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长卫医院,有哪些杭州哪家医院看消化科最好最权威的医生比较知名?


人之一生
生、老、病、死
无论哪一个字
都离不开医生
首个中国医师节
人民医院精心筹备
评出了人民医院“金鸡百花奖”——
22位医疗名家 22位医疗菁英
红毯现场, 众“神”归位
看看首个中国医师节
最抢镜的
是人民医院哪位“明星”?
PART I :医疗名家(22位)
(医疗名家 上集)
(医疗名家 下集)
江 洪
介入圣手
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是他将介入心脏病学推广普及,用多年苦心钻研和一次次精湛的手术,为无数患者打开生命的通道。其手术精湛程度和例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享有“南江北马”之美誉。凭借其突出贡献,他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荣获国家卫健委先进工作者;获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杰出贡献奖。他是人民心中的“金口碑医生,是大江南北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介入圣手”。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江洪教授。
杨 波
“双心”使者
他常说,一颗健康的心脏托起生命的希望,一副好的心情成就精彩的人生。在心脏介入领域,他并不满足于仅还给患者一颗健康的心脏,他更期盼每一颗健康的心脏都能带给患者一份快乐的心情。为此,他开始踏足“双心”这一冷门领域医学,从基础到临床,10年的潜心研究,他始终践行“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以己之术,医人之心,力求还给患者健康而快乐的身心。
他就是心血管内科的十项全能医生,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兼心内Ⅱ科主任,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副组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波教授。
于红刚
内镜“精灵”
在消化道内镜领域,他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以“于大肠”的名号享誉业界。作为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领跑者,他携手内镜 “精灵”,以力求为患者治愈如初的信念,一路披荆斩棘,敏锐探寻早癌的微弱信号,极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廿十载芳华呕心沥血,不忘初心;五十度仁心激流勇进,鸿鹄之志。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学会内镜学组副组长、湖北省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于红刚教授。
吴雄飞
内外兼修的肾科大咖
他是我国为数不多,中部地区唯一精通肾脏内外科疾病、血液净化、肾移植等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专家,从事肾脏内外科结合工作30多年,被同行誉为肾脏病“内外兼修”复合型高手。2017年9月他加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克服重重困难,领衔组建了东院肾科,截至今年7月底,已开展肾移植手术达85例。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肾科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育才银奖获得者,历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肾移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和器官移植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血液净化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吴雄飞教授。
王惠明
在医学的大河里掀起
一朵属于自己的浪花
在国际上,他首次提出“腹透导管移位三步曲”的假说和“导管二次固定”理论,首创了“王氏腹膜透析导管技术。更是纯合突变及杂合突变并存的Alport肾病ADAS家系的发现者、湖北省首例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报告者,湖北省首例“股动脉-大隐静脉人工血管内瘘构建术”和“即用型人工血管内瘘构建术”的实施者。“他在医学的大河中,掀起一朵朵属于自己的浪花”,是我国少见的,科研临床并重的肾脏病青年专家。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1科主任、湖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王惠明教授。
宋启斌
医者仁术,精勤不倦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块土地上,他广纳名医,妙手回春;在崎岖的医学征途上,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秉承着“人性、专业、规范”的理念从事肿瘤防治工作三十余载,他是湖北省乃至全国著名的肺癌专家,参与了中国肺癌指南的制定;他创建了“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武汉抗癌大学”,并担任多项国内、省内重要学术职务。他毕生致力于践行、推广癌症的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和防癌科普工作,挽救癌症病人生命无数。
他就是“医者仁术,精勤不倦”的抗癌斗士,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宋启斌教授。
姜 毅
儿童健康的守护神
“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他一直秉持的大医情怀;只想治好孩子,让他们少受罪,是他坚守的一种信念。他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医疗事业的第一线,用无所畏惧,日夜坚守,让生命之光穿透黑暗;他开创了儿童喘息性疾病特别是儿童哮喘防治的新方法,让无数儿童重获健康,自在呼吸。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II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委员及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儿科呼吸介入学常务委员,姜毅教授。
陈国忠
吐纳自如 畅快呼吸的守护者
34年的从医之路,他在多重岗位上摸爬滚打,历经了环境的复杂多变,但医生的祟高信仰与行医的本能追求,却从未改变。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与其他强势学科相比仍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让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突破了无数个第一:如全麻下经支气管镜全肺灌洗,食管支气管瘘支架置入,良恶性大气道狭窄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冰冻与热消融治疗,超声支气管镜纵隔淋巴结与肿块穿刺术等;并率领科室荣获全国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优秀单位。
他就是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湖北省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省呼吸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救援防护分会副会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呼吸病防治专委会常务委员,陈国忠教授。
蒋学俊
“跨界”心血管专家
在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二十年来,他不仅满足于为患者解除疾苦,而且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创新和发展。为此,他先后拜师美国的生物物理学家和武汉大学化学院院士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材料和方法,他联合美国生物材料专家和香港的形状记忆专家研发了新一代完全可降解生物支架,跨界联手IT领域和新传媒的平台为广大患者打造院外的医疗延伸服务。
他是新时代的跨界心血管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内I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秘书长蒋学俊教授。
谭诗云
消化系肿瘤的“星探”
他用先进的电子内镜和超声内镜,在蜿蜒曲折的人体消化道中不知疲倦地寻找,开辟了应用超声内镜为我院胆胰疾病内镜微创诊疗先河,使我院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和微创手术率大幅度提升,每年更有数以百计辗转全国的消化系疑难杂症在他手中康复。
他就是2017年度平安中国好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II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委员会肠内外营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胰腺疾病学会、湖北省肝病学会常务委员,谭诗云教授。
周 青
看“透”你的心
她手拿探头在搏动的心脏和血管里准确诊断,复杂的畸形和病变,在她专注的眼里无所遁形。20年来她在扎根临床一线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应用超声3D打印,助力于高难度心脏介入封堵;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引导肺栓塞高危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心血管手术保驾护航,十余年来无一例失误。
她就是为心脏保驾护航的女超人,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超声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周青教授。
周江桥
守护生命的“摆渡人”
一个生命的逝去,并不意味一段故事的终结,而是另外几个新生命的开始,而他就是新故事的缔造者,他让逝去的生命得以延续,为绝望的器官衰竭患者带来生的希望。20余年来,他坚定不移地在器官移植领域辛勤耕耘,迄今已完成肾移植1000余例,并见证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历程,带领我院器官移植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于全国一流行列。
他在器官移植领域,创造出了非凡的成就与影响力,先后当选为国家卫健委肾移植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他,就是,守护生命的“摆渡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教授。
王志维
医”心“之路
在医“心”的路上,面对困难他无所畏惧,敢于挑战常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面对患者,他用心医“心”,将满腔真情凝结于每一次的问“心”之旅,在高原上,他化身背着氧气瓶的天使,为西藏儿童进行先心病爱心筛查,在一台台高难度手术中,他是手持金刀,帮患者重获“心”生的大将军。在他的带领下,我院心脏移植规模及成功率逐年提升,移植数量位居全国医院第四。凭借其突出贡献,他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金刀奖”)。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王志维教授。
丁佑铭
庇佑患者,铭记于心
他始终将庇佑患者铭记于心。凭借敏锐和稳定的双手,他创造了经废弃胆囊管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他的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以出血少、时间短而著称,其肝血管保护观念,让同行叹为观止。2018年上半年,他在完成300余台肝胆疑难复杂手术的同时,攻克了肝移植的坚壁,使我院肝移植规模大幅提升。
他,就是2017年度平安中国好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胆腔镜外科主任,国际肝胆胰中国腹腔镜肝切除发展与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数字医学临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普外分会副主任委员,丁佑铭教授。
刘仁忠
刀尖上的舞者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他从医40载的真实写照。他率先在国内提出听神经瘤显微切除的“膜性解剖”概念,并较早将微创理念——“无脑压板牵开技术”应用于显微神经外科,他的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视频,被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Juha教授高度赞誉为“教学片”。40载春秋,他不仅见证和谱写了我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更推动了湖北省显微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发展和提高。
他就是被业内同道称为“刀尖上的舞者”,被病人誉为“刘一刀”的刘仁忠教授。
陈谦学
生命禁区的守护者
在研究脑胶质瘤精准外科手术治疗及其发病机制上,三十年的悉心研究,他让希望之光,照进无数患者的生命里,被广大病友誉为“生命禁区的守护者”。凭借其突出的贡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及国内神经外科领域最高奖“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谦学教授。
陈治标
青衿之志 白首方坚
青衿之志、白首方坚!连续手术19小时,他又成功地挽救了一位患脑干-小脑复杂巨大动静脉畸形患者的生命,而这只是他无数次治病救人的一个片段!中枢神经结构功能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近三十年的苦心钻研,他形成了自己独特飘逸的手术风格,每年完成各种深部脑肿瘤、复杂脑血管疾病等手术约500台次,以并发症少、近于零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享誉业界。近年来他更是带领神经外三科团队在继续巩固其学科显微手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神经内镜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两方面的专业特色,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重症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脑损伤评估专家、法国里尔大学访问学者-陈治标教授。
华清泉
唤醒耳朵的人
他是人工听觉技术的业内翘楚,WHO防聋专家委员会委员。通过人工耳蜗置入手术,他将1500多位重度耳聋患者带入有声世界,因此获得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中流砥柱奖、耳朵树“金叶奖”。他在侧颅底外科领域建树颇多,创立了一种保留颈内动脉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方法,是湖北省头颈肿瘤专业的领军人物,中国名医百强榜侧颅底外科TOP10医生。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颅底外科专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华中地区学组组长、普通高校5+3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主编、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清泉教授。
洪 莉
谁拥有“微创魔法棒”?
在微创领域,是她带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II科紧跟世界妇科前沿,将微创融进妇科肿瘤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无数女性患者带来了福音,其精湛的腹腔镜技术被誉为“左右开工的机械手”。凭借显著的科研成就,临床上的突出贡献,她被评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十大手术名家”、“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被誉为欧洲一级盆底康复师,并多次荣获技术创新奖,于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她,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II科主任、妇产科副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首届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洪莉教授。
许学先
妙手仁心
她将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与提高中国女性健康水平的事业相结合,是同行认可和推荐的“补瘘”专家,是患者眼中的“送子观音”。她用妙手仁心让脱垂的器官 “回春”更让先天畸形方面的患者,完成从女生到女人的华丽蜕变。
她就是用医者仁心温暖了无数患者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Ⅲ科主任医师、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盆底重建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武汉市妇产科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盆底学组组员,许学先教授。
程 帆
把论文写在手术台上
他勇闯肾脏“雷区”,完成中国许多泌外医生,都不敢轻易尝试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约5000台,成为领衔该术式的“尖刀快手”;他率先提出经皮肾镜“两-两穿刺法”,主编相关专业首部《超声引导PCNL操作手册》,并系统的将腹腔镜及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进行推广培训,让先进的泌尿外科技术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在他的努力下,中华医学会全国县级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泌尿系结石、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培训基地落户我院。
他就是在手术台上书写论文的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炎症与感染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泌尿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程帆教授。
夏中元
生命保护神
在医学麻醉领域,他兢兢业业在临床和科研一线奉献近三十年,为把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他不知疲倦地探索,他在高危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术前调整,术中麻醉管理和围术期救治方面,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部分具有开创性的技术,在省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凭借其突出贡献,他被患者亲切的称为“生命保护神”,被评为享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夏中元教授。
PART II :医疗菁英(22位)
(医疗菁英)
鲁志兵
冉冉升起的“心”星
在人才济济,高手林立的心内科,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他医教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冠脉消融起搏各项技术出凡入胜,更将高血压消融技术推广到北大华西医院。凭借治人不倦的精神,突出的专业能力,他受邀会诊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各大地区。
他就是,勤勉奋发,精益求精,心内科冉冉升起的新星,湖北省ClT心律失常青年俱乐部主席,湖北省绿色电生理副主席,湖北省杰出青年获得者,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最年轻的正高之一,心内四科副主任鲁志兵。
陈明锴
内镜翘楚
他,是消化内镜领域的行业精英、国内外知名的顶级专家,被邀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行消化内镜手术演示或专题讲课近50次。作为消化道早癌、门脉高压的内镜诊治领域的行业翘楚,他身先士卒,每年完成消化内镜下手术近千例,并不断开拓创新内镜手术技术,为无数患者免去了开胸破腹之痛。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微创减重治疗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微创介入学组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消化及消化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陈明锴教授。
付春花
呵护天使的翅膀
她是拼搏新生,温暖希望的守护者,她擅长各种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特别是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抢救、新生儿呼吸循环支持、新生儿的营养支持等,她始终贯彻执行最先进的早产儿综合管理理念,积极救治躯体疾病的同时,对患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患儿父母给予积极的人文关怀及心理支持。
她就是被父母们爱称为春风送暖、呵护天使翅膀的付春花教授。
陈星华
口勤、腿勤的好医生
在病人心中,他是“口勤、腿勤”的好医生,为了能让患者早日康复,加班加点地进行手术,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他更是废寝忘食地查阅最新医学研究进展,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带教过程中,他身体力行感染了许多人,让更多的人愿意扎根于肾脏病这个专业,并热爱从事这项工作。
他就是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1科医生陈星华。
白 静
一腔赤诚 “静”心不改
他师从著名心内科专家江洪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获放射介入科博士后。凭着一腔赤诚之心,投入到冠心病的预防和介入治疗,并在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九五公关项目子项目,在对口援助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内科1年的时间里,获“最佳援藏医师”称号。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Ⅱ科主任医师白静教授。
陈永顺
编织生命的温情医生
在消化肿瘤领域,他注重目标管理和全面管理,将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的理念贯穿于全程,为无数患者增加了生命的长度和宽度,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交流报告,并多次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他就是患者喜爱的温情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四科主任、肿瘤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精准放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陈永顺教授。
李祥攀
放疗“圣手”
他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凭借敬畏生命,热爱医学的热情,他成为无数患者心中的一线生机,他创新性将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最先进的免疫治疗相结合,提出肿瘤治疗检测先行的精准医学理念,用最先进的放疗技术精确打击肿瘤,为患者赢得生的机会。
他是让患者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好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抗癌协会放疗青年委员、C-RTOG脑转移秘书长,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脑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李祥攀教授。
陈 铖
高处求知 低处为人
她德行高尚,急患者所急,以心换心。她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短短几年已完成了数百例高难度透析通路手术,挽回了一个又一个疑难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她高处求知,低处为人,是患者口口相传的仁爱医师,学生眼中可敬可爱的老师和朋友。
她就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委员会委员;武汉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武汉微循环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荷兰访问学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硕士生导师,陈铖副教授。
李 娜
为癌痛患者开辟无痛天地
她是淋巴瘤专家,医院头颈部肿瘤MDT团队核心成员,在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上造诣颇深。她创建的医院首个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为癌痛患者开辟了一片无痛天地。行医十余载,她用救死扶伤的理念践行医道,用爱心点燃病患生命之火。
她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一科二区病区长,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李娜教授。
赵 亮
消化内镜的“马拉松“跑者
他痴迷于消化道内镜中耗时最长、最枯燥,甚至让人身心疲惫的小肠镜检查,经过多年努力,他率先探索出成功率接近90%,一天之内序贯完成经口、经肛的全小肠检查,并提出通过小肠镜,完成全消化道检查的全新理念,让我院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他就是消化内镜的“马拉松”跑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会小肠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小肠学组成员、武汉市医学会小肠疾病学组副组长赵亮。
邢变枝
临床、影像诊断“双面手”
曾经神经内科医生的经历,为她在神经影像诊断方面,增添了强壮的羽翼,她能够密切联系并利用临床信息对复杂疾病做出精准的诊断;在北京301医院及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影像中心学习深造的过程中,更升华了她对疾病的诊疗思路及规范。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在神经影像诊断方面的不懈钻研,她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缺血性神经疾病卒中单元工作的推进者,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开启了分秒必抢的抗争。
她就是湖北省放射学会青年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邢变枝。
付 涛
“精致快刀手”
他是胃肠外科领域,国际上第一位报道经阴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和单孔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医生,他的论文登上世界顶尖外科杂志。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他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II科建设成为,年手术量突破1000例、胃肠腔镜微创手术占比达90%以上的特色专科。
他就是武汉人民“心目中的好医生”,同事眼中的“精致快刀手”,学生口中的“好老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肠外II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卫健委基层卫生专家指导组成员,付涛教授。
田道锋
神经外科的“刀锋”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是他从医二十年来始终坚持的信条。他坚守临床一线,苦心钻研;他大爱无疆、不畏高反、主动援藏,为无数藏民解除病痛,填补当地多个空白;他西游美国,求取真经,博学众家之长;他谦虚谨慎,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医院的平台、感恩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感恩患者对他的信任、感恩家人的理解。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支部书记、神经外一科的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湖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田道锋主任医师。
康敢军
胸中有道 妙手天成
他是湖北省最早开展胸外科疾病微创治疗的医生之一,擅长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他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半蛤壳状切口治疗颈胸交界处肿瘤;擅长应用结肠及全游离残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复杂食管疾病;对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处理及多种胸外科术后致命性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有着深入研究。
从事胸外科专业2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外科医生的神圣职责。他就是不负生命所托,坚守医者责任,获得了无数患者和家属的赞誉的康敢军教授。
李明昌
脑血管卫士
他是神经外科临床能力最为全面的医生之一,先后参与国内外多家顶级医学院的正规培训,师从神经外科多个领域的著名教授。他,无论在颅底肿瘤、脑血管病的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经其治疗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几率极低,凭借临床治疗效果卓越,多次荣获医院“突出核心人才奖”,是老百姓眼中的“脑血管卫士”。
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组副组长,李明昌教授。
肖永光
精雕微琢,胸有大爱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单孔胸腔镜和个性化小切口等,极度微创的方式治疗胸部疾病,善于创新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提高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策略。他不断探索手术指征,以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为患者寻找术后快速康复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深受患者的好评和推崇。
他就是胸怀患者的好医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北省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临床肿瘤委员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肖永光副教授。
李皓桓
博极医源 医骨妙手
他,一次次在患者身上践行着“忘记曾经接受过关节手术而自由运动,希望记忆中留存曾经为其服务的医者”这样的理念。是他让先天畸形的患儿,正常的奔跑起跃;是他让抱憾赛场的青年,重返竞技的天地,是他让举步维艰的老者,提高生命与生活的质量。是他,让患者重拾健康运动的希望,让他们自由行走与奔跑!他在省内率先开展直接前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镜等高难度手术,在大量严重关节畸形及损伤的患者身上演绎着微创及快速康复之美,力求将关节及运动损伤疾患治疗到极致;他的关节置换及关节镜微创手术量位居院内前列。
他就是广为患者美誉的湖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副主任李皓桓教授。
朱忠超
勤学深钻 中西合璧
他完成了世界首例全内脏反位的ERCP治疗,他的ERCP治疗年龄覆盖面广,上到104岁的高龄老人,下到低龄患者。在从医路上,他坚持两条腿走路,一面完成,从一个内镜的门外汉到外科内镜领头羊的华丽转身,另一面坚持学习中医疗法,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炎。凭借精益求精,博学深钻的精神多次获省、市科技成果奖。
他就是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武汉市普外学会青年委员,武汉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胰腺外科的妙手仁医,朱忠超教授。
童 强
双镜联合 妙手神探
在胃肠外科领域,他是腹腔镜和内镜相结合的积极推行者,主张“双镜联合”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针对我国胃肠道肿瘤发现时多数已处于进展期的残酷现实,他也是国内较早开展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的倡导者,他主持了用于早癌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的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十佳”,凭借追求卓越、执着进取的医者精神,他是患者眼中的“品质保证”。
他就是美国纳米协会会员,美国氧化还原与医学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国家卫健委专家库成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Ⅰ科副主任-童强教授。
吴 飞
无影灯下的战士
他是无影灯下的战士,用一双妙手、一份仁心给无数残缺,不完美的患者撑起对新生活的希望和对美的期许。他夜以继日奋战在骨科专业的最前沿,发表SCI论著7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及省市级项目8项,在国内外相关专业期刊发表论著20余篇;凭借在骨科领域的造诣,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德国吉森-马尔堡大学附属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2014年更是受邀到伊朗马什哈德医疗中心作骨科手术演示及显微皮瓣基本技术工作坊授课讲师。
他就是湖北省骨科学会创伤学组委员,亚太重建显微外科学会青年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生物材料青年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关节学组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四科主任,骨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吴飞副教授。
贺 涛
光明使者
他是眼科领域的“全能王”,从眼前段的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到眼后段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亦或是眼附属器的泪道手术,手术技艺可谓炉火纯青。他是眼科手术创新的先锋者,多次改良创新手术方法,率先将黄斑手术带入玩转内界膜的时代、开展经巩膜隧道无缝线人工晶体悬吊术等,并将这些手术方式在省内外推广应用,其手术视频也多次在国内获奖。
他就是人们眼中的“光明使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IV科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和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海医会眼科分会玻璃体视网膜学组委员,贺涛教授。
袁静萍
静如水,萍胜火
二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建设一流病理科的誓言,将“临床有所呼、病理必有应”为工作出发点。她与时俱进率先提出让“病理诊断”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思路。依靠一颗狮子般的进取心和拼搏心,在千变万化的粉蓝世界里,她精准诊断、屡创佳绩。
她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年委员及乳腺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袁静萍教授。
尊医重卫
共享健康
为人民医院的名家、菁英
疯狂打call~
制作/李苇薇 冯加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建设东路1号
本院拥有
634个科室,
2503位医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31建立省立河南大学附设医院。1942年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附属医院。1952年更名为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医院正式命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成为省部共建医院。2017年临床医学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县级医院帮扶示范基地、中国PTC突出贡献团队奖、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科研排名全国第4位;全国医院自然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11位。
目前,医院有河医、东院区、北院区和南院区4个院区,实行一院多区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医院有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河南省基因医院,郑大一附院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耳鼻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消化病医院、肾脏病医院13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871亩,临床医技科室120个,病区279个。河医院区占地237亩,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133个。东院区占地345亩,建筑面积78万M2,病区86个。北院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9万M2,病区17个。南院区占地面积189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M2,目前在用建筑面积35万M2,病区43个,拥有地下停车位3100个。
全院有在职职工1434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330人,正高级职646人,副高级职称1308人,中级职称648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职工2057人,硕士3443人。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18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百人计划专家3人,中原学者3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优秀专家28人,省级厅级学术带头人53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中原名医16人、中原基础领军人才2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6人、博士后人才1人。目前,医院有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委以上职务300余人。其中,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前任主委2人,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委1人,副主任委员7人,青年副主委8人,常委17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专业分会主委3人。其他国家级学术团体主委6人(含会长),副主委(含副会长、副理事长)24人;国际学会专业分会委员3人。河南医学会各专业分会主委58人,候任主委7人,副主委124人;其他省级学术团体主委(会长)48人(含名誉主委6人),候任主委3人,副主委(含副会长)47人。在国内外杂志担任编委以上职务的有300多人。
医院临床医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河南省优势学科,食管癌防治是河南省特色学科。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有河南省重点学科29个,河南省特色骨干专科2个;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1个,河南省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5个,河南省医学中心7个,河南省质控中心16个。医院坚持瞄准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砥砺进取,开拓创新,以心、脑、肺、肝、肾、耳鼻喉、眼、妇产科等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近年来,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我院得到应用,其中应用“等位基因映射识别MaReCS技术”精准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传递健康婴儿在我院成功诞生,“基于配型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填补国际空白。应用单细胞SNP微阵列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诞生,应用体外激活休眠卵泡及卵巢组织自体移植技术治疗卵巢早衰试管婴儿诞生,亨廷顿舞蹈症应用“核映射及SNP芯片”联合诊断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双芯试管宝宝”诞生,“韩新巍式血管可回收支架”的临床应用,同卵双生活体供肝肝移植手术、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遗传阻断、内镜下胃成形术等填补国际国内空白。肾脏活检与肾脏病理6000余例,居国内医院第一位。具有肝、肾、肺、小肠、角膜、皮肤等移植能力,其中肝肺移植数量居国内医院前列,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五年居国内医院第一位。3D打印技术已在多个临床学科中成功实施。我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标志着河南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医院是河南省培养高级医疗卫生人才的临床基地,实行三个“院系合一”管理,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和口腔医学院与医院合一管理,承担着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检验系、预防医学系、口腔医学系及医学影像系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是河南省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在院规培人员2000余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所有二级学科,有博士生导师138名,硕士生导师834名,年培养硕士、博士7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年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2000余人。
医院科研平台日臻完善,有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实验室2个,分别是互联网医疗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7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3个,校(院)内研究机构21个,省级、高校、市级、院内科技创新团队70个,院内跨学科博士创新团队30个,青年创新基金项目988个。近年来,医院科研立项和获奖总数稳居河南省卫生系统首位,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惠民专项、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省部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科研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其中,《肾脏病科普丛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河南省西医和科普领域“零”的突破。
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四个院区”的互联互通、数据统一、标准统一。实现了全院级的HIS、LIS、PAC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门诊“一卡通”就诊等,以无纸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家六级水平,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居国内前列。设在我院的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省内覆盖全省18个市、25家省/市中心医院、170余家县医院、200余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省外直接联网100余家医疗机构,涵盖新疆、四川、山西、山东、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河北、青海等。中心还与美国、俄罗斯、赞比亚等国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互联互通,开展常态化、规模化远程医疗业务。
医院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医疗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有国际顶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CT)2台、回旋加速器1台、高端螺旋CT 22台、核磁共振(MRI)2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3台、TOMO刀1台、直线加速器7台、模拟定位机2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5台、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23台、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0套等,以及海扶刀1台、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8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16台等。还拥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命支撑系统,ICU、CCU、NICU、RICU、PICU,CT复合手术室、磁共振复合手术室、DSA复合手术室和骨髓移植中心设备均属国内领先。
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强国内、国际间交流,定期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深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与人才培养协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近一个世纪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人秉承着“厚德、博学、精业、创新”的院训,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不懈努力。今后,这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院必将为河南省卫生事业的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哪家医院看消化科最好最权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