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问题网。

《真原医》:杰出医学研究者教你处理健康问题
[导读]作者在《真原医》中分享,如何从适量的天然物质来营造支持细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环境,来预防及治疗疾病。藉由饮食的新概念、姿势与消化系统的健康到修身、修心到身心灵的全面诊治。 《真原医》封面《真原医》这本书的可读性在于,作者用他的大视野让你看到影响健康的方方面面,很多因素是你平时根本不会注意到的,比如补充微量元素的问题,实际上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又比如每餐最好吃50%以上的高膳食纤维食物,实际上很多人平时几乎不吃蔬菜;还有大多数人认为吃肉比较有力气,可是许多世界运动纪录保持者都热爱蔬食,均衡才是关键;又比如心中充满感恩、关怀、慈悲时,心脏会出现协调的频率,使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经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本文摘自:《真原医》 作者:杨定一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1月21世纪预防医学是健康的关键简单却关键的观念在一百多年前,欧洲医院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产妇死于产褥热。当时医学界耗费了很多心力,想找出这个可怕的流行病病因,却徒劳无功。维也纳的塞麦尔维斯医师(Ignaz Philipp Semmelweis)怀疑,医师的手是真正的祸首,认为医师的手碰触过一个又一个病人,甚至解剖死亡病患的尸体,因此推论一定是医师的手藏有病原体,将之传染给产妇。然而,当时许多医师都藐视塞麦尔维斯医师的推论,认为这个想法太过简单,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证明,医师的手的确是产褥热的祸首。因此,塞麦尔维斯医师建立了非常彻底的洗手法,得以遏止感染的扩散。他的发现开创了卫生学、外科学以及妇科学的新时代!塞麦尔维斯医师的推论生前并不被认同,死后才被拥戴为“女性救星”及医学领域的革命先驱。简言之,这是因为他的发现太新颖、太简单,而且太重要了。最佳健康状态,从体内环保做起医学的发展不应只着重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实际上,这是健康医学的时代,预防医学与对抗疗法都是重要的医学环节。奥地利知名医师马耶尔(Franz Xaver Mayr),穷极一生都在提倡“健康科学”,反对“疾病科学”,他撰写的《净化血液及其他体液》(Cleansing the Blood and Other Bodily Fluids)及《温和轻食》(Moderate Elimination Diet),是现今自然疗法运动的基石。马耶尔医师的健康理论非常强调消化系统。现代人的食物摄取量比以前的人多,更因为种种因素,很多食物已因缺乏天然营养素或矿物质而不完整。过量并失衡的饮食导致我们的消化系统长期过度负担,慢慢影响到体内各个器官,进而引发种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很多人称之为“文明病”。马耶尔医师呼吁,应从消化系统开始进行身体的“内在清洁”。通过与全世界上百万人分享的终生计划,马耶尔医师察觉到,彻底清洁不只可以帮助原本百病缠身的病患恢复精力,也可以使正常人拥有“最佳健康”,也就是达到一种从客观角度和个人主观感受上都是“最佳”的状态。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马耶尔医师在他的《健康诊断》(Diagnostics of Good Health)中提出了结论,所谓健康不仅是没有生病,应该还可以简单地判定为:1. 个人健康状态偏离最佳状态多远。2. 个人健康是否已经改善或恶化。3. 何种因素对健康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什么大部分医师喜欢用药物和器械来治疗疾病,理由已经很明显,因为目标清楚,对症下药便是。相形之下,预防医学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来找出身体细微的变化,所以不如传统医学普及。幸好现在已经可以定义最佳健康,而且在未来几年中,焦点会放在开创评估“健康状态”,而非“疾病状态”的客观标准。运用上面这些标准,就可以比较客观地重新定义预防医学,一般民众也能简单地自我评估。身心灵的全面医学——真原医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发展了“预防与预知保养”,以使机器的使用寿命达到最大。这样的作业系统不只是预防,也可以预测工厂中的某部机器是否会出现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运用许多方法评估与保养汽车状况,但却常常忽略自己的身体,等到注意时已经太迟,再也找不回健康。事实上,健康应是主动经营落实得来,而非被动等待得到。每个人都应全心全意致力于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接纳健康照顾的新概念,并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体形、运动养生法、压力管理、习气、情绪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近百年来,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领域上,有许多突破性的发展,也确实帮助了无数病患。但除了正统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外,推广“医于未病”的预防医学,也是医学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从预防做起更能帮助大众免于疾病之苦。预防医学不仅是健康的崭新观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体悟,我们应以开放的心胸去接纳益于健康的生活细节。例如,人们的问题是饮食过量而非不足,那就应摄取正确的食物帮助体内净化,而非增加身体负担;应调整呼吸方式、建立运动的习惯等。许多旧观念与习惯需要被调整,点点滴滴建立全新的保健观念。我们必须不同于以往,以顾及身心健康与平衡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是只把焦点偏重在未来的工作市场。为了地球和人类,以及万物的永续生存,我们必须使生活回归自然,采取和谐与条理分明的生活形态,而不是继续生活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忙碌之中。唯有通过这些改变,人们才能回归充满意义、创造力以及有目的的生活。一旦了解这些之后,你需要很大的勇气与决心进行改变,也需要持续不懈的训练来维持。因为这些正向改变,你将能充满新的活力与积极的人生观。因此,你对自己、家人,对身边的人、环境,以及对整个社会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必然也会拥有一颗充满希望、宽容、悔悟及慈悲的心。这种改变会自然地散发出来,毫不费力地散布到生活的所有层面。而当我们以转变的心念重新去理解世界或帮助他人时,其实也踏出了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体悟,是最古老却也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预防医学,我称这身、心、灵的全面医学为——“真原医”(Primordia Medicine)。从分子矫正医学到真原医传统西医与分子矫正医学西医在过去百年中进展神速,其治疗策略在于擅长运用药理移除或抑制症状的“对抗疗法”(allopathy),例如给高血压患者服降血压药、用止痛剂消除疼痛、运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症状等。事实上,对抗疗法的确帮助了许多患者,而且也发展出许多功效卓越的药物,造福了成千上万的病患。分子矫正医学与传统西医的差异在于,前者认为身体重新补充的元素能带来完全的康复,后者则认为身体需要截然不同的外来物以进行干预。“分子矫正”(orthomolecular)一词,出自诺贝尔奖双冠得主莱纳斯·鲍林博士(Linus Pauling)在1968年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研讨会论文。论文中,鲍林博士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以大量维生素治疗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他相信脑内环境与众多心理疾病相关,只要调整体内天然营养成分的含量,就能矫正与疾病相关的化学异常。分子矫正医学的核心观念是提供给身体大量天然营养素,便能预防并矫正各种身体缺陷或疾病。鲍林博士此举在当时被科学界的同侪忽视,然而,时隔四十年后的今日,我们几乎可以说他是关键性的先锋。他开启的不仅是成长最快速的医学领域,其影响力更是远远超过批评他的人。鲍林博士当年开创的其实是“分子矫正精神医学”,如今,分子矫正医学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鲍林博士原本的想法,延伸到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全世界已有上百万人安全地证实了他的想法。一股新的趋势正在形成,人们开始希望借助自身防御系统和痊愈机制来达到健康。人们也渐渐认同,对身体而言,拥有足够的天然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脂肪酸等,就能营造出支持细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环境,而用适量的天然物质来预防并治疗疾病,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运用生物能量治病——顺势疗法“分子矫正医学”与“顺势疗法”(homeopathy)有密切的相关性,两者都认为将营养素重新导入体内后,必会引发所谓的“好转反应”,也就是身体会产生一些急迫的改变,代表身体正在进行痊愈的净化反应,包括疼痛、发热、寒战、关节疼痛、皮肤溃烂、舌头外观改变、排泄习惯变化等。这些体内净化的好转反应征兆,在许多方面都与疾病的病情变化非常类似,这也是“顺势疗法”一词的由来。特别的是,顺势疗法奉行无限小定律,物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倍的稀释,使稀释溶液中几乎没有药物分子的存在,与其说是这个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治病,更应该说是利用它的生物能量来治病。顺势疗法在两百年前开始发展时,高倍稀释(又称“高能激荡”,因须不断用力摇动药瓶)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当时使用的治疗物质都是对身体有剧毒的物质。这些毒物之所以中选,正是因为它们能使病症再现,这也正是顺势疗法的首要原理。为了安全地使用这些毒物,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稀释到对人体无毒,但仍然能表现出模拟病症的排毒症状。而分子矫正医学不是对毒物进行高倍稀释,而是为病人提供大量营养素,以调整和校正体内的化学平衡。由此来看,分子矫正医学因为符合现今的化学定律,所以比顺势疗法更能被现代医学接受。传统医学与非传统医学的平衡点在传统医学和分子矫正医学之类的另类疗法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平衡点。只要是能真正帮助人就值得推广。换句话说,当选择预防保健的养生方法时,也不要偏废了常识的力量。即使是西药,只要能够发挥疗效,而且没有其他替代方式,就没有道理不去用它。当然,在做这些判断前,当事人应该全面评估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而最后应以病人的福祉作为判断的准则。分子矫正医学应发展至下一个层次,以天然营养素来调整体内化学失衡,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上,确实能获得可观的结果。但还是要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因为身体会这么渴求大量营养素的情况,其实还是很少见的。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和有机酸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等的平衡搭配,会比单一元素过量使用更能产生效果,这也是为何多年来我一再推广天然、未加工食品的原因。由内健康到外健康我们应该以敞开的心胸去了解每一种科技、每一种疗法,因为只要能让当事人痊愈,彻底地由内健康到外健康、身心恢复平衡的疗法,就是最佳疗法。疾病并不像现在一般人想的那样,是单纯生理或心理的现象。所以,最好的疗法是要深入疾病核心,而不是只治疗疾病的征兆。不论处理任何健康或疾病的问题时,都一定要以人的整体为考虑。只要有适当且良好的资讯和沟通,相信患者和医师都会愿意选择平衡的健康观点,并将身心灵视为整体治疗的对象。这么一来,相信常见的各种健康问题都将消失。此外,大多数传统医学所持的“简约处置”(reductionist approach),都只能提供部分的健康解答。即使是过量的维生素或其他天然营养成分,也不见得能够除掉病根。健康不能只被切割为分子和化合物而已,和谐的整体有赖于身心灵的平衡。人类不只是细胞的组合体,也不仅是遗传程序的表现,除了肉体,我们还有智慧、创造力,所以整体平衡绝非单靠矫正化学物质就能轻易达到。这也是为何我多年来一直推广“真原医”的原因,因为健康不能只靠吃药或某种营养素来维持,病人本身必须主动积极,才能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形态、适度运动、摄取正确的营养、彻底改变心态等,才能将疾病连根拔起。换句话说,唯有患者确实努力,方能挣得自己的健康和康复。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也唯有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中西医合璧的整体疗法 中医或西医的就医抉择曾有朋友问我,身体不适就医抉择时,是否西医较中医来得科学化呢?其实我认为并没有孰优孰劣,中西医各有其特色,只要能真正为病患谋福祉的就是最佳疗法。一般理解中的中医,其实传承了各文化中最古老的智慧与丰富的实务经验。中医重视人与自然间的完美和谐,认为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会配合时令与生活习惯来调整体质,有时运用草药、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种种技巧来辅助。丰富且多元的草药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最好礼物,配合不同体质各有相对应的草本配方,以自然的方法建立人体的防御系统和疗愈机制来防治疾病。中医非常重视人体各部位相互间的复杂关系,视身、心、灵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理念中,人体如同一个和谐的小宇宙,脏腑气血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而如何恢复体内原有的平衡与和谐,则要从体质调理着手。中医着重宿主(host)的体质调理与生理状态,依据不同经络、脏腑属性和虚实寒热症状,配合患者的体质分类(biotype profile)——“风、寒、暑、湿、燥、火”等症状,量身提供最适合该患者体质的诊疗,宏观地整体调理而非局部治疗。中医认为许多疾病根源于体质上的失衡,如何恢复人体原有的均衡则是中医最精深的专业。中医的整体疗法与丰富的草药知识都经历了数千年的考验,并成功疗愈无数患者,所以才能世世代代地被完整保留,对于古人的智慧我们应以开放的心胸肯定与尊重。西医则是对症诊疗的实证科学,针对不适的部位对症纾缓或解决问题。站在西医的观点,人体是由种种生理变数(variable factors)组合而成的。生理上的种种变数会相互影响,当生理变数呈现不均衡的状态时,就是疾病的根源。因应时代与患者的种种需求,西医不断地发展各科专业化,把整体细分为各部位的诊治科别,又从各个科别发展出更详尽的说明与诊断。为因应患者的需求,西医除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外,又从这些专业科别发展到“次专科范畴”(subspecialty)及“次次专科范畴”(sub-subspecialty)。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西医的分科日趋细分与专科化,西医以简约处置将复杂的问题化约至最小,由多元变数化约至单一变数,多年来以化约式解答了许多生物或医学上的问题,也帮助了无数受苦的病患。中西医整合的未来趋势中西医虽存在着观念与哲学上的差异,但我认为中、西医必定会整合。这一百多年来,西医发展趋势由粗重体(gross body)迈向微细体(subtle body),也逐渐重视微细体与致病因子的关联性。举例来说,继X线检验技术发明后,又发展了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更进而发展到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检验技术,除了提供非侵入性且更精准的检验服务,还更强调以微细体的机能来呈现生理状态。而过去大家认为中医理论中很玄的“体质”,现在已可用最先进的西医检测技术来证实了!近年来,基因组学运用基因表达分析,分析许多生理上的变数,这在过去被视为不可思议。进而又延伸到蛋白质组学甚至代谢学,更详尽地监测下游的蛋白质组与代谢物在生理上的变化,高速地分析出生物代谢体与其他可管制的影响,测量出个人体质与疾病根源的关系,不仅归纳、分类出不同体质,还能更进一步运用这些资讯调整药物至最适当的疗效。个人化(personalized)的体质归纳与客制化(customized)的医疗服务,不正是回到了古人强调体质与疾病的关系上吗?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发展趋势会由粗重体走向微细体,由形体走向能量体,由有形走向无形。当西医发展到越微细的范畴,就越会认同中医的整体疗法观念是正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医也会同意现代科学与先进科技能落实运用,以帮助解决健康问题。相信中西医的整合会带来最先进、最完整的21世纪医学观,走向将身、心、灵视为整体治疗的整体疗法,这不但是古人的智慧呈现,也是最现代的医学。全球同心,发展生物标记分子技术随着基因组、蛋白质组与代谢体分析技术的进步,发展生物标记分子技术,不仅为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早期诊断、术后评估及治疗带来新希望,而且能够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中医长久以来所有关于“体质”的论述,这对于中西医的整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决定大力推动相关的研究项目,而这需要全球学者携手共同努力。有鉴于此,我鼓励长庚大学的同人们与哈特韦尔教授(Lee Hartwell)全面合作进行跨国研究计划。哈特韦尔教授因对癌症研究的重要贡献,与前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保罗·纳斯(Paul Nurse)爵士,共同获颁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恰巧哈特韦尔教授也是长庚大学包家驹校长攻读博士后研究时的指导老师之一。在与哈特韦尔教授合作的研究计划中,我们选定几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作为生物识别特征(biosignature)的技术研究平台。其中,以蛋白质组作为癌症生物指标与全民癌症筛检早期生物指标的两项研究议题,因其重要性与影响力,在2004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中被列为生命科学领域之重要议题,同年,也被列入人类蛋白质组学组织(Human Proteome Organization,简称HUPO,相当于当年之人类基因组组织)工作。此外,我们也与国外具影响力的学者交流科学新视野。比如说,长庚大学与台湾蛋白质组学会共同举办“2010疾病标志国际研讨会暨蛋白质组年会”,邀约许多在国际上有卓越成就的学者共襄盛举,如哈特韦尔教授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翁启惠院长,都在会上分享了生物医学技术的新观念。在生物有机化学及糖分子科学方面的贡献早已受国际重视的翁院长,不仅对该次研讨会十分肯定,更提出未来长庚大学、长庚医院能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密切合作的期待。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会中我整理并分享了过去在洛克菲勒大学所进行的免疫系统研究与解开杀伤细胞杀伤系统机制之经验,感觉仿佛回到洛克菲勒1970年到1980年间研究生涯的黄金岁月。不光是唤起我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本次研讨会能获得众多学者的一致肯定也让我充满信心,相信结合全球科学家的力量,未来医学必能整合成中西医合璧的整体疗法,以帮助更多民众免于疾病之苦。02 环境与健康完整的全光谱空气三宝:臭氧、负离子、芬多精微量元素与全面有机耕种荣耀大地完整的全光谱能量源自阳光现代人因为生活形态与居住环境的种种限制,除了休息与睡眠以外,许多日常活动几乎都在建筑物内进行,包括上班、上学,或者是多数休闲活动。因此,人们很少有机会可以充分接触到自然的阳光,即使有机会走到户外,有些人因为观念上的偏差,也会用各种方法尽量阻挡阳光。事实上,阳光是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与生长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我们摄取的所有营养物质、矿物质与维生素都具有它们本身独特的能量吸收光谱。早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发现维生素C而得到诺贝尔医学奖的森特·哲尔吉因教授(Albert Szent-Gyorgyi)曾表示:“人体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阳的光线。”因为阳光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能量,植物经由这些能量合成了生存及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将来自太阳的能量贮存下来,再被动物及人类摄食,因而供应了人类生存及生长的能量。阳光具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均衡且完整的波长和能量,可以穿透人体皮肤,进入体内与各种化学物质、矿物质发生互动及反应,协助人体各项必需营养物质的合成,以及各种不同类型废物的分解与排出体外。因此,除了对植物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阳光对于人体的健康也具相当的影响力。阳光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哪些影响呢?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证明,自然的阳光会增加人体对氧气的吸收、降低心跳的速度、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改善肌肉的能量。同时,全光谱的光源也具有杀菌功能。1980年科学家麦克多纳博士(McDonagh)在一项研究中证明,自然阳光或全光谱的人工光线可以治疗黄疸,因为这些光线中的特定波长可以将血液中的胆红素转变为无害的物质。医学专家也常提醒大家晒太阳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因为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主要靠维生素D。人体必须经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后合成维生素D3,再于小肠中结合钙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钙的吸收率就会被影响,即使吃进再多的钙质也无法帮助骨骼成长。阳光,可以说是上天送给人类的“免费营养素”。因此,自然的阳光对于儿童骨骼肌肉的成长以及预防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有相当大的帮助。另一方面,阳光也会直接影响人类心理与情绪健康。我想,多数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清早起床,如果看见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心情会顿时开朗起来;反之,如果一整天天空都是阴阴沉沉的,那天的心情也会随之感到郁闷。1979年德国的霍尔维希教授(Fritz Hollwich)发表了一篇有关光线对人体影响的经典论文,霍尔维希教授证明了自然光线对人体生理及心理产生的刺激及调节作用是经由眼睛所引起的。他以科学的方法证明,若人体无法接受光线的刺激或者暂时受到干扰时,都会对人体生理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这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生理周期都是由激素控管,而且与阳光有直接关系。当光线进入视网膜后,通过神经传导会影响大脑里松果体的激素分泌。当光线充足时(如白天),大脑会分泌血清素让人活力充沛、心情开朗;但是到了夜晚,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弱以后,血清素就会转变成褪黑激素,让人沉静、容易进入睡眠。目前已知人体至少有百种以上的生理调节功能,受到光线的有无(白天与黑夜)的影响,而表现出规律的周期性。人体若是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明亮或黑暗的情况下,像需要经常夜间工作及昼夜作息不规律的族群,所有具有周期性的生理功能都会变得紊乱。这种影响是全身性的,使整体生理表现与外在的环境无法有很好的契合。因此,适当接受自然光的照射,保持正常昼夜节奏以获得足够睡眠和维持精神健康十分重要。日照不足带来生理失序专家也发现在某些冬季日照时间较短暂的地区,居民因为接触到的阳光不足,人体的生物钟就可能失序,造成内分泌失调、生理节奏混乱,更可能导致情绪障碍,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忧郁甚至自杀的倾向。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对这种心理状态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罗森塔尔博士(Norman Rosenthal)在1981年首次提出诊断及鉴定,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据估计全美国至少有2500万人受到影响。与忧郁症不同的是,SAD患者不会失眠或丧失食欲,反而出现嗜吃甜食、嗜睡、体重增加、缺乏性欲、退缩躲避、个性改变。有人以为它是属于人体对季节或光线的正常反应,但医学研究证明,SAD的确是一种由于缺乏阳光而造成的病态,患者只要充分照射阳光就可完全治愈。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师布莱恩·百龄(Brian Breiling)曾经建议,如果可以改变生活中光照的形态,增加接触自然光照的时间,就可以促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健康的全光谱光源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与环境在各方面都较过去进步许多,但有些进步却相对身体健康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现今生活中,因为电视及电脑的普及,以至人们花在电视及电脑显示器前的时间愈来愈长,走向户外的时间愈来愈少。因此,室内人工照明几乎取代了自然光,人体不仅牺牲了全光谱自然光对健康的帮助,也因为常常坐在电脑显示器前数小时,造成眼睛极大的负担。而且一般室内所使用的照明光源,通常只能提供橙、绿、青三种光谱。如果长期处在不均衡的室内光源下,不仅对身体健康没有帮助,也会感到精神无法集中、疲倦、压力大,甚至产生焦虑感。提醒大家,自然的阳光是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元素,而且是一项上天赐予万物珍贵且最方便取得的健康资源。以目前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大部分的人接受自然光照的时间是偏少的。因此,想要追求健康的现代人,应尽量把握与自然的阳光接触的机会,多从事户外活动,每天最好能够接受一到两个小时的自然阳光照射,不论对于情绪或是生理健康都会有很大帮助。空气三宝:臭氧、负离子、芬多精空气清新的三大功臣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置身在一片翠绿的森林当中,顿时感到身心无比轻松,好比沐浴过后的舒畅一般,那是因为在森林的空气中含有丰富的空气清洁元素,可以使森林的空气特别清新迷人,这些功臣就是臭氧、负离子和芬多精。臭氧的味道就像是新鲜青草的味道,在下雨打雷过程中,云层经过推挤就会产生臭氧。另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也会产生一些臭氧。臭氧就是O3,也就是比O2多了一个氧原子,多出来的氧原子非常活泼,很容易跟空气中一些不好的物质,像是尘螨、污染气体结合。负离子的产生,例如水从高处流下撞击物体就会产生负离子,负离子可以中和环境中产生的正离子。人体每天的代谢过程中,身上会产生很多的正离子,当这些自然界的负离子中和身上的正离子时,会让人觉得比较舒服。在森林中还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贝叫作芬多精。这些从植物根、茎、叶、果皮,甚至从树皮当中的腺体中所分泌出来的芬多精,被誉为“黄金液体”。虽然各种植物所分泌的芬多精不一样,但是这些自然芬多精都是植物分泌出来保护自己的精华,所以相当珍贵。以上三者同时存在于森林中,所以可以净化出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空气。地球上浅海的藻类和陆地上的森林制造了90%以上的氧气,但是现今全球人类每年不断大范围砍伐森林,浅海亦受到污染,因而造成大量藻类的死亡,因此空气当中的氧气量正逐年下降。加上人类不断制造各种污染,包括工业污染、汽车污染等等,试想在某些高度开发的城市的主干道上,空气的品质是多么糟糕。空气中过量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悬浮微粒等都会造成呼吸道疾病,伤害肺功能,一氧化碳过量会伤害中枢神经,而碳氢化合物则具有致癌毒性。室内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你可能会说如果都不出门只待在室内,那空气污染应该比较少吧!其实不然。看看我们居住的室内空间里,那些装潢涂料、冷气机制冷剂、豢养宠物的毛、地毯、窗帘的棉絮、二手烟、生活中经常被使用的一些化妆品、发型造型剂、指甲造型喷剂等等,实际上都是很普遍的空气污染物质,而这些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甚至比户外空气还可怕。现代建筑大多为密闭式结构,装修所用的壁纸、油漆、黏着剂等挥发出来的甲醛、甲苯等有害气体,还有不断滥用的洗洁精、杀虫剂、香水等化学毒物飘散在室内空气中;如果再加上来自吸烟的尼古丁、厨房的油烟和燃烧不完全的一氧化碳,这些无可避免的室内污染源会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地吸入,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的障碍,甚至对免疫系统有不良影响。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资料指出,室内空气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是室外的2~5倍,所以在美国室内空气污染被EPA列为五大环境健康危害之一。空气污染引发的最普遍的健康问题就是过敏反应,许多人会出现打喷嚏、慢性咳嗽及气喘发作等症状,之后则是慢性疲劳症候群,而且产生的烦人症状反复出现,却找不到原因。相对成人而言,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对于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更是特别重要,尤其是儿童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占体重的比例较成年人高,因此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人类的食物都需要清洗、煮熟,每天喝的水都需要过滤、煮沸,但是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每天约2万多次),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空气品质,因为空气的取得太方便了,人们反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用心维护室内空气品质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重点,尤其是如果家中有气喘问题的幼童,最好即刻着手改善居家空气品质,像是室内尽量不要吸烟、少用蚊香、油漆、香水、樟脑丸、杀虫剂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厨房使用吸油烟机可减少油烟散漫,因为刺激性烟雾很容易刺激呼吸道,增加呼吸道的敏感度。室内不要养狗、猫、鸟类等宠物,动物皮屑、排泄或分泌物很容易引起过敏。蟑螂在台湾也是重要过敏源之一,因此要保持居家环境清洁,使蟑螂没有生存空间。另外,针对台湾最常见的过敏源——尘螨和霉菌,除了家中被单及衣物要勤清洗外,室内若能同时采用除湿机、冷暖气机及空气滤净装置等设备来保持空气洁净及温度(约24~28摄氏度)、湿度(约50%~65%)的稳定,就可以有效减少尘螨和霉菌的滋生,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为了地球永续生存及人类健康,当务之急应立即停止对森林的不断砍伐并加速造林。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例如定期接受汽车废气排放检验、多运用较环保的交通工具等。享受健康生活,利用休假日多走向大自然,去享受自然的空气,或是进行森林浴,让身心重新洗涤运作。微量元素与全面有机耕种失去的微量元素每日的饮食是维持生命所需的要素之一,均衡且营养完整的饮食能帮助人体正常运作,遗憾的是现今食用的粮食作物未必完整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在五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却在生理活性的运作中扮演关键的角色。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也是重要的酶的组成成分。当人体缺少足量的矿物质时,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研究咨询会的分类,可分为“大量元素”(macro minerals)以及“微量元素”(trace minerals)。人体每日需求量达100毫克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其中包括钙、氯、钠、钾、磷、镁及硫等7种;而人体每日需要达100毫克以下者则称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的需求量虽然微小,却是人类代谢与健康的必要元素。身体无法自行制造矿物质或任何微量元素,必须从饮食中摄取。因此,健康的饮食应该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微量元素。而在自然界找到的92种元素中,至少有70种参与人体全面的生理和新陈代谢的功能。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生理运作有关键性的影响,对植物生长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与几位朋友曾在美国西北地区进行微量元素主题的对照实验,在同一地区的相同土壤上栽种同品种的核桃。栽种的过程中,在对照组的土壤中添加数十种纳米级微量元素,培育出的核桃外形明显较硕大(见图1-1左)。控制组则不另添加,培育出的核桃明显较小,和一般常见的核桃一般大(见图1-1右)。令人遗憾的是,人类数千年来的不良耕种方式,如大量使用氮、磷、钾等人工肥料或是过度耕作,造成土壤中维持健康所需的元素大量流失。而除草剂及杀虫剂的普遍使用则直接杀死了土壤中可分解矿物质的微生物,使得土壤提供植物矿物质的途径更加困难。由于元素在土壤中大量流失,我们平常从植物或饮水中能摄取到的元素不到20种,因此有人称这些缺乏营养素的食物为“空的食物”(empty harvest)。在失衡的土壤中生长出的农作物缺乏生物活性,人类的身体和心灵也会因而失衡。因此在粮食充裕且多元的时代,人们却可能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而能帮助补充微量元素的调理补给更显得珍贵而重要。全面有机耕种地球不健康,人类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健康。除了额外补充饮食中不足的微量元素或种种营养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健康任务,则是通过耕作方式的改革,尽力让土壤回到原来健康的状态。除了避免杀虫剂和农药的滥用外,还应该做到真正的“全面有机耕种”(total organic farming)。全面有机的耕作方式,除了使土壤中含有微生物、菌类、有机质、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外,还要有好的水、好的空气、充足的阳光,更重要的是农民耕作时的感恩心与慈悲心。具备上述耕作的条件,耕地自然处于一片和谐的量子谐振,种出来的蔬果具有完整的营养素和最旺盛的生命力,自然能带给食用者足够的营养与能量。中南美洲曾有过一个大规模的田野实验,当地原本是贫瘠荒芜的火山地(图1-2),当时我建议农民们运用“全面有机耕种”的观念及方式,把好的元素带回土壤中,还由牧师带着农民感恩那片土地(图1-3、图1-4),成功地将原本极为贫瘠的土地改良成全球最肥沃的土地之一,种植出来的胡萝卜有如成人手臂那么粗(图1-5)。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应感恩自然提供给我们生存的素材,如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减少对地球的伤害,并恢复环境原来纯净的面貌。我们是何等幸运拥有这一切的资源,应谦虚地聆听自然并尊重自然的运作,与地球“共生存、共演化”。当自然与生活真正恢复原有的美好与纯净面貌,人们也不需为额外摄取调理素而烦恼,因为这珍贵的礼物早已内化到你我的生活中了。荣耀大地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矿物三者相依而存,就像我们的身、心、灵一样相互辉映。而身、心、灵原本就是一体,任何一环的改变都会影响整体的和谐。世界各地的古老医学都十分重视身、心、灵的整体治疗,也强调人与环境整体和谐的观念。认为人体是天地整体恒常的完美设计之一,大自然孕育一切,我们的身、心、灵都应依循大自然的律法与秩序法则运作,不论是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都能在自然中得到解答。人类需要依靠水、空气、土地而生存,但随着这些元素日渐失去平衡,所有植物和动物的健康也遭受威胁。失衡的物质是无法滋养生命的。因此,唯有大地健康了,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并且活出健康。现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中与大地最失去联系的时代。多数人都忘了如何荣耀大地,总是寻求各种向上提升的体验,追求能扩张体悟的不同意识状态,而这个过程通常只让我们向上看。换句话说,我们向着更高的另类体验层次,寻求形而上存在问题的解答,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很容易让自己忘记人类与大地紧密的关系。与大地“接线”我们与水、土壤、岩石、森林、空气失去了联结,也与组成我们的天然元素失去了联结。不再与大地“接线”的结果,让人类忽略了一切生存要素,许多现有的疾病也就是这么产生的。不与大地“接线”,将使人类失去成长与升华的基础,生命势必无法获得平衡与和谐!也许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无法看清现实生活的面貌,所以利用各式各样刺激的另类意识状态,包括利用影音刺激、享用美食、歌唱、跳舞、谈话等等,来反映对现实的逃避或抗拒。因此,与大地“接线”似乎成为现代人回到平衡点的首要任务。我们不能再置身于大地之外,我们原本就是大地的一部分。全然地敞开心胸,以全心地感激迎接美好的大地体验,我们将会重新与周围万事万物融为一体,进入完整且完美的真实世界,同时也将会顿悟到每个人都是神圣的个体。许多静坐课程教导人们寻求更高层次的另类意识状态,但是我认为最好的静坐体验是“与大地接线”,这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活动。我们因地、水、火、风这些大地的基本元素而荣耀,同时也因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形态而荣耀,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经由静心冥想,表达对构成大地之母的所有天然元素衷心感谢的同时,生命波动就能与大地完全同步共振,并与万物同为一体!此刻,我们的生命已获得了转化。人类如果没有与万物同为一体的体悟,也就无法维持个人的健康。因此,唯有个人身、心、灵与大地的同步净化,才能让神圣的生命能量自由自在地贯注在大地所有的生命形式上,并且允许每个个体发挥其最高的存在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回到原本优雅从容的状态,而我们所生活的这里——就是人间天堂。(本文为腾讯文化独家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aqi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问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