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钟乳石出售的功效与作用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珍珠的功效与作用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22: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珍珠的功效与作用.PDF
官方公共微信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大蒜Allium sativum L.
越年生草本,具强烈蒜臭气。鳞茎大形,球状至扁球状,通常由多数肉质、瓣状的小鳞茎紧密地排列而成,外面被数层白色至带紫色的膜质外皮。叶基生;叶片实心,宽条形至条状披针形,扁平,先端长渐尖,比花葶短,宽可达2.5cm,基部鞘状。花葶实心,圆柱状,高达60cm,中部以下被叶鞘;总苞具长7~20cm的长喙;伞形花序密具珠芽,间有数花;小花梗纤细;小苞片大,卵形,膜质,具短尖;花常为淡红色;花被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氏3~4mm,内轮的较短;花丝比花被短,基部合牛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l齿,齿端成长丝状,长超过花被片,外轮的锥形;子房球状,花柱不伸出花被外。花期7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叶(青蒜)、花茎(蒜梗)亦供药用,另设专条。
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较强,耐寒,喜光。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法 鳞茎(蒜瓣)繁殖。采收前,选择成熟早的植株作种。采收后,从做种的蒜头中,选择粗短而直的蒜瓣作播种用。北方可行秋播或春播,南方行秋播。播前,可把蒜瓣的蒜皮剥去或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d,使蒜瓣吸水有利发芽。按行株距20cm×10cm把蒜瓣插人士中,微露尖端,不宜过深。然后覆细土2~3cm。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追肥。追肥3~4次,其中重施越冬肥和开春肥。
【采收加工】
在蒜薹采收后20~30d即可采挖蒜头。采收的蒜头,置通风处晾至外皮干燥。
大蒜Bulbus Allii 全国各地均产。
性状 鳞茎类球形,直径3~6cm.由6~10个小鳞茎着生在扁平木质鳞茎盘上抱合而成,外包1~3层白色或淡紫红色膜质鳞叶,中央有干缩的花葶残基。小鳞茎瓣长卵圆形,顶端略尖,背面略隆起,外被膜质鳞叶,内为白色肥厚的肉质鳞叶。气特异,味辛辣。
鉴别 1.新鲜鳞叶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有1枚细胞核,核内可见1~2枚核仁;气孔稀少,副卫细胞4~6个,类多角形。叶肌肉组织多为类圆形的薄壁细胞,直径40~llOμm;维管束不发达;油细胞类圆形,淡黄色,多分布于维管束周围。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适量,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用正己烷稀释,以三硫二丙烯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用正己烷一苯(9:1)展开,用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鳞茎主要化学成分有下列几类:
挥发性成分 大蒜油中有多种含硫挥发性化合物:二烯丙基三硫醚(diallyltrisulfide)俗称大蒜索(allitridin),二烯丙基硫醚(diallylsulfide),甲基烯丙基二硫醚(methylallyld-isulfide),甲基烯丙基三硫醚(methylallykrisulfide),二烯丙基四硫醚(diallyltetrasulfide),反式和顺式大蒜烯(ajoene),甲基烯丙基硫醚(methylallylsulfide),甲基烯丙基五硫醚(methylallylpentasulfide)i硫醚类化合物:6-甲基-l-硫杂-2,4-环己二烯(6-methvl-l-thia-2,4-cyclohexadiene),3-甲基-l,2-二硫杂3-环戊烯(3-methyl-l.2-dithia-3-cyclopentene),4乙烯基-1,2,3-三硫杂-5-环己烯(4-vinyl-l,2,3-trithia_5-cyclohexene)等硫杂环烯类及2-乙基凹氢噻吩(2-ethyltetrahydrothio-phene)等}硫代亚磺酸酯类:大蒜辣素(alLcin,diallylthiosulfinate),烯丙基硫代亚磺酸l丙烯酯(1-propenylallylthiosulfinate),1丙烯基硫代亚磺酸烯丙醋(allyl-l-propenylthiosulfinate),烯丙基硫代亚磺酸甲酯(rnethylallylt}uosulfinate),甲基硫代亚磺酸烯丙酯(allylmethylthiosulfinate),甲基硫代亚磺酸-1-丙烯酯(1-propenylmethylthiosukinate),1-丙烯基硫代亚磺酸甲酯(methyl-l-propenylthiosulfinate)及二甲基硫代亚磺酸酯(dimethylthiosuinate)等。S-烷(烯)-L-半胱氨酸衍生物:蒜氨酸(alliin,S-allyl-I_-cysteinsulfoxide),S甲基半胱氨酸亚砜(S-methylcysteinsulfoxide),环蒜氨酸(cycloal-Iiin),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I_-cystein),左旋-§丙烯基-L_半胱氨酸(S-propcnyl-L-cystein),s-丙基-L-半胱氩酸(Spropyl-L-cystein),S-丁基卜半胱氨酸(Sbu-tyl-L-cystein),S-烯丙基硫基-L-半胱氨酸(S-allylmer-capto-L-cysteir)及S-甲硫基-L-半胱氨酸(S-methyl-mercaptv-L-cystein)等。γ-L谷氨酰-卜半胱氨酸衍生丙基-L-半胱氨酸(γ-L-9lutamyl-S-allyl-L-cysteine)等5个n;rL_谷氨酸多肽:7-L-谷氨酰-L_苯丙氨酸(y-L-glu-tamyl-L-phenylalanine),7-L-谷氨酰-s-甲基-L_半胱氨酸(rL-glutamyl-S-methyl-L-cystein),γ-L-谷氨酰-S(反-1-丙烯基)-L-半胱氨酸[γ-L-9lutamyL-S-(tranrl-propenyl)-L-cystein]等7个。半胱氨酸亚砜衍生物:(-)-N-(1’-去氧-1-β-D-吡喃果糖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N-(1’-deoxy-l’-pnfrauctopyranosyl)-Sallyl-L-cysteinesul-foxide],(+)-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propcnyl-L-cysteinesulfoxide]等4个。
苷类硫苷:葫蒜素(scordinin)A1、A2、A3、B1、B2及B3。黄酮苷:槲皮索(quercctin)及山柰酚(kaempferol)糖苷。氨基酸糖苷:(-)N-(1’-去氧1'-β-D-吡喃果糖基)-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N-(1’-deoxy-l'-β-D-fructot-fructopyranisyl)-S-allyl-L-cysteinesulfoxide)。
多糖类:D-半乳聚糖(D-galactan),D-聚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an),L-阿拉伯聚糖(L-arabinan),D-葡聚糖(D-galacturonan),L-阿拉伯聚糖(L-arabinan)。D-葡黎艚(D-glucan)及D-果聚糖(D-fructan),多糖GF-I、GF-Ⅱ、GF-Ⅲ、GF-Ⅳ、GF-Ⅳa等;脂类:中性脂(neutrallipids)62.6%,糖脂(glycolipids)14.0%,磷脂(phospholipids)23.4%,其脂肪酸组成主要是亚油酸(linoLeicacid)28.5%~64.0%和棕榈酸(paimiticacid)13.8%~26.6%;糖脂主要有甾醇糖苷:原紫蒜箔醇苷(protoeru-boside)B,大蒜甾醇苷(sativoside)Bl,原去半乳糖替告皂苷(pror:odesgalactotigonin),原异紫蒜甾醇苷B(proto-isoerubosideB),紫蒜肖醇苷B(erubosideB),异紫蒜甾醇苷B(isoerubosideB),大蒜甾醇苷C(sativosideC).sa-tivosideR1等。
其他成分酶类:蒜氨酸酶(allinase)及L-丝氨酸-0-硫酸酯裂解酶(L-serine-O-sulfatelyase),脂肪酸类:棕桐酸-硬脂酸(palmitic-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豫麻酸(linoknic acid)。此外,还含磷酸脂,大蒜吡喃酮(allixin),顺、反2,3-二甲基-5,6-二硫二环[2.1.1]己烷5-氧化物(2,3-dimethyl-5,6-ditluabcyclof-2-1-ll-hexane-5-oxide),(Z,Z)-d,1-2,3-二甲基1,4丁烷二硫-S,s-二氧化物(S,S)-d,1-2,3-dimethyl-l,4-butane-dithial-S,S-dioxide),(2)-4,5,9-三噻十二烷-1,6,11-三烯-9-氧化物((Z)-大蒜烯)[(Z)-4,5,9-trithiadodeca-l,6,11-triene-9-oxide((Z)-ajoene)]。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l)抗细菌作用大蒜对葡萄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军团杆菌、脆弱类杆菌、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大蒜加热过的大蒜提取液的抗菌作用大大低于新鲜的大蒜提取液,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合用,有协同作用。大蒜的有机成分硫化己二烯和二硫化己二烯可抑制幽门螺杆菌芳香胺M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而且,这两种物质可降低幽门螺杆菌芳香胺乙酰基转移酶的Km值和最大反应速度(VrMx),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大蒜索能使细菌合成的巯基酶失活,扶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抗真菌作用大蒜永搜剂(1:1)及所含挥发性物质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堇色毛癣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毛霉菌和新型隐球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呈较显著的杀灭作用。(3)抗病毒作用大蒜提取物0.15mg/ml可杀灭流感病毒B,0.015mg/ml可杀灭疱疹单病毒。大蒜素有抗巨细胞病毒(HCMV)活性,其半数有效最为3.8Sig/ml。(4)抗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大蒜水浸液(1:1000)对恙虫病立克次体有杀灭作用。阴道滴虫与25%大蒜汁接触5min即失去活力。阿米巴原虫与5%-l5%大蒜水浸液接触后迅速失去活力。
2.对心脏的作用大蒜素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该作用与其微弱抑制乳头肌自律性、收缩性、兴奋性及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乳头肌有效不应期与90%复极时间之比、刺激传导时间增大有关。大蒜索注射液对家兔急性心肌缺_咀再灌注损伤时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以24mg/kg时的疗效最为明显。240mg/min静滴大蒜索能够降低钳闭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犬的冠脉灌注压和心脏负荷,通过低压低速灌注可防治再灌注损伤。
3.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每日给高脂血和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家兔以大蒜精油EP050mg/kg灌胃,能防止血液中血栓烷/前列腺素(TXAz/PGIz)、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和过氧化脂质(LPO)及丙二醇(MDA)的升高,可以防止AS的形成。大蒜精油具有抗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以阻断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发生的关键环节。
4.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 实验兔给予大蒜注射液2ml/kg,可明显降低垒血比黏度和皿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也显著降低。大蒜油2.5-lOμg/ml能抑制由ADP、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效果与剂量正相关。大蒜素(每日20mg/kg)除降低血清胆固醇外,还能提高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兔血小板内cAMP含量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5.抗肿瘤抗突变作用 新鲜大蒜可完全抑制雌性C3H/He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动物疆腔或瘤内注射大蒜油50-100mg/kg,对多种实体肉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给腹水型及实体型荷瘤小鼠的瘤灶注射大蒜油后,瘤灶内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以前两者的数量增多最为显著。大蒜植物体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环磷酰胺和香烟烟雾凝集物诱变的能力。大蒜素能促进丝裂霉索C、环磷酰胺和顺铂诱导大鼠肝细胞DNA程序外合成(UDS),是通过增强肝细胞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来发挥促UDS诱导作用能。
6.保肝作用 大蒜油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初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具显著抑制作用。大蒜素20mg/kg显著降低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ST,GST和肝MDA水平,10mg/kg、20mg/kg、30mg/kg三种剂量均可明显阻止乙酰氨基酚(APAP)引起的小鼠血清AST及肝MDA的升高。大蒜新素能减轻鼠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模型鼠肝功能损害,改善肝脏病理变化和降低肝组织内病毒DNA负荷量,其治疗效果与更昔洛韦无显著差异。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大蒜浸提液可使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及脏器系数增加,促进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的增殖,明显提高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大蒜成分二烯丙基一硫(D衄S)在适当浓度(3.125-12.5μg/ml)时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产生NO而促进T细胞激括,能对抗小鼠肉瘤S180细胞和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产生的肿瘤免疫抑制因子对T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大蒜素能极显著增强NK细胞的活性。组织培养证明大蒜对胃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大蒜中低分子硫化物具免疫激活作用,可以剐抗免疫抑制,减少肿瘤发生的危险。陈蒜提取物能保护心理压抑所致免疫低下,能显著增强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L35l,可以维持免疫功能的动态平衡。
8.其他作用 大蒜能降低小鼠血糖。连续50d每日灌服大蒜素6mg/kg和10mg/kg,均可使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索水平升高。大蒜水溶性提取物中含硒蛋白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活性氧自由基有较强清除能力,全部清除实验体系中活性氧自由基浓度为3.5士o.9mmol/L。大蒜素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蒜对盐酸所致胃黏膜的损伤有细胞适应性保护作用。大蒜对甲基汞(MeHg)毒性有拮抗作用,可使小鼠总ATP酶、Mg2+-A'rP酶、Na+,K十-ATP酶活性显著增高。体外试验证明大蒜索对人精于有抑灭作用。
9.体内过程 小鼠静注35S标记的大蒜索溶液(0.15%)0.15ml,10min后测得大蒜素在各组织浓度以肺为最高,以下依次为心、肠、血液、脂肪、脑、肌肉、脾及肝;大蒜素在体内代谢很快,进入血液10min大部分变为水溶性代谢产物,最后由尿排出。
毒性 大蒜油小鼠静注的Ⅱ兔。为134.9mg/kg。大蒜索小鼠静注的LD50为70mg/kg,口服为600mg/kg,兔注射大蒜索(0.15%)3ml/kg,每日2次,连续10星期后处死,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观察各脏器均无病变。大蒜索注射液致心脏停搏的最小浓度为0.1736μg/ml。
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1.《别录》:“味辛,温,有毒。归五脏。”
2.《品汇精要》:“气之厚者,阳也。”
3.《纲目》:“人太阴、阳明。”
4.《本草经疏》:“人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5.《医林纂要》:“辛、甘,热。”
6.《随息居饮食谱》:“生辛,热;熟甘,温。”
【功用主治】
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治脘腹冷痛,痢疾,泄褥,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F阴痒,疟疾,喉痹,水肿。
1.《别录》:“主散痈肿虽疮,除风邪,杀毒气。”
2.《新修本草》:“下气消谷,除风破冷。”
3.《食疗本草》:“除风杀虫。”
4.《本草抬遗》:“去水恶瘴气,除风漫,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生食,去蛇虫溪蛊等毒。”
5.《日华子》:“健脾,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辟温,疗劳疟、冷风、痃癣、温疫气,敷风损冷痛,蛇虫伤、恶疮疥、溪毒、沙虱。”
6.《直指方》:“燥脾胃,化肉食,辟瘟疫?杀毒气,驱邪祟,散痈肿。”
7.《滇南本草》:“祛寒痰,兴阳道,泄精,解水毒。”
8.宁源《食鉴本草》。“治中暑霍乱转筋腹痛。”
9.《医学入门》:“治一切疥癣,丹毒,耋疮,蛇虫、蜈蚣咬。”“下气,温中。”
10.《纲目》.“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
11.《明医指掌》:“化痞消谷,解毒。”
12.《药性切用》:“通窍辟秽,导滞杀腥,为中暑卒厥遥窍专药。”
13.《随息居饮食谱》:“除寒湿,辟阴邪,F气暖中,消谷化食,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唐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制腥臊鳞介诸毒。”
14.《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肺结核,血痢,及崩中,带下。”
15.《福建药物志》:“治感冒、百日咳、支气管炎,鼻衄,疟疾,痢疾,胃肠炎,蛲虫病,阴道滴虫病,深部脓肿,癣,神经性皮炎,蜈蚣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生或煮、煨服食,或捣烂为丸。煮食、煨食,宜较大量;生食,宜较小量。外用;捣敷,作栓剂,取汁涂或切片灸。
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口齿、喉舌诸患及时行病后均禁服生品,慎服熟品。敷脐、作栓剂或灌肠均不宜于孕妇。外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灼热、疼痛、发泡,故不可过久敷。
1.《别录》:“久食伤人,损目明。”
2.《本草经集注》:“以合青鱼蚱食,令人发黄。”
3.《千金方》:“黄帝云:生葫舍青鱼蚱食之,令人腹内生疮,肠中肿,又成疝瘕。多食生葫行房,伤肝气,令人面无色。四月八月勿食葫,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口味多爽。”
4.《日用本草》:“久食伤肝胆,损目光,生痰,助火,昏神。”
5.《医学入门》:“生食,久食,伤肝损目,伤肺引痰,伤肾蜗精,伤心清血,伤脾损气,四八月食之伤神,损胆肾气。有目疾者,尤宜忌之,损性伐命,莫以为甚。”
6.《本草经疏》:“凡肺胃有热,肝肾有火,气虚血弱之人,切勿沽唇。”
7.《本经逢原》:“脚气、风病及时行病后忌食。”
8.《药性通考》:“同犬肉食杀人。服地黄、何首乌、丹皮、钟乳者忌之。”
9.《医林纂要》:“为害同酒。命火上炎之过,壮火食气,火热生湿成痰,且阳盛阴亏,火盛水散,则散而昏瞀矣。”
10.《药性集要》:“服云母、钟乳石者禁之。”
11.《随息居饮食谱》:“阴虚内热,胎产,痧痘,时病,疮疟,血证,目疾,口齿喉舌诸患,成忌之。”
1.治冷症腹痛夜啼 大蒜一枚(煨,研,日于),加乳香半钱。研细捣丸,如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治休息痢 大蒜(剥去皮)二颗,鹧子二枚。上先将蒜放铛中,取鸡子打破,沃蒜上,以盏子盖,候蒜熟,空腹食之,下过再服。(《普济方》)
3.治恶疰人肺咯血 紫皮独头蒜四头,书墨、灶心上各等分。并捣,以醋和服。(《龙门石窟药方》)
4.治小儿百日咳 大蒜15g,红糖6g,生姜少许。水煎服,每日数次。(《贵州中医验方》)
5.治瘰疬结聚不散,硬如石 大蒜(捣烂)三枚,麝香(研)半钱匕。上二昧和匀,敷于帛上贴之,一日二易,旋捣最好。(《圣跻总录》大蒜膏方)
6.治牛皮癣 独头蒜1个,红胶泥l块。共捣如泥,外敷患处,每敷ld,隔日1次,3次可效。(《河南中医》1982,(3):21]
7.治十二指肠钩 虫榧子(去壳)、使君子肉、蒜瓣各309。水煎,每日l剂,分3次温服,连服2-3d。[《中医杂志》1957,(10):537]
8.治背疽漫肿无头者 用大蒜十颗,淡豉半合,乳香钱许。研烂,置疮上,铺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9.治咽喉忽觉气塞,喘息不通 独蒜一枚,朗去两头,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俟口中血出愈。(《圣济总录》)
10.治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 用独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外台》)
11.治痔漏 用独蒜一个捣如泥,以软帛包裹,捺人谷道中,坐定觉疼,良久愈。(《卫生易简方》)
12.治脑漏鼻渊 大蒜切片,贴足心,取效止。(《摘玄方》)
13.治鼻衄不止,服药不应 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钱大饼子,厚一豆许。左鼻出血,贴左足心}右鼻出血,贴右足心,两鼻俱出,俱贴之。血止急以温水洗足心,令去蒜气。(《简要济众方》)
14.治耳聋 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以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极熟,人在蒜内,以新棉裹定塞耳中。(《景岳全书》)
15.治头痛不可忍 蒜一颗,去皮,研取自然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勺点少许,沥入鼻中,急令搐入脑,眼中泪出瘥。《圣惠方》)
【临床报道】
1.治疗细菌性痢疾①灌肠法:先用生理盐水500~800ml洗肠,再以经水浴加温至37~38℃10%的大蒜浸出液100ml,于10min内缓缓注入肛门内,嘱患者忍耐15~30min后排便。每月1~2次,3d后可改为每日1次,6~10次为1个疗程。此法的缺点为艇门直肠及回盲部有烧灼感,初次灌肠时有可能出现腹痛,但均为一过性。孕妇忌用。②口服法:一般多采用“大蒜糖浆”。即咀去皮紫皮大蒜509,捣碎后浸于38℃温开水100ml内30ml,每4-6h服1次,直至痊愈为止}亦有介绍用10%大蒜糖浆,每次20~30ml(儿童5~10ml),日服3次;或用20%大蒜糖浆(内含100%紫皮大蒜液20%,40%茶叶液20%,糖浆60%),成人每次10~15ml,日服3~4次(10岁以上儿童每次10ml,10岁以下每次5ml,2~3岁每次2.5ml。观察数百例,平均治愈率为95%以上,体温平均l~2d降至正常,里急后重平均2~5d消失,大便平均2~4d恢复正常,一般不致引起便秘。
2.治疗婴幼儿腹驾 糯米259加水75ml、生大蒜瓣10枚、细盐5g,煎煮至大蒜瓣变烂即可。用小匙喂服,量及时间随意,3~5d为1个疗程。治疗46例,治愈36例(78.26%),有效8例(17.39%),无效2例(4.30%)。总有效率为95.65%。
3.治疗慢性结肠炎 生大蒜捣烂加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纱布过滤,用1%大蒜浸出液100ml保留灌肠2h,每弱1次,20次为1个疗程,休息7d,继续治疗1个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钨倒,第一个疗程治愈44例,显效Io例,无效14例;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治愈59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治愈率为87%。
4.治疗肺结核 用4%大蒜液10mL作环状软骨下气管内注射,或鼻导管滴人,每星期6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肺结核空洞50例,经1~4个月观察(滴人次数为25-100次),结果空洞闭合者25例,缩小者23例,无变化者2例,无l例恶化。其中以薄壁空洞疗效较好。50例中治疗前痰菌阳性者34例,滴人大蒜液后,18例转为阴性。
5.治疗百日咳 ①服用20%大蒜浸出液(加适量食糖).5岁以上每次15ml,5岁以下酌减,每日8~10次。治疗201例,10d痊愈者占60%,15d痊愈者占25%。一般在服用3-4d后,症状邸见好转,痉挛性咳嗽和呕吐逐渐停止。②将生大蒜头2~3个捣碎,盛于清洁干燥瓶内,嘱患儿把嘴唇贴附瓶口,每分钟经嘴作15~20次深吸气,并经鼻作5-20次深呼气,每次持续15min,每日2次,5d为1个疗程。治疗110名不同发展阶段的患儿,其中60%.的患几经6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停止发展,治疗10d即完全停止咳嗽,且不再复发。
6.治疗婴幼儿圆孢子虫病 采用大蒜素胶囊治疗,每粒胶囊为20mg,小于1岁者80mg/d,1~2岁者90mg/d,2~3岁者160mg/d。上述均分4次口服,连服7d为1个疗程。治疗48例,结果3d止泻者8例,4d止褥者16例,余均在2个疗程内止泻。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7.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后,行2%大蒜素液50ml保留灌肠,主电极12cm X 16cm置于下腹部接阴极,辅电极14cm X 18cm置于腰骶部接阳极。电流密度0.1~0.2mA/cm2,每次15~20min,12次为1个疗程。治疗40例,痊愈19例,占48%;显效12例,占30%;进步5例,占l3州;无效4例,占9%。
8.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用50%大蒜甘油明胶栓剂,于阴道冲洗后置2枚(每枚1.2~1.5g)于阴道内,每日1次,疗程7d。共治404例,治愈11.3%,有效75.2%,复发9%,无效4.5%。
9.治疗高脂血症 用大蒜精油胶丸,每次2~3丸,每日3次(总量为0.12g,相当于原生药50g)。治疗274例患者,经观察30d,发现临床降脂疗效明显,血清三酰甘油、肛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平均下降30.2%、18.7%、12.5%。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提高,治疗后平均升高0.111土o.038mol/L(4.25士1.45mg/dl)(平均差值士标准误)。同时还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血压等效果,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环节均有作用。
10.治疗早搏应 用大蒜素注射液,治疗132例不同病因、不同类型的早搏。治疗5d,早搏明显减少,有效率88%,其中以室E性早搏效果较好,有效率100%;在不同病因中,以病毒性心肌炎和冠心病效果较好(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4%)。
11.治疗肌内注射所致硬块 用大蒜捣碎和芒硝拌匀,用布包好后敷于局部。敷药范围应大于硬块1cm为宜。为了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可采用隔凡士林纱布敷法,每日1次,但不能久敷,如皮肤出现水泡则应停敷。一般隔日治疗1次。用药后1~2d症状明显减轻,3~4d肿块可以消失。治疗16例,全部治愈。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大蒜性热善散,善化肉,故人喜食。多用于暑月,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化肉之功,不足占也。有志养生者,宜自知之。”
2.《纲目》:“葫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积肉食,此其功也。按李迅论蒜钱灸法云:治疽之法,着灸胜于用药。缘热毒中膈,上下不通,必得毒气发泄,然后解散。凡初发一日之内,便用大独头蒜,切如小钱厚,贴顶上灸之,三壮一易,大概以百壮为率。一使疮不开大,二使内肉不坏,三疮口易会,一举而三得之。但头及项以上切不可用此,恐引气上,更生大祸也。”
3.《本草经疏》:“辛温能辟恶散邪,故主除风邪,杀毒气,及外治散痈肿疮也;辛温走窜,无处不到,故主归五脏。总之,其功长于通达走窍,去寒湿,辟邪恶,散痈肿,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
4.《本草新编》:“古人云,蒜有百益,其损在目,然而损不止在目也,耗肺气,伤心气,动胃气,消脾气,伐肾气,触肝气,发胆气,此人之未知也。但有损而有益,祛寒气,辟臭气,止逆气,解毒气,除疟气,消肉气,此人之所知也。两相较之,损多面益少,未可谓益百丽损一也。”
5.《食鉴本草》:“疗痈疽初起,崩独子蒜切片贴胂处,艾灸其上,觉疼,即起换新者,再灸,痛者灸至不疼,不痛者灸至痛,多灸为良,无有不效。”
6.《医林纂要》:“润肾补肝,寅达九窍,攻决六淫,阳气宣达,故凡风寒暑湿清喝之邪,皆能驱之。且能辟瘟疫,消痈肿,破结,消肉食,杀蛇虫毒。大要性似附子,但无其毒,且味甘则谶有和缓意。和胃健脾,行水利膈,无所不通。不能如葱之发表,非若其中空通外,寅能泻肺而开按理也。”
7.《本草拾遗》:“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发白。”
8.《本草求原》:“能导阳气归于五脏,以宣阴中之滞气,通窍。治寒湿气痛,心腹冷痛,一切痃癣,水气肿满,寒疟冷痢,二便不通,衄血,脑泻,鼻渊,暴痢泄泻,产后金疮中风,痈癌肿毒,辟邪恶,散湿,消谷化肉,磨积解暑,除疫,杀蛇虫蛊毒,中暑不醒,行诸气以治有余之病。”当前位置: >
性温;味甘;归肺、肾、胃经。功效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用于寒痰喘咳,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禁忌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钟乳石又名“石乳”或“石钟乳”,是石灰岩层受雨水或地下水侵蚀溶解,在洞穴中形成的沉积物。其形态变化无方,可形成各种景观图案,浑然天成,是极富天然之美的观赏石。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峥嵘突兀的钟乳石,但他们从钟乳石的形态联想到的是生命的延续,认为其有益寿延年之功效。南宋范成大的《桂海金石志》云:“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以竹管仰盛折水,取之炼冶家。”用钟乳石研成的粉末,以及钟乳石上的滴水,都是古代术士炼丹时必不可少的用品。直到上世纪末,钟乳石才真正融入到赏石文化中,作为陈设观赏的珍异石种。钟乳石的功效与作用钟乳石为碳酸盐类矿物钟乳石的矿石,钟乳石别名石钟乳、钟乳、公乳、留公乳、芦石、夏石、黄石砂钟乳石的功效: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用于寒痰喘咳,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钟乳石的作用:五劳七伤,咳逆上气,治寒嗽,通嗓音,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益精。安五脏,通百病,利九窃,下乳汁,益气补虚损,治疗较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久服益寿不老,令人有生育能力。钟乳石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钟乳石。 &【性味】甘,温。《本经》:味甘,温。孔公孽、殷孽,味辛,温。 《吴普本草》:神农:辛。扁鹘:甘,无毒。孔公孽,岐伯:咸;扁鹊:酸,无毒。《别录》:殷孽,无毒。 《药性论》:有大毒。孔公孽,昧甘,有小毒。【归经】入肺,肾经。 《纲目》:阳明经气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太阴肺、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功效:温肺气;壮元阳;下乳汁。 主治:虚劳喘咳;寒嗽;阳痿;腰脚冷痹;乳汁不通;伤食纳少;疮疽痔瘘。 各家论述《本经》: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孔公孽,主伤食不化,邪结气,恶疮疽瘘痔,利九窍,下乳汁。殷孽,主烂伤瘀血,泄痢,寒热,鼠瘘,症瘕结气。《别录》: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竭,强阴。孔公孽,主男子阴疮, 女子阴蚀,及伤食病常欲眠睡。殷孽,主脚冷疼弱。《药性论》:主泄精,寒嗽,壮元气,能通声。孔公孽,治腰冷膝痹毒风,能使喉声圆朗。《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孔公孽,治症结。殷孽,治筋骨弱,并痔漏等疾及下乳汁。《医林纂要》:补命门,破痼冷,温脾胃,生气血。《本草求原》:暖肺纳气,治肺寒气逆,喘咳痰清。《纲目》:石钟乳,其气慓疾,令阳气暴充,饮食倍进,而形体壮盛。昧者得此自庆,益肆淫溢,精气暗损,石气独存,孤阳愈炽。久之,宫卫不从,发为淋渴,变为痈疽,是果乳石之过耶,抑人之自取耶。凡人阳明气衰,用此合诸药以救其衰,疾平则止,夫何不可。五谷五肉,久嗜不已,犹有偏绝之弊,况石药乎。《本草经疏》:石钟乳,其主咳逆上气者,以气虚则不得归元,发为斯证,乳性温而镇坠,使气得归元,则病自愈,故能主之也。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者,辛温之力也。疗脚弱疼冷者,亦是阳气下行之验也。甄权主寒嗽通声者,辛以散邪结,温以祛寒气故也。其他 种种补益之说,当是前人好事者溢美之辞,夷考其性,恐无是理,未足信也。石钟乳辛温,若加火煅,有毒无疑,纵治虚寒,沿须审察,况病涉温热者耶。世人病阴虚有热者十之九,阳虚内寒者百,是以自唐迄今,因服钟乳而发病者不可胜记,服之而获效得力者不闻一二,其于事理,可以烛照。钟乳石的治病验方钟乳石治肺虚壅喘急,连绵不息:生钟乳五两(细研如粉),黄蜡三两(锉)。上二味,先取黄蜡盛于细瓷器,用慢火化开,投入钟乳粉末,搅和令匀,取出,用物封盖定,于饭甑内蒸熟,研如膏,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温水下。(《圣济总录》钟乳丸). 钟乳石治大肠冷滑不止:钟乳粉一两,肉豆蔻(煨 )半两。为末,煮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钟乳石治五劳七伤,损肺气,阳气绝,手足冷,心中少气,髓虚腰疼脚痹,身烦口干不能食:钟乳二两(别研令细),菟丝子一两(酒浸一宿,别捣),石斛一两,吴茱萸半两。上四味,别捣筛为末,炼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七丸,日再服之讫,行数百步,温清酒三合饮之,复行二、三百步,口胸内热,热如定,即食干饭豆酱;过一日,食如常,暖将息。(《千金翼方》 草钟乳丸) 钟乳石治吐血损肺:炼成钟乳粉,每服二钱,糯米汤下。(《十便良方》) 钟乳石治积冷上气,坐卧不得,并风虚劳损,腰脚弱:钟乳三两,研如面,以夹帛练袋盛,稍宽容,紧系头,纳牛奶一大升中煎之,三分减一分即好,去袋空(腹)饮乳汁。若患冷人,即用酒蒸,患热人即用水煎。若用水及酒例须减半。不可啖热面、猪、鱼、蒜等。(《崔氏纂要方》乳煎钟乳) 钟乳石治无乳汁:石钟乳、漏芦各二两。上二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千金方》) 钟乳石治虚损,通顺血脉,极补下气:钟乳五两,附子、甘菊各二两,石斛、苁蓉各五两。上五味,以清酒三斗渍。服二合,日再,稍增至一升。(《千金方》钟乳酒) 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溶洞里的钟乳石,也是岩溶作用的产物,是水制造出来的。 当溶洞形成之后,不但洞底有流水,洞顶也有水顺着岩层裂隙向下渗漏。这种从洞顶下渗的水,是沿着很细的石缝向下流动的,所以水流缓慢细小,基本上都是一滴一滴地渗落下来,这些水里含有从石灰岩中溶蚀出来的碳酸氢钙。水珠在洞顶都会停留一段时间才落下来,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水分的蒸发,一部分碳酸氢钙又会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粘附在洞顶的岩石上。落到同底的水滴,也会在洞底岩石上留下碳酸钙沉积物。每滴水留下的碳酸钙沉积物是很少的,所以沉积物增长的速度十分缓慢。 多少万年过去了,这些沉积物越续越长。从洞顶垂下的沉积物像乳头般地倒挂下来,人们叫它石钟乳;从洞底向上长的沉积物,犹如一根根破土而出的竹笋,叫石笋。石钟乳和石笋如果连了起来,就成为一根顶天立地的柱子,叫石柱。一根根石柱连接起来,酷似舞台上的帷幕,叫作石幔。同时,洞顶、洞壁、洞底还会附着不同形态的沉积物,叫石花。这些千姿百态的沉积物,构成了各种各样、瑰丽神奇的景物,琳琅满目,变幻迷离,把溶洞装点得如传说中的地下龙宫一般。 钟乳石是生物吗钟乳石(stalactite),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而所谓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结论: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钟乳石服用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本草经集注》:蛇床为之使,恶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蘘草。孔公孽,木兰为之使,恶细辛。殷孽,恶防己,畏术。《药性论》:忌羊血。
相关阅读:
大家正在看什么
305212人看过
159916人看过
135000人看过
113074人看过
109710人看过
107078人看过
103482人看过
85808人看过
72286人看过
68696人看过
66619人看过
56565人看过
54081人看过
52558人看过
52394人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钟乳石出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