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证明两栖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导读:第四部分:动物生物学实验,9、通过实验观察,第二模块:动物生理学实验技术,能否进行实验?如何把基线调到当中,没有生物信号,设计一个测定坐骨神经不应期的实验,讲清楚实验原理?,17、实验结果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19、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栖类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21、试设计一种单纯刺激迷走神经和单纯刺激心交感神经的实验,22、以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为例说明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25、根据实
5、与相关的免疫学试验进行比较,探讨免疫电泳的主要优点。
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收集及形态观察:绘图并描述观察到的各种细胞的形态特征,
计算腹腔巨噬细胞的百分比。
7、记录个管收集样品的OD值,并绘制洗脱曲线
8、对IgG的含量和纯度结果进行分析。
9、探讨影响IgG纯度的因素
10、 分析酶标抗体不纯对抗原检测结果的影响(双抗夹心法)
11、 比较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最适检测对象。
12、 试分析比较各种免疫标记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部分:动物生物学实验
第一模块:动物解剖及动物的形态结构观察技术
1、绘水螅纵切或横切面(局部)图,示各部分结构。
2、与腔肠动物比较,扁形动物具有哪些进步性特征?这些特征有何进步性意义?
3、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
4、绘制变形虫的放大图,表示出所见到的各种结构。
5、通过所观察的代表动物总结鞭毛纲与肉足纲的主要特征。
6、通过观察,总结河蚌适应于不大活动生活方式的形态结构特征。
7、根据对环毛蚓的观察及与蛔虫等的比较,说明无脊椎动物消化管结构和机能的
演变,及其与真体腔形成的关联。
8、通过对棉蝗的解剖与观察,说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其中哪些特征是对陆生生活
9、通过实验观察,归纳鸟类的哪些形态结构特征表现了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10、 鸟类传统分类的优缺点?
第二模块:动物生理学实验技术
1、扫描基线位于最上端或最下端,能否进行实验?如何把基线调到当中。
2、当用刺激电极刺激机体,没有反应时,有哪些原因?如何检查?
3、当采样记录时,没有生物信号,有哪些原因?如何判断?
4、如何在采样记录时,在刺激或注射药物时作标记?
5、如何改变采样波形的宽窄以适应观察和打印?
6、如何限定我们所需的波形进行打印?
7、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8、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9、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
10、 单收缩过程中潜伏期包括哪些生理过程?
11、 讨论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及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人们日常生活中哪些
动作属于强直收缩。\
12、 何谓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13、 解释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振幅随刺激强度而改变,是否与单个神
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定律相矛盾?
14、 改变神经干的方向后,动作电位的波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15、 分析KCl溶液和普鲁卡因对动作电位影响的机理。
16、 利用现有仪器和记录动作电位的方法,设计一个测定坐骨神经不应期的实验,
讲清楚实验原理?
17、 实验结果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
18、 心肌的不应期较长有何生理意义?
19、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栖类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20、 分析刺激迷走交感神经干所产生效应的机理。
21、 试设计一种单纯刺激迷走神经和单纯刺激心交感神经的实验。
22、 以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实验为例说明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23、 以蛙类离体心脏灌流为例说明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24、 分析增加呼吸无效腔,呼吸运动改变的原因。
2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肺牵张反射对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意义。
26、 双侧切断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27、 分析注射乳酸后呼吸运动变化的原因。
28、 分析每一实验观察项目引起血压变化的机制
第三模块: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
1、写出组织培养实验器材的清洗、包装及灭菌的要领,并阐明其原因。
2、总结培养过程中组织块贴壁能否成功的经验,写出影响组织正常贴壁的因素。
3、不同的实验材料(如两栖类、鱼类)和相同实验材料不同组织的培养所需的培养
条件和培养方法是否相同,请说出原因。
4、根据镜检观察分析培养细胞的类型。
5、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培养的组织块有无污染、组织的贴壁及生长情况),总结
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写出对组织培养实验的体会。
第四模块:基础寄生虫学研究方法
1、寄生原虫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根据是什么?
2、寄生原虫的运动细胞器官主要有哪些类型?
3、分别绘制一种阿米巴或鞭毛虫、孢子虫和纤毛虫等医学原虫标本形态结构图。
4、本次实验内容检验结果报告和体会。
5、吸虫幼虫胞蚴和裂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为什么吸虫类的第一中间宿主基本上
都是贝类?简述你在螺内找到的吸虫幼虫的形态。
6、吸虫病原在形态上主要分类根据是什么?其生活史发育类型有哪些?
7、有代表性地画一种吸虫成虫结构示意图,并分别清楚地标明虫体内部各器官结构
8、绦虫幼虫的主要区别点在哪里?
9、绦虫成虫病原在形态上主要分类根据是什么?其生活史发育类型有哪些?
10、 分别画出任一种绦虫头节和成熟体节标本结构示意简图,并分别清楚地标明
体节内部器官结构名称。
11、 线虫成虫标本的主要分类根据是什么?如何识别线虫卵的不同形态?
12、 粪检结果报告。
13、 认真绘制一种线虫成虫、幼虫或虫卵标本图,标明虫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4、 医学节肢动物在人、畜和禽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感染途径方面有何传播
15、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应注意哪些基本结构?
16、 绘制一种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图谱。
第五部分:植物生物学实验
模块一:植物形态解剖技术
1、比较单、双叶植物初生根的结构
2、比较双子叶植物初生和次生根的结构
3、绘制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典型结构
4、绘制南瓜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5、绘制马铃薯茎的贮藏组织的结构
模块二:植物生理实验技术
1、叶绿素、荧光素酶以及绿色荧光蛋白都能产生荧光,它们的原理有什么不同?能
量来源有何差异?
2、转GFP的植物在检测绿色荧光时为何没有看到叶绿素的红色荧光?若选择荧光标
记绿色植物细胞,在选择荧光物质时应首先考虑什么问题?
3、如何判断呈橙黄色的花和果实中含的是类胡萝卜素还是花色素?
4、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其 Chl含量有差异? Chla /Chlb有何适应意义?
5、通过开放实验DD切花保鲜和采后生理本实验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学
到了什么?对开放性实验你有何好的建议?
模块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那几类?
3、与植物基因转化有关的农杆菌有几种类型?植物损伤信号主要是什么物质?什
么是双元表达载体系统?GUS基因用来检测组装的嵌合基因是否导入细胞的原理是什么?
模块四: 基础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1、观察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叶片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并比较这两类植物的光合参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叶片光合速率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的关系
(将生物统计学方法应用于结果分析)?
3、实验二环境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土壤为例
4、如何提高样品分析的精度?
5、怎样确定植物是否缺P,还需要哪些辅助指
第六部分: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第一模块: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
1、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并设计实验尝试。
2、请描述核型:
45,XY, der (14;21) (q21;q14)
47,XY, +21
3、计算噬菌体效价和转导频率
效价(单位/ml)=斑数x稀释倍数x取样量
转导频率=(转导子数/ml)/(噬菌体数/ml)x100%
4、画图表示λdg转导颗粒转导gal-细菌的过程
5、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实验:
6、列表记录观察结果
7、记录A、B板上菌落数,计算每毫升数
8、计算Tn5易位插入突变总频率
第二模块:真核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1、为了获得较为完整的基因组DNA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办公文档、IT计算机、党团工作、旅游景点、出国留学以及现代生物学实验习题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生理学科欢迎您的光临!
自主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学习在体蛙心灌流技术,加深对化学递质学说的理解。
1921年,Offo Loewi在实验中将两个蛙心用任氏液灌流系统连接起来,当刺激甲蛙心的迷走神经时,该心的搏动受到抑制,随后乙蛙心的搏动也受到抑制,这意味着在甲蛙心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时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经灌流液而传递到乙蛙心。这个实验确凿地证明了冲动传递是过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来实现的。本实验基本上是重复Offo Lowei的实验。
器材及药品
BL-310或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肌力换能器2个、保护电极1个、常用蛙手术器械1套,蛙心夹2个、特制蛙心插管4个、特制T形管1个、滴管1个、螺旋夹1个、气门芯1根。500ml下口抽滤瓶 1个、任氏液、2×10-5毒扁豆碱任氏液,10-5阿托品任氏液。
对象:蟾蜍。
l、破坏蟾蜍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2、暴露迷走一交感神经混合干:在一侧的下颌角与前肢之间剪开皮肤,分离提肩胛肌并小心剪断,在其深部寻找一血管神经束,内有动脉,静脉和迷走交感神经干,分离神经干穿线备用。
3、心脏标本的制备:剪开胸骨及心包,暴露心脏,用蛙心夹在心舒张期夹住心尖部,将心脏提起,仔细辨认出进人心脏的9条血管。只保留左主动脉和左肝静脉,其余全部结扎。将左肝静脉作输入管,插管后用任氏液灌流,待心脏完全变白后,再行左主动脉插管作输出管。用任氏液灌注并保持灌流系统通畅。
4、两心脏的连接:将甲蛙心作供递质心,乙蛙心作受递质心,通过特制T形管的两侧管及气门芯将甲、乙两心连接起来(如图),T形管的中间管接一段胶管垂直放置,调节其高度使灌流液不至溢出为度。
5、在体心脏标本与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连接
(l)打开计算机,进入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选择信号输入/1通道/张力/2通道/张力/调节两个通道的参数一致即时间常数为DC、灵敏度20~50。
(2)两蛙心分别通过蛙心夹连于张力换能器并输入l、2通道。
观察与记录
l、选择适当走纸速度,记录一段正常心搏(心率和心脏收缩幅度)曲线。
2、以50Hz、1ms、4V的强度刺激甲蛙迷走交感神经干,待甲蛙心出现明显效应后,停止刺激,观察乙蛙心搏动的变化。
3、用 2×10-5毒扁豆碱(抗胆碱酯酶药)任氏液做灌流液,重复1和 2项实验,观察此溶液对心搏的影响。
4、用10-5阿托品任氏液灌流心脏,重复1和2项实验,观察心搏有何变化。
在体心脏的连接
5、一般认为低压刺激易产生迷走效应;高频、高压刺激易产生交感效应;中等频率和中等电压的刺激往往出现先迷走后交感的双重效应;左侧神经干的迷走作用较强, 右侧交感作用较强。另外,交感和迷走的作用随季节、温度、动物的个体差异变化较大。
l、选用两蛙的大小、心搏幅度、频率相近者为宜。
2、血管结扎要牢,连接两蛙心的胶管应尽量短。
3、灌流压和速度要适当并保持恒定。
1、为什么所选用蛙的大小、心搏幅度、频率宜相近,如果不相近会有什么结果?
2、用不同的频率和电压的刺激作用于迷走一交感神经干,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静脉窦,本实验采用斯氏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并分析心脏兴奋传导顺序。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不同部位的自律组织其自律性不同。哺乳类动物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房室交界区次之,心肌传导细胞最低。正常心脏兴奋传导由窦房结开始,经传导组织相继引起心房心室的兴奋和收缩。窦房结为心脏起搏点。
器材及药品:蛙板、蛙手术器械、棉球及线、任氏液。
对象:蟾蜍。
l、取蟾蜍,用探针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背位固定于蛙板。
2、自剑突向两侧嘴角方向打开胸腔,剪去胸骨,暴露心脏。
3、剪开心包膜,参照图识别心房、心室、房室沟、动脉圆椎、动脉干、静脉窦、窦房沟(半月线)。观察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活动顺序及各部位的速率。
4、在主动脉干下穿线备用。
l、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跳动的顺序,并计数。
2、按图9所示,在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形白线(窦房沟)处用线结扎。观察到心房和心室停跳,但静脉窦仍在跳动。
3、在第一结扎后,约经15~3min,房室可恢复跳动(为促其恢复,可用镊柄轻叩房室交界区)。分别计数静脉窦、心房和心室跳动频率,注意是否一致。
4、于室房间进行第二结扎,观察并计数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情况。
5、比较第一和第二结扎前后,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频率,分析心脏各部分的自律性,结合讲课内容做出结论。
1、破坏中枢要彻底,防止上肢肌紧张,影响暴露手术野。
2、实验中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3、第一结扎时,注意勿扎住静脉窦。第一结扎后,如心房、心室长时间不恢复跳动,可提前进行第二结扎而促使心房、心动室恢复跳动。
结 扎 静脉窦 心
1.当静脉窦温度发生变化时,心跳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此项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本次实验能否证实心房和心室的特殊传导组织具有自动节律性?为什么?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在观察蟾蜍正常心动曲线基础上,利用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人为地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期刺激心室肌。观察心肌不应期、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等生理现象,并分析其机制。
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心肌兴奋性的特点是兴奋后有一较长的有效不应期,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因此在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任何强度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心肌兴奋。舒张早期后,正常起搏点兴奋到达之前,如给心脏一有效刺激,则可引起一次提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正常起搏点兴奋传到心室时,常落在此期收缩的不应期中,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而收缩。故期前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器材及药品
蛙板、蛙手术器械、BL-310/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机械换能器。蛙心夹、铁支架、双凹夹、细铜丝、蛙钉、棉球及线、任氏液。
对象:蟾蜍
1、取蟾蜍,用探针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背位固定于蛙板。
2、自剑突向两侧嘴角方向打开胸腔,剪去胸骨,暴露心脏。
3、剪开心包膜,认清心房、心室。用带有细铜丝和细线的蛙心夹于心舒期夹住心尖部。
4、实验装置:
(1)肌张力换能器一端与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CH1相连,另一端与蛙心夹上细线相接,并调节换能器的高度,使细线保持与地面垂直并松紧适度。
(2)连接刺激装置:刺激电源线一端接主机上的刺激输出孔,另一端连于蛙心夹上的细铜丝。
(3)调节灵敏度及时间常数,并选择适当的刺激参数。
(4)依次点击实验项目/循环系统实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1、记录一段正常的心搏曲线。
2、分别于心室活动的舒张期,收缩期给于一个阈上单刺激,观察有无一额外的收缩,即期前收缩和随后出现的代偿间歇。
l、蛙心不可夹得太多,否则影响其活动,也不可夹破心脏。
2、应不断给心脏滴加任氏液,保持其湿润。
1、期前收缩后,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吗?
2、为什么期前收缩的幅度一般要比前一次正常收缩的幅度低? 实验二十一
影响心脏活动的体液因素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离体蛙心的灌流方法,并观察钠、钾、钙三种离子、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体液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作为蛙心起博点的静脉窦能按一定节律自动产生兴奋,因此,只要将离体失去神经支配的蛙心保持在适宜的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仍能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活动;另一方面,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有赖于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所以改变灌流液的成分,则可以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
蟾除或蛙。
二道生理记录仪、拉力换能器、稳压电源、蛙心夹、滑轮、铁支架、双凹夹、蛙心插管、蛙类手术器械、滴管、搪瓷杯、缝线、任氏液、0.65%NaCl、3%CaCl2、1%KCI、1:1000O肾上腺素溶液和1:100000乙酰胆碱溶液。
1.离休蛙心制备
(1)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后,使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在主动脉干下方引2根线。一条在左主动脉上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另一根则在动脉圆锥上方,系一松结用于结扎固定蛙心插管。
(3)左手持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用眼科剪在松结上方左主动脉根部剪一小斜口,右手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大小适宜的蛙心插管由此剪口处插入动脉圆锥。当插管头到达动脉圆锥时,再将插管稍稍后退,并转向心室中央方向,在心室收缩期插入心室。判断蛙心插管是否进入心室可根据插管内的任氏液的液面是否能随心室的舒缩而上下波动。如蛙心插管已进入心室,则将预先准备好的松结扎紧,井固定在蛙心插管的侧钩上以免蛙心插管滑出心室。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
(4)轻轻提起蛙心插管以抬高心脏,用一线在静脉窦与腔静脉交界处作一结扎,结扎线应尽量下压,以免伤及静脉窦,在结扎线外侧剪断所有组织,将蛙心游离出来。
(5)用新鲜任氏液反复换洗蛙心插管内含血的任氏液,直至蛙心插管内无血液残留为止。此时离体蛙心已制备成功,可供实验。
2.仪器装置
按图6-4和第二章介绍的方法连接并调整好记录仪。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并将蛙心夹的线头通过滑轮连至张力换能器的应变梁上,此线应有一定的紧张度。
蛙心灌流仪器连接方法
3.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的蛙心搏动曲线,注意观察心跳频率、强度及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程度。
(2)把蛙心插管内的任氏液全部更换为0.65%NaCl溶液,观察心跳变化。
(3)把 0.65%NaCl吸出,用新鲜任氏液反复换洗数次,待曲线恢复正常时,再在任氏液内滴加3%CaCI2l~2滴,观察心跳变化。
(4)将含有 CaCI2的任氏液吸出,用新鲜的任氏液反复换洗,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在任氏液中加1%KCl1~2滴,观察心跳变化。
(5)将含有KCI的任氏液吸出,用新鲜的任氏液反复换洗,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再在任氏液中加1:10O0O的肾上腺素溶液1~2滴,观察心跳变化。
(6)将含有肾上腺素的任氏液吸出,用新鲜的任氏液反复换洗,待曲线恢复正常后,在任氏液中加1:100000的乙酰胆碱溶液l~2滴,观察心跳变化。
注意事项 1.制备蛙心标本时,勿伤及静脉窦。
2.上述各实验项目,一旦出现作用应立即用新鲜任氏液涣洗,以免心肌受损,而且必须待心跳恢复正常后方能进行下一步实验。
3.蛙心插管内液面应保持恒定,以免影响结果。
4.滴加药品和换取新鲜任氏液,须及时在记录纸上标记,以便观察分析。
5. 吸新鲜任氏液和吸蛙心插管内溶液的吸管应区分专用,不可混淆使用,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6.化学药物作用不明显时,可再适量滴加,密切观察药物剂量添加后的实验结果。
l.正常蛙心搏动曲线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反映了什么?
2.用0.65%NaCl溶液灌注蛙心时,将观察到心搏曲线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任氏液中加入3%CaCl2溶液灌注蛙心时,将观察到心搏曲线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4.在任氏液中加入1%KCl溶液灌注蛙心时,心搏曲线又将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5.在任氏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溶液灌注蛙心时,心搏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6、在任氏液中加人乙酰胆碱溶液灌注蛙心时,心搏曲线又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以上实验所得结果,归纳起来,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二十二
了解和初步掌握心音听诊方法。正常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理,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
心脏泵血过程中,由于瓣膜关闭和血流冲击等因素而产生心音。将听诊器置于胸前壁可听到两次音调不同的心音,分别称为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S1标志着心缩期开始,S2标志着心舒期开始。4套瓣膜各有特定的听诊部位,当某心瓣膜病变而产生杂音时,则在该瓣膜听诊区听得杂音最清楚。
器材:听诊器。
对象:人。
1.受试者解开上衣,裸露前胸。静坐或卧坐。检查者坐其对面或站在受试者卧床的右侧。
2.以右子拇、食、中指轻持听诊器头,观察(或用手触诊)受试者心尖搏动处.将听诊器头紧贴此都位,听取心音,并仔细区分S1或S2。
3.在左房室瓣听诊区听取心音后,再按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主及右房室瓣听诊区的顺序听心音。4套瓣膜听诊区如下:①左房室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稍内侧部(心尖部);②右房室瓣听诊区:第四肋间胸骨上或右缘处;③主动脉瓣听诊区:第二肋间胸骨右缘处;④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肋间胸骨左缘处。
4.S1和S2的鉴别法
(l)按心音的性质:S1音调低,持续时间长;S2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2)按两次心音的间隔时间:S1与S2间隔时间较短,S2与下一次S1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
(3)与心尖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1,与桡动脉搏动同时听到的心音为S2。
l.保持环境安静。
2.听诊器头按于听诊部位,不过重或过轻。
心脏瓣膜听诊部位
1、心音听诊区是否在各瓣膜解剖的相应位置?
2、怎样区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二十三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了解间接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掌握人体动脉血压测定方法、正常值及生理波动。
每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缩舒,动脉血压亦出现高低周期性变化。而这种血压变化可用听诊法间接测出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即用血压计和听诊器在上臂肱动脉处间接测定。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不产生声音,但流经狭窄处形成湍流则可发出声音。测量血压时,将袖带缠绕于上臂,用橡皮球向带内加压,经皮肤施加于肱动脉壁上,当带内压力超过动脉内收缩压,肱动脉内血流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受压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而后旋动橡皮球处的螺丝帽徐徐放气减压,当带内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将断续地流过受压血管,形成湍流而发出声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声音,此时血压计指示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继续放气,使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变断续成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此时血压计指示的压力为舒张压。
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对象:人。
l.熟悉血压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测定准备
(l)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min。松开血压计橡皮球上的螺丝帽,驱去油带内残留气体,然后将螺丝帽旋紧。
(2)受试者前臂平放,手掌向上,前臂与心脏位置等高,将袖带缠于上臂,袖带下缘位于肘关节上2cm处。
(3)检查者戴好听诊器(耳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头。在肘窝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头放上。
观察项目:
1.用橡皮球向袖带内打气加压,使血压表水银柱逐渐上升,一般到24kpa(听不到脉搏音),随即松开气球螺丝,徐徐放气,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听到的第一声脉搏音时,血压表上所指刻度即为收缩压。
2.继续放气减压,声音则发生一系列变化,先由低而高;而后突然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低一瞬间,血压计上所指刻度即为舒张压。
3.重复测定 3次,记录测定值,以收缩压/舒张压 kpa表示。
l.保持环境安静,受试者尽量安静放松。
2.手臂、血压计必须与心脏同高。
3.袖带缠缚松紧适宜。
1、如何测定收缩压和舒张压?其原理如何?
2、为什么不能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测量血压?
实验二十四
蛙心容积导体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论证容积导体的存在并了解其导电规律。
因为机体存在导电性能良好的体液,而体液可作为容积导体将心脏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传至体表,因此,只要把引导电极置于体表的不同部位即可记录到心脏的电活动。
蛙或蟾蜍。
阴极射线示波器、前置放大器(或心电图机)、蛙类手术器械、培养皿、鳄鱼夹、任氏液。
1.破坏蛙的脑和脊髓,用蛙腿钉(或大头针)将贴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2.自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剪掉,剪去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3.按心电图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将连有导线的鳄鱼夹分别夹在蛙的右前肢和两后肢的蛙腿钉上(负极接右前肢,正极接左后肢,右后肢则与接地线相连),其输入导线连至前置放大器和阴极射线示波器(或直控与心电图机相连),见图6-6,观察示波器荧光屏或心电图记录纸上所记录的曲线。
4.用镊子夹住心尖,连同静脉窦一起快速剪下心脏,将心脏放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内。这时荧光屏或心电图记录纸上有何变化?
5.将培养皿中的心脏重新放回胸腔中原来的位置,观察荧光屏或心电图记录纸上的变化。
6.将心脏倒放(即心尖朝上),此时波形将发生什么变化?
7.从蛙腿上取下导联线,夹在培养皿边缘并与培养皿内的任氏液相接触,再将心脏置于培养皿内,观察荧光屏或心电图记录纸是否会显示心电波形(图6-7)。
蛙心脏生物电活动引导方法
蛙心电容积导体引导方法
1.剪取心脏时切勿伤及静脉窦。
2.在冬季做此实验时, 实验前可将蛙或蟾蜍放在3OC左右的温水中,游泳1Omin,以免心率太慢。
3.仪器必须接地良好,以免带来交流干扰。
结果及分析
1.为什么将引导电极安置在体表或体内的任何部位,均可引导记录到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2.如果将心脏从胸腔中取出,结果又将如何?为什么?
3.若再将心脏放回胸腔,此时将观察到什么变化?为什么?
4.若故意将心脏倒置放入胸腔,此时又将如何?为什么?
5.再将心脏放置于培养皿的任氏液中浸泡,此时通过培养皿中的任氏液能否引导记录到心电变化?为什么?
实验二十五
心电向量测定
本实验的目的是演示心电向量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观察心电向量图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检测方法。
心脏在机体内处于体液所构成的容积导体之中。在心脏应激兴奋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可出现电偶,因而在容积导体中形成了电场。这一电场随着心电偶所构成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机体任何部位安置探测电极,通过放大器都能引导记录到心脏的生物电活动,所记到的心电变化曲线就是心电图。此外,还可以运用示波器,将心电向量变化的平面运动轨迹记录下来,这就是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平面心电向量图所记录到的P环、QRS环和T环是立体心电向量图在导联平面上的投影。而心电图则为平面心电向量图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因此心电图实验检查所得的图形实际上是立体心电向量图二次投影的结果。
蟾蜍或蛙。
前置放大器、SBR-1型示波器、心电示波器(或心电图机)、屏蔽盒、培养皿、蛙类手术器械一套。
1.制备在体蛙心标本,观察蛙正常心电图
(1)用探针破坏蛙脑和脊髓,使蛙仰卧,剪去胸部皮肤和胸骨,暴露心脏,但不要剪开心包,将蛙放入培养皿或屏蔽盒内待观察。
(2)按人体常规心电图的导联接法,给蛙四肢安置电极(若是针形电极可插入皮下组织),再经导联经与心电示波器(或心电图机)相连,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观察。
(3)将导联电极随意安置于蛙体各部位,观察是否可以记录到心电图?其波形有何差异?
2.心电向量图基本图象的观察
(1)重新制备一只在体蛙心标本(方法同上)。
(2)打开SBR-1型示波器侧板,通过机内转换开关,将Y1轴上的放大器改接在X轴偏转板上,这样X轴功能与Y2轴完全相同。再将蛙的两个肢体导联分别输入Y1和Y2放大器(或经前置放大器再输入Y1和Y2放大器),便可在示波器荧光屏上观察到蛙心的心电向量图。试对该心电同量图的基本波形进行观察分析。
(3)改变蛙心在胸腔内的位置(或改变导程),观察心电向量图有何改变。
注意仪器妥善接地,以排除干扰;如冬季做实验,可先将蛙放于3O℃左右的温水中游10min,以加快心率。
1.蛙心的在体心电图和人体心电图有何差异?为什么?
2.改变导联电极安置部位,心电图的波形有何变化?为什么?
3蛙心电向量图的 P环、 QRS环和 T环有何特点?各代表什么意义?它们与心电图的P波、QRS波和T波是何关系?
4.蛙心位置改变,心电向量图有何变化?为什么?
实验二十六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本实验目的是初步学习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学习心电波形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在正常人体内,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按一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因此,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的电变化及其时间顺序、方向和途径等,都有一定规律。这些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全身,在一定体表部位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的反映,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心电图对心搏起点的分析、传导功能的判断以及心律失常、房室肥大,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心电图机、电极糊(导电膏)、95%酒精棉球、3%盐水棉球、分规。
1.心电图的描记
(1)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接通电源,预热 3~5min。
(2)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全身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安放好引导电极、V1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3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与左锁中线第五肋间相交处之间,V5在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图6-8),接上导联线。为了保证导电良好,可在放置引导电极部位涂少许电极糊。导联线的连接方法是:
红色一右手,黄色一左手,绿色一左足,黑色一右足(接地),白色一V1。蓝色一V3,粉色一V5。
(3)调整心电图机放大倍数。使1mV标准电压推动描笔向上移动10mm。然后依次记录Ⅰ、Ⅱ、Ⅲ、 aVR、aVI、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
(4)取下心电图记录纸,进行分析。
2.心电图的分析
(1)波幅和时间的测量:
l)波幅:当lmV的标准电压使基线上移 IOmm时,纵坐标每一小格(1mm)代表 O.lmV。测量波幅时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自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凡向下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峰的底点。
2)时间:心电图纸的音速由心电图机固定转速的马达所控制,一般分为 25mm/s和5Omm/s两档,常用的是25mm/s。这时心电图纸上横坐标的每一小格(lmm)代表 0.04s。
(2)波形的辨认和分析
1)心电图各波形的分析: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P波、QRS波群和T波,并根据各波的起点确定P-R间期和Q-T间期。测定Ⅱ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和电压,并测量 P-R间期和 Q-T间期的时间。
2)心率的测定:测定相邻的两个心动周期中的P波与P波或R波与R波的间隔时间,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求出心率。如心动周期的时间间距显著不等时,可将五个心动周期的P-P或R-R间隔时间加以平均,取得平均值,代入下列公式:
心率(次/分)=
P-P或R-R间隔时间(S)
3)心律的分析:心律的分析包括:①主导节律的判定;②心律是否规则整齐;③有无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出现。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P波在Ⅱ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P-R间期在0.12s以上。如果心电图中的最大P-P间隔和最小P-P间隔时间相差0.12s以上,称为窦性心律不齐。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率为60~90次/分。
注意事项 1.描记心电图时,受试者静卧,全身肌肉放松。
2.室内温度应以22℃为宜,避免低温时肌电的干扰。
3.电极和皮肤应紧密接触,防止干扰和基线漂移。
1.何谓心电图?它是怎样记录到的?
2.何谓导联?常用的心电图导联有哪些?为什么各导联心电图波形不一样?
3.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及正常值。
实验二十七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的测定
学习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的测定方法,了解无创伤性心功能测定的意义,加深对心动周期中各个时相的理解。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经历收缩期和舒张期,其时间间期分别称为心室收缩时间间期(STI)和舒张时间间期(DTI)。临床上常将STI代表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它从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收缩结束,包括三个时相:
1.电机械延迟时间
从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收缩,室内压刚好超过房内压使房室瓣开始关闭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电机械延迟时间(EML)包含两个成份:其一是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收缩,其二是心室开始收缩到房室瓣开始关闭。由于后者时间极短,因而两个成份很难从体表测量中区分开来。
2.等容收缩时间(ICT)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动脉瓣开始打开所经历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两瓣膜都关闭,心上腔血量不变,容积不变,说明心室肌的长度没有改变。从心室开始兴奋到动脉瓣开始打开这段时间又称为射血前期(PEP),它包括了上述两个时间间期。
3.心室射血时间(VET)从动脉瓣开始打开到心室射血停止。由于左右心室的PEP和VET并不相同,因此,常进行在左室的STI测定,左室射血时间一般用LVET来表示。
测定左室的STI常使用同步体表记录心电图(ECG)、心音图(PCG)、和颈动脉搏动图(CPT)的方法,ECG中的QRS波群的起点表示心室开始兴奋,PCG中的第一心音(S1)的起点表示二尖瓣开始关闭。第二心音(S2)的起点表示主动脉瓣开始关闭。CPT中的升支起点U表示主动脉瓣开始打开,左心室开始射血;而降支切迹In表示左心室射血停止。
如图所示,通过体表同步记录ECG、PCG和CPT,可测定STI的如下指标:
1.电机械延迟时间(EML)从ECG的QRS波群的起点到PCG中二尖瓣关闭成份S1的起点的时间,简称为Q―S1时间(图中1― 1’间期)。
2.电机械收缩时间(EMT)从ECG的QRS波群的起点到PCG中主动脉瓣关闭成份S2的起点的时间,又称为Q-S2时间(图中的1一2’间期)。
3.射血前期时间(PEP)从ECG的QRS波群的起点到CPT中升支的起点的时间,即图中的1―2间期。
4.机械收缩时间(MST)从PCG中二尖瓣关闭成份S1的起点到主动脉瓣关闭成份S2的起点的时间,又称为S1一S2时间(图中的1’一2’间期〕。
5.左室射血时间(LVET)从CPT中升支起点到降支切迹的时间(图中的 2一3间期)。
6.等容收缩时间(ICT)从PCG中二尖瓣关闭成份S1的起点到CPT中升支起点的时间,即图中的1’-2间期。
由于ICT与PEP的长短受心肌收缩力和后负荷的影响,LVET的长短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速度,当心肌收缩力减弱时,ICT和PEP延长而LVET缩短。如用它们的比值表示,则可更灵敏地反映出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这样,通过上述测定,可计算出两个反映心室收缩机能的指标:
l.PEP/LVET。
2.ICT/LVET。
器材和药品
多道生理记录仪、心音换能器、脉搏波换能器、心电导联线及电极导电糊或生理盐水、分规、诊察床。
步骤和观察项目
1.分别将心音和脉搏波换能器、心电导联线与多道生理记录仪相连接、仪器妥善接地。打开记录仪电源,预热。
2.受试者静卧于诊察床上,将心电导联线连于四肢;心音换能器探头安放于胸前二尖瓣听诊区;脉搏波换能器探头安放于胸锁乳突肌内侧颈总动脉搏动明显处,此处位于喉结水平。在安放电极和换能器探头前,应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再涂上导电糊。
3.打开输入开关和有关选择开关,在显示器上观察心电图(选用标准Ⅱ导联)、心音图和颈总动脉搏动图。如图形不规则或有干扰,可能是电极或换能器探头与体表接触不好,应调整其松紧度或位置,并排除干扰,直到三个记录通道的图形都能清晰地显示为止。
4.令受试者于深吸气末期暂停呼吸(以保持图形稳定),立即打开记录器,以每秒100mm的走纸速度连续记录10个心动周期。记录结束,关闭各选择开关和输入开关,从受试者体表取下电极和换能器探头,关闭多道记录仪电源。
5.取下记录纸,分别对10个心动周期进行测算,先算出心率和心动周期,再依次测算EML、EMT、PEP、MST、LVET、ICT、取平均值,用平均值计算出 PEP/LVET、ICT/LVET,作好记录,写出报告。
1.仪器应妥善接地,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
2.保持测试环境安静,以免影响记录心音图。
3.由于STI与心率相关,若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以外,必须将测试结果用心率进行校正。
1.老年人的EMT明显延长;下午4时至8时测得的LVET和EMT缩短;直立位测
得的PEP延长、LVET缩短;运动时测得的EMT、LVET和PEP都缩短。试分析其原因。
2.若心血管系统中的a受体兴奋,对PEP、LVET和EEMT有何影响?
STI的正常值及校正式
ICT/LVET 41~81
274.4~340
0.241~0.353
0.033~1.161
EMT+1.17心率
PEP+0.46心率
LVET+0.7心率
实验二十八
人体动脉脉搏的描记
学习人指端脉搏的容积描记方法,了解脉搏图形及其与心电图的关系,加深对动脉脉搏的理解。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通过压力传感装置用记录仪将动脉血管的搏动描记下来,就是压力脉搏图。除压力变化外,心动周期中所伴随的血流量变化可引起外周小动脉容积的改变,将这种容积变化描记下来,就是容积脉搏图。
描记容积脉搏图的部位,常取指端或颈总动脉走行的颈部表面,在此安放光电容积换能器。光电容积换能器的基本结构为:一边有一个恒流恒压光源,对面或侧边是一个由光电管或光敏电阻构成的平衡电桥。光源发出波长为A的光线,这种光能透过组织,并能被血红蛋白吸收(其他物质一般不吸收)。其吸收量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当血管中血流量改变时、局部血红蛋白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吸收的光量随着改变,被光敏元件接受的光量也随之改变。这样,平衡电桥上的电变化可反映局部血管内血流量的改变,也就是反映了血管容积的变化。从指端所获得的这种脉搏图记录,称为指端容积脉搏图。
指端脉搏图(上)与心电图(下)
正常指端容积脉搏图包括升支和降支两个部分。升支较陡,历时较短,很快上升到波峰,它反映了心室快速射血期,此时检查部位动脉流入量较流出量多。降支坡度较升支小,反映心室减慢射血期及舒张期检查部位的血流情况。降支中部可见一切迹 C和降中波D。从升支的起点S到降支切应C所经历的时间反映了心室收缩射血的时间。正常值为274.4~340ms。若同步描记心电图,从心电图的R波波峰到升支起点S的时间称为延迟时间,它粗略地表示心室收缩射血到使检查的动脉内血流量增多所经历的时间。
器材和药品
光电容积换能器、二道生理记录仪(带两个前置放大器)、双线示波器、心电电极、导电糊或生理盐水、诊察床、冰袋、针灸针。
步骤和观察项目
1.将光电容极换能器和心电电极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的输入线相连接,并用电缆将二道仪的输山插口与二线示波器的Y轴输入插口相连接,仪照分别接地。
2.接通换能器、二道仪和示波器电源,预热仪器。
3.室温保持在20℃,受试者静卧于诊察床上,除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双手与心脏平面等高,按照心电图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法,将三个心电电极固定在右手、左足和右足上。
4.受试者食指或中指伸进光电容积换能器的指套内,指腹朝上,使光源对准甲床根部,并以黑布包绕固定。
5.打开控制描笔的开关,调节两支描笔的位置。
6.将前置放大器的时间常数置DC位,描记脉搏的滤波置100Hz,描记心电的滤波置IKHz。放大倍数(或灵敏度)置1mv/cm。打开测量开关,描笔偏转。
7.示波器输入选择置AC,灵敏度与二道仪相同,扫描速度0.1s/cm。观察脉搏图与心电图。
8.当在示波波器上的图形稳定时,按下25mm/s纸速开关,记录10个心动周期。
9.将纸速开关改至10mm/S,观察与描记测试手臂上举下垂的脉搏图。
10.继续观察和记录寒冷(用冰袋刺激手臂)、疼痛(针刺对侧手臂)及精神活动(心算)等刺激因素对脉搏图的影响。
11.记录结束,关二道仪的测量开关和控制描笔的开关,关闭电源。关示波器和换能器电源。取下换能器指套和心电电极。
12.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1.仪器应妥善接地,以保安全。
1.脉波图形成的机理?
2.精神活动对脉波图有何影响?为什么?
实验二十九
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
本实验通过动脉血压的变化来反映心血管活动的变化。目的在于间接地观察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性调节和学习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传导加速,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为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心房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支配血管的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亦增加。
心血管中枢通过反射作用,调节心血管的活动,改变心输出量和外用阻力,从而调节动脉血压。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肾上腺素对α与β受体均有激活作用,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它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两种受体中哪一种占优势。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受体α,对β受体作用很小,因而使外周阻力增加,动脉血压增加。其对心脏的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弱。静脉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时,血压升高,可反射性地引起心动过缓。
二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照明灯、铁支架、双凹夹、烧瓶夹、试管夹、气管插管、动脉夹、三通管、塑料动脉插管、放血插管、注射器(lml、5ml、20ml),有色丝线、纱布、棉花、1%戊巴比妥钠、1:1000肝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2.5U/ml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1.实验记录装置
将血压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将换能器电缆与二道生理记录仪的血压放大器输人插座相连(图6-18)。按照前述二道记录仪的使用方法调整记录仪。对血压放大器定标,校正选择开关拨至 13.3kPa(100mmHg),灵敏度置于50,记录描笔上移2cm。通过三通管向换器压力小室及动脉插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并预先加压至 13.3kPa,检查有无漏液。
二道生理记录仪――血压换能器装置
记录仪灵敏度一般置于 50或 100档,计时置 10s,走纸速度 0.5~lmm/s。
(1)动物的麻醉与固定:用l%戊巴比妥钠以30~35mg/kg体重的剂量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2)气管插管:剪去颈部的毛,沿颈正中线作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分离气管。在气管下方穿一丝线,于甲状软骨下方2~3cm处作”“⊥”形切口,插入气管,以丝线结扎固定。
(3)分离内脏大神经:将动物右侧卧位。在腰三角作一长4~5cm的斜行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直至见到腹膜,然后从腹膜后找到左肾,将左肾向下推压,在其右上方可见到一粉红色黄豆大小的肾上腺。沿肾上腺向上寻找内脏大神经.分离后穿一丝线,并安装好保护电极,备供刺激之用。
(4)分离颈部神经和血管: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降压神经。三条神经中,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次之,降压神经最细,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分别在各神经下方穿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备用。分离时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牵拉,并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
兔左侧内脏大神经的解剖位置
兔颈部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
(5)插动脉插管:静脉注射肝素(1OOOU/kg体重)以抗血凝。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并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交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剪一小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注意此时血压换能器内的压力应保持在13.3kPa左右)。
(6)记录血压:小心松开动脉夹,即可见血液冲进动脉插管。拨通二道记录仪“测量”开关,记录血压曲线。
3.观察项目
(l)观实正常血压曲线:辨认血压液的一级波和二级波,有时可见三级波。
(2)夹闭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夹闭右侧颈总动脉15s,观察血压的变化。
(3)电刺激降压神经:以中等强度电流刺激降压神经15~20s,观察血压的变化。在神经中部结扎剪断,分别刺激其中枢端与外周端,观察电压的变化。
(4)电刺激迷走神经: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电刺激其外周端,观察血压的变化。
(5)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电刺激内脏大神经,观察血压的变化。
(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由耳缘静脉注入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3ml,观察血压的变化。
(7)放血、补液:从右侧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放血20~5Oml,观察血压的变化。然后迅速补充37℃生理盐水,观察血压的变化。
1.麻醉药注射量要准,速度要慢,同时注意呼吸变化,以免过量引起动物死亡。如实验时间过长,动物苏醒挣扎,可适量补充麻醉药。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动脉插管与动脉方向一致,防止刺破血管或引起压力传递障碍。
3.每项实验前要有观察对照,施加条件时要手按“标记”,实验完毕后加以注释。
4.注意保护神经不要过度牵拉,并经常保待湿润。
5.实验中,注射药物较多,注意保护耳缘静脉。最后一项观察因放血后血压降低,血管充盈不良,静脉穿刺困难,应在放血前作好补液准备。
1.正常血压的一级波、二级波及三级地各有何特征?其形成机制如何?
2.夹闭一侧颈总动脉,血压发生什么变化?机制如何?
3.刺激兔完整的降压神经及其中枢端和外周端,血压各有何变化?为什么?
4.为何预先切断迷走神经,再刺激其外周端?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5.刺激内脏大神经,血压有何变比?为什么?
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
7.放血后及补液时血压有何变比?为什么?
实验二十九
左心室内压的测定
通过心导管插管技术,测定左心室内压,其实际意义是测试心脏功。
依据医学实验目的可将心导管插入到心脏腔室内的不同部位,利用不同仪器设备检测心脏的功能。可通过动脉血管,将心导管插入左心室,检测左心功能和主动脉内压。需要指出的是,心导管插入到肺动脉入口处和主动脉入口处,须借助特殊的仪器设备条件并在特制的X线机的检测及指导下方可进行的一项导管插管技术。
器材与药品
手术器械包1套、PE-50聚乙烯心导管、三通管接口器、动脉夹、家兔手术台、玻璃分针、注射器(lml、10ml)、医用纱布、2-0手术线、固定动物用细绳、压力换能器、计算机及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溶液、肝素(或5%枸橼酸钠),O.9%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25U肝素溶液lml+0.9%生理盐水溶液9ml配置而成)、液体石蜡。
动物的选择与麻醉
1.选择动物
在各类型的动物身上均可实施心导管插管手术,方法步骤也大致相同。现以家兔为例介绍心导管插管技术。
2.麻醉动物
取健康、成年家兔(1.5~2.5kg),用20%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溶液(3ml/kg体重),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
方法与步骤
左心导管插管技术
1.固定动物
在麻醉药物缓慢注人的过程中,动物会由站立体位转变为半卧位体位,此时麻醉者可用手牵拉动物的肢体,如果动物肢体呈现软弱无力,且动物出现角膜反射消失,说明给予麻醉药物的剂量较为合适或麻醉较为适度,应停止给药。略等几分钟,观察动物腹式呼吸,待动物呼吸平稳后将动物四肢套上细绳,呈仰卧位固定于实验板上。
2.术前准备
(1)追加部分剩余麻药:用组织镊反复地钳夹动物皮肤,如动物出现挣扎、躁动反应,可以少量地、依据具体情况追加麻醉药物。
(2)用1ml注射器连接三通管、心导管,调节三通管阀门至心导管与注射器相通的位置。反复抽取肝素生理盐水至心导管和三通管内无空气气泡为止,调节三通管的阀门至心导管与注射器不相通的位置。
(3)插管前要对导管进行肝素化处理,防止导管内凝血。
(4)在血压换能器上选择与外界相通的接口(即斜侧接口),在此接口上套入1ml注射器。将三通管阀门调节到与外界相通的位置。反复抽取0.9%的生理盐水,确保压力换能器腔内无气泡后,锁定三通管阀门。
(5)用液体石蜡湿润心导管表面,降低插管时心导管与血管间的摩擦阻力。
3.分离颈总动脉
在气管左侧,在颈部肌肉层组织中,寻找胸骨舌骨肌(上、下走行)和胸锁乳突肌(由锁骨向外走行)。在这二条肌肉相互交接处用止血钳将胸骨舌骨肌与胸锁乳突肌分开即可找到颈动脉鞘。用手术器械固定颈部皮肤和牵拉颈部肌肉群,暴露血管鞘内动静脉。其中呈粉红色、有搏动的粗大血管即是颈总动脉。右手持玻璃分针顺着血管走向钝性分离颈总动脉3~4cm,穿2根 2-0手术线,1根线结扎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另1根手术线打一松结备用。
4.颈总动脉插管
在靠近远心端血管结扎处用左手拇指及中指拉住远心端线头,食指从血管背后轻托血管,右手持锐利医用眼科直剪与血管呈450角剪开血管直径的1/3。测量切口到心脏的距离,在心导管上作一标记作为插人导管距离的参考依据。用弯型眼科组织镊的弯钩插入到血管腔内轻轻挑起血管,此时可见到颈总动脉血管腔。右手持心导管以其尖端斜面与动脉平行地向心方向插入动脉内,插入心导管约2.5cm后用手轻轻捏住血管切口部位,放开动脉夹,防止出血或渗血。
5.心导管的插入
操作者一手捏住血管切口处,另一手将心导管继续、平行地推送到预定部位。及时打开三通管阀门,保持心导管与血压换能器处于相通的状态。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看到平均动脉压的曲线图形变化。当心导管到达主动脉入口处时,即可触及到脉搏搏动的感觉,继续推进心导管。若遇到较大阻力,切勿强行推入,此时可将心导管略微提起少许呈45o角,再顺势向前推进。如此数次可在主动脉瓣开放时使心导管进入心室。插管时出现一种“扑空”的感觉,表示心导管已进入到心室部位。同时,在计算机屏幕上也即可出现心室脉动波形。
6.心导管的固定
在近心端重新牢固地结扎血管。在远心端将结扎血管的手术线再结扎到导管上,起到加固的作用。清理手术视野,缝合皮肤。
7.心导管位置的判断
将血压换能器与三通管连接好,并确认连接牢靠,打开三通管的阀门,从计算机屏幕上可以看到,若心导管进人心室,波幅将突然下降,脉压差则明显加大(如图)。
左心室内压
(1)要求动物麻醉适度。麻醉过度易造成动物死亡,麻醉过浅常会因动物躁动而影响顺利插管。静脉麻醉时推药的速度要缓慢,随时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变化,掌握宁少勿多、随时补充、缓慢注人的原则。
(2)手术前注意心导管的肝素化,防止导管内的凝血。
(3)分离血管动作要轻,不可盲目。严禁用剪刀等锐利器械分离血管,以防损伤血管。血管切口的大小一般占血管管径的1/3,切口过大容易造成血管断裂,切口过小导管不易插入。
(4)心导管的尖端必须光滑,不宜制备得太尖,以免进行心导管插管时,刺破血管壁或插入管壁粘膜层中。
(5)心导管的插入有若干步骤,必须按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
(6)进行右心导管插管手术时,必须轻柔地向心脏部位的方向缓慢插入,遇到阻力时需要退回或改变角度重插,切不可硬性插入导管(这样容易插破静脉进入胸腔)。直至达到导管上的距离标记,即说明心导管已达预定的部位。
(7)心导管插管过程中,如果动物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手术,以便保证动物呼吸道的畅通,避免造成动物窒息死亡。如果动物出现心律失常,则要暂时停止手术,待恢复后再进行手术。
(8)固定心导插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将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
(9)术前调试好计算机软件,对协助心导管插管时位置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应避免在心导管插管时再调试软件,这样会延误实验时间。
(10)进行血压测量时应保持血压换能器与动物心脏呈水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1.测左心室内压的意义是什么?
2.左心室内压与动脉血压有何关系?
版权所有: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科
制作维护:馨儿&&
E-MAIL:wxy@
建议使&#&768分辨率,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