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吲哚美辛缓释片片产生依赖性了,怎么解决,

药物依赖性的预防_甜梦文库
药物依赖性的预防
药物依赖性的预防容易成瘾的药物,最常见的是两类。一类是麻醉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这类药 物除镇痛作用外,还可引起欣快或愉快感,常用剂量连续使用 1~2 周后即可成瘾。另一类 是催眠和抗焦虑药, 如速可眠、 阿米妥和各种安定类药物 (安定、 安宁、 利眠宁、 硝基安定、 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特别是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医疗的需要往往服用此类 药物,长期应用要特别注意。 对药物产生依赖后,轻者表现为离不开这种药物,不吃就难受,并感周身各种不适, 只有服用这种药才自感舒服,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逐步戒除。 (1) 患者要认识到自己的病况, 明确药物成瘾对自身的危害, 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2)逐渐减少依赖药的服用剂量,原则是“逐渐”减量,切忌大幅度削减用量或完全停 用,以使身体逐步适应,否则,由于身体无法耐受会出现戒断症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3)也可以非依赖性或依赖性较低的药物暂时替代,减轻由于削减依赖药物用量而出 现的不适应症状。 (4)依赖戒除后,要巩固住所取得的效果。各类心理障碍和神经症患者,对于自己的 焦虑或失眠等症状,不可一味地追求药物,而应设法去除病因,心理疏导、调节生活、体育 锻炼、物理治疗等均大为有益。切忌重新服用依赖药物。 (5)药物依赖严重者,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偷药、骗药,挥霍大量金钱买药,置家 人生活于不顾,丧失责任感和进取心,很难自行戒除,此时应在住院条件下积极治疗,争取 早日戒除。 (6)要避免药物依赖,首先,应该了解哪些药物是可以成瘾造成依赖的,在最初就要 控制;其次,产生药物依赖后最好去专科医院就诊;另外就是有病了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用 药和治疗,不要自行乱用药物。 头孢唑林钠和五水头孢唑啉钠的区别五水头孢唑林是在 α 型头孢唑林钠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了其更为精细的结构。在微 观结构中,两分子头孢唑林、十分子水和一个钠离子形成的单晶螯合结构。头孢唑林和钠离 子以配位键和共价键结合,晶态下两个头孢唑林(Cefazolin)分子排列成一个隧道式空腔, 水分子和钠离子存在于空腔之中,与头孢唑林一起形成螯合大分子结构呈稳定的螯合晶体。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独特的环状结构将头孢唑啉的含硫基团全部牢固地包裹在晶体 内部, 使得含硫基团完全不会脱落和接触胶塞。 因此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具有非常高的稳 定性。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原料的稳定性数据可以支持 30 个月的有效期,国家 SFDA 药 品审评中心初定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有效期为 24 个月,而现有头孢唑林钠制剂的有效 期仅为 18 个月;国家 SFDA 认定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为结构技术创新的国家四类新药, 并给予 3 年独家生产制造的新药保护期。这一新型抗生素在稳定性、澄清度、颜色、有关物 质含量上都远远优于临床上现有的普通头孢唑林钠,并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对含乙醇的药物要心中有数乙醇是制药中常用到的辅料。 作为药物的溶剂,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及稳 定性。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溶解性能介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因此乙醇既可以溶解水溶 性的某些成分,又能溶解非极性的一些成分。但由于乙醇本身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所以在使 用含有乙醇的药物过程中, 除了要关注药物主要成分的相关事项, 药师还应考虑乙醇溶剂对 人体及其他合用药物的影响。 含有乙醇的常用药物总结如下: 注射剂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醇型) 、泼尼松龙注射 液(醇型) ; 心血管系统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洋地黄毒 苷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呼吸系统用药: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穿琥宁 注射液; 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盐酸吡硫醇注射液; 抗肿瘤药: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 抗菌药物: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 氯霉素注射液; 妇产科用药:前列腺素 E2 注射液。 口服液 丹红化瘀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 A 口服溶液。 糖浆剂 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 酊剂 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 释制成,供内服或外用。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骨痛灵酊、姜酊、祛伤消肿酊、 烧伤灵酊、复方樟脑酊、碘酊、远志酊、颠茄酊等。 酏剂 是由药物和芳香性物质等配制而成的水醇溶液, 乙醇含量一般在 25%以下, 如地 高辛酏剂。 擦剂 系指药物用乙醇、油或其他适宜溶剂制成的供无破损患处揉擦用的液体制剂。如 酮洛芬搽剂、醋酸倍他米松搽剂、克伤痛搽剂、骨友灵搽剂、麝香祛痛搽剂等。 涂膜剂 常以乙醇为溶剂,如疏痛安涂膜剂。 流浸膏剂 系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制成 的制剂。流浸膏剂一般应检查乙醇量。如大黄流浸膏、当归流浸膏、甘草流浸膏、益母草流 浸膏、颠茄流浸膏、志远流浸膏、浙贝流浸膏等。 酒剂 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如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等。 其他 硝酸甘油气雾剂、 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 复方醋酸氯已定喷剂、 麝香祛痛气雾剂; 盐酸萘替芬溶液、复方水杨酸溶液、硼砂甘油钾溶液、甘油醇溶液、甲醛溶液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不同,并非上述所列举药物都含有乙醇,具体需要 详见药品说明书。因某些剂型中乙醇含量很少,或药物用量小,或用药途径使乙醇吸收少, 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为保证用药安全, 对于确定含有乙醇的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对乙醇过敏者一般需禁用; 2.慎用于早产儿、新生儿和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因这类人群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低,导致 乙醇的代谢减慢,乙醛蓄积,易产生毒性; 3.孕妇也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4.乙醇还有具有抑制中枢、扩张血管、增强肝药酶活性等作用,因此与类似作用的中西 药并用时也应特别注意; 5.尽量避免与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某些降糖药、中枢神经抑制药、血管扩张 药、酚噻嗪类药物、抗组胺药、抗恶性肿瘤药、非甾体抗炎药及中成药说明书中明确规定需 要忌酒的药物联用; 6.用药后不宜驾驶机、车、船,以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药学综合知识 第一章药品名称与药品说明书第一节 药品名称目前,我国药品名称的种类有三种:通用名、商品名、国际非专有名,它们分别具 有不同的性质。 1、药品的通用名称 指按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具有通用性,但通用名称不可用作商标注册;国家药典或药品标准采用的通用名称为法律 名称。但有的药名不属法定名称,也非商标名而常被应用,可称为别名或习用名,如: 诺氟沙星的习用名为氟派酸,头孢氨苄的习用名为先锋 4 号,头孢霉素 4 号;西咪替丁 的习用名为甲氰咪胍等。中国药典从 1995 年开始已不收载这些名称,作为药学专业人 员和专业杂志、报刊、书籍应避免使用这些名称,提倡使用通用名和法定名称。通用名 称不可用作商标注册。 2、商品名 又称商标名,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该药品专用的商品名称,如对乙酰氨基酚(通用名为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药,不同药厂 生产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其商品名有百服咛、泰诺林、必理通等;药品商 品名,具有专有性质,不得仿用,通过注册即为注册药名;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 化及加入世贸组织(WTO) ,制药业遵循国际惯例,药物制剂采用商品名也越来越多,尤 其是国内的大型著名生产企业,为打响自已生产企业的品牌,也赋予药品以商品名,如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就有“利复星”“来立信”等名称。商品名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问 、 题: ①卫生部在卫药发[1992]50 号文件中规定: 使用商品名的西药制剂必须在该商品名 下方括号内标明其通用名称。 药品的包装、 说明书等在使用商品名时, 必须注明通用名。 如只印商品名, 则无法断定其确切成分。 ②国家工商管理局 1995 年在 《药品审查标准》 中也规定:药品商品不得单独进行广告宣传。广告宣传需使用商品名称时,必须同时使 用通用名称。 某些厂家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 精心设计, 使商品名色彩鲜明, 图案奇特, 而通用名则难以寻找,这也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潜在因素。 3、国际非专有名(INN)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药物(原料药)的国际通用名,采用国际非专有名,使世界药物名称得到统一,便于交流和协作。第二节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指导临床用药和患者治疗的主要依据,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 准的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的法定文件,其内容不得自行修改。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应遵循以 下原则:资料要真实、准确、科学,文字表达要简明易懂,计量单位要统一,记载项目 要全面。药品说明书的主要术语和内容要求是本节的重要内容。 药品说明书撰写原则: 一、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1、药品名称不规范。药品说明书无通用名,只有商品名,或二者字体比例悬殊, 商品名字体太大,通用名字体太小,无法辩认,有的复方制剂未标明主要成分。 2、用法剂量不明确。有的说明书剂量符号交错使用,前面用“g”,后面用“克” , 如剂量经常标“g/kg,分 3 次服用” ,病人不易理解。大部分说明书只标成人剂量,无 各年龄段患者人群的剂量标示。有的药品说明书用说明书在用法标示上不严谨,如只标 1 日 3 次,每次 1 片,但不知饭前饭后;粉针注射剂只注明溶于××ml 输液中滴注,而 未注明是何种液体。 3、不良反应不全。许多厂家只强调药物的优点,不提或少提药物不良反应,使临 床用药安全性受到影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还易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难以处 理。 4、药物动力学(药动学)资料欠缺,或参数不统一。进口药在药动学方面研究较 深入,国产药,尤其是老药、中药制剂此项目标示率几乎为零,而标示的药动学数据与 教科书及有关药学参考资料相差甚远,往往难以作为有效的药物情报使用。 5、有效期不明。首先名称不统一,如“失效期”“有效期”“使用期限”“厂方 、 、 、 负责期”等名称,目前除抗生素及生化制品有其有效期限,很多药品(尤其是片剂)只 有生产批号而无有效期限,因此对已出厂几年的药品,往往由于不清楚是否有效,或者 造成浪费,或者是误用已降效或失效药品,造成临床用药混乱。 二、药品说明书的主要术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及术语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范, 现对 其主要术语及内容阐述如下: 1、药品名称 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 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在给患者推荐 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都要认准通用名,即药品的法定名称,也就是国家标准规 定的药品名称。依据《商标法》规定,通用名不能作为商标或商品名注册,因此通用名 可以帮助识别药品, 避免重复用药。 《药品管理法》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和 (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 24 号)规定,在药品包装上或药品说明书上应标有药品 通用名。药品的通用名称必须采用国家批准的法定名称并用中文显著标示,如同时有商 品名,药品商品名称不得与通用名称同行书写,其字体和颜色不得比通用名称更突出和 显著,其字体以单字面积计不得大于通用名称所用字体的二分之一。曾用名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使用。剂型名称应与药典一致。对化学药品非药典收载的品种,其通用 名需采用《中国药名通用名称》所规定的名称。 2、药品成分 药品说明书应标明药品成分,以满足药品经营者、使用者的知情权。对单一化学药 品需列出化学名称,如为盐,要列出盐的化学名称。复方制剂列出所含活性成分及其含 量。制剂中如含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辅料或成分,也需列出。中药的主要成分系指处 方中所含的主要药味、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制剂主要药味的排序要符合中医 君、臣、佐、使组方原则,要与功能主治相符。 3、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及药物动力学 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临床药理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有关信息, 也包括体外试验或动 物试验的结果。毒理作用为非临床毒理研究结果,它可有助于判断药物临床安全性,一 般包括致癌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长期毒性和急性毒性等。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 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变化规律,并用数学模型来阐明药物的体内的位置、数量 与时间关系的科学。它对药理学、药效学及生物药剂学都具有指导意义。 4、药品的适应症 此项应科学客观地指出药品可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或症状的改善, 应按国家药品监 督管理局批准内容书写,不得随意夸大,并注意区分治疗、缓解疾病的症状和作为疾病 辅助治疗等三者间的不同,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5、用法用量 用药方法与用药剂量是说明书中的核心部分,是临床安全、有效用药的重要基础。 用药方法应明确,详细列出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用、喷雾吸入、 肛门塞入、阴道使用等用药途径和用药时间。应准确标明药物剂量,分清儿童、成人、 老龄患者及性别的用量。有些药物的剂量分为负荷量及维持量,或必须从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量,或必须饭前、饭后、清晨、睡前服用者,应详细说明;需疗程用药则需注明疗 程剂量、用法和期限。对需临用配成溶液或加入静脉输液者,应特别注意列出所用溶剂 配成的浓度及滴注速度,不同适应症、不同用药方法需分别列出。 ①药物的用法 a、口服 药物口服后,可经过胃肠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留在胃肠道行效于胃肠局部。口服 是最安全方便的用药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遇有下列情形时不便采用:病人昏迷不 醒或不能咽下;因胃肠有病,不能吸收;由于药物的本身性质不容易在胃肠中吸收或能 被胃肠的酸性、碱性所破坏(如青霉素、胰岛素等) ;口服不能达到药物的某种作用(例 如用硫酸镁口服,只能引起泻下,如需镇痉、镇静必须注射) 。在这些情况下,都须采 用其他用药方法。对胃有刺激或容易被胃酸所破坏的药品,如必须采用口服,应加以特 殊处理,一般是把药品制成肠溶片(如胰酶) ,或盛在肠用胶囊内,或制成一种不溶于 胃酸而到碱性肠液内能溶的化合物(如把鞣酸制成鞣酸蛋白) ,入肠后发生作用。 b、注射 注射也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注射方法主要有皮下、肌内、静脉、鞘内等数种。 皮下注射,即将药液注射在皮下结缔组织内,只适用于少量药液(一般为 1―2ml) ,同 时可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疼痛及刺激,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肌内注射(肌内注射)系将 药液注于肌肉内(多在臀部肌肉) ,由于肌肉的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皮下块,疼痛程 度亦较皮下注射轻。注射量一般为 1―2ml,但可用至 10ml。油剂及混悬剂均以采用肌 内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宜用肌内注射,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较小。至于静脉注 射(静脉注射) ,一次注射量可较大,且奏效迅速,常用于某些急救情况。但危险性也 较大,有可能引起剧烈反应甚至形成血栓,而且药液如漏出静脉血管之外,常可引起肿 痛,因此须加注意。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凡混 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深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 静脉注射。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溶液以及高渗溶液,因血液可使之稀释,不大可能引起 刺激反应,则可用静脉注射。药液量如果更大,可采用输液法,使药物缓缓流入静脉内 或皮下组织内。如果静脉输入很缓慢,可以用滴数计数时,就称为“静脉滴注” (静脉 滴注)或“静脉点滴” 。在药物不能进入脊髓液或不能很快达到所需浓度时,可采用鞘 内注射,其法为:注射前先抽出适量的脊髓液,然后将药物徐徐注入蛛网膜下腔的脊髓 液中。穴位注射系将小量药液注射于某一穴位中。 c、局部用药 目的主要是引起局部作用,例如涂擦、撒粉、喷雾、含漱、湿敷、洗涤、滴入等都 属于此类。 其它尚有灌肠、吸入、植入(埋藏) 、离子透入、舌下给药、肛门塞入、阴道给药 等方法,虽用于局部,目的多在于引起吸收作用。 ②用药的次数 为了使药物服用后获得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使用,就需要注意服药的时间和次 数。大多数药物是 1 日 3 次(1 日最好按 24 小时计算,尽可能每 8 小时服药 1 次,这样 血药浓度可以比较平稳, 不至忽高忽低) 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 。 给药次数可略予增加; 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 可每日服 2 次 (如磺胺嘧啶、 复方磺胺甲恶唑) 1 次 、 (多西环素) , 甚至 3--5 日服 1 次(如磺胺多辛) 。长期服药,要警惕可能引起蓄积中毒。有的药物由 于毒性较大或消除缓慢,因而对它的每日剂量和疗程均有限制性规定。 至于药物的服用时间 (如饭前饭后等) 须根据具体药物而定。 , 有的药物如驱虫药, 要求在半空腹或空腹时服下,若在饭后服,药物被食物隔住,就难以达到治疗目的。造 影剂如磺番酸,服后 12―14 小时才能在胆囊出现,因此要前一天晚上服药,次晨可拍 片。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如溴丙胺太林)多数在饭前服效果较好(但胃得乐、溴甲乙 胺痉平一般在饭后服) 。这两类药物也可在症状发作时服。止喘药、镇痛药也可在症状 发作时服。 一般说来,除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 (以上多为饭前服) 、驱虫药、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 、催眠药、缓泻药(睡前 服)以外,其余都可以在饭后服,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铁剂等) ,更须在饭后服。饭后服因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一般吸收较慢,出现疗效 也会较慢。 ③凡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称为“剂量”或“药用量” 一般所说的剂量,是指成人一次的平均用量。如果少于这个量,就可能产生不了治 疗效果。如果超过这个量到一定程度,就能引起中毒现象。这种过大的用量叫做“中毒 量” ;严重中毒时引起死亡的量,叫做“致死量” 。通常所称的“极量” ,就是指允许使 用的最高剂量, 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不得超过。 药物的用量, 因病人具体情况不同而异。 a、老幼剂量 60 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 3/4。小儿用药剂量比成人小,一般可根据 年龄按成人剂量折算;对毒性较大的药物,应按体重计算,有的按体表面积计算。 b、药物计量单位及计量方法 中西药物剂量,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计量: 1mg(毫克)=1000μ g(微克) ;1g(克)=1000mg;1kg(千克,公斤)=1000g;1L (升)=1000ml(毫升) 。 一部分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抗毒素(抗毒血清) ,由于效价不恒定,只能依靠 生物鉴定的方法与标准品比较来测定,因此,采用特定的“单位” (unit;u)计算。 对少数毒性较大或用于危急情况的药物(特别是静脉滴注用药) ,为了确保使用安 全与有效,多要求根据体重计算用量。例如解毒药亚甲蓝,规定一次静脉注射量为 1―2mg/kg,即每 kg 体重的剂量为 1―2mg,如病人体重为 50kg,则一次静脉注射量即为 50―100mg。又如抗肿瘤药巯嘌吟(6-MP)治疗急性白血病时,1 日剂量为 2.5mg/kg,1 次服或分 2―3 次服, 50kg 体重病人的 1 日剂量为 125mg, 即 若分 3 次服, 每次服 41.6mg。 此外如红霉素、新生霉素(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以及用于纠正酸血症的乳酸钠、 碳酸氢钠(用于静脉滴注)等等也都是按体重计算的。小儿用量按体重计量的更多,例 如红霉素口服剂量,小儿 1 日 25―50mg/kg,分 3―4 次服。 在抗肿瘤药中,有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剂量的,如卡氮芥的剂量为 1 日 100mg/m 。 6、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调节生理机能的过程中,正 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与与使用目的无关的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品说 明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药品说明书中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全面地列出 药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发生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补救措施。避免只强调 药物“治病”的一面,忽视药物“致病”的另一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类的 不利影响,为药物的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2 7、禁忌 本项目是表示禁止应用该药品的人群或疾病情况,并尽量阐明其原因。与不良反应 或注意事项不同,不能将其内容纳入以上两项,应按规定在说明书中单列一项。 8、注意事项 此项包括内容较多,如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食物、烟、酒、饮料、病史等) ,需 要慎用的情况(肝、肾功能等) ,用药过程中需观察的情况(过敏反应、定期查血象、 肝、肾功能等) ,以及用药对于临床检验的影响等。过去的说明书编写中,注意事项一 栏还包括孕妇、哺乳期、儿童、老人用药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用药过量等内容也包括 注意事项中。按照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的细则规定,应单列各项编写,尤其是“孕妇及哺 乳期妇女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两项不可缺少,如缺乏可靠实验或文献依据,应注明 、 “尚不明确”字样,其他项如“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药物过量”若缺乏可靠 、 、 文献或实验数据,可以不写,说明书中不再保留该项标题。9、有效期 有效期是指药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其含义为药品在一定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 量的期限。药品有效期是涉及药品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标识,必须按规定在药品说明 书中予以标注。药品稳定性评价也是药品审批的必报项目,药品有效期应根据药物稳定 性不同,通过实验研究和自然条件下的留样观念及管理实践,合理制定其使用期限,此 规定具有法律效力。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说明书未标明有效期或更 改有效期按劣药论处。药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按年月顺序,一般表达可用有效期至某 年某月, 或用数字表示, 如有效期至 2001 年 10 月, 或表达为有效期至 2001.10, 2001/10, 2001―10 等形式。年份用 4 位数表示,月份 2 位数表示(1―9 月前加 0) 。 10、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是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 《药品管理法》规定,生产药品“须经国 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已上市 药品的批准文号的格式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不利于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为加强药品 批准文号管理,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做好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注〔 号)要求,现又规范了新的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并将在近期对全 国药品生产企业已合法生产的药品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①药品批准文号格式:国药准字+1 位字母+8 位数字,试生产药品批准文号格式: 国药试字+1 位字母+8 位数字。 化学药品使用字母“h” ,中药使用字母“z”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顿的保健 药品使用字母“b” ,生物制品使用字母“s” ,体外化学诊断试剂使用字母“t” ,药用辅 料使用字母“f” ,进口分包装药品使用字母“j” 。数字第 1、2 位为原批准文号的来源 代码,其中“10”代表原卫生部批准的药品, “19”“20”代表 2002 年 1 月 1 日以前国 、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其它使用各省行政区划代码(见附件一)前两位的,为 原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药品。第 3、4 位为换发批准文号之年公元年号的后两位 数字, 但来源于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仍使用原文号年号的后两位数 字。数字第 5 至 8 位为顺序号。 有关批准文号的换发说明见附件二。 ②每种药品的每一规格发给一个批准文号。 除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委 托生产和异地加工外,同一药品不同生产企业发给不同的药品批准文号。 ③自 2002 年 1 月 1 日以后批准生产的新药、仿制药品和通过地方标准整顿或再评 价升为国家标准的药品,一律采用新的药品批准文号格式。 ④自 2002 年 1 月 1 日以后批准发给的化学药品《进口药品注册证》 ,其注册证号格 式亦作部分改变,其中字母“x”改为“h” ,其它部分不变。原已发给的旧格式注册证 号在换发《进口药品注册证》时用新格式取代。 ⑤药品批准文号及化学药品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换发后, 印有原格式批准文号及注 册证号的包装标签在 2003 年 6 月 30 日后禁止流通使用。 附件:1、药品批准文号采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统一换发并规范药品批准文号格式说明附件 1: 药品批准文号采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代码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50000 省(自治区、直辖市)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代码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30000 省(自治区、直辖市)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000 410000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000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附件 2: 统一换发并规范药品批准文号格式说明 一、凡原卫生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统一换发为国药准(试)字相应类别,数字 前两位为 “10”, 4 位为原批准文号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4 位顺序号重新编排。 3、 后 如: “卫药准字(1997)x-01(1)号”换发为“国药准字 h”。 二、 2001 年 12 月 31 日以前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 凡不同于 新的批准文号格式的,也按新格式进行统一换发。原年份为“1998”、“1999”的,换 发后第 1、 位为“19”; 2 原年份为“2000”、 “2001”的, 换发后第 1、 位为“20”。 2 第 3、4 位仍为原批准文号年份后两位。详见下表: 原文号 国药准(试)字 x 系列 新文号 国药准(试)字 h 国药准(试)字 h 国药准(试)字 h 国药准字 h 国药准字 h 国药准字 h 国药准(试)字 z 国药准(试)字 z 国药准字 z 国药准字 z 国药准字 z 顺序号 不变国药准(试)字(1998)x -0000 号系列重新编排国药准(试)字(1999)x c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 xf 系列 国药准字(1998)xf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1999)xf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试)字(1998)z -0000 号系列自 1000 起编排 自 3000 起编排 自 3000 起编排 自 4000 起编排 不变国药准(试)字(1999)z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 zf 系列 国药准字(1998)zf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1999)zf -0000 号系列自 1000 起编排 自 3000 起编排 自 3000 起编排 自 4000 起编排 重新编排国药准(试)字(1998)厂家 s c0000 号 国药准(试)字 系列 s国药准(试)字(1999)厂家 s c0000 号 国药准(试)字 系列 s自 1000 起编排 国药准字 sf 系列 国药准字(1998)sf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1999)sf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年号)d -0000 号系列 国药准字(年号)j (s)-0000 号系列 药用新辅料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 国药准字 s 国药准字 s 国药准字 t 国药准字 j 国药准字 f自 3000 起编排 自 3000 起编排 自 4000 起编排 重新编排 重新编排 重新编排三、原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换发时,应根据其原批准文号 中的省份简称,在新格式药品批准文号中使用相应省份代码,新批准文号数字第 3、4 位为换发年份的后两位,顺序号重新编排。 例如,原化学药品“京卫药准字(1996)第 000001 号”换发为“国药准字 h”,字母和数字含义依次是:“h”为化学药品,“11”为北京市的行政区划 代码前两位,“02”为换发之年 2002 年的后两位数字,“0001”为新的顺序号。 通过地方标准整顿或再评价升为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现为地方药品批准文号,或 已经换发为国药准字 xf 等类型,但不同于新批准文号格式的,也应按上述要 求,加入省份代码,进行统一换发。中药药品批准文号换发后,不再使用“zz×××× -”前缀。第二章第一节1、处方前记处方处方的组成处方由三部分组成: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和处方后记。包括医院名称、就诊科室、门诊病例号、住院病例号、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临床诊断、处方编号等,处方前记也称为处方的自然项目。 2、处方正文 以 Rp 起头,正文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 3、处方后记 包括医师、配方人、核对人、发药人的签名和发药日期等。第二节1、处方权限及相关问题处方制度执行药典开具处方是医师的特有权,开具处方的医师必须是医学院校毕业,并取得相应的医 学职务任职资格, 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并经注册后方具有处 方资格。 2、处方书写及相关要求 处方须用毛笔、钢笔或其他不褪色的碳素笔书写,不得涂改,否则须在涂改处重新 签字,药师方可调配。处方中药品名称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中国药典 1995 年版已废除 拉丁文药品名) ,不准任意缩写或用代号。年龄项要写实足年岁,婴幼儿写月龄、日龄 或体重。为便于药师审核处方、医师在开具的处方上应注明临床诊断。西药处方每一种 药品须另起一行。开具处方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每张处方仅限开写一 名患者所需的药品,患者姓名必须是患者本人的真实姓名。中药调配处方应按其作用性 质依次排列君臣佐使等,对某种特殊中药饮片,如需蜜灸、酒、盐、炒等应在处方中开 写清楚,对于先煎、后下、包煎、烊化或冲服的药品,应注明煎药时的注意事项。 3、书写药品名称规则 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近年 来我国大量使用商品名,从而在药品供应市场上出现一药多名的状况,如头孢噻肟商品 名有头孢氨噻肟、头孢克拉瑞、凯福隆、赛福隆等;头孢曲松又称头孢三嗪噻肟、头孢 泰克松、菌必治、头孢三嗪、罗氏芬等。调配处方时要求医师开具处方的药品名与配发 药品的名称必须一致。尽管是同一种药不同的商品名,如处方名称与所配发药品商品名 不同,仍应由处方医师重新修改,避免引起患者的误解和纠纷。 4、处方用药剂量与剂量单位规则 凡药典收载的品种,药品使用的剂量应以《临床用药须知》剂量为准;未收载的品 种应以药品的法定说明书所示剂量为准,超剂量使用(如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超剂量使 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医师应在剂量旁重签字(以告诉调配药师不是剂量写错,而是病 情需要使用) ,药师方可按处方调配。 处方剂量书写一律用阿拉伯字码,用药剂量单位采用公制,应与国际推行的标准国 际单位(SI)一致。固定制剂重量单位为克(g) 、毫克(mg) 、微克(μ g) 、纳克(毫 微克 ng)等;液体制剂容量单位以毫升(ml) 、国际单位(IU) 、单位(u)计算。药物 剂型单位片剂、丸剂、胶囊剂以片、丸、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并注明含 量。 5、处方用法与用量法则 用法与用量一般用中文或外文缩写表示,如每次××mg(ml) ,每日×次;或每日 ×次,每次××mg(ml)等。现在一般药厂生产药品按需要分剂量以小包装发售,医师 处方最好以一小包装为单位,这样可以直接发出,小包装内的说明书可随药发给患者, 以便用药参考。但因药品使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一般指的是用药范围,如每天 2―3 次,每次 2―3 片等,故患者仅看说明书还会产生疑惑,所以为了准确调配,将小包装 药品再装药袋,按医师处方的用量要求,写在外包装口袋上,向患者交代清楚。 6、处方调配规则 处方调剂与审核、配发药品的药学技术人员,必须是药学专业院校毕业并取得相应 的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方可上岗。药品在发给病人前必须双人核对;有条件时为 双人核对,第三人发出。为确保发出的药品准确无误,发药人员必须由药师以上专业技 术人员担任。 药师接到处方后仔细阅读,逐项进行审核、检查、及时调配,发现问题应立即与开 具处方的医师联系解决。对书写缺项者可要求其补写;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处方, 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剂配发。药学技术人员对 处方所列药品不能擅自更改或使用代用品。第三节一、收方处方调配收方是病人与药师接触的第一项工作,也是保证整个调配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收 方后首先要审核处方,处方的审核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求药师有较全面的 药学知识,对所用药品的理化性质、药理毒理、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适应症、用法 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法定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内容(包 括复方制剂的组分、含量)要全面熟悉和掌握。这样才能为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经济把好第一关。审核处方的内容有: 1、处方前记。 2、处方中药品名称、规格、书写是否正确。 3、处方中药品是否需要皮内敏感性试验(皮试) 。 4、用药的剂量、用法是否合理 对婴幼儿、老年人因其年龄差异,在药物作用上具有各自的生理特点,所以在审核处方时应特别注意,全面地分析和判断。 5、给药途径是否恰当。 6、处方用药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 7、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方,应严格审核,按照相关 的管理办法执行。 8、对医师处方中短缺的药品,应建议医师使用其他代用品。 二、调配 调配人员接到处方后,首先要从头至尾认真阅读并默读处方,发现问题及时与收方 人员联系解决;在调配时应精神集中,按次序调配,在一次处方末调配结束前不收第二 张处方,以免药品混淆造成差错;负责调配的药师要按处方的要求,在所调配药品的包 装上写明病人的姓名、用量和用法,确认无误后再行调配。 1、负责调配处方的药师,要熟悉处方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常见外文缩写字的含义 处方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常见的外文缩写 a.c a.m 饭前(服) 上午、午前 b.i.d Cap Co Exp gtt H h h.s im iv Iv.gtt Kg mg μ g ml NS O.D O.L O.U OTC p.c p.m p.o p.r.n q.d q.h q.i.d q.n q.o.d q.s Sig St Tab t.i.d每日 2 次 胶囊 复方的、复合的 失效期 滴 皮下注射 小时 临睡前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 千克 毫克 微克 毫升 生理盐水 右眼 左眼 双眼 非处方药 饭后 下午 口服 必要时 每日 1 次 每小时 1 次 每日 4 次 每晚 隔日一次 适量 标记(用法) 立即 片剂 每日三次 WHO 2、注意区别易混淆的药品名称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明(抗休克药)与可拉明(中枢兴奋药) 普鲁卡因(局麻药)与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药) 他巴唑(抗甲亢药)与地巴唑(降压药) 消心痛(抗心绞痛药)与消炎痛(消炎镇痛药) 病毒唑(抗病毒药利巴韦林)与病毒灵(抗病毒药吗啉胍) 止血芳酸(止血药)与止血环酸(止血药) 异丙嗪(抗组织胺)与氯丙嗪(抗精神病药) 安定(抗焦虑药)与安坦(抗胆碱药) 克林霉素(抗生素类)与克拉霉素(抗生素类) 立复欣(抗结核药)与立复汀(抗组织胺药) 氟嗪酸(抗菌药)与氟派酸(抗菌药) 3、调配每一种药品前,先检查该药的批准文号。 4、调配中应注意药品的有效期。 三、核查 处方药品调配完成后由负责人进行核查。内容包括再次全面认真地审核一遍处方内 容(包括药价) ,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的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逐 个检查药品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包括形态、色、嗅、味和澄明度等) ,核查无误,检 查人员签字后发药。 四、发药 要向患者说明用法用量,个别药品要说明注意事项,注射用药要逐盒开封与患者当 面验收。发药时要更多地为病人提供咨询。第四节药物剂型对疗效的影响及常用剂型的特点一、药物剂型与疗效 药物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 称为药物剂型 (简称剂型) 。 适宜的剂型能完全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能调节药物作用的快慢、强度和持续时间;能 减缓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1、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有少数药物由于应用的剂型不同,其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例如:酒石酸锑钾制成注 射剂用于治疗血吸虫病,但少量口服(复方甘草合剂)却作为祛痰药;醋酸氯已定(洗 必泰)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外用杀菌剂,但制成栓制用于治疗阴道炎或宫颈糜烂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 2、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的快慢、强度、持续时间不同 氨茶碱为支气管扩张药,它可以制成几种不同的剂型,如注射剂、片剂、栓剂、长 效制剂等,它们的药理作用是相同的,但注射剂是速效的,适宜于哮喘发作时应用;栓 剂是直肠给药,避免了氨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了副作用,且吸收较快,维持药效 时间较长。片剂的作用时间是中等的,便于生产;长效片剂可维持药效达 8―12 小时, 减少了服药次数,使哮喘病人免于夜间服药。此外还有硝酸甘油药膜的体外释药比片剂 为快,且储存时间对它的影响不大,片剂的崩解和吸收随储存而变慢。在体内起效时间 膜剂比片剂快 3 倍。 3、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副作用、毒性不同 例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开始用于临床时为片剂,其 1 日剂量为 200―300mg,消炎 镇痛作用虽然好,但发现较大的副作用,如头能、失眠、呕吐、耳鸣、胃出血等,其副 作用与服用剂量成正比。主要由于片剂在保存中逐渐硬化而影响崩解度,所以吸收量很 低, 生物利用度差, 而且剂量加大则副作用就更大。 如制成胶囊剂给药, 每日剂量为 75mg, 就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也比较少。如制成栓剂给药,就可避免药物直接作用 于胃肠黏膜引起的一系列胃肠反应,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者用药更为安全。栓剂给药后 的最高血药浓度虽只有口服的 75%,但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比口服快,临床证明疗 效没有差别。 4、同一药物,制成同一剂型,由于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不同,表现(作用快慢、 强度甚至有无疗效及副作用等)不同 如
年澳大利亚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患者时,曾发生广泛的苯妥英钠中 毒,后经查明其原因是在生产胶囊时用乳糖替代了原处方中的硫酸钙作为稀释剂,从而 增加了苯妥英钠的吸收,提高了血药浓度,因而在服用同剂量时引起中毒。有人测定 7 种地高辛片,它们都符合规定的崩解时限,但由于地高辛的粒径、处方、工艺等变化而 产生了溶出速率的差异,使服用相同含量的片剂的最高血药浓度相差 59%。此外如阿司 匹林栓剂、红霉素片、四环素片等由于不是同一工厂的产品,或不是同一批号的制品, 由于粒子大小、粒径类型、原料晶型、赋形剂和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包衣材料以及工艺 条件等不同,都会导致生物利用度的明显差异,影响药品的疗效。 二、药物的剂型特点 1、注射剂 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混悬液、乳浊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 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根据临床需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静脉、肌内、皮 下、皮内、动脉、椎管及穴位等注射给药,其优点为: ①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与其他剂型相比,注射剂在生物利用度上基本 达到完全利用,无首过效应,在生物利用的速度上,基本上达到了给药的同时能立即起 效,无滞后时间。 ②使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口服后易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或吸收首过效应太大的 药物(青霉素、胰岛素)或不易被吸收及吸收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的药物。 ③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昏迷和不能吞咽的病人。 ④注射剂能产生定位及靶向给药的作用:如局麻药的定位作用,动脉注射造影剂进 行局部造影,以及动脉注射抗肿瘤药对靶器官对靶器官进行治疗。 ⑤延长药效:油溶液型、混悬液型注射剂具有延长药效的作用。 注射剂的缺点是: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剂稳定性差,易发生危险,如注射速度太快 容易在某一特点部位出现过高浓度, 以至发生休克或中毒等症状, 以及生产工艺要求严, 成本和费用较高等。但注射剂由于其无法替代的治疗学特点,目前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 的剂型之一。 2、片剂 系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固体剂型。 片剂的优点: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便于识别、成本低廉 片剂的缺点:儿童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制备储存不当时会逐渐变质,以至影响在 胃肠道内的崩解;含挥发油成分的片剂储存时间较长时含量下降;由于压制,颗粒的表 面减少,而使药物从片剂中释放到胃肠液中去的速度减慢。 片剂根据用途分为口服片(普通压制片、咀嚼片、泡腾片、多层片、速释片、缓释 片、控释片、包衣片)和其他用途的片剂(溶液片、植入片、皮下注射用片、阴道片) 。 片剂种类很多,随着对片剂研究的深入,速释片、缓释片和控释片愈来愈受到人们 的重视,代表了现代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①速释片:是指专用于舌下或颊腔的片剂,药物通过口腔黏膜的快速溶解或崩解吸 收而发挥速效作用。由于药物不通过首过效应,所以可使药物免受胃肠液 pH 的影响以 及酶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首过效应,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用于心绞痛的治 疗,作用迅速,疗效较好。以 10 人实验口服 10mg 或 20mg 甲基睾丸素普通片剂与 5mg 或 10mg 甲基睾丸素舌下片剂证明,舌下片剂为一般片剂生物利用度的 2 倍。口腔黏膜 对药物吸收较快,有时仅次于静脉注射和气雾剂。 ②缓释片和控释片:二者主要区别在于药物释放速度方面,一般缓释片是指其中的 药物释放缓慢;而控释片的药物释放速度不受体同 pH、离子浓度、酶和胃肠蠕动等因素 的影响,仍按原设计控制释药速度和释药部位。 3、胶囊剂 系指将药物装入空硬胶囊或软胶囊制成的剂型。根据囊材的性质分为硬胶囊、软胶 囊(胶丸) 、肠溶胶囊以及结肠靶向胶囊等。胶囊剂的优点为: ①能掩盖药物不适嗅味,提高稳定性。因为药物包于胶囊中与外界隔离,减少了空 气、湿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不稳定的药物有遮蔽、保护和稳定作用。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一般不加赋形剂,也不受压力的影响,在胃肠中 较片剂分散好。 ③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和片剂,但可 以制成软胶囊剂。 ④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胶囊剂的缺点为:囊材主要是明胶,具有脆性和可溶性,若填充的药物是水溶液或 稀醇溶液,可使囊壁溶化;填充风化性药物,可使囊壁软化;填充吸湿性很强的药物, 可使囊壁脆裂。因此具有以上性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胶囊剂。 4、溶液剂 系指化学药物呈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的,内服或外服的澄明溶液。溶液剂与常用的 散剂、片剂比较有以下优点: ①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②有效成分分散均匀,能准确量取使用,尤其适用于小儿和老年患者。 ③剂量的大小易调节,容易控制。 ④能减低某些易溶药物的局部刺激性。 ⑤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溶液剂的缺点是储运不方便,水性制剂易霉败,对包装材料要求高,配伍使用时易 发生配伍禁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溶液剂易分解失效。 5、混悬剂 系指含不溶性固体药粉末的液体剂型。难溶性药物的混悬剂在肠胃中释放比水溶液 慢,但比片剂快,这点适用于儿童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如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TMP) 和磺胺甲异恶唑制成的混悬剂、片剂和胶囊剂三种剂型比较,它们在健康的 24 人口服 后,血药浓度发现混悬剂比片剂、胶囊剂有显著差别,吸收速度混悬剂也比后二者显著 为快。 6、散剂 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剂型,可供内服和外用。散剂 的优点是: ①比表面大,易分散,奏效快; ②外用覆盖面大,具有保护、收敛作用; ③制作简单,剂量易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④储存、携带、运输方便。 缺点是:由于粉碎后接触面加大,故其嗅味、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某些 挥发性成分易散失,一些腐蚀性强,易吸湿变质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 7、栓剂 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成专供塞入人体不同腔道给药的一种固体剂型。栓剂 是直肠给药的常用剂型。人的直肠约长 20cm,直肠管腕的 pH 约为 7.4,直肠吸收的药 物有 50%--75%不通过肝脏, 直接进入人体循环, 所以栓剂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治疗作 用。栓剂局部作用有阴道栓、直肠栓和尿道栓。栓剂中不应含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患 者使用后有不适感和局部灼烧感。栓剂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有阿司匹林栓,对乙酰氨基 酚栓、吲哚美辛栓、氨茶碱栓等。与口服制剂比较,栓剂的全身作用有以下特点: ①药物不受胃肠 pH、酶的影响,在直肠吸收较口服干扰少; ②直肠给药方便、有效,适用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 ③用药方法得当,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减少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 8、气雾剂 系指药物与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内,使用时借抛射剂的 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药物以雾状、半固体或泡沫形式喷出的制剂。 气雾剂的优点是: ①能使药物迅速到达作用部位、起效快; ②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降解、无首过效应; ③使用剂量小,副作用小; ④当口服或注射给药呈现不规则的药动学特征时,可改用气雾剂; ⑤药物被封装在密闭容器中,避免与空气和水分接触,同时也避免了污染和变质的 可能; ⑥使用和携带方便,对创面局部的刺激性小; ⑦昂贵药品(激素、抗生素)浪费较其他剂型少。 气雾剂的缺点是: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生产设备,生产成本高;药物肺 部吸收的干扰较多,吸收不完全且变异性较大;有一定的内压、遇热和受撞击可能发生 爆炸,且可因抛射剂渗漏而失效。第三章第一节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概述“用药”的含义,既可以微观到个人使用药物防治和诊断疾病,调理自身的心理和 生理状态;也可以宏观到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体意义上的药品利用情况。用药的主体依赖 于描述的对象,临床上既可以为单个的病人或医药卫生人员,有时也可以把医疗机构、 社区甚至国家作为用药主体,讨论普遍性的用药问题。 首先在谈到合理用药之前必须合法:人类的合法用药主要为达到一定的医学目的, 包括:①预防、诊断和治疗病症;②调节机体生理机能;③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和心理 健康;④有计划地繁衍后代。药物还在非医学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国家甚至用药 物作为执行死刑的合法工具由于药物的特殊属性,药物被违法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集 中表现在竞技性体育活动中滥用兴奋剂、合成雄激素等药品,少数人吸食麻醉药品和精 神药品成瘾等。这些违法行为必须禁止,其最终结果必受严惩。 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合理用药”的概念。从词义上讲,合理是 一种以客观实际或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与经验论相对立的更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近年来, 循证医学和循证药物信息的建立与蓬勃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非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国际合理用药专家研讨会上曾提出, “合理用药要 求: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正确无 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上药学界的同仁 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到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 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这就是合理用药。 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MSH)对合理用药制定了一 个生物医学标准: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病人适 宜;剂量、用法、疗程妥当;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 ;调配无误(包 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 ;病人依从性良好。 合理用药的含义包括: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用药包括诊断、处方、标 示(Labeling) 、包装、分发以及病人遵嘱治疗的整个过程。病人的依从性是指患者能 否遵嘱,依从不仅依赖于病人接受处方者提供的医疗信息,还取决于医师说明病人认识 治疗的价值并使病人感受到医师的负责态度、同情心、关怀和体贴,是心理治疗寓于药 疗之中。依从性还与药物外观、口感、使用是否方便、使用药物次数、不良反应轻重、 是否容易识别有关。 二、合理用药的意义和目的 对待药物我们也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为药物的作用也具有两面性:其防治疾 病、保障健康的有益作用是主要的一面;但其另一面则是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往往难 以避免,对社会的危害更不容忽视。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达到研制出的药物宣传有益 无害,因此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力求应用得当,趋利避害, 才是合理用药的意义所在。 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 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必须在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精打细算, 通过正确选用、 合理使用,发掘现有药品的作用潜力,才能提高使用效益,从而减少浪费,节约资源。 目前我国正处在向小康社会过渡的阶段,让广大人民群众有病可医,有药可用,用 则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是我们医药卫生工作者奋斗的目的。因此,合理用药的意义 和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不仅微观到每一个人, 而且宏观到整个国家和社会; 不仅发挥经济效益,还要发挥社会效益。 三、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从用药的过程和结果考虑,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四 大要素。 1、安全性 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对病人和公众切身利益的保护。安全性 不是药物的毒副作用最小,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的概念,而是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 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既获得单位效果所承受的风险(风险/效果)应尽 可能小。 用药难免要承受一定风险,从用药者感受和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用药风险的表现 形式和程度千差万别,轻者稍微不适,严重的致残、致命。从用药效果出发,用药者对 风险的承受能力差别很大;对于挽救生命的治疗(如抗肿瘤化疗) ,病人能够耐受比较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对于调节正常生理机能的用药(如药物避孕) ,人们往往拒绝 任何轻微的不适。 2、有效性 人们使用药物,就是要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预定的目的。不同的药物用于不同的场 合,其有效性的外在表现明显不同。对于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要求的有效性在程度上 也有很大差别, 分别为: ①根除致病源, 治愈疾病; ②延缓疾病进程; ③缓解临床症状; ④预防疾病发生;⑤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⑥调节人的生理功能。至于非医学目的 的用药,要求的有效性更是千差万别,如避孕、减肥、美容、强壮肌肉等。 判断药物有效性的指标有多种, 临床常用的有治愈率、 显效率、 好转率、 无效率等, 预防用药有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 3、经济性 经济性并不是指尽量少用药或使用廉价药品,其正确含义应当是获得单位用药效果 所投入的成本(成本/效果)应尽可能低。 药物在来源上和人均占有量上,一直属于稀缺的物质资源。用药的需求供给矛盾突 出,世界各国普遍十分重视这种药品的供需矛盾,采取各项改革改革措施,力图遏制药 费上涨,合理配置药品资源,争取满足全体国民的基本用药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 “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公平分配卫生资源。 造成药品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不是药品产量不足,而是社会支付能力有限。不合 理用药造成严重的药品浪费,加重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经济负担,使已经存在的药品分 配不公更加突出。 解决这种特殊的药品供需矛盾, 关键在于合理控制药品的使用, 因此, 经济地使用药物就成为合理用药的新内容。 经济地使用药物,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有限 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病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4、适当性 合理用药最基本的要求是根据用药对象选择适当的药品,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 剂量、途径和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适当性的原则强调尊重客观现实,立足当前 医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水平,避免不切实际的追求高水平的药物治疗。 ①适当的药用对象 用药必须考虑用药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 区别对待。 首先要遵循对症用药的原则, 对于需要用药的病人,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当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尽量满足其基 本医疗用药。其次强调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良者、过敏体 质者和遗传缺陷者等特殊病人用药禁忌。即使一般病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很大 的个体差异,不宜按一种药物治疗方案实施。 ②适当的药物 指在众多同类供选药物中,根据疾病与患者机体条件,权衡多种因素的利弊,选择 最为适当的药物,使药物的药理效应与药物动力学特点都能满足治疗需要;注意药物与 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药物的药理作用能转变为治疗作用。在 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 ③适当的时间 要求遵循具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依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 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要按照治疗学原则,规定药物治疗的周期。单纯为增加治疗保险 系数而延长给药时间,不仅浪费,而且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 不良反应。仅仅为了节省药费开支,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反而为疾病复发和耗费更多的医药资源留下隐患。 及时合理的停药和适时更换更为合适 的药物,对于维持治疗效果,避免撤药反应尤为重要。 ④适当的剂量 心血管药物等作用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给药极为重要,必须强调 因人而异的个体化给药原则。所谓个体化给药指以医药典藉推荐的给药剂量为基础,按 照病人的体重或体表面积,以及病情轻重,确定适宜的用药剂量。对于儿童、肝肾功能 不全者,应当按实际体重和肝肾功能计算出合适的给药剂量。有些药物还应精心设计适 当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密切观察病人的用药反应,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⑤适当的途径 必须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一般而言,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而且病人少受痛苦。静脉 滴注给药应当掌握好适应症,不宜轻易采用。 ⑥适当的治疗目的 药物治疗的目的需要在实施者和接受者之间达到共识。受到现阶段医疗和药物发展 水平的限制, 医药卫生人员对有些疾病的药物治疗只起到减轻症状或者延缓病情发展的 作用。而病人遭受病痛折磨,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疾病,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 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因此,医患双方都应采取积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正视现 状,不懈努力,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现实条件下可以达到的用药目标。第二节一、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①有病症未得到治疗 ②选用药物不当用药现状分析③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 ④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⑤无适应症用药 ⑥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二、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1、人的因素 ①医师因素 ②药师因素 ③病人因素 2、药物因素 3、外界因素 三、不合理用药的后果 ①延误疾病治疗 ②浪费医药资源 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 ④酿成药疗事故第三节处方中应遵循的合理用药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正确选择药物 正确选择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抗生素的应用上显得更为重要。要 求临床医师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要求医师对药物要有全面的了解(不仅限于 药品说明书) ,特别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要全面掌握,才能为合理选药 提供有力保障。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是对一些发热患者,不论何种病因,即或 明知是病毒性感染,也不给予抗病毒药;外科病例几乎常常规地把抗生素用于无菌手术 前,甚至于手术前后多日连续应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类似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目前 仍较普遍。无指征地滥用抗生素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和加重病人负担,而且增加不良反 应、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的机会。 二、明确联合用药的目的,能一种药物治愈的疾病决不加用另外的药物 1、增强疗效 例如:①磺胺类药物+甲氧苄啶(TMP) ②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③头孢哌酮+舒巴坦 2、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①异烟肼+维生素 B6 ②降压药+利尿药 3、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三、充分考虑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1、量效关系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常用量效曲线来表示。①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 量才能产生效应;②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强;③效应的增加并不是无限制 的,而有一定的限度,这个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再增加效 应便不再增加;④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 50%处,此外曲线斜率最大,即对于剂量变化的 反应最灵敏,可用以代表药物效价或作为药物间效价强度的比较。 2、剂型 一般而言,注射剂经注射给药速度较快,其峰浓度较高。以口服剂型而言,溶液剂 吸收的速度最快, 散剂其次, 片剂较慢。 吸收快的峰浓度高, 单位时间内排出药量也多, 维持时间则短。 控释制剂的作用原理是影响药物的扩散、溶解、渗透压、分配和解离等理化途径, 使药物近似恒速(零级动力学)释放,由此控制药物进行体循环的速度。 靶向给药系统(TDS)能把药物指向机体的特定部位,由此可增加靶组织中药物浓 度很高,而在其他组织细胞中药物浓度极低,故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3、给药时间 包括早、中、晚、饭前、饭后、睡前等,对一般口服抗生素来说,为避免对胃肠道 的刺激,大多采用饭后服药的方法,但有个别却标明要饭前服药,如罗红霉素则要求饭 前空腹服用,更有利于药物吸收。对于给药时间的间隔,主要视其维持血药浓度时间长 短而定。 4、给药途径 ①口服给药 ②舌下给药及直肠灌注 ③肌内及皮下注射 ④静脉注射 ⑤静脉快速滴注 ⑥静脉恒速滴注 选择给药途径的依据: ①药物理化性质(如水溶性)及药物的剂型。 ②药物生物利用度, 给药后血或组织的药物浓度能保持治疗范围, 不应过高或过低。 ③疾病疗效与血药浓度关系,如具有抗生素的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的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应选用快速滴注法, 而哮喘时氨茶碱维 持治疗则需要静脉恒速滴注等。 ④病人的疾病状态,如急或慢性疾病,病情的轻或重等。 ⑤符合价廉、方便、易行的要求。 5、制剂工艺 6、机体因素 ①年龄:年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和老年人。 ②性别和围产期:除影响性特征和生育的药物外,一般性别在药物作用的性质上没 有重要的差别。 ③时辰和药物作用:节律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的节律周期有昼夜、一周、一个 月以至一年等。 ④精神因素和病理状态:精神因素对于药物的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⑤个体差异:对任何药物,个体之间的反应性不同,多数人基本相似,少数人敏感 或耐受,有量的差异(高敏性、耐受性) ,亦有质的不同(变态反应、特异质) 。 ⑥耐受性: 凡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较小剂量时即可获得的药理作用的现 象称为耐受性。 ⑦药物的体内活化:有些原型药物无药理活性,进入体内经肝脏活化后转变为活性 代谢物才能起效。第四节一、推行基本药物政策 二、开展用药监护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三、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工作 四、发挥执业药师的作用第四章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药物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 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耐药性、 成瘾性等) 。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不同相同, 因此加强用药指导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节一、依从性的含义从患者依从性看用药指导的必要性当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和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时, 就认为这一病人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性。依从性并不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对 饮食、吸烟、运动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指导的顺从。 二、不依从性产生的后果 ①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 ②导致自身的中毒危险 ③干扰新药的临床试验 三、产生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 1、用药方案复杂,尤其是对老年人最易引起不依从 2、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或包装不当、标签不清 3、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病人停用 4、对病人缺乏用药指导 5、病人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 ①认为自己的病情好转。 ②对药物疗效期望过高,健康保健要求过强。 ③经济承受能力不足。 ④受社会某些不良宣传影响。 四、怎样才能提高依从性 ①简化治疗方案 ②改善服务态度 ③加强用药指导 ④改进药品包装 五、用药指导的基本内容 1、一般药物知识 ①药物的作用机制 ②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③注意药物的效期、包装及储藏保管,确保药物质量 ④注意药物的禁用、慎用、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 ⑤特殊病人应遵循特殊给药方案 2、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 ①要重视药物调节与机体自身康复之间的关系。 ②用药物经济学的观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③条件允许可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设计、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六、对患者用药指导的方法 ①个例示范法 ②媒介传播法 ③座谈讨论法 ④咨询答疑法 ⑤专题讲座法 ⑥科普教育法第二节老年人用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寿命正在延长,人 口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处于衰老与退化状态,许多老年人同 时患有多种疾病, 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 需长期治疗。 因此用药的机会和种类较多, 因为不合理用药而造成的损害明显增加。正确使用药物,尽量减少毒副反应和药源性疾 病,对获得预期疗效尤为重要。 一、老年人的疾病 1、老年人疾病的主要分类 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组织器官司的老化和生理功能的减 退,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以及患病时临床表现的特点都明显不同于中青年人。老年人患病 主要包括五类:①发生在各年龄组的疾病如感冒、胃炎、心律失常等;②中年起病,延 续到老年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③老年期易患的疾病 如癌症、糖尿病、痛风等;④老年期起病,为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症、老年 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痴呆等; ⑤极少数的老年人也可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 如麻诊、 水痘、 猩红热等。 2、老年人易患的疾病 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城市老年人主要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 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在农村,则以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及慢性胃炎居多。 根据住院老年人病种分析,则以①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心血管的 49%--52%; ②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占 43%--55%;③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慢性胃炎占 11%--33%,溃疡病占 11%--26%;④其他: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骨质增生、老年 性白内障及脑血管意外等都较多见。 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有:①按系统分,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 瘤及呼吸系统疾病居前 4 位;②按单个疾病分,则以恶性肿瘤占第一位,此外,致死较 多的有冠心病、肺心病、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等。 3、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①起病隐袭,症状多变 老年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减弱,而容易发病。同时由 于老年人反应性低下,对冷热、疼痛反应性差,体温调节能力也低,故此自觉症状常较 轻微,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例如老年人肺炎可无寒战高热,咳嗽轻微,白细胞不升高 等。 由于年龄差别, 甲状腺机能亢进在老年人未必有同年轻人一样的典型症状, 如多动、 怕热、出汗、眼球突出和甲状腺肿大等,老年患者就不如青年患者那样明显。由于老年 人感觉减退,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无疼痛,泌尿道感染时的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 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②病情进展,容易凶险 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机体适应能力低下,故一旦发病,病情常迅速恶化。如 老年人溃疡病,平时无明显胃肠道症状,直至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才就诊,发现已并发出 血性休克和肾功能衷竭,病情迅速恶化。老年心肌梗死起病时仅感疲倦无力、出汗、胸 闷,但很快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③多种疾病,集于一身 老年患者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一种是多系统同时患有疾病,如有的老年人有 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胃炎、糖尿病、胆石症等多种疾病于一身,累及多个系统;另一 种是同一脏器、同一系统发生多种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同时 存在,增加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④意识障碍,诊断困难 老年患者,几乎不论患何种疾病,均容易出现嗜睡、昏厥、昏迷、躁动或精神错乱 等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可能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血压波动、电解质紊乱及感染中毒 等有关,使老年人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困难。 ⑤此伏彼起,并发症多 老年患者随着病情变化,容易发生并发症。主要有:a、肺炎,肺炎在老年人的死 亡原因中占 35%,故有“终末肺炎”之称;b、失水和电解质失调;c、血栓和栓塞症;d、 多脏器衰竭,一旦受到感染或严重疾病,可顺次发生心、脑、肾、肺两个或两个以上脏 器的衰竭;e、出血倾向、褥疮等。 二、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影响药动学改变 1、吸收 老年人胃肠道肌肉纤维萎缩,张力降低,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减少,胃液的 pH 值升高,一些酸性药物解离部分增多,吸收减少。胃排空时间延迟,小肠粘膜表面积减 少。心输出量降低和胃肠动脉硬化而致胃肠道血流减少,肠道上层细胞数目减少,有效 吸收面积减少。这些胃肠道功能的变化对被动扩散方式吸收的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如阿 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复方新诺明等。但对于按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的药物强维 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维生素 C、铁剂、钙剂等这些需要载体参与吸收的药物 则吸收减少。 2、分布 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和功能减退,脂肪组织增加而总体液及非脂肪组织减少,使药 物分布容积减小。加上心肌收缩无力,心血管灌注量减少,故影响药物的分布。血浆蛋 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如华法令 的蛋白结合率高,因为老年人血浆蛋白降低,使血上具有活性的游离药物比结合型药物 多, 常规用量就有造成出血的危险。 地高辛、 地西泮的分布容积积也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3、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 15%,代谢分解及 解毒能力明显降低,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同时机体自身调节和免疫功能也低下,因而 也影响药物的代谢。肝酶的合成减少,酶的活性降低,药物转化速度减慢,半衰期长。 如利多卡因、苯巴比妥、咖啡因、普萘洛尔、派唑嗪、氯丙嗪、哌替啶、阿司匹林、保 泰松等。由于老年人有肝功能低下,对于一些药物分解的首过效应能力减低。肝细胞合 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 血浆白蛋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 肝细胞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 血浆白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也降低,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药物效力增强。如普萘洛尔 造成的肝性脑病,就是因为血液中游离普萘洛尔多,造成心输出量减少,供应脑组织的 血流量减少,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老年人服用普萘洛尔要注意减 量或延长间隔时间,利多卡因的首过效应也很强,老年人使用也应减量。 4、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肾脏单位仅为年轻人的一半,老年人的某些慢 性疾病也可减少肾脏的灌注,这些均影响药物的排泄,使药物在体内积蓄,容易产生不 良反应或中毒。老年人明脏功能变化较为突出和重要。肾小球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纤维化 和玻璃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动脉壁弹力纤维明显增多增厚、弹性降低。肾小 管细胞脂肪变性,基膜变厚,部分肾小管萎缩或扩张,肾小球、肾小管功能降低,肾血 流量减少。 当老年人使用经肾排泄的常量药物时, 就容易蓄积中毒。 特别是使用地高辛、 氨基苷类抗生素、苯巴比妥、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普萘洛尔等药物时要慎 重。解热镇痛药中的非那西丁、中药朱砂(含汞)以及关木通中的马兜铃酸对肾损害很 大,老年人要避免使用。 老年人这些生理变化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亦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 良反应,这些都是老年人科学、安全、合理用药的依据。 三、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因用药不当而引起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 15%--20%,且药物反应比较严重。 下面几点尤应注意: 1、镇静安眠药如地西泮(安定) 、氯氮卓(利民宁)等,易引起神经系统抑制,表 现有思睡、四肢无力、神志模糊及讲话不清等。长期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引起老年人 出现抑郁症。 2、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发热尤其高热的老年人,可导致 大汗淋淳,血压及体温下降,四肢冰冷,极度虚弱甚至发生虚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等可导致胃出血,呕吐咖啡色物及黑便。 3、降压药如胍乙啶、利血平、甲基多巴长期应用易致精神扰郁症。 4、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晕、头胀痛、心跳加快,可诱发或加重青光 眼;硝苯地平(心痛定)可出现面部潮红、心慌、头痛等反应。 5、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美西律(慢心律)可出现眩晕、 低血压、手震颤、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6、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 β (心得安) 可致心动过缓、 心脏停博, 还可诱发哮喘, 加重心衰。 7、利尿剂如呋噻米(速尿) 、氢氯噻嗪可致脱水、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8、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应,可致耳聋,还可使肾脏 受损。由于一些药物对肾脏产生毒性,老年人应当避免使用四环素、万古霉素等药物, 羟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类、多粘菌素需要减量或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因大量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真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9、降糖药如胰岛素、格列齐特等,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10、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强心药可引起室性早博、传导阻滞及低钾血症等洋地 黄中毒反应。 11、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苯海索(安坦)和抗抑郁药丙咪嗪等,可使老年前列腺 增生的病人抑制排尿括约肌而导致尿潴留。阿托品亦可诱发或加重老年青光眼,甚至可 致盲。 12、 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 氯苯那敏 (扑尔敏) 等可致思睡、 头晕、 口干等反应。 13、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强的松) 、地塞米松等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血压, 易使感染扩散,可诱发溃疡病出血。 1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 A 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毛发脱落、易发 怒激动等;维生素 E 过量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微量元 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脂血症及贫血;硒补给过多,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毛 发脱落、指甲异常等。 四、老年患者用药不安全的因素分析 1、一个病人患多种疾病或多处求医诊治 经调查 1036 名离休干部,患有三种以上疾患的占 61%,二种以上的高达 87%。大都 到多个医院诊治,接受多位医生的治疗。医生不认真记载病历,而各医院使用的药品同 一药商品名不同, 可能造成重复用药。 有的专科医生看病只看专科, 多科诊治多科用药。 有的不仔细询问病情,头痛医头,眼病医眼,不找病因。有时一个病人去多家医院,医 生不认真义问和阅看病史。 2、一药多名易造成重复用药 笔者统计了 200 种常用药品,有 4 个药名的占 20%,5 个药名 25%,6 个药名 25%,7 个药名占 15%,甚至有 10 个药名以上。例如卡马西平片商品名别名有:痛惊宁、退痛、 叉癫宁、得理多、立痛定、痛可宁、酰胺咪嗪、镇痉宁、镇惊宁、卡巴咪嗪。奥美拉唑 又各洛塞克、渥米哌唑、奥克、彼司克、亚砜咪唑、艾斯特、安胃哌唑、福尔丁。 在目前国内上市的药品中,药品名称的标注首先是突出商品名,而药品通用名往往 使用带括号的小字。另外,商品名称相似的也非常多,极易在调剂工作及患者用药过程 中造成混乱。值得重视的是,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不同商品名称的药物重复使用或同时 服用,而增加造成乱用药物和滥用药物的可能性。 3、复方药物制剂使用不当,重复用药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服用复方药物,医生每天都开出复方药物的处方。如果使用 不当,会造成重复用药或引起不良反应。例如含有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复方制剂 有:康必得片、福尔思、日康胶囊、泰诺感冒片、帕尔克、丽珠感乐、白加黑、伤风感 冒液、感冒清片、可利达。 实例:某医生给 76 岁男性患者开处方为:帕尔克(2 片,tid)+扑热息痛(0.3, SOS)每片帕尔克含扑热息痛 325mg, , 这种处方使患者致扑热息痛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 每天 6 片的帕尔克其中扑热息痛的量已达 1950mg, 虽然药师会交代用法, 但如果病人理 解不透或一时忘记,很容易又会把必要时吃的那片扑热息痛与别的药一起吃下,扑热息 痛一天的量可高达 2250mg,已知扑热息痛一天的量不宜超过 2g,扑热息痛过量会引起 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错迷甚至死亡。另外,扑热息痛的一次推荐量为 0.25―0.5g,这 种处方的扑热息痛一次量也偏大了。 这主要是由于医师没弄清复方制剂的组方及含量所 致(帕尔克每片含乙酰氨基酚 350mg,盐酸苯丙醇胺 12.5mg,氢溴酸右美沙芬 10mg,氯 苯那敏 1mg) 。 4、药物剂型多、规格多易造成重复用药 如抗溃疡药奥美拉唑常州四药生产的商品名为奥克; 佛山康宝顺生产的商品名为奥 美拉唑―康宝顺;悉普拉药厂生产的称奥美拉唑―悉普拉;阿斯特拉药厂生产的称洛赛 克。又如硝苯地平又称硝苯啶、硝苯吡啶、心痛定、利心平,有片剂 10mg/片,胶囊剂 5mg/粒、10mg/粒,控释片 20mg/片,喷雾剂 100mg/瓶。同一药物同一剂型不同商品名 其规格、含量不同、用法也不同。拜耳生产的硝苯地平称拜心通,为控释片,30mg/片, 山东德州生产的硝苯地平称得高宁,为缓释片,10mg/片。非洛地平又称波依定,片剂 有 2.5mg、5mg、10mg,其初始剂量为 2.5mg,qd;常用维持剂量为 5―10mg,qd。 5、部分老年患者特殊心理状态 ①认识偏颇,迷信名、新、贵药和“洋药” 。 ②汉病心切胡乱投医购药。 某医院曾对 50 名肝炎患者调查发现有 46%的病人住院前 曾自购药品进行治疗。 ③偏听偏信, 由于缺乏医疗卫生知识及偏听偏信而乱用药的做法在许多病人中存在, 往往造成不良后果。 ④不遵医嘱:据调查,30%的病人不按处方剂量服药,擅自增减用药剂量,这不仅 对治疗不利,严重的还会影响生命安全。 6、看广告吃药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一种产品,多家生产,既有国外的,中外合资的,也有国内的 厂家。为使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立于不败之地,就产生竟相宣传的状况。臂如,一个环 丙沙星, 就有印度的、 山西太原的、 天津的。 另一个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产品头孢氨噻肟, 就有 8 种以商品命名的产品广告。广告内容往往好的方面说得多,不利作用少说或根本 不谈,缺乏基本的科学态度。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任何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或多或少 的伴有不良反应。病人看广告吃药弊多利少,不利于治疗。 五、为确保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对策 1、医师的治疗方案要简单明了 简化用药方法,便于老年人正确领会,执行医嘱,以免错服、漏服。处方上药物的 名称、剂量、用法应书写清楚。注意选择便于老年人服用的剂型。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剂 或胶囊有困难,尤其是药量较大或药物种类较多时更难吞服。可能时选用冲剂、口服液 更好。尽量选用适合老年人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急性期有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 入等途径。一般疾病或疾病的恢复期则以口服为主。口服是一种最简便、最安全的给药 方法,应尽量采用。一般合用药物以 3―4 种为宜。尽量避免长期和药、重复用药,注 意用量个体化,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2、药师更要关注老年患者 ①对有特殊注意事项的药物,在发药时要重点解说,使患者明确用法。瓶签和药袋 的标记要清楚。特别是对患有多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用药要特别重视。老年 人记忆力差,药师在发药时一定要耐心细致解说,保证病人正确安全用药。 ②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 容易忘服、 多服、 误服药物, 需嘱咐家属帮助督促检查, 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③普及科普医药知识,告知老年患者最忌滥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 镇痛药物、抗生素、维生素、泻药、安眠药物等都应避免滥用。 3、老年人自己要合理应用保健药品 老年患者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随意自行使用广告药品。不能滥用偏方和秘方、滋 补药或抗衰老药。一般讲,老年人适量或经常补充些维生素 C、E、A、D 和钙片是有益 的。但不遵医嘱盲目服用或长期过量服用,非但收不到保健效果,反而招致机体功能失 调。如人参虽大补元气,但每日服用西洋参 3g 以上,有人会出现“人参综合症” ,表现 有高血压、皮诊、失眠、流鼻血以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因此服用补药也要“辨症施补” , 应坚持不虚不补及缺啥补啥,才有益于健康。 六、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要认识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 老年人疾病诊断的最大困难在于: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对各种检查反应不灵 敏。如急腹症,老年人可只感腹部不适,腹壁紧张不明显和触诊反跳痛引不出;急性心 肌梗死可无心前区痛,有时主诉剑突下及胃区不适或钝痛,伴有恶心、呕吐,常被误诊 为胃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根据症状和体征推断出来的病理生理结论可以大不 相同, 治疗上亦不相同。 所以, 诊治老年人疾病, 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避免不良反应: 例如老年人常患青光眼, 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 而在老年人中枢神经疾患的药物治疗中, 有不少药物有抗胆碱作用,如不加注意,可引起尿潴留及青光眼恶化。 2、要切记老年人多种机能减退,要特别注意合理选择药物 ①抗菌药: 由于致病微生物不受人体衰老的影响, 因此抗生素的剂量一般不必调整, 但需注意老年人与毒性反应,其体内水分少,肾功能差,容易在与年青人的相同剂量下 造成高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对肾或中枢神经有毒性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应尽量不用,此类药更不可联合应用。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老年人常有关节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纤维质炎(风湿) 而服可的松类药。而老年人常患有骨质疏松,再用此类激素,可引起骨折,特别是股骨 颈骨折,故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治疗,如必须用,需加入钙剂及维生素 D。 ③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 、保泰松、安乃近等,容易损害肾脏;而出 汗过多又易造成老年人虚脱。 ④利尿降压药:利尿药虽然可以降压,但不可利尿过猛,否则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 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和痛风的病人。老年人在降压治疗 中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注意观察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最好不要用利血平, 因其能加重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老年人利尿降压宜选用吲达帕胺(寿比山) 。 3、要结合老年人的具体条件开展药物治疗 ①尽量减少用药品种, 能用一种药治疗的, 就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 切忌堆积疗法。 要尽可能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尤其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 ②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老年人高血压大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药物使之降至 135/85mmHg 左右已可, 如更低会影响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的灌注, 甚至可诱发脑血管血栓 形成。室性早博如控制到完全消失,势必要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这类药都有较大的 副作用。能控制到偶发室性早博 2―3 次/分钟,则适可而止。 ③在家庭用药要及时注意观察疗效和反应: 家庭备用药品仅仅是对一般症状的应急 或对慢性疾病的方便而设置的, 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或病情不同既往, 或其来势迅猛, 或疼痛剧烈,或表现极度衰弱者,则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凡有新的症状 或体征出现,或原的症状加重,都应首先检查是否与药物治疗有关。 ④应考虑老年人用药的药品价格:对疗效相近而价格便宜的药物,应优先选用。多 数老年人慢性疾病较多,而经济往往受限,若不顾药物价格过于昂贵,则难以坚持长期 系统的治疗。 ⑤控制老年人输液量,一般每天输液量控制在 1500ml 以内为宜,输生理盐水每天 不得超过 500ml。在输葡萄糖注射液时要警惕病人有无糖尿病,如有糖尿病应加适量胰 岛素及钾盐。第三节一、小儿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 1、新生儿用药特点小儿用药新生儿期,其生理和代谢过程正处于迅速发展和变化阶段,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 过程也随之迅速改变,故其药物剂量不能单纯用成人剂量机械地折算,否则药物会过量 而引起毒性反应,也可能因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 ①给药途径的影响 局部用药方面: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透皮吸收 快而多, 外敷于婴儿皮肤上可引起中毒的药物有硼酸、 六氯酚、 聚烯吡酮和水杨酸, 萘、 故要防止透皮吸收中毒。 口服用药方便:胃肠道吸收可因个体差异或药物性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氯霉素 吸收慢而无规律,磺胺药可全部吸收。 注射给药方面: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因周围血循环不足而影响吸收分布,一般新生儿 不采用。 静脉给药方面:静脉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可靠,但必须考虑到液体容量、药物制 剂和静脉输注液体的理化性质以及输注的速度。大多数静脉用药可安全地由护士给药; 但戊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作用剧烈的药物在使用时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有医师配 合。另外,如普萘洛尔、维拉帕尔等少数药物较一般药物更易引起危险,故给药应更慎 重。 ②体液分布的影响 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重的 80%(成人为 60%) ,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 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早产儿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较成熟小儿,因而血 药峰浓度较成熟儿高,可见早产儿和新生儿一样较成熟儿更易造成卡那霉素中毒,对听 神经和肾功能造成影响。 ③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不仅是因为新生儿的低蛋白血症, 主要是药物不易与血 浆蛋白结合,因为新生儿体内血浆蛋白的性质有变化。另外由于胆红素、游离脂肪酸在 血液中存在,就更减弱了弱酸性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不易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的 药物有氨苄青霉素、地高辛、吲哚美辛、苯巴比妥、保泰松、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等, 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与胆红素成分增多,代谢和排泄胆红素能力低下,加之新生儿 血脑屏障功能差, 致使血中游离胆红素侵入脑组织, 甚至造成核黄疸。 安钠咖、 氯丙嗪、 维生素 K1、维生素 K3、萘淀酸、呋喃坦啶、新生霉素、伯氨喹、磺胺类药物都可促进新 生儿黄疸或核黄疸的发生。 ④酶的影响 新生儿的酶系统尚不成熟和完备,某些药物代谢酶分泌量少且活性不足,诸如水解 作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等生化反应均低下。如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由于缺乏葡萄 糖醛酸转移酶结合成无活性的衍生物,造成血中游离的氯霉素增多,造成氯霉素中毒, 使新生儿皮肤呈灰色,引起灰婴综合症;新生霉素也有抑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而 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呋喃类药物也可使葡萄糖醛酸酶缺乏的新生儿出现溶血, 所以新生儿用药时要考虑到肝酶的成熟情况, 一般出生两周后肝脏处理药物的能力才接 近成人水平。如新生儿黄疸不退,说明其肝药酶尚未发挥充分的解毒作用,应及时请医 生处理或给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治疗核黄疸)产生酶促作用,使胆红素排出,黄疸 消退。 ⑤肾功能影响 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及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 30%--40%, 对青霉素 G 的廓清率 仅及 2 岁儿童的 17%。很多药物因新生儿的肾小球过滤低而影响排泄,致使血清药物浓 度高,半衰期也延长,此种情况在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吲哚美辛缓释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