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五年制本科毕业,专业是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现在想在二...

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一、妇科的创建和发展
&&&&& 岳阳医院妇科成立于1976年,为医院正式成立时即设立的主要业务科室之一。其前身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妇科,是上海市第一个独立建制的中医妇科。该科当时汇集了沪上多位妇科名医,包括三大流派传人朱小南(朱氏妇科)、陈大年(陈氏妇科)、沈建侯(沈氏妇科)等等,为妇科学科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之一。1978年沈仲理从上海中医学院调入岳阳医院妇科,任首任科主任,朱南孙任科副主任,科室在中医妇科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工作逐渐蒸蒸日上,1984年乐秀珍、朱淑蓉任中医妇科主任,朱南孙、沈仲理为中医妇科顾问,1985年黄含英任西医主任,开始加强了科室西医力量建设,1987年乐秀珍任科主任。沈仲理、朱南孙至乐秀珍、朱淑蓉任主任期间,研制了多种院内自制制剂,为岳阳医院中医妇科发展鼎盛时期。之后,刘鸿斌、岑幻仙两位西医医师先后担任妇科主任,西医力量和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妇科进入了一个中西医相互融合的阶段。2002年孟炜担任科主任,与科室成员如须义贞等一起整理和传承了朱南孙、沈仲理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003年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暨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成立,2004年沈仲理名中医工作室(岳阳医院)成立,加强了中医传承工作建设。2004年妇科曾由西医外科主任兼管,季培英担任主任助理。2008年从曙光医院人才引进张婷婷至岳阳医院,出任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研究室主任,并担任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张婷婷担任科主任后,加强了名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国内西医院所协作,以及国际合作发展的理念,将岳阳中西医结合妇科带入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历任科室负责人更迭表
妇科科主任
1985年后担任顾问
妇科科副主任
1985年后担任顾问
西医妇科科副主任、主任
中医妇科科副主任、主任
中医妇科科副主任
妇科科主任
妇科科副主任
妇科科主任
妇科科副主任
妇科科主任
妇科科副主任
妇科科主任
妇科科副主任
三、学科特色与成就
&&&&& 1976年岳阳医院成立时,原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陈大年、沈建侯等中医妇科名家已先后陆续调离,朱小南、朱南孙、乐秀珍等朱氏妇科传人留守,1978年沈仲理由上海中医学院调入岳阳医院。在诸位妇科名家的带领下,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绩,并为科室乃至全国妇科界培养了多名优秀骨干医师。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朱南孙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她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经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提出&审动静之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的临床治疗原则,总结出&从、合、守、变&临证施治四法。加味没竭片、蒲棱理气止痛合剂是在朱氏经验方的基础上形成的院内自制制剂,主治妇女痛经,尤其膜样痛经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其中加味没竭片取得了国家新药临床前批件。沈仲理为孟河丁氏传人,对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及各家学说造诣精深,临床长于中医妇科、内科,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独树一帜,主张&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动血&,据其临床经验开发了国家三类新药&宫瘤宁&,及院内自制制剂&桃棱消囊肿片&。乐秀珍拜师朱小南,又跟随朱南孙学习,成为朱氏妇科两代传人的学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生、灵、通、和&的诊疗特色,治则上重生机、调阴阳,治法上重&通&、&和&,用药上清灵多变。这一特色广泛用于解决妇科疑难杂症,尤以治疗不孕不育症擅长,临床疗效显著,据其经验方创制了院内自制制剂毓麟合剂、双藤灌肠液。于1983年大胆提出 &活血安胎&法,使用《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丹参注射液静滴。学科成员继承了各位名医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在中医药防治妇科疾病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逐渐摸索、总结出了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常见病的行之有效的特色诊疗方案。
&&&&& 九十年代,妇科为上海市中医妇科协作中心,岳阳医院重点学科。2002年后,孟炜、张婷婷两位主任整理以朱氏妇科为代表的名医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加强了学科建设,使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良性健康的发展阶段。科室2000年成为上海市中医妇科特色专科,2001年入选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2年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专科,2003年成立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暨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2004年沈仲理名中医工作室成立,2004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2005年妇科二级实验室通过上海市卫生局验收,2006年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2008年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9年1月成立了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研究中心妇科流派临床传承研究室,2009年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被评为全国先进名医工作室。
四、医疗工作
&&&&& 科室医疗工作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点,中西医结合,提高综合实力&为宗旨,开展专病专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建设,逐步改善门诊、住院部硬件设施使门诊量、住院病人数及各级手术次数有了明显提高。1978年设立妇科病房,1995年医院搬至大柏树后核定病房床位12张,2002年增至18张,现为30张。近10年门诊量每年递增10-20%,妇科门诊量2002年为53863人次,2009年增至76269人次,病房出院人次2002年为773人次,2009年增至932人次,病床使用率2002年为87.59%,2009年达到114.66%。
&&&&& 专病专科建设:设立特色专病专科:痛经专科、不孕症专科、子宫肌瘤专科、更年期综合征专科、功血专科、卵巢早衰专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科、宫腹腔镜专科、宫颈疾病专科。1999年痛经病被上海中医药大学评定为A级专病,2002年评定为A级专科。2002年中标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质控标准研究》、《中医药治疗痛经质控标准研究》,2003年中标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中医心理治疗围绝经期神经症质控标准研究》,建立了专病诊疗规范。2009年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性)、绝经前后诸症、痛经专病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临床验证项目,其中不孕症专病为协作组负责单位、绝经前后诸症专病为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 中西医结合建设:引进黄含英、刘鸿斌、岑幻仙等西医专家,以中医诊疗为主,积极开展各级手术治疗,2000年引入宫腔镜,2004年开展腹腔镜手术,2005年引进光电一体阴道镜,同时开展LEEP手术。近五年内开展了围手术期中药治疗,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良好效果。
五、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
&&&&& 妇科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至今已取得丰厚成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上海市计生委合作开展中药抗早早孕研究,1981年起沈仲理潜心于子宫肌瘤的中医中药临床治疗研究,自创&861消瘤片&,通过多年临床和实验研究,1990年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三等奖。2002年成为国家三类新药,更名为&宫瘤宁片&。自1984年起在朱南孙指导下,科室同时对加味没竭汤治疗痛经进行了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993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加味没竭片更名为&经安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新药临床前批件。2002年获得2项专利。自2002年后科室加强了名医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研究,于2005年获得了两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008年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2009年承担科委&沪上朱氏妇科流派传承及应用研究&项目。
&&&&& 在临床和科研的基础上积极著书立说,1982年乐秀珍主编《练功与养生》,1994年朱南孙著《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1995年乐秀珍主编《妇科名医证治精华》,2005年朱南孙工作室整理重刊朱南孙、朱荣达主编的《朱小南妇科经验选》,2008年沈仲理名医工作室整理编写《岳阳医家风采录-妇科名家沈仲理》,2010年朱南孙主编《朱南孙膏方经验选》。副主编及编委著作多部。近5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六、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 作为学校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实习基地,从建科之初就非常注重教学工作及人才的培养。首任科主任沈仲理自年执教于上海中医学院,曾任各家学说教研组副主任、医史教研组副主任、临证教研组负责人、妇科教研组组长。1982年乐秀珍担任上海中医学院岳阳、曙光、龙华三大医院联合妇科教研组主任,1985年任岳阳医院妇科教研组主任,教研组获电化教学改革三等奖。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举办全国中医妇科高级师资班,乐秀珍任班主任,聘请中西医专家进行授课,学员遍及全国各大院校、医院,培养了一批妇科骨干力量,现在大多已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学术带头人。沈仲理、乐秀珍等参与了全国中医妇科学教材和《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自2000年至今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9次,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1次。接收培养全国进修医师以及美国加州中医学院实习硕博士研究生数十名。
&&&&& 科室1998年被授予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2年被授予博士生培养点,至2009年学科培养硕士39人、博士2名。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五年制本科生、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五年制)、七年制中西结合专业、针推学院五年制、针推七年制英语专业、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本科《中医妇科学》的教学工作;国教学院留学生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国教学院短期培训班理论课教学工作、2006年起承担第二军医大学《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2010年承担研究生课程。同时承担五年制学生、七年制学生、留学生、第二军医大学学生临床实习工作;国教学院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短期培训班(临床门诊带教)、江西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计划外临床实习带教。2008年须义贞副主任医师到新加坡讲学。2009年廖维副主任医师去泰国进行援教工作。2009年与美洲学院签订长期实习带教,2010年张婷婷教授赴美国讲学。承担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副主编、编委等编写教材6部,近年来参加编写国家规划教材3部。
&&&&& 2003年孟炜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研修项目培养计划,2004年董莉进入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2008年赵莉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培养计划。2008年张婷婷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2005年选派董莉、2009年选派徐莲薇等优秀青年医师出国进修学习。2010年徐莲薇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学科带头人首批&杏林计划&培养项目,2010年谭丽以上海市教委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赴香港大学学习。每年派年轻医师至仁济医院进修学习,年谭蕾、曹琛、卢敏、王唯迪入选医院青苗计划培养项目。
B9护理组简介
&&&&& 妇科五官科,胸外科护理组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护理队伍。科室内拥有十二位护理技能熟练,热情洋溢的白衣天使,其中主管护师三名,护师三名;共产党员共二人,入党积极分子一人;二星级护士一人,一星护士二人;本科学历二人,大专学历十人。曾在2007年获得优秀文化科室奖,2008年荣获病人满意优质奖,2009年获得优质服务奖,2010年荣获零投诉零差错科室奖,分别在2008年及2011年取得病区健康宣教册一等奖及优胜奖,2010年度、2011年度 &温馨病房&荣誉称号。2011年度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妇科五官科,胸外科护理组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和技术操作的规范,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有机结合,达到互懂、互通、互用、互相渗透,重视中医传承,将中医特有的针灸,中药灌肠,祝由法等融入现代的护理理念中,力求身心同治。治已病的同时,更注重治未病的健康宣教特色得到病人一直赞誉。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提倡:环境舒适化、操作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
&&&&& 我们的护理格言是:医护之业,实乃人命之所系,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持大爱着,方可从护。
科室专家一览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导师简介
作者:研究生处 来源:研究生处 发布时间: 15:51:15 点击数: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李联社,男,1956年9月18日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名中医、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心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陕西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学分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常委等9个学会职务;陕西省医学会及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病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编委。
1982年12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凤县中医医院工作,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陕西中医学院读硕士学位,获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省级及厅局级科研课题7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厅局级及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8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5名。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明君,男,1964年10月7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咸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咸阳市三五人才、”称号。现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留校至附属医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心内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研修学习一年。目前主持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三项,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编写出版专著六部。研究成果获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六项。&
张翠英,女,1961年9月28日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培君主任医师、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2001年荣获陕西省“三五人才”称号,2000年荣获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省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作者联合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
30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方面有一定的建述。曾于上海、西安等地研修心脑血管病诊疗技术。目前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两项。研发了院内科研制剂“解毒通脉胶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发表学
术论文3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
刘超峰,男,
郝& 伟,男,1961年12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陕西省中医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 陕西省中医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理事、西安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
198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27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及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在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项,200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2010年的研究课题“活血化瘀、益气化痰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斑块稳定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带领西安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成绩突出,连续9年被评为“先进科室”,个人也连年被评为“优秀科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范秀风,女,1969年8月1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1993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省中管局课题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闫咏梅,女,1961年9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陕西省痰瘀论治中医脑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脑病)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脑病专业)学科带头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先进个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后,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收录3篇。出版著作3部,主编或参编国家统编教材3部。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
李军,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国医大师张学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所所长。陕西省第二届名中医首席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名中医传承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兼任国家奖励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务委员等职。2007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11年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
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赴日本研修心脑血管病专业,1990年被国家两部一局确认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随师张学文教授临床学习三年,深得其学术真谛。经近40年的从医实践和名师指导,学验俱丰,中西医汇通于一炉,中医基本理论功底扎实,对中医脑病理论深有研究,擅长诊治心脑血管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活血化瘀法和涤痰通络法的灵活运用颇具心得,屡起沉疴,治疗中风、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癫痫、三叉神经痛、冠心病、心肌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先后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成果奖9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
王亚丽,女,
李锐,男,
林海,男,1964年12月,西安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常委、脑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委、西安市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优秀中医青年人才,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省交通医院、西安市中医院脑病科工作,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进修,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神经症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中风、眩晕、不寐、抑郁、焦虑、头痛、痿证、颤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参与者的课题分获省、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主持在研省市科研课题3项,出版专著《医学心理学》一部(任编委)。&
张梅奎,男,1963年8月10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国家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建院60周年突出贡献奖;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现为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科室主任,&
任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远程医学及云计算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全军第九届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审稿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1982年陕西名老中医继承人,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任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病的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课题情况: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清士泽喷雾剂治疗湿环境下诱发急性湿疹的新药研制”;②国家863计划“灾难现场远程医疗紧急救治系统研究”,获得2013年解放军总医院科学进步二等奖;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内容建设”;④解放军总医院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中药脑疏宁胶囊的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在国家统计源期刊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5篇,Ei检索4篇。编写出版专著4部,副主编教材1部。灾难现场远程医学保障应用研究获解放军总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宋虎杰,男,1962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第四批重点中医药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第五批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性瘫痪诊治方法重点研究室主任;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脑病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西岐王氏济生堂中医儿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陕西省名中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世针传统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
先后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脑病的工作25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脑积水、脑瘫、孤独症、智力低下、中风、癫痫、持续植物状态等脑病的中医临床具有较深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脑病“三位一体疗法”,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了《中国特色诊疗专家经验荟萃》、《脑积水》、《金贵要略经方药理与应用》三部专著。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现在研的课题4项。先后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4项。科研成果登记4项。
主要研究方向:脑积水、脑瘫、孤独症、智力低下、中风、癫痫、持续植物状态等的临床研究。&
闫炳苍,男,1967年11月28日出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神经内科),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业务副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医学会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协会第一届委员,陕西省渐冻人协会秘书长。《疑难病杂志》杂志通讯编辑。
1994年0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先后在陇县人民医院、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工作和进修,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脑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09月至2007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目前主持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8篇。&
王辉,男,1972年6月12日出生,本科学历,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二科主任,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临床路径工作专家组成员,陕西省脑性瘫瘫创新计划办公室主任,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脑瘫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市残疾儿童评定脑瘫专家组成员,第四届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协作组推拿、穴位埋线、刮痧技术脑瘫分组组长。
199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在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脑积水诊疗中心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脑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17年。在脑瘫、脑积水、癫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感染性神经疾病、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缺陷病及运动单位病等的临床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进修1年,2009年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进修1年。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中医儿科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性瘫痪中医诊疗重点研究室的建设中负责优势病种的临床实施、资料收集、疗效观察、方案梳理及分析总结工作,目前负责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5篇。
刘玉堂,男,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读,副主任医师。现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脑病一科主任,该院国家“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项目学术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项目主要负责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儿科优势病种--解颅病(小儿脑积水)全国协作组副组长。
1998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针灸系针灸专业,先后在解放军第455医院、世界针联传统医疗合作中心(印度尼西亚)及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从事脑病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修学习, 2013年12月起就读南方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研究生班。
擅长于运用中西医理论及治疗康复技术诊治脑积水、智力低下、脑瘫、癫痫、多动症、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炎、脑外伤后及部分遗传代谢病等,例如,运用“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积水,运用“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脑瘫,运用中药、针灸、穴位埋线及电子经穴等治疗癫痫,应用中药及针灸(头针、舌针、水针、靳三针、埋针及穴位贴敷等)治疗智力低下、脑瘫、儿童多动症等;还独创了智力低下的“益智开窍针刺法”,该针刺法已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1项,正在临床实施;在此基础上配合现代医学的康复治疗及特殊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此类脑病的临床疗效。
目前主持智力低下的省级课题1项,曾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三位一体综合方案改善小儿常压型脑积水精神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临床研究”项目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篇。
徐军建,男,1962年09月18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务科长。
1987年0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肾脏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2篇,编写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咸阳市科学技术2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1项。
刘春莹,女,1962年09月26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二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陕西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民进咸阳市委会常委,咸阳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
1984年0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留校在附属医院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至今。专攻肾脏病及风湿免疫病专业。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多囊肾等肾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病有深度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强调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课题2项。&
苏衍进,男,1975年0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 2008年获陕西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人。
2004年7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至今。近10年的工作中,在慢性肾脏病及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1年获陕西咸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糖肾一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 MMP-9 及 TIMP-1 水平影响》获2013年度陕西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咸阳市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参编著作四部,主持科研课题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多项课题,
潘龙,男,生于
程小红,男,1962年11月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名中医。现任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肾病分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杂志》编委。
1982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汉中卫生学校,先后在西乡县中医院和汉中市妇幼保健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肾脏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慢性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1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等奖2项,获得国家专利1项。
王希胜,男,1954年12月出生;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管局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中管局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肿瘤研究室主任,第三批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第三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79年11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5项,均已全面结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一部,参编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王克穷,男,1961年3月出生,博士学位,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1985年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能够熟练的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各类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乳腺病;在恶性肿瘤的辩证标准研究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温习发现,在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阶段,证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恶性肿瘤的辩证标准研究中,采用文献调查和病案回顾性调查相结合之法,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制定调查表;创造性地将前瞻性队列研究运用于恶性肿瘤中医证型的动态研究之中,进而通过“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专家论证相结合所建立的“恶性肿瘤辨证标准”,既可以克服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等算法的某些不足,又能避免单纯只使用专家经验可能带来的主观偏见。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2部,在国家级及省部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
李仁廷,男,1965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老年肿瘤专业委员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会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专家。
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同年7月分配到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工作至今;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发表的论文40余篇。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及陕西中医学院课题各1项,参与完成了陕西省中医管理局课题2项及咸阳市科技局课题1项。“山仙颗粒抗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三等奖(3)。擅长运用中医理、法、方、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诊治乳腺癌、肺癌、肝癌及消化道肿瘤。参与研制的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山仙颗粒”用于治疗各种实体瘤及肝硬化已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满意,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有明显的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的作用。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张亚密,女,1969年6月22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中西医治疗及放化疗所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等的中医治疗方面取得独到的建树。曾赴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胸部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曾作为陕西省第三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师承于陕西省名中医王希胜主任医师。目前主持厅局级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2篇,独著《肿瘤扶正法理论与临床》1部,主编《肿瘤病中医特色诊疗全书》等著作3部,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3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2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3等奖2项。
肖海娟,女,
全建峰,男,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成员。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职务,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肿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热疗分会委员。
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汉中市汉江职工医院和陕西中医学院工作,主要从事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恶性肿瘤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就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0年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站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陕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国家临床基地横向合作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4部,其中肿瘤学类1部。&
任秦有,男,1960年10月24日出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7年9月至2010年7月,。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科金1项,军队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3篇,编写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张效科,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副主任,兼任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课题9项,获科技成果3项。&
宋宗良,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并留院工作,从事内分泌糖尿病专业。1994年师从糖尿病专家祝谌予前辈,系统学习糖尿病的中医治疗;1998年在四医大唐都医院进修内分泌专业,从事糖尿病的研究与防治。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内外糖尿病学术交流,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学风严谨,坚持教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近30年来,发表糖尿病相关论文20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科研项目:负责益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临床研究,负责补脾益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参加桂龙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参加硝菔通结颗粒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同时指导进修、实习研究生医师。
裴瑞霞,女,
丁辉,男,1968年1月24日出生,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3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肿瘤的治疗和术后中医调养颇多研究。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主持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重点资助课题1项,陕西省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多项。
于辉瑶,男,1958年6月5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学士,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历任安康市卫生局副局长,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现任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功能康复促进会副会长。
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脾胃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中医脾胃病学疑难杂症诊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等应用疏肝健脾、理气化湿、升清降浊、活血化瘀之法,取得了独特疗效。
目前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
陈秀生,男,1962年12月24日出生,教授,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院长,兼任陕西省血液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
&&&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贫血、血小板疾病、恶性血液病等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先后主持各级科研课题5项,目前主持在省部级课题1项,研厅局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3部,获西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赵晓平,男,
胡珍渊,男,
张毅,男,1973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研究生导师。咸阳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主任,兼任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院前急救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咸阳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委员,咸阳市工伤鉴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医 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1998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 临床& 专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目前在职博士就读于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工作,擅长脑出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及昏迷病人的促醒治疗,对的微创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有较深造诣,擅长 颅脑及椎管内及颅神经的诊治,并致并致力于微创神经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在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方面颇面颇有建树。目前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王晓峰,男,1972年10月出生,1991年5月入党,硕士研究生,教授,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主任,兰州军区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青年科协委员;全军及陕西省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兰州军区及宝鸡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神经与精神疾病靶向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颅脑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医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副主编。
1994年7月毕业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被分配到解放军第三医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重型颅脑创伤救治、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深部肿瘤、脑脓肿、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难治性精神病、癫痫等功能性脑病的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并领导创建了全军精神病外科治疗中心。1996至1998年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现承担国家“十二五”课题1项,兰州军区科研计划课题1项,完成全军和军区科研课题共10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4篇,SCI论文3篇。参编专著二部:《微创神经外科》、《新编颅脑损伤学》。研究成果共获军内外各类奖项29项,其中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军队及陕西省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三等奖22项。
侯俊明,男,1964年01月24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副教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陕西省卫生系统“二一五”人才;咸阳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咸阳市健康卫士;咸阳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陕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外科学教研室主任,肿瘤、胸心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肿瘤外科微创学组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委。
1987年0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急诊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肿瘤外科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消化道、腺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8年在陕西省乾县中医院急诊外科下基层锻炼。1994年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进修,2003年被附属医院选派参加防治“非典”医疗救护队。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地市级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高等医学教材3部,出版医学书籍3部。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奖4项。
孙建飞,男,1972年9月24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外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1995年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外出进修学习2年。主要工作方向为普外急腹症、肝胆疾病、消化道肿瘤、门静脉高压症的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能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规范性肝段切除术、复杂胆道手术、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分流术、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成形术、乳腺癌根治、各种腹部疝的外科手术等,以及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在外科治疗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擅长通过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结合的方法在术后肠功能恢复、胃瘫、肿瘤综合治疗等方面应用中医中药,尤其在急腹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疗效。目前主持厅局级课题一项、院内课题一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8篇,编写出版专著一部(《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独著)。获得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
杨兴武,男,1966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肝腔镜外科主任,陕西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学组委员。
1990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进修。长期从事普外科医、教、研工作,在肝胆外科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普外肝胆外科重大疑难病例的诊治,对腹腔镜下外科手术及各种微创手术有深入研究。成功完成了数十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胆道成形吻合术及门脉高压症断流、分流术,肝癌的超半肝切除术,能够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肝囊肿切开引流术等微创手术,能完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肝胆外科各种复杂胆道手术,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肝胆管结石和梗阻性黄疸。先后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承担咸阳市科技局科研项目三项;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3项。&
张家墉,男,1967年11月23日出生,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外科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1989年0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先后在泾阳县人民医院和咸阳市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读于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班。目前主持**课题**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编写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咸阳市三等奖1项。
王双全,男,<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3" month="1" year="年1月23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国家卫生部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现任业务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外科专业学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普外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年,先后到国内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和国际学术交流。6.9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课程学历教育。目前参加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一项(编号)。已经发表论文近20篇。科研成果:2011年度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雷光焰,男,
武昌学,男,1959年4月8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学士,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导师。2009年荣获卫生部医疗援外先进个人奖,2011年荣获陕西省医疗援外突出贡献奖。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兼任咸阳市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983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专业,1983年9月-1989年8月在陕西省安康地区中医院外科工作,1989年9月至今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泌尿外科工作。2000年9月-2001年9月在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一年。2002年3月-6月在西安交大第一医院肾移植科参加卫生部肾移植培训班学习。2001年9月-2003年9月参加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2004年晋升为中西医结合外科主任医师。2005年8月-2007年8月在苏丹医疗援外2年。从医30年来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泌尿外科等专业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医学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娴熟,科研思路清晰、带教能力强。精通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诊治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及泌尿系结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目前主持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卫生厅项目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共2部,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2项。&
张育军,男,1971年12月16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副教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泌尿外科工作,主要从事外科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杨利学,男,1961年10月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主任、颈腰椎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陕西省医学会脊柱学分会委员,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陕西中医学院“十大名医”,2013年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名中医”。
1984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一直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积极致力于骨伤临床与生物力学的结合研究。1990年3月在北京进修学习《骨伤科生物力学》一年,2000年10月完成陕西省名老中医师带徒3年学习并出师. 2003年9月上海《全国脊柱内固定新理论.新技术高级研讨班》毕业。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教学与总结,以及对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在脊柱脊髓损伤及脊柱疾病专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擅长诊治脊柱损伤及脊柱疾病。发表专业论文56篇,主编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参编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另参编论著2部,主持国家中管局行业专项子课题1项、省市级科研课题7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郝定均,男,汉族,年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脊柱外科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兼任国际截瘫学会会员、北美脊柱学会会员、中残联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脊柱外科学组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西安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美中国际创伤杂志》主编,《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脊柱畸形杂志》等杂志编委。
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从事骨科专业临床工作年,累计主刀脊柱外科手术1.5万余例。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脊柱外科临床研修。近5年来,开展新技术20余项,发表脊柱专业论文65篇,出版专著7部,发明专利3项,完成科研成果1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社发攻关项目及西安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各1项,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
朱立国,男,
周劲松,男,年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西安市第五医院暨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西安市风湿病研究所所长、西安市骨质疏松学会主委、西安市骨科学会常委、陕西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骨科学会脊柱专业组委员、陕西省激光医学会常委、西安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委、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微量元素学会常委、《美中国际创伤杂志》编委、政协西安市第十二届委员等职。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曾于年赴维也纳大学医院进修显微外科,年为西安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年获国家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管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称号。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的临床、教学、研究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发表论文近篇,编写专著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多次获得省市局级科研科技、新技术、新业务奖。
贺宝荣,男,1964年2月1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椎间盘与畸形病区行政主任,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组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脊柱学会常委。
1990年8月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先后在西安市第八医院和西安市红会医院工作,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脊柱脊髓疾患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累计完成脊柱手术一万五千余例,已完成各级科研项目9项。目前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3篇,编写出版专著6部。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西安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李智斌,男,1964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广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进修学习,擅长四肢骨折,骨性关节炎、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肿瘤的手术治疗,并对骨病、颈肩痛有一定的研究,发表论文
郝阳泉,男,1970年4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副教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统编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编委,《全国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编委,陕西省医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
1993年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红会医院工作,主要从事骨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骨折、骨病及各类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目前主持科研课题3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一项。
袁普卫,男,年月出生,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大骨科秘书,陕西省重点学科中医骨伤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中西医结合防治骨退行性疾病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骨性关节炎协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伤科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年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连续两年荣获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并被评为西安交通大学届优秀毕业生。毕业后在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年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骨关节病研究所学习一年,师从全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目前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项,陕西省教育厅等厅局级科研课题项,院内重点科研课题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专项、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余项,曾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已发表科研论文余篇,其中收录篇,收录篇,核心期刊余篇。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及陕西中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并入选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咸阳市三五人才)人选年获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称号。年获咸阳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青年及青年突击手标兵称号,咸阳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咸阳市卫生系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刘继华,男,1959年5月3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骨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陕西中医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规划教材编委,咸阳市跨世纪三五人才,现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纪委书记、临床医学系主任,陕西省中医骨伤科学会理事,陕西省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2年陕西中医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班结业,曾先后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在三十年的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25篇,出版著作7部,出版“十五”国家重点视听教材3部,参与陕西省科技厅科研课题3项,获省厅级奖三项,市级奖一项,院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先后完成国家级新药II,III期临床研究3项。&
阴小龙,男,年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骨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西电集团医院骨科副主任。
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主要从事骨伤科专业年,临床教学工作余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对骨科创伤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骨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关节疾病,对脊柱、四肢创伤治疗经验丰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项,现在研的课题项。先后获得陕西省西安市优秀论文一等奖次。西安市新技术项目二等奖项。&
张堃,男,1963年10月10日出生,主任医师,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市红会医院业务副院长,创伤骨科学科带头人,华裔骨科学会理事,AO创伤中国委员会委员西北区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骨质疏松学会中青年委员,陕西省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陕西省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委员,西安市骨科学会常务委员。
1986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骨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曾在解放军89医院,德国Endo医院,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瑞士AO总部进行显微外科,人工关节,及骨折内固定等方面的专业访问学习。开展了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髋臼及骨盆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股骨髁上及胫骨近端骨折的 LISS 系统钢板内固定术等;对于人工髋、膝、肩关节初期置换及翻修术有较高造诣;应用各式游离皮瓣、肌皮瓣、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创面;对大的动脉损伤、动静脉瘘开展了血管移植手术,保全患者肢体;通过病灶清除、皮瓣覆盖、骨移植等综合疗法显著提高了外伤性骨感染的临床治愈率;对于严重创伤救治方面有独特的治疗经验。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外伤性骨感染的临床治疗》获得2008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贺丰杰,男,
朱虹丽,女,1971年6月6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咸阳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1997年7月毕业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在中铁一局咸阳中心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先后在陕西省肿瘤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在妇产科常见病、疑难危重症、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及妇科常见的良恶性肿瘤的开腹手术及宫腔镜、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就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专业,获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后留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至今。目前主持教育厅课题1项,参研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论著1篇。&
朱丽红,女,1971-7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西医结合妇科博士后,教授、副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008.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8.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第一后备学科带头人(2009.11),陕西省优秀青年中医药科技工作者(2007),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2012.10),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9),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2007),首届中西医结合青年发展贡献奖(2011),第二届咸阳青年科技奖(2012),第二届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妇科病研究室主任(2007),陕西省重点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2012.11),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六届妇女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5);《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1994.7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1998.9至2001.7,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12至2013.5,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博士后流动站,获博士后证书。目前主持科研及教学改革课题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李世梅,女,1964年12月17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放军第323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陕西国际医学促进会妇产科学会常务委员,解放军妇科内分泌学会委员,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妇女保健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风湿学会委员。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先后在甘肃中医学院和解放军第323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9年7月至2001年7月,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并享受军队优秀人才特殊津贴。
目前主持兰州军区课题2项,《AK000953基因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补肾祛斑颗粒合祛斑面膜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刘晓萍,女,1955年4月15日出生,大学学历,主任医师职称,陕西省名中医,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副主任,现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陕西省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附院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儿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主持及参与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
韩玲,女,1958年7月5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中医儿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保科主任。
1982年12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陕西黄陵县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儿科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咸阳市课题一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篇,编写出版专著一部。&
张卉,女,1959年12月31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荣获陕西省卫生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现任陕西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儿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中医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咸阳市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张金虎,男,1958年9月15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商洛市十佳青年称号,跨世纪人才,陕西省卫生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西安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兼中华中医学会儿科分会全国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
1982年12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商洛县中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年被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聘为特约教授。面前主持陕西省科技厅科研项目一项,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一项,院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30余篇。&&
陈艳妮,女,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儿科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获西安市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任西安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儿童保健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等编委。
王宝安,男,1961年5月7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司法部授予全国司法鉴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第二届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贡献奖;陕西省司法厅评为司法鉴定规范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协会授予杰出精神科医师星火燎原奖。2013年获陕西省第五届精神卫生杰出贡献者称号。宝鸡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现任宝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精神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宝鸡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
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系,先后在宝鸡市康复医院和宝鸡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精神和心理卫生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市级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编写出版专著1部。研究成果获宝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2项; 宝鸡市委、市政府联合颁发的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
李炜东,男,1963年12月13日出生,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西安市分会精神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先后在陇县中医院和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医、精神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近三十年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孙权科,男,生于
杨来启,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西医结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