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一下成都支气管炎哮喘哪家大医院最好中ˋ医哮喘医院如何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我们国家,医疗行业政策性极强,我们必须快半步,还不能是一步,一步跨太大了,可能一步出去站着就倒下了,半步才最稳。”在谈完医院近五年的发展成果和未来规划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下称“成都五院”)党委书记雷建国笑着说道,眼神非常坚定。这是他自2014年重回成都五院担任院长以来,近7年管理实践出的“真知”。20世纪80年代末毕业后,雷建国就在成都五院工作。期间虽有调任成都市其他医院管理岗位,但他深谙成都五院发展史,十分清楚这家原属于“温江地区”(后被撤销成为成都市温江区)的夹心层医院该如何突破。秉着“快半步”管理思路和长远发展的眼光,他带领成都五院从成为“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到巩固这一地位进发。战略方向调整——四个转变6月15日下午4点半刚过,刚结束会议的雷建国,脸上没有一丝疲惫感。谈及医院发展的脚步,雷建国语速加快,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成都五院始建于1938年,是一家已有80多年历史的老牌医院。一家医院怎么样,最权威的评价莫过于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在今年公布的2019年“国考”中,成都五院以总分726.3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176位,较2018年提升49位,在成都市级医院里排名第一。在雷建国看来,这张优秀成绩单的取得“水到渠成”: 2014年至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成都五院上下齐心,一步一个脚印。而这一切的根源来自他2014年“快半步”的战略性决策。2009年,国家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形式。2010年国家原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和任务。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又指出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当时公立医院发展的形势很快让雷建国意识到,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要有所调整。“那个时候大量医院都还在扩张床位,通过床位量的增长带动整个医院的发展,增加医院营收,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雷建国回忆说。2014年重回成都五院担任院长后,雷建国大胆提出了四个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运营理念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学科结构从大综合小专科向大专科小综合转变。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在未来5年要实现三个转变目标,即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回过头来看,成都五院在雷建国快半步的战略性决策下,实际上已经提前锁定了这一目标。雷建国自豪地透露,2013年成都五院的床位数为2000多张,通过缩减床位数,医院的患者量、门诊量、住院患者量以及医生的数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持续每年10%以上的增长。他将这次战略性的调整比喻为五年前种下的树,2019年“国考”优秀成绩是这棵树结的好果。从五年前种下小树苗到2019年结出果,雷建国在呵护它成长的过程中,也从未忘任何主张都要快半步。雷建国(中)诊治病人靴子落地——主抓学科建设战略方向调整的快半步,让雷建国在落实战略上也加快了半步。他坦言,此前成都五院什么专科都有,唯独没有拔尖的,是一种大综合小专科的状态。没有强专科就没有竞争力,他认为,必须主动求变,医院才能有持续发展下去的生机。因此,从2014年到2019年的五年时间里,甚至是整个“十三五”期间,成都五院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条主线落实四个转变。这一时期,雷建国希望将成都五院建成成都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要知道,那时在抓学科建设的主要是全国百强医院。这个点上,雷建国又快了半步。要打造大专科,首先必须解决人的问题。此前的成都五院缺乏高端人才,中坚力量不够,40岁以下员工占比达到70%以上,人才结构非常不合理。要实现四个转变,必须优化人才结构,而这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还要打破原有的平衡,进行利益的再调整。一方面,雷建国先在肿瘤科引进高端人才,因为肿瘤病种发病率越来越高而,其他学科周边百强医院已经做强,相对而言,肿瘤科是成都五院较容易突破的点。另一方面,雷建国对引进的人才承诺,医院全力给足资源,以抵消“新人”的担忧。在“外引”的同时,他也没忘“内培”。成都五院的“5321”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落地实施。“5321”即春苗30岁以下50个、青苗35岁以下30个、骨干40岁以下20个、学术技术带头人50岁以下10个。该计划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科研教学、综合管理四个方面培养人才,已形成每年一考核、两年一选拔、三年一周期常态机制。对于这种设计,雷建国如此阐释:“再过四五年甚至十年,30岁以下人才到40岁左右,刚好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医院就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除了外引内培,雷建国也在带领全院梳理医院所有的学科。他回忆,最初提出学科建设时,医院科主任一不清楚怎么做,二不愿意做。在雷建国的坚持下,成都五院从头脑风暴开始做起,梳理全院所有学科,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问题。与此同时,要求每个科室进行类似动作,弄清楚学科现状和在成都市以及四川省的位置,对症下药,制定3-5年的发展规划。在相对较强学科先孵化,较弱的学科后孵化的原则下,五至六年的时间,成都五院现拥有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62个。四川省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8个,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老年病科、肿瘤科)、成都市重点学科18个,成都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成都市中医重点专病2个,院级特色专科4个。在学科建设的带动下,2020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75.5%,其中四级手术占比达17.3%,同比增长2.88%;疑难危重症诊疗占比达10.3%。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救治能力特别是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大幅提升。成都五院如雷建国所愿,成为了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辐射成都西部区域10余个市县,覆盖人口500余万。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这一成绩。 “十四五”期间,成都五院将着力打造学科群,实现“两重一全”的目标,即以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医学重点学/专科为核心,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全覆盖”。雷建国在成都五院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启动会上讲话提质升级——病种分层管理学科逐渐建起来了,但外部环境的变化让雷建国一直忧心成都五院的发展。由于交通基建设施的快速发展,民众看病越来越方便,温江区、崇州市和都江堰市等周边县级医院被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后,整体实力提升很快。地处温江区的成都五院处在夹心层中,如何生存?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顺应国家医保付费改革形式和医院“治大病、解疑难”的功能定位,雷建国敏锐地判断,以病种为突破口进行提质升级已经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雷建国也不是没走弯路。2016年,雷建国提出的病种管理方式是“一刀切”式地筛选病种,将医疗费用靠前的病种拎出来,规定固定医疗费用额度。后来发现,这种方式长期下来并不可行,需要更科学的管理方式。于是,他将病种提质升级工作纳入院长工程,并明确质控办作为牵头科室,组建由质控办、运营科、药剂科、病案统计科、财务科、纪检监察室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小组,制定三年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职能科室职责。目标确定后,成都五院通过对医院2016-2019年各科室疾病顺位、权重、CMI值,结合医院发展导向,将全院病种分为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病种;日间病种;重点病种/手术、特色病种和教学病种等6个层次进行分层管理。雷建国认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因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是公立医院诊治的最主要患者。因此,成都五院在病种分层管理中首抓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是常见病、多发病,但雷建国提出了一个要求:人有我精,即提高这类患者就医的性价比,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重点病种/重点手术、特色病种/特色手术代表着医院学科发展的方向,体现学科水平和学科品牌。这也是成都五院一直发展的重点。急诊急救病种的分类,则更多和成都五院包含成都西部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的身份有关,也和当地民众容易出现蘑菇等菌类中毒事件有关。雷建国表示,在“大中心”的搭载下,成都五院建立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通道,形成了政府部门、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合力网络。这对整个医院的品牌建设和综合救治能力的提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都五院是最早一批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雷建国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微创技术已成为成都五院的特色,日间病种分类的目的也不言而喻——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运营。新技术的使用不代表不需要学习传统技术,因此,成都五院还特意分了一类教学病种。这也是成都五院履行大学附属医院责任的体现。可以看出,病种分层管理的背后不仅包含了雷建国带领医院主动控费的心思,还包含着他发展成都五院的拳拳之心和思考。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下,成都五院病种全面提质升级。截至2020年8月,成都五院CMI值从2017年的0.98上升至1.08,ACMI值从2017年4.86上升至5.16,收治患者的难易程度明显提高。雷建国表示,自开展病种分层管理以来,成都五院在四川省三甲医院的排名从2017年的11位,提升至2018年第9位。2019年四川省三甲医院专科排名中,成都五院12个临床科室进入全省前15名。也正是这种主动控费的举措,让成都五院在“国考”运营一项中拿到了满分。成都市卫健委主任谢强(右二)调研成都五院一期建设,雷建国(右三)汇报医院五期规划未来方向——五个医院建设2019年底,成都五院领导层改选换届,雷建国当选为成都五院党委书记。新的角色,新的起点。然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公立医院带来了极大考验。好在成都五院在雷建国带领下经受住了考验。同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确定,雷建国也开始思考成都五院“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计划。他很清楚,如果医院“十四五”期间还延续“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势必会走下坡路。环顾成都五院周边,成都五院虽谈不上“内忧”,但“外患”紧逼,雷建国不禁思考,后疫情时代成都五院该如何发展?又该如何定位?事不宜迟,一贯主张快半步的雷建国迅速召集管理层开展讨论。他认为,首先要以党建为核心,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全体职工统一思想;其次,内涵型的发展方式和精细化的管理运营一直要做。只有一点,雷建国认为要转变:医院只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然不行,这样下去,患者只会越来越少,未来一定要关注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即从“临床诊疗为主”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作为医院的掌舵者,在时代的变化和更高要求下,他要更精准地把握方向。为此,雷建国开创性地提出要进行“五个医院”建设:价值医疗型医院、创新型医院、智慧型医院、精益型医院和有温度的医院。雷建国解释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五个医院”正是推动成都五院高质量发展的统领和抓手,其中价值医疗是主线,创新为动力,根本目的是提高两个满意(患者满意、医护人员满意)。在他看来,一家普通临床医院,以纯医疗为主,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竞争力。因此,往前走必须医教研产同步发展。“五个医院”满足了成都五院医教研产同步发展的需求。他坚持以价值医疗为核心,并认为,未来价值医疗是公立医院发展的不二法则,也绝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成都五院将切实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所有的诊治流程和服务,让病人花费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要做到上述这一点,必须依靠创新,即创新型医院建设。首先,服务流程要创新。他举了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如患者早上6点到医院,而医护人员8点才上班,检查结果也不能当天出,这种流程并不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其次,技术要创新,一方面引进新技术,另一方面促进创新成果转化。雷建国透露,成都五院目前已经建成业务转化研究平台和从业技术平台,助力医院创新成果转化。说到这儿,雷建国兴奋起来,话语里充满对未来的期望。他继续表示,以前公立医院开源节流,重在开源,但现在开源已经有限,要节约成本必须杜绝浪费,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同时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这就是精益型医院。如果说以上“三个医院”建设都是“硬”手段,那么他认为,还必须特别搭配“软”手段,“软硬兼施”才能让医院更有温度,更有温情。他坦言,医院做的“硬”事情仍然太多,让人感觉到的温度有限。未来成都五院要朝着有温度的医院发展。这个“有温度”既针对患者,也针对医护人员。据悉,目前,成都五院已设立了医护人员言谈举止的培训课程、专业技术培训,同时为员工设置了职业发展晋升通道,未来还将重点提高员工的工作、用餐、休闲和学习等方面的体验。雷建国表示,上述的技术、服务流程的再造都需要工具,这就得靠智慧型医院的建设了。从长远来看,智慧型医院包括现在的互联网医院,也包括未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他认为,数据最真实,首要益处是提高效率,其次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雷建国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五个医院”建设实际上每个部分都不可分割,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闭环。这是雷建国带领成都五院继续乘风破浪的方向盘,也是成都五院巩固成都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地位、为500万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利器,更是成都五院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这就是雷建国的秘诀。在他的带领下,成都五院在“辐射川西,覆盖岷江”、打造省内一流、全市领先的大学附属医院之路上越走越快。(本访谈特别感谢诺和诺德支持)
封面新闻记者 曾亚4月16日,由四川省卫健委、四川省医院协会、成都市卫健委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支持,成都爱迪眼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校友会医院管理分会联合举办的“三甲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采用线上会议模式,通过网络连线17位专家学者,多维度探讨现代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策略、新路径。医疗服务要守正创新,讲好行业发展故事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一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的头脑风暴;这是四川社会办医进入“三甲”发展快车道一周年之际的自我回望与审视。四川省卫健委徐保华二级巡视员在《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的几个关系》的演讲中指出,医疗服务要以人为本,坚持公益性。医疗行业属于公益事业,快钱挣不得。社会办医要善于发现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服务,积极融入医疗事业发展的大局。最后,他特别强调,社会办医要守正创新,讲好行业发展故事。成都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储晴曙致辞表示,去年,成都市新晋三级甲等医院12家。其中,获评三甲的社会办医机构达6家,晋级医院数量创历史之最。三甲赋能,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满意感获得感参与本次论坛的医疗机构既有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等老牌三甲医院,也有像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四川现代医院、四川友谊医院、绵阳万江眼科医院等新晋三甲,还有颇具实力正在积极争取晋升更高等级的医院代表。“没有标准就没有方向。”川大华西医院医务部部长李大江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新形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五个方面讲起,全面解读了2020版《三甲新标准实施细则》。川大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文进在演讲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他表示,医院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方面的特性:就医决策的相关性、难以模仿、延展性、整合性。以华西医院和麦肯锡诊所开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例,职业化管理,比对手做得更好,从而使他们赢得了高质量的发展。而针对社会办医机构,他建议“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从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都爱迪眼科医院CEO张游以《三甲创建实践》为题,回顾了爱迪眼科医院晋级三甲的成功之路。在三甲创建过程中,爱迪眼科以党建为引领,在人才队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医院实力提升的同时,也不断地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感、满意感、获得感。来自川大华西附二医运营管理部的徐偲瑜、川大华西医院眉山医院副院长宋锦平、川大华西医院医保办公室主任孙麟、四川闰则律师事务所律师邓明攀,分别从绩效考核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中层干部对科室质控管理的作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应对策略、大数据下医院管理法律风险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坚持公益性,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当天下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瑞华教授的主持下,论坛还举行了“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圆桌讨论。四川现代医院院长景爱平,四川友谊医院院长赵丽君,绵阳万江眼科医院院长董万江,四川泌尿外科医院院长曾政光,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院长蒋林,峨眉山佛光医院张昌明院长以及成都爱迪眼科医院CEO 张游等四川七家社会办医知名医院管理专家,通过座谈的方式,分享各自在医院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难点、堵点,共探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的新策略、新路径。如何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通过良性运营实现医院管理精细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各位院长献智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医院的公益性,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守正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1/10热门推荐
收起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健康成都官微成都人都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2021年11月,资阳市乐至县的53岁病人吴富(化名)来到简阳市人民医院。该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彭波回忆说,吴富此前在其他医院做过输尿管结石手术,但因病情复杂预后效果不佳,幸运的是,简阳市人民医院和川大华西医院结成泌尿外科专科联盟后,具备了开展泌尿系统高难度手术的能力,术后2天,吴富就顺利出院。随着专科联盟的深化,目前该院泌尿外科已基本掌握了原本在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才能开展的一系列高难度手术,为当地的前列腺癌、肾上腺细胞瘤、膀胱癌等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简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陶飞说:“作为一家县级三级甲等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患者信任,让患者满意。”据了解,简阳市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成绩从2018年的第444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326位,居全省县级医院之首,在全省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排名第25位,在成都市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排名第4位。从1997年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到2010年成为全省第一家县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再到2014年开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从无到有,介入治疗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医学中心建设逐步细化,内镜腔镜技术、靶向治疗技术、全飞秒近视手术等新技术惠及患者……陶飞说,“患者能在简阳看上病、看好病,获得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就是我们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的。”在新的发展阶段,简阳市人民医院也探索出了高质量发展“三本秘籍”,以高质量联盟提升水平,以高质量质控规范行为,以高质量诊疗精准施治,在简阳市范围内实现了更多病种的“大病不出县”,让患者享受到了更精准、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高质量联盟对标龙头医院的诊疗能力2018年,简阳市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黄光平顺利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博士毕业。谈到这次深造读博的机会,他到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本来只是想做一名普通的医生,随着我们科室和华西医院结成专科联盟,这样珍贵的机会就来了,所以我更多的是感谢医院这几年的新发展理念。”县级医院的“寻道”之路,优秀的大医院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简阳市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附二院、华西口腔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的重点专科建立了松散型专科联盟,医院骨科和泌尿外科还和华西医院建立了紧密型专科联盟。黄光平介绍,建立专科联盟后,华西医院每月会定期派出专家教授来院指导,他也有幸得到了去华西读博的推荐。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联合华西专家逐步开展了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复杂髋关节翻修、脊柱微创技术等新诊疗技术,手术技艺的精进让患者的术后康复更快:“比如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人,目前针对这个病的微创手术比例更高了,大幅缩短了他们的康复期。以往这些病人术后半年才能出院,现在仅需一个月。”黄光平说。除了专科联盟,简阳市人民医院还积极加强和医学院校的深度合作,借力成都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医院教学平台,利用科研教学优势实现了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随着东部新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两大规划的落地,这样的合作会步入新的阶段。院长陶飞告诉记者,未来成都东部将有更多高等院校落地,这将为该院的院校合作提供更多契机:“我们要抓住机会扩大学科建设‘朋友圈’,努力建成区域中心医院,为成都东部新区乃至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群众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高质量质控严把底线的基准保障简阳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有一本特别的“医疗驾照”,在日常诊疗中若违反了相关法规和医疗质控管理规定,这本“驾照”会被扣分,一年内被扣掉6分,对应的医生护士就需要停岗学习,且影响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和先进个人评定;若不慎“翻车”被扣12分,则会被“吊销”岗位……“质控标准是底线,如果医生连依法依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高质量发展呢?”简阳市人民医院医疗事务部部长田彬介绍说,医院按照“一科一册一指标”的思路,根据每个科室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质控方案和标准:“每个科室都需要有个性化的质控标准,如果用外科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来约束内科,就不符合内科的特点。”简阳市人民医院建立了涵盖科室、部门及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三级管理体系,无论是病人病史采集、诊疗用药用耗材规范、手术操作标准,还是患者最后的诊疗效果等都在管理体系内,质控专家会定期抽查医疗文书、监测医疗行为,从科室到诊疗组,再到个人都会事无巨细地注重诊疗质量和安全。田彬介绍说,该院还在今年打造了涵盖门急诊、重症、住院和手术的数字化医疗质控管理平台,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医疗质控数据的实时抓取,实现了“危急值”的短信自动提醒告知医务人员等信息化手段。“医院将不遗余力地加强信息化建设,让质控更有效可及,让安全更有效可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高质量诊疗有的放矢的精准理念2016年8月,54岁的庄宇航(化名)以“赌一把”的心态来到医院求诊,此时他的肺癌已进入晚期,肿瘤细胞出现了脑部和骨髓的转移。医院的中心实验室为其进行了基因检测,了解了庄宇航的癌症发病个体特点,并为其进行了靶向治疗。没过多久,庄宇航的身体状况竟有好转,截至目前他已经成功度过癌症病人的五年生存期。一个晚期肿瘤且出现转移的患者为何能有如此的治疗效果呢?这得益于简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完善。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率先在四川省内开展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比省内很多大型医院还早。除了肺癌,其他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肾癌、淋巴瘤、白血病等,也有不同的基因学改变和不同的治疗靶点。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靶向和免疫治疗在精准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心实验室需要专业的人员来管理运行,医院便有针对性地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基因检测功能需要高精尖的硬软件支持,医院从资金上全力支持购置设备。中心实验室成立后,通过建立基因检测等精准的检测手段,对许多疾病实现了精准治疗,弥补了经验医学的局限性。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营,是简阳市人民医院推动实施精准诊疗等高科技医疗手段的缩影,患者能够在当地就享受到这些高水平诊疗服务,就近治疗重病大病,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康复效率和生活质量。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点这里转给更多朋友看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支气管炎哮喘哪家大医院最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