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施工图颅脑手术伴气管切开患者细菌感...

您现在的位置是: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手术后患者胃肠营养护理
□ 黄雪梅 何文静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绵阳市中心医院外科监护室【摘要】&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伴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病程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能量消耗增加,尤其是蛋白质呈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创伤恢复,导致感染率上升,早期应用营养支持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而单纯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胃肠营养(en)成为主要的营养方式,但胃肠内营养管理不善,设计不周,同样会引起致命的并发症。本文详细介绍了导致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胃肠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且伴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病程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能量消耗增加,尤其是蛋白质呈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创伤恢复,导致感染率上升,早期应用营养支持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而单纯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胃肠营养(en)由于包含有胃肠外营养配方中所没有的成分如核酸、中链和短链脂肪酸、复合碳水化合物(纤维)、谷氨酰胺(对于维持肠道的功能很重要)、钛类以及完整的蛋白质成分(被认为对危重患者来说比氨基酸更好的氮的来源)成为主要的营养方式。临床上多采用鼻胃管插管推注法分次给予。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5例、女3例,年龄15~63岁,均为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在icu监护治疗。在排除其他功能衰竭及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从外伤后第三天开始胃肠营养。
&&& 1.2& 方法& 气管切开术后按常规的胃管长度将胃管插入胃内,食物易反流,经普外科胃部手术证实常规插入胃内胃管的前端均在胃底部或贲门入口处,因而我们将常规的胃管深度延长5~10 cm,此时,插入胃内的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减少了因食物反流引起误吸。若胃管意外脱出不超过10 cm可以不必拔出胃管重新操作,继续将胃管送入10 cm,确定胃管在胃内即行鼻饲,避免了反复插管[1]。硅胶胃管留胃适宜时间为3~4周,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黏膜的刺激,减少了插管对患者的痛苦。
&&& 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 2.1& 误吸& 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胃肠蠕动减弱,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常可自由流入无保护的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据报道,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有69%出现误吸[2]。
&&& 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1)保持患者头高体位,实施en时,床头抬高30&~60&。(2)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en前充分吸痰,鼻饲后30民min内应避免吸痰,防止呛咳憋气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反流,充盈导管气囊鼻饲30 min后再松开气囊。(3)胃管位置要合适,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位置,切忌在胃管位置过浅的情况下注入流质造成反流误吸。(4)定期应用润滑剂和检查鼻腔黏膜的完整性,做好鼻腔和口腔护理,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 2.2& 腹泻& 由于灌注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灌注环节被污染而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流质温度过低刺激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食物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另外,一些药物如抗酸药物中的镁、乳酸的耐受,脂肪的吸收障碍,大量抗生素的使用所造成的肠道细菌感染。
&&& 在患者开始en时先鼻饲温开水100 ml,2 h一次,2~3次后鼻饲清米汤100~200 ml,2 h一次,第二天开始按营养师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配制的营养液,掌握营养液的正确配制及适宜温度,新鲜配置,现配现用,如需缓慢滴注营养液时应加用保温装置。腹泻时应观察粪便性质、次数、量,同时取标本送检和培养,进行对因处理。还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防止溃烂、发炎。
&&& 2.3& 胃潴留& 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缺氧,胃肠道黏膜也出现缺氧水肿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胃肠蠕动减慢,输入的营养液潴留于胃肠内。
&&& 在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先抽吸,以了解胃是否已排空,若残留量>100 ml,提示有胃潴留,应延长输注间隔时间,或行胃负压引流,可加用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多酶,以促进胃排空。
&&& 2.4& 肺损伤& 由于鼻饲管误插到支气管中引起胃肠营养液流进肺内,先是导致轻微的呼吸功能不全,继而引起肺炎甚至死亡,插管导致肺损伤轻者引起少量出血,重者可以由于胸膜穿破造成气胸。
&&& 置鼻饲管时如患者出现呛咳或呼吸困难,均应立即拔出鼻管,待患者休息片刻后再插,置入鼻饲管后应检查确定在胃内再进行固定。每次鼻饲前均应先抽吸胃液,证实鼻饲管在胃内后方可鼻饲营养液。
&&& 3& 体会
&&& 实施en的首要前提是胃肠道功能正常,如果一些情况下无法进行胃肠营养时就必须采取胃肠外营养,在实施en过程中,定期请营养师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患者营养需求的不同选择正确的配方,帮助制定和调整治疗计划,8例患者胃肠内营养期间恢复良好,营养支持前后血生化、血糖无显著差异,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治疗成功率,经胃肠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并发症少,且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苏素,王青,来玉民.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水平卧位胃管置入法.中华护理杂志,):161.
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79.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4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5:13:00|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PDF浅谈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在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8年12月—2010年11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50例,其中男45例,女5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20岁。住院时间最长85 d,最多病房同时有6名气管切开患者,本组患者中耐药菌感染1例,均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2气管切开初期的呼吸道感染预防2.1在气管切开当日,常规摄床头X线片,做痰细菌培养,以明确患者是否已有肺部感染,或肺挫伤、吸入性肺炎、胸部创伤等高危因素。2.2尽早使用人工鼻或文丘里装置,使呼吸道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既能保持呼吸道湿化,又能减少外源性感染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避免痰液喷溅污染周围环境及物品。2.3气管切开患者应尽量单独安置,严格无菌操作,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按照气管切开术后护...&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功能、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术后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就我院ICU2008年06月-2011年08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将我院ICU2008年06月-2011年08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各5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2-84岁,平均56.3岁。原发病中重型脑外伤18例,脑血管意外9例,大面积脑梗塞5例,重症肺炎12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6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26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30-81岁,平均55.6岁。原发病中重型脑外伤16例,脑血管意外11例,大面积脑梗塞5例,重症肺炎13例,重症坏死性胰腺炎5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2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原发病等各方面比较无统...&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与普通病房相比 ,ICU发生医院内获得性呼吸系感染的危险性更高 ,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率可达 87% [1] 。现分析我院ICU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年 12月气管切开患者的痰培养 ,以了解引起ICU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药敏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3例 ,其中男 95例 ,女 48例 ,平均年龄 5 1.7岁。基础疾患 :心肺疾病 5 8例 ,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6 5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16例 ,重症肌无力 3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气管切开保留时间 7~ 393d ,平均 2 6 .7d。根据气管切开保留时间分A、B两组 ,A组 30d ,B组≤ 30d。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 1990年公布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标准[2 ] ,143例中 133例诊断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 ,感染率为 93.0 %。 87例拔管治愈 ,35例死亡 (4例...&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神经外科疾患的患者多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外伤所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和机能障碍。当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8分时,患者意识丧失,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无力或消失。特别当颅内压增高后颅组神经损伤时,极易发生呕吐、呛咳、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门。为挽救患者生命,保证脑组织的血氧循环和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的清除,气管切开术成为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于燥的空气未经过鼻咽部的过滤、加温湿化而直接进人呼吸道及肺内同时,持续的给氧,氧气通过滤过湿化液的时间太短,相对湿度仅为45沪’,造成呼吸道局部粘膜干燥,痰液、误吸物干涸而不易咳出。当积聚增多时,细菌在其内迅速生长繁殖,导致甚至加重肺部感染[n。为了防治呼吸道感染,我科对66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持续或间断气管内滴药并进行痰液、血液药物浓度测定和细菌学培养的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l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来源1995年5月至1999年6月Clasgow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气管切开术是ICU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作为有创人工气道,控制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由于危重患者自理能力差,抵抗力低,气管套管保留时间长,肺部感染成了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治疗的难度[1~2],本文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例行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总结细菌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控制ICU内肺部感染的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共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从转入ICU到行气管切开平均(8±3)d,32例为昏迷患者,4例为清醒患者,24例进行机械通气。1.2诊断标准起病于术后24h后;临床有发热,咳嗽或(和)肺部啰音,叩诊浊音等症状、体征,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至少有以下表现之一:咯脓痰,气管吸出物、...&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ICU内肺部感染是指进入ICU72h发生的院内感染。分析我院年ICU肺部感染细菌分布特点、药敏试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0例,女12例;高血压脑出血致昏迷22例,脑外伤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破伤风1例。1.2痰液采集取1ml无菌注射器,戴无菌手套,将注射器蓝心和针头取出一端接负压器管线末端,另一端接无菌吸痰管,将深部痰液收集到无菌注射器,将蓝心、枕头链接注射器,立即送检。1.3细菌类型自2008年9月~2009年8月共培养出13种细菌。其中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居首,大肠埃细菌其次,再次是阴沟肠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白家丝酵母菌、革兰阳性球菌、木糖葡萄球菌等。2原因分析2.1环境多例患者共处一室,环境污染严重,发生院内肺部感染机会比普通病房高2~10倍。特别是气管切开的患者更易发生。2.2基础疾病在治疗期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21:38:26|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PD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cu病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