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台山台城镇地图第一人民医院有单人房吗价钱是多少

(三级甲等)
医院介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日,时称Shanghai Genera...
地  址:北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南部地址:上海市新松江路650号
怎 么 走:北部乘车线路:
13、63、921、17、910、6、61、5...
电  话:021-(本部总机),021-8(咨询台),021-(南部门诊办公室),021-(南部办公室)
咨询大夫:288位大夫在线&&
咨询范围:妇科肿瘤,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咨询范围:妇科肿瘤,孕期监护,内分泌失调...
视觉复明中心
擅长: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视网膜...
咨询范围: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食管、胆胰...
擅长: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的化疗...
咨询范围:胸闷咳嗽发热,肺炎,肺肿块,结...
擅长:1、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肾脏囊肿...
擅长:男性不育显微外科、男性功能障碍...
咨询范围:心律失常(室上速、预激、房早...
咨询范围:手外伤,臂丛神经损伤,腕关节...
预约加号:本院开通加号服务的大夫55名&&
&&&&&&&&&&&&&&
已成功加号患者4675人次
电话咨询:本院可直接通话大夫97名&&
(科室&43&个, 大夫&590&人)
最新出诊/停诊消息
日停诊信息(北部)
超声医学科:许小云
呼吸科:王跃如
普外科:徐军明
消化科:胡国勇
医学心理科:陆新茹
中医科:杨红
日停诊信息(北部)
妇产科:魏群
呼吸科:陈...
07月24日 17:04更新&&&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可咨询专家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 沟通更充分,90%当天通话!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 胸外科
1256&封感谢信
王大夫-真的万分感谢您---我丈夫患病半年多==大小医院跑遍也没看好--而在六月三十
张医生非常有医德医术 母亲95岁,肩周炎非常严重在很多大医院看西医,医生只是推荐补钙
刘主任您好,真的十分感谢您,是你给了我爸爸希望,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爸爸换
心意礼物动态
共有335,971位患者送出616,856件礼物,下一个是你么?
患者看病经验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
看病过程:仔细,客观。之前在其他医院诊断为先天性的弱视。到许医生这。一查就查出来。分析病情很详细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
看病过程:我7/20日在第一人民医院看病,由于去的晚16:00后,没有挂上专家,后邵医生非常热心的加号帮我看病并开好CT检查单,并嘱咐我周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
看病过程:我在今年四月是陈主任做的手术.手术做的非常满意.{去年我在中山医院做的不成功}使我解除痛苦;我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在百忙之间抽空看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
看病过程:凌医生态度和善,提出的病因一一解答,病因肯定,现在吃药治疗中,有效果,比以前舒服多了,吃一段时间再来复诊。
就诊大夫:
所患疾病:
看病过程:态度好,医术闲熟、关心病员、可以信赖。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44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7×24 客服电话
香港:852-
台湾:886-2-
海外:86-10-
火车票订单
汽车票订单
台山新富都大酒店
台山新富都大酒店
台山市台城镇陈宜禧路138号
服务指数:4.6/5分
会员4373在说
房间还行,但半夜下雨听到好噪,冷气也越晚越响
还不错,大气,就是床硬了点
一如既往地方便舒适!~~~~~~~~~~~~
加入对比对比
共111人评价
点评内容知识产权归属艺龙网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台山市酒店信息
全部图片(17)
外观/大堂(2)
网友上传(3)
清空对比栏
现在或,收藏的酒店可永久保存。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双亭街3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地点闹中带静,交通便利。宾馆客房干净卫生,雅致舒适,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是您在台山旅游、商务的最佳住宿选择。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18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镇环南后街29号(人工湖边)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翠湖大酒店地处人工湖旁,位于环南后街与双亭街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闹中取静,环境舒适,旅游交通十分便利。酒店装修简约时尚,舒适温馨。主楼高4层,拥有客房42间,有套房、子母房、豪华双人房、豪华单人房和标准双人房等多种房型供客人选择,房间设施齐全,并且还为客人提供公共区域免费wifi、免费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18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县前路14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地点闹中带静,交通便利。宾馆客房干净卫生,雅致舒适,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是您在台山旅游、商务的最佳住宿选择。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28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通济路1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中国旅行社酒店倚傍景色秀丽的人工湖,旺中带静,风景宜人,交通方便,是驰名海内外的星级酒店。本酒店地处繁华市中心,毗邻商业步行街,周边酒楼、商铺林立,购物广场、大型停车场等近在咫尺。酒店楼高5层共有客房50余间,设有双人房、大床房、三人房、双人套房、大床套房等房型。房间设施齐全、环境温馨舒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39公里
点评:32条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镇通济路18号(通济路与西濠路交汇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天诚港大酒店地处台山市中心,位于通济路与西濠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闹中取静,环境舒适,旅游交通十分便利。酒店装修简约时尚,舒适温馨。主楼高3层,拥有客房145间,有标准单人房、标准双人房、阳光单人房、阳台单人房、子母间、市井双人房、行政套房、复式套房、公寓套房和侨领套房等多种房型供客人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43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通济路13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新湖滨大酒店,各项设施应有尽有,为您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拥有标准双床房、豪华大床房、豪华套房、商务套房多种房型客房,是宾客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51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台城三台路9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杰奥斯国际酒店由新富源集团投资兴建,酒店地处台山市商业中心地段(人工湖旁),杰奥斯国际酒店设计风格独特,是集客房、棋牌、西餐、休闲、健身、商务于一体的国际白金五星级酒店。以欧式风格设计的酒店主楼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其建筑面积近40,000平方米,拥有智能化豪华客房及套房近200间,室内豪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57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南门西路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台山园林酒店现由知名的专业人士经营及管理,经已全面装修及扩充,以殷勤热诚款待每位宾客,为来宾提供舒适安逸休憩之所及宾至如归的感受。酒店位于台山市中心的台城人工湖畔,依山面湖,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占地面积100多亩,拥有140多间豪华、宽敞的客房及套房,包括4幢高标准带花园、游泳池的独立别墅;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65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山市光兴路32号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地点闹中带静,交通便利。宾馆客房干净卫生,雅致舒适,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是您在台山旅游、商务的最佳住宿选择。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59公里
100%满意度
酒店地址:
台西路166  所属区域:  
酒店简介:
地点闹中带静,交通便利。宾馆客房干净卫生,雅致舒适,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是您在台山旅游、商务的最佳住宿选择。
两地相距:
距台山市台城镇南门路1号0.70公里
江门热门区域酒店推荐
江门热点地标附近酒店
入住日期:
离店日期:
酒店名称:台山市第一中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台山市第一中学
台山市第一中学,简称台山一中,俗称台中,创建于1909年,是一所由华侨、港澳同胞捐建的学校,坐落在侨乡台山市台城镇城东石花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0,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7.3平方米。校舍依山而立,古朴典雅与现代流派兼备,颇具中西合璧的风格。校园绿化覆盖率达65%,素有“园林式校园”之称[1]。简&&&&称台山一中,台中创办时间1909年类&&&&别高中所属地区广东台山校&&&&训爱国爱校,勤教勤学教&&&&风勤、严、爱学&&&&风勤、严、活
年 份校 名备注1500年
1498年新宁县建立, 1500年创建该校前身学宫
1909年(清宣统元年)
新宁公立中学堂
台山县旧称新宁县,在废科举,兴新学时势下,创办是校,按官令定是名。
新宁县立中学校
随世界潮流与本国变革,学堂改称学校
1914年(民国三年)
台山县立中学校
随县名新宁县改为台山县而更动校名。
台山县立中学
沿用到1950年
从1950年学年度第二学期起用是名。
台山第一中学
全县有六间中学用号码排序而定是名。
台山工农大学  台山第一中学
在全国大跃进时期办大学,中学部为附属,仍用原名。
台山县第一中学
大学部结束,遵上级指示为是名。
台城工农兵学校
体制由县管改为台城镇管,招生范围为台城。
台山县台城中学
招生范围为台城。
台山县第一中学
恢复原名。
台山市第一中学
随县改市而更动校名。
[2]台山一中创立于1909年,最初以台城文庙(台城镇二小旧址)为校舍,当时文庙内只有大成殿、五王殿、尊经阁和明伦堂四座小建筑。1911年春,在第一任校长岑锡祥的建议下,全县绅耆开会,决定变卖王侯遗爱祠尝田,购买纱帽山南段之西侧的黄李园为校址。1915年,中国新锐摄影师岑晓欣作品《母校与我》[3]时任加拿大华侨学校教习的黄笏南回乡省亲,与台中校长黄明超相见,黄笏南看到破败不堪的校舍,欲重建校舍,其实,1911年台中首任校长就欲迁新校址、建新校舍,因缺乏资金一直未能如愿,黄笏南与黄明超两人一拍即合,详细商谈了募捐建校的事宜。黄笏南返回加拿大后,把募捐筹资建新台中的事告诉了加拿大副总领事赵宗坛,得到赵宗坛的大力支持,但受一战影响,募捐建校一事曾一度搁浅。
1917年秋,第二任校长黄明超向香港台山商会借款2500元,将文庙东斋后园建筑宿舍,明伦堂后地建筑自修室,校舍稍见宽敞。
1919年冬至1926年,因形势发展的需要,由当时的黄明超校长函请旅加拿大邑侨并通过中国驻加副总领事赵宗坛等发动邑侨捐加币24万多元,建成校舍14360平方米,这是第一次建校高潮核心工程。
1919年冬,黄明超校长函请旅加拿大邑侨筹捐建校经费,由加拿大华侨学校教习黄笏南和中国驻加副总领事赵宗坛向旅加邑侨传达黄明超校长来函之原意。
1919年,赵宗坛向旅加华侨宣传转达关于兴建台中新校舍的意愿,第二年,加拿大多伦多宁阳余庆总堂成立,并捐建台山中学总公所,后逐步在加拿大成立70多所劝捐分所,遍布加拿大各城市。捐资建校得到加拿大华侨的大力支持,仅几个月,便有9323名华侨捐加币249596元。
1920年,加拿大域多利埠宁阳余庆总堂首先成立捐建台山中学总公所,后来逐步在加拿大各埠七十多处成立劝捐分所。首先由林德绍翁捐加金一万元,李勉辰翁捐加金五千元作为带头,后来黄良滋翁和黄良润翁两兄弟合捐加金一万元作为响应,在他们的带动下,仅几个月,便有9323人踊跃捐献,共捐得加币249596元。其中捐款较多的有1600多人,分别获得政府发给的金色或银色嘉祥奖章。
1921年,加拿大建校总公所派李勉辰、黄笏南、马香谱等先生回国,督办建校。
1921年,总公所委派李勉辰等回国督办建校,李勉辰等亲自到上海、北京乃至日本等地参观,黄笏南等则在广东省内巡回参观,然后集各著名学校建筑之所长,规划学校建筑布局、风格。
日,旅加邑侨举行捐建校舍奠基礼。同时由在校师生捐建纪念碑一座于大操场中,黄明超校长撰文,详记旅加邑侨之丰功伟绩。
1926年新校舍落成。5月24日举行开幕典礼,后来就定这一天为校庆日。新校舍计有主楼一座(现称教学大楼),楼内现有教室四十四个,另有大小室三十一个,分别作各种办公室、贮物室等,还有二层的大礼堂一个,能容二百人开会的纪念堂一个,与纪念堂同样大小的中厅两个,南北院小厅各一个,贮物用的土库一个(相当于三个课室的大小)。并请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为教学大楼题匾“台山县立中学校”。另建三层楼大宿舍一座(即后称第三宿舍),其中地下为一大土库,一楼、二楼和三楼作宿舍用,内有学生住房三十二间,教师住房十六间,大浴室四间,厕所三间。两层楼膳堂一座。卫生室一座。碉楼一座。大水井一个。抽水机房一间。山顶自来水贮水池一个。另在大操场南边建大水厕一间。北院课室日,台山一中初中部校舍举办开幕典礼,典礼盛况空前,当时省、县政府以及江门军政人员,和本邑工农商各界人士3万多人,云集主楼门前,赵宗坛作为大会主席,代表旅加华侨,把新校舍的钥匙授给台山人民代表,作为教育人才之用。赵宗坛请蔡元培为校园题字,蔡元培浑厚的笔迹成为台中历史的一部分。“旅坎华侨之金钱,贫苦工人之血汗也,当其质田宅,备资斧,离父母兄弟妻子,远适异国,即席外洋,自食其力,有十数年或数十年者,然后积此蝇头微利,非若素封之家,仓廪实,府库充,有余资以供其豪举也,然一动以教育储才,经济富国之说,则仗义输金,闻风响应,和群力以赴其所欲达之目的,其爱乡土爱国家之观念,何其深且挚哉。”这是赵宗坛《旅坎拿大台侨捐建泰山中学校碑记》中的一段话,真实再现了华侨捐资办学的爱国情怀。
1929年春,第八任校长黄铁铮向全校师生总动员,分别向学生家长、本县乡亲及省港、澳乡亲进行大规模募捐运动,所得之款,除购买一大批图书和教学仪器之外,还在学校南边建造了用瓷砖砌里的游泳池一个,游泳池更衣室一座。凿大水井一个,盖抽水机房一间,以解决游泳池的供水问题。与此同时,加拿大建校公所拨款在学校北边荒地开辟校园(内有金鱼池、假石山及种植各种树木,今已毁)、建校门(今已重建)、号房(已拆迁到对面即校门南边)、应接室(已拆迁建在校门南边)和乐育亭。工程从二月开始,至九月全部建成。同年稍后,加拿大建校公所将建校余款拨回,建两层楼宿舍(即后称第二宿舍)一座。
1930年春,学校再建凉亭一座,名曰“亭亭”。[4]
1930年秋至1936年10月,因筹办高中,黄铁铮校长亲赴美国长达两年多,发动邑侨募捐建校经费达美金二十四万余元,建成高中校舍3356平方米,这是第二次建校高潮的核心工程。主要大事记计有:
1930年秋,黄铁铮校长亲赴美国,发动邑侨募捐建校经费。
1932年冬,黄铁铮校长由美募捐回校,得美金二十四万多元。
1933年春,成立旅美邑侨建校公所,是年开始建筑高中校舍。
日,高中校舍建成,举行落成典礼。新建校舍有三层楼图书馆及博物馆一座(现全部用作图书馆),三层楼高中课室一座(现改作第一宿舍),两层宿舍一座(现称第四宿舍)。喷水池一个,并在宿舍楼前建筑一座牌坊,请当时国府主席林森先生题匾“台山县立中学校高中部校舍”。
旅加邑侨捐建的校舍,除第二宿舍为红墙绿瓦式建筑外,其余皆为钢筋水坭框架结构西式楼房,旅美邑侨捐建的校舍,全部为红墙绿瓦式的楼宇。
1936年,旅美华侨又捐资24万余美元建成高中校舍,主要建筑包括图书馆、宿舍楼、喷水池等。
1937年5月,邑人黄锡五捐款建钢筋水坭旗杆一支,立于大操场,高十八米。
日,该校师生捐建的“旅美邑侨捐建高中校舍纪念亭”落成,举行开幕典礼。第九任校长黄炽云撰写碑文,详述旅美邑侨建校之丰功伟绩。
这一次建校高潮,从1930年至1937年,历时七年,至此,台中的校园校舍建设,已基本齐备,完全适应了当时的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校园宽广、校舍宏伟壮观、,其后四十年虽少有建设,但乃不失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因而,195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的七所重点中学之一,招生范围扩大到整个粤西地区。
1955年,建北院至后山腰的天桥,使课室在北院二楼的学生到图书馆的路程缩短 。同年,教育局拨款三万二千元建体育室,面积400平方米(现已拆除,改建七层教师活动中心楼)一座,于卫生室后面。
1957年,县府拨台城八保坟场给该校,经该校师生辛勤劳动,凿山填土,辟成运动场,面积十亩有余,使校园再次扩大。(现在建了体育馆及水坭篮球场)。
1962年,县教育局拨款二万元修建北院前至第三宿舍前(即现在的伍威廉楼前)的宽阔水坭路。
1964年,县教育局拨款四万元,把南院全部和北院部分横梁和钢筋水坭 柱加固。
1975年冬至1978年春,师生把第三宿舍与饭堂之南、卫生室之北的山坡地开挖成南操场,将余坭填充大操场前面的大水塘,把原大操场由200米六跑道扩大成四百米八跑道的大型田径运动场。[4]
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文化教育建设高潮的到来,使各地教育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台山一中不管校舍或教学设备都落后于省内先进学校。
1979年,为迎接七十周年大庆,以伍星耀学长(当时任一中副校长)为首发动台城地区校友捐资3900多元,在旧水电房前建一个校友亭。七十周年活动之后除上级拨款56万元及学校拨款17万元建的校舍外,另计有伍舜德、马兰芳、黄乾亨、黄乾利、黎显儒、谭达贤等嘉宾、校友独资或合资捐建的校舍七幢,合计建筑面积5305平方米。
八十周年大庆,台山校友会于1987年发起向全世界校友倡议建校友楼向母校建校八十周年献礼。全世界校友一呼百应,结果校友楼于1989年落成剪彩。面积达2200平方米,耗资人民币110万元,入捐册近二千人。
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以后至1998年底止,除上级拨款150万元,学校拨款58万元之外,伍舜德马兰芳伉俪、伍威权冯佩玲伉俪、伍伟民、伍伟国昆仲、甄潮蔚黄淑英伉俪、香港台山商会、南加州校友会等乡亲、校友、社团等独资或合资捐建共11幢,合计建筑面积22496平方米。
70周年以后至1998年底廿年来由上级拨款、学校拨款、华侨、校友捐建学校校舍总面积达35040平方米,其建筑面积是第一次建校高潮的2.4倍,是第二次建校高潮的10.4倍。
1978年起至1984年,把学校的校界长城(校界石围墙)建成。围墙长1350米,离地面高二至四米,墙顶宽六十厘米,入地深五十厘米至一米,底宽一至二米,全部用水坭沙浆砌大石,十分稳固。
1977年冬至1978年春,县教育局拨款18000千元,建校门至大厕所(现校友亭前面)一段的大围墙,长二百多米,最高处达四米多。另建校门左侧暗渠一条。
1978年,建地震测报站一座于北操场边(现已迁往地理园内)。1979年,余晴校长向县府力陈大规模庆祝建校七十周年的理由,遂得县府批准校庆计划,省教厅、地区教育局、县教育局和县府均对校庆拨款,总数达14万余元,除把全校门窗修葺一新外,还把原校门拆去,在原处重建一座新校门。建校门北侧围墙一段,长约七十多米,筑校门至北院前的宽阔水坭路及第三宿舍(即伍威廉楼)旁至第一宿舍前的水坭路。建南操场靠第三宿舍(伍威廉楼)一侧的水坭护坡梯级一段,把膳堂加高一层(396平方米),成为三层建筑物,教学大楼正面批荡石米。
1979年春,台城校友为庆祝母校建校七十周年,发动募捐,得款3900多元,于同年冬建“校友亭”一座。伍星耀副校长撰写碑文,详记台城校友的贡献。(该亭原在伍舜德楼东侧,后因建筑需要而迁往大操场南边)。
1980年春,学校变卖校办工厂不适用之大冲床,得款五千余元,续建学校围墙一百多米,围墙从原大厕所(今校友亭侧边)旁起,沿原水稻田伸延,绕过原游泳池外至原卫生室(现卫康阁)旁止。
1980年夏,行将毕业的七九秋升大班、八○春升大班,七八秋高及七七秋届学生,捐款二千元,建造水坭石米椅四十八张,遍布校园。
1980年秋,建现操场靠卫生室(现卫康阁)一侧的水坭梯级一段,作球场看台用。
1981年夏,为美、加华裔暑期夏令营在台山开营作准备,县府拨款一万元,在原大厕所旁再建一座较高级的厕所,(现已拆除)并筑第三宿舍前(伍威廉楼前)至厕所的水坭路一条,与1962年筑的大水坭路相衔接。与此同时,行将毕业的八○秋升大班,七九秋高及七八秋届学生,捐款3470多元,除建南院与第三宿舍(伍威廉楼)之间水坭梯级、石基及梯级前的水坭路外,还续建南操场之石护坡两段,一段是膳堂侧两石梯之间,另一段在卫生室(卫康阁)旁,使南操场大为改观。
1982年春,县教育局拨款三万元,另旅加、美邑侨捐给该校七十周年校庆之贺金八千余元,加上1980年5月至1981年春美、加、港三地邑侨和校友捐献的3000多元,合共42000多元,建两层文艺楼一座于北操场尾。该楼在夏天建成,面积为386平方米,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凌学长题匾。一九八三年,拆去学校在南坑的校办农场校舍,运回材料建校办工厂的仓库,与原校办工厂厂房连成一体,面积达306平方米。(现已拆除,改建成教师活动中心楼)
1981年11月,该校纱帽山顶之蓄水池加盖三合混凝土水坭板,以防污物而重卫生。
月,县府拨款五万元在南院天台覆盖一层钢筋混凝土,并加隔热层1550平方米,除隔热外还防漏水。
1982年夏,行将毕业的八一秋升大班、八○秋高及七九秋三个级学生,捐款分,续建南操场第二宿舍(现为昆仲楼)旁一段之石护坡。
1982年八月教育局拨款第二次修葺第二宿舍瓦面。因漏水,全部拆去瓦面重新盖过。(现建为昆仲楼)
日,该校与附城公社东门大队东和生产队达成该校卫生室(卫康阁)西南边地界协议。
1982年11月,校门横匾,用云石刻上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同志题的校名“台山第一中学”。
1982年,学校拨款三万元在新膳堂后面建锅炉开水房一座,面积43平方米,专人烧开水,供应全校师生每天饮用开水。(现已拆除,全校师生以电热开水器供应开水)
1983年夏,八二秋升大班、八〇秋两级学生。捐款分,续建南操场新膳堂旁一段之石护坡。
1983年十月,学校垫款人民币三万元建成“台山一中综合服务部”一座,位于原传达室与原大水井抽水机房之间,二层楼房,面积有二百多平方米。一九八四年五月,旅港校友黎显儒学长捐小车一辆给学校,后转作建该楼之资。故定名为“黎显儒楼”,以资留念。谢永宽同志题匾。
1983年,县府拨款人民币一十五万元,于九月动工建新膳堂一座,位于校办工厂(现教师活动中心楼)后面,面积达一千零一十平方米。一九八四年三月竣工,四月交付使用。(原两层后加一层改为职工家属宿舍。(因教职工家属已迁入教师活动中心,现已改为5个学生宿舍套间房)。
1983年夏,香港陆海通公司总经理、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伍舜德先生的夫人,旅港校友马兰芳女士(廿一秋乙班)捐款港币一十五万六千元,人民币二万二千元,建“马兰芳楼”一座,以作化学实验室用,并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破土动工。该楼三层,有六个实验室,三厅两房,共七百一十九平方米,由台山水步工程队承建,于一九八四年七月十日竣工,同年十月启用。省长刘田夫题匾。副省长梁威林也题匾放在室内。同一时间为搞好该楼外围建设,续捐人民币一万元建楼前空地石挡土墙及第一宿舍东侧上该楼的一段水坭行车道。开创了华侨、港、澳同胞中的台中校友解放后独资捐建实验室的先河。这也是伍舜德先生家族对台山一中校舍的首次捐建。一九九二年再捐人民币十五万元,将该实验楼全面装修,并改建阶梯课室、装修教师准备室、添置演示厨、各室抽气厨、实验桌椅等设备一批,使之成为当时全省一流的化学实验楼。
1984年夏,该校八三秋升大班、八一秋高、八一秋三届学生,捐款分,续建南操场东面整段石护坡。
1984年10月,在南操场旧游泳池侧建体育馆一座,长四十八米,宽十八米,面积891平方米,檐高九米。该馆为简易钢架结构,铝合金盖顶。事因该校男子排球队于1981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赛荣获“三好杯”分区冠军,决赛亚军。归来时,在省的招待会上提出要求建体育馆,加强训练,得到有关领导的支持。由省教育厅拨款九万元,江门市教育局拨款二万元,台山县政府拨款五万元,台山教育局拨款47000元,合计人民币207000元建造。该馆于1985年五月竣工。“体育馆”牌匾是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同志所题。
1985年夏,该校八四秋升大班、八二秋高、八二秋学生捐款六千一百二十五元九角五分,续建南操场靠近第一宿舍的一段石护坡,并重建上南操场及下南操场之间的梯级及两梯级之间的水坭路,使梯级斜度变小,使水坭路加宽。南操场石护坡工程,历时六年之久,至此全部完工。
1985年建造地理园,地理园坐落在第四宿舍北后侧,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内设各类地型地貌模型,气象测报台两个,风向仪一座,后墙还绘了世界地图和该国地图,紧密为教学而设计,并由张敬文组长亲自带领学生一起制作,除水坭通道及模型矮墙体之外,园内所有模型全部由学生自己绘制。1987年上学期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重点中学生物园和地理园会议,就以该校为现场,周国贤厅长称:是园及露天课堂堪为全省中学之一流设施。1986年10月旅美校友余洁鹏、余子秀、翁秋珠、雷玫瑰、陈锡森捐款折分筑起周围的铁枝栅栏。(原来是用竹枝为栅栏)
1986年卅二春甲班旅美、加、港及国内校友20人,共捐美金8350元,建立“生物园”及“露天课堂”,地点选在第四宿舍北面的山凹。该园于1986年上半年建成,占地三千平方米,露天课堂于同年九月竣工。生物园内建房31平方米,露天课堂65平方米。
1986年建“汽修路”。该路由台山汽车修理厂、台山建筑第二设计室,台山房地产公司、台山建材公司义务建成,该路由二建路边至八三路边长约四十米。
1986年建“八三路”,由八三秋高、八三秋毕业班同学共捐资分,为母校建造“八三路”永留纪念。该路由图书馆前南侧至甄潮蔚黄淑英伉俪楼门口。
1986年九月建“一建路”,该水坭车道是台山建筑一公司义务建成,由马兰芳礼堂门口北侧起至马兰芳礼堂后门北侧止。
1986年11月建“日显路”,该路由一舍前至半山操场水坭车道南边起至学校汽车房门口止,该水坭车道由旅加黄日显(卅七秋高甲)学长捐资人民币一千元建成。
1986年4月建“二建路”,该水坭车道是台山建筑二公司义务建成,由图书馆前南侧至马兰芳楼门口止,该车道是连接一舍东侧上马兰芳楼的车道。
1986年建“八四墙”。该墙是八四秋高、八四秋、八六秋升大班共捐资分建造。位于第一宿舍前作挡土墙,该地段以前经常塌方,长期流出地下水,路段烂坭多,由三舍去半山操场十分困难。
1987年5月,广海渔业钢丝绳厂与广海海洋大厦合捐资七千元建成水坭篮球场两个,位置在第三宿舍南侧。
1987年拆迁体育馆。为腾出空地建筑宏伟的马兰芳礼堂,学校拨出七万五千元,把原体育馆拆迁到半山操场(现体育馆后面)。
并填埋原已废弃的旧游泳池,马兰芳礼堂建筑工程旋即计划动工。
1987年底,谭达贤先生捐港币五万元给文艺楼加高一层,因前段曾捐电脑等多项设备及办学经费十万港元,征得谭先生的同意,学校决定将整座三层的文艺楼以“谭达贤楼”命名。同时调整谭先生原捐助的设备。三层总面积为五百七十八平方米,由书法家秦 生先生题匾。
1987年,原在大操场西南角的大水厕,是一九二六年旅加邑侨捐建校舍时的配套工程,但已残烂,屋顶出现多处裂缝,学校决定拆除,另在教学大楼后面的山边建一座大水厕。由县府直接拨入人民币5万元,县教育局拨入95000元,合计人民币145000元,新建两层大水厕。面积达198.72平方米,面积比旧厕大得多。有梯级从图书馆前的喷水池直下厕所二楼和地下,厕所外墙贴纸皮石。
1987年,原四舍侧厕所残烂不堪,故教育局拨款三万元将其拆除,迁到生物园前重建一个标准的卫生水厕。建筑面积68.34平方米。
1987年建教学大楼后边挡土石墙。由于新建的大水厕建在山边,时有塌土之危,为确保安全,及巩固北院天桥的基础,兼整治校园,学校拨款12600多元建了石护坡。
1987年建南院二楼至后山天桥。为方便在南院二楼上课的学生往返图书馆、马兰芳楼、第一、二、四宿舍和新厕所,由学校拨款人民币八千元建成此天桥。
1988年8月建“黄笏南纪念楼”。第一次建校高潮的建校功臣黄笏南先生之公子、旅香港大律师、香港太平绅士黄乾亨先生及旅港实业家黄乾利先生兄弟俩,于1986年捐助港币275万元,四成用作修葺旧校舍,六成兴建黄笏南纪念楼。此楼于1988年八月落成剪彩,原省委书记任仲夷题匾。全楼面积3650平方米,主楼五层,副楼四层,是一座综合性实验大楼。内有实验室十六个,仪器室十一个,大型电教室及阶梯室各一个,宿舍房五个,陈列室、科技展览室、接待室各一个,楼内有假石山、喷水池、小花园。
1988年学校拨款八万元,在黄笏南纪念楼后面空地建造了一个铁架、铁皮顶、结构水坭地面的大型单车保管棚,面积五百平方米,并于石围墙靠黄笏南楼后面的一段开一大门口,方便单车不经校门口直接通街外出入,平时关闸,放学开闸,专人管理。
1988年由于建校友楼的需要,要填平旧时赖以抽水供应全校的大水井,拆除抽水机房,故在北院之北乐育亭前,上四舍的石级边小空地建一蓄水、抽水池及水泵房,把积蓄的自来水抽上山顶水池使用,体积为50立方米,机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此全封闭蓄水池是台中校友、市农委水利工程师黄炳森学长(五五秋高(5)班)义务设计绘图。此工程学校拨款四万元。
1988年修理水坭大旗杆。立于大操场的旗杆,因历史悠久,长期风吹雨打,部分水坭崩裂,离杆顶三分之一处已弯曲,学校耗资二千元,加钢圈外批浓水坭重修,旗杆外层磨石米,使旗杆焕然一新,并把升旗台扩宽重新批上水坭,加几级,以便于上落升旗台。
1988年,卅二春甲班旅美、加、港校友廖洪泽、黄洪卓、叶自强、黄崧年、李宽球、伍丽屏、雷立德、李超议、雷仍根、邝炎庆、伍佩贞、邝惠光等十二人,为向建校八十周年献礼,特捐人民币25000千元,在第四宿舍北侧建一小花园,名曰:“明苑”。内有石椅、石凳、石台,还有花圃,四周以铁栏杆围绕,前面建一漂亮的门楼。“明苑”是卅二春甲班校友继捐生物园和露天课堂后,第三次对母校作出的贡献。
1988年修筑“八五路”。为配合体育馆拆迁,需建一条通向体育馆的宽三米,长二百多米的水坭路,耗资人民币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五元,除一九八八年毕业生捐款一万一千四百零九元外,不足部分,学校补足,因一九八八年毕业生是八五年秋升上初、高中的,故命名为“八五路”。
1989年“马兰芳礼堂”落成剪彩。旅港乡亲、香港陆海通公司总经理、著名实业家、慈善家伍舜德先生的夫人马兰芳学长捐建“马兰芳礼堂”一座,坐落于旧卫生室(现卫康阁)前面,耗资人民币215万元,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固定座位1932个,是全市最大、座位最多的礼堂,由台山高级建筑师苏育人校友设计,原省长叶选平题匾,为该校解决了过去全校性集会受天气影响难题,伍先生、马女士伉俪还另捐十万港元,亲自在香港订制一套先进的舞台设备运回来,并在香港雇请工人回来安装好。1990年还在礼堂外再捐建一座30.26平方米的高级卫生间,与礼堂配套。为保养好该礼堂,于1995年还另捐助礼堂维修基金人民币11万元,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对一中校舍的第二项捐建。该礼堂曾列入“台山风光”景点,上了1990年挂历彩页。
1989年“校友楼”落成剪彩。“校友楼”是台山校友会于1987年向全世界台中校友会发出“建校友楼一座,向建校八十周年献礼”的倡议后,海内外校友一呼百应,捐款百万,名列捐册者近2000人,建筑面积达2200百平方米,总造价人民币110万元,该楼坐落校园西北,原大水井及抽水机房的位置,是六三秋高(2)校友、珠海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余荣霭校友设计(现已任副市长)。该楼全部铝合金门窗,白水坭水磨石地板,当时省委书记林若为该楼题匾。曾列入“台山风光”景点上了1991年挂历彩页。
1989年,为提高教职工及家属住房的生活素质,学校将新膳堂设施搬回旧膳堂,学校拨款19万元,把新膳堂改造成分户有套间的一房一厅、有厨房共计40个小套间宿舍楼,并在原基础上再加一层,原面积为1010平方米,加层之后为1559平方米。
1989年,建筑半山操场边的挡土墙和暗渠。由于一舍三级化粪池厕水,过去是园田村农民取作肥料,后来少取了,必须把污水引出,故在一舍前东边建一暗渠引污水到半山操场外的排污道暗渠流出,并在渠边筑石墙一则固定渠位,二则保护半山操场,计耗资18300百元,由1989年应届毕业生捐款16127元,学校拨入2183元完成此工程,因1989年毕业生是86年秋升上初、高中,故命名该挡土墙为“八六墙”。
1989年山顶“云阶”落成剪彩。”云阶”是旅港乡亲雷登先生捐资建成,是与塔亭组成山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阶本身分为两个部分,西云阶为正云阶,从图书馆旁起步,经过旧蓄水池,直上塔亭。正云阶宽一点五米,共有五十八级,每隔若干级便有一个平台,共有十一个平台。南云阶为侧云阶,从马兰芳楼旁起步,直上塔亭,侧云阶宽一点二米,共有六十四级,隔若干级有一个平台,共有九个平台。
1990年8月“八七路”建成。该路由图书馆北侧直通上水塔凉亭的水坭车道,是八七秋、八七秋高、八九青年班共捐资1分建成。
1991年8月建成“八八彩砖坪”。该坪是八八届高初中及九○青年班,为净化校园、美化环境,合共捐资一万九千二百五十一元九角六分,将教学大楼与校道之间九百余平方米空地,全部铺上六角彩砖并在砖逢中种上青草。
1991年,旅加卅五春初、卅八春高校友、温哥华商业巨子、著名实业家甄潮蔚学长伉俪捐建的“甄潮蔚黄淑英伉俪楼”A座落成剪彩。此楼由甄学长伉俪独资捐款人民币4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890平方米,楼高四层,有套间房22个,床位共176个,各套间房均设有浴室、卫生间、台椅和行李架,还有阳台,前省长梁灵光为该楼题匾。该楼建成后,是该校第一间由海外校友独资捐建的、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开捐建高级学生宿舍之先河
1991年于谭达贤楼后面石墙边建校办工厂简易工人宿舍一座,占地46.8平方米。学校拨款一万元。
1991年政府拨款人民币十六万,扩建厨房为两层,计380平方米。
1991年“塔亭”落成剪彩,塔亭是水塔与凉亭的混合体。该亭由旅美南加州校友捐款美金一万五千多元建成,1986年开始筹建,八九年奠基,水塔容量一百吨,塔底离山顶高十多米,凉亭面积达97.9平方米。此塔亭建成后加上原旧山顶一百吨水池,共可容二百吨的高水位蓄水,从此全校任何楼层都可以解决用水问题。还可以登上凉亭纵观全校面貌及台城全景,由于独特设计,成为山顶花园的主体建筑。本身也是学校景观之一,曾列入“台山风光”景点上了1992年台山挂历彩页。
1992年,伍舜德楼建成前在校门口南边建造新传达室及收发室各一间,各占地面积17.5平方米,两室之间为会客厅。
1992年重修主校道。教学大楼前水坭路乃校内交通要道,年久残烂,八九秋高、八九秋、 九一青年班、九零秋高、九零秋、九一青年班共捐款42098元重修,故命名为“八九、九○主校道”。
1992年陈策文先生捐资人民币一万元,设立台山一中电脑办公室,1993又捐人民币21万元,购进IBM486电脑两台,IBM386电脑三十台,设置了台山一中大型电脑室,大大地加快了台中教学及办公手段现代化的进程。陈策文先生是旅港著名实业家,香港台山商会顾问,香港四邑会所理事长。
1993年8月,“甄潮蔚黄淑英伉俪楼”B座落成剪彩。该楼是甄潮蔚学长伉俪继一九九一年捐建的“甄潮蔚黄淑英伉俪楼”A座(女生宿舍)之后的第二座建筑物,耗资人民币83万元,该楼坐落在第一宿舍西侧,建筑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楼高六层,为男同学建造了高标准的套间式宿舍,朱森林省长欣然为该楼题匾。
1993年,教育局拨款二十七万元改造现400米跑道运动场,并将教学大楼前水泥路由宽3米扩至6米。
1994年5月重修第三宿舍(威廉楼)至一舍水坭车道,该车道是九一秋高、九一秋同学共捐资28799重修,故定名为“九一路”。
1994年学校拨款四万元,建成女生临时宿舍。为适应英语班外地女生寄宿需要,在谭达贤楼后面建一座临时女生宿舍,面积190.8平方米,床位八十个。
1994年5月,台山校友为纪念母校建校七十周年而建的校友亭,面积三十六平方米,因校园规划基建需要,学校拨款四万元,将它迁往大操场南端。
1995年台山市府拨款一百万元,第四次维修教学大楼,进行全楼梁柱加固工程。
1995年建造“九二坡”,1992年秋及九二秋高、九五英语班毕业前夕,共捐款人民币2分,于教学大楼北院之北上四宿舍石级南边,清除了杂草杂树后建一大石挡土墙,长三十米,最高距地面四米多,其中约有长五米的高度为一米。由于石墙与北院课室有四米的距离,所以建墙后课室空气及采光都比以前好。
1995年10月伍舜德楼落成剪彩。“伍舜德楼”(教务中心)是旅港乡亲伍舜德先生捐资港币250万元建造,楼高六层,建筑面积达2848.37平方米,坐落在校门北侧,除设备一流的行政办公室及各科级办公室外,还有高级接待厅、学术交流中心等,全楼高级装修,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为大楼题匾。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为台山一中校舍的第三项捐赠。
1995年“黎显儒楼”新址落成剪彩。旅美、旅港、澳校友黎显儒学长捐建之“黎显儒楼”,原坐落在校门口北侧,后因原址规划他用,征得黎先生欣允迁建,于日落成剪彩。此迁建工程教育局拨款十五万元,面积278平方米,此楼是二层女生高标准套间宿舍,床位64个,坐落在第一宿舍后面,由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兼第一任县长、广东省水产厅厅长谢永宽题匾。
1995年教育局拨款13万元于第一宿舍背后建卫生间一座,内设厕位及冲凉房。
1995年10月,“伍威廉楼”落成剪彩。伍威廉楼是伍舜德先生马兰芳女士伉俪的公子伍威权先生,为纪念其先兄伍威廉先生而捐资港币300万元兴建。该楼坐落在原第三宿舍(因经市政府有关专业人员鉴定,原楼属危楼,需拆除重建)。总面积4300平方米,首层为宽敞之“学生活动中心”,前座三层为九个规范之教室,后座四层为五十二个套间式宿舍。巍峨广厦,春暖响锤,金秋竣工。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为一中校舍之第四项捐赠。
1995年10月,“昆仲楼”落成剪彩。昆仲楼是伍舜德先生马兰芳女士伉俪的两位孙子伍伟民、伍伟国兄弟捐建的学生宿舍楼,耗资港币150万元。该楼高四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新型套间宿舍楼,可住学生392人,坐落在第二宿舍旧址,(第二宿舍原为旅加邑侨捐巨资建教学大楼及第三宿舍后,将余款于1929年建成,后因政府鉴定,属危楼须拆除,故拆后将昆仲楼建于此)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对一中校舍的第五项捐赠。
1996年,“教师活动中心”落成剪彩。此楼与卫康阁一起,乃伍舜德先生马兰芳女士伉俪捐资港币200万元兴建。该楼高七层,共2100百平方米,坐落在旧卫生室后面,原校办工厂旧址。首层为教师活动场所,二至七层为三十六间高级的教师套间房。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对一中校舍的第六项捐赠。
1996年,“卫康阁”落成剪彩。此阁是伍舜德先生马兰芳女士伉俪捐资兴建教师活动中心一起建成的,位置在原卫生室(原卫生室是单层,是1926年旅加邑侨捐建,因年久破烂无法维修,学校决定重建)楼高三层,共三百八十平方米,内设诊室、候诊厅、观察室、展览室、医生宿舍,这是伍舜德先生家族为一中校舍的第七项捐赠。
1996年,“生活楼”落成剪彩。生活楼坐落在旧膳堂原址,旧膳堂因政府鉴定为危楼,须拆除,政府拨款人民币150万元,学校拨款三十万元重建此楼,并将已扩建的厨房也一起拆除,统一建成四层的生活楼,建筑面积为2590平方米,首层为服务部、二、三、四楼为师生饭堂。
1996年8月建造“绿苑”。该苑是九三秋初、九三秋高共捐资32493元建成,地点在传达室后面、石围墙边,全部建成水坭坪,并修好树坛,摆置好石台、石凳。
1996年,学校勤工俭学拨款25万元,将教学大楼南院八个课室及教学大楼内全部级组行政办公室装修。
1996年12月,旅美卅二春甲班校友雷立德、廖洪泽合捐资人民币三万八千元建“德泽苑”于地理园后面绿树丛中,摆布石台、石凳。
1997年12月,旅美卅二春甲班校友雷立德、李超议、李宽球、廖洪泽、邝惠光、邝炎庆、陈凤屏、伍菱英、林仲能合捐人民币22000千元建芳华径于第四宿舍后南侧绿树丛中,布满石台、石凳。
1997年重修喷水池。图书馆前的大喷水池是旅美华侨于1936年捐建校舍时的建设之一,十分壮观,但因年限已久,水管锈蚀,不能喷水,水池也残烂漏水。九四秋、九四秋高、九七春英语班共捐资39286元重修。维修后风彩不减当年,是半山园地的主景。
日,母校为新的综合性大型“体育馆”落成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该馆是香港台山商会第十二届全体理监事首长一致决定捐资港币四百五十万元兴建。该馆坐落在半山操场,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长68米,宽28米,高19米。首层为50×16的6泳道游泳池,二层为国际标准之排、篮球训练场,是全省中学中最大型的综合性体育馆。该馆于1996年春奠基,1997年冬竣工。由香港台山商会第十二届理事长黄福根先生题匾。1998年12月香港台山商会第十三届理监事会决定再捐巨资港币32万元,添置体育馆游泳池循环水消毒系统之设备,建设相关之附属设备,并增设二楼球场高标准之液压篮球架。此馆建成对该校进一步提高体育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9年建立第三、四水坭篮球场两个,坐落在综合体育馆旁。计划由四届毕业生捐款解决。现已有九五秋、九五秋高、九八英语班毕业前夕共捐人民币28606元7角。九六秋、九六秋高、九九英语班毕业前夕共捐人民币32128元7角。
1999年,学校拨款四十万元,将教学大楼南院十二个课室高级装修;教学大楼全部外墙及门窗翻新;原教工宿舍室内翻新改造成为三十五个套间房的学生宿舍;生活楼二楼地面及墙体装修。
1999年,学校勤工俭学拨款二十五万元将生活楼厨房,配餐间,首层地面装修,首层及二层更换新就餐台椅。[4]教学大楼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平面呈“山”字形,由门楼、南院、北院三部分组成,门楼正面采用8根标准的希腊式爱奥尼亚柱,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的窗子布局精当,和门楼正面的设计和谐统一,拱形花饰顶饰古朴庄重。
教学楼南院、北院,中间是庭院式的布局,分开众多教室,采光合理。庭院中间种植有各种绿树红花,庭院两旁的教室以黄色为主色调,古朴宁静,周围树木芬芳。在门楼前方的操场上有纪念石笔,据说是为了颂扬赵宗坛、李勉辰、等筹募和督办建校者的功绩,纪念石笔由五块石头叠加而成,造型简洁。
教学楼细节之处透露出浓郁的欧陆风情,在窗台边设有窗钩,窗钩造型新颖独特,为一戴草帽的美人鱼。教学楼依山而建,通过教学楼后面的楼梯就是纱帽山,山上小径如网状,平铺在沙帽山上。图书馆隐没于密林之中,红墙绿瓦,重檐攒尖顶,在檐面、墙面、栏杆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鱼吻”、“莲花”图案,二楼檐口则用简化型斗拱装饰。[3]从1996年起,向完全高中转制,至2006年,有高中60个班,学生3000多人,其中住校生1,800多人,全部入住套间式宿舍。学校有教职员工230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一级教师67人。从1990年开始已连续多年从美、英等国聘请外籍教师任教。[5]1994年,与澳大利亚亚拉腊中学和马莉仁书院结为姐妹学校。[5]高考情况
2012年,重点本科上线236人,比2011年增加32人,增长31.4%。本科上线人数915人,首次突破900人大关。王湘宁同学以698分的成绩,名列全省理科总分第22名,是江门市理科状元,已被北京大学提前通知录取,是江门唯一被北大自主招生录取的。王湘宁同学理科数学145分,黄健家同学文科数学141分,谭伊琳同学语文134分,李一萍、吴珊珊、王雅琪同学英语141分,庞海成同学理科综合289分,黄杏瑜同学文科综合250分。[6]
2013年,余长城同学以理科总分696分,位居全省第23名、江门第一名,陈夏瑜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两人均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通知录取。上本科线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达1014人,比2012年增98人;上重点线人数247人,比去年增13人。[7]
2014年,重点本科上线300人,比2013年增加53人,创造历史高峰,本科上线1006人。龚若晴同学以文科总分668分,名列广东省第16名、江门市第一名,被北京大学通知录取。陈姝颖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是本校连续三年夺得江门市高考状元,连续三年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在高考6项单科成绩中,我校4项成绩位居江门市第一。龚若晴同学英语145分、文科数学135分,梁婷婷同学语文141分(几年来语文罕见高分),关乐怡同学文科综合258分,都居江门市单科第一。[8]
建校以来,培养出毕业生5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旅居78个国家和地区的校友超过1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港澳同胞、各界贤达、社团和海内外校友捐资3,000多万元。国内外成立校友会20个,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达1千多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中国音协前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前主席,中国科技大学前副校长等。[5]195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被确定为广东省七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1982年,被定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排球)学校;
1989年,初实施校长责任制,同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第一批)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1993年,被省教厅评定为广东省首批完全中学一级学校;
1983年以来,学校先后12次被评为全国的先进单位,45次被评为广东省的先进单位。1995年获得广东省首届侨资学校办学优秀成果奖唯一的特等奖。台山一中已被收入到《中国著名中学》、《当代中国——华侨教育》、《》及《中国地方名校》等教育专著中。[5]
学校办有校刊《台中校友》,1995年获得广东省侨刊三等奖。校训:爱国爱校,勤教勤学
校歌:历任校长
任 期校 长副 校 长附 注1910年4月至1925年7月
  原称学堂监督,1921年改称校长
1913年8月至1925年5月
    1925年6月至1925年9月
    1925年10月至1927年1月
  教育局长兼
1927年2月至1927年7月
    1927年8月至1928年4月
    1928年5月至I928年7月
  教育局长,代理校长
1928年8月至1933年9月
    1933年10月至1946年1月
    1946年2月至1946年7月
    1946年8月至1947年7月
    1947年8月至1948年2月
    1948年3月至1949年6月
    1949年7月至1949年10月
    1949年11月至1950年2月
文教科长兼正校长
1950年2月至 1951年6月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正校长
1951年7月至1954年2月
    1954年2月至1955年8月
  黄志光
1955年9月至1956年9月
  黄志光校长往北京学习,赵启良代理校长
1956年9月至1957年2月
  1957年2月至1960年1月
伍星耀 伍国熙
  1960年2月至 I962年8月
  伍星耀 赵经存
无正校长,伍星耀为第一副校长
1962年9月至1964年12月
赵经存 伍国熙
  1964年12月至I966年1月
赵经存 伍国熙
  1966年2月至1966年7月
  1966年7月至1968年10月
    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
1968年11月至1970年7月
原称革委主任;正主任由工宣队长兼任。
1970年8月至1971年1月
  原称革委主任
1971年2月至1971年7月
原称革委主任
1971年7月至1972年7月
许启泉 许荣达
原称革委主任
1972年8月至1977年3月
许启泉 许荣达
原称革委主任
1977年3月至1978年3月
许启泉 许荣达
朱达明 李伟祥
1977年3月始改称校长
1978年3月至1979年8月
伍星耀 许荣达 李任
教育局副局长兼正校长
1979年9月至1980年5月
伍星耀 伍祥安
许荣达 李任
教育局副局长兼正校长
1980年5月至1980年9月
伍祥安 许荣达 李任
  1980年10月至1984年7月
刘发荣 胡百龙 李任
  1984年7月至1986年7月
  刘发荣 朱伟申
温日富 李任
1986年7月至1986年11月
  刘发荣 朱伟申
温日富 伍俊生 李任
1986年11月至1987年7月
  刘发荣 朱伟申
李德珍 伍俊生 李任
1987年7月至1988年11月
李德珍 伍俊生 李任
  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
李德珍 伍俊生
  1989年1月至1989年4月
  1989年4月至1992年8月
陈悦棠 李德珍
  1992年8月至1998年2月
陈悦棠 李德珍   叶灼儒
97年7月朱伟申校长兼台山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8年2月至2000年4月
刘灿庄 李德珍   叶灼儒
  2000年4月至2004年4月
刘灿庄 李德珍
叶灼儒 赵毅雄
99年9月至2004年4月赵毅雄兼任台山市实验中学(新宁中学)校长
2004年4月至2007年11月
赵毅雄 刘简文   黄伟仪 孙 聪
  2007年11月 至 2011年5月
赵毅雄 孙聪 黄伟仪
  2011年5月 至今
赵毅雄 孙 聪   黄伟仪 黄碧贞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9])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山台城镇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