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看重庆治疗糖尿病足最好的医院比较厉害的医院有吗?

“十大孝星”文欢欢“十大孝星”黄胜芬“最美护理员”杨艳萍“最美护理员”唐小雪日前,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重庆市委网信办指导,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主办,重庆日报承办的2018年寻找重庆“十大孝星”和“最美护理员”活动获奖名单揭晓。来自南川区兴隆镇年仅12岁的“小大人”文欢欢等10人,以及来自九龙坡区夕阳红火养老中心的护理员王成敏等10人分获“十大孝星”和“最美护理员”荣誉称号。他们中,有的不接受低保,独自带着瘫痪母亲务工;有的带着公婆改嫁,赡养着7位老人;有的37年坚守养老护理岗,为孤独的老人们带去温暖。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孝老敬老·爱心善行”为主题,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浓厚社会氛围。“十大孝星”评选对象主要针对重庆籍或在重庆工作、生活3年以上(含3年)非重庆籍人员;“最美护理员”评选主要针对全市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及取得养老机构许可证的民营养老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前期,由重庆各区县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最后确定候选人名单,其中“十大孝星”候选人44名、“最美护理员”候选人63名。最终,通过综合网络投票、综合评审、专家评审三部分分值,计算出最后得分,经网站公示后,评选结果最终揭晓。他们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事迹感动众人,榜样就在身边获奖人故事“十大孝星”获奖名单获奖人:文欢欢重庆市南川区兴隆镇中心小学校学生12岁的文欢欢,母亲患有严重风湿,双眼视力模糊,双脚变形,行走困难。父亲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在学校,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下课后,她要下地干活、烧水做饭、照顾弟弟、给母亲泡脚,忙完这些,才有时间开始学习。她说:“生活虽苦,但只要不放弃,我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获奖人:黄胜芬重庆市江津区贾嗣镇崇兴村务农1990年,黄胜芬的前夫在外出打工期间不幸坠崖身亡,此后赡养公婆、抚养7岁儿子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她身上。1992年,黄胜芬带着公婆和儿子与现任丈夫杨昌友重组家庭,在家要照顾两对公婆、抚养两个儿子。90多岁的婆婆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经常把粪便弄到身上,黄胜芬从不嫌脏,熟练地为婆婆擦洗、换衣,再将脏衣物和屋子收拾干净。获奖人:蒋龙兵重庆市巴南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车辆管理所蒋龙兵是一名人民警察,虽然平时工作忙,但蒋龙兵认为作为儿子,为父母尽孝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蒋龙兵的母亲做村里妇女主任时,被村民打伤头部,患上精神分裂症,病发时狂躁易怒。每当这个时候,蒋龙兵都尽量放缓声音,多陪母亲说话,用熟悉的温暖唤起母亲残存的意识。获奖人:尹道静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现龙村务农尹道静照料奶奶已有二十余载。1996年,20岁的尹道静与同村的杨光勇结婚,此时奶奶已年逾八旬,行动多有不便。为更好地照顾奶奶起居,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将奶奶接来与自己同吃同住。家中一日三餐,必是先让奶奶吃好后方才开饭;为不让奶奶寂寞,她经常陪奶奶聊些开心的事情,还让孩子给奶奶唱歌解闷。获奖人:陈文明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社会福利院前年,陈文明的父亲因为结肠癌住进县医院,这时福利院里的姜才明老人也突发脑梗塞。接到电话后,陈文明急忙赶回福利院,将姜才明老人送到江北医院抢救。陈文明守在姜才明老人床前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直到姜才明老人苏醒过来,才去县医院看望自己的父亲。获奖人:王显强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伏牛村保洁员王显强背着瘫痪的母亲外出务工,这一背,就是20年。他个子不高,只有1米5左右,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他每天都要背着瘫痪的母亲出门散步,带母亲呼吸门外的新鲜空气。邻居劝其申请低保救助,王显强却认为自己可以撑起这个家,国家的救助政策应该帮助比他更困难的老百姓。获奖人:程腊秀重庆市南川区头渡镇玉台村务农2003年,程腊秀的前夫死于矿难。经人撮合,程腊秀决定再嫁,但她提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要带着公公婆婆再嫁,而且必须签署协议书。就这样,她赡养着自己的亲生父母、前夫的父母、现任丈夫的前岳母和父母7位老人十几年。获奖人:张文英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天宝村三组务农2010年,张文英的婆婆不幸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卧病在床;公公也因为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常年打工在外,为照顾好家里,张文英每天早上4点起床,照顾二老的生活起居,随后立即前往田地里进行劳作。2017年,婆婆身体有了起色,儿子考上大学,一家人的生活刚有好转,儿子却被查出患有骨癌。晴天霹雳之下,张文英依然一如既往照顾好老人,鼓励儿子心存希望。获奖人:韩荣秀重庆市大足区双路小学老师10年前,韩荣秀的母亲因为脑梗塞引起半身不遂,半边身体不能动弹,从此尿不湿、床单、裤子、被套每天需要换好几次。2013年,韩荣秀的父亲糖尿病恶化,大小便失禁、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双脚皮肤溃烂。多年来,在照顾母亲的同时,韩荣秀同时悉心为父亲端屎端尿、擦拭身体,把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父亲离世。获奖人:申朝兰重庆市巴南区安澜镇务农5年前,申朝兰被诊断患有乳腺癌,经过治疗后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却丧失了正常劳动力。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申朝兰夫妇却一直带病坚持照顾67岁患有肺气肿的五保户舅舅,长期给他熬药、洗衣、做饭,任劳任怨。“最美护理员”获奖名单获奖人:王成敏工作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夕阳红火养老中心王成敏从事护理员工作已经17年。他见不得老人的无助,总想为老人多做些什么。曾有位杨爷爷,右脚恶臭、不断流脓生蛆,许多护士害怕,王成敏默默地站了出来,戴上口罩、手套,打来热盐水,蹲在爷爷面前,开始为爷爷轻轻地清洗烂脚。在她的照顾下,杨爷爷精气神越来越好,在养老中心一住至今,已整整6年。获奖人:杨艳萍工作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仁爱养老服务中心杨艳萍毕业于重庆城市管理学院,作为一名年轻护理员,杨艳萍说:“老人不仅仅是服务对象,更是自己的亲人。在养老院工作时,每天都要提高警惕,即便睡觉也得提着心。”很多老人因为身患疾病、无法动弹,晚上需要有人帮助翻身,长期不翻身会导致老人的肌肉僵化、萎缩,阻碍血液的正常循环。所以在老人睡去后,杨艳萍总会每隔一两小时给老人翻身,帮他们舒缓压力。获奖人:徐光琴工作单位:重庆市渝北区祥昇龙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入职4年来,她为“大家”舍“小家”。丈夫因不满她的这份职业,经常与她吵架,最后两人选择离婚。徐光琴说:“我对我丈夫感到很愧疚,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看到老人因为我的精心照料而身体健康,我心里无比自豪。”获奖人:岳新建工作单位:重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岳新建16岁进入养老院工作至今已37年。曾有老人发病,将他脖子蛮力卡住,他沉着镇定应对。为不伤害老人,当时他几经周折,使出浑身力气终于安全脱身,摸摸自己脖子上和手臂上的淤青,没有丝毫抱怨。他理解老人这些伤害并非故意,何况在心里,他早已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获奖人:周洁工作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养护中心周洁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她说:“我知道很多大学生瞧不起护理员工作。但看到因为一次意外跌倒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外公卧床10年,年迈的外婆照顾外公忙碌的身影时,我意识到专业的照护是老年人最需要的,也是这个社会所缺乏的。于是我选择了这行,开始了‘青春养老人’的职业生涯。”获奖人:唐小雪工作单位:重庆宏善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3年,唐小雪每天清晨7点就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为了这份工作,她曾失去了爱情,因为不愿放弃自己的工作,而一次又一次被男性婉拒,但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选择。在她的理念里,既然选择了老年护理与服务这一行,就要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要做出个专业样子来。获奖人:刘素兰工作单位: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敬老院12年来,刘素兰一直把敬老院当做自己的家,把敬老院里的每位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哪怕是在自己的家里休假,敬老院的灯泡坏掉、水管漏水,她也会立即从20多公里外的城区赶回敬老院及时更换处理。甚至在大年三十,她也要把敬老院的老人们安顿好才离开。获奖人:杨乾生工作单位:重庆德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由于护理工作性质,护理员变更比较频繁,经常会有新护理员进来。对新护理员,杨乾生总是主动询问他们是否有困难,带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详细告诉他们工作的情况,耐心为他们讲解工作技能,并且手把手地教他们正确的护理方法。工作以来,杨乾生用自己的执着、热情、真诚和爱心,赢得老人们的亲情依恋和护理员们的尊敬。获奖人:李宗权工作单位:重庆市城口县明通镇金六村李宗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连续3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敬老院有患病病亡的,都是他亲自为逝者清洗身体,自己掏钱为逝者购买寿衣穿上。在他眼里,敬老院的老人就是他的亲人,他希望每位逝去的老人都能够安息。获奖人:傅宸工作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社会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3年,曾帮一位老人追回1000元电视广告营销诈骗款的傅宸说:“我们不仅要照顾好老人,也要为家属分忧。家属不能出面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工作优势保障老人最大的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治疗糖尿病足最好的医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