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面?

你认为心理健康有哪些意义
你认为心理健康有哪些意义
09-06-24 &匿名提问 发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人生的发展,一个健康的心理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有这种心理的人不会被生活所累,面对挫折与失败可以坦然面对,给别人的感觉是一种朝气蓬勃,会影响周边的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什么是心理健康?衡量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奥尔波特的“成熟人性”观点认为:健康的个性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控制,也不受童年心灵创伤或冲突的控制。健康的个性有七个特征,即自我意识广延、自我同他人关系融洽、有情绪安全感、知觉客观、有各种技能并专注于工作、自我形象现实、人生观统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观点认为:心理健康者的特征是良好的现实知觉,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发、坦率、真实,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有独处和自立需要,自主发挥功能,愉快体验常新,有神秘或顶峰的体验,有社会兴趣,人际关系深刻,有民主性格结构,有创造性,抗拒遵从。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境愉快;(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衡量尺度,只要个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一般来说应当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在客观上往往表现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的现象,心理的发展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由此造成了一种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显然是由于环境、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和个体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薄弱方面造成的,从不同层面作出正确诊断,以便从中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好这一矛盾的关键。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小学生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本应得到协调发展。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往往出现不协调的局面。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导致行动上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的偏离;要么是情感过程的发展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这种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随时注意发现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  个性心理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当中,又各自含有自己独特的构成成分。由于个性心理结构的复杂多样,更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对个性塑造的不同作用,小学生在个性心理结构的发展中很难保持平衡状态,往往会出现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解决学生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进入小学后,学生已经形成的自我发展能力,如果同家庭、学校的外部要求相吻合,可以更好地加快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其心理品质的提高;如果已经形成的自我发展要求和能力,同家庭特别是学校的外部要求不一致,则会造成小学生的心理困扰,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研究表明,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问题也是存在的。小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0%~15%,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大约10%~15%的学龄儿童具有程度不等的学习功能障碍。  (2)情绪方面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情绪失调儿童约占学童总数的10%~15%。  (3)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具有较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约在10%左右。  (4)行为方面的问题,各种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约在10%~20%,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男童多于女童,小学三年级是行为问题表现最高峰。  具体表现有以下问题: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吮咬手指、遗尿、偏食厌食、肥胖症、睡眠障碍、撒谎、口吃、多动症、攻击行为、社交退缩等。了解这些问题,预防及矫治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物学因素  遗传因素、病菌、病毒感染、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对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都有影响。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其身心两个方面)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却十分密切,尤其是一个人的体形、气质、神经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明显影响。有些病菌、病毒感染可以阻抑儿童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是造成儿童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一些大脑的外伤都可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有害的有机化学物与无机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内,可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障碍,还有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也可以成为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  (二)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是很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家庭的影响又是起主要作用的,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其潜能的发展会受到抑制。很多在成人期表现为能力不足的个体,往往是来自这样的早期环境。而那些接受丰富的刺激、受到良好照顾的个体,在许许多多的测验中将渐渐成为佼佼者。  另外,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入学、升学、结婚、亲人亡故等。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它们连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因而也是很严重的。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件,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除生活事件的影响外,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  (三)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个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这就是“趋-避式冲突”。这种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的影响。  (2)特殊的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类型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培养和锻炼健全人格,对预防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非常重要。  5.保持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何意义?  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卫生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  (1)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发展、剧烈地变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需要重视心理健康。  (2)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的标准,其实质即是健全人格的标准。注意心理卫生,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它有助于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3)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人,他们不仅需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真才实学,更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不仅是现代健康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对小学生的要求。  6.如何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  为使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事事处之“自我感觉良好”;另一种倾向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 ,以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要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去的自我比较,以及从周围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加深自我了解,避免主观误差。除了要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学生还需要接纳自己,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尤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新生入学适应;二是智力发展问题;三是儿童学习疲劳的预防和辅导。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疲劳是指由心理因素如缺少兴趣、厌烦、懈怠等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教师应注意做到:科学安排各科的课程、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确保儿童的休息、睡眠等。  (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儿童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研究表明,小学生中学业不良或称学习上的“差生”,约占13%。定期研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问题,共同制定学校和家庭的帮助措施,并且相互督促执行。  (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按照问题行为的性质,可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按照问题行为的表现特点,可将问题行为分成攻击型和退缩型。  退缩性问题行为是由挫折造成的焦虑情绪所引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矫正儿童退缩型问题行为应当做到:  第一,要把增强退缩型问题行为儿童的自信心作为矫正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要帮助儿童分析他们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陶冶性格、增强对于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引导该类儿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情绪和重视友谊、互相帮助的意识,以逐步改变孤独、郁闷的消极性格。  第四,培养良好的兴趣,改变退缩型儿童的消极的自我心态和个性倾向。  7.增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己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他的学生和他所从事的工作。  心理的长期严重的不健康状态,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和病态,因此,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师心因性疾病的防治和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的心理是良好师德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会品德高尚。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教师在情绪、性格、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社会适应性、品德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等。  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不健康心理很可能以各种方式损害人智力活动的效率。  8.小学教师存在的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教师的职业来讲,教师的角色适应、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生涯适应是教师心理健康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角色适应  (1)教师的角色及角色压力  每个教师都是各种“角色的组合”,“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是产生教师心理困挠的来源。角色混淆是指个人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的混乱。角色冲突是指个人经常要求扮演与他们的价值系统不一致的角色,或同时扮演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角色而言。  角色冲突有以下类型:  ①角色传递者间的角色冲突。②角色传递者内的角色冲突。③角色内冲突。④角色间冲突。⑤角色过载。  (2)教师的角色内容  教师角色行为的内涵应包括:社会模范的代表;对学生正确的评价与判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术,并指导发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公正裁决学生之间的争论;发现破坏规则者;为学生树立认同与模仿的目标和方向;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使之成为自我支持者;营造团体学习气氛及做好团体领导角色;作为学生父母的代言人;避免成人给学生造成挫折感;与学生建立温暖的关系并分享信赖;情感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教师的角色期待  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角色期待的多样性,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多种角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教书育人的角色。②行政管理的角色。③心理导向的角色。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多侧重于外在要求对教师心理的影响,职业倦怠多指主观感受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影响。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工作上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消极情绪体验的过程。教师工作压力是由一定的原因(压力源)引起的,并通过外在反应(压力反应)得到体现,这种反应又受个体差异(中间过程)的影响。  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心理倾向。深入了解目前学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探讨有效建立教师工作的积极态度,并设法减低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  (三)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适应问题  教师职业生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教师从职业学习伊始,直至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整个人生职业工作历程。广义的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教师生涯发展中,既会遇到一般职业人所遭遇的困难,也会有教师职业特有的危机。(1)生涯的不适应;(2)知识的不适应;(3)能力的不适应;(4)其他不适应,比如对工作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等。  9.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职业特征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水平。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与外界要求匹配,教师的心理就处于良好适应的状态;如果不匹配,就会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经验、偏好、能力、个性-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二)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心无旁骛。即使路途坎坷,也心存期待。为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注意以下方面:(1)评估生涯发展的客观环境因素,探索自己在组织中的动机和机会;(2)搜集生涯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3)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4)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5)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6)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  (三)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基本心理要求是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特殊心理要求是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  (四)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研究表明,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1)教学效能感;(2)教师的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压力有关的信念。  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五)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1)增强信心,加倍努力。(2)改变方法。(3)调整目标。  (六)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强烈影响,教师也会在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变化中享受到教师职业带来的无究乐趣。  (七)小学教师的情绪管理  积极预防的角度谈教师的心理调控是通过提供心理调节的策略、技巧形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心理保障体系,这是一种实现自我帮助的有效途径。尽管心理调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人们常用的或者说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放松的方法、认知的方法和表象的方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可是你知道怎样才算是健康吗?多年来,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躯体的生理健康方面,至于心理健康,则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如在部队遇有官兵情绪变化、言语反常时,首先考虑的是进行思想教育,却很少有人想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加以“诊断”,致使一些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官兵,因未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而郁郁成疾。国内外心理学专家普遍认为,健康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良好的身体使人心情愉快;舒畅的心情促进身体健康,反之,则为恶性循环。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年来,我国心理学专家就心理健康问题得出了七个尺度: (1)现实性尺度。心理健康的人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既不过多的幻想,也不逃避困难。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毫无根据地猜疑他人,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固执己见。 (2)自尊性尺度。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和估价,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别人。心理不健康的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既不会尊重自己,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积极性尺度。心理健康的人好学上进,选准了奋斗目标,就努力去完成,无论干什么,都能尽快适应并发挥主动性,精神愉快。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无明确的奋斗目标,精力不易集中,对待工作、生活都无兴趣,感到生命无意义。 (4)责任性尺度。心理健康的人,作出决定和采取行为前常常“三思而后行”,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心理不健康的人行为前往往不考虑后果,缺乏责任感,想干就干,不想干时再重要的正当事情也撒手不干。 (5)自知能力尺度。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条件、事情和行为有明确的了解,社会角色扮演适当,不会做出不符合社会标准的事,情绪稳定,遇事能正确处理。心理不健康的人知觉上可产生误差而导致行为失常或无效的行为方式,也有出现社会角色扮演偏差,而对自己的行为并不觉得可耻和不安。 (6)克制能力尺度。心理健康的人对选定的工作、生活目标,即使有人反对,也认真去做;自己认为不对的事,坚决不做,纵使有种种引诱也毫不动心。心理不健康的人做事、说话,常常不考虑后果和影响,不考虑环境条件,旁若无人,言语行为无是非标准,做事缺乏持久和耐性,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缺乏相应的抵抗能力。 (7)人际关系尺度。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搞好人际关系,面对种种矛盾也能正确处理;感情上注重与别人相互交流,能建立正常的友谊。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猜疑别人,固执已见,比较孤独,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构成危害。 由上述可见,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情况,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即无论遇到任何挫折、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组织和社会上认可的行为方式进行克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_3-6岁幼儿教育_教育_阿邦网
推广链接: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心理问题。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优越,爷爷奶奶关爱备至,父母心疼不已。应该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里了。可是,长辈的溺爱,缺少玩伴,家长期望值太高,结果不少幼儿也出现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来源:郭珣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如何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3-6岁幼儿教育栏目:
新手必读:
幼儿健康教育栏目最新文章
IP:27.46.4.*&
郭老师你好,我儿子马上三岁了,刚上了幼儿园一个学期,但这一个学期以来,几乎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都要哭闹一下,不愿意去学校,什么哄的办法都用上了,道理讲了一筐都不管用.听幼儿园里的老师说儿子在学校里的情况都挺好,都挺开心跟其他小朋友都玩得来.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去上学.还有就是小孩在家动不动就哭闹,我们做为父母的已经彻底服了,软硬都不行.就好像吃饭为了要哪个碗而哭闹半天.希望在您这里能得到一些提示,谢谢!
3-6岁幼儿教育帮手
好的,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最近忙于为杂志写稿,我会思考清楚后写成文章在网站发布,尽情随时关注本专栏的文章。建议您先阅读本专栏幼儿健康教育栏目的文章,相信会有启示。谢谢!
3-6岁幼儿教育帮手
不好意思,打错了。敬请随时关注浏览本专栏文章,谢谢!
我家宝宝的问题咋解决
3-6岁幼儿教育帮手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关于你的案例,我写了文章在近期发布,鉴于字数限制,在此不一一赘述。欢迎随时浏览阅读!
IP:119.180.99.*&
我儿子3岁4个月了,上幼儿园两个月,头一个月表现很好,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脾气变得很差,以前他属于那种偏内向的孩子,现在比原来“皮”了,并且很任性,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不满足就生气,急躁,哭等,无论讲道理或者训斥或者打,都不听,不知应如何引导?
3-6岁幼儿教育帮手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根据你的描述,3岁的孩子有点逆反心理,正常。他进入幼儿园后出现了攀比心理,喜欢向父母提一些要求,不达目的不罢休。建议先阅读《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逆反行为》、《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怎么办》与《有关孩子攀比教育的常识有哪些》等一系列相关文章,相信能够帮助您!关于你的案例,我会写文章在近期发布,鉴于字数限制,在此不一一赘述。欢迎随时浏览阅读!
已有&63&条&
帮手&&&& 08:56
帮手热门文章
·[]·[]·[]·[]·[]·[]·[]·[]·[]·[]
文章打分:小学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_作业帮
小学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等垃圾;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换衣、勤洗头、勤剪指甲(包含头虱的预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预防);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正确的读写姿势;正确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选择适宜的牙刷和牙膏;预防龋齿(认识龋齿的成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适量饮水有益健康,每日适宜饮水量,提倡喝白开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规律;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经常喝牛奶、食用豆类及豆制品有益生长发育和健康;经常开窗通气有利健康;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2)疾病预防: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与同学友好相处技能.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应该包括:行为健康和心理健康。行为健康表现为懂礼貌,会团结,知谦让,会关心等;心理健康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这些都可以从网上搜到。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