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好处有什么好处?

拔火罐真能治病吗_新浪健康_新浪网
拔火罐真能治病吗
  现在人还是比较会保养自己的,没事做做按摩,每逢肩膀、腰背酸痛时都喜欢在家中“走”上几罐,做完觉得整个人看起来甚是清爽。老尚问过些有过拔火罐经历微友的感受时,他们都认为在火罐的吸附作用下,能够帮助人体起到“排出毒素”、“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效果。当然,看到拔过火罐的部位皮肤变成紫红色时,也有不少人心里暗暗思量,难道这就是火罐拔出来的“毒素”吗?今天,老尚就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拔火罐究竟有什么作用?这火罐到底是拔好还是不拔好?
  拔火罐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替代疗法”的范畴。所谓替代疗法,就是基于历史和文化传统产生的,而并非经过科学方法验证其有效性的治疗方法。它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以杯罐为工具,借火排除杯罐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容器吸附于皮肤的这种方法,来解决人体局部疼痛的问题。
  “拔”火罐对人体起到怎样的作用?
  拔罐过程中,火罐中的氧气被燃着的酒精棉耗尽,罐内相对于外界气压减小,火罐内外就会形成负压,使得皮肤被吸入罐中。也正是这个“吸力”对人体产生了主要作用,所以由此产生了拔火罐作用机理的相关假说。
  起到调节人体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拔火罐的“吸力”使皮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破裂出血。血液中的成分崩解、破坏,红细胞,白细胞等物质释放入组织间隙,即出现自身溶血现象,产生淤血,这对于机体局部的免疫细胞是一种良性刺激。
  起到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拔罐的负压作用于皮肤,牵拉了皮下的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能引起了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起到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起到了加速皮肤呼吸的作用。因为人体表皮本身有一定的呼吸作用,拔火罐的负压可以加大这种呼吸作用,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
  火罐当然与“火”有关,能够对人体起到温热作用。火具有温热,温煦的作用,留在罐内的余热可助温通气血,祛除寒邪。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加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造成了局部轻微的炎症反应,以应对外界的不良刺激。
  然而,因为现代医学发展得并不完美,有很多临床症状目前还不能通过医学手段进行处理,并且拔火罐这类替代疗法深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原理无法被现代科学所解释。加之这些假说本身也比较笼统模糊,按摩和热敷同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使其“排出毒素”、“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效果更是无从证实。所以,目前拔火罐只作为某些疾病的补充治疗以及物理康复手段,也有人把拔火罐作为一种放松和保健的方法,而非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方式。
  “拔”火罐会在人体留下罐印和水疱
  拔火罐部位皮肤出现的紫红难道真的是“毒素”吗?其实,这些紫红色的罐印是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后,血红蛋白在真皮中显现出来的颜色。
  我们皮肤中的真皮结构里密布着毛细血管,当有负压作用于皮肤上时,毛细血管内外产生了压力差,毛细血管便会扩张,这时皮肤表现为潮红。负压作用非常强大或者毛细血管管壁弹性下降时,毛细血管便会发生破裂出血,血红蛋白渗入真皮,我们便会在皮肤上看到鲜红到紫红的罐印。拔罐局部同时也可有短期的肿胀,这是由于负压造成的局部组织液过多所致,这些肿胀和罐印通常会在几天后消失。
  当拔罐时如果留罐时间过长,局部组织液漏出过多,便会在皮肤上出现水疱,如果负压作用造成的毛细血管破裂后出血较多,也可能形成血疱。直径较小或散在的水疱可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疱较大,水疱个数较多或伴有及免疫抑制状态者,应抽去疱液,消毒包扎,以防止局部感染。
  火罐究竟是“拔”好还是“不拔”好呢?
  拔火罐算不上一种治疗行为,只能列入放松和保健的范畴,所以大家在出现疼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查找病因,从疾病源头上选择治疗方式,切忌讳疾忌医自行选择土方法进行治疗。
  其次,即使是严格操作的拔罐,也可能导致皮肤的损伤,比如起水疱等情况。水疱破裂后如处理不当容易继发局部皮肤的感染。孕妇、年老体弱以及患者、皮肤病患者,有凝血障碍的人要尽量避免拔罐。
  此外,老尚认为,拔火罐也并不是完全安全的行为。因为拔火罐是个技术活,每年因为不正确操作导致皮肤的案例也有七八个。所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就算需要火罐治疗也应该到正规的地方去做,尽量避免自己及家人进行DIY操作。
  老尚结语,拔火罐不是一种治疗手段,但可以作为放松和保健的方式进行使用,出现症状首先要辨别是不是疾病,再选择相应方式进行处理。并且,即便是用拔火罐放松也要选择正规手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拔罐好处多 10个事项需注意
本文导读:拔罐虽好,但是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用的,而且,如果操作不当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那拔罐究竟有哪些禁忌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秋风起,天转凉,昨天是处暑,说明暑天彻底的结束了,人们将迎来气候温暖干燥的秋天了,但是,因为天气逐渐转凉,一些也就随之而来,因为气候的变化,可能很多人会出现腰酸背痛、关节不舒服,很多人也很容易感染风寒。中国人真的很聪明,发明了拔火罐这样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去除寒气、湿气非常的有帮助,还可以缓解疼痛,这是祖国医学的一大发明。
  很多的中医诊所和都有拔罐这项手段,因为简单易行,老百姓也会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我就曾经看过因为伤风头痛,于是自己就在头部拔罐,因为天气阴冷,背部疼痛就让别人帮忙在背部拔罐,因为操作很简单,只要是瓷器的小罐,都可以做拔罐的工具,再准备一盒火柴,点着了扔进罐里,然后迅速的扣到需要拔罐的部位,局部的因为内外压力,迅速的吸住小罐,这样就完成了。
  当然,在医院中可能要求的更精致一些,但是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压力将体内的寒气和湿气吸除,疼痛的就会立即得到缓解。但是,这种方法是好,但是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用的,而且,如果操作不当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那拔罐究竟有哪些禁忌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刚刚吃饱,不适宜拔罐,最好在吃饭1小时以后进行较好,如果是早晨空腹也不适宜做拔罐。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因为拔罐需要一段时间,为了不干扰,建议拔罐之前要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因为拔罐对局部的皮肤会有一定的损伤,所以,同一个部位不能反复进行拔罐,会加重皮肤的伤害。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一般拔罐以后,局部的皮肤会变色,形成紫色瘢痕,不过,紫色的瘢痕不需要治疗,自己就可以消退,在没消退之前不要再进行拔罐,一面加重损伤。
  (5)的月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因为冷水会刺激拔罐部位的皮肤,容易引起感染或损伤。
  (7)高热、抽搐、痉挛等,这些情况要进行治疗,千万不能拔罐。
  (8)皮肤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适合拔罐。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对于怀孕的女性,腹部正是所在,因此,这个部位拔罐一定要谨慎,不要万不得已不用。(责任编辑:邱天华)
新闻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拔罐有6大好处、10个禁忌
我的图书馆
拔罐有6大好处、10个禁忌
提到拔罐,可能没有几个人不知道。拔罐疗法又被人们称为是拔火罐,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治疗手段。专家表示,拔罐疗法就是以各种罐子为工具,利用燃烧或者挤压的方式造成罐内负压,从而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的现象,已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么,拔罐有什么好处和禁忌呢,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吧。拔罐6大好处1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4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5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6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拔罐的注意事项和禁忌1. 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2. 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3.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4. 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5. 女性的月经期及其他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6. 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7. 高热、抽搐、痉挛等情况不宜拔罐。8. 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不能拔罐。9. 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10. 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拔火罐有四个误区误区1:拔火罐后就洗澡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着凉。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误区2:拔得时间越长越好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火罐拔得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误区3:同一位置反复拔一次不成就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拔,认为这样才能拔出效果。其实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坏,比如红肿、破损……那就得不偿失了。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误区4:拔胸口、肚子很多人认为:我哪里不舒服就拔哪里。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实这样也是错误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为这样拔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馆藏&3905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背部拔罐有什么好处_百度经验
&&&&&&&&&中医背部拔罐有什么好处?听语音推荐视频脸蛋不够背来凑“背多分”进行曲【腹肌撕裂者】时长:12:57来自:牛男学院返回暂停重播播放
百度经验:人体的背部,亦称脊背、脊梁,常比作力量和希望的象征。其实,背部不仅宽大有力,是人体躯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神经系统、经络系统、免疫系统等的重要区域,是人体的保健特区。 百度经验:1脊椎是背部的主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通道,并在其两旁散射出许多成对的神经,散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传递着大脑和各组织器官间的兴奋抑制等信息。 2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3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4“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5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END百度经验:1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2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3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4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END原作者:好轻松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投票(13)已投票(13)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10100热门杂志第1期好梦相伴,一切安好684次分享第12期对抗失眠大作战2335次分享第2期吃出白富美1644次分享第2期冬季养生小常识1432次分享第8期减肥瘦身方法2991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几个穴位拔罐的好处
专家称,拔火罐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可以、疏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除风湿。因为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成了民间常用的防病治病方法。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天的促动。
所以要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的作用,对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经验之传。既古时候,民间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预防疾病。其实只要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格鲁吉亚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地区,在那里盛行着一种,即采用极为简单的工具,从腿膝的外侧(正好是足三里穴)刺入使血滴出。每年用这种方法定期放血,一般是在体力充沛,体内毒素过剩时使用。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位114岁的哈拉吉亚老人回答道,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做了,他曾祖父教导说:“不这样,你就不能长寿。”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三、疏通经络法:
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病、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六、预防胃肠道疾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