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菌体感染大肠杆菌dna聚合酶肝菌时,只有释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

Ⅰ、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做了如下表的标记。&脱氧核苷酸氨基酸噬菌体的成分32P35S大肠杆菌的成分31P32S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代噬菌体与母噬菌体的外形和侵染细菌的特点均相同。请分析回答:⑴子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分别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__,原因是&&&&&&。⑵此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此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下列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和○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⑴图A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的最终去向是:&&&&&&。⑵图A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B中的&&&&&&&&&&时段。⑶请写出该生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⑷如果对该生物进行测交,请参照右图中已绘染色体及基因,在该图中画出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其余染色体及有关基因的组成。
答案加载中。。。
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老师面对面教学,每天学习1小时,成绩提高30分。快来免费试听。
本题由精英家教网负责整理,如果本题并非您所查找的题目,可以利用下面的找答案功能进行查找,如果对本题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精英家教网的小路老师每天晚上都在线,陪您一起完成作业。你可以将你的习题集名称在评论中告诉我,我们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你的习题集解答整理并发布。
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Ⅰ、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用同位素32P、35S做了如下表的标记。
脱氧核苷酸
噬菌体的成分
大肠杆菌的成分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1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其中含32P的噬菌体有
& &&& A.50个&&&
B.100个&&& &&&&& C.98个&&&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淮安涟水县涟西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噬菌体的DNA含有5 000个碱基对,即为10 000个碱基,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即A=T=2 000个,则G=C=3 000个。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是99×3 000=297 000,A项错误。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需要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B项错误。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特点可知,在子代噬菌体的100个DNA中,同时含32P和31P的只有2个,只含31P的为98个,C项正确。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如AA突变为Aa以及密码子的简并性等,D项错误。
下载完整版《【步步高】2014高考 生物( 广西专用)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第1--10单元(63份打包)》Word试卷
相关资源搜索
最新同类资源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噬菌体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噬菌体[shì jūn tǐ]
噬菌体[1]是在1915年和1917年分别由Twort和D,Herelle各自独立发现。噬菌体(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细菌、、或等的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本世纪初在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噬菌体含有许多个,但所有已知的噬菌体都是细菌中利用细菌的、合成时所需的各种因子、各种氨基酸和产生系统来实现其自身的生长和增殖。一旦离开了细胞,噬菌体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在微生物界,同样存在类似动植物界的食物链一样的关系。“捕食”的生物,正是科学家们研究微生物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噬菌体(Phage)。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的总称,作为病毒的一种,噬菌体具有病毒特有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不具有完整结构;只含有单一核酸。噬菌体基因组含有许多个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体都是在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的核糖体、时所需的各种、各种氨基酸和产生系统来实现其自身的生长和增殖。一旦离开了,噬菌体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拉丁学名Phage门bacteriophage, phag注&&&&音ㄕˋ ㄐㄩㄣ ㄊㄧˇ
因为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所以,可以根据蛋白质外壳或核酸的结构特点对噬菌体进行分类。
根据分类:
无尾部结构的:这种噬菌体为一个二十面体,外表由规律排列的蛋白亚单位——组成,核酸则被包裹在内部。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这种噬菌体除了一个二十面体的头部外,还有由一个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组成的尾部,以及尾丝和尾针组成的基部。
线状体:这种噬菌体呈线状,没有明显的头部结构,而是由组成的盘旋状结构。
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
迄今已知的噬菌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噬菌体体,这是因为是多面体里最简单的结构,搭建起来最容易,所以病毒喜欢采用正多面体的结构。而正多面体一共又只有五种,分别是正4, 6, 8, 12, 20面体,其中正20面体是最接近球形的,也就是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更少的材料,更为节省。
根据核酸特点分类:
s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
d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
s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
d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噬菌体颗粒感染一个细后可迅速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每个子代颗粒又可感染细菌细胞,再生成几百个子代噬菌体颗粒。如此重复只需4次,一个噬菌体颗粒便可使几十亿个细菌感染而死亡。当把细菌涂布在上,长成一层菌苔时,一个噬菌体感染其中一个细菌时,便会同上面所说的那样,把该细菌周围的成千上万个细菌感染致死,在培养基的菌苔上出现一个由于细菌被噬菌体裂解后造成的,这便称为(plaque)。每一噬菌体除了能使宿主细菌裂解死亡外,还有一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使,称为,这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将其自身的基因组整合进宿主细胞的基因组,此时,这种宿主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内存在的整套噬菌体DNA基因组称为(prophage),溶原性细菌不会产生许多子噬菌体颗粒,也不会裂解;但当条件改变使溶原周期终止时,宿主细胞就会因原噬菌体的增殖而裂解死亡,释放出许多子代噬菌体颗粒。一个典型的噬菌体的侵染细菌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染阶段、增殖阶段和。
感染阶段: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噬菌体先通过的作用在细菌的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增殖阶段: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细菌的DNA合成停止,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机构,由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据观察,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细菌的里很快便充满了DNA细丝,十分钟左右开始出现完整的多角形头部结构。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成熟阶段: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噬菌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在37 ℃下大约只需四十分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特点
第一,溶原性细菌在被噬菌体感染并后,不会被同种噬菌体再次感染,这是。
第二,经过若干世代后,溶原性细菌会开始进入,即溶原性细菌的诱发。此时,原噬菌体从宿主基因组上下来进行增殖。
不具有载体的抗生素抗性的;因此,对λ重组分子的选择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功能选择 cI基因编码的可使感染了λ噬菌体的进入溶原化状态。如果在的上,或是的可置换片段中,放上一个cI基因,当外源DNA插入或取代时,便破坏了cI基因,使出现cI-表型。此时,λ重组分子生成的是透亮的噬菌斑,而未重组的λ噬菌体由于仍保有cI基因,所以宿主细菌是溶原化的,就生成混沌的噬菌斑。
②lac Z基因功能选择 lac Z基因的产物为卢—,在Xgal—IPTG培养基上显现蓝色。在的lac Z基因序列中引入的切点,外源DNA插入这个克隆位点就会破坏lac Z基因,于是在上述培养基上出现无色的噬菌斑。如果没有同外源DNA形成λ重组分子,则lac Z基因未遭破坏,在培养基上出现蓝色的噬菌斑。
③spi-选择λ噬菌体的red和gam可抑制噬菌体在宿主细菌中正常生长,red-和gam-λ噬菌体则可正常生长。当置换型载体的可置换片段中放上red和gam基因后,外源DNA片段取代了置换片段,则同时除去了red、gam基因,就可在宿主菌中生长,否则就不能正常生长。
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由于噬菌体可以将基因插入宿主DNA内的特性,使得它成为了重要的和研究工具。利用噬菌体,可以设计很多精巧的实验。下面,举出一项噬菌体应用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证明DNA是:
历史上,生物学家在细胞中总是没有办法找到承担功能的物质,曾经一度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因为它承担了的绝大部分功能。但是,1952年(Hershey)和沙斯(Chase)两人利用噬菌体证明了DNA的功能,为最终确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奠定了基础。他们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然后,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被35S所标记,后者被32P所标记。接着,他们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然后测定宿主细胞的标记。当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内很少有,而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当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的外面的噬菌体外壳中很少有32P,而大多数放射性同位素32P在宿主细胞内。以上实验表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菌的外面。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在亲代和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因此,DNA是遗传物质。
早在1958年,我国第一位细菌学博士教授,就利用噬菌体成功治疗了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界的一段佳话。这件事情还被拍成了一部名为《》的电影。
噬菌体有时有益,有时有害,益是因为它会“吃”掉某些在人体内的病菌,可能起到治病的效果。害是因为它可能会“吃”掉一些益菌或其它本身属于害菌但被人利用做一些有益的事的细菌或真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造成很大的损失。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