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能自愈吗感染2O年能治愈吗?


皮肤疾病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其中疱疹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都是由于身体免疫力低下受到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而且疱疹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体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也就有不同的症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和症状之后及时的进行治疗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人型疱疹病毒治疗方法。
目录
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人型疱疹病毒治疗方法
疱疹病毒抗体的检查你了解多少
带状疱疹该怎么预防较好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1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①单纯疱疹病毒,其包膜含有病毒抗原和细胞本身成分。这种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HHV-1,α)和2型(HSV-2、HHV-2,α)。HSV-1多在幼儿期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终生,受诱发因素刺激后复发,因而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是本病的重要特征。HSV-2多在成年人,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侵犯泌尿生殖道。两者均产生疱性病变并有致癌的可能。除人外,还可感染多种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  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ZV、HHV-3,α),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病,只有1个血清型,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动物,在细胞培养中能繁殖,但不易释放。水痘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则多见于成年人,是患水痘后病毒潜伏下来并经诱发因素作用而复发的结果。  ③爱泼斯坦-巴尔氏病毒(EBV,HHV-4,γ),通常为不显性感染,以后可能以潜伏感染方式在人体B淋巴细胞内终生存在,并从部分人的鼻喉部排出。已知这种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并与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中国3~5岁儿童90%以上已感染过EB病毒。  ④巨细胞病毒(CMV HHV-5,β),旧名唾液腺病毒,按宿主种属的特异性分为人巨细胞病毒、豚鼠巨细胞病毒等。本病毒的特征是复制周期长、宿主细胞明显增大并有核内和细胞质内包含体。人巨细胞病毒可由母亲传染胎儿,是引起畸胎的原因之一。2人型疱疹病毒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  治疗原则其一使感染的HSV不能活化,甚至消灭病毒;其二调节免疫,防止再发,可用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丽珠威口服,干扰素肌注,白细胞介素Ⅱ肌注。  l.阿昔洛韦(ACV):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药物。使用方法应针对GH不同的情况。  (1) 首发性GH:口服ACV2OOmg,每日5次,连服7d;或静脉滴注ACV5m批小每日3次,连续5d-7d。  (2) 复发性GH:口服ACV2OOmg,每日5次;或800m卧每日2次,连服5d;若在刚开始出现症状时即开始治疗,部分患者可不出现典型症状。复发频繁时,可口服ACV2OOmg,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12个月。  (3) 免疫受抑制患者:对HIV感染者的GH,每次40Omg口服,每日3次-5次。若病情严重,每次400mg/kg,静脉滴注,每8hl次,直至痊愈。  (4) 疱疹性痒疽:口服ACV2OOmg,每日5次,连服7d-lOd。  (5) HSV直肠炎:口服ACV4OOmg,每日5次,可缩短病程。免疫受损或重症者可静脉滴注ACV5mg/(kg·8h)。  (6) 新生儿HSV:常采用静脉滴注ACV3Omg/(kg·d),或者阿糖腺苦3Omg/(kg·d),共lOd-l4d。  2.干扰素(IFN)  原发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l0O万U-300万U,小/L5万U/(kg·d),l周-2周。  复发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300万U-600万U,儿童lO万U/(kg"  3.病毒哇(三氮哇核苦):抑制多种病姜DNA及RNA的复制、合成。  (l) 原发GH及AIDS合并HSV感染:肌肉注射l5mg/(kg·d)。  (2) 复发GH:口服0.49,每日4次,3d后改为0.4卧每日2次,共Sd。  4.磷甲酸钠:选择性抑制疙疹病姜诱导的DNA依赖的DNA聚合酶。静脉滴注4Omg-6Omg,每8小时l次,连用4天。只用于个别严重的GH,特别是由耐阿昔洛韦HSV株引起的。副作用有肾毒性及钙磷代谢紊乱。  (5) 消炎痛:口服,25m卧每日3次。  (6) 色聚肌胞:肌肉射注,每周2mg,2次-3次。  (7) gD一2疫苗:为重组的HSV一2糖蛋白在CHO细胞的表达,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及中和性抗体,相当或超过GH患者所产生的水平。接种gD一2100卜9,2个月后重复1次。与对照者相比,复发明显减少,gD-2疫苗可减轻症状、预防感染。  (8) 单克隆抗体治疗是有前途的新方法。HSV糖蛋白疫苗及重组亚单位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增强细胞作用,对消除HSV感染后的潜伏和初次发作、复发均有效果。  局部疗法  原则为干燥、收敛、保护患部,防止继发感染。可外洗pH4弱酸性女性护理液,或氧化锌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霉素软膏、或0.25%~0.1%疱疹净(IDU)软膏等。  中医治疗  1、蛇丹汤:金银花3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60克用水来煎服,每天1剂。  如果是痛剧的,可以加乳香以及没药各10克,而如果是痒甚者的,可以加白藓皮以及地肤子各10克。还可以外用七厘散,用开水溶化了,然后再涂患处,每天2-3次就可以了。  2、青黛散适量,然后再加入香油再调成糊剂,而在用的时候涂在患处,每天换药一次。  3、板蓝根30g,木贼草30g,然后再煎汤大概200mL用来外洗,每天2次,然后每次30分钟。  4、芒硝100g,然后再兑入到沸水300mL,等到凉了以后再用来外洗患部。  5、鲜半边莲适量,然后在洗净以后再捣如泥,然后再敷在患处,再盖上纱布,每天换药1-2次。  6、野菊花30g,黄柏30g,马齿苋30g,然后再煎汤大概200mL用来外洗,每天2次,每次洗敷15分钟,有着很好的效果的。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忌食腥辣食物,严禁饮酒;  2、注意休息,防止劳累、患处磨抻;  3、禁止性生活,避免生殖器充血,加重病情,或者传染给他(她)人;  4、在患处溃烂,流脓,变色的情况下禁止使用;  5、康复后,日常私处护理用pH4弱酸性女性护理液。另需继续忌食腥辣食物和酒类三个月,三个月后六个月内限量食用,半年后可正常饮食。生殖器疱疹患者,在康复后,还需继续禁止性生活三个月,三个月后六个月内限量性交,半年后可过正常性生活,可正常受孕生育。3疱疹病毒抗体的检查你了解多少  疱疹病毒抗体的检查包括三方面的检查,其一对疱疹病毒抗体的检查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病毒分离培养是当今临床上明确诊断疱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据。可采集皮肤、生殖器等病变部位的水疱液、脑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株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等,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变圆、细胞融合等病变。然后用HSV-1和HSV-2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或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来定型。  其二是进行疱疹病毒的抗体检测,这项检查很重要,可以对血清有很好的判断检测,常用于抗体检测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临床多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如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应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同时检测血清中的IgG和IgM.  其三是大家熟知的DNA检测,其实此项检测主要是做出疱疹脑炎的判断,DNA检测是取病变组织或细胞,提取病毒DNA,与标记的HSVDNA探针进行杂交或应用PCR检测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来判断是否是HSV的感染。4带状疱疹该怎么预防较好  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或参加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二、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本病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应预防各种疾病的感染,尤其是在看秋季节,寒暖交替,要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引起上呼吸眉感染。此外,口腔、鼻腔的炎症应积极给予治疗。  三、防止外伤。外伤易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应注意避免发生外伤。  四、避免接触毒性物质。尽呈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以防伤害皮肤,影响身体健康,降低机体抵抗力。  五、增进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的营养,多食豆制品,鱼、蛋、瘦肉等富自蛋白质的宝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使体格健壮,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  六、要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天气的无常很容易让人体容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七、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些辛辣及发物的菜式,如,牛肉、羊肉、鱼肉、葱、姜、蒜、辣椒、醋(炒菜中也不等含有)、大酱类、蒜薹,圆葱等等。5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一、典型表现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 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摘要: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可以靶向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类病毒,其中溶瘤I型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OHSV-1)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溶瘤病毒之一,可通过多种策略进行构建,已有多种OHSV-1进入临床试验,大量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绍OHSV-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优势、主要的开发及靶向性策略、各类OHSV-1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
Abstract: Oncolytic virus (OV) is a class of antitumor agents that selectively infect and kill tumor cells while sparing normal cells. Among various oncolytic viruses,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OHSV-1)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explored agents. OHSV-1 can be constructed through various strategies. It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clinical trials for patients with many types of cancers. These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OHSV-1. This review briefly summarizes the molecular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OHSV-1, the development and targeting strategies of OHSV-1, the progresses in research on various OHSV-1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ly problems with OHSV-1 in cancer therapy.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是指能特异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肿瘤细胞中增殖,最终裂解肿瘤细胞的一类病毒,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中研究较多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有多种病毒已被用于改造成为OV,其中I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很多优势被广泛用作OV载体[1, 2, 3]。
HSV-1通常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被改造成为溶瘤I型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OHSV-1),OHSV-1主要分为基因缺失的、肿瘤靶向性的和携带肿瘤治疗基因的三类。目前已有多种OHSV-1进行了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大量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HSV-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优势、OHSV-1主要的开发及靶向性策略、各类OHSV-1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1
HSV-1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
HSV-1是一种嗜神经、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病毒亚科,其基因组长为152 kb,由2个相互连接的长节段UL和短节段US组成,各节段末端为倒转重复序列TRL和TRS,两片段连接处为内部反向重复序列IR,IR包括IRL和IRS,分别是TRL和TRS的反向重复序列(图 1)。HSV-1基因组编码约90种蛋白,其表达有很高的时序性,按病毒基因表达的顺序可将其分为极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IE)、早期基因(early,E)和晚期基因(late,L),其中极早期基因最先转录,其表达产物继而激活早期基因和晚期基因,极早期基因包括ICP0、ICP4、ICP22、ICP27和ICP47等5个感染细胞蛋白(infected cell protein,ICP)基因[4]。
图 1
 HSV-1基因组结构简图[5]
Figure 1
 Schematic of the HSV-1 genome[5]
HSV-1是第1种通过基因突变的手段改造成为OV的病毒[6],其作为OV载体具有以下优势:(1) HSV-1的基因组较大,其中约一半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因此,HSV-1可改造空间较大;(2) HSV-1复制时间短(少于20 h),感染效率高;(3) 病毒基因组不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摒除了插入突变的风险;(4) HSV-1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中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其复制过程可通过抗疱疹病毒类药物加以阻断,使治疗可控;(5) HSV-1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细胞,容易在动物模型上做临床前药效评价,降低产品的开发风险。但是,由于HSV-1的基因组很大,且有多个基因为双拷贝,因此,对HSV-1进行遗传改造就相对困难,限制了OHSV-1的发展。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HSV-1的遗传改造方法已取
得了很大进展[7],目前构建OHSV-1主要的遗传改造方法有:(1) 同源重组:这是一种早期的HSV-1遗传操作技术,主要过程是将HSV-1基因组和含有病毒基因组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载体共转染至细胞内,使其发生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重组至HSV-1基因组上,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但病毒重组效率很低。(2)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BAC)技术:该技术是目前HSV-1载体构建的主流技术,首先是构建一个携带目的基因及同源臂的BAC质粒,与病毒基因组一起共转染细胞,经细胞内同源重组把BAC质粒插入病毒基因组中,然后提取可复制的重组病毒基因组环状中间体并转化大肠杆菌,从而获得大量的HSV-BAC,在对HSV-BAC进行遗传操作后转染细胞,收获重组病毒[8]。BAC技术具有容量大、无需辅助病毒及操作简单的优点。(3) 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该方法是在BAC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re重组酶是由大肠杆菌P1噬菌体编码的一种蛋白质,能特异性地识别LoxP位点并催化该位点间的重组,可在BAC两侧插入方向相同的LoxP位点,当HSV-BAC与带有Cre重组酶基因的细胞杂交时,Cre重组酶就能将两个LoxP位点中间的BAC切除,该系统具有快速、有效的优点。HSV-1遗传改造方法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OHSV-1的开发,表 1列出了主要的OHSV-1的改造方式及研究进展。
表 1  OHSV-1 的遗传改造和临床试验
Table 1  Genetic modification and clinical trials of OHSV-1
病毒名称Virus name 基因改造Genetic modification 治疗基因Therapeutic transgenes 研究进展Clinical trials dlspTk tk基因 无 临床前 R1716 双拷贝γ34.5基因 无 临床I期 hrR3 UL39基因 无 临床前 KTR27 ICP0基因删除,ICP27四环素调控 无 临床前 NV1020 UL24、UL55、UL56和单拷贝γ34.5基因删除,tk前插入ICP4启动子 无 临床II期 G207 UL39、双拷贝γ34.5基因 无 临床Ib/II期 G47Δ UL39、双拷贝γ34.5、ICP47基因 无 临床前 Myb34.5 单拷贝γ34.5、ICP6基因 无 临床前 G92A tk基因删除,ICP4基因前加入白蛋白增强子 无 临床前 R5141 gB和gC部分被替换成IL-13,gD插入一些氨基酸序列 无 临床前 OncoVexGM-CSF ICP47和双拷贝γ34.5基因 GM-CSF基因 临床Ⅲ期 HSV1γCD UL39基因 酵母胞嘧啶脱氨酶基因 临床前 rRp450 UL39基因 细胞色素P450基因 临床前
2
基因缺失的OHSV-1
基因缺失的OHSV-1构建的一般策略为突变或缺失病毒的单个或多个基因以实现其对肿瘤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这些基因是病毒在肿瘤细胞中增殖非必需而在正常细胞中增殖所不可或缺的。基因缺失的OHSV-1包括单基因缺失的第1代和多基因缺失的第2代OHSV-1。
2.1
第1代(单基因缺失)OHSV-1
第1代OHSV-1构建的一般策略是删除一个在正常细胞复制中必不可少,但在肿瘤细胞复制中非必需的病毒基因,例如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R)、神经毒性因子ICP34.5 (γ34.5)以及某些ICP基因等。
TK、RR是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 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合成所必需的,在正常细胞中dNTP仅在细胞处于G1和S复制周期中表达才会上调,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都很低,因此,只有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才能为这类基因缺失的OHSV-1提供所缺失的酶,从而促进其复制并抑杀肿瘤。tk基因缺失的OHSV-1 dlsptk可抑制裸鼠脑内的神经胶质瘤生长,但试验证实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正常组织中有增殖,随深入研究发现,dlsptk仍然保留了神经毒力,另外,抗疱疹病毒药物甘昔洛韦(gancyclovir,GCV)或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可被病毒的TK选择性磷酸化,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复制,常被用来控制OHSV-1的治疗进程,但由于dlsptk缺失了tk基因,因此,无法使用这两种药控制dlsptk的治疗过程。基于以上原因,tk基因缺失的HSV-1已被放弃[9]。
ICP34.5 (γ34.5)为双拷贝的神经毒基因,其编码产物为HSV-1在神经细胞中增殖所必需的,当双拷贝ICP34.5基因被删除时,病毒在神经细胞及其他生长缓慢的细胞中的复制被抑制,但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能高效复制增殖。HSV1716是删除了双拷贝ICP34.5的OHSV-1,在治疗高级神经胶质瘤的III期临床中,被证实能在瘤细胞内增殖,并能有效杀伤瘤细胞,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10]。另外,HSV1716治疗非中枢神经系统实体瘤的I期及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ICP6是HSV-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最大的亚单位,由UL39基因编码,为病毒DNA复制所必需,hrR3是删除ICP6基因的OHSV-1,该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能力显著减弱而在肿瘤细胞中能有效增殖,对模型动物的脑、胰腺、结肠癌均有治疗效果[11]。
另外,ICP0是HSV-1在正常细胞中以低感染复数进行表达和复制所必需的蛋白,具有泛素连接酶E3的功能,在激活病毒后期基因转录及调控病毒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Yao等[12]构建了一种四环素调控的ICP0缺失的重组OHSV-1 KTR27。该OHSV-1敲除了ICP0基因,导致该病毒在低感染复数的情况下只能感染肿瘤细胞而无法感染正常细胞;同时,该病毒的ICP27受四环素调控,ICP27是病毒复制的重要蛋白,在极低的水平即可保证病毒的复制,改造后的病毒只有在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启动该蛋白的表达,从而控制病毒的增殖,提高了病毒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该病毒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裸鼠模型上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2
第2代(多基因缺失)OHSV-1
为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多基因突变的第2代OHSV-1,主要是在删除ICP34.5基因的同时缺失部分其他基因。其中包括NV1020、G207和G47Δ等,均已进入临床试验。
NV1020缺失了单拷贝ICP34.5、大部分IR区以及内源性的tk基因,但在L/S节段的接头处插入了一段HSV-2的多个囊膜糖蛋白编码基因和一个由HSV-1 ICP4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外源性的tk基因。NV1020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13],4种剂量(3×106、1×107、3×107、1×108 PFU)的NV1020通过肝动脉输注后发现,病人的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50%的病人病情稳定,1年后的生存率为47.2%,较传统疗法有显著提高。
G207在删除双拷贝γ34.5基因的同时失活了ICP6基因。治疗恶性胶质瘤的Ib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瘤内注射高达3×109 PFU的G207后仍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4]。G207与放射性疗法相结合治疗神经胶质瘤,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5]。另有研究表明,G207在黑色素瘤、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头颈部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动物模型上也均有治疗作用。
G47Δ是在G207的基础上删除了能抑制MHC-1递呈抗原的ICP47基因。研究表明G47Δ能有效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与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延长胶质母细胞瘤的裸鼠的存活时 间[16],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
3
肿瘤靶向性OHSV-1
实现OHSV-1的肿瘤靶向性有多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上述基因缺失的方法实现,但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人们开发出特异性更强的肿瘤靶向性OHSV-1,其改造策略主要是通过对病毒关键基因进行靶向表达调控(主要是转录靶向性OHSV- 1)或者对病毒的细胞靶向性相关蛋白(细胞表面蛋白靶向性OHSV-1)进行修饰来实现[5],该类OHSV-1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安全性。
3.1
转录靶向性OHSV-1
该类OHSV-1的构建方法是控制病毒复制所需基因的转录靶向性,即在这些基因前插入组织和(或)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来控制病毒在肿瘤细胞内复制,从而增强OHSV-1的肿瘤特异性,例如Myb34.5、G92A等。
Myb34.5是HSV-1缺失了内源的双拷贝ICP34.5,又在ICP6基因位点处插入了一个由B-myb启动子控制的ICP34.5基因,导致ICP6基因失活。B-myb在很多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但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因此提高了病毒的肿瘤靶向性[17]。白蛋白启动子具有肝脏组织特异性,G92A是在HSV-1 tk基因失活的基础上在立早期蛋白ICP4基因前加入白蛋白增强子构建而成的,能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复制[18]。
3.2
细胞表面蛋白靶向性OHSV-1
HSV-1可通过病毒表面糖蛋白gB和gC与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低亲和力结合,从而改变糖蛋白gD的构象,促其与细胞表面受体(例如Nectin-1,HveA)高亲和力结合而侵入细胞。将与侵入细胞相关的病毒蛋白进行改造,使其只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是实现病毒肿瘤靶向性的一个可行手段。例如在OHSV-1R5141中,gB和gC与HSPG的结合部分被替换成白介素-13 (Interleukin-13,IL-13)的氨基酸序列,且gD与HveA和Nectin-1结合位点的周围被插入多个氨基酸序列,阻断其与HveA和Nectin-1的结合能力,因此,R5141仅能依靠通常在恶性胶质瘤和高级星形细胞瘤表面表达的IL-13Rα2受体进入宿主细胞,从而达到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19]。另外,许多细胞表面蛋白,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叶酸受体、CD44等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也均有上调,这为靶向性OHSV-1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4
携带肿瘤治疗基因的OHSV-1
虽然上述几种OHSV-1都已在临床前或临床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目前很多研究表明单凭病毒自身很难达到彻底消除肿瘤的效果。因此,为了增强其溶瘤效果,可以在基因缺失的基础上引入一些对肿瘤有治疗作用的基因,例如免疫刺激分子和前药转换酶的基因,这方面研究也取得了很大 进展。
重组表达免疫刺激分子的OHSV-1在发挥溶瘤作用的同时能有效诱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较常引入的免疫刺激分子。GM-CSF可诱导骨髓前体细胞活化并募集树突细胞,增强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使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由BioVex公司开发的OncoVEXGM-CSF,删除了双拷贝的ICP34.5和ICP47基因,并在ICP34.5的位置插入双拷贝的GM-CSF基因。OncoVEXGM-CSF的Ⅰ期临床以实体瘤皮肤转移病灶、头颈癌和胃肠道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为研究对象的瘤内注射,结果机体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毒注射部位表现为炎症和坏死;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有26%的缓解率;目前,以治疗皮肤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为目标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开展[20, 21]。在中国已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奥瑞克010 (OrienX010)是以HSV-1为载体,删除了病毒的致病基因,并插入人源性的GM-CSF基因,由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其对小鼠毒性较低、耐受性良好,豚鼠无过敏反应,家兔血红细胞无溶血反应[22]。另外,白介素-12 (Interleukin-12,IL-12)也可被用于OHSV-1的构建中,IL-12能促进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M032是删除HSV-1的双拷贝的ICP34.5基因,并插入人的IL-12基因,在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前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3]。
前药转换酶例如胞嘧啶脱氢酶(Cytosine deaminase,CD)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通过诱导有毒物质表达而增强细胞毒性。酵母CD可将5-氟胞嘧啶转换成5-氟尿嘧啶,后者可抑制DNA合成,HSV1γCD是在HSV-1 ICP6基因失活的基础上插入CD序列,在小鼠肝转移模型中能有效延长小鼠存活时间,且不影响病毒复制[24]。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是将安道生(Cyclophosphamide,CPA)转化成磷酰胺氮芥(Phosphoramide mustard,PM)而发挥细胞毒作用,将大鼠细胞色素P450基因插入重组的HSV-1中构建成rRp450,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杀伤作用[25]。
5
问题与展望
虽然OHSV-1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显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目前溶瘤病毒的给药方式一般为瘤内注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排除机体的抗HSV-1的免疫应答,但是对很多实体瘤治疗的给药带来了困难,且只能对已发现的实体瘤进行治疗;相比较而言,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可以解决该问题,且对原发和转移病灶都能进行抑杀,但其最大障碍就是要克服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因此需要寻找新型载体将溶瘤病毒输送到肿瘤组织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用某些细胞例如抗原特异性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26-27]包装溶瘤病毒后,可以使其避免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能被靶向运输至肿瘤组织,继而可以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该方法是具有较大前景的新技术,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2) HSV-1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该抗体无法清除病毒,但能引发变态和炎症反应,因此应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其肿瘤特异性。其中,发展多重靶向的OHSV-1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可通过采取四环素调控病毒复制必需基因例如ICP27[12],或利用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等调控手段来提高其安全性。
(3) 当重组HSV-1感染有野生HSV-1潜伏的细胞时,二者可能发生同源重组并产生携带生物活性基因的毒性病毒,虽然在动物试验中没有发现野生病毒重新被激活产生显著的危害,但对人类的危害尚不明确。而且,这不仅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存在一定危害,与患者紧密接触者也有被感染的可能。另外,较野生株病毒而言,多基因删除的HSV-1滴度有显著降低,这给重组HSV-1的生产带来一定困难,虽然用表达HSV-1删除基因的重组细胞培养该病毒可以提高病毒产量,但二者也可能发生重组进而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确认其安全性。
综上所述,OHSV-1可通过多种机制靶向和杀伤肿瘤细胞,大量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结果显示OHSV-1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抗肿瘤疗效。但目前大部分OHSV-1药物仍处在临床前或临床试验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另外,在给药方式上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消除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以及提高肿瘤靶向性。相信随着各方面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OHSV-1也将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1]
Manservigi R, Argnani R, Marconi P. HSV recombinantvectors for gene therapy[J]. The Open Virology Journal, 2010, 18(4): 123-156
[2]
Liu S, Dai M, You L, et al. Advance in herpes simplex viruses for cancer therapy[J].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13, 56(4): 298-305
[3]
Ning J, Wakimoto H.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based strategies: toward a breakthrough in glioblastomatherapy[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4, 20(5): 303
[4]
Shen Y, Nemunaitis J. 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 for cancer treatment[J]. Cancer Gene Therapy, 2006, 13(11): 975-992
[5]
Ke X. Viral Gene Therapy[M]. Croatia: In Tech, 2011: 381,391-395
[6]
Workenhe ST, Simmons G, Pol JG, et al. Immunogenic HSV-mediated oncolysis shapes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and contributes to therapeutic efficacy[J]. Molecular Therapy, 2014, 22(1): 123-131
[7]
Tian L, Xue JL, Jia WG.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and its advances in cancer therapy[J].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2008, 20(5): 734-741 (in Chinese) 田聆, 薛京伦, 贾韦国. 溶瘤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技术及其进展[J]. 生命科学, 2008, 20(5): 734-741
[8]
Horsburgh BC, Hubinette MM, Qiang D, et al. Allelereplacement: an application that permits rapid manipula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genomes[J]. Gene Therapy, 1999, 6(5): 922-930
[9]
Zhu H, Guo JX, Ma Z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HSV-1 oncolyticvirus[J].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2012, 24(3): 236-241 (in Chinese) 朱慧, 郭景霞, 马正海. HSV-1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2, 24(3): 236-241
[10]
Harrow S, Papanastassiou V, Harland J, et al. HSV1716 injection into the brain adjacent to tumor following surgicalresection of high-grade glioma: safety data and long-term survival[J]. Gene Therapy, 2004, 11(22): 1648-1658
[11]
Todo T. Oncolytic virus therapy using geneticallyengineered herpes simplex viruses[J]. Frontiers in Bioscience, 2008, 1(13): 2060-2064
[12]
Yao F, Murakami N, Bleiziffer 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regulat able on colytic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recombinant virus for tumor therapy[J]. Journal of Virology, 2010, 84(16): 8163-8171
[13]
Geevarghese SK, Geller DA, De Haan HA, et al. Phase I/II clinical study of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NV1020 inpatients with extensively pre-treated refractory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tic to the liver[J]. Human Gene Therapy, 2010, 21(9): 1119-1128
[14]
Markert JM, Liechty PG, Wang W, et al. Phase Ib trial of mutant herpes simplex virus G207 inoculated pre-andpost-tumor resection for recurrent GBM[J]. Molecular Therapy, 2009, 17(1): 199-207
[15]
Markert JM, Razdan SN, Kuo HC, et al. Phase I trial of on colytic HSV-1, G207, given incombination with radiation for recurrent GBM demonstrates safety and radio graphic responses[J]. Molecular Therapy, 2014, 22(5): 1048-1055
[16]
Cheema TA, Kanai R, Kim GW, et al. Enhanced antitumor efficacy of low-dose etoposide with 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human glioblastoma stem cell xenografts[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1, 17(23): 7383-7393
[17]
Chung RY, Saeki Y, Chiocca EA. B-myb promoter retargeting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gamma 34.5 gene-mediated virulence toward tumor and cycling cells[J]. Journal of Virology, 1999, 73(9): 7556-7564
[18]
Miyatake SI, Tani S, Feigenbaum F, et al. Hepatoma-specific antitumor activity of an albumin enhancer-promote rregulated herpes simplex virus in vivo[J]. Gene Therapy, 1999, 6(4): 564-572
[19]
Zhou G, Roizman B. Constr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herpes simplex virus 1 designed to enter cells solely via the IL-13 alpha2 receptor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6, 103(14): 5508-5513
[20]
Senzer NN, Kaufman HL, Amatruda T, et al.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of a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encoding, second-generation oncolytic herpes virus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melanoma[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 27(34): 5763-5771
[21]
Kaufman HL, Kim DW, Deraffele G, et al. Local anddistant immunity induced by intralesional vaccination with an oncolytic herpes virus encoding GM-CSF in patient swith stage IIIc and IV melanoma[J].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2010, 17(3): 718-730
[22]
Wang SL, Jiang H, Shen LZ, et al. Pre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OrienX 010[J]. Food and Drug, 2010, 12(7): 244-247 (in Chinese) 王三龙, 姜华, 沈连忠, 等. 奥瑞克010临床前安全性评价[J]. 食品与药品, 2010, 12(7): 244-247
[23]
Roth JC, Cassady KA, Cody JJ,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biodistribution of M032, an attenuated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expressing hIL-12, after intracerebral administration to aotus nonhuman primates[J]. Human Gene Therapy Clinical Development, 2014, 25(1): 16-27
[24]
Nakamura H, Mullen JT, Chandrasekhar S, et al. Multimodality therapy with a replication-conditional herpes simplex virus 1 mutant that expresses yeast cytosine deaminase for intratumoral conversionof 5-fluorocytosine to 5-fluorouracil[J]. Cancer Research, 2001, 61(14): 5447-5552
[25]
Pawlik TM, Nakamura H, Mullen JT, et al. Prodrug bioactivation and oncolysis of diffuse liver metastases by a herpes simplex virus 1 mutant that expresses the CYP2B1 transgene[J]. Cancer, 2002, 95(5): 1171-1181
[26]
Su XS, Zhang L. Advances in cell carriers for oncolytic viruses in cancer therapy[J]. Tumor, 2011, 31(1): 85-88 (in Chinese) 苏晓三, 张蕾. 细胞荷载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 肿瘤, 2011, 31(1): 85-88
[27]
Chen Y, Qian QJ. Cell carriers for oncolytic viruses: recent progress[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2011, 18(3): 331-336 (in Chinese) 陈艳, 钱其军. 携带溶瘤病毒细胞载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1, 18(3): 331-336

中国家庭报
2023-01-07 13:00
·北京
0
最近这段日子,不少朋友诉说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之后,身体也出现了“上火”症状。比较多见的一个问题就是:高烧退了之后,发现自己嘴边起了一堆水疱,又痛又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嘴角起类似的水疱,不是“上火”,大概率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这个水疱名字里虽带着“单纯”二字,但一点也不单纯,不仅会“破相”,还非常容易传染,尤其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反复发作。No.1嘴上起疱可不是“上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爱华表示,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特点主要表现为簇集的水疱。单纯疱疹病毒(HSV)主要分为HSV-1和HSV-2两种。I型主要引起皮肤、口腔黏膜和脑部等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肤和黏膜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是单纯疱疹病毒(HSV)的自然宿主,感染此病毒很普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全球0-49岁人群中,约有37.09亿人因感染HSV-1导致口唇疱疹。另一项2016年的统计分析发现,全球约4.9亿人因感染HSV-2导致生殖器疱疹。由于HSV感染具有隐蔽性,隐性感染者众多,很多人被感染却不自知。HSV病毒的传染途径之一是直接的密切接触,主要经过口腔黏膜、眼结膜、生殖器黏膜及破损皮肤入侵人体。例如在皮肤黏膜破损的情况下,和携带单纯疱疹病毒的人直接接触,或者用过他们的餐具、毛巾、唇膏等,病毒就可能通过细小的皮肤破损,进入人体并繁殖。发生在嘴唇的单纯疱疹更为多见,先是嘴唇潮红,长出一簇簇小米粒大小的小水疱,然后溃破、流脓、结痂、脱屑,张嘴甚至还会撕裂、出血。然而,并不是感染了这个病毒的人都会发病,只有当我们的抵抗力下降、过度劳累时,病毒才容易出来作威作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嘴角出现单纯疱疹。免疫力变弱,潜藏在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趁机激活,触及皮肤。No.2不起眼的“小水疱”危害不可被低估大多数情况下,单纯疱疹的症状都局限在皮肤或黏膜,但在有些情况下,单纯疱疹的感染会对我们身体会带来更大危害,甚至有致命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表浅皮肤、黏膜感染单纯疱疹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疱疹性龈口炎或咽炎,咽部和口唇疼痛,出现水疱样病变,同时可能伴有发热、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这些不适症状一般会在两周后自行缓解。此外,单纯疱疹也可能会发生在眼部,导致角膜炎或结膜炎,严重的会导致急性视网膜坏死。还可能发生在患者的生殖器和手部,导致相应部位的疼痛和水疱。2.致命性脑炎调查显示,在世界各地散发性致命性的脑炎中,单纯疱疹I型脑炎是最常见原因。常见特征为急性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和意识受损。尽管目前已有抗病毒治疗,但HSV-1脑炎仍是一种高度致死性的疾病,未经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0%,即使经过系统治疗,死亡率也依然有约30%。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往往是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引发感染后,经由三叉神经或嗅神经束直接侵入大脑中枢,进而导致脑炎。出现发热、头痛等急性症状,初期可能会出现神经症状,比如轻躁狂。No.3单纯疱疹病毒的治疗及预防一旦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或者是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通常情况下病程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纯疱疹病毒一旦发作,以下情况需要格外注意。1.皮肤黏膜的单纯疱疹以预防继发感染为主要手段,抗病毒软膏,如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外用,结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红霉素等,可较好控制症状,并在一两周内自愈。2.局部有较多病变的单纯疱疹若有较多水疱或渗出,不要自行挑破水疱,可用低浓度的硼酸溶液冷敷,使皮肤干燥,缓解疼痛。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系统性症状,尤其是呕吐、精神状况改变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症治疗。还要特别提醒大家,家中如果有人患有单纯疱疹,餐具、毛巾等要做到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并且一定不要在嘴唇出现水疱时亲吻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脸颊和唇部。孩子的免疫力相对成人并不健全,首次感染的症状一般会比潜伏感染后复发更加严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脑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疱疹痊愈后,病毒仍会悄悄潜伏在体内,进入暂时休眠期,当免疫力下降时,还可能会再次感染,并且常在同一部位或邻近部位复发。为了避免单纯疱疹感染和复发,平时我们要注重预防,避免不洁接触,关键要做到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注意休息、心情愉悦。无论对抗什么病毒,提高免疫力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本期话题讨论你“阳”了以后有什么特殊症状么?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见解文
葛少娟编辑
李志鸣校对
耿 静审核
叶 冬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疱疹病毒能自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