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pr髓样癌手术后五年了,当时化验结果是,ER(-),PR(-),C...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1.4.1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姚廷敬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周锐马小开崔振王岩岩;
老年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GSTπ、P53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仅年,乳腺癌患者人数就增加了39.5%,每年死亡达1.4万人〔1〕。乳腺癌发病机制复杂,肥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口服避孕药等均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可为乳腺癌分期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国内外对于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等生化指标与老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较多,但是观点存在较大分歧〔2〕。为此笔者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6例老年原发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69.3±12.1)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1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乳头状癌11例,髓样癌2例,大汗腺癌2例,黏液癌1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59例,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47例。1.2研究方法由医护人员实施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对穿刺所得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随机选取每张切片的3个高倍镜视野进行计数,取三者的平均值作为阳性细胞数目。抽取患者1 ml静脉血,利用(本文共计3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8.00元/期全年定价:6.40元/期 共153.60元
      你好我母亲的乳腺癌的化验结果如下 :(右)乳腺侵润性导管癌2级。 免疫组化:ER++~+++、PR++、HER-2++、KI-67_百度知道
你好我母亲的乳腺癌的化验结果如下 :(右)乳腺侵润性导管癌2级。 免疫组化:ER++~+++、PR++、HER-2++、KI-67
需不需要化疗:这种情况严重吗、主要症状等):(右)乳腺侵润性导管癌2级、HER-2++:你好我母亲的乳腺癌的化验结果如下 。P53想得到怎样的帮助、KI-67约10%。
免疫组化:女 47岁 江苏 宿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PR++?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啥
患者信息:ER++~+++
提问者采纳
那么需要再一次对HER-2进行检测。需要化疗,单从受体分析,如果考虑用赫赛汀,情况还是不错的以上的资料不能看出分期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侵润性导管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张凡 张九鸿等)
 |  | 
数字中国全站搜索:
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张凡 张九鸿等)
  【摘要】& 目的:探讨ER、PR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9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ER、PR、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27%,473%,309%。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ER、PR在所有良性病变、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CerbB 2在所有良性病变中呈阴性表达,在低度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浸润癌、有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ER、PR与CerbB2、表达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ER、PR、CerbB 2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ER;PR;CerbB2; 耐药基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nd expression betwecn ER,PR and C erbB 2 in breast cancer.Methods:The expression of& ER, PR , CerbB2 was examined by immunochemistny(sp)in 79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14 cases with benign illness.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E R , PR , C erbB 2 in breast cancer is& 527%,473%,309% 98% 97% and 12% in benign illness 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ER PR and Cerb B 2 is associated with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ted degrees. The expression of ER、PR in all benign illness and& low& degree& malignat canc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nvasive cancer and node matastsis. The expression of CerbB2 is lower in all benign illness 、low& degree& malignat cancer than that of invasive cancer and node matastsisThere is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ptression of ER& PR and& CerbB2.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R , PR ,CerbB2&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reating& and prognosis& judgement for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ER;& PR;& C erbB 2; drug resistance& gene&&&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它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头号杀手,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存在上升趋势。乳腺是激素依赖性器官,ER、P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内分泌治疗和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公认,我科已将ER、PR列为乳腺癌的常规检查项目。CerbB2是一种重要的原癌基因,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和预后有关,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种乳腺癌和良性病变进行ER、PR、CerbB2染色,以探讨它们在乳腺癌和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收集我院2  7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79例,其中年龄33~87岁,平均年龄51岁。79例乳腺癌进行组织类型分类:浸润性导管癌40例,浸润性小叶癌29例,原位癌4例,单纯癌2例,黏液腺癌2例,髓样癌2例。淋巴结转移50例,未转移29例;14例良性病变中腺纤维瘤7例,小叶增生4例,腺病2例,结构不良1例。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资深病理学医师重新光镜观察确诊。  1.2& 免疫组化采用SP法&   主要免疫组化步骤: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脱水,3%双氧水灭活内源性过氧化酶,PBS缓冲液振洗,专用微波炉进行抗原微波热修复,正常山羊血清封闭、一抗冰箱过夜,二抗 、三抗各1hDAB显色10~15min,复染核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同时以试剂公司提供的阳性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所有试剂均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R、PR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内,CerbB2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膜。  1.3& 计数方法& 采用HPIAS-1000图象分析软件对所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不重复的视场,测量每个视场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的平均灰度,五个视场的均值即为该切片的实验数据。  1.4& 肿瘤恶性程度评分标准&   肿瘤形成完整腺管占总面积25%以下记为3分,25%~50%记为2分,50%以上记为1分;肿瘤细胞的异形性明显,大小差别较大的记为3分,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的记为1分,介于两者之间的记为2分;核分裂相&10个/10个高倍视野的记为1分,10~20个/10个高倍视野的记为2分,核分裂相&20个/10个高倍视野的记为3分。将三项的得分分别相加记为该样本的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阳性率的比较做χ2检验,表达水平之间的比较做t检验,各指标表达水平之间、各指标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平分之间、与淋巴结转移平分之间做直线回归相关性统计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年龄的关系&   79例女性乳腺癌中,均为女性。设三个年龄段:&50岁,51~60岁,&61岁,不同年龄组段ER、PR、CerbB2表达情况经分析统计,上述三个指标在各年龄组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表1& ER、PR、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年龄的关系年龄分组 (略)注:1/2代表① ②比较,1/3代表②③比较,e代表ER,p代表PR,c代表CerbB2(下表同)。  2.2&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   根据Jengti等乳腺癌划分标准,将本组乳腺癌按照肿瘤腺管形成比例、肿瘤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相的多少将肿瘤分为2组,A组:(高度恶性:肿瘤腺管形成比例&25%,肿瘤细胞的异形性明显,大小明显不一致,核分裂相&10/10个高倍视野),共48例,占607%,其中单纯癌27例,硬癌12例,浸润性管内癌9例,其ER阳性21例(437%),PR阳性20例(417%),CerbB2阳性20例(417%)。B组:(低度恶性:肿瘤腺管形成比例&50%,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大小比较一致,核分裂相&2/10个高倍视野),31例,其中粘液腺癌3例,小叶癌2例,髓样癌2例,其ER阳性26例(838%),PR阳性26例(838%),CerbB2阳性1例(31%)均为阴性。由此可见ER、PR在B组乳腺癌组织类型中阳性率明显增高,而CerbB2则在A组乳腺癌组织类型中阳性率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肿瘤细胞E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ER的表达水平(P&005);A组肿瘤细胞PR的表达水平与B组PR的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P=0275);A组肿瘤细胞CerbB2的表达水平高于B组CerbB2的表达水平(P&0001)(见表2、表3)。表2&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分组(略) 表3& ER、PR、CerbB2在A、B组的阳性率的差别分析分组(略)  2.3&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无淋巴结转移记为0分,1~5个淋巴结出现转移记为1分,6~10个淋巴结转移记为2分,11个以上淋巴结出现转移记为3分。从表2中可以看出ER、PR的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评分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即肿瘤细胞ER、PR的阳性表达水平越低,乳腺癌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平分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即CerbB2表达水平越高,乳腺癌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见表4)。表4&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析(略)  2.4&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E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平分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P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评分之间不存在相关,CerbB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见表5)。表5& 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略)&&   2.5& ER、PR、CerbB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出ER的表达水平与CerbB 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PR的表达水平与CerbB2的表达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见表6)。表6& ER、PR、CerbB2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别分析分组(略)&&&&   2.6& ER、PR、CerbB2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14例良性病变ER、PR均呈阳性表达,CerbB2均呈阴性表达 ;& ER、PR 在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乳腺癌组的表达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表达水平低于乳腺癌组的表达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7)。表7& ER、PR、CerbB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略)&   3& 讨论  ER蛋白是一个由二个沉降系数为4S,分子量为65000的激素结合蛋白分子所构成的二聚体。PR是雌激素作用最终产物,PR的合成必须有雌激素作为启动,PR的存在说明ER确有其活力[1]。两者均位于细胞核内。单独ER阳性对内分泌治疗阳性反应占55%,ER、PR同时阳性可达75%~80%。ER、PR阳性表达在绝经后升高,本组小于50岁、大于61岁、51至60岁三个年龄段的ER、PR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绝经年龄不一样有关。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ER、PR的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恶性程度较低的组织类型中和/或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阳性表达较高,这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另外我们的统计分析还显示:E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之间关系密切,肿瘤细胞形成的腺管结构越多、细胞大小越规则一致、核分裂越少的病例,肿瘤细胞表达ER越多,反之越少;在这一方面PR 却不存在这样的趋势,因此我们推测ER在判断肿瘤的综合水平上具有更大的提示意义。最近的国外研究显示:乳腺癌中ER的低水平表达与肿瘤的多药耐药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ER的水平越低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越高。这一新的发现使我们对ER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进行验证。  ER、PR阳性表达的乳腺癌肿瘤细胞在组织类型和细胞分化上都较比阴性乳腺癌好,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预后。有研究证实ER 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较少;对P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也有类似的报道[5~7]。不支持该观点的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尽管保留了乳腺组织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但是在部分ER、PR 阳性的乳腺癌中肿瘤细胞分泌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等水平较高,肿瘤克服快速生长导致的缺氧环境,并利于乳腺癌血道转移[8]。尽管如此,多数学者仍然坚持认为ER、PR对临床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的应用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CerbB2原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q21区带上,有很多报道CerbB2在乳腺癌的过度表达与癌的分化、组织学类型、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和病人的预后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2]。本文显示CerbB2在良性病变中均呈阴性表达;在恶性程度较高的组织类型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恶性程度较低阳性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这与文献报道一致。新近研究发现CetbB2是一种耐药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典型耐药有关,对临床化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erbB2阳性(++)以上的病例对环磷酰胺、三苯氧胺、氨甲蝶呤产生耐药,对三苯氧胺治疗无效。同时还发现CerbB2阳性肿瘤对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有一定抵抗性,对含蒽环类抗生素的联合化疗却敏感。因此对CerbB2过度表达的病例可应用单克隆抗体或反义核酸技术进行治疗[3,4]。  我们的实验中注意到CerbB2与ER、PR的阳性表达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说明乳腺癌细胞在去分化的肿瘤演进过程中,通过与局部的细胞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使肿瘤逐步获得了很多适应生存的表型,CerbB2的表达就是重要的一个例证,他们之间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其相互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仍需要今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 Allred DC, Harvey JM, Berardo M, et 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J]. Mod Pathol,168  2& Chang J, Powles TJ, Allred DC,et al. Biologic 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clinical outcome from systemic therapy for primary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8   3& Fitzgibbons PL, Page DL, Weaver D, et al. Prognostic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onsensus Statement 1999[J]. Arch Pathol Lab Med,978   4& Kobayashi S, Iwase H, Ito Y,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cl-2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tissues[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181   5& Yamashita H, Kobayashi S, Iwase H, et al. Analysis of oncogenes an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n human breast cancer[J]. Jpn J Cancer Res,878&&&&&&&&&&&   6& Hamilton A, Piccart M. The contribu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to the prediction of response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HER-2, p53 and BCL-2[J]. Ann Oncol,663   7& Iwase H, Ando Y, Ichihara S, 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n biological markers in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breast[J]. Breast Cancer,04   8& Kobayashi S, Iwase H, Itoh Y, et al. Estrogen receptor, cerbB2 and nm23/NDP kinase expression in the intraductal and invasive components of human breast cancers[J]. Jpn J Cancer Res,865 &感谢读者推荐! 作者:张凡 张九鸿 刘军超 张剑虹 段彩霞 王建云 成日青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ER、PR、CerbB-2与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1年
ER、PR、CerbB-2与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临床及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探讨ER、PR、CerbB-2在侵袭性及非侵袭性乳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超声BI-RADS分级指标、肿块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诊治的676例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例。根据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法,将病理类型分为两类:侵袭性癌569例(浸润性导管癌521例,髓样癌7例,黏液腺癌26例,其他15例)和非侵袭性癌(导管内癌)107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88岁。依据乳腺成像报告及数据分析系统(The 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对乳腺癌肿块的各项超声观察指标进行统一评估、比较、记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采用新的积分标准,使结果数字化,将表达强度分为阴性、弱阳性及强阳性分级,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超声BI-RADS分级评估指标及肿块病理类型等的相关性。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7.9【正文快照】:
将统计结果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统计,采用非参数的Mann一Wh 1 tney秩和检验,评价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1) ER在浸润性乳腺癌及非浸润性乳腺癌肿块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和67%,PR在浸润性乳腺癌及非浸润性乳腺癌肿块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香香;闫宜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戴敏;杨世昕;孟刚;;[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崔光;李实;;[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13期
陈军;王坚;顾红玉;李启驹;成志刚;;[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杨孟选;可妮;;[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年05期
杨斌;刘强;;[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30期
毕诗胜;苏加庆;;[J];吉林医学;2011年33期
覃毅;;[J];国外医学情报;1995年17期
于庭,王春娥,单桂芬,金玉芬,张勇,王宝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年05期
贺青卿;范西红;;[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曼;王怡;唐蕾;陶玲玲;陈牧云;李伟伟;向光华;詹维伟;;[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王龙;王健;岳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吴茂林;任立英;田金生;张俊英;李红英;靳丽;;[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黄明光;段燕;张林浩;曹爱红;薛艳峰;董英俊;;[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蓓;傅健飞;陈英;;[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徐艳君;张金玉;郑征;葛银林;;[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龚建舟;蔡刚;陈兰飞;孟依然;陆宏芬;杨丽华;;[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李卉;王琼;黄源;李佳圆;李卉;陶苹;雷放鸣;;[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孙喜文;马玉彦;杨艳梅;蔡会龙;;[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杨士斌;;[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步月;[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姬薇;[N];工人日报;2010年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兵河;[N];光明日报;2010年
顾泳;[N];解放日报;2010年
张献怀;[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N];健康时报;2010年
刘沙沙;[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保健时报记者 何召霞;[N];保健时报;2011年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喻林;[D];复旦大学;2010年
罗剑锋;[D];复旦大学;2010年
叶云;[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聂刚;[D];吉林大学;2011年
陈元文;[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王红;[D];复旦大学;2009年
李玉阳;[D];山东大学;2011年
林燕;[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李慧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余海浪;[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明鑫;[D];昆明医学院;2010年
李曦洲;[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魏国峰;[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丁晓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姜勇;[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谷明;[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张伟;[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魏丽娟;[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张博淳;[D];吉林大学;2010年
赵洪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组化er p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