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的良方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痛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医治疗痛经
上传于||文档简介
&&痛​经​的​人​可​以​看​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医治痛经方法盘点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中医治痛经方法盘点
  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称为痛经。中医学称“经行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多为功能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继发性痛经是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宫内异物等所致的痛经。以下仅讨论原发性痛经。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伴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方药]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2.寒凝血瘀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月经推后,量少,色黯有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手足欠温;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方药]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3.湿热瘀结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大便不爽,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减。
  4.气血虚弱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八珍益母汤加减。
  5.肝肾不足
  [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经色淡黯,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法方药] 滋肾养肝止痛。调肝汤加减。
  经验方
  1.温经散寒汤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 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胡芦巴6克,五灵脂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适应证] 寒凝血瘀之痛经。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用法用量] 每日一剂,水煎服(下同)。
  2.热性痛经方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生地黄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川楝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香、没药各5克。
  [适应证] 气滞热郁之痛经。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3.化膜汤
  [药物组成] 血竭末(另吞)3克,生蒲黄(包煎)15克,五灵脂10克,生山楂9克,刘寄奴12克,青皮6克,赤芍9克,大黄炭、炮姜炭各4.5克,参三七末(分吞)3克。
  [适应证] 膜样痛经。
  4.痛经汤
  [药物组成] 钩藤15克,牡丹皮、丹参、赤芍、五灵脂各10克,肉桂(后下)5克,广木香6~9克,延胡索12~15克,川断、杜仲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10克。
  5.调经止痛汤
  [药物组成] 当归10克,川芎9克,香附12克,白芍24克,甘草6克,枸杞子15克。
  [适应证] 少女痛经。
  适宜技术
  针灸推拿
  1.体针
  (1)以合谷;三阴交为主穴,留针15~20分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夹血块者加血海;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太冲、行间;肝郁者加太冲、气海、内关;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血海;肝肾不足者加关元、肝俞、肾俞。经期每日一次,非经期每周2~3次,连用3个周期。
  (2)取穴:中极、关元、三阴交、太冲、合谷。重刺激用泻法,寒证加灸,留针15分钟。
  (3)取穴:中极、地机、次�。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寒凝胞中者加水道、关元;湿热下注者加曲泉、阳陵泉;气血虚弱者加脾俞、足三里;肝肾虚损者加肾俞、肝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4)取穴:17椎下、l棘突下。针法:直刺 1.5寸左右,留针15~20分钟。
  2.电针
  可选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足三里等穴。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通以疏密波或连续波,电量以中度刺激为宜,每次通电约15~30分钟,每日1~2次。于经前3日施治,至疼痛缓解为止。
  3.耳针
  (1)取穴:子宫、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肾。手法:刺后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做慢而有力的顺向捻转几次。
  (2)取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神门、艇角。配穴:交感、肝、肾、皮质下。针法:于经前一周开始治疗,每日一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治疗至月经干净。
  4.灸法
  取关元、气海、曲骨、上�、三阴交,每次取3穴,于经前3日用艾条温和灸,每穴施灸2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日为一个疗程,适用于各型痛经。
  5.针灸合用
  (1)选穴:中极、三阴交(双)、地机(双);配穴:夹血块者加血海(双);湿邪重者加阴陵泉(双);肝郁者加太冲(双);气血虚者加足三里(双);肝肾虚损者加关元。先予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其间,除太冲外,余穴均用温针灸两壮。
  (2)以气海、三阴交、脾俞、肝俞、关元、中极为主穴,以地机、合谷、血海、行间、次�穴、照海为配穴。每次取主、配穴各两个,在经前2~3天开始针灸,然后再针灸2~3次为一个疗程;每次加灸关元、中极穴。
  6.推拿
  以气海、关元、中极、气冲、公孙、三阴交、次醪、命门为基本穴位,辨证取穴为八�、肝俞、膈俞、地机、曲泉、脾俞、胃俞、肾俞至命门一线,手法用一指禅、揉、摩、擦、拿等,平均治疗20~30分钟。
  药物穴位注射
  1.取三阴交(双),采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穴位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药液一毫升。气滞血瘀可配太冲;寒湿凝滞配内关;气血虚弱配足三里;肝肾不足配内关。
  2.取双侧三阴交、内关穴,隔日注射一次,每次每穴位注射5%当归注射液一毫升,共4毫升。于月经前后10天内使用。适用于血虚、血瘀型痛经。
  耳穴疗法
  取耳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子宫、卵巢,于月经来前3~5天,用王不留行籽或小磁珠压穴,每天按揉数次,调和气血以止痛;疼痛较重者可用埋针法。气滞血瘀可加肝、神门;痰湿凝滞加三焦、腹;气血虚弱加心、脾;肝肾亏损加肝、肾。
  敷脐疗法
  1.神阙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地,且渗透力强。可选用当归、川芎、吴茱萸等研为细末,加白酒和凡士林调为糊状,于经前3天敷脐部,经至敷关元穴,可疏通经络,祛寒止痛。
  2.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100克,白芍150克,甘草、桂枝各30克,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制法: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状,混入溶于95%乙醇溶液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矢藤挥发油、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贮藏备用。经前3~5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后,取上药0.2~0.25克,气滞血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来痛止或经期第3天去药,适用各种痛经。
  热熨法
  1.食盐、葱白各250克,生姜125克。上药共炒热,装布袋熨下腹部,药凉后可再炒热再熨,每日数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虚寒为主的痛经。
  2.香附12克,延胡10克,桂枝8克,官桂8克,木香6克,鸡血藤20克。气滞血瘀型加桃仁12克,赤芍10克;寒湿凝滞型加茴香12克,蒲黄6克。制法:将药物捣烂、炒热后外敷贴丹田穴(气滞血瘀加关元、命门穴;寒湿凝滞加八�、肚脐),以不烫皮肤为度,药凉后可炒热再敷。
  3.艾叶60克,食盐30克。熨热后敷贴关元穴。
  发疱法
  月经前10天,以底径一厘米之艾炷一枚置附片中心,点燃后置中极穴上,艾炷燃尽更换。如过热病人难以忍受,将附片提起数秒后再放下,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厘米以上、中央微泛白透明时停用,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数小时后灸处即起水疱,由小而大,直径可达1~2厘米,水疱待自行吸收。适用于虚寒性痛经。
&&&&&&工具:
电话:010-你痛经吗?看看中医如何外治法治痛经|痛经|中医|穴位_新浪育儿_新浪网
你痛经吗?看看中医如何外治法治痛经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冲任气血不畅致“不通则痛”;或冲任失于濡养而“不荣而痛”,临床可分为寒凝气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血瘀阻络或湿热下注等类型,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试试以下中医外治法。
  体针疗法 常用穴位为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暖下焦、温养冲任、行气散瘀的作用;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瘀血得出,通则不痛;足三里可补益气血。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效果最为突出。
  耳压疗法 耳压疗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颗粒状药物或磁珠等,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痛经,可取耳穴子宫、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等,将磁珠用胶布固定于相应耳穴,每日按压穴位数次,双耳交替贴压,隔日1次。
  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三阴交等。主要是通过燃烧的艾条将热力和药力渗入经络腧穴以到达祛湿散寒、通经活络、理气活血、暖宫强肾的作用,从根本调理脏腑功能,缓解和治疗痛经。每穴约灸5-10分钟,以患者可耐受,皮肤温热红晕为度,一般常用温针灸或隔姜灸,适宜于寒凝气滞型患者。
  拔罐疗法 选穴主要以背俞穴为主,多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八髎等穴位重点刺激,采用留罐法,留罐时间为5-10分钟,有逐寒祛湿、疏经通络的作用。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周一海痛经中医治疗
痛经中医治疗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痛经中医治疗?请问一下痛经中医治疗。我从12岁开始来月经就肚子痛,每次来每次痛。痛的只有缩在床上打滚,读书的时候就经常为了这事请假,去找医生开西药都是镇痛的,有吃有效果不吃就没效果。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副主任医师
擅长:眼科疾病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衡阳第一社区医院,湖南省衡阳市&&&全科
对于痛经中医治疗一定要重视,你提到痛经中医治疗你解答如下。您好!(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调经姐妹丸。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广东省人民医院&&&全科
你好,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天通苑医院&&&全科
你好.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建议你还是应该到医院去看看医生,常见的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腺肌症,检查清楚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处理.而且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生冷食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市丰台区晓园中医院&&&全科
您好!(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调经姐妹丸。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积水潭医院 &&&全科
痛经的原因非常复杂,还是应该到医院去看看医生,常见的是妇科炎症和子宫腺肌症,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避免吃辛辣食物.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帮助月经排除,缓解痛经的作用。可以中医穴位按摩治疗此病。太冲穴位于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对太冲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不仅可以治疗痛经,对其他妇科疾病也有功效。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北京积水潭医院 &&&全科
中医穴位按摩法治疗比较不错。三阴交穴分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经脉的交会。交会的穴位按摩会有更加的功效。对这个穴位的按摩可以缓解很多症状,利肾化血。可以缓解痛经等症状外,也对一些肾虚等男性病有益。按摩手法为在每次月经前1周左右的时间点揉三阴交。方法是将拇指立起来,放在三阴交的穴位上,向胫骨内抠按,揉大约1分钟,停下来再揉1分钟,反复5~6次。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经期疼痛)(别名:经期疼痛)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就诊科室:妇科 中医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月经初潮后女性,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子宫 全身疾病自测:常用药品:
医院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痛经的良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