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BACP在医学上abc是什么意思思?

医学索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医学索引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 IM)由美国国立(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出版。NLM的宗旨是搜集覆盖全世界[1]多种语言的医学,为美国和世界的读者服务。
《医学索引》创刊于1879年,其刊名、编辑形式及出版机构,几经变更,至1960年才定型为Index Medicus。
1964年NLM建立了MEDLARS系统(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MEDLARS是计算机化的分析与,实现了、与的化。报道时差仅2-3个月。MEDLINE是Index Medicus的版。MEDLINE中增加了500种和类,由护理和口腔专业学会负责选择。MEDLINE光盘储存了1966年至2013年全部MEDLINE数据库中的内容,其中包括三种重要的索引:《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牙科文献索引》(Index to Dental Literature)、《国际护理索引》(International Nursing Index),收录了70多个国家3600多种期刊的文献。光盘检索功能很强,检索途径多,检索者可根据各种已知线索直接进行检索,如:、、著者姓名,化学物资登记号(可从中查到),物资名、酶命名号、刊名、登录号、等。
MEDLINE是MEDLARS(包括BIOETHICSLINE, HISTLINE, AIDSLINE, SPACELINE等)的40种数据库中规模最大、最高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
Index Medicus 60年代初收录期刊仅1 800余种,80年代增至2 800余种,90年代上升至3 000余种。2004年,Index Medicus收录约3 700种期刊,MEDLINE收录约4 700种。收录的期刊以生物医学为主,对非生物医学期刊(在引用刊名字顺表中刊名前标有“S”),仅选录其中与生物医学有关的文献。收录内容包括被收录期刊中的各类,如原始、、、著名人物、及具有实质内容的等。其特点是收集文献种类多,报道速度快。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北京大学医学部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北京大学医学部
大学医学部(),前身是,创建于日,是政府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学校。[1-2]日,原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3-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3]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教育、教育为主,学科覆盖、、、、、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实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两种。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国家“”和“”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5],是中国最重要的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英文名 Health Science Center()简&&&&称北医、PKUHSC创办时间1912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属&&&&性、所属地区中国 北京现任校长院长知名校友吴阶平;;硕士点71个博士点67个博士后流动站6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专职院士10人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等国家重点学科15个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
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北京大学医学部西门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批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学教育家立志通过发展医学事业,增强人民的体质,以洗刷长期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东亚病夫”的耻辱。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 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于10月26日颁发校章。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汤尔和在开学典礼上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定位学校之办学目的。汤尔和在建校后当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的《解剖条例》,多次呈文教育部请求公布,于1913年11月获准公布,是中国第一个解剖法令。
1915年2月,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 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1927年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被改组,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成为京师大学校的一个科,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1928年11月,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医学院,成为北平大学医学院。1929年,根据北平大学的《组织规程》,规定医学院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医学专门人才为宗旨。1931年,建立中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当时的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1945年12月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
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 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1959年北医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所医科学校。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
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6]。截至2012年12月,北医设有5个学院(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8家附属医院和13家教学医院。
北医设有10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方向)、医学实验学、医学检验学、口腔医学技术;1个专科专业:护理学[7]。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系  医学遗传学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病原生物学系医学信息学系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生物物理学系中西医结合教研室药理学系神经生物学系心血管所免疫学系细胞生物学系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生物学天然药物学系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    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全球卫生学系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毒理学系卫生政策与管理系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
/公共教学部
哲学与社会科学系  应用语言学系医学人文学系体育学系医用理学系[8]      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口腔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卫生部)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北京民用航空总医院)北京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教学医院(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大学北京仁和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大学解放军306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大学解放军302医院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教学医院()[9]  截至2012年12月,北医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683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4人,“青年千人计划”3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博士生导师487人,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71人[7]。据2015年1月官网显示,北医共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5人[10]。
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1]
长江学者:高晓明、王宪、叶新山、刘国庆、吴励(讲座教授)、李凌松、汪涛、肖瑞平、唐金陵、尚永丰、王克威、管又飞、王存玉(讲座教授)、张毓、施文元(讲座教授)、杜军保、徐清波(讲座教授)、陆林、柴洋(讲座教授)、乔杰[10]截至2012年12月,北医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6个博士后流动站[7]。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药学、生物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肾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儿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流动站: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生物学[12-13]截至2012年12月,北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134人,其中博士生2079人,硕士生2140人,本科生2904人,专科生587人,留学生424人;成人教育学生2356人;网络教育学生18706人。另外,博士后在站人数91人,2012年累计出站483人[7]。
人民医院“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推进临床实践教学综合改革”项目获得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一等奖。柯杨等《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临床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探索与实践》的成果和段丽萍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果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等五本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郝卫东荣获第十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人民医院获年度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赵姗、陈娟、李颜、郭继鸿、张召锋获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方爱珍、陈扬霖获年度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段丽萍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20年突出贡献奖[14]。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临床医学(北大医院)、临床医学(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预防医学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生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口腔医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口腔正畸学、外科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眼科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神经病学、流行病学、药理学、妇产科学、医学微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药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长学制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15-16][13]截至2012年12月,北医已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北医战略合作伙伴,如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默里大学、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建立了多个中外合作中心,设立了近22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和15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设立了10余项国际学生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7]。
2014年,医学部与海外医学院校签署11项合作交流协议,在科研合作、人员互换、资源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空间,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分别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曼彻斯特学术医学中心医学遗传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第四届联合研讨会举办,双方继续在重点领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并已取得初步合作成果。医学部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医学论坛、《柳叶刀》中国专辑发布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第一届神经科学联合研讨会等。
2014年医学部共开展27个临床学生互换和医学生交流项目,累计共派出95名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参加临床实习、见习和暑期学校等项目;同时,医学部共接收海外合作院校的到访临床见习和交流学生138名[14]。截至2012年12月,北医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成立了糖尿病研究中心、医学遗传学中心、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所、医学信息学中心、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7]。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再生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免疫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卫生部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工程研究中心: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脊柱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修饰与细胞功能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儿科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与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肝硬化肝癌外科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7-19]2014年度获批973/重大科学研究、863计划、科技支撑、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8项,经费1.25亿元。其中,张强牵头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获滚动支持,张强获聘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陆林获聘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李立明牵头的卫生公益性行业专项获得滚动支持。陶勇获得医学部在863计划领域第一个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
2014年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项,批准经北大医学部费1.9亿元。其中,第一医院杨勇、陈旻,口腔医院邓旭亮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第三医院王乐今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植入式青光眼眼压监测与微引流智能仪器的研究”获准立项,批准经费710万元。
黄晓军牵头的《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建立及应用》、郭卫牵头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两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度SCI数据库收录的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的文章总数为1930篇,北医的科研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逐年递增,文章总数较去年的1456篇增长了32.6%,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的高水平文章的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黄晓军团队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杂志上发表通讯;乔杰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纪立农团队在《LANCET》杂志上发表综述;尹玉新团队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4年科研合同签约462项,签约资金12405万元。基础医学院王凡教授的技术成果《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以3000万元签约资金,成功转让给广东某药业[14]。馆藏资源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源于1922年7月成立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图书馆。藏书以生物及医药卫生类为主,截止到2010年5月,共有各类藏书70余万册(含附属医院图书馆)。收藏有中外文纸本期刊近4000种,其中中外文现刊781种。目前我馆有电子期刊25,198种,其中生物医学类电子期刊5000余种。图书馆特藏包括珍、善本古代图书,其中有中国大陆唯一珍善本—手抄本《太平圣惠方》一部十函共100卷100册。
1985年,国家教育部在医学部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医学外国教材中心。199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华北地区中心馆。1993年被卫生部医学情报工作管理委员会确认为科研成果查新定点单位(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咨询中心)。1998年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设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全国医学文献信息中心,作为“211工程”医药重点学科所需文献的保障基地。2010年5月,被评为BALIS原文传递学科服务馆,成为六家学科服务馆之一[20]。
期刊杂志名称  主办单位  创刊时间  地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大学1959年被各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国外: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美国EBSCO、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增补文摘》收录、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文献数据库。  国内: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核心期刊。也是《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药学文摘》收录期刊。本刊全文入编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
获奖情况:  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199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学会1985年全国一级学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22]。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北京大学2002年卫生部直属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核心期刊[23]。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药学会1992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波兰《哥白尼索引》、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等文摘及数据库收录[24]。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北京大学2001年-----------[25]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北京大学1993年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26]。中国血液净化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学会  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血液净化专业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 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全文收录期刊、被“中文 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27]。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3年自1996年起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8]。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会1988年1999年12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本刊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同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29]。中国糖尿病杂志北京大学  入选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之“双效”期刊[30]。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998年自2000年起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文献引量评价研究中心》全文收录[31-32]。中国新生儿科杂志北京大学1986年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33]。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中国生理学会1957年入选《美国医学索引》、《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等[34]。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医院管理论坛      医学部主任 韩启德北大医学部
医学部常务副主任 柯杨
医学部副主任:李鹰、闫敏、方伟岗、姜保国、王宪、段丽萍、宝海荣
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
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顾芸
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孔凡红[35]姓 名名 称职 务任职时间备注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5.12  葛成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6.08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22.04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23.12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25.08  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26.01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27.08  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28.11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32.08  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37.09  鲍鉴清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45.08  北平临时大学第六分班班主任46.09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47.08  沈寯琪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48.08  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52.12  北京医学院院长68.08  阎登山北京医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73.12军宣队北京医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77.09  北京医学院名誉院长86.03  北京医学院院长83.01  北京医学院院长85.05  北京医科大学校长91.06  北京医科大学校长00.03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2000.04--[36]  标识图案主体由蛇杖、橄榄枝叶、阿拉伯数字“1912”、圆形外环以及中、英文字组合而成。标识图案借鉴了国际卫生组织通用的标准蛇杖图形,与分别象征生命和希望。彰显出北医学者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双环结构代表北医的凝聚力,同时,也与相呼应。
1、蛇杖符号:作为医学界最为悠久、最为常用的视觉元素、象 征着驱除病魔、追求健康,体现了北医学者担负生死、救死扶伤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北医的学科领域和行业特征。
2、枝叶符号:舒展的绿叶象征生命与健康,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寄托,表现了北医学者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人文精神;饱满的橄榄枝叶似成熟的稻谷,有北医学术成果丰硕、学生桃李天下的美好寓意。另外通过适当的调整字与图形间的距离使得各元素之间更加严谨,有整体感。标识整体看起来显得饱满、精致、庄重。
3、蛇的形态是借鉴国际卫生组织通用的标准图形,并做了视觉加工、形态简洁大方,彰显出北医追求健康、呵护生命的积极形象。
绿叶通过视觉加工显得圆润舒展,象征生命之树长青;绿叶交叉处巧妙地构成了展翅飞翔的鸟的外形,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也表现出北医学子志存高远,体现了北医的办学理念[1]。北医之歌
陈炳桓 词曲(1946级北医校友)
庄严美丽的校园,阳光多明亮,北医之歌
辛勤慈霭的园丁,哺育我们成长,
你给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辛勤慈霭的园丁,哺育我们成长,
你给我的智慧,力量和理想,
一代一代新人,后浪推前浪,
爱母校,爱我母校,
为毕生事业培养栋梁,
你永远放光芒。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除非专门注明,所有北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均属生命科学和医学部,所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均属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5月。
中国科学院
1. (1995):免疫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医至今在北医任教。
2. (1995化学):有机药物化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医药学系,1967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3. (2005):老年家。1959年毕业于北医,1964年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4. (1980化学):化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5. (1955):医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6. (1955):医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7. (1955):医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8. (1957):昆虫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9.(1955):组织学专家。年在北医任教。
10.(1957):生物化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11. (1980):医学家。1946年至今在北医任教。(两院院士)
12.(1980化学):化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13. 王 序(1980化学):化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14. (1980):生理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15. (1993):神经生理学家。195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16. 王 夔(1991化学):化学家。195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17. (1997):病理生理学家。1982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中国工程院
18. 姜泗长(1995):耳鼻咽喉科专家。1938年毕业于北医
19. 胡亚美(1994):儿童血液病专家。1947年毕业于北医.
20. 王忠诚(1994):神经外科专家。1949年毕业于北医.
21. 王澍寰(1997):手外科专家。1950年毕业于北医。
22. 沈渔邨(1999):精神病学家。1951年毕业于北医。1955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23. 安静娴(1997):医药工程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北医。
24. 李连达(2003):中药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5. (1999):天然药物化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6. (1999):泌尿外科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1963年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北医任教。
27. 陈君石(2005):营养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医。
28. (1996):呼吸疾病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医,年在北医任教。
29. 程书钧(1999):肿瘤病因专家。1962年毕业于北医。
30. 高润霖(1999):心血管内科学专家。1965年毕业于北医。
31. 刘昌孝(2003):专家。1965年毕业于北医。
32. 巴德年(1994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肿瘤免疫学专家。1967年毕业于北医。
33. 翁心植(1997):内科学专家。年在北医任教。
34. 张金哲(1997):小儿外科专家。年在北医任教。
35. 吴阶平(1995):泌尿外科学家。1946年至今在北医任教。(两院院士)
36. 李载平(1995):分子生物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37. 楼之岑(1994):生药学家。年在北医任教。
38. 陆道培(1996):血液病专家。1958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39. 庄 辉(2003):流行病学家。1963年至今在北医任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c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