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心情短语的心情为什么要由另一个人心情短语决定?!

当前位置:
  1.赶快让自己学会乐观,豁达起来吧,只要你的心理一改变,身体、精神也会随之变化。那样你会得到一种永远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你快乐而充满活力!
  2.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当灯灭了,你会发现你的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3.不要悲伤,不要绝望,未来的路就再前方,还有这么多朋友陪你一起去创
  4.东西虽然丢了,就算它再珍贵又有何防,毕竟咱人是好好的,懂吗?这叫&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这件事情不会再影响到你的心情。
  5.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如只看消极的一面,心情自然会低落、郁闷。让自己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吧,那样会让你走出心情低谷的。
  6.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浅滩,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吧!把烦人的事慢慢淡忘,让痛苦郁闷逐渐减弱、消退,相信你的心情会变得开朗起来。
  7.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回忆一下自己昔日的辉煌成就,不要使自己过于自卑;让自己乐观豁达起来吧!
  8.你不会随波浮沉,为了这些关心你的朋友亲人,振作起来才是你的真心,为了自己,也为了亲人朋友都有美好明天
  9.我知道你的烦恼,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回忆一下自己昔日的成功和辉煌,不要使自己过于悲观;快快乐观豁达起来吧!
  10.一个人的世界总需要另一个人做陪衬,他离开了,那是他衬不起你,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明天。花儿谢了明天还是一样的开。
  11.在此恭喜所有分手的男人,因为你们可以从鸟笼中放飞出来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2.天涯何处无芳草。
  13.问世间情为何物?圣经曰;&废物&!
  14.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15.太多安慰的话说了也无用,太多的鼓励要靠自己,我只想就这样陪在你身旁,让你知道不管怎么样,都还有我在你身旁,分担你的忧伤彷徨。
  16.其实,这样的失败根本不足以证明什么,失败只能让我们真正长大,懂得更多,让我们成熟起来。可以说,我们如果不经历失败就难达到成功的彼岸!
  17.我想紧紧握着你的手,让你靠在我的肩,让一切的不愉快我们一切很快的走完,风雨过后,我们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18.轻轻的风,吹开你紧琐的眉头,让所有的愁向后飞去。请不要回头去追那些不属于你的忧愁,你应该向前奔跑,因为快乐在前方!
  19.你要坚信一场恋爱只是一场梦,失恋才是梦醒。把没有她能活得更好的理由记下来。每次意志晕头晕脑时,将她的罪状再看一遍。相信时间会消逝一切!
  20.离开以后想到的定是落寞的画面,但请你忘记它。一个人总要有个新的开始,别让过去把你栓在悲哀的殿堂。
  21.失恋的火山在你生活中爆发了,你在精神上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其实失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能再在一起,当然要分开,应该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骄傲。
  22.人生追求的是一种完整,不管你经历的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过去是一种人生经历,没有必要当作负担,就当是你的人生里又上了宝贵的一课吧 !
  23.往事如烟,一切随缘,过去了就让他过去吧,又何必为往事伤怀。
  25.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被打倒的,但任何人也阻止不了我们从地上爬起来,亲爱的朋友,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内心与外界,让自己重获新生吧!
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需经过审核,谢谢 !
QQ个性签名推荐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 & 决定一生的8种心态
& & 宿春礼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们,他们既有年轻的活力,又有少年的稚气,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正如一位作家说的: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仅有几步,特别是在一个人年轻的时候。
我们不愿意有更多的人生遗憾发生在我们的年轻朋友身上,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沐浴在阳光雨露中,让一切美好的东西、善良的本性,像和煦的春风吹进他们的心扉,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同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
这本关于心态的书正是我们奉献给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精神食粮。我们要谈的是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所应有的心态。
心态就是内心的想法和表现,健康的心态是乐观的、自信的、包容的,就像潺潺溪流,清澈喜人,充满生机;不健康的心态是悲观的、消极的、灰暗的,就像被风尘所覆盖的干涸的心泉。
认识到心态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认为有必要为青少年心态的健康发展做一点事情,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美好的东西,并有了一些个人的感触,一种冲动、一种使命,最终促成了这么一本小小的书籍。我们考察了一些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最终把我们的探索以8种心态的形式奉献给大家。8种心态包含:自信心、好学心、进取心、仁爱心、平常心、包容心、诚信心、持久心。书中既有先贤圣人的金玉良言、模范事例,又有贴近生活的现实事例,读者可以在书中畅游思想的海洋,接受心灵的涤荡,进而在心态上更加平和,在行动上更加自主,方向上更加正确。
我们相信本书能够引起各位读者心灵的共鸣,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帮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茁壮健康地成长。我们也诚挚地欢迎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
& & 2004年9月
& & 心态一
& & 相信自我把握成功
& & ——自信心
& & 让人生充满自信
拿破仑·希尔说:“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坚信自己会成功,你就能成功。”可是拥有信心的人并不多,更遑论“移山”了。每颗年轻的心都渴望成功,每颗成功的心都是自信的。
“信心”与“希望”应该结合起来。光靠希望是无法实现目标、无法移动一座“山”的。信心,其实并不神奇,也不神秘。信心是这样发挥作用的:“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成功的必备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会信心百倍。
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开始新的追求,他们均“希望”登上高层,享受随之而来的成功果实。但大多数人不具备“信心”,因此无法达到成功;也正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达到成功,所以宁愿维持现状。
但有人却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仔细研究成功人士的各种作为,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并敏锐地抓住机遇,因而踏上了成功之路。
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心态之一,是自我的重要内容。自信与自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信能培养较强的自尊,同时又有利于维持较理想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自尊的人必定自信,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也必定充满自信。
自信的人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深信不疑,对自己性格内涵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深信不疑,对自己正在实施的行为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可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一切以及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与事业的正确性深信不疑的心态特征。正因为他们深信自身的一切以及从事活动的正确性,他们才能敢于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才能按自己的意愿采取行动,而不会故意掩饰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不会违心地顺从别人。
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是说自信心是认识的产物,也并不是说一个人只要对自身的一切和事业的正确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自动具有自信的性格。与乐观等其他核心特质一样,自信心是个人性格的核心特质,其形成和发展基于一个人过去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过去生活中的成功经验与自我胜任感越多、越深厚,自信就越强。尤其是在面对艰难的困境,经历数次挫折后,却能化险为夷,获得成功的生活体验,最能让人充满自信。
自信是一种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较少受认识的影响。自信方面的障碍并不是认识障碍,而是与以往的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缺乏自信心的人,有时尽管在意识上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某一件事,但还是没有信心去干。
从古至今,人们出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目的,对自信心抱着崇高的期望。自信心的力量是巨大的,是追求成功者的有力武器,是成功的秘诀。
自信的人总是最具魅力的,朱基总理正是这样的人。
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结束之时,国务院总理朱基答记者问的精彩场面,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总理那从容不迫的谈吐和胸有成竹的自信征服了无数观众。如在回答台湾人权通讯社记者有关人权的问题时,朱总理从容应对:“……我只想讲一桩事情,就是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访问中国时,我告诉她一句话。我说:‘我参加争取和保障人权运动的历史比你早得多。’她说:‘是吗?’表示她不同意我的意见。我说:‘不是吗?我比你大10岁,当我冒着生命危险同国民党政权作斗争,参加争取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运动的时候,你还在上中学呢。’……”听到这一席话,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禁长时间地热烈鼓掌,朱总理靠过人的机智和自信,在世人面前为中国政府树立了全新的形象。
坚定的自信心,不仅会使人在事业上不断进取,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能使人在性格上重塑自我,增添人格魅力,去争取并获得友谊与爱情的丰收。
你读过《简·爱》这本书吗?有没有被简·爱这个自信的女孩所感染呢?《简·爱》中,家财万贯、性格孤僻的庄园主罗杰斯特,怎么会爱上地位低下而又其貌不扬的家庭教师简·爱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简·爱自信、自尊,富有人格的魅力。正是这种自信的气质,使她获得了罗杰斯特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爱恋。当主人罗杰斯特向她吼叫“我有权蔑视你”的时候,历经磨难的简·爱用超人的自信和自尊以及由此带来的镇静的语气回答:“你以为我穷,长得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和我将一样经过坟墓,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样。”
相貌平平者,不必再为你的貌不惊人而烦恼,因为“一个人越自信,他的性格就越迷人”。增加几分自信,你便增加了几分魅力。简·爱这个普通妇女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和感染一代又一代各国读者的心灵,正是因为她以自信和自尊为人生的支柱,这使她的人格魅力得以充分展现。只要与他人在一起,我们就会时刻展现我们的心态,时刻表现我们的希望或担忧。我们的声望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对我们能否成功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我们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思想经常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而认为我们无能和胆小,那么,我们将很难获得好的发展机会。
如果我们具有那种震慑人心的自信,如果我们展示给人的是一种坚毅和无所畏惧的形象,那么,我们的事业必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我们养成了一种时刻具有必胜信心的习惯,那人们就会认为,我们比那些丧失信心或那些给人以软弱无能、自卑胆怯印象的人更具备成功的潜质。
要使他人相信我们,我们自身首先必须展现自信和必胜的精神。自信和他信几乎同等重要。以自信和征服者心态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与那种以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的被征服者心态生活的人相比,他们的人生观和境遇也将截然不同。
世人都欣赏那种具有胜利者气度的人,那种给人以必胜信心的人和那种总是在期待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始终如一地以一种自信的心态来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将充满阳光。
& & 让自信与成功一起飞扬
信念使人充满前进的动力,它可以改变险恶的现状,带来令人难以相信的圆满结果。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真正的强者。透过成功者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信念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无坚不摧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或缺的。
军队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们对统帅的敬仰和信心。如果统帅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全军便要混乱。据说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同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增强一倍。拿破仑的自信,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坚定的自信,往往能使平凡的人创出惊人的事业来。自卑和意志不坚决的人即便是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会终生默默无闻。
不论一个人的天资如何、能力怎样,他事业上的成就,总不会超过其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如果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只是坐着说:“我们是很难翻过这座山的。”无疑地,拿破仑的军队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心,都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有的人最初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估计,自信能够处处胜利,但是一经挫折,他们却又半途而废,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所以,树立了自信心,还要使自信心变得坚定,这样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不屈不挠、向前进取,决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
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卓越人物在开始做事之前,总是会具有充分信任自己能力的坚定的自信心,深信所从事之事业必能成功。这样,在做事时他们就能付出全部的精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直达成功的彼岸。
美国足球联合会前主席戴伟克·杜根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你就是真的被打倒了。你认为自己屹立不倒,那么你就会屹立不倒。你想胜利,又认为自己不能,那你就不会胜利。你认为你会失败,你就失败了。”
海伦·凯勒幼年时,是个正常的婴孩儿,能看、能听,也会牙牙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了一个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刚满1岁半。
这一几乎致命的打击,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终于,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有着不幸的经历: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她在孤儿院的恶劣环境中长大。在14岁时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后来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通过信心与爱心,和海伦开始成功地沟通,小海伦逐渐地与她达成默契。
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儿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在她心中点亮了希望的明灯。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解脱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里的无限能量发挥出来,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并最终走向光明。
经过一段不为外人知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两人手携手、心连心,以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在初次领悟到语言时的喜悦,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以笔述。
仍然是失明耳聋的海伦,凭着触觉,用指尖代替眼和耳,终于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多岁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榜样——一位真正的强者。
1893年5月8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大事者在这一日成立了著名的国际聋哑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这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天。
海伦如饥似渴地接受教育,并获得了超过常人的知识,顺利地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聋哑人,为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写作。她的触觉很敏锐,甚至可以把手放在对方嘴唇上来感知对方在说什么。她把手放在乐器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如果你和她握过手,几年后当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会凭握手认出你,知道你是强壮的、美丽的、爽朗的,还是滑稽的、体弱的、心事重重的人。
海伦的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叹,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为残疾人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诚。凭她那坚强的信念,她终于战胜了自己,体现了自身的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伦·凯勒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以唤起社会对残疾者的重视。
懂得“信任”自己“心灵”的人,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一点,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自信能点燃生命之火,一个人没有自信,只能脆弱地活着;反之,拥有信心的人,他们是命运的主人。如果你用强大的自信心去推动你的事业车轮,你必将赢得人生的辉煌。
& & 有了自信还怕挫折吗
你曾经信心不足吗?我想有,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自己认为最难解决的私人问题是什么?600个大学生中,75%的人在答卷上选择“信心不足”的答案。
十分巧合的是,这个世界上至少有2/3的人营养不良,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信心不足的人数和营养不良的人数一样多。营养不良,使人身体无法正常发育;自信心不足,也会带来精神上的发育不良。
缺乏自信心,是人生的一大悲哀。这种悲哀在于,他们把“自我”丢失了。一个人丢失了“自我”,便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生活的乐趣。
自信的建立并非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如果你努力就会发现其实它很容易做到。只要你总想着自己的长处,总想着自己已经成功的经验,你的自信心便会逐渐在你的心中复苏、生根,并逐渐主导你的潜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信心便会融入你的性格。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凭借自信,创建了丰功伟业,千古传颂。
赵国平原君养了很多门客,其中有一个很不被平原君看重的毛遂,名列下等,其实是在那里混日子。
在秦国军队围困赵国首都邯郸时,平原君奉命去向楚国求救,他想挑选20个能干的门客一同前往,可挑来挑去只凑到19个。毛遂便向平原君推荐自己。平原君不以为然,说:“大凡贤士处在世上,就像锥子放入布袋,会立即露出锥头。先生在我这儿吃了3年饭,没发现先生有什么过人之处,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今天正是请求装入袋中。如早把我装入袋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何须等到今日。”
平原君只好勉强同意让他去充数,其他19人都相视而笑。平原君到了楚国,向楚王求援,从早上求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这时毛遂大踏步走上台阶,仗剑来到楚王面前,把秦楚战争事实一摆,并深刻剖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楚王无言以对,终于决定出兵救赵。
毛遂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才华。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初次应试时,曾名落孙山。但他毫不气馁,坚信自己文章的水平和自己的能力。在后来的应试中,面对相同的考题,他把上次写过的文章一字不易地再次写出呈上,竟金榜题名。周朝的姜尚在江边直钩垂钓,数十年痴心不改,信心十足,终被周文王重用。此外,敢于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等,也成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大音乐家瓦格纳,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终于征服了世人。达尔文为研究物种的起源在一个英国小园中工作20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他锲而不舍,因为他自信已经找到线索,终于取得了划时代的科研成就。
幼时父母双亡的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一生贫困,备受文艺批评家抨击,恋爱失败,身染痨病,26岁即去世。但济慈一生虽然潦倒不堪,却从来没有向困难屈服过。他在少年时代读到斯宾塞的《仙后》之后,就肯定自己也注定要成为诗人。一次他说:“我想,我死后可以跻身于英国诗人之列。”济慈一生致力于这个最大的目标,并最终成为一位永垂不朽的诗人。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增加。如果自己心里认定会失败,就很难获得成功。没有自信,没有目标,你就会俯仰由人,终将默默无闻。
& & 我不再自卑了
自卑,一块挡在你面前的绊脚石,是否让你在人前无所适从,在困难面前黯然神伤呢?不要怕,我们将帮助你克服它。自卑,通常被解释为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也就是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因技不如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个人品质估计偏低而产生的消极意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没有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假如一个人陷入自卑的深渊,那么他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便无法发挥。自卑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 & 1.自卑形成的原因
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人类的所有行为,要么源于自卑感,要么是对自卑感的超越。
自卑感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们对改进现状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但由于人类无法越过宇宙、跨过时空,无法摆脱自然的束缚,所以就产生了自卑。从哲学角度上讲,人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产生自卑的原因却是千差万别的。
人类认识自我常常借助于外部环境的反应和别人的评价态度。这早已被心理学家证实。阿德勒的亲身体会证实了这一点:他的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笨,这使他认为自己是个数学低能儿。但有一天,他却做出了一道连老师也没有做出的数学题,他这才发现自己的信心和能力,从此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所以有些低能者,甚至有些有心理缺陷的人,在别人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下,也能建立起自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潜能。
从主体角度看,自卑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 & (1)与从小的培养锻炼有关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有时虽会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消失,但是在潜意识层是不会消失的,童年经历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影响。不幸的童年会使人产生很强的自卑感。有的人从小就依赖父母,而父母也处处显得比他们强得多。所以不自觉地人就产生了自卑,认为自己不如父母。
有些人从出生到上学、到参加工作,甚至到成家立业,几乎都是由家人、教师、单位领导等决定和安排的,而不是由自己选择决断的。有些人由于出生和成长环境差,比如父母亲文化水平低,从小教育不得法,凡事受压抑,极少有机会去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极少有机会去独立实现某个目标,事事只能依顺他人、听从他人。这种自我锻炼的机会越少,自信心就越弱,往往也就成为产生自卑的根源。
& & (2)与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
知识面愈广,自信心就越强;相反,知识缺乏的人,信心也不会太强,大学毕业生就比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更有信心。不过,也不能单以文凭来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有些人虽然受正规学校教育很少,但他们通过自学和实践等多种途径所得到的知识却很多。比如爱迪生只受过3个月的学校教育,但他对世界的认识,远比一般大学生、研究生多。
(3)与一个人掌握技能技巧的多少和熟练程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掌握了几门熟练技术的人又比只会一门技术的人更有信心。一个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更有信心。不过,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人不见得会比精通一门技术的人更有信心。
& & (4)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关
有较丰富的实际经验、综合能力,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就比一般人更有信心。口才、写作、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常常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这方面的能力水平越高,人的自信心就越强。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秀的,理论上也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人都会有自卑感,只是程度和表现不同罢了。一个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人对自卑的克服做起来比较容易,同时他还可以以此建立起自信。
& & 2.自卑的类型
& & 一般来说,自卑分为以下几种:
& & (1)孤僻怯懦型
由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欠缺,所以总是小心翼翼,不肯冒险,不参与任何竞争,总是逆来顺受,喜欢独处。
& & (2)无事生非型
当一个人过于自卑的时候,他会采取和孤僻怯懦型相反的态度,处处挑衅,对他人进行攻击,好斗,易发怒,脾气暴躁,爱谴责人。
& & (3)幽默滑稽型
他们总是扮演滑稽的角色,用笑来掩饰内心的自卑,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自卑形式。
& & (4)醉生梦死型
这种人总是不敢面对现实,感到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可又不愿承认。只好借酒消愁,整天醉生梦死,以此来摆脱现实。
& & (5)盲目从众型
由于自卑而没有信心,对自己的观点、理论不敢坚持。所以总是和别人、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唯恐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上述几种自卑表现形式,也是一些对自卑的消极反抗,被称为“自我防卫”。消极的防卫会使人消耗大量的精力,常常导致碌碌无为。
信心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巨大动力。而自卑却是破坏性的,并且还会扼杀我们的努力。当一个人的头脑充满自卑时,他就不可能为事业付出最大的努力。许多人尽管受责任感的驱使而去工作,但他们却仍然带着怀疑、恐惧和担忧的心态,这就使他们失去了远大的理想,也使他们丧失掉把事业进行到底的勇气。
自卑者面对生活缺乏勇气,不能与强大的外力相抗衡,致使自己在痛苦的陷阱中挣扎。没有人愿意自卑,人人都渴望将自卑像枯草一样从内心深处拔出来,扔得远远的。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在他15岁时,与同年龄的少年相比,不但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等方面都不如人。于是他成了同学们常取笑的对象,被人起了一个“马脸”的外号。托马斯被自卑、忧虑所困扰,他的自我意识也很重,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碰不到几个陌生人,因而也没有自己的交际圈子。
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烦恼与恐惧占据我的心灵,我恐怕一辈子也无法翻身。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卑,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幸运的是,不久以后发生的几件事帮他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这件事的经过是:
入学后的第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他有信心。
随后,一个乡下学校以月薪40美元的工资聘请他去教书,这更证明了别人对他的信心。
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上的演讲比赛。结果大出他本人的预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获得了一年的师范学院奖学金。事前,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还不止一次说过:“这一连串的事成了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为什么老是要妄自菲薄呢?你不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可爱的、令你骄傲的地方吗?
让自卑从你的生活中走开,满怀信心地去做好一两件事,并以此作为成大事的契机!
& & 3.消除自卑方能走向成功
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自卑一族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
如果把目标瞄准成功者,深入剖析他们成功的根源,便会有新的发现:上帝并不是对他们宠爱有加、让他们全都完美无瑕。如果用“鸡蛋里挑骨头”这样的尺度去衡量,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可怕得很呢!拿破仑的矮小、林肯的丑陋、罗斯福的瘫痪、丘吉尔的臃肿,哪一样不令人痛不欲生?可他们却拥有辉煌的一生!如果说他们都是伟人,我们凡人只能仰视,就让我们再来平视一下周围的同事、朋友吧。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在那些成大事者身上找出多种缺陷,可你看他们照样活得坦然自在。自信使他们眉头舒展、腰板挺直,仿佛时时刻刻都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
自卑的人并不是天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的安全感。他们总是特别“善于”发现自己的缺陷、短处和生活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然后把它们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障碍,结果是吓坏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么能去和别人比、和别人竞争呢?不断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证明:瞧,你就是不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败所打击(仅仅是“可能”),他们躲避竞争、回避交往,结果是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只有打破自卑的恶性循环才能逐渐建立起自信。
& & 4.战胜自卑的方法
& & (1)主动和别人说话
越是主动和人谈话,自信心就越强,以后与人的交谈就会变得越容易。闭门独思、自我封闭的态度,无异于对自信心的扼杀。
& & (2)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
在各种形式的集会、课堂上,后面的位子总是先被人坐满。愿意坐在后面的人,大都不想引人注意,这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而坐在前面,就要敢于把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长期坐在前面,并养成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自信。
& & (3)养成盯着对方眼睛的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正视对方等于向对方表明:我尊重你,我也有信心赢得你的尊重。所以,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个人魅力的展示,是自信的象征。
& & (4)勇于当众发言
面对大众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尽量发言,就会增强信心。有许多原本木讷或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萧伯纳、田中角荣、德摩斯梯尼等。
& & (5)正确评价自我
要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合理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 & (6)利用自我暗示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并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给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我。锻炼的机会多了,就会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 & (7)积极参与社会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如果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就不会再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于自己。多与人交往,发挥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避免离群索居带来的心理封闭等不良影响。
& & (8)多看成功自励的书
许多成功人物都曾经历过信心不足、迷茫、挫败等打击的锤炼,也经历过成功的滋润。他们的自信的建立是最有启发意义的。所以,成功人物传记和成功自励的书,最能帮助我们找到勇气和力量,从而增强我们的自信。
诸如此类的书刊,都是运用许多成功的例证,从各个角度阐析成功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以及一些成功的技巧。这对我们增强自信极有好处。如有条件,找一个有成功经验的人进行咨询,也能达到战胜自卑的目的。
& & (9)剖析自己
当你感到自卑、烦躁、缺乏自信时,多方面分析原因:出身家庭如何?受到的教育如何?从小到大的环境如何?是否缺少亲友帮助?人生信念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等等。这样便能找出缺乏自信的原因。各人条件不同、追求目标不同,理智地分析,就不会因某一时、某一专长不如人而灰心丧气。
摆脱了局限和自卑,你便能肯定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将自己的人生放在一些大背景中去分析会更容易超脱。在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等大背景中,可能会有人比你强,但一定也会有人面临比你更大的困境。卡耐基引用一个故事说:“当你担心没有鞋时,却有人还没有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大背景进行分析,主要是让我们从个人小圈子的局限中超脱出来,从自卑的情绪中超脱出来。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信心,你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有所作为。树立必胜的信念,没有更多的诀窍,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决心去行动,去获取成功的经验。
& & 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境界,是带来希望的曙光,它拯救在沮丧中沉沦的人们,激励雄心勃勃的斗士。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就只能沦为灾难、困难和挫折的囚徒。
如果你认为自己无望又很无助,那么毫无疑问,你就是那个样子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既有能力,又有效率,你也真的会成为那样的。一种想法注定了失败,而另一种想法则可以引领你迅速达到成功。恰像一句古谚语所说:你可以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也可以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这两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起自信心,让我们的思想为我们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潜能,创造辉煌的事业。
要建立自信心,首先必须准确地了解自信。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在《保持自信》一书中认为,每个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我不行——你行”、“我不行——你也不行”、“我行——你不行”、“我行——你也行”这四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我不行——你行”,是认为自己不行别人行,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
“我不行——你也不行”,显然不是自信,而是对别人的敌意,对自己缺乏自信的掩饰。
“我行——你不行”,貌似自信,实质上是自负的表现。它建立在唯我独尊的意识上。
“我行——你也行”,这是一种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既相信自己、又相信别人的认识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学会自信,必须模仿自信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自信都可以作为我们模仿、学习的榜样。美国短跑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经过刻苦训练,他把“不及人之处”练成“过人之处”,在1960年罗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了短跑第三名。希腊有个叫狄蒙斯恩的人,小时候口吃,但经过刻苦训练,后来成为有名的演说家。他们都是通过自信与刻苦磨炼把自己的“弱点”转变成超过他人的“优点”。
第三,由于自信几乎涉及生活中的一切方面,所以你可以一个情景一个情景地练习。开始时可以想象成一种生活情景。例如,让你的同学充当售货员,你当顾客,通过扮演,练习如何拒绝售货员的推销。最后,你可亲临商店现场练习如何拒绝售货员。情景练习之后的每一次成功的体验无疑都会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第四,被别人左右是缺乏自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不要受人摆布,不要人云亦云,要具备“对别人的议论不必介意”的意识与品质,要坚持不做违心的事。这样,你的内心就会感到解脱,并且充满自信。
第五,不要经常拿自己与别人相比。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环境与机遇又十分不同。因此,有许多事情,别人可能因条件好而比你做得好得多。要勇敢地接受现实,勇于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又令人不愉快的事实。如果老是同别人攀比,你将会对自己逐渐失望,最终失去自信。
第六,如果你被指派去完成一项棘手的任务,你必须尽力、乐观地去处理。如果你畏缩了,你将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烦恼。
第七,不要好高骛远。期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抱怨是有害的。目标过高,经过努力而不能完全实现,反而会失去自信。
第八,自信要恰到好处。没有自信不行,过分自信也不必要,而且容易导致自大。极端自信的人,常常陷入“不知为知”的可笑境地,还自鸣得意。过分的自信,容易引起与他人的冲突,给人以冷酷无情的印象,容易导致四处树敌。
总之,自信心在一个人的奋斗中相当重要。有人说:“决心就是力量,自信就是成功。”拥有自信的人,便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即将来临的任务,能够比一般人做得出色,并时时展现出这种能力。
自信需要培养。能够培养、强化和巩固自信的,就是不断的成功。一些人之所以缺乏自信,甚至过敏和自卑,就在于他对自己有了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有了愿望却总是无法实现,有了目标却总是达不到,就会一次次地打击信心,甚至迁怒于别人,怨恨社会。事实上他们只要降低期望,把目标定得实际一些,多几次成功,就能够将心态纠正过来。
自信在于准备充分。心里没底,当然难以积聚信心。准备包括对情况的了解、知识的积累、特征信息的收集以及必要的计划。但是,高明的领导者往往在形势不明朗、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也能积聚信心、积聚力量,并把信心坚决地表达出来,表现得信心十足,充分地感染下级,让大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从而得到发展及突破。
自信心在于心理造就,或者说是景境心理调适。在做事前先回想一下以前的成功,想想优美的景色和以前最快乐的事情,这样就能够凝聚起自信心。
人的自主性越强,就会越有信心。培养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够变相地培养人的信心。对挫折的有效处理也能够相当有效地增强信心。
有的人喜欢表现,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自我表现是人的一种本能或天性。表现往往能够满足人的荣誉感,给自己以更多的信心。
一个人应该积极地影响环境,给周围的人群以信心,并使这种信心成为一种优势,从而让自己的信心更强。
& & 心态二
& & 孜孜以求学无止境
& & ——好学心
& &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 & 1.知识真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记得一些关于“知识”的名言,例如:“知识就是力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等,但谈到知识,它真有那么重要吗?很多人往往对之存有疑惑。特别是看到一群离开传统学校教育,却又能自行创业成功的人,这不禁让他们产生怀疑:学习那么多的知识是否是在做“无用功”?
实际上人们都没有看到一个事实:这些人不过是从“一个知识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知识环境”罢了,能够让他们创造财富的,仍然只有知识。
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人要想通过进取之途达到自己确立的目标,更离不开知识的帮助。有了知识之后,我们便可以增强自己的才干,增加自己创业的资本。知识可以使人变得丰富而有所作为。
一个国家也同样需要知识。因为知识的多寡而使国运发生彻底改变的例子不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日本以及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由于世界大战的原因,众多有知识的外国人,纷纷投奔美国,这样,就为美国的富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世纪中叶,日本实行了一个大胆的变法计划——“明治维新”。这一变革,使日本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一直能处于领先地位,这就是知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本摆脱了落后的困扰,将侏儒变成了巨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位于偏远西部的落后国家,它大胆地实行了历史性的变革——变法运动。一举变成了统一全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使一个国家由弱变强的运动,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当时的秦国国君秦孝公,深深地明白国家的命运决定于人才和民众智力。于是,他通告各国民众,欢迎各种人才光临秦国,共同兴建一个强大的秦国。
商鞅颇具雄才,在魏国民众中很有影响力,可惜魏国的国君不能明白他的雄才大略,没有重用他。他响应了秦王的号召,几经艰辛来到秦国,并将自己的设想,深入浅出地讲解给了秦孝公。
商鞅说:国家要强盛,一定要认真地彻底地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如果你对一种学问怀疑,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怀疑一种措施,也不可能成功。一个具有真知灼见的人,一定会受到世人的排斥。切不可对平凡的人讲述开拓进取的道理,他们只会计较眼前的得失罢了。世俗的人,是不会接受高深的见解和智慧的,成功的人只跟少数的人商量,决不会去征求大众的意见。
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话收到了良好效果,秦孝公便全权委托商鞅,依照他自己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彻底的改革。
秦国因运用知识变法而变得强大,日本也是一样。美国的富强,也是得力于它拥有大量的知识型人才,正是这样的一些人才,创造了数以亿万计的巨大财富。可见,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
& &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 & 2.用知识垫起成功的双脚
一个人缺少了知识,就像鸟儿缺少了搏击长空的翅膀。相反,如果善于求知求学,就能垫起你成功的双脚,最终实现你做大事、成大事的梦想。
一个人学到的东西愈多,前景就愈光明。有一个年轻人,他出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有时乘火车,有时坐轮船,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书,以便随时阅读。这些书包括古文、历史、函授学校的功课等。一般人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用来自修阅读。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科学以及其他各国的重要学问,都有相当之见地,这使他最终成为一个著名的学者。
我们决不能低估知识的价值。知识虽然是一种无形无声无色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经常阅读各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自传,并通过静心的思索,你就有可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来。而书籍则是知识的重要载体。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一些书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灿然有光,是因为书籍蕴含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理性。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
金圣叹说过“天下才子必读书”。读书,是你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钥匙。
& & 用知识武装自己
& & 1.勤奋学习
无论一个人的悟性如何,学习以勤才可能有所成就。至于那些脑子不太灵光、智商一般的人,则更需要以勤补拙。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嘛!早动手,勤动手,将自己的先天不足用勤补回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就说明了学习中勤的重要性。
如果不勤,王羲之如何能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而其子又如何能写完十八缸水;如果不勤,顾炎武之名又从何而来。一勤补百拙,早动手早成功。
“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物质条件的缺乏,使众人无法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所以更需要苦学的精神。王充以帮书店打零工的方式获取读书的机会,因而有了《论衡》;鲁迅破衣褴衫,却毫不吝啬地用卖奖牌的钱去买书;匡衡凿壁偷光更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世上最公平的是时间,只要你善于利用时间,有勤学、苦学的决心,那么,实现你的理想就不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 & 我国历史上以勤奋著称的天才举不胜举。
明末清初,我国有一个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学者顾炎武。顾炎武7岁进私塾,10多岁跟着祖父读《资治通鉴》、《孙子》及《吴子》等兵书。顾炎武一生中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许多重要历史著作,他都能背诵。他还阅读各朝的实录、野史、笔记及天文、地理、诗赋、词章等,特别注意研究当时的现实问题,搜集和阅读《明十三朝实录》及公文、奏议、邸报等,甚至连一些州府县的地方志他都仔细研究,重要部分做上标记以便日后再读。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致各家之精华,终成一代学者。
还有宋代的著名科学家燕肃,他一心探究潮汐规律。虽然在燕肃以前的学者对潮汐成因和规律有很多的研究,但他们的说法都不一样。燕肃虚心学习前人知识,但他却不满足前人之说。为掌握潮汐规律,对潮汐做出正确解释,燕肃踏遍广东沿海,花了10年的时间实地考察,详细记录,终于掌握了潮汐的涨退规律,提出了与前人不同的潮汐随日而应月的正确见解,并写成了研究潮汐的专著《海潮论》两卷,编绘了《海潮图》一书。
在治学时切忌机械分割已有的知识体系、只学皮毛而丢弃精髓,或是拘泥于已有的知识顽固不化,不能灵活运用。
读书治学,就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就只能成为一个死啃书的“书呆子”。其实,为人处世一要学,二要化,三要联系实际,四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就跟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随时随地都在练,有时用手指在衣服上练,有时在月光下的池边悬肘练,直到玉兔西下。
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由于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有一次,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18口水缸说:“学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里面,你把18口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他的儿子,真把18缸水用完了,果真练出了一手好字。王献之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勤是成功之本。勤能补拙,只要不故步自封,将心态归零,勤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成就一番事业。缺少了勤奋,有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很难有所成就。所以成大事者应当具有勤奋好学的习惯,以此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能力,为成大事打下基础。
& & 2.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永远是青少年朋友自己的事情,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刺激远不如来自自身的需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一个质的飞跃。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仅仅依靠外界的压力,一旦压力减小,学习就会中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条件。态度不端正易引起学习动力的不足,这是青年们的成功之路上的大敌,也是目前校园中存在学习危机的主要原因。
张丽芝,是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曾在美国获得MBA学位,然后回国在部属外贸公司工作6年,有着丰富的行政管理和外贸经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项目的谈判,英语十分流利。她那流利的英语和优雅的举止让人折服。
对于当代人的“轻知识,重金钱”,张丽芝感慨颇多。她说,学习知识的好处,一般很难在短期内认识到,尤其是现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不规范的分配制度严重刺激了人们,如海浪般的商潮冲斜了人们的心理天平。在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一部分人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敷衍塞责,总认为读书没用。其实,知识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张丽芝心情非常平静:“在大学里,我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学生,也非常平凡,每天除了上课,我就做3件事:上自习、泡图书馆和打羽毛球。在班里不显山、不露水,没获得过奖学金,因为我很少按老师的指示去死背那些条条目目。”说到这里,张丽芝话锋一转:“不过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所以大学时应做什么我心中有数。我想出国留学,所以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上面了。至于学习态度,我没想过那么多,反正有了目标,学习便是一种乐趣了。”
实践证明,张丽芝的学习态度是正确的。一个人只要能把学习与自己的前途和目标联系起来,不急功近利地应付考试、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有着良好的归零心态,也就可以产生应有的效果了。
也有很多像张丽芝这样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从不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而是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自己的目标以及国家、民族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以无比的激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直至成功。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应该对当代人有所启迪。
& & 3.学会取舍
“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浩若烟海。所以要学习,就必须学会取舍,树立明确的目标,有所学有所不学。例如,你需要哪一类专业知识?以及学习的目的何在?你人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一步就是你要有正确的资讯,知道哪些知识的来源是靠得住的。其中最重要的是:
& & 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 & ②可以经由他人得到的经验和知识。
& & ③大专院校教育。
& & ④图书馆。
& & ⑤特定训练课程。
吸收知识的时候,还必须加以组织和利用,借着务实的计划达成确切目标。
如果你考虑要再读一点书,首先要拿定主意,你寻求知识的目的何在?然后从可靠的消息来源得知,这种特定类型的知识可从何处得到?
& & 4.勤问“为什么”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便已拥有聪明才智和潜能智慧,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负面的影响。据统计,一个孩子在平均受到6个负面评语时,只得到1个正面的鼓励。学习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因为犯错误所受到的惩罚,使学习变得令人望而却步,并且失去了发问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无数的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只有牛顿问了“为什么”,并进而发现万有引力的原理。
发明家保罗·麦克雷迪说:“全世界最笨者的问题就是不问问题。”因为不发问,所以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或背诵的知识,而非运用的知识。因此应该特别强调自行发现的知识,而不是强加灌进脑子里的知识。
唯有不满于表面的、浅层的知识,将心态归零,努力思考、探索更深一层的知识,多问“为什么”,才能不断进步,获取成功。可以运用“6W提问法”:WHY(为什么)、WHAT(什么)、WHERE(何地)、WHEN(何时)、WHO(谁)及HOW(如何)。不管遇到任何情况,如果可以多从这6个不同的角度去发问,就会有机会全面地去了解事情的全貌,获得更多更深入的知识。
& & 5.学会读无字之书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主张重视“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无字之书”。鲁迅少年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而且也乐于与农村少年为友,喜欢到农村看社戏,所以他从农村少年、农村社戏中了解了很多农村生活,他也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后来创作的《故乡》、《社戏》等短篇小说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时积累的。
鲁迅一生针砭时弊,写了许多杂文。如果鲁迅不注意读社会现实这部“无字之书”,只知闭门做学问,他又怎么会从中看出“世人的真面目”,怎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用他手中那支强而有力、泼辣而又幽默的笔,画出黑暗势力的丑陋面目”呢?
著名的历史学家张舜徵对“无字之书”的重要性也深有体会:“除书本外,还应多读‘无字之书’,以扩大求知领域。”张老早年读《说文》时,其中有句“秋种厚埋,故谓之麦”。开始时,他并不怎么理解此句,后来,他亲眼看到秋冬之季种麦,都是先用锄深深地把土挖出,然后将种子放下,再盖上厚厚的土。人称“挖麦子”,这种挖麦子与其他的谷类种植方法不太相同。通过这件事,张老总算体会到了书中所谓“厚埋”的真正含义了。
高尔基曾这样说道:“这个警察比我的那些教师们更透彻、更明白地为我讲明了当时的国家机构。”高尔基从“社会大学”中读“无字书”所获得的一切,为他日后所创作的“有字之书”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这在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之中均有体现。
通过读“无字之书”获益匪浅的成功者还有许多:
托尔斯泰在基辅公路上散步时,每当他遇到熟识或者不熟识的农民,就主动与他们进行攀谈,并时时在小本子上记下有用的东西,因此,托尔斯泰把这条公路称作他的“大学”。
达尔文对在剑桥大学所学的专业“神学”毫无兴趣。于是,他除了听生物课以外,还参加科学考察的活动,向社会上的教师、农夫、工人学习。
达尔文说:“我认为,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得来的。”
虽然,达尔文同时上了两所大学,但是,“社会大学”给他的知识要比剑桥大学给他的知识更多。
当然,要想读好“无字之书”,就必须脚踏实地,有深入调查及求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可以帮你纠正“有字之书”之中的错误、掌握真正的知识,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赐予你新的知识。
读“有字之书”必须上正规的院校,而读“无字之书”则要进“社会大学”。如果正规大学是一片湖泊,那么“社会大学”就是一片大海,永远没有毕业之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把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起来,这是获取更多精神财富、成就大事的一条准则。
& & 6.厚积薄发,具有扎实的基础
在治学领域,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做“厚积薄发”。其含义是:做学问,一定要先经过一个长期、艰辛的积累知识的过程,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然后才会通过某一个突破口有所创新,做出真正的学问。
其实,这一道理对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长期积累,正是在这点滴的成长中,一个人的素质由量变升华为质变,从而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深厚的基础将为你的不断飞跃提供无穷的能量,它使你才华的根须扎在一片营养丰富、永不枯竭的土地上,它使你创造的源泉与一座永不干涸的冰山相连。这样的青年成功可以说是迟早的事,并且一旦成功,便会有着长久的辉煌,而不至于江郎才尽,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
火山爆发之所以壮丽、强劲,是因为岩浆来自广袤雄浑的大地,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在那些成功青年当中,通过调查也证明,凡是魅力永存或持久成功的人,无不是以深厚的学识功底见长,这一功底为其持续的创造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
所谓扎实的基础,主要包括知识和经历,丰富的知识尤其不可缺少。一个人纵然天生慧质,如果不注意后天的学习,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究成不了大气候,最后不免落得个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那个神童的平庸结局。
于是之曾出神入化地扮演过许多角色,如《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骆驼样子》里的老马、《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丹心谱》里的丁文忠等等。作为一位老艺术家,他的成功与他个人的经历、艺术上的悟性和执著是分不开的,但是更得益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得益于他渊博的学识。
在剧院里就曾流传着“一句台词”的佳话。1951年秋,北京人艺排演歌剧《长征》。于是之被选中扮演毛主席的形象,但只有一句台词:“同志们,祝你们成功!”本来凭着他的功底,演好这句话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为了体会人物的精神和素质,他阅读了毛主席的书,研究了毛主席的诗,还学得一笔“仿毛”书法。
由于他总是在学习,即使不排戏也坚持读书,因此多年来他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为他的事业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像上面所提到的例子,对于是之来说真是数不胜数。为了演好《虎符》中的信陵君,他阅读了《史记》、《战国策》和其他许多历史书籍;为了扮演《关汉卿》中的王和卿,他专门研究了小令;为了演好一部介绍鲁迅生平的电影中的一个角色,他在研究鲁迅著作方面已小有名气。就这样,只上过半年大学的于是之积累起了非常丰厚的各种知识。
根据于是之的回忆和介绍,他读书有几个特点:
& & 第一,求知欲强烈,热爱读书。
第二,善于在时间的夹缝里学习,想方设法读书。
第三,他读书很杂,涉猎极广,这使他在成为专业演员之前已具备了作为一个演员所应当有的基本的文学艺术修养。
& & 第四,学以致用,为演戏而读书。
于是之确实从这些知识中受益匪浅,这使得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成为演艺界公认的表演艺术家。
& & 7.学习知识,同时培养能力
轻视乃至忽视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轻视乃至忽视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整天完全醉心于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的锻炼,必然会在学习兴趣上发生偏移。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受到学习规律的惩罚。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的创造力、思维力,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青年的成功至关重要。那么,知识和能力,何者更为重要?当然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可这种能力的取得,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培养出来。说到能力,不少人把善于交际、能说会道作为有能力的表现,不少青年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争当学生干部,争做社会工作。自然,善于交际、善做社会工作,确实也体现了人的一种能力,可如果对此过分看重而忽视了学习,则得不偿失。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称职的干部,并不只靠善于交际、能说会道,起码还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道德修养、高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专业学习的锤炼,要获得这些素质是不容易的。人们常常羡慕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以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靠能说会道换来的。其实这些人首先是有思想有专长的人,同时又是有情义的人,仅靠能说会道是远远不够的。不少同学反映,一些学生干部不注意专业学习,成绩很差,威信不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言,学业优秀与能说会道一样重要。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学习,这也是校园里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原因很简单,一些青年学生片面地认为知识是要老化的,而能力则是永恒的,所以,学习知识是笨拙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捷径在于直接培养能力。一种脱离学习而空谈能力的荒谬做法就这样产生了。培养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呢?以这些人的观点看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社交活动、经营活动等形式完成的。《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当问及青年认为学习中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时,学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基础理论2.6%,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7.6%,思想品德12.7%,社会活动能力29.9%,开拓创造能力31.6%。可见,学生并没有把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摆在应有的位置。特别是基础理论,最不为学生重视。
& & 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知识是产生杰作的基础,也是力量的源泉”,人们要成功,就必须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基础和前提。人类知识总量在急剧增加,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体系日益庞杂。与此相矛盾的却是人的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一个人一生中所能掌握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人们要成功,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寡,而且取决于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
& & 合理的知识结构都可归入以下三大类:
(1)金字塔型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传统的知识结构。在此结构中:
第一层次是一般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外语知识、哲学知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体育常识等。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素养。它是与专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一层次的知识越宽广、越扎实,就越能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
第二层次是专业基础知识,它是与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以物理专业人才为例,它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普通物理实验、复变函数、电子学基础、电子学实验、计算机应用等,它是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延伸。这些基础打得越深厚,就越能把自己造就成为专业型人才。
第三层次是专业知识。这个层次的知识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做出成就。它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资本。例如,物理专业包括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本专业学科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工具和基本资料。
第四层次是主要专业知识。例如物理学专业中的原子核物理包括原子核物理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等。它是专业知识中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定性条件,这个层次越精深,就越能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金字塔型知识结构,易于把宽厚的知识集于一点,从而突破主攻目标,取得卓越成效。它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宽厚性、专业知识的精深性和主攻目标的明确性。但这种知识结构不太适应那些需要较大开拓性的工作。
(2)网络型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网络的“中心”。它主要包括基本管理理论和基本管理科学知识。
第二部分是与专业相近、直接作用于专业的应用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社会技术系统、社会合作系统、应用系统理论、群体行为、合理选择、人际关系、管理科学、管理经验总结和分析等,这是管理人才的主要专业知识。
第三部分是与专业相距较远、间接影响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是管理得以实施的外部环境的有关理论。它包括工业工程理论、政治学理论、一般系统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艺人类学、决策理论、经济理论、心理学、数学、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经验等。
网络型知识结构,侧重于专业理论的核心作用和有关系统知识的相关性,强调发挥专业知识的决定作用和整体知识的协调作用,具备这种知识结构的成功青年能在较大范围内吸取所需的营养,发挥潜在的才干。
(3)帷幕型知识结构。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职责范围不同,所应具备的各种知识的比重也应不同。一位法国管理专家法亚尔认为,对于从工人到总经理这样一些企业人员,所需具备大致可以分为技术、管理、财政、商业、会计、安全6个方面的知识。
但是,知识结构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殊社会需求,这些社会需求决定了社会最需要具有何种知识的人才。如果能把握住这一点,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成功便会向你招手。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必须随着时代和奋斗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价值。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不尽相同。善于根据社会需求而随时调整自己的人,才会常胜不败。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 & (1)合理性
客观事物具有普遍联系,遵循这一原则建立知识结构,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增进理性记忆和应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路畅通、有所创见。一个人的知识应由具有相关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组成。这些系统内容上有必然联系的“思维组合体”,是相对安全的。你得对一些已有的知识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并在完善知识结构上花一些精力。
& & (2)动态性
知识结构相对来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要求你在充实自己的时候,各类知识都应有所发展,不应有所偏废。据统计,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5~7年便要翻一番,即知识的总体结构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与此相对应,个人的知识结构也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
& & (3)简约性
如果知识结构不简约,必定使大脑负担过重,从而妨碍独立思考,不利于创造。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自然界的基本原理是屈指可数的,有效的知识结构应是极简约的,而不是庞杂的。华罗庚生前说过:“书要越读越薄。”把书真正读懂了,形成了知识结构,那便简约了。但是简约不代表贫乏,而是“精粹中的简约,简约中的精粹”。
& & (4)自调性
不同的人在知识结构上也存在差异,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人们应该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自动地、随时地调节知识结构,这是知识结构的动态性特征要求的。欲成就事业的人应该在这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
& & (5)实践性
加强实践,知识才能更加有效地得到利用。因此,实践不仅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一条原则。
让知识造福于人类是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的效力。
& & 积极探索学习方法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为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讲方法的死读书就算读一辈子也难有所作为。总结起来,学习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 & 1.承认自己的不足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但每个人也都有优点。一个好学的学生,自然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
学习他人首先要自认无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做很难。因为人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恰恰是这些虚荣心成为你前进道路中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多么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话都可以成为权威和经典,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这也有利于建立健康的心态,学习他人的长处。
& & 2.学会倾听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他人的意见虽然不那么中听,但是假若我们能够放下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肯定能够从这些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又是达成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应是我们听取忠言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经历都是很快就会被忘记的,但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人最宝贵的经验,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 & 3.肯定他人的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肯定他人的长处。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每个人都期待别人来发现并欣赏他的闪光之处。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他就会把这些东西展示给你。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加进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这时你大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吧。
& & 4.从兴趣入手
使学习的积极努力兴趣化,是成功特别重要的一个法则。你可能很积极、很努力地学习,但只有把这种积极、这种努力转化、培养为一种浓烈的兴趣,才能够使得你的学习和人生出现特别大的变化。
有的同学很努力地学习,但是他没有兴趣,起码是对有些课程没有兴趣,可是还在很努力地学习。同学们记住,凡是这种情况,学习效果都要差很多。往往可能事倍功半,效率不够高。
所以,千万不要只知道积极,光顾着学、傻学,要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将积极性转化为兴趣之后,你才能突然出现一个学习效率的飞跃。
很多在学习和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有这种体会:
&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 & 兴趣是最高的效率,是效率之母。
有兴趣,才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才能够不知疲倦地学习,这叫乐此不疲。学得高兴,就不容易疲劳。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觉得愉快、轻松,就不会觉得痛苦,就会焕发精力和创造力。
浓厚的兴趣使人主动、积极上进,从而能开发人的潜力。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要体会自己的感觉,对什么敏感,对什么迟钝,喜欢什么,憎恨什么。
& & 5.选择良师
确定学习目标是开始,而怎样选择一位适合你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一个人能择得良师的话,顽石也可能变美玉;如果择师不慎,美玉也可能变成残瓦,甚至毁灭。
为人处世,必须选择良师。其实每个人所知有限,处处有师。每个人各有优点长处,你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而这个学习的对象就是你的老师。
& & 6.读好书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如何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读最有价值的书籍,是我们应该明确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书海中挑选最符合自己需要的书刊呢?一种比较笨的方法是自己积累筛选,通过不断试读,精选出一些佳品来,但这实在是不得已的办法,仍然免不了在不入流的书刊中耗费精力,因此说了等于没说。另一种方法是靠别人介绍推荐。
挑选书刊的能力也就是对书刊的鉴赏力。提高鉴赏力的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阅读书评、文摘、年鉴或听学术报告。书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重要著作的大概内容和学术价值,但要注意评论者的倾向性,不要被廉价吹捧式的书评引入歧途。文摘把重要文章的要点提供给了读者,好的文摘可以为读者节约大量的时间。不过,也存在选择和摘录不当的情况。年鉴会报道本主题范围在一年内的动向和成绩,还会评论和展望。阅读年鉴,对于了解全局和确定发展方向是很有帮助的。作学术报告和讲座的专家学者,在几小时内所讲的东西,往往是他们多年研究所得到的成果或是当时最前沿的学术问题,因此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而且可以给我们指导,其中包括帮助我们提高鉴赏力。
& & 7.SQ3R阅读方法
所谓的SQ3R是英文Survey(综览)、Question(提问)、Read(精读)、Recite(背诵)、Review(复习)的词头缩写,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精读。SQ3R可应用于各种学习领域,读者可以将它概括为一般的原理并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SQ3R存在五个步骤:
(1)拿到一本书,不要从开始就一页一页地啃下去,而应该看序言、目录等,再大概翻阅一下。这时,学习者要记得自己的学习目的,如果这本书与目的不符,或写得不好,或难度太大,则要马上停止。换句话说,你在读书前先要进行一番“侦察”。
(2)确定该书值得一读后,开始迅速地浏览全书,并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书中提出的那些观点。在一些写得较好的书中,作者往往用一些明确的问题作为下面内容的“引子”,或者让你在读书时始终面临一些问题的情景。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只是一味地“读书”的。坚持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用批判的眼光去读书的良好的习惯。
(3)精读是用SQ3R法在关键阅读时,记住各部分的主题和重点。你还需要经常翻翻前面的内容,以便回忆起某些事实。书中的图表,往往隐含了作者某些最主要的观点,所以要特别加以注意。
(4)背诵:这种背诵除了对重要的公式、定理要求一字不差之外,一般只要求提纲挈领地记住主要内容。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促进理解。
(5)复习一般在上一阶段完成后的一两天后进行,还应该相隔三四天后再进行一次。根据著名的遗忘曲线,学过的许多细节在记忆中消失得非常快,常常大约在一小时之内就都忘记了。为了防止过早发生迅速的遗忘,你就要尽早地进行复习。如果你觉得单纯复习太乏味了,那么,可以读一读书本里的一些内容,通过补充和注解来充实对内容的理解。有一点要特别指出,人们对自己情况的主观估计往往是不正确的。薄弱环节往往是人们认为该学习的最好的地方。
& & 8.全面阅读
阅读的速度取决于大脑在对得到的信息重新编码时能否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因为在人的大脑里有一块具有独特理解功能的灵感神经区,它在阅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大脑在接收信息时具有明确的选择性。根据这一生理构造,人们发明了整体阅读法。
现代知识日新月异,书籍资料既汗牛充栋,也良莠不齐,有时只有25%的东西才对读者有用。只有整体阅读法才能帮助读者找到这部分有用的材料,并且集中精力加以利用,加快读者的知识积累。
在采用整体阅读法时,可以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这种阅读习惯又决定了这种读书方法自始至终能够按照十分准确的方向发展。举一个例子,你根据家里人的意见,拿着开好的购物清单去商场,这样就会很快买到所需的物品。若有那么一回,你把购物清单给弄丢了,进了商场后,你一边闷闷不乐地想着家里人的委托,一边漫无目的地在商场里来回走动,只有等看到想买的东西了再买,效率就低得多了,而这张清单就是指导思维活动的整体阅读法。
整体阅读要求在阅读中带着以下7大类问题和要求,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解决这7类问题的过程:
& & (1)书名。
& & (2)作者。
& & (3)资料及数据。
& & (4)基本内容、题材。
(5)阅读、积累事实,并从意义上加以理解。
(6)所述材料的特点、争议和批评意见。
(7)所述材料的新思想和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的可能性。
从以上几个步骤可以看出,整体阅读其实是一种筛选知识的方法,筛去无用的东西,培养读者养成自动筛选的习惯。并且,整体阅读有助于读者克服重复阅读的毛病,提高阅读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一种方法需要一个过程。在运用整体阅读法读完全书后,你应对照整体阅读法的7个项目检查一下,看是否都已达到了要求,是否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总结性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十分有利于掌握和记忆全书的内容。
& & 9.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和在短时间内获取想要的知识。下列是快速阅读的8大原则:
(1)不要重复阅读。只有在为了理解读完的文字和产生了读后感之后而有必要重复时,才可以重复阅读。
(2)阅读时,在思想上要把所接受的信息按照整体阅读法的要求分成类,并要记住各类的基本内容。
& & (3)不要朗读。
& & (4)集中注意力。
(5)在阅读中把握主要概念和文章主旨。
(6)只记忆理解了的内容,不要记个别词句,而且要记作者的见解和思想。
& & (7)注意调节阅读速度。
& & 10.学以致用
在学习中也要有归零心态,应该明白有许多书你永远也没有和它们相遇的机会,有一些书你对它们可能只有一些非常粗略的了解,但还是有极少数的书对你有非同寻常的价值,你和它们也相知最深。每个人都应当有几本像最亲近的朋友一样的书籍。也许有些书读过就忘记了,可有些书却对你的成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也要记住:不可读死书,应当学以致用。比如,你在读名人传记时,知道了别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你应分析他们为什么能处理得很得体。以后自己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应当利用别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你借用他们的经验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可以避免在别人曾经摔倒的地方再次跌倒,如果你懂得了他们是如何应付遇到的问题时,甚至你还能比他们做得更好些。只有从书中充分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理论总结,并灵活地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读书才算是有效果的。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于你所读过、而且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应尽可能身体力行地说出来、做出来,以此来验证作者对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有确实的把握。如果你读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就应该运用自己的话将它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同时学习这篇文章的风格,自己也作一篇辩论或是反驳的文章,以此来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思想和推论能清楚到一个什么程度。如果读的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就应该默诵其中绝妙的段落。如果读了一篇感人的故事,就可以学习其中的叙事手法。
尽量广泛涉猎各门类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应当有几本最喜爱的书,就好像自己应该有几个最知心的朋友一样。所学的东西既要能应用,也要能讨论。将所学的知识融入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学以致用,为追求成功插上知识的翅膀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 & 心态三
& & 生命不息进取不已
& & ——进取心
& & 进取心是不竭的动力
不知青少年朋友们有没有注意,一块有磁性的金属,可以吸起比它重一倍的重物,但是如果你除去这块金属的磁性,它甚至连轻如羽毛的东西都吸不起来。同样,人也有两类:一类是有磁性的人,他们充满了信心和信仰。他们相信自己会成为胜利者、成功者;另外一类人,是没有磁性的人,他们充满了畏惧和怀疑。机会来时,他们却说:“我可能会失败。”这一类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成就,因为他们害怕前进,他们就只能停留在原地。
没有被磁化以前的航海罗盘,其指针指的方向各不相同。但是,一旦被磁化,它们就完全不同了,成为了一种新的东西。没有被磁化前,地球的磁极对它们没有任何影响,它们也不可能指向北极。然而,一旦被磁化,指针立刻就会转向北极,并且一直会指向北极。
许多人就像没有被磁化的指针一样,习惯于在原地不动而没有方向,他们在被进取心激发之前,对任何刺激也都毫无反应。
进取心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品质,它能促使一个人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任务的。
所谓进取心,是指为人在世,应当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在眼界上,努力求取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在事业上,努力争取不断的发展和增长。换句话说,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进取心犹如罐子里的火药,随着罐中火药数量的增加,它离引爆点也越来越近,最终将以一次巨大的爆炸释放自身的能量。
进取的力量能够驱动你不断地提高,把成大事的天梯搬到自己的脚下。所以,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决不能缺少进取的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这种内在驱动力——进取心就是我们本能地与时钟赛跑,即争取时间来完成我们的任务。无论你对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否有一个崇高的理想,你都会感受到进取心的这种驱动力不断地牵引你。
丹·禾平念大学时,是1930年全美橄榄球赛冠军圣母队的队员,当时的教练是已故的洛奈德。
禾平大学毕业的时候,恰逢经济大萧条时期,失业率很高,工作很难找,试过了投资银行业和影视行业之后,他找到了开展未来事业的一线希望:去卖电子助听器,赚取佣金。谁都可以做那种行业,禾平也明白。但对他来说,这个工作为他敲开了机会的大门,他决定努力去做。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做着一份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他安于现状,就再也不会有出头的一天了。但是,首先他便瞄准了业务经理的助理一职,并且取得该职。往上爬了这一步,便足以使他鹤立鸡群,看得见更好机会,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丹·禾平在助听器销售方面卓有建树,以致禾平服务公司的生意上的对手,电话侦听器产品公司的董事长安德鲁想知道禾平是凭什么本领抢走老字号的电话侦听器产品公司的大笔生意的。他派人去找禾平谈一谈。面谈结束后,禾平成了对手公司助听器部门的新经理。然后,安德鲁为了试试他的胆量,把他派到人生地不熟的佛罗里达州3个月,考验他的市场开拓能力。结果他没有沉下去!洛奈德的精神“全世界都爱赢家,没人有时间给输家”驱使他卖命工作,结果他被选中做公司的副总裁。一般人要是在10年的打拼之后,才能获得这个职位,但禾平却在6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如愿以偿。正是进取心——这种永不停息的推动力,激励着丹·禾平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 & 不要满足现状
进取心,表现为人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奋起,但细察起来,最引人注目的意义还在于对不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例如古代穷书生发奋攻读,梦想金榜题名;今天农村的莘莘学子,为争取考上大学而含辛茹苦、熬更受夜的拼搏精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与意义,大而言之,是报效国家;小而言之,则在于改变他们自己相对艰苦的生存环境。正因为这样,无论古代的科举,还是今天的高考,总是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革命家背叛有权有势的家庭,如雪莱、恩格斯,则是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不满:为真理与正义而战。
许多人都不满足于现状,正是由于这种不满,才促使我们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起初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似是而非,不能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判断。所以要想确定你自己的志向,想像力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有多种梦想,就有多种机会,也就有了多种选择。有梦的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如果你有梦想,即使不能实现,也是会给人以追求和动力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梦想。钢铁大王卡耐基15岁的时候便对9岁的弟弟大谈其梦想中的卡耐基兄弟公司,憧憬着赚很多的钱,实现自己许多的愿望,给自己买许多的童话书,给弟弟买许多的玩具,更重要的是给父母买一辆马车。
兄弟俩乐此不疲地玩着梦想中的游戏。而这种梦想总是激励着他们努力地工作,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当机遇降临到有准备的兄弟俩身上时,他们便轻而易举地抓住了现实,就真的像他们在谈到梦想时所说的那样。
“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老板。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满足了吗?”说这句话的青年当时连司机都没有做到。他在铁路上干了4年后,还只是最下等火车上的一个加炭工,月薪40美元,一位年老的铁路工人曾对他说:“老实告诉你吧!照你现在这种水平、这种位置,再做五六年大概只会是开到月薪100美元的司机;如果幸运不被开除的话,还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别的你就不用指望了。”
听这些话的青年便是佛里兰。后来老工人的话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但他并未满足,他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奋进,终于坐上了大都会电车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态度、一颗向上的心使他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不满足现状使人积极进取,不满足便要求改变。要实现梦想便要不懈地努力,用汗水与勤劳这一纽带把现实与梦想联系起来。
现实是梦想的基础。很多人的梦想并不是空洞的,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他们凭借着高于现实的理想指引自己行动的方向,不断地努力,对现实的不满足便会刺激他们加倍地努力。
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进取,就是不知足,就是不满足,不满足已有的发展水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所以志向高远、努力向上是进取;为改变现状而奋力拼搏也是进取。一个人若是有了它,充满生气,就会积极向上;一个社会有了它,就会充满活力,就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一个国家有了它,就会国富民强,蒸蒸日上。
孔子曰:“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大凡那些成功的政治家、著名的企业家、优秀的艺术家、杰出的科学家、创造纪录的运动员……都有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成就动机,求上、求优、求高,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并且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使自己一步一步向目标前进。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话虽说得极端了一点,不过也隐含了这样一层道理: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想过当将军的人,他会成为将军;一个从来没想过当科学家的人,他会成为科学家。其实,想当科学家也好,想当将军也好,其实质就是人的成就动机,就是在追求,有了它,人生就充满了动力。
主动进取是一种对人生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主动进取是一种永不停顿的满足。其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中,也到处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中国有许多优美的、动人的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可贵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主动进取是自我的完善。积极进取的人永远是自己选择命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能力去与命运挑战;而不是让命运来选择自己。所以他们的自我发展是健康的、完善的、美好的。
当然,主动并不意味着由着性子来,并不是唱高调、走极端,并不意味着蛮干。对主动者来说,最大的要求是它的计划性、方向性和目标性,明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和为什么要干;它必须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必须是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具有主动性的人,在各行各业中都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主动是行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用别人告诉你做什么,你已经开始做了。
因此,对于想要培养积极的进取心的人,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做一个主动创新的人。当你认为有某一件事情应该要做的时候,就主动去做。
& & 其次,要有出类拔萃的愿望。
有时候,我们想提出某一建议,但没有提出来。为什么?因为我们担心、害怕。不是担心我们不能做完那项工作,而是担心我们的同事会说三道四,害怕别人讽刺挖苦。这些担心和害怕使许多人失去了勇气,他们因此望而却步。
只要你勇敢地站出来,你会受到人们的注意。更重要的是,你显示出了你的能力和抱负。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喜的呢?
请观察你身边的成功者,他们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疑,他们都是积极的。那些袖手旁观、消极、被动的人带不了头,而那些实干家们强调的是行动,他们会有许多自愿的追随者。
从来没有人因为“他只说不做”、“他等到别人告诉他该做什么的时候才去做”,而受到赞赏和表扬的。我们都相信干实事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 永葆进取心
& & 不进取就会被淘汰
当我们被不可动摇的进取心所驱使时,我们就会分享到被它不断向前所带来的力量。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山顶上众多的到达者与山脚下的未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呢?我们可以考察登山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的追求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大量的人选择放弃、逃避、退却。他们忽视、掩盖并且抛弃往上爬,这样他们就失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人心情短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