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谈互联网的利与弊医院的利与弊,它们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互联网医院随想导读,从民营医院出来到药企工作后,晃眼第6个年头了,中间憋住了移动医疗大热高薪诱惑、互联网医疗风口不淡定却未挪脚。陆续听到诸多朋友大多转行或跳槽,最直观属几年前的那一顿龙虾长桌宴,只有2人未动,其他十几…… 备注:主要是谈处方这块儿的机遇,OTC、保健品、器械、耗材等就不在此列。1,政策口子近两三年从政策推出的时间轴来看,国家运用得力、时机得体、变化得人心。有行业内专家学者多有鞭辟入里之分析,看完后非常受益匪浅。这儿就不纠结政策法规问题,预感到新药品管理法的诸多大改动带来的行业巨变会集中在2020年,带来一轮大热:投资热、创业创新热、药企合纵连横、股市热。2,2种互联网医院模式行业内公认的2种主流互联网医院一是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代表是:银川系几十家互联网医院;一是实体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代表是:我个人在2015年有个非常重要的插曲:我将所有能搜集到关于互联网医院的资料打印集成一叠小册子,包含要点:1,哪儿可以注册,2,费用,3,程序,4,需要时间,5,对本企业利弊的简易报告。1234是我找了有经验的同行多人求证后汇集的,当时参考意义重大;另外第5点是准备用来打动老总的,主案以本企业名义去注册一家,备胎是老总(从业多年,行业内有能量,只要真诚出马,大概率能成)以个人名义注册亦可。抱着期望离开其办公室,等来的是没任何行动。内心对此事失望至极彷惶良久,那段时间跟我老婆多次说---这次一个小心思(成,我自荐并有信心可以兼职去这个互联网医院做个高管)破灭了。我个人感觉,2种方式之间几乎没竞争的可能,只有融合。因为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像DNA螺旋一般,难以分离。先说,实体医院主导的。应付上面任务、应付下面的需求需要开展的空中医院、智慧医院、网络医院、远程医院等不少了,再来个互联网医院多这个不多,少这个不少。有即可---不在乎其他,正好撸个新项目,参与的人还可以上下其手大家也乐见其成。卫计委/医保局、院方领导们不管多么想,落到执行层面就达不到目的。这是根子决定的!无解!稍微有提高的可能性在哪天真的把医生利益解决了一二时或者迎来一波机遇。医生利益主要是收入(及其收入分配)、自身临床学术进步成就感和职称评级三座大山,不能拿少数医生案例来搪塞这个论断,那没有意义,不具有广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再说,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院,运营战略完全不同了,他们靠这个来钱的,长期不来钱的坚持不了,这是铁律!钱从哪儿来?无数的专家都分析到了:医保、消费自费、商保;药企、自营收入、投资人的钱。医保品种的争夺异常激烈,几乎所有互联网医院都要抢;消费者自费品种,这块儿还在摸索;商保蛋糕太小,性价比不高;药企合作,上次身边朋友去某医药电商巨头面试,VP聊到说给药企一个整体的运营方案,和药企一起赚钱,对呀。关键是这整体运营方案谁来操刀、谁来执行、谁来在过程中优化调整,都是很蛋疼的问题,非一日之寒。里面有个---药企为嘛选择我的终极之问。自营收入,公司或平台自身有强大运营能力,自负盈亏,这是基本盘。你看,所有想做的事儿都离不开实体医院,全面合作、互相融合才是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的出路。现在是互联网医院从依附力量走向新兴力量的爬坡期 3,互联网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如何运作实体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没啥好聊的。重点聊聊互联网公司主导的家伙们:3.1,定位从垂直细分品种/适应症、从科室、从某个板块入手的互联网医院会率先脱颖而出!3.2,患者服务(患者营销)+药企合作专业的细分领域患者服务(从科普、引流、挂号、药品配送、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处理、复诊/续方等;患者社群、搜索引擎优化、患友分享、公益义诊等),药企也多有类似小组服务但药企核心在于服务医生,通过医生服务患者来解决。而互联网医院要做这个,必须和药企、药房、医生深度的协作。通过手抓大量细分患者, 去撬动药企深度又真诚的合作,是互联网医院从点到面的第一步。3.3,终端医院和医生,多点执业,劳务服务,诊所,工作室,日间手术平台。专业的细分医生运营服务(从科普、学术、术后随访、不良反应处理等;),药企拥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的服务能力,而互联网医院要做这个,必须和药企有达到足够吸引力的合作才行。这是处方药药企的生命线。自建医生运营服务队伍,耗资巨大又成效慢。通过手抓大量处方医生, 去提高处方量、提高药品销量、提高药企学术效益和直面更多患者,是互联网医院从点到面的核心事务。3.4,商业和零售药店,目前互联网医院这是一大优势,原来和商业、零售药店已谈妥,互利互惠都好说。商保还很弱小锦上添花足矣,可能有单品能在这块儿做大突破但商保对应的销售额很快到天花板。互联网保险公司应该会主动推动更多深层次的合作,有待进一步验证效果。总之,互联网医院能拿出一套解决合规合法方案:一个线上+线下完整的高效的医疗服务闭环,来谈药企品种、来谈医院/医生合作,并依靠互联网优势的执行,从小处着眼快速发展,会很快脱颖而出。综合的全品类的互联网医院除非靠山稳、关系硬、上下运营通畅没法比外,互联网医院想着以互联网传统思维(扁平化、无时间地区限制、快速复制到规模化等一套打法早已被证明行不通的。)来搞医疗,死茄子一个!这几年移动医疗交的学费不少了,短期速成,无视医疗特性(慢、保守、监管严、患者疗效和医保控费并重)最后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你问我,小处着眼先做精做强一垂直细分的领域,需要多久。我个人经验是最快也要2年!这又涉及到运营、人才招聘、人才培养、市场摸索、与药企磨合、与实体医院合作等其他探讨,按下不详述4,行业动力分析、差异化竞争格局的内在逻辑医保控费的刚性,这个互联网医院是否有助攻?目前看不到任何案例。政策波动/改变,这个不是互联网医院要考虑的问题,互联网思路是先快速试错。患者自费药,会是目前最值得争夺的突破口,能快速做起来,麻烦也少。药企的需求,阿斯利康副总裁刘谦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医药行业面临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很大冲击,药企上下也知道严重性,也急着要找解药”。谦总说的比较保守,其实除了患者被动等候着,所有身在其中的组织,都在寻找解药!政策越来越规范放开,兴奋中夹杂着对未来被淘汰甩开的恐惧!药企痛点被各路文章写烂了,按下不表!保险公司推动,这是最值得几方公司坐下来好好探讨的领域,阿斯利康副总裁刘谦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医药行业面临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很大冲击,药企上下也知道严重性,也急着要找解药”。谦总说的比较保守,其实除了患者被动等候着,所有身在其中的组织,都在寻找解药!政策越来越规范放开,兴奋中夹杂着对未来被淘汰甩开的恐惧!5, 未来可能出路,自己靠山不硬的话,快速出货。(这儿不讨论一个非市场性的可能—政策性一刀切全部纳入实体医院内运作)卖给互联网巨头,大多数互联网巨头有自建或合作的,可能性有但不大。巨头宁愿用高薪把优质团队给挖走“团灭剧终”!卖给 药店/商业 巨头。对药店/商业了解不深入,有待找同行去交流考证其可能性。卖给保险(健康险)公司:极有可能!以后的保险公司,会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力量。我十分看好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医院合作、后期直接吞食的前景---因为互补性太强了! 卖给药企:药企买实体医院有几个赚钱的呢,惹一身骚的案例到大把,买了互联网医院就更难说了,仙琚制药、华润三九、益佰制药、景峰医药都在剥离医院业务,心惊肉跳呢。另外互联网医院如果涉及到竞品厂商、涉及到互联网医院与其他药企已有合作等,随着药企强者恒强,大者愈大的趋势,如果只考虑自有产品,那也无可厚非啦“小而美”没问题。卖给想进入这个市场的跨界来的土豪?从医疗机构卖给土豪,善终者寡,前车之鉴不远。大胆脑洞一下:华为小米有没可能收购互联网医院? 文章探讨了“人生三问”:互联网医院是啥?互联网医院从哪里来?互联网医院到哪儿去?最后甩出个有些脱缰的问题:中国需要这么多互联网医院吗?我专栏的文章
互联网医院的风越吹越大,在目前的疫情大环境下,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互联网医院的尝试,经过最近1-2年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已经遍地开花。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互联网医院,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却寥寥无几,一方面是用户使用需要一个时间的过渡,另一方面系统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亚创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帮助医院打造集在线预约、网上诊疗、处方流转、药品配送、保险保障等功能,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支持线上线下业务高度融合,产品具有高度可用性和安全性,可快速上线部署。系统特点1、与院内系统完全打通,支持线上线下业务融合。2、支持网络咨询、视频问诊、图文问诊等多样化的线上问诊模式。3、支持和第三方的药店和物流企业对接。4、支持电子签名。5、支持接入当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6、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发布于 2022-04-22 09: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互联网的利与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