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婴幼儿新生儿出现湿疹的原因是什么病因是什么?

词条名称:婴儿湿疹基本信息疾病中文名:婴儿湿疹疾病科室:皮肤科、儿科疾病别名:奶癣、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疾病摘要:· 一种好发于婴儿头面部的过敏性皮肤病· 始发于2~3个月大的婴儿· 表现为头面部红斑、丘疹、渗液等皮疹伴瘙痒· 总的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一、概述疾病定义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在临床上也有称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俗称“奶癣”。是由基因及环境等多种内外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始发于2~3个月大的婴儿,常表现为患儿两侧面颊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或浸润、肥厚等症状。该病无传染性。流行病学全球婴儿湿疹发病率为10%~30%。在美国,婴儿湿疹发病率在8.7%~18.1%不等。一项针对我国1~12月婴儿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1岁以内婴儿特应性皮炎(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又称婴儿湿疹)发病率为
30.48%。疾病类型根据皮疹特点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渗出型和干燥型。二、病因该病病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主要由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性个人,造成免疫调节失常所致。基本病因遗传因素父母有过敏性疾病病史,如患有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都会导致其小孩婴儿湿疹发病概率的明显升高。诱发因素环境因素孕期经常吸烟或吸二手烟,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无烟环境。婴儿饮食过早添加辅食易导致食物抗原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进入体内,导致婴儿湿疹的发生或加重湿疹病情。洗护习惯过度清洁皮肤会导致皮肤透皮水分丢失增加和水保留降低,导致皮肤干燥,诱发湿疹。三、症状患儿两侧面颊、额部、眉间、头部等区域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或浸润、肥厚等症状,个别患儿可发展至四肢、全身。在疾病过程中如接触不良刺激或食用过敏的饮食、频繁用肥皂清洗等均可导致症状加重。典型症状目前按照皮疹特点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婴儿湿疹各有其典型表现。渗出型多见于较为肥胖的婴儿。起初皮疹发生于两侧面颊,出现界限不清的红斑,红斑上可见密集针尖大小的渗液干燥后形成黄色且厚薄不一的痂皮,患儿常因瘙痒剧烈搔抓、摩擦患处导致部分痂皮剥脱,显露出有较多渗液的鲜红色糜烂面,症状较重的患儿皮疹可波及整个面部乃至头皮。干燥型多见于瘦弱的婴儿。皮疹常表现为淡红色或者暗红色的斑片,可见密集的小丘疹,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皮肤表面覆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部位和四肢。慢性湿疹患儿的皮疹表现可呈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或是血痂。伴随症状婴儿湿疹会伴有阵发性剧烈瘙痒,造成婴儿哭闹不止和睡眠不安。严重者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全身发热症状。四、就医婴儿湿疹会导致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不止和睡眠不安,难免造成父母的心急难安。如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儿持续哭闹、无法配合入睡或进食;· 患儿皮疹范围大,如出现大片红斑、较多渗液等;· 患儿持续搔抓患处导致症状加重等。就诊科室儿科、皮肤科相关检查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诸如皮肤组织病理活检之类的辅助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因此,在就诊时及时向医生汇报病史就显得尤为重要。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在患儿接触部位突然出现的界限清楚的急性皮炎,且皮疹形态多单一,去除发病因素后皮疹能较快消退,根据病史、发病部位及皮疹特征能较容易的与婴儿湿疹进行鉴别。婴儿脂溢性皮炎常见于出生后不久的婴儿。患儿头皮局部或全部覆有灰黄色或棕黄色油腻鳞屑,有时亦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痒轻。根据皮疹表现较容易与婴儿湿疹鉴别。痱子痱子在炎热环境中发病,且好发于皱襞部位,如腋下、肘窝。皮疹常表现为密集分布的丘疹或非炎症性水疱,出汗后明显增多,自觉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后好转,根据发病特点较容易鉴别。疥疮疥疮是由疥虫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皮损常见于手指缝、腕屈侧、小腹、腋窝、阴囊等肢体屈侧皮肤薄嫩处。皮损为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搔抓后可有脓疱及黄痂,有时可见疥虫在表皮内穿凿的线状隧道,对于婴幼儿常表现为小水疱或脓疱、湿疹样反应、结节样损害,此时需要与婴儿湿疹进行鉴别。鉴别要点:疥疮多有一家或集体中多数人同时发病史;体检时注意疥疮常在指(趾)缝、腋下、阴囊处;病程长的病例,皮疹主要出现在腋下及阴囊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该病是一种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典型皮疹特征为群集的红色、褐红色或淡黄红色鳞屑性丘疹,此时易与婴儿湿疹相混淆。但是LCH皮损可呈紫癜样改变,触之有“砂纸样”感觉,仔细观察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表皮萎缩斑,患儿可有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肺囊肿变、骨质损害等多系统受累,可与婴儿湿疹相鉴别。五、治疗目前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婴儿湿疹的手段。治疗上主要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为目标。对于大部分患儿,主要采取外用药物的治疗,而对于症状很严重的患儿,在医生开出处方后才使用口服药系统治疗。一般治疗婴儿着装尽量以宽松、纯棉衣物为主,避免穿羊毛衫等容易导致过敏的衣物,平时父母应注意勤洗、晒婴儿衣物。正确的洗浴方式对婴儿湿疹的治疗也很关键。在适宜的水温(32~38℃)下洗浴,视情况每日1次左右。另外,肥皂或沐浴露都可能导致皮肤干燥,所以在给婴儿沐浴时,最好只用清水擦洗。合理选用润肤剂很重要。润肤剂可以增加皮肤含水量、外源性补充皮肤脂质含量,修复受损的皮肤,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润肤剂的剂型很多,如霜剂、软膏、乳剂、油剂和凝胶,
多数软膏中不含防腐剂,对于婴儿湿疹患者来讲,油剂太过油腻不推荐使用。同时需要根据气候、皮损部位及患儿皮损特点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剂型和用量。在沐浴后,应先在婴儿湿疹部位涂上医生指导用的药膏,再在无湿疹部位涂上润肤剂。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是婴儿湿疹治疗的一线药物。应根据患儿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在疾病初期选择强度足够的制剂,以求快速控制症状,以后逐渐降低外用制剂强度或选择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建议病情初期选用足够强度的激素使用1~2次/日,疗程1~2周,然后逐渐调整激素强度、浓度及用量,至每周2次维持治疗。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同部位的用药类型、药物剂量有所不同,药物加量和减量的细节也根据病情有所不同。免疫抑制剂这里主要指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吡美莫司、他克莫司,也是婴儿湿疹常用的外用药。它适用于皮肤薄嫩敏感部位的湿疹,如面部、颈部、眼睑。使用该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初始用药时可能出现的短暂烧灼感。注意:该类药物说明书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目前有临床研究显示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尝试使用(超说明书使用),请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局部感染的问题,其中以正常皮肤暂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更为多见,治疗上多选用外用抗生素软膏,如夫西地酸软膏和莫匹罗星软膏。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在选择中药外敷治疗时,需考虑外用中草药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等一些不良反应。对中医治疗而言,不同医师或医院选用的中药配方有较大差异,在治疗配方的选择上要多遵循医师建议。患者最常见的问题问题:婴儿湿疹的最佳治疗方式答案:婴儿湿疹在临床上也有称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俗称“奶癣”。其确切的病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每个患儿的疾病类型、症状的严重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医生给予的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无法明确的说哪种治疗方法是最佳的。目前没有能够完全治愈婴儿湿疹的手段。治疗上主要以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为目标。对于大部分患儿,主要采取外用药物的治疗,而对于症状很严重的患儿,在医生开出处方后才使用口服药系统治疗。六、预后婴儿湿疹目前无根治办法,但其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症状轻微的患儿可能有一定自愈性,而少数患者可能长期反复,由婴儿期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并发症严重者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等局部皮肤感染,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全身发热症状等;严重者由于长期瘙痒导致患儿睡眠障碍,有可能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等。七、日常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避免过度清洁。家庭护理适当增加婴儿户外活动时间,平时注意开窗通风,定期清洗婴儿的玩具及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管理· 建议哺乳期妇女在哺乳期合理饮食,对明确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 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因为牛奶喂养可能引起异性蛋白过敏所致的湿疹。· 患儿可以正常洗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搓破患处皮疹,同时要选择使用适合婴儿的沐浴及护肤产品。特别注意事项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扩大的免疫规划所用疫苗的禁忌证》中未将湿疹作为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湿疹患儿可以按计划接种疫苗以预防相关疾病发生。而对于接种部位有较严重湿疹时,视情况就医后听取医师建议。对于患有婴儿湿疹且已接种疫苗的患儿,注意观察患儿症状即可。预防目前市面上还没有预防婴儿湿疹的疫苗;对于这一疾病的预防更多在于日常生活管理,给予婴儿合理的护理、健康的喂养。八、参考资料[1] 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4.人卫第8版皮肤性病学教材. 114.[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30-741.[3] 梅奥医学中心:https://www.mayoclinic.org/[4] 何大保,周国茂,李真.婴儿湿疹相关风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9):826-828.[5]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 47(67):603-606,615. 511-514.[6] 郝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特应性皮炎[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6):402-404.[7]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六——湿疹与预防接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34(1):4-5.[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
Contraindications for vaccines used in EPI[J]. Wkly Epidemiol
Rec,1988,63:279-281.[9] ]Guo, Y., Zhang,etc.Phenotypic analysis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aged 1-12 months: elaboration of nove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nfants in China
and estimation of prevalence[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9,33(8):1569-1576.
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机体内因、外因、社会心理因素等都有关。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主要包括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这些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该病。遗传因素遗传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过敏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不少湿疹患者都有程度不等的遗传因素,其中最典型的为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或特应性皮炎),研究发现双亲有特应性(遗传过敏性)体质者,所生子女中70%将会患特应性湿疹,如果一方为特应性体质者,则50%的子女将会患病。免疫异常湿疹患者往往有Th2细胞活化、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清IgE水平增高等现象,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往往有对应多种过敏原的lgE。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某些慢性湿疹的女性患者,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皮损,这是由于患者对月经周期后期的内源性黄体酮产生了自身抗体的缘故,这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部分妊娠的妇女可发生湿疹样皮疹,瘙痒剧烈,可能是对孕激素过敏所致,产后一段时间后很快消失。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容易导致皮肤瘙痒和湿疹,有时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先有皮肤瘙痒,久之皮肤出现丘疹、斑片和肥厚斑块等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的表现,一般抗过敏治疗效果差。除了皮肤瘙痒和湿疹外,还可有皮肤黏液性水肿(甲亢患者)、血管病变和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等其他皮肤表现。慢性感染性病灶一些慢性湿疹患者往往存在慢性感染性病灶,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咽喉部或鼻旁窦的感染灶等。这些患者的湿疹往往时好时坏,一旦这些感染灶被清除,湿疹往往随之而愈。饮食习惯与吸入物许多患者发生湿疹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有的患者对酒精过敏但不戒酒;有的患者长期酗酒导致胃肠道和肝脏疾病,继发湿疹;有的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使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被打乱,导致湿疹和其他疾病;有的患者偏食辛辣,导致湿疹或使湿疹加重。某些食物有较强的抗原性,或由于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强,或由于肝脏对异种蛋白处理及解毒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这些食物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牛肉、羊肉、鸡肉;海鱼(鳕鱼、龙虾、扇贝、带鱼等)、贝壳类、淡水鱼(鲑鱼、鲈鱼、鲤鱼等)、虾、螃蟹、田螺等;桃、黄瓜、哈密瓜、草莓、苹果、柠檬、芒果、李子、杏等;芋头、毛笋、小麦、香菜、花生、蒜苗、菠菜、茄子、西红柿等。一些吸入物最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偶尔也可引起湿疹:动物皮屑,如狗毛、猫毛等;真菌,如特异青霉、多主枝孢、烟曲霉、铰链孢霉、点青霉菌、黑根霉等;螨类,如屋尘螨、粉尘螨等;花粉,常见有柳树、杨树、榆树、桑树、梧桐树等的花粉;矮豚草、蒿、屋尘、酒精、葎草等。化学制品可能会诱发湿疹加重的还有食品添加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人工色素、防腐剂及抗氧化剂,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安息香酸衍化物、酒精等,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药品、口香糖甚至于牙膏中。局部因素创伤和皮肤感染部位可发生湿疹样病变,可能与局部微生物、坏死组织或药物等共同作用有关,表现为伤口或感染灶周围皮肤发红,有密集小丘疹,明显瘙痒。这些患者容易发生自敏性皮炎,即在远处也可发生湿疹样皮疹,特别是手、足的丘疹和小水疱。此外,女阴湿疹往往由于月经和白带刺激而迁延不愈,一些皱褶部位的湿疹往往与汗液分泌过多和不易蒸发有关。精神因素不少慢性湿疹患者有长期失眠、焦虑、多梦、多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有的患者是在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发生湿疹,有些患者有皮肤行为症,反复用各种香皂、浴液甚至刺激性更强的洗涤剂清洗身体,久之导致湿疹。这些患者的精神创伤与湿疹往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在精神因素得到有效治疗后,湿疹可逐渐好转和痊愈。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湿疹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典型症状急性湿疹起病较急、发病较快,瘙痒剧烈。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蔓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如果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周围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可分布在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手、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使皮损加重。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病程长短不一。常于数周后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亚急性湿疹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特征性地表现为点状糜烂。瘙痒及病情逐渐好转。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者病情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成,或起病缓慢,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丘疹、抓痕及鳞屑。部分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常对称分布。瘙痒程度轻重不一。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不同部位的湿疹耳部湿疹:发生在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表现为红斑、渗液、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的妇女。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棕红色皮损,边界清楚,糜烂,结痂,在乳头部皲裂、疼痛。肥胖妇女或垂乳者,常于乳房下皱褶处发生潮红或糜烂渗出。脐窝湿疹:脐窝处呈现鲜红或暗红色斑,表面湿润,有渗液及结痂,边界清楚,很少波及脐周皮肤。阴囊湿疹:急性发作时,阴囊皮肤水肿,潮湿或有糜烂,渗出,结痂。多数呈慢性,阴囊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呈橘皮或核桃壳状,干燥,覆有鳞屑,色素加深,间或有部分色素脱失。自觉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女阴湿疹: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浸润肥厚,境界清楚。较少发生红斑、糜烂、渗出。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大阴唇皮肤可呈苔藓样变,有时可见部分色素脱失斑。肛门湿疹:肛周皮肤湿润潮红、糜烂,亦可散在少量丘疹,或肛门黏膜皱褶肥厚、皲裂,奇痒难忍。手部湿疹:好发于掌面、手背,可侵及腕部和手指。常对称发生。掌面皮损为局限性浅红,黄褐色斑,上有较厚硬皮屑,易干燥皲裂;手背多为钱币状浸润,呈肥厚的暗红斑,或为苔藓状斑片,覆有少量鳞屑;手指见少量丘疹、水疱;甲周皮肤肿胀潮红,甲板变厚不规则。自觉不同程度瘙痒。小腿湿疹:多发生于胫前或侧面,常对称分布。皮损多为局限性棕红色斑,有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破后有糜烂、渗出、结痂,日久则皮损变厚,色素沉着。自觉瘙痒。特殊类型湿疹钱币状湿疹:损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块,境界清楚,直径1-3cm,急性时色潮红,有渗出,周围散在丘疱疹。转为慢性后,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少量覆有干燥性鳞屑。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但与汗腺无关。精神因素是激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近来发现镍过敏也可以引起。病好发于手掌、指、趾侧面,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在半球形水疱,疱壁紧张而厚,疱液澄清,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度潮红,常成批出现,可有痒感。病程一般2-3周,消退后留有糠秕样脱屑,如有继发感染,疱液浑浊,可形成脓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相应淋巴结肿大。自体敏感性湿疹:又称自家敏感性皮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成分产生的某种物质过敏,从一个局限性炎症发展到广泛或远离性皮炎,又称“自身湿疹化”。该病初起常有大小不等的活动性湿疹样损害,由于过度搔抓、外用药刺激或并发化脓感染,损害周围发生红斑及丘疱疹,并在对侧出现相似损害。7-10天内,可在双臂屈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对称发生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有时可伴发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可以看到沿抓挠部位呈平行线状排列的丘疱疹、水疱,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及渗出。当皮肤出现对称性红斑、丘疹、水泡,因瘙痒而抓挠不止,可导致糜烂、渗出等症状,应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诊断,必要时会结合实验室检查或病理学检查综合判断。皮肤科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以及筛查可能病因。血液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IgE增高,提示存在过敏反应;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鉴别和排除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瘙痒剧烈、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湿疹一般不难诊断。其中,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手足湿疹与手足癣,可能容易混淆,以下分析帮助区分,最终应以皮肤科医生诊断为准。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治疗目的是寻找和消除病因、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包括基础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患者教育需要理解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抓挠。重视医生对衣、食、住、行、洗等生活各方面提出注意事项与建议。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配合医生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治疗的目的,如干燥性湿疹应注意保湿润肤,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剧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适当使用保湿润肤剂,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湿疹的药物治疗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皮损分期予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治疗如下: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时,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乳膏;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哈西奈德、卤米松乳膏;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褶皱部位湿疹的治疗。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系统治疗抗组胺药: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医生会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口服使用。但对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医生会建议短期应用。症状控制后,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减药、停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严重患者,医生一般会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常用药物有环胞素、甲氨蝶呤、麦考芬酸酯等。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但也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紫外线疗法包括UVA(340~400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生物制剂Dupilumab对中重度湿疹有良好疗效,未来有望进入中国治疗药物选择范围中。该病常为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日常合理预防,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但因为湿疹容易复发,症状严重时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部分患者会因此而精神萎靡,烦躁,严重瘙痒者有可能影响正常生活、交往、工作、学习等。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参考来源: [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儿出现湿疹的原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