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有哪几个省是个怎样的地

东北,西北,华南,华中,华北等,中国是怎么分区域的呀?这些区域都是包括哪些城市呀?_百度知道
东北,西北,华南,华中,华北等,中国是怎么分区域的呀?这些区域都是包括哪些城市呀?
提问者采纳
五)按经济带划分1.东部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18个省、区、市)。2.中部内陆地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3.西部边远地区: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个省、区)。(六)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市、区)。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夏门、青岛(10个省、市)。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市)。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三、适用范围(一)国有资产年报数据,国有资产季度监测数据汇总、分析。(二)清产核资数据汇总、分析。(三)各省、区、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国有资产年报数据测算评价指标标准值。按行政区域划分: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大连(4个省、市)。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宁波、厦门、青岛(10个省、市)。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5、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区、市)。6、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厦、新疆(5个省、区)。中国经济区域划分1 三大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2 八区域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二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本丰富,发展优势明显。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鉴于目前关于中国区域的各种划分方法存在众多弊端,不便于深入分析地区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的课题报告《中国(大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分析》提出了划分中国(大陆)区域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把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即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地区。报告指出,各地区在地域范围、人口规模和富裕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大西北地区地域最为宽阔,西南地区人口最为众多,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富庶。综合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大,是中国21世纪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广阔,陆上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001年,人口达12.8亿。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如2001年,上海市人均GDP高达37382元,而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895元,两者相差10倍以上。因此,研究中国的区域问题,必须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20世纪50年代,有关方面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沿海和内地;60年代,曾经将中国大陆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主要有:(1)三大地带。这一方法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但不同的时期,每个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不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地带覆盖的地域范围逐渐被确定了下来。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2)六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3)七大经济区。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4)九大经济区。这里有两种划分方法。第一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黄河中游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第二种划法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北部内陆、东部沿海、东部内陆、中部内陆、南部沿海、西部内陆和西南内陆等。(5)九个“大都市经济圈”。包括沈大(沈阳、大连)、京津冀(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济青(济南、青岛、烟台)、大上海(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杭州)、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吉黑(长春、哈尔滨)、湘鄂赣(武汉、长沙、南昌)、成渝(成都、重庆)等。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区域的划分方法比较零乱。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官方比较接受的是“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法。区域划分既要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和区域政策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为适应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之需要,中国区域的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空间上相互毗邻;(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3)经济发展水平接近;(5)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5)社会结构相仿;(6)区块规模适度;(7)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8)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9)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对照以上原则,可以发现,前面提到的各种划分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区块过大,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有的没有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不便于搜集整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数据;有的没有考虑历史延续性,提出的概念与常识不符;有的覆盖的区域不全,不是完整的区域划分。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目前各种划法的种种弊端,我们将中国大陆划分为如下八大区域:(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6)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总面积6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3085万。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7)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134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24611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8)大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总面积398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5800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形约束下的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用地_省略_用评价_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_牛叔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3.0015页免费27页免费5页¥2.004页¥2.00 7页¥3.005页免费11页免费2页免费
地形约束下的西部山区农业生产用地_省略_用评价_以甘肃南部山区26县为例_牛叔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美国人是如何开发西部的
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到今年10年了,虽说整个西部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但10年来,与东、中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国家第三个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已经挂牌成立之际,为全面总结西部开发10年的得失,进一步实施好国家西部的开发战略,很有必要看看美国100多年来是如何开发西部的。
一、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的基本背景
美国历史上的“西部”最初是指从阿巴拉契亚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习惯上称为“旧西部”;后随着美国领土向西的扩张,又把密西西比河到落基山脉之间的地带称之为“新西部”;把落基山脉到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带称之为“远西部”。美国开发西部的过程中,有两个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时期,一个是1860—1890年之间,这一时期开发西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皮货贸易、土地投机以及奴隶主庄园的扩张,这30年间,美国人占据了4.3亿英亩土地,耕种了其中的2.25亿英亩,并且在西部土地上成立了10个新的州;第二个时期是1930—1970年之间,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成立专门机构,加大对西部财政补贴和资金投入,实行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军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改变了西部的经济结构,使得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东西部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1776年美国独立时,只据有大西洋沿岸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英里。但它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一开始就建立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已有175年的发展史,而它的西部,是6.5倍于当时美国本土的“处女地”,1748年在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土地公司的组建,可视作美国开始从事西部开发的标志,但后来由于英王的阻止而进展迟缓,直到美国独立后才正式启动。1784、1785和1787年制定的三个土地法,是美国开发西部的纲领:一是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二是决定将公地向自由移民开放,三是规定在西部建立的新州必须采取共和制,并不得实行强迫劳动。西部的开发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它先将西部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又廉价出售给自由移民,并将公地出售与土地授予和承认“先占权”相结合,使农地开发与牧业开发、矿业开发、市镇开发、交通建设得以并举、互动,从而赋予19世纪美国的经济革命以“暴发式”的特征。成千上万独立农民得以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不受任何封建残余束缚地自由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和铁路全面开发的格局,构成了美国西部开发的经典时期。这个大规模的拓殖运动,即使仅就其基本的和主要的过程而言也绵延了100多年,伴随美国经济与整体发展中的成年时期即工业化的始终,对边疆的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长期起作用,并与这个国家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如此息息相关,这样的例子在整个世界历史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到19世纪末,已实现美国人口中心、农业中心、工业中心的西移,同时把美国由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5年其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从发展过程看,美国西部的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开发阶段(1750—1850年)、工业开发阶段(1850—1950年)、科技开发阶段(1950年至今),其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深化,由浅层开发而至深层开发。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发展重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新英格兰、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可以被看作这种转移的几个标志。
二、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实行联邦“公共土地”政策鼓励开垦
主要包括1862年通过的《宅地法》,该法规定每个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宣布愿意成为美国公民的人,只须交纳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免费获得无人居住的政府所有土地160英亩。只要定居和开垦5年,土地就永远归其所有,并且可以出售;也可以在居住6个月之后,按照当时的最低价格每英亩1.25美元购买。1873年通过的《鼓励西部草原植树法》规定,只要在自己的地产上种植40英亩树并保持10年以上,就可获得160英亩联邦土地,1878年又把造林面积降低到10英亩。1877年颁布的《沙漠土地法》规定,政府向那些愿意在干旱土地上修筑部分灌溉沟渠的人,以每英亩25美分的低价出售640英亩土地,而且可以在3年内付清。1878年实施的《木材石料法》规定,允许把不宜农耕、但有出产木材和石料价值的土地,以每英亩2.5美元的价格出售,每人限购160英亩。
(2)建立专门机构和配套法规保障政策实施
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先后成立了地区再开发署和经济开发署等专门机构,负责落后地区的开发工作,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其中主要有1961年的“地区再开发法”,1962年的“加速公共工程法”和“人力训练与发展法”,1964年的“经济机会均等法”,1965年的“公共工程与经济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地区开发法”以及1972年的“农村发展法”等。此外,联邦政府还确定了开发落后地区所应遵循的基本战略。这些战略主要有:一,综合战略,即通过广泛的财政、货币政策等综合措施,使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高的增长率。二,减缓痛苦战略,即通过失业津贴、医疗保健方案、公共援助等长期和短期援助,消除落后地区的困境。三,根治战略,即通过地区开发计划,职业训练和教育,促进落后地区自我发展。
(3)利用军事工业生产拉动经济发展
联邦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西部倾注财力,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军事订货合同。二战前夕,美国政府在确定军事工厂与基地时就优先考虑将其设在西部地区。二战期间,军事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期间,国防开支剧增,成为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从而导致大量国防开支源源流入西部地区,大大加速了它们的经济增长。据统计,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西部所得防务合同始终保持在40%以上,最高年份曾达到60.6%。按人口平均计算,该地区所得防务合同远远超过其他地区,1975年联邦政府在各地花费的防务开支,中西部人均为207美元,东北部为309美元,南部11州为412美元,包括加州在内的西部高达623美元,为中西部的3倍。
(4)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美国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宇航、原子能、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迅速发展了宇航、原子能、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几个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如加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的“三角研究区”、佛罗里达的“硅滩”、亚特兰大的计算机工业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根据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的统计,1972—1977年间高技术工业就业人数净增最多的10个都市地区有8个位于西部,只有2个位于东北部的马萨诸塞。
三、美国西部开发的教训
1、先开发后治理的开发道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美国西部开发在先开发后治理的道路中,生态环境破坏大,持续时间长,使森林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空前的浩劫。仅1850~1860年间就有大约3000万英亩森林被开辟为农地。特别是运河开凿和交通革命兴起之后,汽船和铁路的空前发展使森林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毁,仅铁路一项就消耗了木材产量的20%~25%, 经过近200年森林的过度砍伐,美国西部流域的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断出现洪灾和严重的土壤侵蚀。农场主很少关心水土保持,一旦地力耗尽,便往西部去寻找更肥沃的土地。
2、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当1865年内战结束时,在大平原漫游的野牛约有1500万头。但随着联合太平洋铁路的修建,野牛遭到大量捕杀,到1878年,南部的野牛几乎灭绝,到1903年只有34头了。过度的垦殖耕种加之气候异常,终于在1934年秋季引发了毁灭性沙尘暴,摧毁了中西部大平原20多个州的庄稼。
3、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程度进一步加剧。美国在工业化初期,纷纷上马污染严重且无治污措施的工业项目,迫使后来不得不花上几十年时间和巨额投资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经过立法采取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措施,环境问题才得以逐渐改善。
4、对开发地区当地居民的利益保护不够,激化民族矛盾。美国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由于对印第安人进行了无数次讨伐,致使印第安人人数迅速减少。美国在西部实行种植园奴隶制,也践踏了黑人的自由平等权。
5、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导致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由于某些土地法令的不完善,造成了大规模的土地投机和土地垄断,使农民遭受沉重的盘剥。结果,一方面使财富集中在土地垄断者手中,另一方面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四、美国历史上开发西部对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启示
(1)灵活优惠的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有助于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
19世纪美国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向西部迁移,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土地开发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开发的进程。这一时期陆续出台的《鼓励西部植树法》、《沙漠土地法》等规定,只要在西部地区种草植树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就可低价或免费获得一定面积土地。美国因为土地可以私有,当然可以通过赠送土地的方式来鼓励开发落后或贫瘠地区。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来鼓励西部开发,但是完全可以制定其他多种优惠政策来调动西部开发的积极性。可以考虑将一定面积待开发治理土地以低价、无偿或先期注入资金扶持的方式,承包、分租或批租给某单位和个人,在治理开发的前期给予贷款、补贴、贴息、雇佣工人工资、医疗有保障等政策,规定几十年不变,承包或承租者拥有充分的土地使用、转让、和经营管理权。政府的目的就是先投钱,慢慢少投钱到不投钱,鼓励、养活并稳定一部分人长时间甚至一生以植树种草、治理土地为业,等到土地治理开发产生明显经济效益时,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承租者将所得利润用于土地更大面积的治理开发,而决不收取利润,一直到形成土地开发的良性循环。
(2)中央政府应因地、因时制宜地赋予我国西部各省更大的自主权
美国开发西部过程中,除了联邦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政策外,州、县等地方政府具有相当大和灵活的自主权,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企业的进入,巩固了美国西部开发的经济基础。我国西部在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等方面占全国的比重较低,不可能指望西部近期内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因此应该放开对西部各省的僵硬的“一刀切”管理模式,允许它们拥有更大、更多的政策制定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遵纪守法的原则下,敢闯敢试,多想多干,谁能实现自己的迅速发展,谁能减少对国家的依赖和对中央财政的负担,谁就是正确的,谁就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例如,是否可以允许西部部分省份拥有自己制定税收政策的权力;能否考虑西部部分省份在项目审批、进出口企业登记、企业上市、开发区设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还可以考虑赋予西部各省在对外开放、设立边境自由贸易区、引进外资方面更大的权力;另外,在发行地方债券、建立地方银行以及设立地方证券场外交易中心等方面,可以考虑给予西部各省更大的权力和优惠。
(3)重视发挥高科技产业对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发展了一批具有相当技术水平和规模实力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大都分布在美国的西部地区。进入冷战时期以后,美国大量的军工企业转为民用,利用原有的军事高科技基础,再加上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以及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西部地区以宇航、原子能、电子、生物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步伐。我国西部地区早在“三线”建设时期发展了相当一批出于国防考虑的重化工业和军工企业,奠定了西部地区相对雄厚的工业基础,但由于没有利用军转民时机,大力提高技术层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以目前整个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工业效益不够理想。西部地区应该利用原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在个别地区、个别行业集中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使其成为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龙头”。例如,西部地区拥有酒泉、西昌两个卫星发射中心,西安飞机制造基地,重庆钢铁和汽车生产基地、兰州石油化工基地等等,都可以为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西部地区也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硅谷”来提升自身的产业层次和素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部有哪几个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