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医学外科和内科和外科的专业群? 我想进去看看我的…

公立医院改革之学科群建设_百度宝宝知道
&公立医院改革之学科群建设
牙套小王子
宝宝1岁1个月LV.13
第15届中国医院发展战略高级论坛材料之八
公立医院改革之学科群建设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王虹
  我先简单说一下关于我们医院,我们医院是1936年,由国民党陈果夫建的。先在镇江,56年迁到南京,09年的时候,我们这个医院有四个牌子,第一个,我们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全国像我们这样又是省的中心医院,又是附属医院的比较少。还是江苏省的临床医学研究院和江苏省的红十字医院。我还想说的是,关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院训是“德术并举,病人至上”。我们的愿景是“成为医学与人文并重的百姓信赖医院”。理念是品牌发展的战略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我们的方针是规范、优化、创新、效益、发展与和谐,这个一以贯之有十年了。我们宗旨是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我们的任务是履行公益责任,守护人民健康,培育医学人才,致力科学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把我院建成业务至精、服务至真、管理至善、环境至美的国家级医学中心。这是关于我们医院的介绍。
  下面这个图想说的是什么呢,这是告诉大家,我们的业务量,每一年在增长。我们医院每年拿出来不低于医疗收入的5%,专门设立专项的发展基金,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引进,第二是学科发展。所以我们每年,不管你盘子多大,这个一定是固定下来的。我们持续的给予投入,才会有今天学科发展的结果。比如2015年我们是45亿,这不是45亿乘5%,把药品去掉,就是医疗收入。政府给我们医院定位为设施、服务、环境、技术、管理要一流,要是江苏卫生的第一窗口、第一形象。我们按照这个目标在努力。
  下面说形势和挑战,我说一下我们学科建设的大背景,随着现在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使得需求旺盛,导致供给不足,尤其是对优质资源的需求,现在老百姓的健康意识增强,城镇化、老年化,医保覆盖范围不断的扩大,使得老百姓就医的需求被激发出来。第二个,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卫生事业,人民健康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江苏是全国的四个卫生改革的试点省之一。我们的卫生健康日益受到重视,机遇是难得的。
  下面就是健康和医疗发展的模式,也促进我们要进行改革,比如大数据,互联网+,我一直认为不应该是互联网+医疗,而是医疗+互联网,互联网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你是我服务的延伸,使我们的服务做得更好,但是线下的医疗服务都是靠医疗人员做的,并且一个一个看的,互联网代替医院、代替医疗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是医疗+互联网,精准医学对健康和医疗发展模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概念太多,精准医学、整体医学、个体化医学,等等。总之,这些技术革命,这些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我们公立医院自身也存在着矛盾,比如说优质资源,他的需求量很大,他的供给不足,这是一对矛盾,我们医疗费用的刚性增长,毫无疑问过去不能做的,由于技术革命现在能做但是我们政府、个人、社会支付能力有限,这又是矛盾。我们医疗所有的东西都是市场化支出,水电气、买回来的东西,包括人力成本都是市场化的支出,没有说你是公立医院,这个电价就便宜,水价就便宜,没有,都是市场化的支出。但是我们的收益都是公益性的,我们的价格是政府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政府定的,所以这也是一对矛盾。还有我们所有做的公益性的任务,比如说你支持基层,你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里公立医院应该发挥的作用,包括人才培养,包括科学研究这些,都是公益性的责任,但是补给严重不足,这一点是大家都深有体会的。我在想,政府也不容易,本来你是一个挺好的孩子,你自己还能挣钱,当然,说我们挣钱是不对的,是利益驱使,现在好了,政府要给予大量的补贴,尤其是基层医院,政府也拿不出钱来,所以这对矛盾也很突出。再就是医院医务人员的高劳动强度负荷,这个和收入相对比较低的矛盾,也是非常突出的。再就是我们医院对职业环境其实有高度的依赖,对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对于舆论环境,都有高度的依赖,包括人文含量,我们现在的职业环境是不尽如人意,这不是我说的,是我们自己体验到的。
  所以这些矛盾就导致了我们一定要改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依靠改革怎么解决,所以就要提到改革。我们医院自身发展也有问题,也有新的台阶。比如新的发展内涵正在加快孕育,并且不断的破茧而出。现在学校对我们有很高的要求,一直让我们以省队的身份跻身国家队,让我试试,让我看看我们能不能做,我们这个梦还是要做的。我们新的门急诊大楼也在建,就要启用,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依然存在问题,因为我们是省队,所以我们有学科带头人,但是我们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尚不足,我们的学科优势尚跟一流医院有差距,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这些是我们医院本身存在的问题。
  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机遇,医改新的要求和医院自身的不足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我们的体系不完善,我们一边是资源不足,一边是资源浪费,资源的配备不均衡,一边说我们不能给予有效的支持,一边说我们的医疗在给予过支,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我们必须要进行医药卫生领域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如果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再改也不能达到老百姓的需求。我自己认为,过去我们做的改革,包括我们的优质服务,包括我们的平安医院,包括我们抓质量,都对。但是这些都是自娱自乐,就你医院自己做,你做院长的就应该做这些事儿。但是医院最为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你的学科建设,人是来看病的,你要帮病人把病看好,这是你的第一要务,是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些年加强了学科群的建设,我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服务能力,增强辐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聚集优秀人才,我认为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你必须做的,是你的内涵,你今天不做,明天可能就有问题。
  下面我说一说我们的实践,跟大家汇报一下。首先,我想分成几个部分,我们的整体规划、模式创新、技术的提高,质量的重视,培育人才和加强支撑。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们的学科群建设。
  首先,是整体规划。我们把学科进行了一个综合的评估,然后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扶优做强,分层建设,整体推进,我们把它分为品牌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普通学科和新型交叉学科,把所有的学科进行了一次整理。比如品牌学科就是一些国家重点学科,我们有院士的学科,比如心血管病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肝脏病学也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学科,我们还有康复医学,是在学科评估里是第一的,我们的带头人是国际康复和物理协会的现任主席,这些带有国字头的,我们定位为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是瞄准学科的前沿,集中优势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围绕重大的需求发展主导关键技术,要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产生重大科技成果,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研究的能力,同时,要努力的培养杰出人才和优秀的创新团队,另外我们希望我们的品牌学科大手牵小手,把其他的学科都带起来。第二个是优势学科,这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学科,包括省级医学中心,比如普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等等,我们实施六定方针: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经费等等。第三个是重点学科,是兴卫工程的重点学科,比如临床骨科等等,我们对他们的定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进一步凝练专业方向,明确目标,错位发展,夯实基础,集聚资源,发展特色,形成优势,这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有是普通学科,就是什么抬头都没有,这个在我们医院比较少,比如有几个学科,一个是皮肤科,神经内科、儿科、烧伤科,我们把这个学科做了一个分类排列以后,所谓普通学科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都坐到办公室来眼泪汪汪,觉得把他们放到一个比较低的位置,非常有压力,我们觉得医院不是因为他们做的不好,是因为有一些历史原因和人才的匮乏,我们需要在资源、人才和投入方面给予相应的帮扶,认真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异,寻找突破口,下大力气让他们在学术、技术和学科发展上得到提升,每一个科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还有一个是新型交叉学科,比如我们的胰腺中心、消化镜中心,循证医学等等,要打破一些学科的界限,以器官系统为纽带,鼓励学科进行有效的交叉和融合,依托现有的学科优势,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发展交叉的创新技术,这是我们对学科的分类。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分类,我们在模式上,学科发展的模式上有一些创新。首先是以病为单元,纵到底,加强第二专科的建设,比如一个学科有若干个亚专科,就是纵到底,提高单病种作战的能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二个是以人的系统器官为线,我们高度横到边,促进的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联勤作战的能力。最终就是以病人为节点,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这个体现我们医院的定位和功能,提升我们解决疑难急重危重的处置能力。比如我们创新的模式,细分疾病的类型,开设了多样化的专科专病门诊,整合资源,我们把这些进行一个联合门诊,当然不是他自己要联合就联合,一定有这个社会的需求,一定有病人的需求,不能为了联合而联合。我们创新模式,比如我们的ERAS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这里面有一些模式的创新,做了以后,胰腺的术后康复住院时间从14天减少到13天,病人费用减少了,就医感受是好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显著加快,中位通气时间由原来的五天缩短到三天。有效的ERAS必须是综合成本下降而不是增加的,比如原来住15天,现在住13天了,这13天里面我们给足他该有的呵护,但是总体的费用应该是下降的,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第三个是提高技术,基本技能是做到所有的进医院都是百分之百的继续教育,百分之百的三期训练,百分之百过关,一般的技能我们觉得也是每一个人要能够掌握的。我觉得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特别提到工匠的意识,我们国家就缺这些,大家都在谈,都在互联网上做,谁生产东西啊,谁发展生产力啊,谁产生社会价值啊,我们太需要医生、护士,我们的这些工程师,我们的教师,都静下心来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我觉得我们一般的技术,人人都要掌握,你是医生,你必须首先有很好的技术,其他你才能谈的到,你笑的太灿烂,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有什么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一般技术是全覆盖,当然我们还会有一些新技术和重大技术,包括一些优势技术,我们都会做出适当的分析,给予准入,给予定位,给予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十二五期间光是临床研究,在那5%里面,我们大概每年有两三百万,专门拿出来抚育那些技术,只要解决临床问题,不要论文,只要帮助病人解决问题,这个就给予支持。一共花了一千多万,发展临床诊疗新技术317项,获得了江苏新技术的一等奖,纯临床的技术。一等奖37项,二等奖48项。
  第四个内容,我想讲的是重抓质量,这个大家应该都能够理解,如果你没有质量,我说你做的还不够赔的,所以我们贯穿始终,我们有一个医疗质量的管理体系,有评估体系和奖惩体系,在管理体系里一定有一个网络,组织架构是健全的,上面是委员会,下面到临床科室,每一个科的副主任都是我们这个网络里面的一个单元,我们在管理里面做到全程管理,也就是源头预防,环节控制和终末管控,把这些质量安全的管理变成体系,纳入到这个表里面,有具体非常多的措施,大家都会做,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只是让他变成了一个体系,变成了一个系统,让他无一疏漏,不停的根据医院出现的新问题,不停的改善,不停的来创新机制。
  第五,培育人才,其实,学科的实质是什么,不管是学科还是学科群,实质就是人才,不是这样吗?讲到底就是人才,如果学科没有人才的支撑,学科就是一个空的,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一定是先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学科,但是,学科对于人才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你没有一流的学科,绝对吸引不到一流的人才,医务人员是什么?是做事业的,他需要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里加以体现,你这个学科是国家团队的,你就容易吸收到一流的人才,他希望在一流的平台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我们讲多学科的时候,不得不花比较多的篇幅讲在人才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说首先确立人才的发展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们有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具体的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符合新医改内在要求,符合医院定位,建立脱颖而出的优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这两天在放《汉武大帝》,汉武帝打匈奴人,他用了霍去病,霍去病才20岁,就可以当统帅,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他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就可以打赢,别人问汉武帝,你把这么重的担子给这么年轻的人做,他可以吗,他说我看中的帅才就可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打仗的年代,二十多岁的人多的是,我们医学就是一个论资排辈的领域,所以,怎么样能够让年轻人脱颖而出,这也是我们的责任,要培养各级各类的人才。树立合理的效益观,我们说财要为才用,人尽其才,采促业绩。我们确立人才发展观,首先医院要有发展规划,你要有规划,你是什么定位,你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你要目标明确,然后才可以有学科的发展规划,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怎么样进行学科分类,各自的目标是什么,要明晰。
  接下来学科发展规划有了,才有人才的发展规划,这个都是高层次的领军人,高水平的学术骨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技能的实用人才。我们对这些人才进行分层培养,比如领军人才,我们启动高层次人才建设计划,优先保证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人才建设基金和场地设备的配置,作研究生招录、助手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工程实施,临床研究攀登计划,就是针对中青年人才。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策略。品牌学科我们要求他们注重自身的培养,团队的和谐,支持他们去报奖,鼓励他们出成果,优势学科培养加引进,特色的提炼,培养人才要夯实特色,因为你不可能整体很强,但是你优势要强。第三个,重点学科,引进加培养,引进为主,要有士气的鼓舞,要压担子,配套支持。普通学科主要是注重人才引进,要困境中突围,引进人才打开局面。所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策略,不是来了都要,也不是说不来的都不去找。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比如我们在做一个创新团队的建设的时候,当时老的就有意见,说凭什么,我们当时要求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才能够进到我这个创新团队,如果被我选中了,我们有A类和B类,A类就给一百万,一年,连续三年就是三百万,这个团队一定能够撑出来,当然他还会拿很多国家的课题。是医院给他的这种支撑。B类,一年50万,连续三年,150万,大家注意,我是创新的团队,所以是学科群,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做,而且我们鼓励交叉融合,鼓励以项目为承载,就是一定要有内涵,不是一个空的东西。你看我们的淋巴瘤、冠心病等等,当时我们做的时候,巨大压力,老的不同意,老的说凭什么不支持我们,我说你们已经被培养的到位了,已经武装到牙齿了,现在需要你们在国内国外摇你们的旗帜,你们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为医院作出贡献,我们现在考虑的是梯队,年轻人如果不上来,光有老的有用吗,我们总有一天要退出舞台,我们要给机会给年轻人,我们说服了大家。实践证明,我们做对了。我们还有培育计划,临床研究的攀登计划,也是对于重青年的,这些年在讲转换,我们要把我们的研究精力和目标,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是不要,但是我们一定做不过美国人,我们医院有大量的临床资源,我们应当培养我们的临床研究人员,他会利用我们的优势和特长,来做中国人自己的指南,做中国人自己的指标,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基础。说到底,中国人的医疗问题不可能靠外国人解决。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所以,我们就在临床转换方面培养临床科学家和研究型的医生和骨干队伍。这个我们已经做了好几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我们培养了一批能够做转换的,有临床意识的人才。
  在培养人才我们也是有一些体会的,比如既要重视引进人才,引进人才非常重要,但是更要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你不能把女婿带回来,把儿子气跑了,你把媳妇带回来,把女儿气瘪了,都不行。我们要给他们非常好的定位,缺的拿进来,要有足够的空间,家里的人才还是大量的,一定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的时候,你做的不好,恰恰相反,一个山上就只能有一个老虎。这两个老虎就两虎相争,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有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忍痛割爱。这个矛盾是要解决的。你是躲不过的。第二,既要重视现有人才的使用,更要重视人才的考核,你把人才引进来,我从来不做吃亏的事儿,我引进了,一定跟你有具体的合同,到点就跟你说事儿,你有没有帮我完成目标,我该给你的待遇一定给,如果你没有做到,你自己考虑。所以他们都很努力,说精都精不过王虹。我一定把丑话说到前头,该我做的一定做,该你做的,除非有原因,我不会不讲理。人才的考核很重要,否则你会花很多钱,又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对其他人是一个榜样的作用。我既要注重个人的作用,更要注重团队的作用。我们的学科带头人一定要有肚量,有内涵,一定要团结人,才能做学科人,大家好才是好,一个人好,一花独放,肯定不会引来满院的春色,我们任何时候都讲团队,绝不过分突出一个人。这个非常重要。
  第四个矛盾,就是既要用好学科带头人,更要重视梯队的遴选和培养,这个刚刚已经说了,针对年轻人的,针对中青年的,我们都会有一些计划。另外,我们既要关注重点学科的人才,更要注重整体队伍的建设,病人到你这儿来,他是什么问题都有,你的水平是取决于那个最短的板,最长的板给你的是特色,给你的是品牌,最短的板决定了你的能力,你服务的能力。所以我们所有的学科,包括普通学科,也要扶持,你不能说他不行,他烂了,不可以,都要同步前进,既要重视医学人才,也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协调培养,真的非常重要。我们医院这些年的发展,我一直在讲,如果说我们的学科起到了60%的作用,还有40%的作用一定是管理,我们的管理也是人才,就一定能够对医院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他是搭台的,台搭的多大,舞台多大,我们的业务人员就能够展示的多好。所以,包括管理人才,包括后勤人才,你就是一个水工、电工,你是搞建设,如果没有自己的设计师、工程师,没有各种各样的人才,都很难应付你医院这么大的综合体的方方面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各种人才都是人才。我们既要重视专业技术,更要重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太重要了。我宁肯一个用德好的,以德为先,你这个人业务不行,我可以培养,我们不能用一个自私的,不能团结团队,搞的鸡飞狗跳,你该下来就下来,你可以做技术骨干,但是不可以做学科带头人。所以这些事情我们是动了一些心思,总结出关于人才培育的这些想法。
  第六点,加强支撑,我把零零散散的其他东西放进去,比如说我们的学科建设光是在家里培养肯定不行,要对外交流,要拓宽眼界,要把人送出去,人要走出去,国际国内的交流,包括我们和医联体的发展,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说我们的平台支撑,学科再强都会有一些公共的项目,比如药学部、影像学部,以前都是科,后来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科在发展,他们必须变成学部,要加强这几个学部的建设。有哪个科不行,不要紧,如果你的支撑平台不行,整体的学科水平都上不去,所以这些年我们也在设备方面、投入方面,在人才方面,也对我们的支撑平台进行了非常好的支撑,尤其是把他们的关系给理顺了,一个做学科要大,做技术要细,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这是支撑平台。再一个就是科学的管理,学科实际上就是一个科室的管理,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完善了管理体系,帮助他们推进信息化的建设,优化考核分配方案,我们也办了科主任的学习班,新任的科主任进行培训。每个月都有科主任例会,把科室运行、学科进行中的问题,大家都是家里人,都提的非常尖锐,非常到位,你不可以不管,不可以放任,所以总体来说,我们学科的管理水平也不错。我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进行这样一个交流,十二五期间我们数字出来了,十二五我们公派出境留学的,这是指半年以上的,不是短期的。我们有254个人,都出去过,有的是三年,三年以内、半年以上,我们五年派了254个人,还有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交流的,这个五年我们是571人,基本上我们都支持,但是不是给你乱出去,我们出国培养留学的,当然有他另外的要求,带着任务出去,包括选地点,都有科室和医院,不是他个人的行为,一定是医院的行为。出去参加学术会议的,我们必须,第一有正规的大的会议,你才能去。第二,你要有组织和发言才能去,什么都没有就不可以去。第三,要有资助或者学科经费,要有钱的出处,但是一定是有规范的。第四,回来一定要做学术报告,你给我把总结写出来,不能出去就是玩儿。所以我们医院的人,我负责任的说,他们的进取心都非常强,这个文化氛围被营造出来了。
  下面是讲一些国外和我们合作的学校,这是我们的支撑,跟更多人一起来做。我们依托省科教兴卫工程和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构建跨学科、跨地域的专科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依托联盟医院的临床协同研究网络,加强对网络医院临床医生的技术培训、伦理培训,研究与规范培训。指导基层生物样本库建设,探索共建区域共享样本资源库。
  取得的成效和思考,一个是优势群逐步成立,我们有国际听力中心,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据ESI数据库检索结果,我院临床医学学科进入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的前1%。这是国家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我们有18个,省级的医疗机构是排在比较前的。比如说我们的优势学科群逐步建立,以孔祥青教授为主的心血管病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计委的心血管三个介入方向的培训基地,心律失常、冠心病临床介入水平是全国前列的。还有王学浩院士带头的,器官移植学,我们医院的大器官移植都可以做,心肺、肾脏、肝脏,一般是全覆盖的,他领衔的是肝脏器官移植,我领头的呼吸与危重病学的,我们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单位,我们也是省里面的优势学科,包括品牌专业的所在学科。我们的生殖医学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刘嘉茵教授领衔的。我们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学科群。我们的老年病学非常好,还有励建安教授的康复医学,他的团队也是很强,不仅在院内,而且走到院外,走到全国,包括他在世界物理康复学会的主席,他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这是学科群的逐步建立。我们的人才高峰不断崛起,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得了一个王学浩,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个院士,励建安是美国医学院的外籍院士,这是我们的高峰人才。我们前面还有这些突贡,各种各样的,能争取到的项目我们都申报,这些都是平台抚育人才,抚育学科群。我们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我们的诊疗人次增长了33.9%,手术增长了61.2%,出院人次增长77.7%,平均住院日下降2.2天,总之,从指标体系来说,跟医院的定位已经非常有关系。这个跟学科的发展是非常有关系的。科研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比如说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表现不俗的论文里面,我们排第三,大的总的论文总数全国第四,是所有的医疗机构,我只是一个省属单位排第六。都非常的不错。
  我们的辐射能力也很大了,由于学科强,其实别人来找你合作,看中你的是什么?是人才和学科,所以我们由于学科强,人才强,就有省人民医院集团,我们还有战略合作与技术支持两种模式,一共50多家省内外的医院,我们还有“院府合作”,我们和政府之间的合作,还有一些对口支持,比如陕西的富平,西藏的拉萨等等,都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承接这些任务。
  比如我们的康复,怎么建设我国的康复体系,在出标准、出人才培养,出教材方面他们做了长足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于我们学科强,社会影响力也不断的在提升,比如在复旦的排行榜上我们最好是20位,去年25位,我们康复第一,八个专业获得提名,中科院的科技影响力的评价排行榜上我们综合11位,四川大学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的排行榜我们排12位,丁香园、麦肯锡最佳雇主的排行榜14位,医院文化情感排名10位,晋升晋级排第十位,这是员工自己投的,我感到比较自豪的是员工热爱这个医院,他觉得在这个医院他可以做事,可以成名成家成才,他能够有承载,他能看到他将来的前途,我觉得这样氛围的营造是至关重要的,你给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的能量超乎你想象,我们的任务就是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促进医院发展,事儿是大家做。
  我们的体会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医院有战略,人才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合院,十三五来了一个医联盛院,那些都是从十五期间、九五期间延续下来的战略。最后是品牌立院,我们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刚刚开过医院工作会议,对十二五做了很好的总结,如果说十二五我们有进步的话,我个人认为我们还不够精致精细,十三五的目标是管理要精细,医疗要精准,品质要精致,希望我们的学科建设也能够体会到有一个学科群建设,树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在学科上未尝不可。我们要绿色发展,推动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提升效益,改善患者的体验,绿色、开放,在人才培养上开放走出去,医联体要开放建设,抱成团取暖,我们要共享学科发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惠及医务人员,惠及医院,惠及职工。我们要协调发展,学科建设和辅助科室之间的协调,和护理之间的协调,和运行之间的协调,要协调创新,在模式、制度、流程、技术,包括科技、文化,都要进行创新,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理念,在现有的基础上来指导我们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我们的学科会建的更好。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科和外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