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上海中医哪个医生好有推荐看脾胃厉害的中医吗?

10月24日起,龙华医院每周日上午将开设“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出诊医生均为副高及以上的名中医工作室骨干成员,亲炙于名老中医门下,平均跟随名老中医侍诊抄方10年以上,能深刻领会名老中医的临床思路和用药经验,对于患者就诊过名老中医之后的后续治疗有很大的帮助。龙华医院目前拥有国医大师1名,上海市名中医32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17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名,龙华医院名中医39名。2001年起,龙华医院首创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名中医工作室”为基础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传承模式。“名中医工作室传承模式”以病房、门诊、讲座传授三位一体,多渠道开展学习与继承,以录像、录音、数据库、文字等不同形式保留名老中医诊疗过程和经验,通过师生共同应诊,熏陶中青年骨干医生的文化修养,建立牢固的师生情谊;构建起具有“大医精诚、龙兴华医”文化特色的中医继承、发展、创新的平台;带动了医院医、教、研全面发展。今年正值我院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制度实施2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积极响应“我为群众办实事”号召,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我院开设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名中医工作室门诊的设立,可切实缓解患者对于看名老中医一号难求的难题。目前开诊的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如下:施杞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施杞(1937年-),中医骨伤科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全国第二、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中医正骨”代表性传承人,上海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曾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骨伤分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擅长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形成“气血结合、痰瘀兼祛,肝脾肾同治”学术思想。先后率领团队获得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其他部市级一等奖10项。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医学百年发展终身成就奖、上海中医药发展终身成就奖、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国好医生,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擅长疾病:脊柱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陈湘君名中医工作室门诊(11月起开诊)专家简介:陈湘君(1939年-),中医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上海市首批名中医,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名师研究室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五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病上有较深造诣,提倡扶正治痹,擅长用扶正法为主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各类风湿痹病。主持多项国家级及上海市课题,先后获省部级、市局级等奖项10余项。擅长教学,教育部《中医内科学》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国家级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多本,屡获市级、校级教书育人奖。历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主任、医教科科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委等。擅长疾病:常见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儿童风湿病等陈以平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陈以平(1938年-),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院终生教授,2004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率先将肾脏微观病理引入到中医辨证论治之中,创立“斡旋三焦”治肾体系,形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系列专方;擅长治疗各类疑难肾病,尤其在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银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项。转让新药成果1项。历任院肾内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擅长疾病: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邱佳信名中医工作室门诊(11月起开诊)专家简介:邱佳信(1937年-),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最先提出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本在“脾”,“脾虚”贯穿疾病始终的病机理论,建立以“健脾法”为根本大法辨证结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补肾培本等治法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辨治模式。先后承担国家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重大研究,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一等奖。1980年创建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曾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所带领的科室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擅长疾病:胃癌、肝癌、大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马绍尧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马绍尧(1939年-2021年),中医外科学教授、中医皮肤病学教授、主任医师。2004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第三、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班导师。擅长于临床先辨风寒暑湿燥火,次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再察气血痰郁食滞,辨证分型论治。以中医脏象学说为根据,“从肝论治银屑病”“从心论治红斑狼疮”“从脾论治湿疹”“从肺论治痤疮”“从肾论治脱发”等。辨证全面,相互联系,强调整体,疗效显著。历任院中医外科副主任、中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皮肤科主任、中医皮肤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委员。擅长疾病:中西结合治疗痤疮,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脱发等皮肤疾病陆金根名中医工作室门诊(11月起开诊)专家简介:陆金根(1947年-),中医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2004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顾氏外科)负责人。擅长中医肛肠病诊治,提出“癭痈”和“肛疽”中医病名,并收编入教材。融入“微创”理念,创立“血栓兼痔外静脉丛剥离术” 治疗血栓性外痔取得远期疗效。创立“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推广技术。先后获省部市局级奖励12项。历任院肛肠科主任、工会主席、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医外科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擅长疾病:肛肠良性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徐振晔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徐振晔(1947年-),肿瘤科主任医师、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六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国内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擅长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临床辨证精微,用药独到,疗效显著。随师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创立益气养精,健脾固本,解毒散结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方法。研制肺岩宁颗粒、双黄升白颗粒等10个经验方药。主编主审5本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指导、参加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0余个。荣获部市、局级科技奖15项,专利7项。历任肿瘤科主任、副院长、浦东分院院长、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学会副会长等。擅长疾病:肺、肝、乳、胃肠、妇科肿瘤、脑瘤等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谢建群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谢建群(1953年—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谢建群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中医脾胃病的诊治,注意重肝、胃、脾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视“肝主疏泄”在胃肠病治疗中的作用。临证以疏肝和胃健脾为主。处方注重祛邪以护中,攻补兼施、升降相宜、顾护胃气。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治,注重症状、证候、镜下胃黏膜病变、病理结果,四者合参,中西结合,综合调治。既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缓解病痛,又改善胃黏膜局部病变,体现内外、缓急、局部、整体兼顾的特点。历任龙华医院党委书记、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常务副校长等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和《上海中医药杂志》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上海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溃疡性结肠炎医疗网络中心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第三届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擅长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炎、炎症性肠病(溃结 克罗恩病 )、腹泻、便秘、虚证调理陆鸿元名中医工作室门诊专家简介:陆鸿元(1925年-),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学院首届六年制医疗系毕业生,先后师从黄文东、张伯臾、徐仲才先生。60年代参与创建龙华医院肝病病房与门诊;70年代任上海市中草药防治慢支、哮喘协作组组长,期间研制了系列治喘良药:珍珠定喘片、胆麻荚片、麻干片、胆荚片等等,其中“胆荚片”收录于1977年《中国药典》。1982年起调任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从事医、教、研工作80余年,在治学方法和研究工作中,一贯注重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文献和临床资料相结合,且认为中医的根本在于临床,换而言之,就是科研要扎根临床、师承要结合临床、文献要服务临床。在学术思想方面上推崇阴阳互根理论,非常重视阳气对于人体的作用,推崇中医前辈关于“阳气是全身的动力,又是抗病的主力”和“阴体阳用”以及“阴阳互根”的论点。近数十年来,陆氏在辨治慢性病、疑难病的过程中,倡导“久病不康,必养必和”理论,并且认为其中“协调气血,燮理阴阳”又是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中心环节。主张以中医为主体,中医、西医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历任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文献所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并受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中国中医药年鉴》副主编、常务编委、顾问。上海市医学会肺病学会(西医)首届委员(1979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龙华医院“徐小圃儿科学术思想研究室”专家顾问,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基地(徐氏儿科、董氏儿科)顾问。擅长疾病:老幼体虚调补,肺癌、肺结节、哮喘、慢阻肺、多汗、胃炎门诊时间:周日上午预约方式: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龙华医院服务号”,点击菜单栏左下角“门诊服务”栏目中的“主页”,依次点击“门诊预约”“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再选择你需要的门诊。坐诊医生:副高及以上的名中医工作室骨干成员担当,深得老专家临床经验的传授,平均跟随名老中医侍诊抄方10年以上。原标题:《想看名老中医挂不到号,快来看,龙华医院“名中医工作室门诊”开诊啦!》阅读原文
近期,国内围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特别是其中代表产品连花清瘟展开的讨论不绝于耳。作为身处海外的中医人,我们亲眼目睹了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状况,也有使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经验,我们愿意从自身经历分享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以及自己的看法。1、连花清瘟在海外被认定为假药?连花清瘟是2002-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期间研发的一款中成药,2004年5月,连花清瘟胶囊经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主要针对中医辨证分型里面的“热毒袭肺证”患者。2020年4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在原适应症基础上增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适应症;“用法用量”项则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疗程7~10天”。无疑,连花清瘟是经过正规审评审批程序上市的真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连花清瘟先后被列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九版)及湖北、北京、上海等20个省(市)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适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其临床效果受到广泛认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3月18日(最新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地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继续列为中医治疗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普通型推荐用药。连花清瘟胶囊已在全球包括巴西、菲律宾、肯尼亚、科威特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注册批文和进口许可,它在有的国家和地区的是按药物包括中药或植物药注册,而在另外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以食品补充剂类别登记。连花清瘟还在科威特、蒙古、老挝获批新冠肺炎适应症;在乌兹别克斯坦,连花清瘟入选了该国卫生部发布的抗疫药品白名单;在泰国、柬埔寨,连花清瘟获准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用于治疗当地患者;2021年7月,连花清瘟还入选了柬埔寨卫生部发布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居家治疗方案,这也是中国药品首次进入海外国家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对于有些新闻说连花清瘟在某某国家或地区被当做假药或者因为含有违禁成分被当地海关扣押,是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药品法规,对药物成分的规定也各有差别。在还没有获得注册批准的国家来说,连花清瘟确实不能被称作药物。但绝对不能因此就断定连花清瘟是假药,对此,电影《我不是药神》已经生动演绎了这种情况。2、连花清瘟含有FDA的禁药吗?所谓的连花清瘟含有FDA的禁药,是指连花清瘟的药味组成中有“麻黄”。在中国和日本等国,中药(在日本称为汉方药)经过药物管理当局批准成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麻黄是一味广泛使用并且十分重要的中药(汉方药),用于配制中成药和日常汤药饮片处方。即使从《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开始计算,麻黄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但是,各国有各自的医药文化传统,对于中药的认识、管理中药的法律不一样。一些西方国家有关于麻黄的禁令,因为麻黄及其成分或成分的变构体曾被滥用于减肥和提高运动成绩,而且是制作冰毒的原料之一。美国FDA关于麻黄的法令特别指出,这个麻黄禁令不针对中医,中医在从事医疗活动时允许使用麻黄。之前网上有视频传播连花清瘟含有违禁成分被澳大利亚海关扣押,是因为连花清瘟所含的麻黄和苦杏仁被澳大利亚列入《标准统一药物及毒物列表》。据我们所知,新西兰及欧盟一些国家对麻黄及其成分或成分变构体也有类似的管理要求,但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中医使用小剂量麻黄的管理还是比较宽松的,在药店配药时可以买到麻黄。需要强调的是,麻黄、苦杏仁等作为中药正常使用时不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不好的不是这些中药本身。顾客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药店内咨询连花清瘟胶囊。(图片来源:当地华人王哲坤拍摄)3、连花清瘟有没有预防病毒感染的作用?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而且安全性良好。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3月18日(最新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地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继续列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推荐用药,还将其列为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推荐用药,包括湿热蕴肺证、疫毒夹燥证。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持开展使用连花清瘟对1976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人群)进行前瞻性、开放标签、常规治疗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证实:连花清瘟干预组核酸阳性率0.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连花清瘟可降低核酸阳性率达76%,同时安全性良好。我们认为,连花清瘟有一定的预防(阻断)新冠肺炎密接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病的作用。这种对特定人群的预防作用不应该被混淆成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这样的一般意义上的预防,连花清瘟不应该被质疑“不是新冠预防药”。我们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将会更多地开展,以冀获得更详实的数据。4、连花清瘟在中医方面如何解读?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成药的注册分为四类: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前三类属于中药新药。连花清瘟属于中药创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轻型、普通型。该中成药从中医历史上三个经典的治疗肺系疫病初、中期的方剂和有效药物化裁而来。它们是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和大黄(吴又可《温疫论》)。连花清瘟的具体成分包含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棉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和甘草。连花清瘟中选取银翘散的三味主药是金银花、连翘、薄荷,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透邪的作用;选用薄荷的提取物薄荷脑,相对来说辛散作用较原药材薄荷会更强一点,服用连花清瘟时的清凉感即来自此药。麻杏石甘汤组方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其中麻黄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定喘的作用;杏仁也有止咳、化痰、宣肺的作用,可以帮助麻黄发散在表的邪气,减轻肌肉疼痛等症状,最关键的是可以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中出现的各种呼吸道症状。这两味中药是历代中医治疗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药物,毫不夸张地说在缺乏这两味中药的情况下,中医的疗效会大打折扣。石膏主要是用来清解内热,配合清热解毒、畅通肠腑的大黄(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是表里关系),达到退热和清泄内热作用。明清时代肺系疫病流行期间,以上的几味中药在治疗这类疫病流行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控制肺部壅热方面功不可没。而板蓝根、贯众、鱼腥草主则要是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还有一味红景天,它具有益气活血和通络平喘的作用。选用红景天,主要利用它来提高人体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它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而藿香可以化湿和中、解表散邪,对于鼻塞流涕、腹部疼痛、腹泻便溏等有缓解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黄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稍稍兼有藿香正气散的作用。这个处方构成合理,适应范围比传统方药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更为广泛、也适合更多的病人。一般情况下,具有发热恶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等外感症状同时兼有内热的体征,比如舌质红,舌苔黄或者黄腻,甚至出现气喘的时候适合使用连花清瘟。综合而言,表证未尽,兼有肺部蕴热这一阶段是连花清瘟最为适合的证候,而且不宜长时间服用也不需要长时间服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好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使用。诚然中医药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治疗上的个性化治疗(辨证施治),但也提倡专病专方和专病专药治疗疾病,如单方鲜青蒿或青蒿素治疗疟疾。但是,在疫情这个特殊时刻,在情况危急和中医师人手缺乏的状态下,在严厉管控和出行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与一些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中成药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连花清瘟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可以极大地改善新冠肺炎早期和中期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情向重症恶化。而且,在治疗新冠肺炎(等病)的过程中已经作为非处方药物大范围地使用。最值得欣慰的是各级卫生和管理部门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或潜在患者免费发放这款中成药,帮助大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疼痛、胸闷等相关症状时,及时服用减轻症状,等待进一步观察治疗。因为连花清瘟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所以在成为密切接触者或时空伴随者之后也可以预防性短疗程应用连花清瘟。5、连花清瘟有副作用吗?连花清瘟组方中寒凉药稍多,脾胃虚弱,年老体弱或同时还有其他基础病和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多个公开发表的连花清瘟临床研究报告(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等)明确地报告了它的不良反应,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反胃,等等。与其它许多抗病毒药物相比,连花清瘟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不良反应监管系统的数据显示,发生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一,属于罕见级别。这些胃肠道的反应可能与所含大黄有关,少量大黄引起的大便稀溏本属于治疗目的,根据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畅通肠道有利于呼吸道特别是肺部炎症的改善,属于通腑泻肺,清肠安肺的作用。但对于某些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可能会引起不适。另外,石膏本身也是寒凉之品,降热作用明显,所以,脾胃虚寒者需要慎用。此外,皮疹、瘙痒、口干、头晕等也有可能出现,但是,极为罕见,一般发生见于对药物过敏的个别特殊情况。出现以上情况一般都是短暂服药效应,停服之后就会自行好转。很多情况下,连花清瘟可能与一些抗病毒化学药(简称化药)联合应用,而那些化药本身就有不良反应,比如服用利托那韦片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和肝功能损害。现有证据表明,连花清瘟和上述抗病毒化药联合使用时并不额外增加不良反应。另外,大黄是药食通用的植物之一,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大黄(茎叶)Rhubarb也常用于制作甜品和日常菜蔬,属于常用食物之一。如使果服用连花清瘟后导致有胃肠道反应,可以配合使用姜茶、或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片、汤剂)等以缓解不适。2021年9月,柬埔寨卫生部长蒙文兴向暹粒省疫情高风险区域居民发放连花清瘟胶囊。(图片来源:柬埔寨Fresh News)6、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大规模发放针对新冠肺炎的中成药治疗药?中国政府在上海疫情期间大规模发放了连花清瘟、金花清感、藿香正气等多种中成药或汤药,用于民众及早(第一时间)防治新冠肺炎。这些中成药都是安全、有效的防疫中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在疫情严重导致封城、人们居家禁足、就医不便的特殊时期,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前干预措施。即便是对审核新药最为严格的美国政府也有类似做法,简化了新冠肺炎的诊治程序,一旦民众自己在家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以及发觉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轻症,可以联系当地药房,取得治疗新冠的药物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即奈吗特韦/利托那韦片,中国最近也进口了这个药物),5天剂量。只有病情转重才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值得强调的是,帕克斯洛维德需要在确诊感染且症状出现后5天内服药。据了解,帕克斯洛维德在中国属于“附条件批准”,也就是说上市许可持有人必须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限期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在欧、美疫情期间,特别是在两年前第一波疫情期间,政府既没有及时核酸检测,更没有任何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发放给民众。如果高烧,也是劝说回家自行服用退烧药,一旦出现危急状况才予收入住院。相比较来说,中国这样大规模免费发放连花清瘟,从中医角度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7、连花清瘟有没有被证明对新冠肺炎有效?既往关于连花清瘟有多个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前瞻性研究,我们曾于2020年进行系统综述并荟萃分析了包括连花清瘟在内的七个中成药或中药复方治疗新冠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临床试验,证明这些中药的确对轻型或普通型新冠肺炎有效,特别是在改善肺炎的影像学改变方面(Fan AY,Gu S,Alemi SF,Research Group for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COVID-19:Current evidence wi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egr Med.2020Sep;18(5):385-394.doi: 10.1016/j.joim.2020.07.008.Epub2020Jul31.)。关于连花清瘟,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标签(非双盲)临床试验发表于Phytomedicine.2021年5月号(Hu K,Guan WJ,Bi Y,Zhang W,Li L,Zhang B,Liu Q,Song Y,Li X,Duan Z,Zheng Q,Yang Z,Liang J,Han M,Ruan L,Wu C,Zhang Y,Jia ZH, Zhong NS.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anhuaqingwen capsules,a repurposed Chinese herb,in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2019:A multicenter,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Phytomedicine.2021May;85:153242.doi: 10.1016/j.phymed.2020.153242.Epub2020May16.)。在西药常规治疗(抗病毒等化药)基础上分为连花清瘟和对照组(单用抗病毒等化药),各纳入病例142人,试验提示连花清瘟组病人的康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vs.82.4%,p=0.022)。症状消失的中位时间短于对照组(中位数:7vs.10天,p<0.001);发热消失时间(2vs.3天),疲倦消失时间(3vs.6天)以及咳嗽消失时间(7vs.10天)都比对照组短(皆p<0.001)。治疗组的CT肺部病灶改善率(83.8%vs.64.1%,p< 0.001)及临床治愈率(78.9%vs.66.2%,p="0".017)也都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在转重率(2.1%vs.4.2%)和核酸检验转阴率(76.8%vs.71.1%)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两者的p>0.05)。试验期间没有发现连花清瘟胶囊造成显著的不良反应。目前有至少九篇关于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冠肺炎专门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八篇为英文)发表。其中2021年的一篇是Zhuang J,Dai X,Wu Q,Cai H,Fu X,Zhang W,Chen B.A meta-analysis for Lianhua Qingwen o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Complement Ther Med.2021Aug;60:102754.doi: 10.1016/j.ctim.2021.102754.Epub2021Jun19.。该文涵盖了七个连花清瘟的临床试验(都是在抗病毒等化药基础上)、经过筛选三个试验报告纳入了研究。与对照组(抗病毒等化药)比,连花清瘟胶囊能显著降低转重症及转危重症率[RR=0.38,95%CI(0.17,0.85),或者说连花清瘟减少了重症及危重症发生率62%,P<0.05];连花清瘟还可以缩短发热时间(SMD=-0.57,95%CI(-0.96,-0.17),或者说发热时间只是对照组的57%,P<0.05);以及提高了临床症状消失率:发热[RR=1.36,95%CI(1.14,1.61),或者说发热消失快于对照36%,P<0.05],咳嗽[RR=1.99,95%CI(1.39,2.86),咳嗽消失比对照快99%,P<0.05],疲倦[RR=1.52,95%CI(1.15,2.01),或者说疲倦消失比对照快52%,P<0.05]和总有效率[RR=4.18,95%CI(1.99,8.81),连花清瘟的总有效率是对照的4.18倍,P<0.05],但在祛痰方面差距没有统计差别[rr="2".46,95%ci(0.81,7.51),p>0.05]。文章认为连花清瘟对新冠肺炎有治疗意义。另一篇发表于2022年(Wang DC,Yu M,Xie WX,Huang LY,Wei J,Lei YH.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mbining Lianhua Qingwen with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J Integr Med.2022Jan;20(1):26-33.doi:10.1016/j.joim.2021.10.005.Epub2021 Nov2.),纳入了六个关于连花清瘟的临床试验,包括了856位新冠肺炎病人。该荟萃分析提示连花清瘟结合常规西药(抗病毒化药)比单纯常规西药(抗病毒化药)退热率高(OR=3.43,95%CI[1.78,6.59],P=0.0002),止咳率高(OR=3.39,95%CI[1.85, 6.23],P<0.0001),短气消失率高(OR=10.62,95%CI[3.71,30.40],P<0.0001)并且疲倦消失率高(OR=2.82,95%CI[1.44, 5.53],P=0.003),总有效率高(OR=2.51,95%CI[1.73,3.64],P<0.00001),发热时间短(MD=-1.00,95%CI [-1.04,0.96],P<0.00001),连花清瘟与常规西药(抗病毒等化药)的联合疗法与常规抗病毒等化药对照,没有增加不良反应(OR=0.65,95%CI[0.42,1.01],P="0".06)。认为连花清瘟与常规西药的联合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而且十分安全。8、与美国FDA紧急授权使用的新药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和Molnupiravir等相比,连花清瘟胶囊有什么异同?严格地说,调整病人病理反应状态的中成药连花清瘟和抗病毒化药治疗的楔入点不同,治疗上具有互补性,直接比较疗效不是特别合适。但我们还是提出来,大致谈一谈。辉瑞公司的帕克斯洛维德(Paxlovid,奈吗特韦/利托那韦片)和默克公司Molnupiravir都是抑制新冠病毒的化学药物,但不是该病毒的杀灭药物。在法律上,这些药都不是FDA正式批准的药物,而是因为疫情紧急的情况下,FDA于2021年12月紧急授权使用。这两个药物目前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不多。从制药公司新闻发布等渠道,我们知道他们都进行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样本量比较大。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着重于新冠肺炎患者身体的病理状态,同时连花清瘟本身也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可以减轻被感染细胞的损伤程度,是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根据临床试验结果紧急批准增加新冠肺炎(治疗轻型、普通型)适应症的中成药。这些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西药物,都有一定疗效,但似乎都未能达到特效药的要求。一篇荟萃综述(Wen W,Chen C,Tang J,Wang C,Zhou M,Cheng Y,Zhou X,Wu Q, Zhang X,Feng Z,Wang M,Mao Q.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ree new oral antiviral treatment(molnupiravir,fluvoxamine and Paxlovid)for COVID-19:a meta-analysis.Ann Med. 2022Dec;54(1):516-523.doi:10.1080/07853890.2022.2034936.)分析了三个治疗新冠的新药molnupiravir,fluvoxamine和帕克斯洛维德,纳入了8个临床试验,药物组涵盖了2440名新冠肺炎患者,有54人住院或病死(2.21%),对照组有2348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或病死有118人(5.03%),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或死亡方面的总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33(95%confidence interval[CI],0.22-0.49),提示这3个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效、降低住院或病死大约67%。而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关于帕克斯洛维德,一篇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短讯(Mahase E.Covid-19:Pfizer’s paxlovid is89%effective in patients at risk of serious illness,company reports.BMJ.2021;375:n2713.doi: 10.1136/bmj.n2713.)报告了一个RCT的中期研究的摘录,按照治疗组和安慰剂组1:1随机分配,每12小时口服一次药物,对于发病3天内开始使用帕克斯洛维德的病人,在观察28天时,339名病人有3例(0.8%)住院(没有死亡病例),而安慰剂对照组385名病人中有27人(7%)住院(含7人病死),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1)。而对于发病5天内服药的病人,观察28天时,帕克斯洛维德治疗组有1%(6/607)住院且没有死亡病例,而安慰剂对照组的住院率为6.7%(41/612),有1.6%(10例)病死。这个研究尚没有完成后的正式发表文章。如果把连花清瘟与上述研究相比,可以看出:(1)连花清瘟在抗病毒等化药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重症率约为62%,三个化药molnupiravir,fluvoxamine和帕克斯洛维德综合疗效是减少重症67%,这个方面疗效大致差不多。但帕克斯洛维德非正式发表的半个临床试验(中期统计)表明,它可以减少重症率达到85-89%(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研究完成后的正式报告)。(2)连花清瘟是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而帕克斯洛维德等是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表面上看后者更为严格,但由于这是以客观指标(转重症率和死亡)作为判断标准,两类试验效力应该基本相同(除了统计人员的主观偏好需要排除),而且连花清瘟的临床研究时间为疫情暴发初期,出于伦理道德考虑,在当时不太适宜采用双盲研究。(3)连花清瘟观察指标多、比较全面,有对于多种症状改善时间、程度和肺部CT影像学改变的变化等多方面比较详细的统计,而几种化药没有这个方面的统计。(4)连花清瘟临床试验的病例样本数有待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FDA与2021年12月紧急授权使用辉瑞的帕克斯洛维德和默克molnupiravir后,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部门都向这些公司订购了不少药物,特别是前者。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地区因新冠肺炎病死的人数仍然很多。这两个新药的实际效果到底怎样,相信会有后续报告。我们认为,中西医药并重是很好的医疗政策,只要安全有效,中药和西药都可以采用。我们不仅仅要看某个临床试验的小数据(样本可能存在偏倚),更要看大范围使用带来的实际效果的大数据。事实上,包括连花清瘟在内的中医药,在中国多地疫情控制的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香港的疫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实例,当新冠肺炎病例海啸一般增加时,使用中医药已经取得了十分乐观的疗效,快速降低了新发病例数量,减少了重症和病死率。受围封影响的香港居民获派政府发放的连花清瘟胶囊(图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9、关于连花清瘟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什么评论?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最常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也是证据级别最高的循证研究,属于循证医学中Ⅰ级证据,通常被认为是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对于随机对照研究而言,需要遵循随机、对照、盲法、重复、伦理的原则,至于具体采用何种研究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随机是指随机分组;对照一般有安慰剂对照、阳性药对照;重复是指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多次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重现性,一般通过样本量来实现。伦理是指研究方案需要符合伦理道德。盲法主要目的是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可以分为单盲、双盲、三盲,这三种方法都具有同等的证据级别,都属于Ⅰ级证据。所以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证据强度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专家对新冠肺炎的致病情况并不了解,没有所谓的阳性对照药,使用双盲或采用没有治疗效果的安慰剂作为对照都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因为双盲意味着医生不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的情况并给予恰当及时的处理。而研究的评价指标是客观的,如转重症率、肺部CT影像学改变、发热温度、核酸阳性率等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同时,研究是由第三方开展的,统计分析也是由第三方单位执行的,这并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是一套基于数千年以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和智慧,在以数理、化学等角度以及以某些现行西药研究方法学研究和判断中药疗效时,应充分考虑中药的特点和作用模式。一般而言,西药通常是单体化药、单靶点,比如针对某个受体或微观结构,常采用对抗模式;而中药通常是多成分,多靶点、并针对人体的病理反应状态或体质,多采用调节模式。就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而言,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证实中医药治疗疾病内在机理的程度。总而言之,连花清瘟在治疗轻型或普通型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科研证据支持,期望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能够顺利实施,以进一步证实连花清瘟的临床效力和安全性,为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民众提供更为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中医哪个医生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