阻断遗传和杜绝复发的可能。这些药物在糖尿病的康复上,达到了中医临床公认的“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四条统一标准。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外科、男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
建议:糖尿病如果有家族史,那就有遗传的可能,糖尿病可以要小孩的。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药物会伤肝伤肾,所以要注意减少药物伤害和对药物的依赖,吃药打针外可以配合草本的微络康降糖胶囊进行调理,稳定降血糖,控制血糖稳定,改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等作用。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遗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