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图片的护理

谁有详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_百度知道
谁有详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555~~~我四月份的查房写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术后的护理。写不出来了,遇到瓶颈了。恼火啊~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尽量不要受寒,加强腰背部的保护,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以免加重疼痛 ,如牛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海带。 四。 六:睡硬板床。五,注意营养结构 ,,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注意适当休息、芝麻酱,不要过于劳累:注意腰间保暖.注意适当休息,然后慢慢起身。 三,虾皮:平时的饮食上: 一,奶制品。 二,经常吃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 ,以免加重疼痛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尽量做到不弯腰: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不要过于劳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疼痛期缓解后也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上百度文库搜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腰痛、腿痛等症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1、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观察腰背疼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并记录好,下床应配戴腰围。
  3、指导患者避免使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并指导患者起床、下床、站立、下蹲的正确姿势。
  4、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量以病人耐受为宜,具体方法如下:
  ①五式点: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②三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
  ③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
  (二)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②指导患者掌握轴性翻身的方法。
  2、术后护理
  ①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般护理常规。
  ②绝对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翻身时以轴性翻身方式。
  ③功能锻炼指导;术后2-3天可鼓励患者作直腿抬高运动。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视病情及术式决定,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如钻孔减压、半板切除,可卧床一周后开始五点式锻炼;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大的,如全椎板切除,蝶形减压及多间隙椎间盘摘除术后2-3周开始五点式锻炼。
  (三)胶原酶注射治疗护理常规
  1、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有无对胶原酶过敏迹象,作好应对准备。
  3、体位护理:注射胶原酶后一般患者应保持侧卧位4-6小时使胶原酶液体积累在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充分发挥溶解作用,注射
后2天可下床活动,但仍以休息为主。
  4、疼痛观察:注射药物后1-2天内,患者可感到原有疼痛稍有加重,若持续1周达高峰后疼痛应逐渐消失,向患者作好解释
,此属正常现象,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剂。
  (四)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护理常规
  1、术前锻炼术中特殊体位,即俯卧位,下腹垫软枕,高度为30cm左右,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
  2、术后视病情绝对卧床3-7天。
  3、余同椎间盘一般护理常规及术前后护理常规。
  (五)出院指导
  1、卧硬板床休息;
  2、行走时要戴腰围;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半年内不可提重物,不可急弯腰;
  5、余同骨科出院指导。
  (六)主要护理诊断
  1、疼痛&与疾病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和疾病有关
  3、自理缺陷&与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共有0条相关评论,发表评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术后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前术后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担心手术治疗伤及神经或预后不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术前责任护士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机体的恢复,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接受手术状态。
  2.2 体位训练 术前3天开始练习俯卧位,以利手术时需要。方法是:协助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腿平放于床上,两手放于头部两侧舒适位置,每天练习1次~2次,1 h/次~2 h/次,注意呼吸调控,尽量使全身放松。
  2.3 排便训练 为了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患者无法适应床上大小便现象的出现,术前3天应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告知患者1周后才可下床活动,如术前不练习床上排便,加上术中麻醉及创伤,术后卧床期间排便将更加困难,若强行下床排便,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如脊椎扭伤、切口大出血等。
  2.4 腰背肌功能训练 应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使患者能够掌握锻炼方法,有利于术后腰背肌功能训练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继续。
  2.5 术前准备 术前3日备皮,第1天~第2天用肥皂水清洗备皮区,术前1日剃净毛发,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损伤皮肤。术前12 h禁食,4 h~6 h禁饮,以排空胃肠道。术前1日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行留置导尿术,保持尿管固定、无菌、安全、畅通。
  2.6 术前指导采取正确的卧位 卧硬板床休息,即抬高床头20°,膝关节微屈曲,以放松背部肌肉[1],教会患者床上锻炼腰背肌及滚桶式翻身。术前1周戒烟,并做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糖尿患者指导其合理饮食,正确服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高血压患者嘱其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以保持正常血压。
  3 术后护理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12 h连续监测,连接留置尿管,观察尿量。
  3.2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切口放置引流条,如有渗血渗液应保持清洁,以免切口感染。如有切口渗液,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警惕“脑脊液硬膜漏”,及时报告医生。
  3.3 术后严密观察 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深浅反射,麻醉消失后,以钝形针尖(如回形针针尖)轻触患者双下肢或趾间皮肤,观察有否知觉和痛觉。术中因神经牵拉可导致术后神经根水肿,出现肢体酸胀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10 mg~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以减轻神经根水肿,减轻症状。术后恢复期也要观察双下肢肌力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反射并与术前比较,总结疗效。
  3.4 饮食护理 为促进切口愈合,应进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观察大小便情况,防止便秘。
  3.5 全椎板切除术后护理 患者平卧24 h后方可翻身,24 h后每2 h轴式翻身1次,可以在一侧肩、背、腰、臀部放置枕头,与躯干成45°角防止骶骨部受压。全椎板切除术后需平卧2周~3周,术后7 d~10 d可在床上做腰背肌锻炼,10 d~15 d指导患者做腿、肩和双腿踏车功能练习。具体方法:患者平卧位,膝关节伸直,脚上举,幅度适当,逐渐增加直腿抬高次数,先单腿后双腿。3次/d,3拍/次~5拍/次(每抬起1次为一拍),以后每天增加一拍。下肢屈伸可移动牵拉神经根,利于恢复腰椎生理弯曲。早期背伸锻炼,可促使切除后椎体软组织愈合。行半椎间盘切除术后的护理同全椎板切除者、行椎管开窗检查术者,次日可在床上活动,第3天、第5天时使用腰围保护可下床活动。
  3.6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术后患者应平卧于硬板床上,压迫切口帮助止血。但有些患者不能耐受切口疼痛,需要翻身,护士应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以头、脊柱、双下肢为一线轴式翻身,防止脊柱扭伤,损伤脊髓神经根。体位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进行,侧卧时,肩、背、腰臀部放置枕头。
  3.7 根据手术方式估计腰椎的稳定程度而考虑下床行走时间 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需带腰围方可下地,以侧卧位坐起再下床较为安全稳定。行走时要有保护性姿势,卡腰,保持脊柱平稳,每次下床10 min~15 min,避免造成术后腰肌损伤,适应后逐渐延长下床时间,下床时,还应注意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3.8 麻醉消失后护理 患者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感觉开始恢复,切口疼痛逐渐加剧,尤以手术日当天下午和晚间最剧烈,次日减轻。患者表现呻吟、出汗、辗转不安、不敢移动身体、不敢用力咳嗽,此时要针对患者手术的情况做出相应解释、劝慰,并细心检查排除加剧伤口疼痛的其他原因,必要时给予镇痛剂,镇痛剂最好在麻醉作用已过且患者能自解小便的情况下使用,两次镇痛剂使用间隔时间≥6 h。
  3.9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椎间隙感染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经常发生于术后1周~3周,这期间要经常询问患者腰痛有无缓解,如有阵发性抽搐样剧烈疼痛,且体温持续在37.5 ℃~38 ℃时应引起注意[2];不习惯于床上排尿、麻醉药物对骶神经阻滞或术中牵拉马尾神经均可引起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尽可能使用诱导排尿,必要时再导尿。
如果我们这是我们考试题目我可能就照你这样全写上去吧?????
当然可以。如果要考也就是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处理的问题。
我那我没那么厉害全背的出啊
看懂意思就可以;不一定要这么答全的。
的感言:哦那谢谢了 。。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1)
你好,以患腰椎间盘突出注意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凉(腰部).两护即:护腰(冬季用纸样薄的塑料泡沫料等围腰、保暖并吸潮湿)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等).
腰椎间盘突出有何表现?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怀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①有腰部以上在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②腰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腰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③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④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⑤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数病人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侧,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时疼痛突然加重。
1、卧位,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
2、下床 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直,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 另一侧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
3、坐位 坐位进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
4、起座 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别着急,冷静的处理,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用中药外涂治疗、绿色安全.中医拯骨水该中药制剂,不含化学添加剂和激素,中药外涂是真正的绿色疗法。---可以采用中医外用的药水 外涂渗透治疗!可以加我咨询!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外科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如何护理_百度知道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如何护理
提问者采纳
以避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出院后做到3个月内不负重,手术治疗后可即刻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以增加腰肌的协调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还可增加腰部力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防止腰背肌萎缩、远期疗效,睡觉、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恢复后期腰带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时。
术后一年内。起床后。
平时应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提举重物时都必须十分小心,3个月内尽可能的多卧床。
病人出院时如须远途乘车返回的,椎间盘内压力最大、不弯腰,最好取侧卧位,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避免上下车时弯腰动作的影响、吃饭时可取下腰带。若条件限制只能坐位返回时,可起到缓冲手术部位受颠簸震荡的外力作用;避免强烈咳嗽,力求练成自身的“肌肉腰围”。佩带腰围可减少其压力,物体要靠近身体。
出院后仍应卧硬板床,还能消除因颠簸引起的脊柱横向运动,取得良好的近,因此必须让病人明白术后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围,即每天间断佩带腰围,因坐位时,这样利于术后康复,必须用腰围保护,产生近期疗效。病人极易产生大功告成的心理感觉。还要注意防止便秘。搬东西时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偏义主要梦越凑句七言诗加 吴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