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液是否可以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当前位置: >
> 医生留言
张礼萍医生信息页
患者 winessig1522
提问:小儿总抽搐
所患疾病:
在北京山西看病都怀疑婴儿痉挛症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2012年5月宝宝由于腹胀7天不拉屎用了开赛露,结果拉脱水了后又感冒受惊吓再之后就是抽搐,发病时双手手指弯曲,腿弯曲,还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处于缺氧状态,再后来发病时还伴有哭喊,后来在山西拿了要吃,之后在抽搐时不缺氧了但是开始点头了,手脚猛然抽一下子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在吃药是丙戊酸纳片还有苯巴比妥,吃药后症状减轻,但是开始出现点头,猛然点头,手脚抽一下,还哭,我感觉就像大人某部位痉挛时的样子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看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不点头,吃这个药可以吗
患者 yuaxinynhua
提问:结节性硬化引发得癫痫反复发作怎么办
所患疾病:
结节性硬化,癫痫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日,高热,癫痫大发作,眼斜视,上翻,唇发青,口吐白沫,持续几分钟。送到市医院,被确诊结节性硬化,住院7天,癫痫没有发作。没有给予治疗。出院后癫痫频繁发作。大发作在出院半个月内经常发作,后转为失神发作,没有给药物治疗后到上海治疗,开了德巴金,一直每天都要发作四五次,均是失神发作。有时是睡觉睡着了,身体开始蜷缩,呼吸加重,十几秒后恢复正常。2012年8月初,又加服妥泰,失神发作依旧,十五天后出现昏死现象,发作时眼睛瞪着,唇发青,眼白发黄,身体不抽动,持续一二分钟,恢复以后显得很累,没精神,共四次,第一天傍晚一次,第二天早中晚各发作一次。随后至今有十五天都是失神发作,频次比加服妥泰前减少。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现在妥泰一天两次,一次半粒。德巴金3毫升一次,一天两次。孩子的体重10公斤。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他出现的昏死现象是怎么回事?说明什么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治疗?我们做父母的很着急,请你帮忙分析一下,跪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患者 sar9920azou
提问:怎样使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
所患疾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检查及化验:9月20日第一次检查,窦性心动过速。9月28日,视频脑电图结果为左侧颞区单个或成串异常波发放,睡眠尤著。双侧前头部散在或阵发异常波发放。MRI显示双侧脑室体部著明。治疗情况:医生开了缓释和左卡尼丁,服用两天,次数增加。后服用复方苯巴比妥一周,缓解,后又增加,现服用中药。时好,但不稳定病史:9月初发现,患者发病,眼发直双手紧握拳,猫腰似肚子痛,嘴发哼哼声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主任帮忙分析一下,患者应怎样会好得更快,适合手术吗?
患者 duquguaian
提问:4个多月大婴儿和正常孩子不一样
所患疾病:
可能是脑瘫
所就诊医院科室:北京首都儿童科研所 脑发育不好检查及化验:肌电诱发电位结果:脑干受损,动态心电图结果正常,尿检结果正常,磁共振结果脑白质偏少,ct结果脑发育不全治疗情况:目前我们也没用药,也没有手术病史:拿东西一会就丢,眼珠又是转动,最近不爱说话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知道是不是脑瘫,如果是能否治愈
患者 zhadywzonini
提问:15个月宝宝是癫痫么?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8个月感冒起病,之后每隔一个多月发作一次!多数为全身发作,吐,眼睛上翻,身体僵硬!现在发育正常,非常聪明!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在北京儿童医院大夫给开的德巴金,2次24小时动态正常,核磁正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德巴金23斤宝宝每天具体吃多少毫升,副作用如何?服药多久后去做血药浓度?德巴金是否是最佳选择?
患者 jinversgshu
提问:8岁小孩,总是面部抽动
所患疾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无 无检查及化验:微量元素 正常范围值治疗情况:除了治疗过过敏性鼻炎,关于面部抽动没有经过任何治疗病史:孩子8岁,两年期得过一次过敏性鼻炎后出现了面部抽动的症状,时不时的就抽动下鼻子,挤下眼睛。还有扣指甲 咬指甲的习惯。现在面部抽动挤眉弄眼的频率越来越高。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咨询下这是多动症吗?去北京看病挂什么科室。
患者 wkzIMEN416
提问:幼儿突然晕厥什么原因
所患疾病:
6岁幼儿突然晕厥
所就诊医院科室:二附医院 儿科检查及化验:做脑CT,血常规检验。脑CT没有事。前几天嗓子不太好,白细胞指数为11。
过几天去做心脏彩超检查。治疗情况:大夫让吃点蒲地蓝口服液。病史:幼儿六岁半,男孩。今天在幼儿园坐着时候突然失去意识,歪倒旁边小朋友身边。掐人中几秒就缓过来了。但是脸色发黄,嘴唇发白。身上出很多汗。
原来没有这种情况。宝宝最近晚上10点多才睡,挺瘦的,43斤。他一活动厉害就爱出汗。脾胃不是太好,吃的不多但是不挑食。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宝宝晕厥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还应该做什么检查?
平时多注意什么事项?
患者 lihrmsteli
提问:大夫您好,我想请教下,我孩子4岁半刚得了病毒性脑
所患疾病:
病毒性脑炎并伴有心肌损伤
所就诊医院科室:儿研所住院13天 神经内科检查及化验:腰穿差白细胞488治疗情况:输液用甘露醇,营养神经和心肌的共13天病史:去年2月心肌受损住院5天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心率低正常吗,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患者 ldyzy91ljz
提问:十个月男婴,三个月内频繁无热抽风,不知该怎么治疗?
所患疾病:
小儿频繁无热抽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男,10个月,7个月前身体状况良好。
此次病情: 最近三个月间歇性无热抽风(共22次)
抽风症状:先是发呆,然后是全身颤抖,双手紧握,眼睛上翻,口中痰鸣(患者表舅婴儿时期有过抽风史,诊断为“食积”,中医治疗后恢复,目前三十多年没有复发);
目前就诊: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院建议转诊治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1. 首次5月2日(连续腹泻一个月)发作到现在一共无热抽风22次,从起初3秒钟到现在发作一次6分多钟(目前智力正常,抽风原因不明)。
2.6月25日-6月28日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注射4次维生素B6后,抽风得到控制,原因没有查出来(头顶脱发,脸色黑黄,面部湿疹,烦躁不安,连续6天天天抽风,注射B6一次以后如上症状就完全改善了)
3. 半个月后复发,连续口服维生素B6(一日三次,一次2片)三天后,抽风得到控制;
4. 半个月后又复发,口服维生素B6后(一日三次,一次2片),抽风得到控制;
5. MRI CT提示:轻度脑积水;血常规检查:贫血(轻度);电解质检查:缺钙(轻度);24小时动态脑电图(共做三次)正常、心电图正常。
6.8月10日-17号未使用药物维生素B6,8月17日抽风又一次复发,目前没有用药。
7. 神经科专家建议转诊。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 不知您之前是否有碰到类似病情?希望可以帮忙确认孩子病情并治疗?
2. 不知是否可以找您看病?
3. 您是否可以给一些治疗建议?
患者 wanxp40da623
提问:脑电地形图检查报告
所患疾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检查及化验:有一次抽搐史治疗情况:检查没用药,结论;广泛轻度异常脑电图,病史:脸左半部分发麻,抽搐。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否能根治,条件有限;在家能否药物治疗、
患者 cheangmnian
提问:7岁女孩频繁眨眼睛眨眼的时候嘴角上翘有时还会清嗓子
所患疾病:
怀疑是儿童抽动症
所就诊医院科室:本地医院 儿科检查及化验:没有做详细的检查及化验治疗情况:当前服用药物是:盐酸苯海索片 维生素B6 赖安肌醇维B12口服溶液使用了一个月左右,未见明显效果。病史:女孩7岁,一年前发现左眼偶尔有眨眼现象,十天左右后就没事了,眨眼现象经常反复出现,今年八月份左眼频繁眨动,厉害的时候大概一两分钟一次有时右眼也眨动比左眼轻一些伴随嘴角跟着上翘,还时不时的清嗓子,没有做详细的检查及化验。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请问一下大夫这种症状是不是儿童抽动症,应该做什么样的检查该用什么方法治疗。
患者 wwreugarbjk
提问:是额叶癫痫还是睡眠肌阵挛,还是夜惊
所患疾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检查及化验:骨密度正常;
24小时动态脑电图轻度异常:清醒状态下;1、基本节律6-7c/s,两侧各导联混有4-5c/s。慢波尤以全部导联为著。2、快波尤以额部导联为著,在额部导联可见18-22c/sβ波,全部导联显示轻度节律失调,θ指数为70%(α)波幅10-80uv,两侧波幅差(右大于左),睁闭眼反应睁眼时波幅低。安静状态下:主调节率以10-80uv6-7c/sθ节律为主,两侧不对称,调节调幅欠佳,患儿清醒及安静状态下,基本节律较同年龄慢,波幅不高,波形欠规整,清醒时可见棘慢波。尖波出现,节律性欠佳。睡眠状态下:患者自:20:25进入睡眠状态,自清晨7:00转为清醒后,脑电图恢复原背景图。睡眠期以中、高幅不规则慢波、顶尖波及较多低幅β波为主,其中可见尖-棘波出现
CT检查:左侧脑室体旁脑实质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CT值:25HU,境界较模糊,左侧脑室颞角轻度扩张,余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移位。
核磁颅脑平扫
扫描方式;横断位 T1WI T2WI DWI FLAIR 矢状位 T2WI
图像所见:头颅大小、形态如常;脑灰白质分界清楚,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鞍区及双侧桥小脑角区未见占位性病变;脑干、小脑半球大小、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池未见增宽;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印象:颅脑MRI平扫未见明确异常。治疗情况:刚刚检查出来,尚未进行治疗病史:孩子白天很快乐,智力水平不在正常孩子之下,说话走路都很早,现在已经能说完整的句子,记忆力也很好,尤其喜欢跳舞。只是夜间容易哭闹,一直以为缺钙。近大约一年时间,发现孩子夜间两点钟左右睡眠中会突然手臂上举,双腿蜷起像伸懒腰的样子,有时紧接着会突然惊醒坐起大哭,或突然尖叫一声,大声说“不”。持续7、8分钟又很快入睡。睡眠中身体局部出现肌肉跳动,四肢不自觉活动较多,尤其是刚刚入睡和将醒时;睡眠中有时头部会突然偏转,面部肌肉偶尔出现跳动,多发生在右侧;夜间睡眠中肩头会突然耸几下,白天抱着她有时会感觉到右小腿肌肉跳动一下,有时还会突然浑身哆嗦一下。有一次孩子自己说他的左眼一蹦一蹦。孩子一周岁左右曾经从炕上摔下来一次,当时没有头外伤。孩子出生前彩超显示头围较小,做了三维显示大脑正常,身体比例正常,只是个体较小。孩子出生时因为羊水较少,担心孩子所以做的剖腹产,手术顺利。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大夫,我的孩子到底的的什么病?是额叶癫痫还是睡眠肌阵挛,还是夜惊?为什么CT显示有问题,核磁却正常?我把检查结果和片子上传给您,请您帮忙分析一下。期待您的答复,谢谢!
提问:一岁小孩因摔伤发现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所患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所就诊医院科室:解放军301医院 小儿内科检查及化验: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9月8日因头部摔伤做过5次CT一次核磁。治疗情况:9月8日摔伤头部住院。10月15日复查生化心肌酶,转氨酶过高。因头部摔伤用过甘露醇,及营养神经药物病史: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大夫孩子现在能不能确诊?孩子现在还小除肌活检,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进一步确诊他的病?我们该怎么做对孩子有帮助?
患者 liahugunchen
提问:我小孩脑结节硬化 几乎每天都发作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所患疾病:
脑结节硬化
所就诊医院科室:河北省二院 神经内科检查及化验:脑结节硬化 钙化治疗情况:没手术
药物控制病史:不定时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十几秒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控制方法
患者 wz0aowe60528
提问:缺血缺氧脑病恢复期
所患疾病:
缺血缺氧脑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儿研所 神经内科检查及化验:孩子出生就诊断出缺血缺氧性脑病现为轻中度,且有先心病治疗情况:先心病已经在十一月二十日在北京儿童医院手术治愈,缺血缺氧性脑病用过两个疗程的单唾病史:孩子出生就诊断出缺血缺氧性脑病现为轻中度,且有先心病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先心病手术后一个月,可以继续脑病治疗的第三个疗程再用十天单唾吗?另外确诊缺血缺氧性脑病现为轻中度后已经用过十天单唾,现在还有必要再用一个疗程吗?
患者 yy0wlia614
提问:一岁半女婴,脑神经发育不良
所患疾病:
脑神经发育不良
所就诊医院科室:新疆医学院 儿科检查及化验:脑核磁,脑白质量少,脑电图,脑发育异常,比同龄孩子慢2个月治疗情况:醋酸泼尼松片,隔日早上两片,每天一次,半小时后吃饭;溴吡斯的明片,每天三次,每次半片;苯巴比妥片,早晚各一次,每次半片。病史:女儿一岁半,十一个月左右时发现她神情萎靡,口咽吐沫,不消十秒钟嘴唇发紫,你抱坐怀里,快时半分钟左右症状消失,继续下地走动,慢时二十分钟左右,好似大病一场睡去,发病时,腿脚均正常,弯折都可以,每次眼神都属歪斜向上看,似人翻白眼,还未翻去,但不是每次都一个方向,这几次是左边,下一次就是右边,症状消失,眼神恢复,不发热。发病间隔不等,若发大病睡去,那此后几天都相安无事,若发小病,则一天几次,最长延续三天萎靡不振。求医,此何病?如何诊治?为盼!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此何病?如何更好诊治?
患者 leo7079hsu82
提问:6个月婴儿肝大脑白质偏少发育迟缓怀疑遗传代谢病
所患疾病:
遗传代谢病待查
所就诊医院科室:青岛山大医院 小儿内科检查及化验:1、2012、11、 16头部平扫,检查结果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偏少 大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影,脑干及小脑形态信号未见异常,脑室系统无扩张,脑沟裂无异常改变,中线结构剧中。
2、彩色多普勒,右肝最大斜径7.5cm,左肝前后径3.5cm,上下径4.2cm,肝表面光滑,边缘规则,肝内呈细小略点状回声,分布上均匀。肝尾叶大小及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门静脉主干内经0.6cm,入感血流速度16.3cm/s,肠系膜上静脉内径0.4cm,流速15.2cm/s,肝静脉各支内径不宽,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0.3cm,无异常回声,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胰腺大小形态可,表面光滑,内回升均匀,主胰管内径不宽。脾厚径1.5cm,左肋下未及,内回升均匀,脾静脉内径0.4cm,流速15.0cm/s。
3.白细胞计数,9、80。中性粒细胞百分率36.40。淋巴细胞百分率60.30 单核细胞百分率1.00 嗜酸粒细胞百分率0.80 嗜碱粒细胞百分率1.50 中性粒细胞计数3.57淋巴细胞计数5.91单核细胞计数0.10嗜酸细胞计数0.08嗜碱细胞计数0.14红细胞计数3.94血红蛋白130平均红细胞体积99.20红细胞比积0.391平均血红蛋白含量33.0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3.0 RBC体积分布宽度(SD)74.70 RBC体积分布宽度(CV)17.5血小板578 血小板压积0.44 平均血小板体积7.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6.1
4、促甲状腺激素2.580 游离甲状腺素15.70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76
5、送血尿样本到上海做的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第一次血液的检查结果是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尿液检查结果不是遗传代谢病,后来又化验一次血液否定了遗传代谢病治疗情况:1、打过5针苏肽生(生长因子病史:婴儿出生时6、8斤,然后到现在6个月体重才11斤,小肚子有点大,现在竖抱的时候脖子挺稳的,躺着时候往上拽两只胳膊,头不能使劲,腿能站直了,不能站很久,不能跳,精神状态挺好,咿咿呀呀的,逗笑偶尔的能笑出声。想得到怎样的帮助:1是遗传代谢疾病吗?那就是引起脑白质偏少和肝大还有身体软的原因吗?
2、需要怎样的治疗?
3、康复的几率。
患者 123enjbkkk
提问:孩子一岁半,癫痫,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吃药还是观察
所患疾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宣武医院 小儿神内检查及化验:诊断为癫痫但是脑电图核磁共振均正常治疗情况:最开始在贵院挂的某大夫特需,但是看病时间很短,在没有24小时脑电图的情况下,这位大夫说觉得没必要做。建议观察2个月。后来取得宣武医院。大夫开的德巴金 最早三天用量1.5ML,无过敏反应的话可以加量到2ML,喝药5-7天后,到医院做个血药浓度检查。建议三个月复查一次病史:今年十月份第一次发病,当地医院检查说缺钾缺镁。一个半月以后又发作,但是微量元素已经都不缺了。两天内发作4次。脑电图核磁共振都正常。智力很好,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知道怎么会是这种情况。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在宣武医院诊断为癫痫,但是不确定是否是良性。我想问一下要不要现在就吃药
患者 t20iyuz05200
提问:宝宝高热惊厥一次,脑电图检查两次均异常,该怎么办?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者女,四周岁,以前身体状况良好,足月剖腹产,无惊厥史,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近期做微量元素检查指标正常。今年4月29日(四周岁零一个月时)发生一次高热惊厥,至今未复发。
病情简介:
4月28日开始咳嗽、发烧,29日下午发烧到38.8度,给服安瑞克、鱼腥草糖浆、念慈庵枇杷止咳糖浆后入睡(服药后呕吐少许,非喷射状),后发现时已经发生高热惊厥,具体发病时间不能确定。孩子当时有脖子后仰、僵硬,双目凝视现象,但身体其他部位无僵硬。发现当时呼叫其名字时,尚稍有意识,想回应但发音不清,后来再呼名字时,就无意识和回应了。
医院入院记录现病史栏记载:给“吸氧、10%水合氯醛8ml、安痛定2ml”灌肠,扔抽搐,又给“安定2mg静推”抽搐停止,持续惊厥时间大约20分钟。门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癫痫?”收入院。
一周后(5月7日),做长程视频脑电图(3.5小时),显示如下:
背景活动:清醒安静闭目时以20-70uv 8-11Hz α节律、α 活动为主,间以10-20uv β ,余导可见20-40uv 6-7Hz θ 波;调节、调幅欠佳,OC(一);对称性可,干扰无。
睡眠期:睡眠各期如期出现,顶尖波及睡眠纺锤波可见,但顶尖波明显尖化。
异常波:于前额、额、前颞偶示50-120uv尖波、尖-慢复合波,其左右飘移。
印象:小儿异常脑电图
此次住院的门(急)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入院病情有)。出院诊断:一、主要诊断: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情况不明)二、其他诊断:1、复杂性热性惊厥(情况不明)2、惊厥持续状态(情况不明)3、癫痫?(临床未确定)。
出院后,患者于5月17日白天再次发烧至38.5度,服用安瑞克退烧,晚上继续高烧(38.8度),到本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第二天体温正常,两天后因再次发烧、咳嗽,查CRP值偏高等原因,一直住院到5月29日(共计12天)。住院期间发烧时服用美林和苯巴比妥片,无异常情况发生。出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此次出院后至今,一直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提高免疫力。日复查脑电图,做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结果如下:
清醒脑电图:清醒闭目状态下,双侧枕区可见9Hz左右低-中波幅α节律,夹杂少量低波幅快波活动,左右基本对称,调节调幅尚可,睁眼枕区节律抑制完全。
睡眠脑电图:自然睡眠,睡眠波及睡眠周期正常出现。
睡眠期右侧额区可见及少量中波幅不典型尖波、尖慢波散发;醒睡各期全头区可见少量高波幅3-4Hz左右慢波阵发,期间夹杂少量尖波。
结论:异常脑电图
备注:1、睡眠期右侧额区可见及少量中波幅不典型尖波、尖慢波散发;
2、醒睡各期全头区可见少量高波幅3-4Hz左右慢波阵发,期间夹杂少量尖波。
7月17日再度发烧,服用美林及泰诺林退烧,最高温度38.7度,今天仍有发烧,期间亦服用苯巴比妥片,至目前无异常情况发生。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作为家长,我们有如下担心请您指点:
1、我们对脑电图的具体波形分析不懂,请问从两次异常脑电图来看,孩子脑电图中是否存在癫痫波?脑电图描述中是否有痫性放电现象?
2、孩子做脑电图时,特别是第二次动态脑电图时干扰因素较多(例如第一次戴仪器不适、环境嘈杂、一些注意事项未能提前做到(孩子做脑电图前一天仍吃药、检查过程中挺长时间拿遥控器等)),这对结果的影响大不大?
3、第二次脑电图中描述“醒睡各期全头区可见少量高波幅3-4Hz左右慢波阵发,期间夹杂少量尖波。”,这个“全头区可见”是否是病情有所发展的表现?
4、两次脑电图均异常目前能反映什么?这种情况会随宝宝发育情况自愈吗?是否有必要再做一下脑CT、核磁共振检查?
5、目前的情况,孩子的病情能否确诊,是否有必要服用抗癫痫药物?我们家长该怎样做?
宝宝平时聪明懂事,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的病情很是紧张和担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指导,非常感谢!
患者 w30lind60055
提问:三岁半女孩精细动作手有点抖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张大夫您好,我女儿三岁半,不知从何时起发现她吃饭拿勺子叉子,端杯子拿东西需要用力时会有轻微手抖,但是象chuanzhu我觉得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不知是什么病。像我自己,就无法弹琴弹快点,会非常难受。孩子是不是遗传呢。这个能治好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孩子是否有神经系统的问题。
&留言内容: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开通网上诊室能做什么?
自主更新医生本人资料
发布门诊时间停诊公告
发表科普、学术文章
随诊服务老患者
面向全国患者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接触更多的医学案例
病名: 甲基丙二酸血症
评价内容:治疗方式:左卡尼丁
看病过程:每次都是找的张医生,从儿童医院调走后...
病名: 脱髓鞘或脑干胶质瘤
评价内容:看病过程:张大夫您好,我周三(10月24日)带8岁男孩去您那里看病,孩子外在表现...
病名: 癫痫
评价内容:尊敬的张礼萍大夫你好,我是在你那里看病的患儿家属,现在,我的孩子病已经好了,没有...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副主任医师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公司总机:010-691278第三部分 原初场景首先是原初场景的问题。在患者对狼梦[1]不断尝试的解释中,逐渐出来了一些新的材料。这些材料给弗洛伊德提供了一个发挥他的想像力、将它们组织起来的机会。通过与患者的互动交流,在患者本人确认的情况下,弗洛伊德构拟了一个场景,并推断它发生在患者一岁半的时候。这个场景的内容是,在一个夏日的下午,患者在父母亲的卧室目睹了父母亲之间的一次性交,并且是以一种容易观察的方式——后进式。尽管幼小的患者不可能在当时理解这一场景,但是这一场景仍然可能以某种破碎的方式在孩子的记忆里留下印象。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孩子对语言、概念的学习,视觉的印象也可能逐渐淡化,甚至被其它的视觉印象或者概念所替代。这是与我们的常识和分析的实践相符的,也正是弗洛伊德在其元心理学著作中反复论证过的事情。但是这些视觉印象是怎样对患者发生影响的?又是怎样进入到狼梦的制作中的呢?从患者所能回忆起的最早的时间来看,首先表现原初场景影响的事件是格鲁莎场景,[2]弗洛伊德推测是患者接近两岁半的时候。格鲁莎场景实际上在患者后来的生活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以一种模板的形式决定了患者成年后(或青春期后)的异性性对象选择。可以关注的有这么几个点:格鲁莎的身份、她的姿势、扫帚和提桶。格鲁莎佣人的身份对患者的异性性对象选择起了关键性的影响,患者后来的若干异性对象,包括妻子,都是类似的身份。并且患者自己承认,他喜欢更成熟的女人,而我们可以说,一个年轻女佣在主人家的地位,虽然类似于一个听话的小孩,但却比年幼的孩子更成熟,给予孩子的总是照顾和关注。患者是在一次化装舞会上看见他后来的妻子并一见倾心的,当时她穿着一身土耳其式的服装。我们现在可以猜测,土耳其服装与系着围裙的女佣服装,在式样上和某些细部特征上的相似性,一定在部分程度上左右了患者的情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患者后来的一些行为表现上看到格鲁莎场景的影响。但是格鲁莎场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呢?从这个场景的内容来看,弗洛伊德推测其中出现了第一次的阉割威胁,而更重要的是性的吸引。根据弗洛伊德的思路,格鲁莎跪在地上擦地板的姿势,由于唤起了原初场景中母亲的姿势在患者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因而连带着唤起了患者最初通过视觉而得来的性兴奋的体验。这个性兴奋的复现和强化(通过撒尿),加上格鲁莎言语上的威胁(也许成了反面的强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固着了性对象与性兴奋之间的联系,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日后的性对象选择。不管怎样,格鲁莎场景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事实,而格鲁莎场景与原初场景的关系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可以猜测说,格鲁莎场景只是一个屏蔽记忆,也许并不能说明与原初场景有关。但是从格鲁莎场景的回忆过程可以看出它的实际价值:首先是一个惊恐的记忆,[3]惊恐的对象(蝴蝶)让他想起“老太婆”,后来又想起一种梨,最后才想起了育婴女佣的名字——格鲁莎。而且一开始他将格鲁莎的名字记成是和母亲的名字的一样。这就暗示了格鲁莎与母亲在某些地方的相似性。另外“老太婆”(或“三角围巾”)让人怀疑是声音的邻近性(babushka与grusha)所唤起的(当中一定还暗含了其它的意义,或者是音节上的,或者是图像上的,如围巾的花色等,或者“老太婆”本身作为年长女性的称呼也代表着和母亲的相关性),同时也证实了蝴蝶对于患者的女性意义。而在患者关于撕掉黄蜂翅膀的梦中,也证实了弗洛伊德对格鲁莎作为性对象的怀疑(如果不考虑弗洛伊德本人的解释和暗示的影响的话)。因为黄蜂显然是有黄色条纹的小动物,而黄蜂的翅膀除了可以方便地成为施虐与控制的对象以外,本身也容易象征着衣服(另外与患者本人所说的幕布类似),不能不说具有性的暗示性。这样综合起来看,格鲁莎场景涉及到两个元素:母亲和性。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在格鲁莎场景之前又涉及到母亲与性的事件,也就只有原初场景了。而从格鲁莎场景的内容来看,格鲁莎的姿势与构拟中患者母亲的姿势确实是扣在一起的。这就支持了原初场景存在的设想,同时也表现了原初场景在性兴奋和性对象选择方面的影响。另外一个话题涉及到人类的性行为和本能行为。而性行为是否具有先天的图式是一个很难探讨的问题。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个社会化和象征化的环境中,还有多少东西不是习得的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据说人是唯一一种使用面对面交配方式的动物(或者是极少数几种动物之一,如倭黑猩猩即是),而这种方式除了证明直立行走的特殊性之外,似乎并不能说明这不是一种习得的方式,因为人类同样也可以使用后进式交配方式,甚至还发展出了许多其它方式。从比较心理学的立场来看,无法否认后进式是一种古老方式的可能性。那么一个便于这种交配方式的姿势和相应的动作会不会从视觉上唤起了一个未被完全象征化的儿童意识深处的古老图式、乃至产生性兴奋呢?弗洛伊德本人也不能不在讨论原初幻想的真实性时部分同意荣格的观点,[4]同意原始意象存在的可能性,即间接承认了种系发生上的性交图式的可能性。这仍然与许多精神分析的假设一样,是几乎无法实证化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能以一个“科学中心主义”的立场来拒绝它的存在。再一个就是原初场景与患者的受虐式同性恋态度的关系。患者对父亲有种不同于俄狄浦斯关系的又爱又怕的情感,根据弗洛伊德的意见,这集中体现在狼梦中。患者希望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种如原始场景中母亲所获得的那样的性满足,这是一种被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受虐的形式。而对于患者来说,父亲同时是一个威胁性的对象,不仅威胁到患者的男性气质,而且在无意识幻想中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的这种受虐式的同性恋态度是以父亲为原初对象的,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着这个对象,只是在后来以替身父亲的形式转移到了老师、教员甚至护理员身上。弗洛伊德强调,在原初场景留下的印象中,患者误认为肛门是阴茎插入的地方(或者确实如此,或者作母亲的也这样想,暂不影响讨论),因此患者的肛门成了症状的表达之地。患者要么便秘,要么腹泻,甚至近于大便失禁。与症状对应的是快感,不管患者是否从便秘或腹泻中直接得到了快乐,肠道与肛门都是可以给患者带来安慰的地方。通过肠道的排空,患者觉得世界打开了,而他也习惯于使用灌肠剂。[5]如果我们把受虐式同性恋态度集中到肛门的表现上的话,则无疑可以提出原始场景的重要性。原初场景是通过对狼梦的分析来构拟的,狼梦集中表现的是恐惧。患者自述是对被吃掉的恐惧。但是从患者的联想中可以看到,狼是具有多种意义的,或者说狼是多种象征的凝缩物。这个狼既是被扯掉尾巴的狼,[6]又是吃掉小山羊和小红帽的奶奶的狼,[7]还是牧羊犬。[8]弗洛伊德对狼梦的分析很精彩,让我们获知了多方面的认识。然而吃掉小山羊和小红帽奶奶的狼还有个特点,即最后从狼的肚子里取出了被吃掉的山羊和人,使他们获得了重生。弗洛伊德对此没有作很多的说明,但是显然这与被吃掉的恐惧有关。而患者本人则有一个重生的幻想。[9]因此对狼的恐惧是否与一个重生的愿望受到检查机制的阻碍有关呢?而检查机制反映的就可能是一个乱伦禁忌。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弗洛伊德对这个狼梦的分析就漏掉了一个部分——作为生育者的母亲。弗洛伊德强调的是作为被动享乐的母亲,对这一角色的认同引导了患者发展一个针对父性人物的受虐式同性恋态度,而一个生育母亲则无疑会带给患者安全和希望。与母亲成为一体或者进入母亲体内的梦境或者幻想也许是普遍性的,反映了无意识深处对安全与原始快乐的追求。但这其中可能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就主动而言,反映的是施虐性的特征,而被动就反映了受虐性的特征。我们不清楚患者关于重生的幻想是主动性的还是被动性的,就文本来看似乎被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那么这个进入母体重生的无意识愿望就应该对患者的受虐性态度有所贡献。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互相对立的子冲动在一个人身上总是成对存在的,[10]只不过在某个时候其中一个占着上风。就狼人这个患者而言,他的受虐式同性恋态度与施虐性的倾向及异性对象的目标同时存在并不矛盾。当然就症状来说,突出的是受虐式同性恋态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原初场景确实可以成为这一倾向性的发源点,而对母亲的一种原始性认同也可以成为它的助力器。弗洛伊德曾经把童年被引诱(强调的是诱奸)的经历看作是神经症的一个起源,特别是针对女性的癔症。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西欧,性确实是一个被压抑的主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弗洛伊德的这样一种理论帮助他治疗了不少患者。但是他逐渐发现这一理论假设的错误,并对它进行了修改。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又发现了引诱这个词,但是它以令人信服的姿态出现,证实了自己的真实性和影响。患者的姐姐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让患者注意到他的生殖器的突出意义,[11]并且可以自然地推测这让他体会到了被动的快感。虽然患者对这种攻击性的行为采取了本能性的防御,但是却不得不承受这一事件的创伤性影响。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攻击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移置的过程,患者的攻击对象甚至转到了父亲身上,从而与原初场景联系了起来。虽然在原初场景中父亲是性攻击的发起者,但是随着施虐与受虐冲动在患者身上的一个方便转换,父亲就成了患者性攻击的对象。当然引诱的影响持续地存在着,可以说也在患者的性对象选择中表达着。但就在与患者父亲的关系中,由于插入了患者的姐姐,从而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这个三角关系除了说明患者与姐姐的竞争关系而外,还可以对原初场景的影响进行说明。弗洛伊德敏感地认识到患者与姐姐在父亲之前的竞争关系是受到了引诱事件的影响,并且也看出了患者与姐姐之间爱恨交加的关系。但是弗洛伊德把着眼点放在了患者的被动创伤与主动的攻击性上面,强调的是“男性气质”(masculinity)。从精神分析史家的眼光来看,可以说这是弗洛伊德的一个反转移(counter-transference)。因为弗洛伊德本人的家庭关系决定了他对“男性气质”的关注。转移发生的地方总是可以发现抵抗的存在,不管这个抵抗是什么,至少它阻碍了表达与发现。患者与姐姐、父亲的这个三角关系显然也可以和原初场景匹配起来。按照弗洛伊德对原初场景影响的解释,患者总想替代原初场景中母亲的位置,从而得到父亲所给予的性满足。因此患者与母亲之间就是个竞争关系。而在现实的这个三角关系中,显然患者所嫉妒的是父亲给予姐姐的爱。当然这样一个普通的竞争关系不能说一定是原初场景的衍生物,但是可以看出患者与父亲关系的特殊性,这与经典的俄狄浦斯关系是有差距的。而这个特殊性除了在原初场景中找到它的踪迹之外,几乎很难从别的地方再找到有价值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弗洛伊德并未否认这个原初场景的虚构性,但是却不想把它当作无稽之谈的想像或幻想来处理。弗洛伊德认为,即使它是幻想出来的,也是冲动汇聚的结果,是患者寻求愿望满足的一种方式,无损于其在临床上的价值。[12]而现代由于精神病学的发展和药物治疗的权威地位,人们可能更容易从精神病的角度来看待幻想。由于弗洛伊德本人对精神病的兴趣不大,对精神病的机制缺乏研究,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未作详尽的阐述。拉康曾在五十年代的讨论班上专门研究过这个案例,但因没有文献而无从查考。虽然有迹象表明拉康同意原初场景的真实性,[13]但是据说精神科医生出身的拉康重点讨论过患者的幻想。拉康认为,精神病人的头脑中缺乏的是父姓,[14]而幻想则是儿童抓住符号化之外的实在碎片的一种方式。[15]也就是说,如果这样来看待假设的原初幻想,那么在这个案例中,至少在四岁之前,父性还没有在患者身上登陆,换言之,患者还没有接受(象征性的)阉割。从案例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个相关性。患者几乎把他的父亲想像成一个纯粹爱的施予者。虽然也可以看到一个阉割者的形象的存在,并反映着患者的阉割焦虑,但患者不能把这个形象与父亲等同起来。因此,患者既不能够、也不愿意接受来自父亲的阉割,从而只能在幻想中把父亲当作是一个爱的施予者(给予母亲性满足)与阉割的承受者(性交时阴茎的时隐时现)的结合体。而原初幻想就可以认为是患者将他对动物(主要是牧羊犬)的观察印象叠加到父母身上的结果。在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身上患者得以在母性的统治下认同于父亲。如果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看待原初场景,则其真实性就可以远远抛在一边。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其它与原初场景扯得上关系的事件是否就要重新审视?由于原初场景是通过对狼梦的分析构拟的,而狼梦发生在四岁,那么四岁之后的事件可以继续扯上关系;而四岁之前的事件又怎样解释呢?性引诱是发生在四岁之前,但是与父亲发生联系却是在四岁之后,可以说原初场景起了前后连结的作用。但格鲁莎场景也发生在四岁之前,又怎样和四岁时“发生”的原初场景有联系呢?我们前面论述了,格鲁莎场景与母亲和性有关,母亲将是下文要讨论的问题,而性也不是一个在两三岁前就可以拒绝承认的问题。根据现在已普遍接受的观点,幼儿仍然有可能在两三岁前就在性兴奋或性快感方面有足够的感觉印象,而将母亲或一个照顾他的人当作一个类似于成人的性对象的客体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即使格鲁莎场景与原初场景是一个真假殊异的关系,它们当中仍然可以找到共同的核心元素。这提醒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幻想的价值。另外手指被割掉的幻觉回想[16]也说明了患者的一个富于幻想的秉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中猜想这一幻觉背后的无意识内容。手指与男性生殖器在形状上相似,因此手指被割掉显然与生殖器被割掉有关,这一幻觉反映的是阉割焦虑。我们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阉割问题也是患者无意识中的一个主题,关系到他对女性的认识、父性权威的敬畏和施虐受虐态度的表现。在这样一个幻想事件中,关键的地方在于,为什么患者会突然出现这个幻觉,而又要隐藏这个幻想中的现实并躲避保姆娜尼娅的关注。当时患者正在用刀在胡桃树上刻划,这个举动及其对患者本人的反馈一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患者提到了他的狼梦中的胡桃树,而同时树在一个神话故事中是一个女人被化身和囚禁之处。(在一定的象征平面中,树可能与人相联系,如童话故事中常见的树爷爷。在中文系统中,既有形容青松的“挺拔伟岸”,又有形容杨柳的“婀娜多姿”。在我同学的一个梦中,树就是他爱恋的对象。)有刀有女人还有狼,因此出现阉割的焦虑甚至恐惧就不奇怪了。而在附近的娜尼娅不仅是个女人,同时也是阉割威胁的发出者。患者关于幕布的感觉[17]也是一个幻想性的表现。这既关系到患者的肛门情结,又关系到他对自己与外界关系的认识。肛门情结的表现在于患者将肠道的排空在感觉上等同于幕布的打开,同时也就是世界对他的开放。这表明了一种受虐态度,并以此作为他与外界达成关系的基础。患者出生时带着胎膜,弗洛伊德认为这就是患者具有幕布感觉的出发点,同时反映了患者的一个“重生”愿望。(弗洛伊德本人出生时就带着胎膜,这里表现着一个反转移,同时有着兰克(Otto&Rank)的影响。)“重生”意味着与母亲重新达成一种关系,既可以说是一种对安全感的渴望,也不能拒绝一个乱伦的幻想。这反映着与母亲的一种认同关系。拉康曾经认为,一块幕布或者起遮盖作用的某个东西正好可以恰当地代表某种缺乏的东西,即石祖。[18]患者的这个幕布似乎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幕布的打开就意味着他找到了某个东西。拉康后来修正说,孩子试图成为母亲的石祖。[19]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看到患者对寻找原初母亲、与母亲达成一体甚至满足母亲欲望的渴望,这个幕布正表明了他在现实阻碍下的冲动和欲望。其实患者的肠道症状和肛门情结,正是从母亲那里得来的。(患者的肠道症状与肛门情结的一个表现是金钱对于患者的粪便意义,我们从患者对父亲死后母亲对金钱控制的抱怨可以猜测患者母亲的类似表现。)当然可以从患者与父亲的关系中透过原初场景来审视这个幕布幻想,但是这一幻想反映的与母亲的关系似乎表现得更强,也更容易得到解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与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经由一个重生的愿望表达出来,并且在肠道和肛门症状中得以表现。按照弗洛伊德后来添加的讨论,[20]按他的说法,从各种线索来推断,原初场景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而问题只在于两个方面:一,这个原初场景是否是有关“性”的;二,这是一个先验的图式还是一个个人的经验。也就是说,弗洛伊德作了一个巨大的让步,把以性为特色的真实场景缩减为一个可以允许无性内容存在的虚拟概念(即重新命名为“原初幻想”)。这也算是他给自己搭好了台阶。不管怎样,就这个案例而言,弗洛伊德虽然仍然不能肯定性内容的存在,但支持这是个人的真实经历。而由于原初场景这一理念的应用越来越体现出临床的价值,因此它得到了很多分析家的认同。原初场景的临床价值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方面,假设原初场景总是真实的,它可以帮助分析家进行预先的假设,从而或者从分析者话语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与它相联的元素,或者引导分析者向那个方向努力。而一当分析者回忆起这个原初场景后,无疑可以出现更多的材料,暴露更多的无意识情结,使分析进行得更深入。另一方面,假设原初场景是成年经验向童年的一种幻想性投射,那么它也必定是分析者各种无意识情结汇聚的地方,反映了分析者无意识中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加工,至少具有与梦同等的价值,同样可以引出更多的材料,推动分析的深入。另外,由于原初场景内容的新异性和特殊性,分析家与分析者之间的转移与反转移关系也会受到这一事件的影响,将各自的情感带入其中。因此原初场景至少起到了一个舞台的作用。综上所述,在弗洛伊德的这个案例中,原初场景是他的一大发现,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而我们以一个后来读者的视角,既可以发现弗洛伊德在此的精彩之处,也可以发现他的不足。我们可以说,弗洛伊德创造了这个原初场景,也利用它来作了一些精彩的解释,但更重要的是,原初场景把患者的各种症状和生活史串连起来了,至少在临床上,使患者的一些无意识情结得到了表达的机会,并且为分析家与分析者的转移关系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而在理论上,原初场景的提出,既是对神经症和梦的机制认识的新发展,又是一个早期经验与性理论的新假设,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前进提供了动力。[1] 原文29页。[2] 原文91页。[3] 原文16页。[4] 原文97页。[5] 原文74、75和99页。[6] 原文25、31页。[7] 原文25页。[8] 原文57页。[9] 原文100页。[10] 原文26页,另参见弗洛伊德的《性欲三论》。[11] 原文20页及其后。[12] 参见《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精神分析导论”第23讲,217页及其后。[13] 《拉康选集》,324页。[14] 《拉康》,103页。[15] 《拉康》,123页。[16] 原文85页。[17] 原文75、99页。[18] 《拉康》,87页。[19] 《拉康》,91页。[20] 原文57、95页。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文章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灌肠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