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会影响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身体正常发展吗?

欢迎PR≥1的正规培训站做链接,百度收录不低于500,快照五天内,请联系客服 感谢您关注(麦芒网)
| 联系人:沈老师 李老师 刘老师
Copyright(C)
咨询电话:5
在线客服QQ:
麦芒网非各类考试、招聘等主管部门,一切信息请以相关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本站所有网友发表的文章、留言、评论等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规网站备案:
技术支持:
&&关闭广告[转载]自残的意义(工作坊)
【沈家宏主持,赵钰蔚整理】&
沈:今天没有准备个案就以问题或提问的形式,你们在这段时间包括过去在治疗里面遇到的问题、困惑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都可以提出来。谁要发言?
星:我想问,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出现自残倾向,我就觉得在自残的倾向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导致自残?
沈:还有呢?
星:就是这个
沈:这样,不能由我一个人来说,大家都谈谈对自残的看法,然后再总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问题谈得更全面一些、深刻一些。对于自残不同流派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自残怎么看,只有看清楚了一些东西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处理,包括处理个案,处理自残孩子。
南:我先说吧,首先第一,自残这个现象是他需要某些东西才用自残这种形式引起重视,另外一个角度讲,是对自己的一个保护,他只是不想让另外的东西伤害他,他才用自残的形式伤害自己,他能够接受自残的伤害不能接受来自于情感或者父母之间控制的伤害,对他来说把更难接受的伤害屏蔽掉,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防止另外的侵犯。
云:对付某人的一种思维,思维的控诉者。通过自残表达抗议,向父母表达抗议
佳:是一种发泄情绪的手段和方式,使内心获得平衡和控制感(只听到沈老师的总结)
男:是一种对自己的否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也有可能家庭的问题无力,学业很差,感情上无力,无法挽回喜欢的人,所以选择自残。(沈:你说自残,是一种恨自己的表达)
威:自残通过这种手段达到内心的需求,或者通过自残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惩罚别人,惩罚在意他的人。
女:我觉得是不得不去自残,
男:给我感觉自残更多是冲动的行为,他这样做的深层目的是什么?如果自杀什么都结束了
南:自杀症状来说,是抑郁症的行为模式,跟情绪认知观念这一块有很大的关系,是情绪低落的表达,或者是情绪冲动的表达而已,当时是无法了解真的是基于情绪低落还是**表达模式。
云:有可能想通过躯体来缓解心理面的压力。
沈:通过伤害身体减轻心理压力。嗯
威:为什么会选择自残的表达方式,有一些非主流的观念很流行自残,这种文化会影响他们倾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
沈:你觉得回答到你的问题了吗?
星:啊?我怎么没听明白。
沈:哈哈,继续,我觉得大家都谈得非常好,我不能做终结者,你们继续
男:从刚才的话联想到一件事情,个性很张扬,希望别人重视他,还有自我价值很重要,如果人没有自我价值……
沈:我用提问的方式,大家思考。孩子一般一开始不会自残。孩子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发展到自残的?
星:这也是我在想的问题。为什么自残,我觉得孩子从小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价值观和自己的内心的冲突纠结。
沈:自残是迫不得已的行为呢?还是其它的什么?
星:是他自己迫不得已选择的行为
沈:那我们要看是什么强化了自残?比如自残后发生了什么,什么因素强化了自残?
星:他想要的东西得到了缓解,有获益
沈:从强化的角度看,我们怎么让自残不再发生?怎么让他消退?
沈:如果孩子自残我们做了强化的事情,第一事情会继续发生,第二,其他人会模仿。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怎么样中断它,让它消退?另一个层面,在我们这里中断了,在父母那里会不会复燃,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怎么让父母也不要强化他的行为,让父母学会让自残慢慢消退,这恐怕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当然每个个案的获益都是不同的,我们怎么不让每一次自残不获益,因为自残本身而不获益。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一个人渴望关心渴望关注是一个很正常的需求,我们怎么又能避开自残又可以满足这个正常需求,这恐怕是更高的境界。大家可以想想办法,怎么可以避开自残可以得到关心或者特殊的要求得到合理的满足包括情绪的发泄,包括对伤害的保护等,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大家可以想一想
星:我觉得最重要还是情感的支持,怎么给他打通父母情感的支持。
沈:你的意思从父母下手?
星:如果父母给不到他的话你不下手的话……
佳:我觉得父母很难给得到孩子,父母有他们的观念,
星:他的自我发生了内在的冲突导致了自残,他不懂得自己打破内在的模式向外冲
沈:这恐怕带出两个问题,一个呢,如何避免如何不再自残,第二,如何避免其他人模仿。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团体里面,怎么中断模仿,中断自残行为。
星:当时暑假的时候,确实是,不断蔓延。
沈:现在这个现象停止了吗?
星:停止了
沈:那我们又做了什么让这个现象停止了,没有继续发生?
星:真的是做了很多父母的工作,当然两方面工作都有做。
沈:父母的工作如何做?孩子的工作如何做?
星:孩子的工作是让他看清楚他自己内心的矛盾有多少方的声音,比如说他的冲突有多少方,让他看清楚冲突的导致的结果。要是他看清楚的话就不会自残了
沈:那我们如何让他们看清楚并接受呢?
星:让他看到内心冲突的双方,
沈:你的意思,沙盘?家排?或者家庭雕塑?
沈:其他人有没有其他意见
佳:我觉得青少年很难像成人一样做咨询。可能用情感,当时想到一种方法。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沈:感觉很舒服了,身体痛了,心理不痛了。陈老师要不你也试试看,这个挺不错的。情绪发泄了,人也舒服了。你要怎么说?
沈:你是赞成这种方式还是不赞成?
佳:我理解他
沈:这个很重要,我觉得理解很重要,我们怎么能够做到这个理解呢。我们怎么传达对他的一份理解?
佳:了解他,用其他方法引导他的情绪。
沈:在那一刻我们怎么让孩子,还有治疗师跟我们在一起,让他感觉到治疗师太了解我了。
星:那一刻,你这样做,我觉得肯定有你的理由,我想听听你那时候你的理由,你内在的那个对话,我想跟他对话
沈:他会感受到你很好奇,我偏不告诉你,他会这样说
星:难道你想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
沈:你在拿起刀划自己的那一刻一定很难受,你在划自己的那一刻,你的心一定很痛,你用这样的方式一定很痛,你用这样的方式一定是迫不得已,很无奈。你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抗议。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孩子会怎么想?我们一定要和那个情景在一起,把那个情景下的错综复杂的感情要表达出来。你可以想,那一刻自己拿刀划自己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痛苦)那一刻你的心在流泪,你不得不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你的抗议。当我们怎么做才能走到他心理面去?我们要把他那一刻的矛盾痛苦纠结情绪说出来,当我们这样表达的时候,你们猜一猜他会有什么反应?
星:感到被理解。
沈:嗯。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步,我们做的第二步。当然你用这样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是不否定他的行为。那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不伤害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来要你想要的东西。给他另外的一个选择。当我们说,你这样做不对,不应该这样伤害自己,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就在表达拒绝,拒绝了一个人的行为的,往往也意味着对他本人的拒绝。我们经常说,拒绝一个人的行为也是拒绝一个人。比如孩子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父母拒绝这种行为,孩子也会感到整个自己也被拒绝了。在孩子那里,你拒绝他喜欢的东西就等于把整个人都拒绝了。当我们接纳他们的行为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他的整个人也被接纳了。我们要做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对于自残的行为我们也接纳,于是孩子就会也接纳他自己,也会因此接纳我们治疗师。当我们这样去接纳和共情的时候,孩子心理面会获得什么呢?我在治疗师这里是被认可的和被理解的,他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对他的自我价值感是什么影响?他的自我价值会怎么样?
星:至少不否定他,自我价值会很高
男:自我价值会提升
沈:当自我价值提升,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是伤害还是保护。我觉得对于自残的人来讲,要围绕两个核心:一个是不强化,一个是提高自我价值。如果这两个能做到恰到好处的话,对于自残这种行为至少可以起到弱化作用。我刚讲的都是人本的东西,但要做到是很难的。我觉得人本的东西在咨询里面是很管用的。人本的核心都在围绕价值。第一,人有自我价值就会给别人价值,他能给到别人价值和自我价值,关系就能很好处理,能够处理好关系的时候,心理问题就自然可以解决了,所以罗杰斯的人本的东西,我们还要在咨询中要慢慢去修炼。共情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接纳一个人,你很难共情,你连人都不接纳怎么会把自己放在他身上去想。我们可以看到接纳很重要。我们说接纳表面上是接纳别人,实际上是接纳自己,当你不接纳自我的时候,对别人也是无法接纳,当你对自我不接纳的时候,你也很难跟自己的真实在一起,当你跟真实的自己都不能在一起的时候,你很难和自己的情绪情感在一起,当你和自己的情绪和感情不在一起的时候,你怎么跟人家去共情。我觉得这个自我接纳是很重要的事情。另外你想接纳自己就能接纳了吗?也是很难的。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自我接纳呢?我们又要说到源头上去,接纳父母。我们只有接纳父母才能真正接纳自己。我们怎么才能接纳父母呢?我们看到我们经常对父母不满,指手画脚,我们经常认为父母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好,或者这方面需要改进修正,那方面需要调整,想去替父母做一些事情。当我们想去改变父母或替父母修正一些事情的时候,这里面一定有不接纳。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是百分百接纳,而不管他们是什么样子,这样又是很难做的百。分百接受父母又是很难。这样一个接纳不论他是否在这个世上,对我们都很重要。亲人的离去不代表这个影响在心理面就消失,我们怎么做到百分之百的接纳,这恐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课题,这关系到你能否接纳自己和别人,更重要是关系到你能不能做好治疗,如果这个自我接纳的工作没有完成的话,人本的东西包括共情,真诚,我们都很难做得到位的。讲得有点远,我们还是要回到自残这个话题上来。我在想什么样的人会不自残?当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也就找到了。
女:自我矛盾的人,不是很准确
沈:我知道你想表达那个冲突,但是冲突每个人都会有
星:看冲突双方能不能接受,他能看到多方的冲突,才能接纳冲突
沈:他不接纳呢?他不接纳就一定自残?他可以得精神病,他可以患强迫症。
星:会啊,那是啊···
沈:按你的想法,得精神病也是自残的一种方式。
星:是,这是一种逃避
沈:那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自残的范围就扩大了,我们刚刚讲自残是指身体的伤害,现在还包括心灵的伤害。你是不是想表达这个,强迫症,恐怖症也是一种自残的方式?
男:什么样的人才健康?
沈:实际上我们扩大,吸烟、酗酒、吸毒包括玩过度玩网络游戏,是不是自残?
女:那是自我保护的方式
沈:那现在什么是自残?
女:什么都是自残
(讨论什么是自残……)
女:自杀和自残什么区别
沈:自杀是以结束生命为目的,自残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一些东西。
沈:实际上自杀自残都是相连的,烟酒、药物、伤害身体、伤害心灵等都可以归到这一大类。自残比较狭义的概念是通过伤害自己的躯体这种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我还是要问什么样的人不自残?
男:我觉得我下面有4个都是抑郁的,他们基本上几年都是抑郁状态,完全生活找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一点人生目标都没有,说到人就是没有责任感,没有一点责任感,对于承受失败有能力的人,就不会自残自杀。第三点是情绪外露张扬会选择这种方式
沈:有些癔症也有这个情况
对,癔症……
你靠近他的时候,你会顺着他身体
男:第四点是安全感,对自己对家庭的安全感充足的话,不需要用这种方式,但根本问题还是自我价值。
女: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和谐的,健康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女:那些非常胆小脆弱的人也没有这种倾向
男:我对这点不认同。他胆小不代表他怕死。我见过一个,家里说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甚至家里人说是不是中心的人教他的,他平时很胆小
沈:胆小是什么呢?胆小是恐惧,是害怕一些东西,害怕一些常人不恐惧的东西。其实每个人都害怕死亡,不管胆大还是胆小。胆大的人恐怕用另外一种方式对抗死亡。在精神病里面看到被害妄想的人在恐惧到极端的时候会选择自杀啦逃脱这种恐惧的情绪。这样的人往往会选择车祸,卧轨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所以一个人在恐惧到极端的时候,他也会选择死亡。回到话题上来,什么样的人不会自残
男:爱自己的人不会自残
女:和自己关系和谐的人不会自残
沈:我对爱这个词很敏感,当我们对爱很含糊的时候,很难去做些事情。什么叫爱?
女:接纳自己,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有优点更重要接纳缺点。
男:珍惜、包容、敬仰
沈:接纳更多是一种态度,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能传递爱?爱有情感的层面,也有行动的层面。
女:我感觉挺接纳自我,为什么我没有爱的行为呢
沈:爱更多是一种行为的表达,你要爱人就要有行动啊。只有心动没有行动那叫爱吗?不管爱自己还是爱别人都是。所以我们不能轻易说我爱你,但这里面有很多误区,当你真能了解什么是爱你更能恰当做一些事情,不会伤害爱。今天早上跟孩子的对话也很有意思。经常打架的小孩,我问他最近有没有打架啊?没有。不打架的日子感觉怎么样啊?他说还好,我问你能不能习惯不打架的日子?打架的日子很刺激。你觉得你能坚持不打架到什么时候啊?我不知道。后问他,如果父母知道你不打架他们会怎么想?应该还行吧,我不想说了,说了你也不相信,我说假如我相信呢?不可能的。假如可能呢?其实啊,做说了算,我不是不打架了吗?你讲得很对,做说了算,那我以后看你做的了。对于爱也是,做才算。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动机、想法、态度而不行动,你的爱能爱到什么程度呢?第二,你给了行动,如果你对爱把握不准,我们又能给到吗?这个爱我觉得不是给的人说了算,而是接收的人说了算。你自己爱的死去活来,但是对方感到多余,纠缠。另一个话题,我们能给到什么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爱呢?当然这不是今天的话题,我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只是说要记住的是,你爱不爱别人,是被爱的人说了算,不是我们爱的人说了算。什么人不自残,还是回到这个话题上,你看我们经常跑题(跑题很快乐)
女:心理能力比较强的人,觉得自己很重要,有强烈被需要的人,没有他不行的人。
女:我觉得父母出了问题,或有一方不健全,孩子自我价值都会不够。或者父母的婚姻有纠结。小时候被人说,你是没有爸爸或者没有妈妈的孩子,这样会留下印象。
沈:我觉得呢,如果我们围绕一个核心来做,或者某一点来说我们就能结束自残的话,这一点是什么?这个点很多,我们能不能围绕一个点或者几个点来做就能结束自残,这样我们就容易操作一些。
女:接纳自己,接纳父母。
沈:接纳?我在想如果围绕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价值,自残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拒绝,这种自我拒绝是对父母的拒绝,因为生命是父母给的,他不爱惜这份礼物,就是对父母的拒绝。那么我们如何来提升他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背后是一种接纳,一种认可,如果我们能接纳和认可自己,拒绝就停止了。怎么提升自我价值感呢?
女:所以说,我觉得提升价值感真的和他的内心情感的链接
沈:我们治疗师可以做些什么?
女:共情。
沈:对。像刚才我们讲的,共情接纳真诚。在建立关系过程中要像细雨润无声那样,让他感受到自我价值在潜移默化地提升。
女:就算有不完整的父母也好,家庭也好,可以在咨询过程中慢慢修复,让他有一个足够好的爸爸,妈妈……。
沈:足够好的妈妈是谁提出来的?“足够好的妈妈”是温尼科特在《父母-婴儿关系的理论》中提出来的。
女:当他的爱的连结打通了以后,父母价值就上来、稳定
沈:我们重要的是讲操作层面,我们如何打通这个连结?
沈:假如说我们强烈约束,能不能结束自残?
男:给他信任和责任?
女:信任一般不行。约束只能暂时不自残,行为层面。而且当时他会有感觉。
女:自残的循环里面,那段时间一个连一个,隔一个来一个。他是模仿,很多学员喜欢看这种血淋淋的,痛的
沈:另一个角度约束也是一种关注。有一个孩子,那个锁儿被爸爸锁在家里,其实那也是另外一种关注,一种爱,至少爸爸在用锁链关注我。
女:爱与被爱,爱给了这个爱,被爱说了算。爱那个人给了那么多给他,他不要
沈:你给了不是他想要的。
女:我们就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可能双方都能认同的。
沈:那如果我说一句话,父母给的一切都是爱,你同意吗?包括虐待,打骂。
女:看她给得怎么样,父母遭受某方面的东西,给了孩子,这些就不认同
沈:所以又回到什么是爱这个话题上,对爱是很模糊的
沈:那我们能不能说,父母给的一切都是代表爱?能不能这么说?换句话说,孩子给父母的一切都是爱,包括他的问题。
女:父母能不能结束自残都是爱
沈:那你们怎么去思考这两句话,孩子给父母一切都是爱,父母给孩子一切都是爱。如果你们两个问题能想通,你们的工作就好做了,在父母面前的工作就好做了。我们回到约束那里来,约束是一种关注,惩罚也是一种关注,你觉得自残的终止是约束的结果,还是其他方式的结果终止了他,终止自残是多方面吧,是什么起决定作用,重要的是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大家都做了些什么?
女:讲到约束,如果情绪很激动忽然有一个强大的抑制是个很用力的帮助。
沈:约束是一种象征,代表一种力量,我们用这种力量和孩子连结。因为我们在操作约束,操作这种力量。还是要回到原来这件事情上,你做了什么不重要,他收到才最重要。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约束是关心他保护他,我们想通过约束传递什么?传递愤怒呢?还是拒绝?关心?保护?你做什么才能让他觉得你是在保护他,你不一定要回答,你思考就行了。就是说,从自我价值的角度讲,我们如何即使用约束也能提升他的自我价值呢?即使他被约束了,也让他感到自我价值被保护了被提升了。
女;他很重要啊、
沈:对,你怎么传递这一份重要感。
女:让他觉得我们是在一起的,这是成长的……
沈:重要的是在整个约束当中,围绕保护他自我价值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个是要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当我们这样讨论,以后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约束了,这本身你们觉得又发生了什么呢?当然我们看到我们很习惯看到一些东西,做就做了,但我们很少会考虑参与这件事的人会带来哪些影响。就像我们经常打骂孩子但是很少考虑打和骂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我们想提高疗效,想种植我们不希望要的一些东西,我们一定要考虑我们做的东西会对孩子带来什么?如果我们觉得自我价值对自残,预防自残很重要的话,我们恐怕都要围绕自我价值来做。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自我价值从哪里来?你现在的自我价值从哪里来?
女:我现在的自我价值一直延有父母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小时候是父母,长大是同学同事。但是小的时候要打好基础,不然长大会很麻烦
沈:自我价值更重要的可能是,小的时候是别人给,后来慢慢要自己给。
女:长大也要周围给
沈:你不给,人家可以给吗?
女:那也是
沈:比如说,周围给你的肯定是因为你做了一些事情。另一个就是说,你做了一些事情别人会给你赞扬。第二个,即使别人不给你,你仍然坚信你是有价值的。
女:我一直都是这样做
沈:那我要向你学习。陈老师在怀疑?
沈:你怎么看陈老师说的,即使其他人怀疑,自己还是相信。
大家:你是怎么做到的?
女:不好意思
沈:你的不好意思就是否定,我的怀疑起作用了,当你说自己大言不惭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种怀疑,我现在证实我的怀疑。
女:不管怎么做,我还是有价值的
沈:你用我“还是”,这个还是就是降低了,隐藏着不自信。
女:还缺少些东西。
沈:所以会看到,对周围人的怀疑要想坚持是多么的艰难,为什么这么艰难,父母在你身上的烙印是很难消除的,当你认可自己的时候,肯定自己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惭愧,会有大言不惭,会不好意思。我们再讨论自我价值。
女:就是我们是不是总够优秀的。需求,爱,怎么样才能做到共情?
沈:你会带着怀疑去共情,怀疑自己那一刻是不是共情?
沈:当你怀疑的时候,一定没有共情,
女:要怎么做好共情?
沈:你和自己在一起,你要和自己的真实在一起,当你和自己的关系都躲躲藏藏,掩掩盖盖的话,那我们对自己就不是真实的。你和自己的关系都不真实,你觉得能和别人真实吗?不能。所以共情的前提一定是要接纳自我,接纳所有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不怀疑。然后你才能够完完全全地和别人在一起,你只有在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别人的感受,不带着防御,不带着隔离,完全都给你敞开,你敢完全敞开吗?
女:真诚是可以做到的
沈:真诚是有风险的,真诚是完全把自己暴露,对他是有风险的,我们经常说,面对真正的自己的时候会害怕,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是真诚的。还回到自我价值。实际上自我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仅对来访者,对我们自己也是这样,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的自我价值来自父母,来自重要的人,来自周围的人对你的一些肯定。
男:自我价值有没有来源于自己。
沈:有。陈老师这个时候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自己。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价值两个图像,一个是在父母那里,一个是在我们内心,这两个图像都很重要。
女:孩子在父母当中是怎么样的
沈:对。作为孩子,你在父母的图像是怎么样的?是经常被责备的,被批评打击,还是被赞扬欣赏。现在你对自我会有个图像,你对自己是遮遮掩掩还是躲躲藏藏,还是感觉到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比较矮小猥琐,胆小,这里面你自己的图像。这两个图像往往容易混在一起,重要的是,我们讲价值感,什么样才算有价值的?一个人怎么样才是有价值的?
大家:我发现有些人会忽略自己,别人很重要,自己不重要
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不忽略自己,我们重点讨论咨询师可以做什么。或者对价值的理念,因为如果说,比如说提高价值感,包括提高自我价值,那么我们如果不知道什么有价值什么无价值,这个我们很难去做。
男:这种是社会赋予的价值?还是自己认为?
沈:你看我们又回到好人坏人,好孩子就是有价值的,坏孩子就是没价值
女: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沈:陈老师笑得很大声,你有什么想法?
女:没有,我不是很同意。
沈:当我们用好人坏人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对治疗师来说,会引到什么路上来?
女:黑白,对错,是非,只有两条路
沈:当我们被引到这条路的时候,我们怎么才能抬高他的价值感?你要做好孩子,好人,坏的事情不能做。当我们带着这样的价值感提升孩子,你觉得能不能帮到他?
女:不能。因为很多孩子出现症状是因为一种无力感,他对自己的缺点,以外人的判断来看的一面,他根本走不出来。
沈:当治疗师用好坏对错评判,我们的道德评判就会出来,道德感一出来,跟着标签就会出来,来访者就会满身被我们贴上标签。我们再回到我们要给来访者什么样价值感,到底人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男:存在就是人的价值
沈:陈老师又在笑?
女:没有,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用在实际上有点虚
沈:你怎么能让这句话不虚
女;怎么样?比如说,有人说,我有目标有方向,我向着那个方向走。如果我可以全部看见自己,我有不好的一面,接纳好的一面,我也能怎么做到圆圆满满地接纳自己。
沈:好,当你有这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的表达就说明你已经有是非对错了,有评判了
女:但是常人都以这种观点来看
沈:心理咨询师不能。
女:我知道不能,我们能看到孩子不敢生气
女:说到这里,咨询师真的能做到平静吗,接纳吗?有些孩子真的让我想远离他们
沈:ok,做不到也可以,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能要到疗效吗?
沈:你做不到没问题,所以我现在冒出一个念头,当我们以是非对错看待孩子的时候,我们能接纳他们吗?当你觉得自己有弱点的时候,你一定用黑白看。我们再上升一个层面,如果你能接纳自己用黑白看问题,这才是最高境界的
女:实际一点,具体操作一点的。
沈:那我们继续讨论价值。实际上我们讨论问题讨论到终极的时候,问题就清晰了。
女:对目前的状态,怎么去爱怎么去接纳,自己已经有阻抗了
沈:你根本问题没解决,当然没有接纳了
女:她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
沈:你这样说,她的问题和你的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当我们不觉得这是问题的时候,这还是问题吗?当你不觉得是问题的时候,接纳就来了。
女:但是我的情绪在那里
沈:好,你也接受你的情绪,接纳就来了。
女;刚才说跟真实的自己在一起,有时候就是跟自己真实的自己在一起当我一跟他说话,我的情绪又来了。
沈:你这个时候要觉察,你不能阻止你的情绪不来,因为你在那一刻你是控制不了你的情绪的。你的情绪不是你决定的,你的情绪由生理状态,过去经历,唯独不能由你的意志决定。比如你喜欢唐南老师,你爱唐南老师,早就喜欢,你爱他喜欢她不是你的意愿决定的,恐怕是另外一些东西控制的,就像你不接纳学员的那一刻,那种情绪就来了,这一刻你能允许他来,你能接受他,他就不再是问题。
女:这样不会伤害到学生?
沈:当你允许的时候,这种伤害就没有了。
男:我也遇到这种情况,我直接告诉他,听你这样说,我有不想跟你说话的感觉,
沈:当你肯这样表达的时候,就说明你在接纳,甚至可以把他说出来。但是说出来的时候,是咨询师自我暴露,这种暴露仍然是有风险,那么这种告诉我们要带着尊重去告诉,带着不伤害去告诉,我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尊重他,是不是用尊重的方式说。
女:怎么知道我这样说是不是尊重
沈:ok,我这样直接表达你是不是觉得舒畅,舒服?如果对你感到伤害我很抱歉,但那确实是我当时的感受,与你无关。最重要的是,你要传达一种他是重要的,即使你把情绪说出来,你也要让他有价值感。就是能够尊重自我价值的事情,多做。你表达感受也是一种尊重。我对你是开放的、真诚的、尊重的、当他收到这份真诚和尊重,他的自我价值会出来。
女:我想起跟**做过一个个案,跟他做了很多工作都无动于衷,我就曾经跟他讲过,我也很伤心很痛苦,这几天我也没睡好就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帮助你,他的反应是,你不要这样我也知道你很辛苦
沈:你看,他共情了,他对你共情了。你看你的自我开放自我暴露导致了共情,那是多么大的效果。在那一刻他看到一个真实的医生,治疗师在里面,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在那里,对他就是一种疗愈
女:但过后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沈:ok。我们也能接受他的老样子,没反应。而不是带着一种企图之心去改变它,当我们说老样子的时候就是带着一种企图,又想改变它,我们改变不了人,你只能用你的真实真诚去感动他,我知道你也很辛苦……在那一刻,他的自我价值已经收到。还是回到自我价值上来,价值,什么样才是有价值,这个没有讨论完
女:有时候做咨询做了很多次没有什么效果,就没有什么自我价值了
沈:会,重要的是,你的立场你在追求一种结果,你想在向学员伸手要东西,你有好转,你配合我,这样我就有价值了,如果你不配合没有好转我就没有价值,那一刻我们已经向学员伸手要东西。这怎么办呢?你要做个人体验。当然你看我们就是说,你觉得你是有价值的吗?
女:我一直还是觉得我是有价值的吧
沈:你带着怀疑说这句话。我们刚才说,存在就是价值,(你是很真实的,也接受这种笑,我们都接受你的笑,那就没问题)
女:想起毕淑敏的话,有篇文章写“我很重要”,我们对于父母朋友都是不可重复的资本,我们就是非常独特,没有一模一样,所以我们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
沈:她做了诠释,你同意吗?
女:我不喜欢这句话。
沈:那你喜欢什么话?
女;不知道,就是这种感觉
沈:这个很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会牵涉到自我价值。
女:他这句话是存在主义的观点,存在就是合理。
沈:这又玄了,上升到哲学,什么是存在呢?存在有两个概念,一个是being
一个是exist。沈:对于价值,我们可以去问另外一个物种,去问蚂蚁,你有没有价值?问小草?小猫小狗?
女:他们不回答你。他们就叫叫叫
沈:我们就带着问题去问它们,它们的答案就是我们今天要的答案
男:这是唯心主义
沈:唯心主义有什么不对吗?其实我们心理就是唯心,我们不要被唯物主义蒙蔽双眼。
……当我们带着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时候,我们对待来访者,对待自己又会是什么样?
男:第一个反应是欣赏。无论他怎么样都欣赏,这个欣赏跟以前标准性的欣赏,带着存在就是有价值。
沈:唐老师,当你带着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时候,那种欣赏会不会来?
女;其实我对自己一直很欣赏的
沈:你的欣赏是有选择的呢还是没有?
沈:唐老师的是没选择的。
沈;存在就是价值,包括孩子玩游戏,包括孩子自残,坏行为,犯罪。当我们带着存在就是价值的时候,我们再重新看待这些问题,你会有新的东西出来吗?这恐怕就是我们今天,如果存在就是价值,你如何去看小花小草,蚂蚁,我们又如何来看自己?陈老师在思考。
沈:当我们带着这个心态跟来访者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当我们去喜欢他们一切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父母给了我生命,这本身就是价值,我活在这世上本来就是个奇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伟大的吗?生命本身就是价值,存在本身就是价值,活着本身就是价值,我们的价值和小猫小狗花草树木是一样的。
女: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没有分别,我就是树叶,哈哈
沈:对,你就是一滴露水,当我们把整个人放在自然界宇宙之中,你觉得你的价值感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
女:感觉有力量了,没有对自己价值什么感觉
沈:好,力量,有力量就是价值。
男:这种价值会不会很无聊
沈:当我们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时候,就会有大小、多少、轻重的差别,当我们觉得有差别的时候,这对价值会不会有影响?当所有价值都是一样都是平等的时候,我们的价值又会是什么样子。你们的价值感和我是一样的,当我们带着这一份心情去看,又会发生什么?陈佳刚才非常到位的表达是,力量。你现在接受自己就ok。那么就是说我们还是要分两条线走。一条如何让父母给到孩子价值,我们给到孩子欣赏,肯定,支持,这些都是能够增加自我价值,同时让夫妻关系稳定,家庭完整夫妻不互相攻击,这会给到孩子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也会给孩子提高自我价值。从来访者身上我们怎么做?就是做跟父母的连接,跟生命的连接,我的生命来自父母,父母给到我这份生命是礼物,我要好好用好这份礼物来报答父母。当然我们也要提醒孩子不要去承担父母的东西,把属于父母的东西还给父母。还有会遇到亲人去世的问题,当亲人去世会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追随,跟随自己亲人,随他而去。另一种是内疚和罪恶感。我过去做得不好,如果我做得好,或许爸爸不会那么早离开,或者他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尽到孝心,当内疚负罪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会自我伤害,做一些伤害来弥补这个罪过,当然内心有个冲动随父亲而去的时候,会做一些跟死亡而去的事情,如何中止这个追随,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加强对父母的连结,去尊重他的命运和死亡。我们要传递这样一个对话和画面,我的生命因为父母而来,这是一份礼物,我要用好好活着来纪念我的父母,我要优秀地活着来让他们死得有意义和价值,当我们这样跟父母连结,这样跟父母对话的时候,我们就能终止那种自我伤害,自我价值才能出来。所以加强跟父母的连结非常重要,当然这些对话,这些表达你们自己可以组织,在治疗室里面都是可以这样去做。
女:让他和父母连接,他自己也感觉到包括他的行为,他意识到他需要什么,当他看到需要的时候,有需要当然是有缺失,那缺什么呢,缺爸爸缺妈妈缺家庭,然后发现是有什么意义呢?叫他爱,
沈:他收到了没有
女:收到了
沈:你做得很精彩
女:其实这没有什么概念,也许我就是做个意向,让他跟父母做个链接,鸟语花香、……
沈:你讲的话题让我想到一个话题,真实的父母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在你心目中的画面是怎么样。当父母在我们心中的画面被我们接受了,被我们构建得很美好了,现实的父母他们也会改变。我们构建一个他能接受、欣赏、足够好的父母的画面。他会影响你现实和他们的关系,但是我们能营造一个美好画面前提是你对生命的接受,不带任何改变的企图,我们今天好像就讨论了很多问题。
大家:好多问题啦。共情、接纳、链接
沈:谈了很多,有一个话题没谈,那就是爱。不过我觉得这个话题可以是下一次谈的内容,大家回去想一想,什么叫爱。好像弗洛姆的《爱的艺术》里面对爱有很多定义,我觉得爱如果讨论清楚了,对每一个人都会很有帮助。看看还有什么补充?
男;:我在想自我价值,我在想,我们都是被社会所控制的。刚才讲的真诚、接纳、尊重哦是不是我们人类想出来的,怎么看待这一类。
沈:提出一个重要问题,社会是讲规则的讲好坏的是非对错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活在对的世界里,我们如果有能力活在对世界里,比如说罪犯啊,问题少年啊··他们都没有能力活在对的世界里面,怎么样才有能力?
男:怎么看待真诚、尊重;中国人讲情义
沈:大街上有一个人躺在那里都没有人问,一个学校有一个女生跳楼,他们照样上课,这个情在哪里?
女:不是说爱心,
沈:中国人讲情不完全,中国人讲仁,这个仁有等级,有亲疏分别的,中国人对仁是很看重的。外国人比较讲理。其实我恰恰觉得外国人比较讲情。你看外国人不论是学校还是政府住宅都没有围墙,你看那种信任不就是一种情吗?有一个人在德国的亲身经历,他步行在公路旁想欣赏一下两边的风景,所有过往的车辆都在他身边停,问他需不需要什么帮助,你不觉得这样也是一份情吗?在无差别的爱上,还有信任这一块你不觉得国外比中国人更好?
沈:活在对的世界里,其实一个人有价值感他就有能力活在对的世界里,一个有价值的人不会破坏规则来伤害自己,所以价值感仍然很重要。当然会有很多思考,今天这个话题会带来很多思考,尤其对自我的成长会有很多帮助,很感谢陈老师把这个话题带出来。给点掌声。
女:我要感谢大家,这个问题确实很突出。
沈:我们今天这个讨论有没有帮到你
女;帮到很多
沈:每个人说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一人一句
沈:我回应一下,从心理学讲,无对错。
加上怎么去做这一点
沈:接纳,接纳自我。
刚刚说这些对于我来说比较抽象
星:今天我收获很多,很需要团体的东西,怎么样才能做到尊重、共情,团体的自我体验很需要,对我们成长很重要,对我们剖析自己向自己开刀很重要。你今天向自己开刀了吗?
佳:我觉得现在要当好一片树叶,(内心的感觉很重要,可以当露水)
男:给我感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被问题本身困恼,不会上升一个高度看。本身有意识存在的话问题会解决很多,心态会放松从容很多。
威:刚才听到大家的讨论会感觉到大家觉得很苦恼,为什么做了那么多东西却没有达到效果,我想说好像大家都想把自己变得无所不能,但是现实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不是无所不能,就算你做到很多都不一定得到效果,说到接纳这一块,我们还没有去接纳这个事实,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我们接纳就不会感受到这个问题,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男:我感受最深的是,自我价值得到一点提升,还发现一些不足,我感觉到我还是没有百分百接纳自己这个需要,即使要做*(你也要接纳这一点)
女:今天觉得没有百分百接纳他们,没有无差别对待,所以我们觉得我们都很重要(当你说这话的时候,我也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最大感受是,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这个不行可以用那个,就像擂台赛。
我提个意见,以后讲这些最好结合实际的事情,具体一点,刚才有些话太虚了,可能我觉得不够多。
沈:我觉得非常棒的是,刚才是存在主义,现在是讲现实主义。我们要现实,实践为主。
女:我也是注重实践,更多的想得到要怎么去做
沈:我们现在再来谈方法,其实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方法,观念本身也是一种方法,当我们观念转变了,态度改变了,方法就出来了
女:自我搞清楚了,你跟外面做任何治疗,咨询,怎么话说到心理面去
沈:当陈老师这样说,我们就分成两派了。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一些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想要的一些东西,他们存在也是合理的。
女:我一直存在到底,后面被忽悠了,就……
女:团体的自我体验,指导,怎么做怎么接纳是最重要的
沈:无差别的,他们的观点同样重要,同样有价值,杨主任来迟了,但这一刻跟我们分享是没有差别的。
杨:今天挺遗憾,没有参与。我尽量扫清障碍,让大家更多的学习,提高业务,希望下次督导可以来。更多……
沈:掌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