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是更是 我还能怎么末世之活下去去啊

2016我们该怎么活下去…
  本文是马云于日在上海市浙江商会年会上的发言。  本来我不想发言的,但广昌说你来了,一定得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坐在下面,应该讲受益匪浅,听了经济学家的讲座,听了各位的交流。因为从经济学家开始,我还得说几句经济学家的问题。  其实这一年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活下来了,年底这么忙,大家可以在这儿花一个下午,说明我们都过来了。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活着的人,是成功的,企业也一样。战场上,商场上年底还能站在那儿听讲座,还能交流,还能发奖金、工资,那就是不错。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战士一样,上战场的第一要素,有时候不是为了赢,而是活着。  2015年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倒下,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经济不好的时候也有好企业  我们每年都把未来的一年想得非常艰难。尽管我知道,第二年肯定有很多人做得比我们好,我们公司可能会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出现,但看清楚未来的灾难,仍旧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乐观。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企业,脚踏实地,其实来的3到5年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是未来5到15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机会的。  在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股市是牛市的时候,街上买菜的老太太都能赚钱,你不能把自己称之为投资者,只能称之为炒股者。当经济不好时,才能体现哪些是优秀的企业。  好企业,基本上经历过几个悲惨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的原因,或者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觉得,在危机关头,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抗体”。  最近听很多经济学家讲:在短期以内中国经济有下滑压力。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是长期的。我们要学习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在未来20年,我们能保持2%-4%(的增速),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继续保持15%的增长,这是要出问题的。  即使2%-4%,有的企业依旧能达到200%、300%的增长,有的企业再好的经济形势,也做不好。其实经济形势好坏,与你自己做得好坏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不要因为说你的企业做得不好,你就“归功于”经济不好,经济不好也有好企业,经济好的时候,不好的企业也有的是。  中国将会诞生很多世界级企业  总体来讲,过去的一年中国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二胎开放了,人民币进了“篮子”……2015年其实很不简单,很多事情我这辈子可能看不见,都发生了。但是,我们企业家就是要把握那些可能超越我们期望和预判的东西。  我自己有时候想,人家现在把阿里巴巴看得挺神,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公司。16年以前,我们说出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那个时候我们公司排名可能200万名以外,说这句话很狂妄,但是稀里糊涂地居然做到了这个目标。这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而是我们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独特的时代。这不是虚话,我们确实感谢这个国家,感谢整个改革开放,我们确实感谢互联网,感谢所有年轻人。没有这些,阿里巴巴所有的梦想,真是一个空想。  今天全世界变化最大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创新也好,各种各样的变革,都非常之大。特别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在座所有的企业家我们拥有的机会,可能是人类社会在一个时代极其罕见的。  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企业的质量、数量、规模、品质,跟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比,跟欧洲比,跟日本比,还相差非常之大。今天,我们有能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国家企业队,其实就像中国足球队一样,我们能进去,也是捡漏进去的,我们实力远远不足。但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一定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企业。  理解这个时代,读懂这个国家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请问中国有多少企业活过了30年?而要想成为一个持久的经济体,大概需要50年,很多企业只有跨过50年的历程,才能称之为一个坚强的企业。任何一次打击,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机遇。  大家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创新,中国这个时代也是千年不遇。互联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我们是否能把握、掌握?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要理解这个时代,要读懂这个国家。我们企业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企业才会走得久。我们的知识越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缺乏智慧,因为智慧能告诉你什么是我们不要的。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变革的时代,商业变革,每个人对机会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有人把好好的机会做成了灾难,而很多人又把灾难做成机会。其实机会在没有形成机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形成机会以后,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所以,今天的雾霾,已经形成了雾霾,抱怨有什么用呢?这时候是我们做企业巨大的机会,如果你改变了这个雾霾的现状,改变了中国的环境,你有可能是未来30年最了不起的企业。  企业家是野生动物  创新,企业家的职责是创新,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但是不可能培养企业家。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记住,我们企业家就是野生动物,我们就是原生态。我们对很多问题的反思和思考,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创新不是讲故事。如果你觉得靠概念可以成功,那么你最后得到的,还是一个概念,如果你觉得讲故事能成功,最后你剩下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大家要记住,创新是逼出来的,没有人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创新。创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刚才王新奎教授讲的我非常同意,企业家是个状态,创新是有个时间的。马云的创新,可能就三年五年,但是创新付出巨大的代价、压力,是超过想象的。创新时间有限,如果你在乎许多外界的东西,就会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那一刻。65岁,你只能在自己家里做一些儿孙满堂的创新了。  创新也是有巨大风险的。传统银行机构在风险处理上比我们互联网创新要做得好。其实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传统金融可能做的风险是把防弹衣做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创新是让杀手根本不可能靠拢你。我们想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你是把防弹衣做得更强还是让杀手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个场地上?思考的深度广度,都是我们值得创新、反思的地方。  “成在自己,功在后代”  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想明白另外一些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成功?  我个人也讲点哲学的。成,我们有时候讲,成在自己,功在后代。如果没有把功传给别人、社会、传承下去,让你的员工、客户、家人、所有认识的年轻人能得到那个功,你并不是很成功。  中国最怕的就是“首富(fu)”。其实有好几种“fu”,一种是富有的富;一种是负责任的负,或者是负债的负。但是我希望是首福,福气最好的人,有安稳的结局。千百年来做企业做得大的多少人有好的结局?我们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出身在哪里,但是可以决定我们怎么死,企业更是如此。我们要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后代找到一个很安稳、平稳的福气,只有你的家人、企业、员工、客户都得到好的、圆满的结局,这才是我们要的首福,福气的福,可能来得更好。  做企业,我们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会了埋怨。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做成功的人,永远在检查自己的问题。台上的嘉宾都是在讲,我反思我过去的一年,但是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实体怪虚拟,都是别人没有做好,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其实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今天都是个婴幼儿,两个孩子打架,都说对方不好。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我们永远面临着未来的挑战,我们永远面临着被别人淘汰,或者被自己淘汰。  浙商要创造和引领需求  中国零售行业做得不好吗?零售行业做得很好,是你的零售行业做得不好。你活了20年,这20年,你专注在房地产,没有专注在客户体验上,今天互联网把你给淘汰了,也是天经地义。互联网企业也一样,没有几家企业真正能活好三到五年,如果真正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比传统企业好不到哪去,甚至更为残酷。  中国经济不管怎么调整,不管浙商企业会面临多大的挑战,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浙商群体过不了,中国没有一个商业群体过得了,如果我们跨不过,谁能跨得过?中国能有几个商业群体每年会有一天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半天时间?有多少商会能这么组织起来,这么研究和学习,反思自己、学习别人?我们做不好,谁能做得好?所以我们对自己,还是要有信心。  都说我们浙商的鼻子很灵,哪儿有商机,哪儿就有浙商。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可口可乐的地方,就一定有浙商,没有浙商的地方,好像没有可口可乐。所以浙商今后不仅要擅长于发现需求,我们还要创造需求,不仅要善于追赶需求,我们要引领需求,我们不仅仅要找到外在的需求,更要发掘内在的需求。  所以,我觉得我们浙商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整个国家就是品质的提升,消费品质的提升。  2016年并不好过  我认为马云很难复制,因为我自己也复制不了,也不知道怎么走到今天了。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企业,走到今天,是纯粹的巧合、偶然。但是很多人以为自己能复制,这麻烦就大了。你只能超越,不能复制。而且规模、速度并不决定你多成功,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多大多快,而你多好、多有舒适感。  中国经济也一样,(GDP增速)7%,还是9%,不重要,中国经济什么样的比例最舒适,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舒适度,才是最好的。有舒适度,你不会有这种压力,会调整自己。企业也一样,不要看到别人有30%的增长的一天,别人也有负30%增长的一天。只有踏踏实实把自己做好,秉承工匠精神,即使经济速度放缓,你也不会感到不舒适。  其实水平好坏,在于慢速度,而不在于快速度。在快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要懂得放慢脚步,要懂得建立机制,要懂得用最好的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不要跟年轻人比速度,也不要跟年轻人比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最后,我也想提醒大家,2016年并不好过。过好了,你就当马云说错了;过得不好,你要相信,其实大家过得都不好,挑战只会越来越大。  互联网对大家的冲击,是远远超过你们在座所想象的。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刚刚开始。  所以预祝大家2016年不是活得好,而是2016年我们坚持再活过去!因为阳光总是在那儿,希望能够照到我们身上!  ↓↓↓
点击原文——带给企业的
  身为秀才,讲话水平确实不一般!
  同感  
  牛逼  
  马戈壁马大忽悠  
大家还爱看您当前的位置:&>&
对于电商破坏了中国实体零售行业的观点,马云反击称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但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对于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判断,马云表示,中国未来3到5年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未来5到15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机会的。
  对于电商破坏了中国实体零售行业的观点,马云反击称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但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
  12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年会上表示,浙商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整个国家消费品质的提升,而雾霾治理中有可能诞生中国未来30年最了不起的企业。
  每个人对机会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有人把灾难看成机会。其实机会在没有形成机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形成机会以后,往往是灾难的开始。马云称今天的雾霾是企业巨大的机会,如果改变了雾霾的现状,改变了中国的环境,你有可能是未来30年最了不起的企业。
  马云表示,传统银行在风险处理上比互联网要做得好。其实双方看问题的的角度不一样。传统金融可能做的风险是把防弹衣做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好,而互联网是让杀手根本不可能靠拢你。你是把防弹衣做得更强还是让杀手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个场地上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而对于电商破坏了中国实体零售行业的观点,马云反击称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但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实体怪虚拟。&其实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今天都是个婴幼儿,两个孩子打架,都说对方不好。任何一个企业永远面临着被别人淘汰,或者被自己淘汰。零售行业做得很好,是你的零售行业做得不好。20年以前,你怎么把那些小商小贩、国有体制的那些落后、不能引领把握掌握未来的消费需求的商场给灭掉?你活了20年,这20年,你专注在房地产,没有专注在客户体验上,今天互联网把你给淘汰了,也是天经地义,因为互联网企业也一样,没有几家企业真正能活好三到五年,如果真正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比传统企业好不到哪去,甚至更为残酷。&
  对于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判断,马云表示,中国未来3到5年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未来5到15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机会的。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是长期的,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继续保持15%增长要出问题的。
  经济速度放缓并没有什么不好?马云称,在快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要懂得建立机制,要懂得用最好的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不要跟年轻人比速度,也不要跟年轻人比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即使GDP增长只有2%、4%,有的企业依旧能达到200%、300%的成长。
  浙商不仅要擅长于发现需求,还要创造需求,不仅要善于追赶需求,要引领需求,不仅要找到外在的需求,更要发掘内在的需求。所以,马云认为浙商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整个国家消费品质的提升。
  最后,马云总结称,互联网对大家的冲击,是远远超过你所想象的。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刚刚开始。
  以下为马云演讲全文,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马云:大家下午好!坐在那儿本来我不想发言,广昌说你来了,一定得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因为我坐在下面,应该讲受益匪浅,听了经济学家的讲座,听了各位的交流。因为从经济学家开始,我还得说几句经济学家的问题。
  其实这一年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活下来了,年底这么忙,大家可以在这儿花一个下午,说明我们都过来了。商场如战场,战场上活着的人,是成功的,企业也一样。战场上,商场上年底还能站在那儿听讲座,还能交流,还能发奖金、工资,那就是不错。做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战士一样,上战场的第一要素,有时候不是为了赢,而是活着。
  2015年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倒下,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我们每年都把未来的一年想得非常艰难。尽管我知道,第二年肯定有很多人做得比我们好,未必我们公司能做得更好,我们公司可能会有很多不可预期的困难出现,看清楚未来的灾难,仍旧为之,这才是真正的乐观。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企业,脚踏实地,其实来的3到5年经济情况并不容乐观,但是未来5到15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还是很有机会的。
  在经济好的时候赚钱的企业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家。股市是牛市的时候,街上买菜的老太太都能赚钱,你不能把自己称之为投资者,只能称之为炒股者。经济不好,你才是优秀的企业。好企业,基本上经历过几个悲惨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的原因,或者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我觉得,在危机关头,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抗体&。
  最近也听了很多经济学家讲,在短期以内中国经济有下滑压力。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是长期的,是持久的,是永远性的。我们不可能回到9%、12%。我们要学习适应5、6%,甚至在未来20年,我们能保持2%-4%,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你继续保持15%的增长,这是要出问题的,到1.78,不太会长了,要的是脑袋,国家体制、机制,这也是一个科学,所以不是短期有压力,而是长期我们学会有2%到4%,其实2%、4%,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即使2%、4%,有企业依旧能达到200%、300%的成长,有的企业再好的经济形势,也做不好。其实经济形势好坏,与你自己做得好坏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不要因为说你的企业做得不好,你就&归功于&经济不好,经济不好也有好企业,经济好的时候,不好的企业有的是。
  总体来讲,过去的一年中国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二胎开放了,人民币进了篮子,2015年其实很不简单,很多事情我这辈子可能看不见,都发生了。但是我们企业家就是要把握那些可能超越我们期望和预判的东西,我自己有时候想,人家现在把阿里巴巴看得挺神,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公司。16年以前,我们说出要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那个时候我们公司排名可能200万名以外,说这句话很狂妄,但是稀里糊涂地居然做到了这个目标。这不是因为我们多厉害,而是我们处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独特的时代。这不是虚话,我们确实感谢这个国家,感谢整个改革开放,我们确实感谢互联网,感谢所有年轻人。没有这些,阿里巴巴所有的梦想,真是一个空想。
  今天全世界变化最大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转型也好、升级也好、创新也好,各种各样的变革,都非常之大。特别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现在在座所有的企业家我们拥有的机会,可能是人类社会在一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企业的质量、数量、规模、品质,跟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比,欧盟比,欧洲比,跟日本比,还相当非常之大。今天,我们能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国家企业队,其实就像中国足球队一样,我们能进去,也是检漏进去,我们实力远远不足。但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一定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企业。
  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请问中国有多少企业活过了30年?而要想成为一个持久的经济体,大概需要50年,很多企业只有跨国50年的历程,这50年历程内至少有5到10次灾难,是经历了国家、国际形势和企业内部的灾难,才能称之为一个坚强的企业。任何一次打击,对我们来讲都是一次机遇。
  大家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创新,中国这个时代也是千年不遇。几千年来有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真正消灭贫困?但是我们这代人正在努力实现。互联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我们是否能把握、掌握?
  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我们要理解这个时代,要读懂这个国家,我们企业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你企业才会走得久。刚才周会长一番话,我听下来觉得周会长在反思自己有什么、要什么以及学会放弃什么。我们的知识越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缺乏智慧,因为智慧告诉你什么我们是不要的。
  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商业变革的时代,商业变革,每个人对机会的判断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这个机会看作机会,灾难,有人把灾难看成机会,有人把好好的机会做成了灾难,而很多人又把灾难做成机会。其实机会在没有形成机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机会,形成机会以后,往往是灾难的开始。所以今天的雾霾,已经形成了雾霾,抱怨有什么用呢?这时候是我们做企业巨大的机会,如果你改变了这个雾霾的现状,改变了中国的环境,你有可能是未来30年最了不起的企业。创新,企业家的职责是创新,创新的主角是企业家,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我们可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但是不可能培养企业家。所以这一点希望大家记住,我们企业家就是野生动物,我们就是原生态。我们对很多问题的反思和思考,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创新不是讲故事。如果你觉得靠概念可以成功,那么你最后得到的,还是一个概念,如果你觉得讲故事能成功,最后你剩下的,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大家要记住,创新是逼出来的,没有人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做好创新。创新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刚才王新奎教授讲的我非常同意,企业家是个状态,创新是有个时间的。马云的创新,可能就三年五年,但是创新付出巨大的代价、压力,是超过想象的。创新时间有限,如果你在乎许多外界的东西,就会失去人生中最宝贵的那一刻。65岁,你只能在自己家里做一些儿孙满堂的创新了。
  创新也是有巨大风险的。传统银行机构在风险处理上比我们互联网创新要做得好。其实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传统金融可能做的风险是把防弹衣做得越来越厚,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创新是让杀手根本不可能靠拢你。我们想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你是把防弹衣做得更强还是让杀手没有可能出现在这个场地上?思考的深度广度,都是我们值得创新、反思的地方。
  我们企业家一定要想明白另外一些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成功?我个人也讲点哲学的,成,我们有时候讲,成在自己,功在后代。如果没有把功传给别人、社会、传承下去,让你的员工、客户、家人、所有认识的年轻人能得到那个功,你并不是很成功。
  中国最怕的就是&首FU&,有好几种富,一种是富有的富,中国当首富是个灾难,应该是负责任的负。还有就是负债最多的负,我们也不少,但是我希望是首福,福气最好的人,有安稳的结局,千百年来做企业做得大的多少人有好的结局?我们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出身在哪里,但是可以决定我们怎么死,企业更是如此。我们要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员工、自己的后代找到一个很安稳、平稳的福气,只有你的家人、企业、员工、客户都得到好的、圆满的结局,这才是我们要的首福,福气的福,可能来得更好。
  做企业,我们现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企业开始学会了埋怨。其实真正的企业家,是不埋怨的,做成功的人,永远在检查自己的问题。台上的嘉宾都是在讲,我反思我过去的一年,但是不成功的人总是在怪别人,实体怪虚拟,都是别人没有做好,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其实实体经济也好,虚拟经济也好,今天都是个婴幼儿,两个孩子打架,都说对方不好。其实任何一个企业,我们永远面临着未来的挑战,我们永远面临着被别人淘汰,或者被自己淘汰。刚才讲过剩产业,中国有过剩能力吗?没有,是落后经济的能力过剩。中国制造业下滑了吗?制造业下滑,制造业从来没有下滑,世界上有苹果、特斯拉,是那些创新的,中国零售行业做得不好吗?零售行业做得很好,是你的零售行业做得不好。20年以前,你怎么把那些小商小贩、国有体制的那些落后、不能引领把握掌握未来的消费需求的商场给灭掉?你活了20年,这20年,你专注在房地产,没有专注在客户体验上,今天互联网把你给淘汰了,也是天经地义,因为互联网企业也一样,没有几家企业真正能活好三到五年,如果真正看一下,互联网企业的死亡率比传统企业好不到哪去,甚至更为残酷。
  我们今天看到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机会。中国经济不管怎么调整,不管浙商企业会面临多大的挑战,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浙商群体过不了,中国没有一个商帮过得了,如果我们跨不过,谁能跨得过?中国几个商帮每年会有一天聚在一起,学习讨论半天时间?有多少商会能这么组织起来,这么研究和学习,反思自己、学习别人?我们做不好,谁能做得好?所以我们对自己,还是要有信心。
  都说我们浙商的鼻子很灵,哪儿有商机,哪儿就有浙商。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有可口可乐的地方,就一定有浙商,没有浙商的地方,好像没有可口可乐。所以浙商今后不仅要擅长于发现需求,我们还要创造需求,不仅要善于追赶需求,我们要引领需求,我们不仅仅要找到外在的需求,更要发掘内在的需求。所以,我觉得我们浙商未来最大的机会,在于整个国家就是品质的提升,消费品质的提升。我认为马云很难复制,因为我自己也复制不了,也不知道怎么走到今天了,没想过,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企业,走到今天,是纯粹的巧合、偶然。但是很多以为自己能复制,麻烦就大了。你只能超越,不能复制。而且规模、速度并不决定你多成功,决定你成功的,不是你多大多快,而你多好、多有舒适感。中国经济一样,7%、9%,不重要,中国经济什么样的比例最舒适,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舒适度,才是最好的。有舒适度,你不会有这种压力,会调整自己。企业也一样,不要看到别人有30%的增长的一天,别人也有负30%增长的一天,只有把自己做好。
  工匠精神,经济速度放缓,有什么不好?我最想不明白,其实水平好坏,在于慢速度,而不在于快速度。在快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如果你想快,又想慢,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要懂得放慢脚步,要懂得建立机制,要懂得用最好的人,最好的管理方式,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创造最好的产品,而让年轻人去提升速度,不要跟年轻人比速度,也不要跟年轻人比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最后,我也想提醒大家,2016年并不好过。过好了,你就当马云说错了,过得不好,你要相信,其实大家过得都不好,挑战只会越来越大。互联网对大家的冲击,是远远超过你们在座所想象的。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刚刚开始。所以预祝大家2016年不是活得好,而是2016年我们坚持再活过去!因为阳光总是在那儿,希望能够照到我们身上。
  谢谢大家!
无相关信息& 安慰别人的时候,这4句话千万不能说
& & 比起幸福,人类生来就对不幸有更强烈的反应。当有人向你坦言自己经历了一场灾难并为此感到痛不欲生时,你的考验就来了:你是否能够和他人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很少有人能在这种场景下表现得十分优雅,即使你真的对他深感同情。我们到底该说些什么,轻声嘟囔着“我很遗憾”然后任其发展,还是扮演拉拉队长给他打气?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 当你具备同情心时,你会对他所处的境遇感到理解和同情。这是一种需要情绪描绘并带入事件的心理过程,试试想象一下“乔的妻子离开了他,他现在万分痛苦。”这种技能并非天生,而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能获得(人类通常需要约三年的时间)。& & 同情心不需要任何情感知识或对于连接的感知,而主要依赖于心理表征的生动性,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呼吁领养小动物的电视广告总是扣人心弦。你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同情心,即使他的经历对你而言完全陌生甚至无法想象,但同情却很难让你热泪盈眶。Tania Singer指出同理心和同情心应被看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理过程,它们分别依赖于不同的神经细胞和大脑区域。&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很大区别:在托儿所里的新生儿会引起“传染性”的大哭,幼童还没有发展出能够产生同情的心智能力,就已经可以展现出同理心。当你具备同理心时,你是真切的和对方感同身受。同理心缩短了你们二人的距离,而同情心则恰恰相反。& & 在Philip Jackson等人组织的一项核磁共振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亲身体会物理疼痛,还是观看这样的图片(如脚被门挤到),被试大脑中被激活的是相同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图片并不包括人脸,因此不存在对面部表情回应的可能性。)其他如Naomi Eisenberger和 Ethan Kross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痛苦并非泾渭分明,二者共享着相同的神经回路。& & 我有一名自童年开始就关系密切的朋友,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关于同理心重要的一课。那时她正在和一种致命的癌症做抗争,而我正处于一桩艰难的离婚之中。要在她面前说出我正经历着的事情让我感到难为情,因为对我而言地狱一般煎熬的时刻和她正面对的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她并不这么认为。“不要这样,”她语气坚定的跟我说,“就因为我的痛苦看起来更大一些,并不意味着你的痛苦就小。我能够坚持活下去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倾听你和理解你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也是我已故的朋友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 & 目前认为能够形成同理心通道的第一条神经通路形成于幼儿时期。婴儿学会读懂身边人的表情并加以模仿,以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理解与回应。这些早期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共情的能力,而那些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则要比不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同理心。由此看来同理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并非所有人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比如自恋者,他们很少能够展现出这项本领。& & 如果你还是不大清楚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看看下面这四种情况。这些话看起来都饱含深切的同情,但事实上它们与同理心大相径庭。讽刺的是说话者确信他不但能帮助对方,还能和对方建立起情感连接,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 1、”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我也曾经历过这一切。”& & 是的,你可能觉得自己表示和他站在同一阵线,但事实上你正在做的是(1)把焦点拉向自己(2)忽略对方经历的独特性。通常当你脱口而出的第一个词是“我”时,基本就可以确定你没有表现出同理心了。& & 2、”不幸中的万幸,说不定会更糟呢。”& & 你觉得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并不是。跟处于痛苦中的人说一切其实没那么糟,就相当于贬低和轻视他所受到的折磨。克服对沉默的尴尬吧,抓一把椅子坐下来安静的倾听,这才是同理心该有的样子。没人会因为只是遭遇了三级飓风而非海啸就心怀感激。& & 3、“往好了想,也许这是命中注定。”& & 真正的同理心会收起积极思考的模因(译者注:此处meme出自《自私的基因》一书,指“在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你可能觉得诸如“既来之则安之”这一类振奋人心的话是他需要听到的,很抱歉你以为错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发生了灾难性的可怕事件之后整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时对方需要的是支持而非其他东西。如果此刻他对这段经历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不要再用“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之类的陈词滥调来表示所谓的支持,这绝不是他想要的。& & 4、“你不觉得是时候该向前看了吗?”& & 你内心的拉拉队长又一次想到了好主意,但真正让你们在同情之下拉开心理距离的是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意思:像杂货店里的商品一样,悲伤、哀悼和恢复都应有一个时间期限,反复在这几个过程上打滚对灵魂可没有好处。& & 除非你想向对方明确表明你已经听腻了他的故事,而且你也不介意失去你们这段关系,否则请不要这样做。除了正经受着痛苦的他本人以外,没人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该向前走。同理心不做评判。& & 同理心,或说共情被认为赋予了人类进化上的优势。作为群居物种,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整个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也让我们更好理解他人的感受,无论在远古还是当代都是如此。同理心是能够同时惠及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的罕见技能之一。
----------暂无记录----------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
1、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评论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您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留言板发表的作品,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世之活下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