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喜欢的人是什么感觉医生该放弃吗?

其实很多医生的状态是:被患者欺负了、夜班上不动了、节假日别人都在玩自己在上班、没完成医院各种“率”“指标”受罚等等心情不爽了就想转行,然后过几天心情平复了又继续当医生了,如此循环往复。。。因为很多医生是不敢迈出离职的这一步,怕将来工作更不好或者不稳定,再想想当医生也还行。收入也不错,就继续干下去了。如果说,1年12个月,每个月体验一种和医学相近的职业,1年后自己能选择1个职业,我相信不少医生都会转行。这个世界最大的谎言就是“各行都苦的,嫌医生苦转行的人将来干什么都不行”,事实就是很多行业真的既比医生轻松很多又比医生收入高!!!(不信自己问问身边转行的人),但你的长辈、亲戚、医院领导都会用这句谎话给你洗脑。。。因为你当医生对他们都有好处:能给长辈防养老、能让亲戚免费咨询、能给主任廉价打工。。。只能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医生能混到上层成为KOL,真的很牛的,但是也只是少数人能做到,大部分依然是炮灰。医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放不放弃只能说各有优劣吧。但是对我而言放弃做医生是不后悔的。结论:不会后悔,过得挺好的,身心健康很多。背景介绍:八年的医学硕士,做了五年半放射科医生,历经北京市住院医规培一阶段二阶段,升完主治,终于走出了这一步—离开医院。离开的原因:夜班+压力大。夜班:10天一个,后半夜大概1-2小时来一波病人,睡梦中被叫醒后,需要让自己完全清醒后才能写诊断报告。我睡眠不好,完全清醒后就很难再睡着。夜班时后半夜的节奏是这样的:0:30, 来几个病人,写报告;1:00—1:30,努力让自己入睡ing;1:30 又来病人了,爬起来写报告;循环……经常是一夜无眠,上一个夜班得缓好几天。(当然,上夜班就不要指望睡得好,毕竟职责所在。和很多医生同道相比,我夜班的频率算低的。心疼ICU、急诊、妇产科、儿科等其他科室的同道)压力大:医患矛盾不用说了。放射科医生一天写几十上百份报告,一旦漏诊误诊,甚至写错字,都可能被患者投诉起诉。工作这几年,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小心,怕出错,简直有强迫症倾向。更别提与奇葩患者(或家属)沟通时被无礼粗暴对待了。虽然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不错,但医生属于一线服务行业,不能选择自己服务的对象,中国人口多,奇葩比例再低,绝对数量也不少。同科室的男医生无故被喝过酒的患者打,我还算幸运,只被家属骂着威胁要投诉(事件过程懒得说了,就是正常的医疗流程,她认为你在磨蹭,服务态度不好)。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杀医的消息,从开始的气愤震惊,到后来的麻木无奈。在医院里,除非必需,否则绝不穿白大衣,患者或家属突然靠近自己时,会被吓到(听起来好像很神经质,但这是我们科室很多医生的情况)。有一次带我妈去医院看病,候诊时,赶上出诊的医生被一个患者指着鼻子骂。我妈说,怎么能这么对大夫呢?我说,这有什么,我也被这么骂过,不只一次。我妈特别心疼吃惊地问“你怎么从来没和我说过呢”?后来我从医院辞职时,她非常支持我。跳出来的心路历程:本人从小也算小镇做题家类型的学霸,一路走来,认真学习,从Top 2的医学院毕业;入职北京三甲医院,兢兢业业工作。然而在无数个夜班的不眠之夜里,每次与患者或家属不愉快沟通之后,我问自己“你努力学习,放弃了那么多暗恋,吃了那么多苦,就是为了过这种日子吗”。现在回头看,感觉从医院离职也没什么,跳槽很正常嘛。但在当时,我认为自己除了做医生,也不会干别的,加上信息来源窄,不知道出来可以做啥(医学杂志社、出版社我都去面试过),而且还有“医院事业编属于铁饭碗”这种观念,犹豫了很久,才终于跳了出来。出来以后:跳出来5年了,先是在外资药企医学部做医学事务,后来到外资医疗器械公司做临床事务。做的内容与所学专业相关,也能发挥我的特长,还是开心的。另外,外企讲究工作生活平衡,所以工作强度还可以接受,除非与美国同事开电话会,否则不用熬夜或起早。没有夜班,没有节假日值班。同事和领导都是高学历,素质不错,团队氛围单纯,学术气息挺浓。收入比同等年资的放射科医生要高。不过确实也会有焦虑,例如将来的职业发展,中年职业危机等等,尤其是看到留在医院的同学升了副高,成了硕导,说不羡慕是假的。不过这就是人生,食得咸鱼抵得渴,不可能什么都要,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最重要。总结:曾有朋友问我,后悔从医院出来吗?我回答“后悔,出来得太晚了”。我离开时,科室领导对我说“从此,中国少了一个负责任的好大夫,但多了一个幸福的人”。做为逃兵,我想说,目前仍然坚持在中国做医生的人,非常值得敬佩,请大家爱惜他们,爱护他们。如果有同道想离开医院,请审视自己内心,然后做出听从你心的选择,或留或走,心里坦然。千万不要一边由于惯性或不敢改变,继续留下来做医生,一边心里充满抱怨不甘,那样对身心健康不利(就像我离开医院前的状态)。记住,你永远是有选择权的,而且你的选项很多。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选择,你并不是被迫留在医院,是你主动选择留下来,那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学医不易,做医生更难。无论离开医院与否,都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未来学医还是挺好的,收入待遇碾压周围同学,尤其是DRG/DIP付费之后我们医院收入直接翻番,月入两三万简直不要太轻松,尤其是急诊儿科神经外科这些非常缺人的科室,更是高薪招聘人才,还天天招不到人,所以说啊,这些上岸了的医生就是公交车心态,不想让后辈知道刚毕业起步就能挣两万一个月才劝他们不要学医,像我这么嘎嘎好的给后辈们指明路的良心前辈已经不多了,有些前辈们要搞清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要懂得给年轻人加入医生行业的希望
因为精神内耗。懂的都懂,无需赘言。放弃三甲医院编制来干保险----这个在大家眼里“low爆了”的职业,去年我的公众号文章官宣之后,震惊了我的朋友圈。很多人无法理解,辛辛苦苦三年研究生规培,四证到手,会发SCI,眼看着医生发展之路无比顺畅,怎么说转行就转行?何况还是如此一个无法被理解的行业?也许很多人忽略了,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感知、有思想、有尊严的人。可能我的情况仅仅代表非常少数的一部分人,转行的念头其实大多数医生都有,我的小红书上关于医生转行的帖子已经有过百的收藏。但也仅仅是放在收藏夹里吃灰,付诸实践的毕竟很少,就这么不温不火、不好不坏、不痛不痒地在三甲医院坚持下去也不错,反正习惯了就好,好歹体制内、别人眼里的铁饭碗对吧。我不后悔学医,因为就算我不当医生了,依然有发挥专业价值的地方,而且很多;我更不后悔转行,因为我笃定地相信,离开医院、选择体制外的这份艰难工作,是一条最适合我的赛道。罗振宇在2022跨年演讲上说,“来干保险的人,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我希望我是后者。正文开始。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哈,有点非典型,没有普适性。读研之前当了8年的机关公务员,慢慢地觉得职业瓶颈太明显,2017年考上研究生后辞去公职,头也不回地走了,引起了单位的轩然大波。当时读研的初衷并非出来一定要当医生,毕竟告别临床很多年了,加上自己也并不喜欢待在临床的氛围,只是想要提升学历、增加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多点机会罢了。三年专硕规培过程,除去完成临床事务,作为同年级里年龄最大的研究生,非常勤奋地收集数据、做研究、写论文,于研二、研三共发了两篇SCI(累计IF11+),达成原有目标,2020年顺利毕业了。自己内心明确了的目标,想方设法也要努力达成。这大概就是内驱力的作用。这中间有个小插曲,2019年底临近规培模拟考试那段时间,我出了一场小的交通意外,手指骨折了,打了三个月石膏。刚好碰上本地各大三甲医院招聘,我只投了心仪的两三家。结果就是操作部分没法考,进不了面试。现在回想起来,可能这一切都是老天最好的安排吧,有因就有果。2020年临近硕士毕业的时候,投了一家市级三甲医院肿瘤科,直接给编制入职了。等规培考试结束之后8月中下旬到岗培训,跟值2周之后主任要求独立值班,开始了漫长的煎熬。这家医院在该市属于末流三甲,肿瘤科病人的治疗价值欠缺,基本上是终末期病人,隔三差五碰上病人抢救、去世,心情变得很压抑。夜班也基本上一晚无法安眠,因为Q1h的夜班护士电话打来,感觉自己快神经质了。在处理病情的过程中,和两位病人及家属成为了不错的朋友,但是一个国庆假期收假回来,这两位病人都去世了。也许你会说,肿瘤科不都是这样吗,死亡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吧?你可能无法想象我一眼看到他们的名字在电脑病人列表里变成红色时的心情,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熟悉的朋友突然离开了,一下子难以接受。这样的我也许真的不适合当医生,不自觉地会把自己的感情代入,我更适合以交朋友的心态去做事业。2020年10月中旬,递交辞职申请书的前一天晚上,我竟一夜安眠。辞职后我曾经想考博去中山,也联系了中山肿瘤医院的博导。那年我37岁,有一个准备上初中的娃,爱人平时工作很忙。如果真的考上去广州读博,孩子初中关键的3年我怕是要错过了。衡量利弊后我决定放弃了,毕竟家庭和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从那时候开始,也考虑过CRO公司及药企的数据管理、药物警戒、医学写作等岗位,但是基本上homebase的话都不会留给无药企经验的小白。直到2021年6月底,我的明亚引荐人给我打个电话聊了一个半小时,觉得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的期待,于是顺利入职了,成为团队里第一个肿瘤科医生背景的伙伴。在关于医学方面的核保、疾病概念和诊断标准上给予了同事们很多分享,大家自由平等、互通有无、共同成长。那种氛围很轻松、愉悦,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不会再害怕因为说错说漏做错被批评,不会再害怕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不会再有逼不得已的加班,更不会再有无谓的剥削和压榨。人活着,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尊严么?这世界上赚钱的方式那么多种,如果仅仅为了每月几个银子让我一辈子受委屈,那我宁可换另一种方式———一种让我至少感觉舒服的方式,站着,把钱赚了。在明亚,团队成员求知若渴,希望自己增加更多专业外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你给小伙伴们分享的任何关于医学上的东西,你手把手教他们做最基本的CPR、海姆立克急救法,他们都会非常感激你教的实用知识。那种价值认同感,无可替代。今年2月15日我孩子本命年生日那天,我很幸运地获得了来自小红书的第一个增员---风湿免疫科医师、内科学硕士。他看了我写的那篇转行帖子之后私聊了我,想兼职做保险经纪人,增加一些副业收入也好,锻炼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也好,他的出发点都是不错的。我们的价值观一致、认可保险、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爱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搞钱,可以把自己医学专业的知识很好地和保险结合起来。很快我向公司引荐了他,目前正在线下培训中。新人伙伴首日线下培训的心得体会,能为新人提供帮助和发挥价值的平台,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这个开放的舞台向更多有志向的人敞开遇到知音确实不容易,大部分都是观望中的看客,最终付诸行动的都是有雄心、不甘于现状的人。可能很多人想问,那我目前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时间自由,随心情安排自己的工作进度。有客户的话就给他们做保单整理或方案配置,约时间面谈或电话微信谈风险梳理;没有客户的话就学习保险合同条款和其他业务知识。现在在做一套50节课的个人品宣中长视频,每天会做几个科普宣传的短视频。之后计划录制一套关于重疾险疾病定义和条款解释的课程,帮助更多同行理解临床医学的保险实践意义。往大了讲,为保险行业肃清风气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吧,这也是我乐于去做的事情。这个行业更多的是前期的沉淀和输出,一步一步来,需要长期深耕和经营自我IP、未来才能带来持续增值的一份事业。虽然医患关系有些紧张,但普通大众对医生的人设是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只要对方感受到我们实实在在为他们着想,成交是迟早的事。所以我在自己的时区里,一点儿也不着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计划,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就行。明亚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平台,没有鸡血早会,甚至很佛系,没有人逼着你去做什么事,全靠自律。它以优秀吸引优秀,来自国内外金融、法律、医学、理工等等硕、博士比例逐渐增加,明亚主张走专业化、精英化路线,相信以后这条赛道一定会越来越好。也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医务人员加入。很多同道私信我,问起保险经纪人的要求,更新补充如下,统一答复:Q1:我们是谁?立场是什么?A1:明亚保险经纪公司。2004年成立,总部设于北京,经过17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保险中介机构的头部。与中国人寿、平安、人保等主体保险公司不同,我们是保险界的“沃尔玛”,不为任何一家保司站台,只为委托人寻找适合的保障方案。长期以来,明亚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注重每位客户的个性需求,被誉为保险界的“一股清流”。曾两度荣获中国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以及中国品牌博鳌峰会最具影响力保险公司。Q2: 我们做什么的?A2:个寿与团财领域百花齐放,不仅寿险业绩领先于同业,在财险方面,去年更是拿下了130亿保额的轨道工程大单子,明亚优秀人才一直在默默努力着发光发热。Q3:哪些地区可招募入职?A3: 明亚在架构上分5个区,分别是北京总部、北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北京、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山西、大连、黑龙江;东区:安徽、河南、江苏、宁波、青岛、山东、上海、浙江;南区: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厦门、深圳、海南、江西;西区:湖北、宁夏、陕西、四川、新疆、重庆。这些省份的小伙伴均可入职,兼职或全职都可以,灵活、自由不强制,由你选择。Q4:这里的氛围怎样?A4:没有任何工作上的层级关系,没有劳动力的剥削压榨,每个人在这里都是平等的。即使是团队总监、甚至是杨臣总、王鹏总这些总裁级别的领导,也都非常亲切、接地气,毫无官腔与架子。来自不同行业的小伙伴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公司氛围是轻松、愉快、温暖的。Q5:公司的福利待遇如何?A5:公司提供团体中高端医疗险、明亚专属医生、优选存款、生日会庆祝等专属福利。另外,公司会为经纪人以上职级办理五险一金(其实还加了大病保险和长期护理险),虽然社保待遇确实无法跟体制内比,但至少没让我们社保断缴,这已经是业界良心了,非常有责任担当的一家公司。考核职级达标后,签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比较安心了新人期有新人津贴,出单的额外奖励力度大。公司对一线外勤人员的利益倾斜,很人性化。合伙人及以上,可获得期权激励。Q6:我们需要你具备什么品质?A6:明亚长期发展肯定需要足够的人力,但并非一味拉人头。首先说明这是一份没有底薪的工作(十分在乎底薪的小伙伴可以划走了),但出单的所有佣金都归你自己,所以极具挑战性。如果你认可保险事业(热爱才能热卖),25-50周岁,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良好自学能力、高度自律性和基本交际沟通能力(最好情商高,或者是个能随机应变的小机灵鬼),有雄心、有担当、有贡献精神、追求卓越,欢迎加入。只要你肯勤奋努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可以划走了),相信我,这个舞台能给你的回报远超你想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弃喜欢的人是什么感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