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枣仁炒桃仁陈皮炒枳壳红花鸡血藤乌贼骨木香桔梗柴胡醋香附茯苓桂枝赤芍牡丹皮桃仁是什么方子药炙甘草川牛膝当归川穹醋元胡白术功效?

1、陈氏开心方组成:神曲15克、法夏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党参20克、肉豆蔻10克(后下)、桂枝12克功效: 除痰理气开郁、通阳导滞逐瘀。
主治:胸痹、郁证、胃痛。
方解:香附、川芎理气解郁;法夏、苍术燥湿除痰;桂枝宣通胸阳;肉豆蔻、神曲行气导滞;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 常用加减:血瘀不显者去蒲黄、五灵脂;兼有脾虚的加茯苓10克、苍术改白术10克;反酸或胃烧灼感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可辨证参考用于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 验案举例:
黄某某、女、50岁、广州人。2008年2月4日初诊。患者症见胸痛呈游走性,以胸胁闪痛为主,与劳累无关,伴失眠、心悸、梦多、嗳气;今日好些,明日又差些,反复2年。来诊自訢患了冠心病、心绞痛。十分恐惧,害怕心肌梗死,西医抗抑郁治疗中。查体:BP130/85mmhg、HR67次/min;动态心电图除偶发房早、偶发室早外,ST-T正常;心彩超除左房稍大外,其余正常;心五酶、血脂、 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肺正常;冠脉螺旋CT正常。舌苔白厚腻、脉弦涩。 诊断:中医 胸痹〔肝气郁结兼气滞血瘀〕;西医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治法:洋为中用、以中为主,原用抗抑郁的西药用量减三分之一。中医治则:解郁 理气、兼活血去瘀。 拟以下方:香附10克、素馨花10克、法夏10克、苍术10克、桂枝10克、豆蔻10克(后下)、神曲15克、蒲黄10克、川芎10克。
开药七剂,每日一剂,用300ml水,慢火煎取大半碗,可复煎,日分二次服。
一周后复診,胸胁痛基本消失。失眠、心悸、嗳气、反酸好一半。苔白已不腻,脉弦不涩,但气短微暈。再拟上方去蒲黄加党参以扶正,并嘱每天坚持慢跑二十分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跳舞等娱乐。原西药再减二分一。 香附10克、素馨花10克、法夏10克、苍术10克、桂枝10克、 肉豆蔻10克(后下)、川芎10克、神曲10克、龙齿30克(先煎)。 七剂煎服法同前。
又一周后复诊前诸症已愈,全停西药,为巩固疗效,继拟上方。 按:本例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无疑,多因惊恐所致。其出现诸脉症,属肝郁气滞血瘀所致。吾师用中医治疗有优势,漸停用西药,能中不西为原则。首診因“实”为主故去党参。二诊实症部分已除,气虚显露,故去蒲黄加党参。另这类病人多因静多动少,喜欢看保健书,医学一知半解,疑这疑那成郁,故必须解郁为主,鼓励其适当运动,近期疗效满意。 2、陈氏胃痛方组成:党参30克、白术12克、高良姜10克、丁香6克(后下)、白蔻仁10克(后下)、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 功效:温中健脾、行气降逆。 主治:虚寒型胃痛。症见上腹闷痛、反酸、喜按、喜热饮、寒凉生冷钦食可诱发、舌质淡白、舌苔薄白,脉迟或大而无力。 方解:党参、白术、高良姜温中健脾;丁香、蔻仁行气降逆;海螵蛸、浙贝制酸。 常用加减:用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兼腰酸脚软、畏寒肢冷肾阳虚者,加肉桂5克焗、熟附子10克先煎;气短懒言、面色无华者加北芪、当归;无反酸者可去海螵蛸、浙贝;痛连两胁者加柴胡、川棟子。 验案举例:
陈某某、女、47岁、2008年5月7日初诊。主訢上腹闷痛反复二年。伴嗳气吞酸、口淡吐涎沫、胃镜示糜烂性胃炎,HP阳性。曾经中西医診治效不显,症反复,且近二个月有痛增趋势。面色萎黃、舌质淡白,脉弱。查看前诸医記录,西药有用洛赛克等药物尚在治疗中;中药多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加上所谓能消炎杀菌、清热解毒的中药。 诊断: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西医糜烂性胃炎。 治法:先中后西,治则宜温中健脾、行气降逆为主兼补气血;停用西药。拟下方: 白术12克、高良姜10 克、白蔻仁10克(后下)、 丁香7克(后下) 海螵蛸15克、浙貝10克、北芪15克、当归15克、党参10克 开三剂、每日一剂,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复渣早晚分二次服。 三天后复診,服药后前症减轻大半,神佳,继拟上方七剂,煎服法同前。 七天后再診,前诸症消失,面色转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再按上方再服一个月复診未见再发。以后隔二天服前方一剂,三个月后复查胃镜与前比明显好转为淺表性胃炎而HP已转阴,近期疗效满意。 按: 1、该例証属脾胃虚寒兼气血不足明显,宜温中降逆为主、兼补气血无疑。而前诸医只平补脾胃,或加上所谓具消炎、清热,杀菌的中药。实用西医思维、指导用中药,用圣经改造佛经。不是洋为中用、而是中为洋用,故无效; 2、 西医治病目的性很强、靶点明确;中医治病重在调整机体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偏胜,使原适应致病微生物寄居的环境,变为不适应,而消灭之。中医通过平衡整体而达治病目的。 3、 吾师认为,慢性消化道疾病基本病机以脾虛为本,乃因脾失健运,胃气不降,強调临证遣药时从脾胃入手,中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故纯中医治疗,能中不西故也。 3、陈氏益气固元汤组成:五指毛桃〔五爪龙〕60克、当归身15克、生姜15克、羊肉100克、大枣10枚。 上肉及药洗淨后加水500毫升,煑沸后改文火再煎一小時左右,去掉湯表之油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养血、固元益精。 主治:因气血亏虚、元气大伤所致头晕、心悸、气短、懒言,纳呆肢困;或产后、手术后出血较多者。 方解:五指毛桃又叫土北芪,能益气兼有除湿之功;当归补血;生姜与大枣醒胃补脾;羊肉性温,固肾益气。全方大补元气、益气养血、健胃醒脾。 常用加减:証属阳气虚衰患者,素见畏寒肢冷、手足麻痹、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脉沉细,舌质淡白;或产后、手术的后表现阳虚兼气血不足者,每周2次。经常喉痛口苦咽干,症属热或阴虚有热者慎用。 验案举例:
朱某某、女、32岁。初診日期2011年3月5日,两个月前,产后出血过多。今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伴手足麻痹,纳呆肢乏来診。只见面色萎黃、精神不振、舌质淡白,脉芤。 诊断:眩晕〔气血不足所致〕治法:大补气血、固肾益精、醒脾健胃。纯中医调治为佳。 当归15克、生姜30克、五指毛桃〔土北芪〕30克、大枣20克、羊肉100克
按上法煲湯,隔日一次、連服一个月后复診。只见精神倍增、食欲大进、面色红润、已无头晕,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缓,继拟八珍汤调治之。一般近期疗效满意。 按:此类病证吾师主张用:纯中医治疗比西医有优势。此实属食疗方,凡气血两虚的多种慢病均可隨証加减。例如慢性胃炎可加陈皮、砂仁;关节痛的可加桑寄生等。严重失血贫血者宜中西结合处理。中医平衡整体、西医靶点明确,优势互补效更佳。 4、陈 氏 养 心 方组成:党参15克、 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益智仁20克、柏子仁20克、龙齿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陈皮10克。 功效:益气养心、安神定志。 主治:因气阴两虚所致心悸、心神不宁、失眠梦多,心烦多疑;或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或因气阴两虚所致的、无明显合并症的病毒性心肌炎。其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者。 方解:党参、麦冬、玉竹、浮小麦益气养阴;益智仁、柏子仁、龙齿、牡蛎,镇摄安神;陈皮宽胀,制麦冬、玉竹的滞。 上药用清水500毫升,先煎龙齿、牡蛎约30分钟后,加入其余诸药,用文火再煎30分钟,即可用。常用加减:神经衰弱或更年期综合征的,可加白芍15克、素馨花10
克;无合并症的病毒性心肌炎、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加丹参10克;属气阴两虚所致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在以西医治疗为主的基础上,加用该方效果更佳;有急慢性胃肠症状者适当加砂仁、陈皮佐其滋滞之性。 验案举例:
李某某,男、,16岁,初诊2011年1月4日。主诉是月前患感冒后出现心悸、盗汗多、疲乏、低热、舌质尖红,脉细数。查白血球总数及中性分类均正常,心电图示:偶发房早、偶发室早、ST-T改变,符合心肌损害。风湿组合正常、但心酶均偏高、HR:125次/min、心律不整、笫一心音低钝、偶发早摶、未闻杂音。初步考虑为病毒性心肌炎。属气阴两虚所致,拟益气养阴为主: 1、 建议留医,但家属暂不同意; 2、 充分休息、早睡早起、晨散步、不劳累。 拟下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牡蛎30克(先煎)、浮小麦30克 玉竹15克、益智仁20克、柏子仁20克、龙齿30克(先煎)、陈皮5克 煎法同前,开药七剂、每日一剂。 服药一周后复診,自盗汗、心悸明显减。尚手心热,近两天见大便烂,日二至三次,腹微胀,有嗳气。照前方去柏子仁、浮小麦,加白术、神曲、倍加陈皮,加強健脾消滯之功。再拟下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牡蛎30克(先煎)、白术20克 龙齿30克(先煎)、益智仁15克、陈皮10克、玉竹15克、神曲15克开药七剂,煎服法同前。
七天后再診,腹泻之症止,尚手心热。继用前方去神曲,加白薇15克、地骨皮15克。开药七剂,复诊手心热己除,前诸症未见再现。改拟方如下: 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地骨皮10克、牡蛎30克(先煎) 嘱照方再服三周。 三周后复診诸症消失,心电图、心肌酶、心律,心率均正常。 按:吾师对此类病证临床方面治疗思维,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整体辨证。1、绝对休息; 2、对无明显合并症急性心肌炎有效; 3、对有明显合并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等必须中西结合。 5、陈氏疏肝方组成:素馨花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夜交藤、甘草10克、陈皮10克、百合30克、川楝子15克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除烦。 主治
:情怀不遂、忧思焦虑、心烦、失眠梦多、胸胁苦满、苔白、脉弦。 方解: 柴胡、白芍、香附、陈皮、素馨花,疏肝解郁;夜交藤、百合除烦;川楝子理气;甘草和诸药。 常用加减:兼嗳气反酸加砂仁10克后下、海螵蛸20克;兼头晕痛者加川芎;无失眠者去夜交藤;不存在腹痛去川楝子;不思食加神曲15克、茯苓20克。 验案举例:
李某某、女、30岁、中学教师。2010年3月4日来診。 主症:彻夜不眠、好静少动、焦虑惊恐、或头晕、胸胁不适。症状诸多,变来变去,今日好些,明天又差些。反复多年。舌苔白、脉弦。常規体检,除心电图ST轻度改变外余均正常。经中西医、心理医及江湖术士医治无效。连安宫牛黄丸、冬虫草都吃不少。 診断:中医
失眠〔肝气郁结〕;西医
神经官能症。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1、拟陈氏疏肝方加砂仁10克后下; 2、运动:每天循序渐进坚持慢跑20分钟、每天参加健身操或交谊舞; 3、停用其它保健品或所谓“包医百病”之东西。给中药七天,每天一剂。
一周后复诊。按要求服药,每天参加了运动及健身操。诸症状稍改善,心情稍舒畅,疲劳减轻,食增,眠稍好。再照原中药七剂,继续鼓励其坚持运动。 二周后复诊症状继续改善,心境开朗,食欲也增,眠比前稍好,但时有头晕,舌脉同前。继用上方加川芎10,开七剂,日一剂。 三周后再诊头无晕,诸症明显改善,患者很高兴。继前方去川芎十四剂。 五周后复诊症改善百分之八十。照前方开十四剂,隔日一剂,但要坚持运动及健身舞等。 九周后复诊,症状基本痊愈,嘱上方每周服一次。必须坚持运动及健身舞。半年后复诊说前病己愈。 按:吾师认为:1、静和动是对矛盾,静为阴动为阳。没有阴也没有阳;没有阳阴不存。阴阳相对矛盾,阳是矛盾主要方面; 2、人生在世,动和静中,“动”是矛盾主要方面,静是次要方面。有动才有静、有静才有动,但动是主要的; 3、动是“兴奋”、静是“抑制”。兴奋越高,抑制越深;兴奋越弱,抑制越弱。没有兴奋也没有抑制。 4、以“动” 为主,配合疏肝理气中药,病则愈。 5、亚健康或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中医治疗有较大优势,原则上纯中医整体辨证治疗为主,疗效不显时,必要時可适当配用西药,能中不西是也。 6、陈氏益气养胃湯组成:党参15克、淮山3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石斛15克、砂仁10克(后下)、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大枣20克、甘草3克。 攻效:益气养胃、行气宽胀。 主治:适宜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或某些慢性胆道炎症。症见胃痛连胁、灼热、咽干舌燥、嗳气反酸、心烦梦多、面色潮红、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数。 方解:党参、大枣益气扶正;麦冬、玉竹、淮山、石斛养胃益阴;砂仁行气宽胀;海螵蛸、浙贝散结制酸,甘草調和诸药。 常用加减:若伴气短懒言、汗多加北芪15克;无反酸者去海螵蛸15克;大便秘结加肉丛蓉15克、火麻仁15克;或合并胆道慢性炎症的可加川棟子10克、绵茵陈15克。验案举例:
张某某、男、45岁。自2008年起上腹疼连右胁,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螺杆菌阳性;彩超示慢性胆囊炎。经中西医治疗时好时坏,未能满意。现症见气短懒言,自汗多,上脘疼连胁,空腹疼多,烧灼感,嗳气反酸,伴心烦梦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诊断:中医
胃脘痛〔气虚气滞兼胃阴不足〕;西医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胆囊炎 治法:能中不西,先拟益气养阴,兼行气降逆。 方药:党参15克、北芪30克、准山30克、黄冬15克、玉竹15克、 石斛15克、砂仁10克(后下)、海螵蛸15克、浙貝10克、大枣20克、甘草5克。开药七剂,每日一 剂,复渣再服。 二診:疼明显减轻,无嗳气反酸,汗已少,神佳。再继服七剂, 三診:症基本消失。照前方再七剂巩固疗效。 四診:症未見反复,照前方开30剂,每日一剂。 三个月后追踪症未再发,近期疗效满意。
按:1、凡上腹疼痛或胀疼,含各类慢牲胃病及胆、胰疾病,中医多按胃脘痛为主治疗,所不同者是,痛在两胁加疏肝;确诊合并慢性胆道疾患,在辩证基础上选加利胆中药等。
2、HP阳性者,吾师不用杀幽门螺杆菌之西药,而仍按中医辨诒,疗效亦肯定。
3、本病中医有优势,故纯中医治疗为主,吾师除合并中重度上消出血或有外科指征的以外,一般均先纯中医治疗为主,必要时中西结合。 7、陈氏辛温益气解表方组成:党参30克、北芪3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15克、苏叶10克、防风15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 功效:辛温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兼感風寒湿重之人,而症见微恶风寒、鼻流清涕、项強肢酸、气短乏力、舌苔白厚腻、舌质淡嫩、脉虚或虚数。 加减:咳嗽加杏仁、桔梗;湿重苔腻者加薏米。若症重可一日二剂。 验案举例:
朱某、男、17岁。过敏性鼻炎史,“感冒” 反复。近十天受凉复感,经中西药处理。中医謂外感风热,给银翘散加味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等未效。并出現口淡、恶心、反胃、头晕。恶寒低热、鼻塞时流清涕、头项强痛,肢痠乏力、气短纳呆,苔白腻脉虚数。 诊断:中医 感冒〔气虚外感風寒夹湿〕;西医 过敏性鼻炎 治法:宜益气散寒除湿。 方药:党参30克、北芪3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柴胡15克、苏叶10克、防风15克、桂枝10克、羌活10克、生姜10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
开药三剂,每日一剂。 三天后复診症大减,巳无鼻塞、流涕,头痛。照前方,去苍耳子、辛夷花。再给药三剂而愈。 按: 对此类体虛,反复"感冒"病人,不论年龄,吾师大胆使用扶正辅以解表药,疗效佳。1、过敏性鼻炎反复久病,多属中医之虚人外感,益气散寒多用。 2、感冒有寒有热,有虚亦有实,切莫和尚念圣经,认为西医的炎症就是中医的“热证” ,这就大错特错了。本例用了大量清热解毒药无效,且现恶心、口淡、反胃、头晕。3、对此类病,无论属寒属热,中医治疗都有较大优势,关键分清寒、热、虚、实,可先中后西。若先中效不佳,白血球及中性球明显高的,或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能增加治疗效果。 8、陈氏扶阳解表方组成:熟附子10克(先煎)、白术10克、苏叶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大枣20克功效:阳虚感冒主治:素体畏寒肢冷,复感寒邪。症见恶寒多发热少、喷嚏、鼻流清涕、头痛体重、肢酸乏力、苔白质淡、脉虛浮缓。 方解:熟附子助阳;白朮、大枣健脾助附子温通;苏叶、桂枝、生姜、炙甘草、白芍辛温解表,全方起助阳解表之效。 常用加减:本方宜素体阳虚的患者,无汗加麻黃10克、咳嗽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肌肉疼痛加羌活10克。 验案举例:
朱某某、女、30岁。4天前起发热恶寒、寒多热少〔体温38℃〕喷嚏、鼻流清涕、头痛身痛、颈项强痛、腕踝关节亦痛、面无光泽、胸脘翳。曾服中西药未效,白血球总数及分类正常。且更见口淡、恶心、胸闷。中药用银花、連翘、黄芩、柴胡之类无效。追问病史,患者有高血压史,高血压西药在用中,BP130/80mmhg。舌质淡白、舌苔白腻、脉浮而虚。 诊断:中医感冒〔阳虚外感風寒挟湿〕;西医 感冒。 治法:助阳散寒除湿。 方药:
首诊 1、原治高血压的西药继用; 熟附子10克(先煎)、桂枝15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仁30克、苏叶10克。
配药二剂,每日一剂,每剂再煎早晚分服。 复诊药后颈项及肢体疼、胸脘闷等症已轻,尚有微热37.4℃,继用上方二剂。 复诊症基本愈,但汗多。照前方,去麻黄加党参15克、茯苓10克,再给二剂,复诊症痊愈。 按: 1、要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中药处方,不要认为发热就是中医的热証,更不要一见西医的炎症,就认为是中医的热证,把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分清,是吾师临床实践中真正应用中医四诊八纲和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原则。
2、其高血压西药有效治疗中,要保持发挥西药降压方面优势,更不要东凑西凑不分寒热虚实,大杂烩加些“所谓”能降血压的中药;
3、保持中医整体辨証治疗感冒之优势。9、陈氏益气养血通便方组成:北芪30克、当归20克、升麻10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枳实10克、火麻仁30克、大黄10克(后下)。 功效:益气养血通便。 主治:因气虚血弱所致。主要表现为长期便秘、气短懒言、面色萎黃、纳呆肢乏、苔白质淡、脉弱或浮大而虚。 方解:北芪、当归为君能益气养血;白术健脾、升麻助参、芪、术之气为臣;大黄、枳实荡涤实便;火麻仁润肠散结,助芪、归、术之力为佐;甘草和诸药为使。全方祛邪而不伤正、扶正不碍邪。
常用加减:若大便硬结不甚可不后下,或去大黄加肉苁蓉;有胃脘胀满、噯气者加砂仁;腹疼加木香;大便不实、粘滞不畅、里急后重者加绵茵陈、鸡蛋花。 验案举例:
朱某某、男、73岁、长期大便秘结,每隔三天靠清泻通便剂或开塞露通便。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降压、降脂等西药在用中。来诊时患者大便已四天未解,腹胀脘闷、频频嗳气。腰膝酸软、面色晦暗、神疲肢乏、气短懒言、舌质淡、边有齿痕、脉浮大并重按无力。 诊断:中医 便秘〔正虚邪突、脾肾两虚〕;西医 1、高血压病 2、冠心病治法:益气养血通便,以中为主。 方药: 1、北芪30克、当归15克、白术10克、甘草5克、枳实10克、
火麻仁30克、大黄15克(后下)、牛膝30克、杜仲30克、砂仁10克(后下)。
开药三剂,每日一剂, 每剂复渣再煎再服。若药后便已通,余剂大黄不后下。 2、原西医所开降压及降脂等药物继服,取其所长,补中之不足。服药三天后复诊,大便已通,诸症己轻,照前方开七剂,每日一剂,大黄不用后下。 七天后复診每天大便一次,通暢,腰痠腹胀嗳气等症消失。 改每天服补中益气丸及壮腰健肾丸。坚持天天散步最少30分钟或慢跑。三个月后因感冒来診告知上前便秘已愈。 按:
1、慢性便秘多虚中有实,若一见便秘则認为属实,单一清泻,虽可除其实,久而久之则伤正。故患者实虽去,虚之症越来越多,如短气懒言、腰膝痠软……,故扶正才是立法之本; 2、陈氏益气养血通便方,以益气养血达通便目的,其腰膝痠软、耳鸣等肾虚之症加牛膝、杜仲; 3、西医诊断明确,治疗靶点明确是其优势,要为我所用;整体辨証,平衡阴阳宏观调控是中医所长,以补西医微观调控之不足; 4、切忌和尚念圣经,用中医通便药,同時东拼西凑,找具含有所谓西药降压成分的某些中药,将已之不足同西医之长拼。 10、陈氏养血通络方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五指毛桃30克、桂枝15克、乌蛇30克、杜仲30克、牛膝15克、细辛2克、田七末5克冲、白术10克。 功效:气血虚衰、络脉不通者有效。 主治:因血虚气弱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并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或心悸、腰酸背痛,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浮大中空。 方解:当归、熟地、五指毛桃补养气血为君;桂枝、细辛、乌蛇、白术通络为臣;杜仲、牛膝强筋壮骨为佐;田七兼活血去瘀为使。全方具养血通絡之功。对因气血虚衰所致的风寒湿痺疗效佳。
用加减:关节痛呈游走性加防风10克;局部锥刺痛甚,加制川烏、制草乌各2克先煎;上肢疼为主加羌活10克、下肢疼为主加独活10克;腰痛严重者再加巴戟15克;湿重者再加薏米30克;瘀者加桃仁10克、红花5克。
验案举例:
黄某、男、42岁、双膝关节肿疼反复三年,经广州某三甲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近一个月再发,中医治疗一周效欠佳。西医给地塞米松等处理可使疼痛缓解,但药后多見胃胀痛,再转吾师治疗。观之前中医方,药味三十余,大都以驱风除湿、通络搜风邪之品为主,扶正养血补气不足,并兼用治风湿之中成药及西药十多种。只见患者双膝关节微肿疼痛,屈伸困难,走路瘸拐、畏寒肢冷、面色无华、气短心悸、胃脘胀痛、暧气吞酸、舌苔白厚腻、舌质淡白、脉弦。 诊断:中医 痹証〔气血不足、風寒湿痹阻〕;西医 風湿性关节炎。 治法:先中后西。大补气血、袪風散塞除湿为主,兼活血通络。 方药: 当归20克、熟地15克、五指毛桃30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田七末5克(冲)、茯苓20克、牛膝20克、制川乌2克(先煎)制附子10克(先煎)、砂仁10克(后下)。开药三剂,每日一剂,复渣分两次再服。 三天后复诊,症好一半,上腹诸症亦已轻,双膝关节肿渐消,舌苔尚薄腻,脉弦。再照上方七剂。 复诊诸症基本消,已能自己步行,然步态尚艰。再照上方七剂。 复诊基本痊愈。 拟下方调治二周: 当归30克、五指毛桃30克、苍术10克、牛膝30克、薏仁30克、获苓2克、 砂仁10克(后下)。 三个月后它病来诊无再发,近期疗效满意。 按:1、先診中医,开药达三十味。除西药外,再加中成药,且多搜经西医实验“証实”认为具治关节痛之药。不是以已之长补西之不足,而是用已之短同西药之长拼,和尚念圣经,用圣经改造佛经。更不懂“治風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道理。 2、西药一般治風湿效果也肯定,一般见效也比中医快,但其副作用多,常见胃痛,尤其用激素。对風湿病,必要时可中西医优势互补。
3、经西药治疗后所出现的副作用,上脘痛、嗳气……,由予不按整体辨证,而只取祛風湿,当然效差。 11、陈氏暑湿方组成:香薷15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滑石30克、甘草5克、厚朴10克、薏苡仁30克、黄芩15克。功效:解暑清热除湿。主治:暑湿并重,暑热天症见:发热恶风、头身重痛、或咽痛咳嗽、舌苔黄厚腻、舌质淡红、脉浮数。方解:香薷、银花、連翘表散暑邪为君;黄芩、滑石、薏米清热利湿为臣;厚朴行气宽胀为佐;甘草和诸药为臣。全方有解暑清热除湿之效。常用加减:口渴引饮加石膏30克、汗出加北芪15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2克后下、咳嗽痰稠难出加杏仁10克、浙贝10克、蒌仁15克。一般日服一剂,复渣再煎,早晚分服。高热可每日服2至3剂,每剂亦可再煎分2次服。验案举例:
方某某、男、20岁。正当暑天高热,体温腋探摄氏39.5℃。先投西医服西药,得汗热稍退,退后又复,缠绵三天,效不显来诊中医。只见患者高热恶寒、面红目赤、神疲肢乏、濈濈汗出、气短懒言、口渴引饮、大便三天未解、舌苔黄厚腻、脉浮虚数。诊断:中暑〔暑热湿困、大肠热盛〕。治法:宜益气清热解暑、荡滌湿滞。方药: 北芪20克、香薷15克、银花15克、連翘15克、石膏30克、薏仁30克、 滑石 30 克、大黄12克(后下)、黄芩15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开药二剂,每剂用清水 500 mL煎至200mL早一剂、晚一剂。翌日复诊,药后汗出,大便通二次,热退至摄氏38℃,神佳。照上方四剂,大黄不后下,每日早晚各一剂。两天后复诊,热退至37℃,神佳、苔白簿、舌质尚红、脉虚数。此气阴两虚,改益气养阴健脾,拟竹叶石膏汤加减如下:竹叶10克、石膏30克、沙参15克、玄参15克、党参15克、甘草5克、法 夏10克、麦冬15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开药三剂,每日一剂调理。按:1、感冒暑湿,开始西药治疗,可短时热退,但起伏不止。
2、吾师对急性热病,特別病毒所致者,很少用西药,而多以中为主。但一般日二至三剂,多能取效。
3、若感染所致的危急重症高热,以西药对症处理的同时,用中医整体辨証处理。12、陈氏助阳方组成:淫羊藿15克、鹿角胶15克烊、核桃肉30克、虾米15克、女贞子15克、狗鞭〔连睪丸〕一副、甘草5克。 功效:益精、助阳、固肾。 主治:畏寒肢冷、阳事欠佳、腰膝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梦泄者有效。 方解:虾米、狗鞭〔连睪丸〕助阳为君;鹿角胶、女贞子益精为臣;核桃肉助君臣为佐;甘草和诸药为使。 常用加减:若畏寒肢冷甚加制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再和诸药;遗精频发加鎖阳20克。 验案举例:
何某某、男、47岁、阳事欠佳年余,伴畏寒肢冷,腰痠脚乏力,头晕耳鸣。因有胸脘疼,并恶心嗳酸,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改变,而疑冠心病,西药治疗中,因不敢用西药“伟哥” 要求中医协治。观其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而迟。诊断:中医 阳萎〔肾阳虚衰〕 治法:益精、助阳、固肾为主。兼行气、健脾、降逆。 方药: 淫羊藿15克、鹿角胶15克烊、合桃肉30克、虾米15克、女贞子15克、狗鞭一副、甘草5克、加白朮10克、砂仁10克(后下)、陈皮10克。开药七天,每日一剂,可复渣再服一次。 一周后复诊,阳事明显進步,胸脘疼消失,诸症减軽。继用前方一周。 复诊症基本愈。改拟花生30克、虾米15克、合桃30克、猪眷骨100克煲汤、鹿角胶20克(后下)。汤调味服用。每周1至2次即可。近期效佳。 按:1、因疑冠心不敢用伟哥来诊,可以理解,因中医助阳也有一定疗效。
2、其单凭ST压低,所謂心肌缺血,伴有胸闷疼,而疑“冠心” 按冠心治疗中,资料尚欠,如血脂、冠脉造影。
3、据吾师经验其胸闷疼性质不支持冠心,考虑有可能因长期用西药治冠心,对胃产生一定副作用所致,故在本方基础上加上行气、健脾、降逆的砂仁、陈皮、白朮而愈。
4、现代中医必需懂得中西两手诊断,以一手治疗为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茯苓桂枝赤芍牡丹皮桃仁是什么方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