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糖尿病最好方法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医院推荐
联系电话:010-6108855
2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7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6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10条患者评价
联系电话:010-
11条患者评价
您可以在医患咨询平台咨询健康问题,还可以分享您身边的健康知识和就医经验。
糖尿病药品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8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病人胰...
参考价格:¥25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怎么进行治疗才最有效
核心提示: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怎么进行治疗才最有效?三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最有效。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肥胖、多饮、多尿、多食、也可能出现消瘦等症状。那么,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治疗才最有效?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可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主要有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注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等。药物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消瘦、腹痛等不良反应,因此,要慎重选择。
  二、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每一天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用低热量的食物,比如白菜、黄瓜、冬瓜、豆腐、豆芽等,也可以吃一些脂肪低热量低的肉类,比如瘦猪肉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少油、少盐、少糖为主,才可以起到饮食控制糖尿病的作用。
  三、运动疗法
  合理适量的运动锻炼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对糖的利用,能有效地减少胰岛的负担。平时可以做一些适量的家务、慢跑等运动,每个星期至少锻炼5次,每次锻炼大概30分钟左右即可,但切忌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以免影响了病情。
  以上是糖尿病的三种治疗方法,三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最有效,只要保持合理的饮食、积极的运动锻炼,必要时可以服用一些药物,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糖尿病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于近期发表了相关立场声明,旨在进一步指导糖尿病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肾结石是怎么回事?哪些因素会引发肾结石?……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切勿轻信偏方、神药,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生,接受正规治疗,服用安全可靠的药。另外,对于糖友来说,血糖不是降得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根据自己的病情,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维持血糖稳定才是最健康的。每日在线答疑糖尿病治疗的选药
您的位置: &&
糖尿病治疗的选药
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
1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一般表现为空腹或餐后血糖升高、糖尿及高脂血症。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
2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低血糖症。
3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有代谢学说、血管学说和多元醇通路异常学说。
代谢学说是指:( 1 )糖化蛋白生成;( 2 )醛糖还原酶激活,山梨醇生成;( 3 )蛋白激酶 C 激活;( 4 )氧化应激;( 5 )脂质代谢异常。其中非酶蛋白糖基化有全身倾向,增高的葡萄糖可与神经内蛋白质结合成糖基化蛋白,使其结构功能受到损害,因此影响神经功能。
血管学说是指:( 1 )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神经缺血缺氧性病变;( 2 )血管核心因子 TGF- β 1 的生成;( 3 )糖尿病相关神经丛和神经根的病变;( 4 )其他神经病变。
多元醇通路异常学说是指葡萄糖通过醛糖还原酶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 多元醇通路激活使细胞发生渗透性肿胀,肌醇和 K + 丢失,细胞 Na + -K + -ATPase 活性下降,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损害。
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包括:( 1 )磺脲类药物;( 2 )双胍类药物;( 3 )膳食葡萄糖调节剂;( 4 )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6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7 )其他药物。
1 、胰岛素
胰岛素的分类根据起效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目前常用的短效胰岛素有 正规胰岛素、人正规胰岛素、半慢胰岛素锌混悬液、赖脯胰岛素和门冬氨酸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有 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 人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 慢胰岛素锌混悬液和甘精胰岛素。长效胰岛素有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特慢胰岛素锌混悬液。目前已研制出一种经鼻吸入粉剂的胰岛素新剂型。
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是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首先,它能够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与贮存;抑制糖原的异生。其次,它能够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并能抑制脂肪酸和氨基酸转变为酮体。此外,它能够增加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最后,胰岛素和葡萄糖同用时,还可以促进钾从细胞外液进入组织细胞内,纠正高钾血症和细胞内的缺钾。
2 、口服降血糖药物
根据降血糖作用机制的不同, 口服降糖药物可 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膳食葡萄糖调节剂)、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药物(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分为三代,第一代包括 甲苯磺丁脲 、 氯磺丙脲 、 妥拉磺脲 和 醋酸己脲;第二代包括格列本脲 、 格列吡嗪 、 格列波脲 、 格列齐特 和 格列喹酮 ; 第三代就有格列美脲 .双胍类包括 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后者目前国外已经停用,国内也很少使用。膳食葡萄糖调节剂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α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有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有普兰林肽和 Exenatide .
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1 、胰岛素
胰岛素口服易被胃肠道消化酶破坏。皮下给药吸收迅速,但吸收很不规则,不同注射部位胰岛素的吸收可有差别。不同病人吸收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病人,不同时间也可能不同。胰岛素吸收到血液循环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 5 %),它可与胰岛素抗体结合,结合后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主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少量由尿液排出。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体内作用时间见表一所示:
常用胰岛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胰岛素制剂
时间( h )
时间( h )
时间( h )
时间( h )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IA )
短效胰岛素( RI )
中效胰岛素( NPH )
长效胰岛素( PZI )
预混胰岛素 70/30 ,( 70%NPH 30% 短效)
50/50 ,( 50%NPH 50% 短效)
2 、磺脲类降糖药物
各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半衰期、高峰时间、作用部位、有效浓度以及肝肾排泄情况见表二所示:
磺酰脲类降糖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起效时间( h )
高峰时间( h )
半衰期( h )
药效持续时间( h )
2.8 ± 1.5
3.0 ~ 4.0
2.0 ~ 2.5
2.0 ~ 3.0
格列吡嗪(普通 / 缓释 / 控释)
0.5/1.5/2.0
5.0/9.7/3.0
3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口服 2h 后达高峰,胃肠道壁内的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 10 ~ 100 倍。肝、肾和唾液内的含量为血浆浓度的 2 倍,清除非常迅速,血浆半衰期为 1.7 ~ 4.5h .由于原形由肾脏排泄,故肾功能减退时可在体内大量聚积,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4 、 膳食葡萄糖调节剂
那格列奈口服后 1h 内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 1.5h .瑞格列奈经胃肠道快速吸收,导致血浆药物浓度迅速升高,服药后 1h 达高峰,然后血浆浓度迅速下降, 4 ~ 6h 内被清除,半衰期约为 1h .
5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吡格列酮口服后 2h 血药浓度达高峰,进食不改变吸收率,但高峰时间延迟约 3 ~ 4h ,半衰期为 3 ~ 7h .罗格列酮口服生物利用度为 99 %, 1h 达高峰,食物对吸收无明显影响,但高峰时间延迟 1.75h ,半衰期为 3 ~ 4h ,其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种族、吸烟或饮酒的影响。
6 、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
普兰林肽口服后血药浓度到 达高峰时间约为 20min , 半衰期 约为 50min ,主要经肾脏代谢和排泄。
四、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1 、胰岛素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 1 )过敏反应,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注射部位会出现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2 )低血糖反应;( 3 )胰岛素抵抗;( 4 )注射部位呈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5 )眼屈光失调。
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偶见低血糖,可有腹泻、恶心、呕吐、头痛、胃痛或不适,皮疹较少见,少见而严重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表现为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出血、紫癜)等。
3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 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胃痛、口中金属味等。有时患者有乏力、疲倦、体重减轻、头晕和皮疹等。
4 、膳食葡萄糖调节剂
膳食葡萄糖调节剂 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性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极少数患者出现肝脏转氨酶增高,其程度较轻且为一过性,很少导致停药。
5 、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不良反应包括:( 1 ) 贫血;( 2 )心血管系统反应;( 3 )神经精神系统反应;( 4 )低血糖反应;( 5 )胃肠道反应等。
6 、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
非胰岛素降糖激素类药物 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恶心最为常见,严重低血糖事件易发生于使用后 3h 内,患者还可出现厌食、呕吐、乏力和眩晕等。
五、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原则包括:( 1 )早诊断,早治疗;( 2 )根据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选择药物;( 3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选择药物;( 4 )根据发病分型及治疗效果选择药物;( 5 )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6 )要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病人的依从性选择药物;( 7 )联合选药应优势互补;( 8 )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应对症综合治疗。
关于 1 型糖尿病或晚期 2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有三种方案,每种方案的药物合用和单用时机以及药物的配置详见表三。
1 型糖尿病或晚期 2 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
胰岛素注射时间
睡前( 10pm)
2 型糖尿病的 治疗可遵循一定的程序。对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首先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若血糖控制不满意,可口服单药治疗,若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再采取口服药间联合治疗。在口服药物联合治疗情况下,若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再采取胰岛素补充治疗,若还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最后可采取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药物 治疗程序详见图一和图一续。
图一 2 型糖尿病的药物 治疗程序
图一 2 型糖尿病的药物 治疗程序(续)
1 、从给药途径方面的选择
给药途径方面,首先选择口服药物,在口服药物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情况下, 再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发生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时,再采取静脉滴注正规胰岛素。
2 、从剂型方面去选择
降糖药物的剂型很多,口服降糖药有普通药片、缓释药片、控释药片、缓释胶囊和控释胶囊,胰岛素 有注射剂 、 胰岛素注射笔芯 和 胰岛素泵。 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状况和依从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药物剂型。
3 、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选择
临床上要考虑每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持续时间和半衰期等,选择不同治疗目的的降糖药物,以达到个体化治疗。
4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基本上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同,但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属于 2 型糖尿病,病情较轻,因此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要避免首选作用较强的降糖药如格列苯脲等,以避免发生低血糖;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对疗程长、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合并症者宜尽早改用胰岛素治疗;应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 7.8mmol/L ( 140mg/dl )、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 ( 200mg/dl )即可;降糖同时要注意降压和调脂治疗。
5 、糖尿病合并肾病的降糖药物选择
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较多选用 α - 糖苷酶抑制剂 或注射 胰岛素,当患者出现氮质血症即血液中的尿素氮≥ 9mmol/L 、肌酐≥ 178μmol/L 时,要根据血糖的监测及时减少和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6 、联合用药与治疗
糖尿病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然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时,应采用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三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成本-效果比尚有待评估。
六、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展望
除了上述糖尿病治疗药物外,目前新开发的还有胰岛素滴眼剂、胰岛素滴鼻剂、口服胰岛素制剂和胰岛素类似物等。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能够控制餐前和餐后血糖,更好地达到血糖的控制目标,减少低血糖反应。
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标除了降低血糖外,控制血脂和高血压也非常关键。临床上要对糖尿病患者加强人文疾病素质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能够通过下列措施更好地控制血糖。( 1 )自我监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均衡饮食,戒烟,戒酒等;( 2 )进行运动治疗,在运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低血糖反应;( 3 )正确选择药物治疗,通过自我监测和运动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要根据病情选择合理药物、合适剂量、合理的给药时间,并对症治疗。
您的位置: &&当前位置: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最佳治疗?糖尿病能否治愈?  目前,医学上无法治愈糖尿病,也无法永远杜绝并发症。所以,血糖控制就是唯一最佳治疗标准。如果能实现血糖长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大幅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  糖尿病如何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治疗,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胰岛素是一种用于长期控制血糖的,强有力的降糖药,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肥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胰岛素吗?  有部分新检查出来的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很抵抗,比较难接受。但是,糖尿病的病人是不论发病早晚的,只要是血糖比较高的病人 ,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都主张尽早用胰岛素把血糖控制下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用胰岛素吗?  也有部分患者,医生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其他药物即可,但是自己不放心,硬要用胰岛素,也是不对的。胰岛素有其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注射部位红肿及感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切忌听从医生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或加药。  糖尿病的详细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  1.饮食控制  (1)饮食控制:是基础治疗,需终身坚持,个体化是成功的关键。饮食控制可以降低体重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改善高血精和高血脂。  (2)热量的计算与运用:根据标准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标准体重(千克体重)的计算方法是:40岁以下者为身高(cm)一105;年龄在40岁以上者为身高(cm)-100,或[身高(cm)一100]x0.9。成人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的总热量估计:休息状态下为25—30千卡,轻体力劳动者为30~35千卡、中度体力劳动者为35—40千卡,重体力劳动者为40千卡以上。  18岁以下青少年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所需热量(千卡)=90—3×年龄(岁)。儿童因生长代谢旺盛,为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相应增加,一般与同龄健康儿童摄取的总热量相同。但要注意避免过食和肥胖。  在妊娠的后期所需热量应增加15%左右,哺乳母亲热量供给要增加30%左右。DM合并妊娠的饮食治疗目的是良好控制DM病情,使血糖尽量恢复正常,这是确保胎儿和母亲安全的关键。提供充足的各种营养素,而不引起餐后高血糖和酮症至关重要。饮食治疗要与运动疗法结合进行,并随着妊娠的继续进行合理地调整。妊娠并非运动疗法的禁忌证,但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协助控制血糖。  老年人和伴有其他合并症的病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肥。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20%)应严格控制总热量,以期体重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左右。而低于标准体重20%的消瘦病人,或低于标准体重10%的体重不足病人,则应适当放宽总热量,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  (3)热量的分布:①糖类占总热量50%-60%,包括纤维素40 g。②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15%。成人0.8一1.2g/(kg·d);儿童、孕妇、乳母、消耗性疾病者1.5~2.0g/(kg·d);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0.8g/(kg·d),肾功能不全者0.6g/(kg·d)。蛋白质至少1/3来自动物蛋白,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③脂肪占总热量20%-30%,折合脂肪为50—60 g,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各占1/3,胆固醇&300 mg/d。④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药物治疗需要进行安排。可按每日三餐(1/5、2/5、2/5或1/3、l/3、l/3)或四餐(1/7、2/7、2/7、2/7)分配。  2.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情况等,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视情况妥善安排。  运动的作用:①促使肌肉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血糖下降;②利用游离脂肪酸;③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索抵抗;④增加能量消耗,减肥。  3.病情监测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每3-6个月定期瞌测HbA1c,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定期检查眼底、血压、尿蛋白、心电图等,了解并发症情况。  4.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1)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五类。  1)磺脲类降糖药:  ●适应证:残余.0%以上B细胞功能的患者;仅饮食运动而血糖控制不好的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小于20—30U/d的2型糖尿病患者。  ●禁忌证:①1型糖尿病或胰源性糖尿病;②严重或长期的高血糖患者,没有或几乎没有胰岛素分泌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④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时;⑤严重的心、脑、眼等并发症者;⑥对磺胺或类似化合物过敏或有不良反应者;⑦合并急性严重感染、大手术、创伤者;⑧易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疾病者。不良反应:常见的为低血糖、体重增加、皮肤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  ●不良反应: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其他为消化道反应、肝功能不良、血液学异常和皮肤异常等。  2)瑞格列奈降糖药:  ●适应证:残存30%以上B细胞功能的患者;单纯饮食控制不好的非肥胖2型糖尿病者。  ●禁忌证:①严重或急性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对格列奈类过敏者;③不宜口服降糖药者;③孕妇、哺乳妇女;⑤12岁以下儿童;⑥I型糖尿病患者。  ●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低血糖、头痛和头昏、短暂的视力障碍、腹泻或呕吐,少见肝酶水平轻度而短暂的升高。  ●种类:瑞格列奈(诺和龙)是一种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其作用特点为吸收和代谢迅速,半衰期和达峰时间约为l小时,故能迅速降低餐后血糖,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剂量范围是0.5~6mg/天,分次、进餐时口服。由于是新药,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  3)双胍类降糖药:  ●适应证:①肥胖2型糖尿病者,单纯用饮食控制不好者;②l型糖尿病者,双胍类与胰岛素合用,有协同作用;③2型糖尿病者,双胍类可与磺脲类协同作用。  ●禁忌证:①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急、慢性心肺功能不全;②肝功能衰竭;③全身麻醉后;④酗酒、乙醇成瘾;⑤急性中、重度感染;⑥卒中、妊娠;⑦血、尿酮体阳性者;⑧重症贫血、合并缺氧性疾病。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也可发生低血糖;乳酸中毒。  ●种类: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为二甲双胍,500~l 500 mg/d,分2~3次口服,最大量不超过2 000 mg/d;另一种制剂为苯乙双胍,50—150 mg/d,分2~3次口服,此药现已少用。  4)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用者不发生低血糖,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也可发生低血糖。  ●适应证:可用于1型与2型糖尿病,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患者。  ●禁忌证:①对α-糖苷酶抑制剂过敏者;②酮症酸中毒、高血糖昏迷者;③严重感染,腹部手术后;④肝硬化、严重肝功能障碍者;⑤有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肠道疾病者、重度疝、结直肠狭窄者;⑥肾功能障碍;⑦儿童、妊娠、哺乳妇女。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种类: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每次50~100 mg,每日3次,口服;伏格列波糖,主要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每次0.2 mg,每兀3次,口服。此类药应随第一口主食嚼碎服用。  5)噻唑烷二酮类:为新一类抗糖尿病药物,通过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作用,故又称胰岛素增敏剂。  ●适应证: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肥胖2型糖抹病效果显著。  ●禁忌证: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水肿患者;②严重贫血患者;③妊娠、哺乳妇女、儿童;④肝功能障碍者;⑤对增敏剂过敏者;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水肿。  ●种类:罗格列酮,用量为4—8 mg/d,分1-2次,口服;吡格列酮,用量为15—30 mg/d,每日1次,口服。  (2)胰岛素:  1)适应证: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出现严重合并症及手术、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未良好控制者;继发性糖尿病。  2)胰岛素种类:按作用快慢和持续时间分短效、中效、长效和混合胰岛素(短效和中效按不同比例混合);按制剂来源分动物(猪、牛)胰岛素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  3)胰岛素剂量:剂量应高度个体化,从小剂量(24U/日)开始,根据所选剂型分次餐前注射,以后每隔3~5天根据尿糖和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直至达到理想控制。  4)胰岛素用法  皮下注射:强化疗法(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睡前亦可注射中效胰岛素)、常规疗法(混合胰岛素早、晚餐前注射)和联合疗法(口服降糖药物+中效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建议采用强化疗法,2型糖尿病多采用联合疗法。  肌肉注射:现已少用。  静脉注射:仅使用短效胰岛素,多在不能进食时、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急性并发症时使用。  胰岛素注射用具:针式注射器、笔式注射器、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  用于针式注射器的胰岛素浓度为40U/ml(即瓶装),用于笔式注射器和胰岛素泵的胰岛素浓度为100U/ml(即笔芯)。  5)胰岛素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其他有过敏反应、胰岛素性水肿、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及小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3)其他降糖药  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该药用于2型糖尿病磺酰脲类和(或)二甲双胍治疗不能达标的病人,开始计量5μg,每天2次,早晚餐前60分钟,在治疗1个月后可增加到10μg,每日2次。  2).二肽基肽酶-4(DPP一4)抑制剂  可用作单一治疗药物,也可用作其他两种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的辅助药物。开始剂量每日早上100mg,如果肌酐清除率在30~50ml/(min·l.73m2),剂量减为每日50mg,如果肌酐清除率&30ml/(min·l.73m2),剂量减为每日25mg,每天最大剂量为100mg。  3).胰酯酶抑制剂  奥利司他为胰酯酶抑制剂,应用120mg/d可明显降低血糖(加饮食控制),并可减少口服磺酰脲类药物的用量,使血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IDL—C/HDL一C)比值下降,但部分病人需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对减轻体重,并维持减肥效果也有较好疗效。可作为糖尿病病人的减肥治疗。  4).胰淀素类似物  普兰林肽是合成人胰淀素类似物,具有抑制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排空、降低食欲和体重的作用,与餐时胰岛素合用可降低50%的胰岛素剂量,防治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增加,对于1型糖尿病开始用15μg,逐渐增加到每日30~60μg,对于2型糖尿病开始每日60μg,可逐渐增加到120μg。  (3)用药选择:  1)超重、肥胖患者(BNI≥24 kg/m2):①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加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HbA1c&6.5%者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两者之一)、α-糖苷酶抑制剂;②3个月后仍然GHbA1c&6.5%者加用胰岛素治疗。  2)非超重患者(BMI&24 kg=&& m2=&& -=&& 3=&& hba1c=&&&6.5%者加用胰岛素治疗。  5.治疗目标  控制高血糖(使血糖正常),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保障儿童生长发育,维持良好健康和劳动及学习能力。  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其他代谢异常的控制  1.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α一受体阻断药、β一受体阻断药、利尿剂均可应用。  2.调脂治疗  对于以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的血脂紊乱首选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每日20-40mg,睡前口服或阿托伐他汀每日10mg睡前口服等.如果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TG&5.6mmnol/L)可首选贝特类降脂药,非诺贝特胶囊(力平之)200mg每日口服。其他降脂药也可选用,如缓释烟酸、浓缩ω-3脂肪酸。  3.抗血小板聚集  l型、2型糖尿病年龄&40岁,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者(包括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白蛋白尿),建议每日口服阿司匹林75~162mg,年龄在30~40岁之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时可考虑用阿司匹林,年龄小于21岁者由于有增加瑞氏综合征(Reye综合征)的危险所以不建议用阿司匹林,年龄在21—30岁之间者无研究结果。伴有严重、进展性心血管疾病者阿司匹林可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如氯吡格雷合用,有出血倾向、近期胃肠道出血、活动性肝病者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治疗的目的在于加强肝、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逆转酮血症和酸中毒,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治疗措施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定。对于仅有酮症,无明显脱水及酸中毒,神志清楚,能进食的病人,可只皮下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霍书花,刘振红,安俊岐主编《常见疾病饮食宜忌》 雷霞主编《现代泌尿外科学》 鲁功成,曾甫清主编《内科医师手册》 柯元南主编《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李金荣,陈莉明,郑少雄著《内科治疗学》 孙明著《实用临床老年病学》 王艳苹主编
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靶细胞对...
间歇性跛行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糖尿病最严...
Ⅰ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
恶心与呕吐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
恶心与呕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恶心与呕吐
小儿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不...
用途:血糖仪配合使用,用于测量人体毛细全血的血糖浓度
用途:血糖仪配合使用,用于测量人体毛细全血的血糖浓度
用途:该产品用于定量检测静脉血或毛细血管血中的血糖浓度。
用途:血糖血酮仪与专门的血糖试纸、血酮试纸配合使用,供医疗单位或家庭用于血糖、血酮浓度的监测。
用途:适用于测量人体体重和阻抗,通过人体体重和阻抗分析,分别得出BMI值、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和肌肉率(骨骼肌率)。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糖尿病最好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