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白'云山精'白矿油和白油的区别成分对身体和皮肤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我们写过一篇科普真捉急,文章里的图片很多贴不上来,家里的网速太挫了,需要的同学还是点击上方链接查看吧。本文结论:FDA临床试验表明,多种常见化学防晒成分会在涂抹后2小时内被皮肤吸收并进入血液。停用后仍能长时间残留在体内,降解半衰期比普通药物更长。考虑到大量的动物实验和数据,长期使用化学防晒产品会影响激素,免疫等多项指标,而喷雾,乳液和霜等不同的防晒产品制剂,均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容易吸入的防晒喷雾;从今天起,习惯使用物理防晒,包括但不限于纯物理防晒霜,及各种物理遮挡(帽子,衣服,眼镜等)好几个群呼啦啦的都在发不同的文章和截图,其实都指向同一个事情。中心意思FDA的临床试验发现市面上最常用的化学防晒成分都能在血液中以超过安全剂量的形式被检出。图片来源于界面新闻截图早晨爬起来后,看到大家问的比较多,因此先简单回复了大家。图片来源于HomeTest国内很多自媒体为了蹭热点带节奏乱讲故事,最喜断章取义,所以我们每次辟谣都必须要找到原文出处,看看到底是谁,究竟做了什么实验,发了什么顶级杂志,数据是否足够可信等等。到了实验室后,赶紧打开电脑查阅原文出处。这一查,扯出好大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瓜。那就先说下这次试验数据为什么值得信赖。此次临床实验可信吗?可信!文章很好找,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查询并免费阅读。图片来源:JAMA官网文章于5月6号新鲜出炉,发表在业内顶级的JAMA杂志上(不解释其权威性)。按照文中的说法,此次试验的目的旨在验证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4种化学防晒活性成分对人体的潜在影响。因为涉及到临床试验,按照惯例,原文前面同时附上了注册编号。临床试验注册编号(大家扫描二维码进入):NCT03582215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582215 (二维码自动识别)小常识:为什么要进行临床试验注册?这样可以尽可能保证临床试验在透明和可信的情况下进行,减少人为造成的数据偏倚。同时也是目前发表高水平期刊文章的必需要做到的,符合现代医学研究伦理需求。进入链接后,整个临床试验的所有详情,从试验机构和人员,到测试药物和试验过程的全部信息完全一目了然。我们可以看到,负责和主持整个临床试验的是FDA,也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大气!试验准备和方法从杂志和作者来看,公正性和权威性自然毋庸置疑,我们继续往下看试验是如何操作进行的。此次临床试验从88个身体健康的成年志愿者中最终筛选出了24位年龄从18-60岁的成人(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试验详情图 图片来源:JAMA官网
这24位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人),连续4天在身体表面的四分之三分别使用浓度不等但用量相同的防晒。化学防晒活性成分可能随时间变化分解或者被氧化失效,因此试验中模拟日常使用每隔两小时补涂。涂抹量和我们推荐一致,每平方厘米使用2毫克的防晒产品,关于使用量我们一会儿还有话要说。试验详情图 图片来源:JAMA官网
试验开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定时检测志愿者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浓度,每个志愿者最终要抽取30份血液样品。这4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防晒产品,其中两组使用防晒喷雾(Spray),一组使用防晒霜(Cream),一组使用防晒乳液(Lotion)。除了其中1个人皮肤在第二天就出现栗丘疹问题(这哥们儿就是过来打了个酱油吧,真是忒不靠谱),其余志愿者均完成了试验。试验详情图 图片来源:JAMA官网
此次实验结论可信吗?1.所有志愿者体内均检出化学防晒成分,全部超出安全限值根据检测结果,此次试验中使用的阿伏苯宗,氧苯酮(二苯酮)和奥克立林均在所有的志愿者血液中检测到。其中阿伏苯宗都超过0.5ng/ml的安全线(cream组第7天除外,含量为2%),而氧苯酮的最高检出量更是不得了,不同组别的均值竟然均达到169-209ng/ml的高峰。试验详情图 图片来源:JAMA官网
2.涂抹2小时即可检测到高残留,并在人体中富集注意每个小图表左边的灰色部分,就是代表涂抹后6个小时内的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我们以阿伏苯宗和氧苯酮为例,在涂抹1-2小时后就已经能从志愿者的血液中检测到非常惊人的药物富集,说明这些化学成分被皮肤吸收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要快的多。试验详情图 图片来源:JAMA官网
成分浓度越高,在血液中富集就会越多以1组和2组为例,1组奥克立林的浓度为2.35%(添加量中等水平),2组奥克立林的浓度为10%(允许添加的浓度上限)。结果表明,两组在志愿者体内的富集水平都超过安全线,关键是差异非常大。不论从使用的第一天,第四天,还是第7天的残留,第2组的残留数值始终是第一组的2倍左右。要小心的是在不少防晒喷雾中,奥克立林的含量都非常高,一般都在5-10%之间。关于试验的几个问题Q:为什么FDA只测了化学防晒成分?A:FDA认为,在之前大量的研究和数据中,氧化锌和二氧化钛这两种物理防晒的活性成分是被证明安全且有效的,并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不再进行测试。而以二苯酮和奥克立林等为代表的12种化学防晒成分,存在很多安全争议,因此开展此次临床试验。Q:FDA的试验是不是已经结束?A:并没有。回到刚才的临床试验页面,我们发现这次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仅是Part1,正在进行的还有Part2。第一部分的数据,也就是已经发表的这篇文章,有24位志愿者进入测试。而第二部分,还有48位志愿者会进入深度试验。第二部分中会根据Part1的结果,调整和加入更多的化学防晒成分,如胡莫柳酯,肉桂酸盐等会进入下一轮评测。Q:此次试验是不是过量涂抹?A:并没有。昨天看到有公号在说FDA这次试验使用的量很高,身体面积的75%,每平方厘米使用2mg,间隔两小时涂抹一次,都是我们平时不可能用到的,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本来是我们习惯的防晒用量并不够,结果现在变成了FDA过量涂抹,锅都给FDA背合适吗。和物理防晒不同,化学防晒在户外就需要2小时足量补涂,而且试验中的血液浓度是在第一次涂抹两个小时内就检测并达到最高峰,和几次涂抹并没有关系。至于75%的面积,应该是模拟我们在海边等穿着比基尼时的身体裸露情况,即使我们日常只涂抹胳膊和脖子等裸露部位,难道就不会被皮肤吸收吗?至于每平方厘米的涂抹量,我们在上次的文中已经科普过,这才是保证有效防晒的正确使用量(具体看这里,关于防晒霜的53个问答)。Q:进入血液后到底有多大危害?A:目前不好说,FDA也没给定论。不同的化学防晒剂其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差别很大,长期使用对身体的毒副作用也未可知。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些防晒剂会干扰激素水平,比如雌激素水平(二苯酮、肉桂酸盐等),甲状腺激素水平(4-MBC),有些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水杨酸苄酯),有些可能会致癌(Ensulizole)等,但大多数结论都是基于动物实验得出的(毕竟没有谁敢拿人做这种实验),不少人认为没有那么严重。图片来源于HomeTest但实际上,人体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在有些时候甚至还不如小鼠。也就是说,千万别把我们这尊肉身想象的过于强大。Q:防晒霜还要不要用?A:当然要用。FDA此次临床试验的目的不在于吓唬消费者,或者让大家不要使用防晒霜,而是基于对化学防晒潜在危害的担忧,进行的临床试验。从这两年来看,有效防晒对于抗老化的重要性已经老幼皆知,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怎么选择纯物理防晒,甚至于还是只会看广告和商家宣传。我在之前的孕妇专用里已经扒皮过不少打着“孕妇物理防晒”的爆款防晒产品(点击看这里)。写在最后夏天还没到,FDA这瓜吃的真酣畅淋漓,让我们这些消费者都直呼过瘾。相信随着后续更多实锤临床数据的放出,以FDA一贯痛打落水狗的作风,更多的禁用限用法规可能已经在酝酿了。化学防晒活性成分虽然不至于马上就被禁止使用,但俨然已经成为过街老鼠和秋后蚂蚱,就不知道那些国际大牌厂商们怎么看待和应对。连人民网都在早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件事情,看来咱们可以拭目以待了。很多粉丝说,既然孕妇产品问题多,能不能把儿童物理防晒也扒一下。要是大家觉得有必要,我们可以把所有产品扒出个底儿掉,估计很多商家该难受了。点在看!留言想让控叔扒皮的防晒品牌!丁妈带你找寻真正安全的纯物理防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矿油和白油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