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的“五部”是五代十国指什么么呢?

各名医家寸口脉定位法
各名医家寸口脉定位法
《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云: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
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阳出三分,阴入三分,故曰三阴三阳。
阳生于尺动于寸,阴生于寸动于尺。
寸主射上焦,出头及皮毛竟手。
关主射中焦,腹及腰。
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脉经》卷第一.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脉法赞》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
察按阴阳,谁与先后。阴病治官,阳病治府。
奇邪所舍,如何捕取,审而知者,针入病愈。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腑,合于上焦,名曰神庭,在龟(一作鸠)尾下五分。
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腑,合于中焦,名曰胞门(一作少阳),在大仓左右三寸。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关元左。
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是也,手太阴经也,与手阳明为表里,以大肠合为腑,合于上焦,名呼吸之腑,在云门。
脾部,在右手关上是也,足太阴经也,与足阳明为表里,以胃合为腑,合于中焦脾胃之间,名曰章门,在季胁前一寸半。
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是也,足少阴经也,与足太阳为表里,以膀胱合为腑,合于下焦,在关元右。左属肾,右为子户,名曰三焦。
《脉经》手检图 
  右手    肺大肠     脾胃      肾三焦 
        寸(上焦)   关(中焦)   尺(下焦) 
  左手    心小肠     肝胆      肾膀胱 
李时珍《濒湖脉学》引用宋崔嘉彦《四言举要》云: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脉有七诊,曰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寻。
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
寸候胸上,关候膈下,尺候于腹,下至跟踝。
左脉候左,右脉候右。
《濒湖脉学》手检图 
  右手     肺胸中      脾胃       肾命门大肠 
         寸(上焦)    关(中焦)    尺(下焦) 
  左手     心膻中      肝胆       肾小肠膀胱 
《医宗金鉴》四言脉诀云:脉为血府,百体贯通,寸口动脉,大会朝宗。
注:《经》曰:「脉者,血之府也。」周身血脉运行,莫不由此贯通,故曰:「百体贯通」也。
《难经》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
寸口者,寸关尺,手太阴肺经动脉也,为脉之大要会也。故曰:「寸口动脉,大会朝宗」也。
诊人之脉,高骨上取,因何名关,界乎寸尺。
注:凡诊人之脉,令仰其手,视掌后有高骨隆起,即是关部脉也。
医者覆手取之,先将中指取定关部,方下前后二指于寸尺之上,病人长则下指宜疎,病人短则下指宜密。因其界乎寸尺二部之间,故命名曰关。
至鱼一寸,至泽一尺,因此命名,阳寸阴尺。
注:从高骨上至鱼际长一寸,因此命名曰寸。
从高骨下至尺泽长一尺,因此命名曰尺。
寸部候上,故为阳也。尺部候下,故为阴也。
右寸肺胸,左寸心膻,右关脾胃,左肝膈胆,三部三焦,两尺两肾,左小膀胱,右大肠认。
注:右寸浮候胸中,沉以候肺。左寸浮候膻中,沉以候心。
右关浮以候胃,沉以候脾。左关浮候膈胆,沉以候肝。
两尺沉俱候肾,左尺浮候小肠、膀胱,右尺浮候大肠。(膻,膻中,即包络也。)
五脏皆一,惟肾有二,故曰两尺候两肾也。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以寄于肝也。不及大小肠、膀胱者,以统于腹中也。不及三焦者,以寸候胸中,主上焦也;
关候膈中,主中焦也;尺候腹中,主下焦也。此遵《内经》分配三部诊脉法也。
至伪诀以大小肠配于寸上,以三焦配于左尺,以命门配于右尺,其手厥阴包络,竟置而不言,悉属不经。
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前阴之病,右尺候大肠、后阴之病,可称千古只眼也。
浮外候腑,沉内候脏之说,详于卷末。
命门属肾,生气之原,人无两尺,必死不痊。
注:两肾之中,名曰命门。命门居两肾之中,故两尺属之。
命门之少火,即肾间动气,是为生气之源也。
人若无两尺脉,则生气绝矣,病者必死不能痊也。
关脉一分,右食左风,右为气口,左为人迎。
注: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一寸九分,寸、关、尺脉三分分之。
今曰关脉一分,乃关上之一分也。
左关一分名人迎,肝胆脉也。肝胆主风,故人迎紧盛,主乎伤风。
右关一分名气口,脾胃脉也。脾胃主食,故气口紧盛,主乎伤食。
此创自叔和,试之于诊,每多不应,然为后世所宗,不得不姑存其说。
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颈上之动脉为人迎,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足知其谬矣。
《医宗金鉴》手检图 
  右手     肺胸中      脾胃       肾大肠 
         寸(上焦)    关(中焦)    尺(下焦) 
  左手     心膻中      肝胆膈      肾小肠膀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正常脉象是指什么
&&&& 正常的脉象,亦名常脉,又称平脉或缓脉。常脉脉象从容和缓,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细不洪,节律均匀,一息(一呼一吸)四或五至,每分钟约60~90至,且应指有力。中医认为常脉一般都有胃气(从容和缓、节律一致)、有神(脉至数来去清楚,无三五不调,亦不过快或过慢)、有根(尺脉候,如两尺脉沉取有力而柔和,即是脉象有根)。
&&&&中医在切诊时,还十分注意排除影响脉象的因素,以避免误断。如从年龄看,脉象小儿多快于成人,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体多强健,脉多有力;老年人体衰弱,脉来缓迟;成年女性较成年男性脉象濡弱而略快;瘦人脉多稍浮;腾人脉象多沉伏。另外,当长途旅行、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饮酒、饱食、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较弱;气候对脉象也有影响,如春天的脉象微弦(春弦),夏季的脉象微洪(夏洪),秋季的脉象微浮(秋毛)、冬季的脉象微沉(冬石)。至于“反关脉”(脉不见于寸口,而见于腕关节的背侧)、“斜飞脉”(脉从尺部斜向虎口),都因桡动脉位置异常所致,一般不是病脉。参考资料:正常脉象是指什么 http://www.zhzyw.org/zycs/q/GJC8A1AFJ12C8.html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什么是寸口脉脏腑分属的渊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什么是寸口脉脏腑分属的渊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弱弱的问下:怎样衡量脉的大小?【中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5,024贴子:
弱弱的问下:怎样衡量脉的大小?收藏
《难经》对“五部”的划分,是将“初持脉”到“按之至骨”的深度五等分,每一等分是一部。每部再分三个层次,合十五个层次。每三个层次即一部。由此可知,若寸口脉的脉体大于三个层次,则超出“五部”规定的界限。-----这样划分,不是菽委?在察脉体大小的过程中,主要辨别洪脉和细脉。其具体方法是:按寸口脉划分“五部”的理论,寸口脉不论居于何部,其脉体以充盈本部为正常。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凡比正常脉体“大”者,都是洪脉。凡比正常脉体“小”者,都是细脉。这些应该怎样理解操作?谢谢!
丁香云管家中医诊所,中高端连锁诊所信息化服务.操作简便,微信预约,药品库存管理,支持各大主流支付,全流程电子病历,随时跟踪随访
浮沉指的是脉位。大小指,脉形。强弱,指的是力度。所以单一的脉几乎是没有,要通过一个个的象去认识比如说,浮大而缓,沉细而短涩,他是一个个象来的
描述得来的,
你看见过小孩投硬币后骑电动木马摇啊摇的,那种感觉,就是大脉,脉体很大,脉幅度很大,。。小脉呢,脉体小,幅度小,小蚯蚓一样,
体形大小,那是体型,力度是由内而外的感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岭神脉 第二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