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的老人检查出脑梗怎么办该怎么办啊?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程建斌大夫本人发表
你好,70岁老人,脑血栓引起脑梗,左半身瘫痪_脑血栓
状态:就诊前
咨询标题:你好,70岁老人,脑血栓引起脑梗,左半身瘫痪
所就诊医院科室:
辉南县人民医院 内科
检查及化验:
脑梗,小脑萎缩,脑血栓压到下丘脑
治疗情况:半身瘫痪,不能自理,忘了,做过针灸
16年前得过这个病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康复性治疗在家怎么做
r***发表于
1.被动活动各关节,维持活动度,2.诱发随意运动,促进分离运动,3.患侧负重、中心转移、髋膝踝控制性训练,4.站立位平衡训练,5.翻身等日常生活能训练。最好到医院进行指导康复训练。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
程建斌大夫本人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程建斌大夫的信息
脑外伤、脑血管病导致的偏瘫、截瘫以及脑瘫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骨关节病等导致的运动障碍
程建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生,从事康复理疗工作20年,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曾师从于中国...
康复科可通话专家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海军总医院
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南京中医院
养生康复科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上海东方医院
康复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物理康复科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康复理疗科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颅内没有出现的话,一般都是保守治疗。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免局部皮肤受压。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进行关节按摩及被动运动以免肢体废用,病情稳定后,特别是患者的瘫痪肢体在发病后一周后就应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加强言语锻炼。意见建议:建议你看护好患者,防止坠床发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回复于: 18:28:11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
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1999年 第14卷 第2期 Vol.14 No.2 1999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脑梗塞(ACI)81例临床特点、CT改变及预后对照分析
常红 罗祖明 罗方 万文斌
  摘要: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ACI的临床特点、CT改变与预后。方法:81例70岁以上经CT证实的ACI与72例70岁以下者比较,对起病状态,起病到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CT改变,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81例多数起病于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在超急性期就诊者仅占22.7%。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和头昏头晕最多见,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和脑叶梗塞最多。结论:≥70岁老人ACI死亡率高,住院时间明显长于<70岁组。
  关键词:老年人 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776;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02
A Clinical Analysis of ACI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CHANG Hong,LUO Zu-ming,LUO Fang,et al.
First University
Hospital,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Chengdu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c:To study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prognosis of ACI
in elderly patients(70 years and over).Methods:The attack features, the time from the occurrence to clinical admission,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I. Results:The attack of most patients
occurred under sleep and rest conditions. Only 22.7% of ACI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in
ultra-early stage. The major complaint is weakness in limb and dizziness. Conclusion:The mortality of this group was
9.9%,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time they stay in hospieal is much lor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ords: the
elderly,cerebral
infarction
  为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ACI的临床特点,梗塞部位及预后,现将我科1993年10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的ACI≥70岁、资料完整的81例的临床特点、CT改变、预后分析如下,并与同期住院的72例&70岁ACI对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梗塞诊断要点〔1〕,并行头部CT或MRI证实。其中男性62例,女性19例。年龄分布70~74岁27例,75~79岁21例,80~84岁25例。85~90岁8例。平均年龄74.5岁,年龄中位数77岁。起病时状态:睡眠中34例,安静状态下40例,活动状态下5例,不详者2例。起病到就诊时间:在超早期即起病后1~6小时内就诊者18例,急性期即起病后48小时内就诊者19例,超过48小时就诊者44例。即往史:合并高血压者36例,占44.4%,合并冠心病者31例占38.3%,合并糖尿病者14例占17.3%,曾有TIA或脑梗塞史者7例占8.6%,合并心房纤颤者7例,占8.6%。吸烟史:不吸烟者30例占37.0%,吸烟指数&400者27例,占33.3%,400~800者16例,占19.8%,&800者8例。占9.9%。
1.2 症状与体征 发病时意识障碍8例,头痛10例,呕吐3例,肢体瘫痪12例,肢体无力46例,头昏头晕27例,中枢性面瘫13例,中枢性舌瘫6例,失语3例,构音障碍11例,复视1例,耳鸣、听力下降4例。入院时81例患者平均收缩压为19.
8±3.12kPa(1kPa=7.5mmHg),SBP≥21.3kPa者26例,平均舒张压10.8±1.5kPa,DBP≥12.7kPa者7例,&70岁组入院时平均收缩压力20.5±4.1kPa SBP≥21.3kPa者29例,平均舒张压DBP在11.6±2.2kPa,≥12.7kPa者20例。
1.3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升高(5.9~19.9mmol/L)≥70岁组24例,&70岁组19例,血浆胆固醇升高(6.5~9.64mmol/L)≥70岁组7例,&70岁例组4例,血浆甘油三脂升高(1.83~6.54mmol/L)≥70组22例,&70岁组24例,≥70岁组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17例,左室肥厚5例,心肌供血不足1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房纤颤6例。
1.4 CT或MRI改变 81例均于入院后1~3天行头部CT或MRI平扫,并与同期&70岁ACI患者72例CT或MRI对照,脑梗塞部位分布见表1。
表1.两组ACI患者梗塞部位比较(例次)
  由表1可见,≥70组和<70岁组脑梗塞部位均以基底节区最多,其次为脑叶梗塞,两组比较,基底节区梗塞和脑梗塞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应区的大面积大脑半球的梗塞发生率&70岁组高于≥70岁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5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严密监护生命体征,伴颅内高压者予脱水降颅压(甘露醇、复方甘油、速尿)。预防并处理并发症(抗感染、防褥疮、鼻饲、支持治疗等)。早期应用脑细胞保护剂及脑细胞赋活剂(钙离子拮抗剂、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脂、脑活素、脑多肽)。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d)或噻氯区啶(0.25~0.5/d)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粘度。慢性期予以脑细胞保护剂及脑细胞赋活剂及抗血小板药。所有病例均及早给予康复治疗。
  ≥70组81例中死亡8例占9.9%,<70岁组死亡2例占2.8%。≥70组基本痊愈4例;<70岁组5例,≥70组有效57例,占70.5%;&70岁组56例,占77.8%;≥70组无效(自动出院者均按无效处理)12例,占14.8%;&70岁组9例占12.5%。死亡原因:≥70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70岁组中枢性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住院时间:≥70组住院时间3~162天,平均68.9天;&70岁组2~47天,平均22.4天。≥70岁住院时间明显长于&70岁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本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占44.4%,病程长,多数未坚持服药治疗:发病时血压升高者33例。有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史、吸烟史者均较多,分别为17.3%、8.6%、63%。增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2,3〕。本组81例起病于睡眠中34例,安静状态下40例,与脑梗塞的起病特点相符。在超早期内就诊者仅18例,占22.7%,绝大多数治疗时间延误,与袁栋才观察的846例ACI患者仅31%在起病6小时内接受治疗相近〔4〕,由此可见医疗机构、各科医生都有责任在临床工作中宣传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保健知识。
  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头昏头晕最多见,分别占56.8%和33.3%,重者意识障碍(8例)、呕吐(3例)、瘫痪(12例)。本组81例梗塞部位以基底节区最多见,占46.9%;其次为脑叶梗塞,占28.4%。与&70岁组比较这两部位梗塞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70组的大脑中动脉供应区的大片大脑半球脑梗塞较&70岁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本组&70岁组中大脑半球大片脑梗塞中有2例年龄&40岁,均为风心病、左房血栓脱落所致的脑栓塞。≥70岁组中临床诊断确切的脑栓塞少、多数为脑血栓形成。
  预后方面,本组≥70岁者死亡率为9.9%,高于&70岁者,(P&0.05)。除梗塞部位、范围大小外,高龄者全身状态差,脑功能衰退,并发基础疾病多,耐受性差对预后影响更为重要。
  通过本组的治疗体会:对高龄老年人ACI的处理,要特别注意对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防治肺部感染,加强支持治疗。本组死亡者多数与肺部感染有关。另外正确护理、积极康复治疗亦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或住院时间的关键。
  目前,脑梗塞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应重在预防。因此,积极戒烟,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都610041)
3 参考文献
 1 李文慧: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379。
 2 Broderick. JP. Stroke trends in
Rechester, Minnesota, During 1945 to 1984. Ann
Epidemiol 1993;3:476.
 3 Burchfiel CM, et al. Glucose intolerane and 22-years stroke incidence: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
stroke.1994;25:951.
 4 袁栋才,薛占巷,周洪波,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时间延误的原因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
(收稿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梗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