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的宝宝服药月经过量怎么办办

刚满一个月的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服药过量了怎么办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刚满一个月的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服药过量了怎么办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男|科室:儿内科
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卫生院
你好,按照你对情况的描述,对于偶尔服用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稍过量问题不大的,几使是偶尔过量两倍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建议给点水或奶吃就行的了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你好,孩子要是鼻塞严重的话,建议最好还是需要吃点艾畅
因为小儿的鼻腔黏膜敏感,受炎症感染或者刺激性气体都会分泌物增多。用温毛巾热敷鼻部...
你好,宝宝,这种情况下,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需要输液治疗还是观察看看?
你好,这个是不是抵抗力太差了,查查免疫功能
如单纯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而又不想使用药物的话,可以适当的注意保暖,适当的多...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有病了,该吃多少药,一般都有严格的限制,然而在四川绵阳却发生了多吃10倍药的魔幻现实主义奇闻。据成都商报报道,一名2岁宝宝在幼儿园生病,家长在委托幼儿园帮宝宝服药时,将原定3.5毫升的药量写成了35毫升,而幼儿园也如实喂药,结果导致了宝宝食物中毒。
  这次事件充分暴露了家长和幼儿园在用药方面一些基本常识的缺乏及粗心,那么在宝宝用药有哪些家长需要注意的常识呢?
  1.宝宝退烧药如何使用
  婴儿体温若测出摄氏37.5~38度,才算体温偏高,妈妈可以试着掀开衣服、棉被散温,若半小时后,体温仍持续不降、宝宝活动力不佳,建议就医治疗,服用医师开立的感冒药。妈妈要注意宝宝吃退烧药应注意服用的时机和剂量,宝宝的退烧药水和退烧塞剂不能同时使用,通常宝宝吃完感冒药,过1小时后,仍无退烧,且在摄氏38.5度以上,可服用 “含普拿疼成分的退烧药水 ”,1小时后还是持续在摄氏39度以上,才建议使用肛门塞剂型的退烧药。如果宝宝发烧,活动力仍佳,妈妈不需过度担心,不过若出现热痉挛、抽蓄,就要赶快就医。
  2.感冒服药可以杀死病菌?
  很多妈妈以为感冒吃药就能杀死体内的病毒,这是错误的,事实上,感冒恢复是人体免疫机制的结果,医师给药在于减缓宝宝的不适症状,并非消除病菌,服药主要能让身体舒缓、好好休息,开启免疫系统机制。
  3.如何喂食婴幼儿药品?
  基本上,婴幼儿不适合强行灌药,若方法不对,容易呛到或有呕吐症状,建议喂食药物准则如下:
  a.最好2位大人配合喂药,1位将宝宝放在膝上,支撑及固定他的头部,另一位大人喂药。
  b. 喂药时,使用有刻度的滴管或针筒型给药器。
  c.喂药的大人,一手以压舌板先轻顶宝宝舌尖,在宝宝欲发出声音时,将药物灌进嘴巴,宝宝就会顺势吞下。
  d.一次给予少量药品,避免呛到。
  e.避免在喝奶时间给药,预防呕吐情形发生。
  4.以饮料、甜点混和喂药,会影响药效吗?
  一般会建议以开水服用,若希望增加甜度,吸引宝宝服用,可另外加点果糖,或是服用前,给予饼干、糖果,不仅能让宝宝比较容易吃药,也不会影响药效,但要避免加入牛奶、葡萄柚汁混合喂药,会造成营养成分与药物混合,而产生药物反应,或严重影响药效!
  5.宝宝吃了药却吐出来,怎么办?
  宝宝吃了药却吐出来,妈妈是否需要再补一次剂量,需视其服药后的时间及药品特性而定,不同药品的建议不同。基本上,宝宝吃了药,如果只是吐一小口,不需要特别补充剂量,但若是大吐的情况,则可选择补喂一次。吃了药马上吐出来的话,药品尚未由肠胃吸收进入人体,此时可先安抚宝宝的情绪,给予少量食物或饮料改善药品的味道,也可利用滴管或针筒型口服给药器进行辅助,待情绪稳定后,即可重新给宝宝服药。
  6 宝宝可以服用晕车药?
  一般而言,2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容易发生晕车的情况,因此不需要服用晕车药,如果婴幼儿真的需要服用晕车药,建议请医师开立药物。晕车药是一种抗组织胺,通常建议12岁以上的小朋友才能服用,如需使用,可在出发前半小时,让他们服用,剂量请参考说明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好孕妈妈》全媒体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和台湾城邦控股集团合作...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点击上方 “西安妈妈网”超多福利等你哦!
  最近西安孩子生病发烧的多。对于孩子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孩子体温略高,有的妈妈赶紧带孩子跑医院。有的孩子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孩子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
  那孩子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是怎样呢?妈妈网特邀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夏凯莉医生为我们解答。想要知道的都有了!
  首要问题: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数据不同。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腋下测温是最准确的。因为测量额头和耳朵的温度最为方便,也是我们一般推荐的方法。
  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
  测量额头和耳朵则是超过38&C,才算是发热。
  误区一: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错!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
  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然可以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二:用酒精擦拭降温 错!
  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
  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
  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没有针头的)往孩子两颊缓慢注入水,可以多次少量地给孩子喂水。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喝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冲调的水,里面有少量电解质和葡萄糖,可以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误区三:贴了退热贴就等于做好退热了 错!
  退热贴不能退热。
  有妈妈会用退热贴贴宝宝后颈、后背、大腿等地方。其实退热贴对降温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使贴满全身,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发热,头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个在额头,可以缓解发热导致的头部不适。
  很多妈妈以为帖了退热贴就不需要物理降温,也不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发热,还是老老实实物理降温和吃药吧~
  误区四:体温不到38.5&C不用吃药 错!
  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C需要吃药降温。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比如20分钟内,体温从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药,可能就压不住了,体温有可能飙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对于体温急剧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时就可以吃药降温。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体温上升速度慢,4个小时过去了,体温从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可以吃退热药,也可以暂时不吃药,采用更加积极的物理降温。这样子宝宝可以少吃一次药。
  误区五:看医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热药 错!
  孩子发热需要去医院了,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
  去医院看医生,其实不是让医生给孩子退热,而是找出孩子发热的原因,看是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引起发热。
  家长学习退热的基本知识后,自己也可以帮孩子退热,通过吃药或者物理降温。
  误区六:吃了药没效果觉得退热药没用 错!
  现在公认的、儿童退热的推荐药物是两大类,对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说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都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只要是这个成份,但不是强生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热药的效果跟剂量很有关系。如果剂量没有用足,可能退热效果就不好。
  关于剂量推荐,可以参考和睦家广州诊所的资料,精确到不同体重孩子的用量。
  泰诺林用量指导
  ↓↓↓
  美林用量指导
  ↓↓↓
  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
  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
  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
  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
  选择用哪一种退热药呢?
  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
  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
  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
  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
  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
  市面上还有一些退热的中成药,我个人不太推荐。用上面两类药物就够了。
  误区七: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不会出现耐药性 错!
  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
  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
  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
  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
  而且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 。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
  耐药性这个说法不准确。抗药性是针对抗生素的说法。美林和泰诺林不是抗生素,并不会出现耐药性。
  误区八:体温超过38.5&C,一定要去医院 错!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所以不是凭借体温高低来决定要不要去医院。这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体温多高,都可以在家观察。
  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发热第一天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找出发热的原因。
  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要去看医生。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
  误区九:坚决不打点滴或者一定要打点滴 错!
  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
  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而大部分的发热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果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是不是病毒感染,然后才去对症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
  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三到五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
  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
  打点滴退热的原理,其实是大量的冷性液体进入身体达到降温。其实跟物理退热的方法差不多,但危险性大,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
  有家长强烈要求医生一定要在2小时内退热。那医生有可能会在点滴里面添加激素,为了退热加入激素,相当于饮鸩止渴,代价太大,甚至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有的点滴里面会加入中药制剂,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反应。
  不是对症下药地用点滴退烧,我们说这种方式是惨烈的,宝宝为了退热打点滴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后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宝宝会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体质越来越弱。
  误区十:发热就要捂汗退热 错!
  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
  先介绍高热惊厥,这是发生率比较低的事件。高热惊厥看起来很可怕,但其实它对孩子以后的发育没有任何影响,包括身高、体重、智力。这里要为高热惊厥“正名”一下。
  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把孩子平躺在地上,防止孩子因为肌肉抽动摔倒进一步受伤。
  发生后高热惊厥去到医院,目的是请医生判断是否高热惊厥,同时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止抽搐。
  高热惊厥停止24小时后,除非医生怀疑孩子得了脑膜炎,需要做腰椎穿刺检查。其余的检查,比如CT、头颅的MRI、脑电波,这些都是不必要做的。具体的情况可以跟医生交流,听从医生的意见。
  孩子出现过一次高热惊厥,有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所以孩子发热了,除了做物理降温,还可以添加药物降温。比如孩子发热没到38.5&C,也可以吃药降温。同时要兼顾一般的退热治疗,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快,也需要提早用药。
  发生2次高热惊厥,需要和医生沟通一下,尽快找出原因。在孩子发热时,可以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
  孩子发热了,要注意室温要适宜。在夏天的时候,室温保持26-28&C比较适宜,这里指的不是空调温度,是指用温度计测出的室内温度。
  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暖气,室温保持在18-22&C比较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冬天,孩子也不要捂汗,很多孩子在冬天会因为穿太多,捂出痱子,一样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面的室温标准适合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热时发冷,捂汗也不能解决问题。根据很多有经验的医生分享,孩子发热时发冷,一般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做血常规等检查。
  就是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
  误区十一: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 错!
  很多妈妈听到清淡饮食,就会给孩子吃白粥。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要补充蛋白质,还是需要吃肉的。
  西医上没有忌口的概念,不引起孩子过敏的东西都可以吃。
  发热时,大人都没有胃口吃饭,更别说孩子,这时不要太逼迫孩子,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
  病后恢复饮食需要时间,有的孩子需要5-6天,甚至一个星期来恢复。这时需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有的妈妈怕孩子饿,经常给孩子喂东西吃,到了饭点,孩子就不吃饭,这样会打乱孩子恢复的节奏。
  小王子敢说
  这篇文章介绍的误区
  很多妈妈都躺枪~
  请告诉身边的人
  孩子发烧,再也不要做错这些事了!
  关注我可以获取海量亲子家庭实用攻略,美食、旅游、打折信息!每周更有火爆亲子活动和超多福利大放送!
  微信号:xamamanet
  西安美食情报:xamamams
  西安亲子游:xamamaly
  西安打折情报:xamamagw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策划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药过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