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么才能忘掉一个人把压力放开

全面二孩放开 多少家庭能承受养二孩压力?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布全面实行二孩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面对这一利好政策的到来,有人高兴有人忧,虽然国家现在允许二孩了,但是生二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却让很多家庭想生却不敢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另外,全面二孩的落地是否会非常顺利,真正实施后,又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安全网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自从2013年底单独实施后,全面二孩放开的呼声越来越高,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只是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也是对亿万民众诉求的呼应。的确,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生育率也比较低,而且失独家庭越来越多,这让无数家庭承受着严重的经济和养老压力,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让全面二孩放开势在必行。但真正愿意又有能力生二孩的家庭又有多少?这些家庭又要面对什么问题?政策实施后又能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相关部门及每个家庭需要考虑。
中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中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至此,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每每说到全面放开二孩,相关专家往往直陈理由:再不全面放开二孩,人口红利就将消失,经济增长失去潜力,养老难题将越发难解。这些都不错。其实,放开二孩更是对公民生育权的尊重,是让孩子有个伴,享受兄弟姐妹的乐趣,是复苏人性中的美好,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
生育政策的变化过程
1953年-1961:年提出节制生育
1962年-1969:年提倡试点计划生育
1971年-1986:年计划生育政策形成阶段
1984年:形成“一孩半”政策,即第一孩是女孩的农村户口家庭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1986年-1999年:计划生育严格执行阶段
2002年:开始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符合条件的可生二胎,超生缴纳社会抚养费。
2013年11月: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为什么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这些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新
的挑战。因此,实施全面两孩,势在必行。
全面二孩落地时间仍存在悬念
尽管五中全会公报显示,将全面放开二孩,但具体何时能够落地,仍存在悬念。根据卫计委官方的表态以及此前相关政策的推出进程,这一政策距离真正实施或许并不遥远。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记者发布会上被问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说,“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时间表没有”。
尽管如此,但在2015年4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卫计委发言人则表示,“单独二孩”不是句号。7月10日,国家卫计委表示,已经关注到社会对全面二孩的呼吁和期待,“正在抓紧制定相关规定。”
专家称,参考单独二孩的推出路径,从政策基本全面落地,距离中央作出决定不到一年时间,因此,全面二孩政策真正时间也不会太远。
全面放开二孩落地至少经历4程序 抢生属违法
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29日表示,全面落实该政策还需等待各地人大修改地方的法律之后,方可最终落地。
全面放开二孩落地要四步
以“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二孩要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4个关键程序:第1关:中共中央的决定;第2关: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第3关:各地实施方案报批;第4关: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
抢生属违法要罚款
对于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的处理,各地也有不同。此前媒体曾统计,江西、浙江、天津、北京、陕西、上海、四川、甘肃、重庆、广东、辽宁、湖南、云南、福建、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等17个省市自治区明确规定在政策落地之前“抢生”单独二孩者属违法,仍需按规定进行罚款。
允许二孩不等于二胎 已有双胞胎不能再生
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二孩”而不是“二胎”,例如已经生育双胞胎的夫妻就不能再次生育。
二孩落地可能面临什么问题
全面放开二孩会带来人口数量反弹吗?
多位专家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会带来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
人口专家、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认为,全面放开“二孩”不会造成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数量的剧烈反弹。这是因为社会转型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生育率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他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生育观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的成本有了极大的提升,导致人们生育意愿大大降低。
一孩不愿意让父母要二孩的问题
全面放开二孩后,生不生?成了许多家庭探讨的问题。打算生二胎的夫妇应该为迎接家庭里的第二个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其中对于头胎的兼顾和关注最不容忽视。
由母亲怀二胎诱发的独子抗拒事件确实多次见诸报端。曾在2014年陕西,一14岁的男孩因觉着妹妹分走了父母的爱,而把年仅1岁半的妹妹杀死。所以父母对头胎孩子的合理引导教育很重要。固新生命值得期待,但对现有孩子的关注不容忽视。
帮忙带一孩的老人老了没能力再带二孩
在中国家庭中,老一辈承担着大量抚育孙辈的工作。据统计,有将近80%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辈看护的,其中,对6岁以下幼儿的照料中,祖母辈要承担64%的责任。尽管很多的年轻一代对于隔代抚养非常抗拒,可还是没有办法,因为这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是最佳选择。
可现实是,二孩来了,老人真的真的老了,甚至在体力上和精神上还需要儿女照顾。
愿意生养不起的问题
生二孩,每个女性可能都有考虑过,但她们不得不考虑养二孩成本的问题。很多家庭都要照顾四个老人,一个孩子,再养二孩,实在压力不小。
此外,经济发达地区,也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养育一个孩子,明显意味着物质生活水平降低,经济开销增大,那些地方生二孩的意愿可能更低。
为了工作放弃生二孩的问题
生育孩子的女性,特别是职业女性,要付出非常多的成本,甚至要丧失掉很多的职业机会,因此,许多现代女性不愿意生育。
女性养育等家务负担重问题
老人没能力带,大部分家庭都请不起能干负责的全天候保姆,那只有夫妻自己来,可这往往意味着重担又落在了女性身上。对于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女性不可能不工作,她们本来已经面临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家庭难兼顾、职场竞争激烈等问题,再养二孩,她们又得承受怎样的家务压力?
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心
二孩意味着女性的生育年龄比较高,相关的健康风险比较大,更需要好好地思量。
据了解,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约60%在35岁以上。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会明显增加,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而且生出的小孩也同样要面临健康风险。这是很多女性不愿要二孩的直接原因。
放开二孩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实施全面,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每年或新增人口800万 有助优化人口结构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其中,生育率过低成为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放开二孩的主要意义在于中长期增长结构的积极因素上升,中国可以逃离低生育率陷阱。据多位学者的测算,全面放开而后新生儿的出生峰值可能在2017年到来,最乐观的估计新增人口峰值不会超过800万。
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因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放开二孩后四房成刚需品 学区房更热
民间热传了多时的“”重大利好消息终于在五中全会上尘埃落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楼市会有多大影响?专家分析,家庭“普遍二孩”后,楼市最大的变化就是四房变成刚需品。另外,对二胎家庭来说,两个孩子的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而且也将花费父母大量精力。如果孩子能入读较好的学校,将会大大减轻父母压力。所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全国各地学区房的地位将更加不可动摇,学区房及入读名额的争夺也将愈发激烈。
二孩政策的实施,会令当下房产市场上最热销的三房陷于尴尬的地位。因为作为刚需户型,三房总价比两房要高,但作为改善型产品,三房却又不能满足家庭未来的居住计划。有条件的家庭将会一步到位购买四房。
有利于拉动经济发展 促进消费
专家分析,按生育率中性情况和16岁成年前平均抚养成本20万元粗略计算,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大约在每年1600亿元以上;此外,在房地产领域,一线城市也将面临一次短期的房价上涨压力。
大量的新生人口将增加未来高素质的劳动力供给以及消费者数量。这一方面能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未来提供年轻、高素质的劳动力。从消费者需求端看,大量新生人口未来将催生消费需求,特别是能催生年轻消费者对文化、服务产业的需求。例如,婴儿出生前后的妇幼保健行业将迎来诊疗人次的增加,婴儿成长中的日用品、奶粉、儿童用药的需求也将增加,早教、文具用品等行业的消费也将上升。
避免失独情况的出现
一孩政策,让无数家庭面临着人到老年,子女因为意外身亡,而不得不面临无人养老的问题,成为典型的失独家庭,失独,不仅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也增加了社会的扶养负担。
因此,全面二孩放开,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不仅增加了未来劳动力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缓解了家庭和社会的老年扶养负担压力。
让空巢老人不必仅依靠社区、机构养老度过余生
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注定了这种方式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依靠社区、机构养老度过余生,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无奈,全面二孩可以减轻一孩的养老压力,更可以让大多数老人不必在晚年独守空巢,依靠养老机构孤独终老。
外媒如何看待我国二孩全面放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的内容中最吸引外媒眼球的,无外乎“开放二孩生育”,一时间,外媒集体沸腾。外媒普遍认为,二孩政策早该放开,拖到现在,似乎已经晚了。
《纽约时报》: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口政策的改变来得太迟,已经无法助力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中国政府曾经说过,在仅仅15年时间里,中国将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研究者表示,人口老龄化将加大健康医疗和社会服务的负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很难维持经济的增长。
英国《卫报》:生育政策的这项调整对中国普通百姓和其领导人而言都是好消息,他们都将从中受益。
《华盛顿邮报》:此次政策调整是一个“大好”消息,虽然其效果需要经过一代或者更多代人的时间才能显现。
《华尔街日报》:这一举措是一次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转变,也表明中国承认未来几十年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该如何正确看待全面二孩放开
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女性要在家里照顾两个小孩。家中只有丈夫一个人赚钱养家,在经济上必然很吃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有能力养二胎的家庭,是不会在意二孩政策是否开放,没能力养二孩的家庭,即使开放二孩,也未必有很多人会生。强制用政策对待二孩,苦的只是普通大众。开放二胎是好事,但希望国家把后续的政策跟上,不要太苦了这些准备响应国家政策生二孩的家庭。
当下,全面二孩就等政策实施落地了,但事实上,不少父母却患上了“恐二”症。归根到底,还是养不起,日益上涨的育儿成本降低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不管怎样,总体来说,放开二胎的政策是好事,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放开二胎是为了解决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不能一味的跟风,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到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允许生是国家说了算,生不生还得自己说了算。
如果你符合条件会要二孩吗?
在“要不要生两孩”的热议声中,人口学者姚美雄基于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迫在眉睫的危机:如果全面两孩政策不辅之以有效的鼓励生育措施,很...[详细]
手机逛佰佰优惠更多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心理压力大产生害怕怎样放开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心理压力大产生害怕怎样放开
来自:湖南省 怀化 浏览 35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4341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我觉得你的性格可能有些懦弱,胆小怕事,敏感多疑。同时自己缺乏必要的自信,对自己要求过高,都是自己客观存在的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同时自己可能还有一些神经症的心理倾向,是需要引起自己高度的重视和注意了。建议自己还是需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对自己和社会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不要要求过高,同时对学习和考试也要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失败和挫折,不要气馁,不要灰心,要坚持自己正确的主张坚持下去。同时有意识地加强心理学的学习,注重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TA帮助了492人
回答列表(1)
TA帮助了807人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目前内在有比较高的焦虑情绪,因为太在意你的成绩,你会给自己非常大的压力,让自己总在紧张状态一个人总是处于紧绷中,自然记忆反应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你需要学会放松,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多做些运动或自己喜欢的事来释放压力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 人大代表建议放开二孩
59岁的老张只有一个女儿,他开始担忧:老了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每次想起,他总会默问:如果当年能多生一个,日子会不会不一样?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担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初露端倪,人大代表建议放开二孩。
  59岁的老张只有一个女儿。
  身边亲友一个个老了,他开始担忧:老了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每次想起,他总会默问:如果当年能多生一个,日子会不会不一样?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担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初露端倪,养老难题急需解决。
  老张的担忧
  20年以后
  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
  老张今年59岁,郑州人,与小他1岁的妻子、80岁的老母亲住在黄河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唯一的女儿今年33岁,前几年结婚生子,给他添了个大外孙,下个月就满3岁。
  女儿在西区住,工作忙得很,只有每周五小两口把外孙送来玩时,他才能与她见上一面。日常生活需要女儿帮忙的,他总指望不上她。
  老张在社区工作有年头了,谁家啥情况,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收入如何&&他都摸得门儿清。
  前不久,78岁的李老先生过世了,让老张难受了好一阵。
  李老先生因病卧床有几年了,全靠一个年近60岁的女儿伺候。李老先生大小便失禁,瘦得皮包骨头,而照顾他的女儿也是一脸疲惫。(更多新闻请关注)
责任编辑:杜敏敏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24小时热点
2016法国欧洲杯于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开战
济南市弓客射箭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9月,目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 人大代表建议放开二孩|老龄化|老年人_凤凰资讯
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 人大代表建议放开二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身边亲友一个个老了,他开始担忧:老了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每次想起,他总会默问:如果当年能多生一个,日子会不会不一样?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担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初露端倪,养老难题急需解决。
原标题: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 人大代表建议放开二孩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59岁的老张只有一个女儿。 身边亲友一个个老了,他开始担忧:老了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每次想起,他总会默问:如果当年能多生一个,日子会不会不一样?这不是老张一个人的担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初露端倪,养老难题急需解决。 老张的担忧 20年以后 会不会成为女儿的累赘老张今年59岁,郑州人,与小他1岁的妻子、80岁的老母亲住在黄河路附近的一个小区。唯一的女儿今年33岁,前几年结婚生子,给他添了个大外孙,下个月就满3岁。 女儿在西区住,工作忙得很,只有每周五小两口把外孙送来玩时,他才能与她见上一面。日常生活需要女儿帮忙的,他总指望不上她。 老张在社区工作有年头了,谁家啥情况,几口人,都是干什么的,收入如何……他都摸得门儿清。 前不久,78岁的李老先生过世了,让老张难受了好一阵。 李老先生因病卧床有几年了,全靠一个年近60岁的女儿伺候。李老先生大小便失禁,瘦得皮包骨头,而照顾他的女儿也是一脸疲惫。 老张跟老伴夸李老先生的女儿时,心里总是担忧:再过20年,他们会不会跟李老先生一样?而女儿是否也会被他们所累?因为她要和女婿一起,照顾4位甚至更多老人。 老张的羡慕 别人家一双儿女 能相互帮忙照应老张现在一门心思做女儿女婿的思想工作,“工作啊,升职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再生一个孩子。”这话要是在以前,老张可能不会说,可现在他总在想,如果当年自己能多生一个孩子,现在也许就不会这么孤单。 之前跟老张一个单位的赵师傅,今年79岁了,20年前中风留下后遗症。自2000年起,赵师傅的儿子就辞职在家照顾他的吃喝拉撒,日常花费由赵师傅的大女儿出。老张羡慕人家一对儿女能相互照应。 隔壁的老王,比老张大10岁,只有一个闺女,远嫁河北。夫妻俩都患有各种慢性病,几乎轮番住院,老张两口没少搭把手。最近一次,老王突发心肌梗死,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老王妻子又因肾不好起不了床。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老王的闺女将两位老人送到一家很高级的私人养老院。 老张开始盘算自己老了以后的事儿了。会不会去养老院呢?老张觉得有80%的可能性。接着,他又顿了顿,坚定地说,病了,不能动了,再去那地方吧。 他说,实在不想给女儿添负担。 各方声音 未来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就非常担忧独生子女未来面临的养老压力。“以后,一个孩子可能要为五六位老人养老。”陈泽民说,而一家一个孩子,又增加了家庭的风险。 同时,独生子女独特的家庭氛围,又造成了家庭观念慢慢淡薄。“如果不去考虑这些问题,未来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陈泽民说,“建议河南尽快调研,推动全国尽快放开二孩政策。” “421”家庭时代已来临全国人大代表、开普电器检测研究院院长李亚萍也将目光放在独生子女养老难的问题上。她说,小两口赡养双方4位老人,这样的“421”家庭时代已经来临,养老困局亟待纾解。 她表示,现在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式养老,但是调查显示,74.1%的独生子女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范会芳说,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大多集中在城市。上述个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境。目前,尚没有全国范围的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比例的相关调查,但是,可以看到的是,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压力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放开二孩能缓解危机 但不是根本对策不过,范会芳介绍,应该说,若真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但不是应对老龄化危机的根本对策。根据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之后,进入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单纯依靠放开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是无法逆转这一趋势的,“这就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她说,单独二孩政策提出以来,符合条件选择生二孩的家庭并不是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生育观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更愿意通过社会化的养老模式来养老而不是靠养儿防老。 日本经验值得借鉴 范会芳说,关于应对老龄化,日本和我国在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但是其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立法先行。此外,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老年人养老就医和护理服务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周密配套的法律性文本,形成了大而全的老年人养老保险法。其次,日本政府除了负担国民年金制度运行的行政管理费用外,还负担保险缴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此外,范会芳说,应呼吁社会力量、公益组织、爱心人士一起来关注当前社会的养老问题,大家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关爱老人的实际行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983633
播放数:425320
播放数:4414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忘掉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