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日本人脑袋是一根筋 英文的?我看是连筋都没有。 对…

一根筋的民族:日本人的爱国心和排外精神
导读:[img]http://img11.itiexue.net/9.jpg[/img]
日本浮世绘  与日本人接触,我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那种不加掩饰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还是日本最好”。
  水是日本的甜,树是日本的绿,空气是日本的新鲜,大米是日本的好吃,啤酒是日本的可口,生鱼片是日本的鲜美,汽车是日本的好使,地铁是日本的准点,飞机是全日空的安全……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一样还没人夸过口:屁也是日本的香。
  与此形成微妙对应的,是日本人“家丑
日本浮世绘
与日本人接触,我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那种不加掩饰的民族优越感和自豪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还是日本最好”。水是日本的甜,树是日本的绿,空气是日本的新鲜,大米是日本的好吃,啤酒是日本的可口,生鱼片是日本的鲜美,汽车是日本的好使,地铁是日本的准点,飞机是全日空的安全……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一样还没人夸过口:屁也是日本的香。与此形成微妙对应的,是日本人“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其结果,正如加藤周一指出的那样:“大抵把不快的事、不好的事、讨厌的事隐藏,或者拐弯抹角,藏头露尾,总体上造成日本国不大有坏事的印象。”一本抨击日本人国民劣根性的小册子《丑陋的日本人》曾风靡中国,发行量接近天文数字,在日本却横遭封杀。作者高桥敷,是一位地球物理学家。此书1970年首次出版时,在日本社会激起轩然大波,作者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不仅书被禁,还丢了日本驻阿根廷大使的官职。十五年后此书重版,作者在再版序言中慨叹:批评日本人在当时是个禁区,在“身为日本人,却说日本人坏话”、“混蛋”之类的打扰与威胁之下,他不得不屡次躲藏起来。前不久作家柏杨逝世,《丑陋的中国人》再度成为话题,带动了《丑陋的日本人》。笔者曾就此书在日本的影响请教一位日本朋友,他的回答很令我吃惊:从不知道有这本书。这位朋友是日本共同社的资深记者,见闻广博,他对此书的陌生很能说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此我的感受很复杂。必须承认,日本人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之心,在我们中国是少有的。看一看日本社会的安定富裕、整洁美观、秩序井然,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很自然。正是这种小气,彰显了日本人特有的“岛国根性”。然而对于日本人,日本国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毫无争议的余地。这种明确性,是由日本孤悬大海,地理环境彻底孤立、民族高度单一,这样一种文化地理背景造成的。虽然从种族起源考察,日本人并不见得就那么纯洁,它有马来、蒙古及中国大陆南方民族等复杂的血统。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曾公开承认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日本的历史学家甚至还有跑到云南纳西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根的。但不管种族来源多么复杂,经过千百年与外界隔离,日本早已成为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单一的民族,东瀛列岛上惟一的少数民族——爱依奴人和少数东南亚移民,占全日本人口百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很大程度上已被同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历史上看,在16世纪海洋贸易来到之前,日本只与朝鲜、中国有过断断续续的往来,而到后来,德川幕府政权又利用地理上天然隔离的条件,实行过两百六十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天然的孤立又被人为地孤立强化。正是这种孤立,使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异乎寻常的民族自我认同感和一体感,使他们在思维、行动方式上高度一致。中外学者注意到,日本人的精神结构里,缺少一种超越的价值观,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不具备佛教、***的普世性。关于这一点,日本著名思想家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里说得很清楚:“神道的教义包含了可以称为我们民族的感情生活中两个压倒一切的特点——爱国心和忠义。”这与佛教的“普度众生”和***的“原罪拯救”的基本教义,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外来的具有超越性的思想观念输入日本后,通常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受到暗度陈仓的改造,或者遭到无情的压制,前者典型地表现在佛教、儒教在日本化过程中逐渐变成非超越性的日本式的佛教和儒教,后者表现在***在日本惨遭弹压的悲惨命运。由于神道本质上的非超越性,只能在人种单一、地理孤立的东瀛列岛盛行,而无法传播到日本以外的地区。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为什么缺乏超越的价值?外来的具有超越性的思想传入日本后为什么就会被消化改造,变成凝聚大和民族共同体的工具?答案其实很简单:东瀛列岛不具备产生超越性思想的文化风土与条件,就像公鸡不具备下蛋的条件一样。超越性思想的产生,有赖于开阔多元的地理空间背景和与之互动的文化背景,看一看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佛教、***、***教,还有中国儒家文化,都起源于多民族共居的广阔的大陆,就是一个明证,而日本却是一个孤立的岛国。然而,种族的单一,国土的孤立,给日本带来相当的好处,使日本人的爱国变得单纯、实际、容易操作。既然是单一民族,当然不存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陌生感和戒备心,更谈不上种族之间的纠纷。这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情!看一看当今世界上多少国家和地区被种族纠纷搞得焦头烂额,牺牲了多少生命,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把仇恨遗留给下一代,就可以知道这一点。在人类诸多的冲突纠纷中,非理性的种族冲突是最令人绝望的一种,人类至今也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良策。日本能够免去这样的麻烦,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幸运的民族。由于缺乏人类意识、世界意识的精神基础,日本人的爱国心总是带着排外心,表现为彻头彻尾的岛国主义。这方面留日的中国学子有切身的感受。据实藤惠秀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记载:中国于甲午败战次年(1896年)向日本首批派出的十三名留学生中,其中四人抵日仅两三周就离校归国,因为受不了日本小孩子“猪尾巴猪尾巴”的嘲弄。鲁迅当年在仙台医专读书,考试成绩并不出色,142人中排名第68,还是引起日本同学的怀疑,认为是作弊的结果,于是又是写匿名信逼他忏悔,又查他的课堂笔记,还有更令鲁迅难堪的,就是课余时间放幻灯片,在日本同学“万岁”的欢呼声中,领教麻木的同胞围观给俄军当间谍的中国人被日本军人砍头的场面。这方面郭沫若更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娶了日本老婆,生儿育女,没少受白眼,有一次势利的日本房东不仅不肯租房子给中国学子,还恶意地以“支那人”相讥,使他受尽屈辱。女作家凌叔华在一篇小说里,讲述日本白衣天使的“变脸”故事:一位叫蕙的中国少女因流感住进京都的一家教会医院,在那里得到看护小姐精心的护理和无微不至的关爱,鲜花、微笑、问候、祝福终日伴随,使她如沐春风中,日本国民性中向来为人称道的“人情美”,在这里有淋漓尽致的表现。然而,一份日中争端的“号外”,划出两副判然不同的面孔,东洋白衣天使露出了峥嵘的一面,中国少女从温暖的人情的天堂,一下子坠入冷酷的地狱。日本人的这种排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凡是在日本生活过的老外,谁没有一点切身感受呢?租房、就业、考学,出入境登记,一切事情上都存在日本式的“内外”二重标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雄心勃勃地向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进发,日本的新闻传媒整天嚷嚷国际化,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这是什么缘故?一位日本人说得实在:“我们日本人是岛国之民,生性狭窄,最不善于和外国人交际,要不然现在怎么天天都说要‘国际化’呢?”在日本的百货店里,日产商品往往赫然标着“国产品”的字样,价格高得叫人头皮发麻,而另有一些款式和质地看上去不错的服装,价格却低得叫人难以置信,一看便知那是来自中国或东南亚国家的产品。然而,生性节俭的日本人往往宁愿取贵舍贱,不在乎多花日元。这里固然有商品质量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心态。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纠纷,不正是来自日本国民对国产品的近乎偏执的迷信,对外国产品的不信任吗?平常,日本人总是喜欢贬低和挑剔他国的产品,达到大惊小怪的地步,日本旅客到国外旅行时常常大包小包,从矿泉饮料到睡觉枕头,一应俱全。最令当地人不满的,是日本人去国外旅游时,只坐全日空的航班,只住同胞开的旅店,只和日本旅游公司打交道,当然也只在日本人开的店里消费,即使到了国外,在人家的土地上寻欢作乐,日元依然只在日本人圈子里流通,肥水一点不肯外泄。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曾在夏威夷上演过一场所谓“国际化”的闹剧。在一个黄金周,三万之众的日本游客涌到了夏岛,为了改变日本人在国际上封闭排外的形象,日本传媒事先炒作,声称此次黄金周不少日本人将体验夏岛家庭旅馆的风味,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咋呼了一番。夏岛居民们也为此做好一切准备,眼巴巴等待钱包丰实的日本客人到来。结果呢,三万之众的日本游客中只有五六位实现了这个“国际化”计划,其余的人依然故我,躲藏在微型的日字号“文化密封舱”里不肯迈出一步。前些年东瀛列岛稻米歉收,引起一场大风波。在外国人看来,这未免有点大惊小怪,国产大米歉收,进口就是,何须如此兴师动众,又是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量对策,又是总理大臣亲自去农村视察,了解稻穗生长情况。看来问题就是出在日本人的那张过于挑剔的嘴,吃惯了自家产的大米,就再也吃不得别国的大米,好像人家的大米全是“糟糠”。日本的媒体也跟着瞎起哄,什么“中国米有沙子、老鼠屎”啦,“泰国米不粘”啦,“美国米用化肥”啦,等等。于是,一场抢购国产大米的狂潮在日本兴起。遗憾的是国产大米虽好,却供不应求,且价格连连腾升,最后贵到是进口大米四五倍的程度。为钱包计,一些日本人只好忍痛割爱。于是,出现了这样自相矛盾的景象:超级市场的进口大米销售场前,长龙排起,米货顷刻间告罄;同时,在旁边的试吃会会场上,表情严肃的日本顾客尝一口就沉思片刻,然后皱皱眉,摇摇头,不满地说:“太硬”、“没有香味”、“粘度不够”。外国大米何以就一定不如日本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日本人认为自家的大米好吃,本来无可厚非,世界上本来就有“月是故乡圆”的心理。但是,如果以此理由随意贬低别国的大米,就有点无理了。对于大米出口国的人来说,这无异于一种侮辱,人家肯定会想:我们精心栽培、种植、挑选的大米,怎么到了你们日本人的嘴里,就变得如同糟糠一般?早知如此,何必卖给你们?我们祖祖辈辈靠它养活,凭什么就说它不香、不好吃?你们日本的大米真的就那么好么?也不见得,不是早有说法,日本的精白米吃了容易得脚气、生胃癌么?这本是难断的纠纷,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彼此尊重,互相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日本人应当再明白不过,他们不是一贯标榜善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吗?遗憾的是只局限于日本人之间,一涉及到外人就另当别论。客观地看,任何一种爱国心多少都掺有排外的因素,即便是像美国这样移民国家亦不例外。自然的排外,是一个民族的天性,无可厚非。然而,日本人的排外,却有点离谱,简直到了残忍的地步,它针对的不仅是外国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同胞。在闭关锁国时代,幕府政权对海外同胞和漂流民实行了极严酷的政策,任何人不得离开日本,一旦离开,就算背叛了祖国,从此别想再回来。有的海外同胞历尽艰辛回到日本,不是遭到杀戮,就是被监禁流放。记得在日本时看过一部电影,情节是:在江户时代,一队渔民出海打鱼,途中遭遇强台风,在同死神的殊死搏斗中,渔船被打翻了,他们抱着船板,经过几天几夜的漂流,终于被刮到一个岛上,那已是俄罗斯的土地。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们恢复了元气,主人公却因此而失去一条腿。经过不断的颠沛辗转,他们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在那里开始了艰辛的拓荒生活。他们日夜思念自己的祖国,千方百计地与亲人联系,然而祖国已经向他们关上大门。记得最后的镜头是,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迎接他的却是一顶囚笼,在日本海的海滩上,他面对太阳久久地跪着,最后,这顶囚笼把他不知抬向何处……高桥敷在《丑陋的日本人》一书里,记述老一代日本侨民在南美磨难了一辈子,到落叶归根时想念祖国而不愿回去的悲怆心境,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农庄里打理打理日本式庭院,把木桶加工成日本式浴桶,或是捏捏寿司饭团聊以自慰,以此打发残余的生命。作者比较过欧洲各国与日本对本国移民截然不同的政策之后,充满悲情地写到:在欧洲人兴高采烈地去海外冒险时,日本人却登上了依依惜别的“一辈子分手”之船。他们被送到那些早已为欧洲各国遗弃的乱石丛生的河滩,精疲力尽之状,使人想起1965年那些等待搭救的多米尼移民骨瘦如柴、眼球突出的样子。然而,明治的移民们连援救也不要求,默默地等待死去。这方面表现得最极端的,要数日本人对被俘同胞的残忍态度。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做俘虏等于背叛祖国,属于大逆不道。惟其如此,日本士兵在对外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令人匪夷所思,以至于二战初期,盟军在战场几乎捕不到日本俘虏。在敌众我寡,取胜无望的情况下,日本士兵不是自杀,就是拉响手榴弹与对方同归于尽。比如,在攻打冲绳岛的战斗中,美国死亡多达五万余人,守岛军民无一投降,二十多万人全部为国捐躯。究其原因,除了甘愿为天皇效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关于这一点,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这样比较:西方军队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依然毫无希望时,便向敌军投降,这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光荣的军人,无论作为一个军人或平民,或在他们的家庭中,他们都不会因此而受辱;而日本军人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看来,荣誉就是战死到底,在绝望的情况下,应当用最后一颗手榴弹自杀或者赤手空拳冲入敌阵,进行集体自杀式的进攻,但决不应投降,万一受伤后丧失知觉而当了俘虏,他会感到从此再也抬不起头来,因为他丧失了名誉,对于从前的生活来说,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可见,日本军人的爱国,是以生命为抵押的。考察一下派驻海外的日本人生活状态,便可知晓。正如一位日本社会学家指出的那样,他们是背负大和文化“密封仓”来到国外的,其中任何一个成员如果接纳了外人,或者融入当地生活,就会引起同胞的不安、猜疑,直到受到制裁。一位日本心理医生稻村博写过一篇长达二十多万字的调查报告,题目就叫《日本人的海外不适应》。报告里列举种种事例,细述日本商社在海外的社员及其家属因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产生的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状,读来简直惨不忍睹。这些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和歇斯底里症,外语低能,不善社交,容易同保姆、仆人和异国的下属发生误会、争端,直至惨遭杀害,等等。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人在国外呆了十多年,依然不会说那个国家的语言,甚至连日常生活都难以应付。驻海外的日本人甘愿以如此大的代价,拼命地维持“国中之国”,理由只有一个:唯恐丧失作为大和民族一员本来应有的民族根性和母语表达技巧。这种强烈的“恋母情绪”,不能不归因于东瀛岛国特殊的凝聚力。它使日本人一旦离开自己国度,就会六神无主,除了躲进“国中之国”成一统,别无他法。日本人类学者中根千枝在《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一书中这样写道:“从事各种职业而在国外生活的日本人无依无靠、寂寞和焦躁的心情几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内心是一种在国外被流放的囚徒一般闷闷不乐的心情。”一位日本社会学家这样描述日本人:从外部看日本,看到的是由许多人围成的圆圈的群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只能看到一个个后背,而看不到一张清晰的面孔。这是对日本人的集团性/爱国心的一种生动隐喻。本文内容于
9:57:01 被小编a1编辑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您(@)目前可用积分:33452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日本人一根筋,现在用原子弹也吓不住日本!
1389 次点击
15:31:59 发布在
虽然中国早就承诺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在国人心目中,核武器还是王牌,是保持心理优势的王牌。且不说美国也有核武器,中国想让日本再一次开出蘑菇云,敢于做出这种决定的领导人几乎为0.即便退一步,高层敢于违背承诺决定用核导弹深度打击日本,是否会威慑日本?我认为很难起到威慑作用。尽管现在的核导弹的威力,已经不是1945年的原子弹可以比拟的。日本是地球上唯一遭受过核攻击的国家。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细节。日上午,美军从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广岛成为人间地狱,然而,情况出乎美国人意料之外,日本高层毫无动静,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原来,日本人封锁了消息,连军方都不相信那就是原子弹。8月9日,美军从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4天之内日本遭受两颗原子弹攻击,但军方和首相依然在激烈辩论,军方还在坚持一站到底。首相即便说出了东京也可能遭受原子弹攻击,皇室有可能葬身火海,依然没有说服军方。日本人(特别是军方)是多么的一根筋,由此可见一斑。最后首相决定,投降不投降,由裕仁天皇决定。8月15日,天皇决定投降。天皇决定投降并不完全取决于原子弹,也取决于苏联8月8日向日本递交宣战宣言,该宣言称,从8月9日开始,苏联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日本和苏联此前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一直到1946年上半年才失效。日本人一根筋地认为在该条约失效之前,苏联绝对不可能向日本宣战,甚至一厢情愿地期待苏联能从中斡旋,让日本和美国通过谈判而停战。回顾历史,我们不难预测,中日之间的问题,即便中国动用原子弹,也可能很难拉回日本。倘若中日全面开战,唯有可能中止战争的情况如下:一是日本节节败退,二是美国以不适用安保条约相威胁。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仅仅只是日本节节败退,但美国不发话,日本不会停止。同样的,如果仅仅只是美国发话威胁,但日本实际上又占据上风,日本不会停止的。日本这种奴才,并不是一味地惟美国马首是瞻,这点要看清楚。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Yagami90]
[博派汽车人]
[一只灵狐]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33:34 &&
只能用人口红利吓唬了,吃死日本呵呵
本版块主题总数:3279510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7618 / 昨日发帖:2311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日本人一根筋,现在用原子弹也吓不住日本!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一根筋的日本人
我是在研究生期间的兼职做老师,接触了几个日本人。我不喜欢叫人家鬼子。我们这代人,特别是东北人,可能对日本的感觉并不坏,我们小学时候正是中日蜜月期。不但不提什么屠杀,媒体全是一衣带水友好邻邦之类。还发动过我们给日本小学生写信互换礼物等。那个时候很多中学外语课就是日语,日本也是对华输出技术最多的国家。日本产品在国内声誉极高,老百姓宁可多攒几年钱也买日本电视。有一天我那老妈看了几集电视后告诉我,日本人这么坏啊,杀中国人。我只能呵呵下,告诉她别看了,心里不舒服。作火车我接触过几个高谈的年轻人,提起日本就是要一战灭了等。但我严重怀疑,真征兵对日作战他们会不会去。嘴上打架总是没什么损失。
说远了。我那是2003年前后,我在东北育才中学兼职教高一学生创新课程。这个课都是我导师和她的学生讲。我每次要坐班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往返总有几个日本老师一起。这几个日本人如果走在大街上不太会让人注意,一般的看,与中国人没啥不同。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些区别。就是从里到外的一种不同文化。几个女孩到更像我们江浙一带的女孩。我对他们产生好感是一次经历。那次是周末,这个班车本来是给教师的,但那天上来了些学生(应该不是普通学生),到5点发车时候,车上座位不够了,有后来的教师只能站着。几个车可能都是这样,司机师傅就不断喊话,请下来几个人,否则过桥时候超载是不让过的。但车上一直没人反应,大家最多互相看看。
过了一会,几个日本人可能明白了什么情况,他们互相说了几句日语,就都下车了,走到路口准备打车。我内心是感动和害臊的。这几个勉强听懂了司机语言的人竟能如此。这个民族怎么可能被征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本人都是一根筋
日本人的一根筋很恐怖很强大,但是也很脆弱,只要将日本人的精神意志摧毁,整个民族也就玩完了。还是美国最了解他们,当年日本人跟美国死掐不放的时候,送两枚蛋蛋给他就把他们镇住了,到今天还俯首帖耳。其实,那时候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美国将仅有的两枚蛋蛋和盘托出,据说威力还不如福岛核泄露的恐怖,日本的战争潜力仍然很大,只要作战略收缩,论持久战,世界版图还是要改写。但日本的一根筋精神又发酵了,认定美国人钱多蛋多就绝不怀疑,自个把自个给吓跪下了。
这一惯性直到今天,日本人只认美国的拳头大,排放核废水先请示美国,至于周边其他国家,懒得理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根筋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